看了对芳华的讨论,用于明白现在的中国为什么出不了伟大的导演了

最近听了一下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庄严,伟大。再看芳华,就觉得格调低下了。哪怕跟高山下的花环比,也是远远不如的。为什么?芳华体现了战争的残酷,却以芳华为题,想表现什么,我想大家都能看懂了。那么这种情感是不是应该通过电影,让其成为一种主流,或者说,在一部电影里面,这种思想是否应该成为主流?比如是药三分毒,你会因为毒性,就不吃药?自卫反击战确实牺牲很多,难道就因为牺牲很多就不打了?如果不打,南边会出现一个敌对的区域大国,中国大的布局上就出问题了。就如同1962年对印战争,打断了印度对第三世界的领导权的妄想,还有朝鲜战争。这些战争虽然不是全胜,但是都是在大局上赢了。这几场战争是必要的。所以,这几场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有正义性的。所有为中国牺牲的战士,以及他们所承受的苦难,是有价值的。而芳华,只片面强调了牺牲和苦难,却不去探讨牺牲和苦难的价值。我想,这是对那代人的侮辱,是对战士们的否定。他们不是为了苦难参战的,他们是为了民族,为了祖国!所以这代导演,或者这代人,很缺少大局观。或许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去烈士纪念碑扫墓,老师只谈死了多少人,却不谈他们的死,给祖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跟冯小刚有异曲同工之妙。美国的文宣工作就不会这样幼稚。老一代艺术家也不会这么幼稚。
楼主 u_109164935  发布于 2017-12-26 10:04:49 +0800 CST  

楼主:u_109164935

字数:542

发表时间:2017-12-26 18:04:4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29 21:41:31 +0800 CST

评论数:2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