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危局

本人已出版  乡镇、干部手记(当当网、京东均有售)

想以自己对基层社会政治运作的了解,来写一本晚明史。

一边研究一边与大家交流,欢迎各位多多赐教。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0 05:43:23 +0800 CST  
这个开县人大呼冤枉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0 05:56:10 +0800 CST  
说:"如果明天日本人不来,你杀我,我心服口服!丿听他这样说,李溢令人将他关起来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0 13:29:12 +0800 CST  
其实,这个开县人讲的完全是实情:小西行长的军队就驻在离此仅二十里之遥的长州。随时可以打过来。
第二天早晨,李镒见日军没来攻,大喜。你能将此人以虚报军情、扰乱军心的罪名杀害。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0 15:36:54 +0800 CST  
当然此举人也有杀人立威的目的。让这些新编的部队自己。这也许是李镒的一箭双雕。
但问题是杀掉了讲真话的人。并不能阻止日军的进攻。只不过是自己不知道日军进攻的消息。让李镒自己产生一种暂时太平的虚假的状态。
问题是:杀了讲真话的人,后果是严重的。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0 15:53:10 +0800 CST  
由于不相信很快就来攻城的消息,李镒将兵马拉到州城北边操练,这时,朝鲜士兵发现树林中几个日军的侦察兵, 本应向李镒报告立即撤回城防守,但有了前面那个倒霉蛋的遭遇谁也不说,都装聋作哑。不久城内火起李镒这才慌了,接下来,大队的 日军包抄过来,朝鲜军阵脚大乱,当即溃不成军。
要说这李镒,人家也真有两把刷子,还算是见过世面。立即来了个36计,走为上计,撇下部队奔逃,终于逃出生天。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0 19:53:06 +0800 CST  
无独有偶,有朝鲜名将之称的申砬也杀了一个讲真话,告诉他日军已来的消息的下级军官。这些将军都如此,朝鲜焉能不败?
再说李镒恃不择路,投奔名将申砬之下。因为尚州之败,朝鲜上下人心浮动,王京汉城危在旦夕,大家却将希望寄托在驻守在忠州的申砬身上。
要说申砬,也出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将领。
申砬(1546年-1592年),字立之,是朝鲜王朝时期的一位武将,本贯平山申氏。
1567年武举合格,被派往北方边境,负责防卫女真族。他多次在对女真的战斗中立功,逐渐升为北道兵马节度使,受到朝鲜王朝的倚重。

没想到申砬这个身经百战的将军也使出了昏招,本来忠州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鸟岭,只要据岭团家,日军很难打过来,何况申砬手下,八千骑也只久经阵战,不会一触即溃。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2 13:44:02 +0800 CST  
一针见血。从现存有的典籍来看,中国思想最活跃的是春秋战国时期。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7 09:08:33 +0800 CST  
申砬不依靠天险抵抗日军,那他是如何打算呢?
原来申砬有一个特别有创意的想法:
他模仿韩信的背水一战,将士兵置于死地而后生。激发士兵的勇气杀敌。
他发现弹琴台这个地方,北侧是汉江,西侧是川江,如失败,没有地方逃的。他想用这一方法来复制韩信的成功。
但申砬没有想到,背水一战至少要有三个条件才能成功:一是要有韩信这样千古名将的水平;二是要有一支士气旺盛、视死如归、有军人荣誉感的军队;三是知己知彼,对对方相当了解,确定自己的军队强于对方的军队。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7 10:51:29 +0800 CST  
但问题来了:一、申砬不是千古名将。没有韩信那样高超的军事指挥才华。当然,申砬是有理想的,他想通过这一战,成为韩信那样的名垂青史的朝鲜名将。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二、申砬手下的军队好像没有韩信的军队那样如狼似虎;三是申砬根本不了解对方的军队。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7 10:55:35 +0800 CST  
,结局怎样呢?
史书上这样说的:申砬率骑兵在弹琴台背水一战,遭日军火绳枪的攻击,大败,投水自杀。谥忠壮。死后,葬于京畿道广州市。
申砬这人还是有军人荣誉感的,失败了,就殉国。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7 11:00:44 +0800 CST  
至于李镒,人家真还是有 两把刷子。这么置于死地的后生的境地他还是逃出来的。 他在朝鲜历史上也是有名的将领啊!以善于逃跑的`功夫留青史啊!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7 12:09:04 +0800 CST  
5.国王跑路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8 06:55:40 +0800 CST  
要说朝鲜国王李昖,也还真是个明白人。虽然处理军国大事 有点不明不白。但对于这个朝鲜大臣的能力与士兵的战斗力呢?还是明白得很。 知道他们肯定打不过日军。所以赶快跑。
尽管大臣们要他坚守首都,说什么我们会坚决保护你。你作为国王不能走。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8 07:03:23 +0800 CST  
在对大臣的了解方面,应当说朝鲜国王李昖比后来大明皇帝崇祯要清 醒得多。
他没有被这些大臣忽悠。反过来忽悠大臣。 说我绝对不会走。我要与你们在一起。坚守首都。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8 07:06:50 +0800 CST  
他才不相信这些大臣的话。日本人都打过来了,你们又抵不住。要我坚持在这里当俘虏啊! 你们可以投降。我能投降吗?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俺找大明去。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8 07:10:38 +0800 CST  
毫无疑问。朝鲜国王李昖,对东亚汉文圈的这个表演性政治文化,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大家都说做这种高调、占据道德制高点。都解决不去任何的实际问题的爱国`空话,其实这个表演性话语。
谁都这样说。这样的话都正确,四平八稳。如果君王相信他们的话。那机会大倒霉。 说这些话的大臣从来没打算去身体力行实践这些话。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8 21:50:44 +0800 CST  
后来的崇祯皇帝信了大臣这些表演性的话语。无疑, 是他东南枝上挂的一个重要原因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8 22:03:20 +0800 CST  
有句歌词不是这么唱的: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带着伪善的面具。
明代,东亚文化圈这个表演型政治文化已经形成。大臣们不学会说这种表演的话,那会呆不住脚的。
前文不是有几个说真话都被杀了。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9 06:49:06 +0800 CST  
要说国王李昖,跑路的本领也不差。一下子来到了鸭绿江边。而且此时的他对日军的恐惧到了最高点,和对朝鲜军的这个信心到了最低点。
他派出使者到大明。你说他提出什么要求了?
渡江内附!
也就是准备到明朝来当个流亡的国王。
在他心里啊,朝鲜国亡定了。
楼主 李万忠2019  发布于 2020-05-29 07:04:04 +0800 CST  

楼主:李万忠2019

字数:34212

发表时间:2019-12-23 02:37:5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4 06:58:36 +0800 CST

评论数:12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