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

陈寅恪


此书上卷寅恪曾任审查。认为取材精审,持论正确。自刊布以来,评论赞许,以为实近年吾国思想史之有数著作,而信寅恪前言之非阿私所好。今此书继续完成,体例宗旨,仍复与前册一贯。允宜速行刊布,以满足已读前册者之希望,而使清华丛书中得一美备之著作。是否有当,尚乞鉴定是幸!寅恪于审查此书之余,并略述所感,以求教正。

佛教经典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之演变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此书于朱子之学,多所发明。昔阎百诗在清初以辨伪观念,陈兰甫在清季以考据观念,而治朱子之学,皆有所创获。今此书作者,取西洋哲学观念,以阐明紫阳之学,宜其成系统而多新解。然新儒家之产生,关于道教之方面,如新安之学说,其所受影响甚深且远。自来述之者,皆无惬意之作。近日常盘大定推论儒道之关系,所说甚繁(东洋文库本),仍多未能解决之问题。盖道藏之秘籍,迄今无专治之人,而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数百年间,道教变迁传衍之始末及其与儒佛二家互相关系之事实,尚有待于研究。此则吾国思想史上前修所遗之缺憾,更有俟于后贤之追补者也。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北周卫元嵩撰齐三教论七卷。见旧唐书肆柒经籍志下。)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集三教之学士,讲论于殿廷,是其一例。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制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太史公所谓“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而于秦始皇之身,而得以实现之也。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遗传至晋以后,法律与礼经并称,儒家周官之学说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故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如六朝士大夫号称旷达,而夷考其实,往往笃孝义之行,严家讳之禁,此皆儒家之教训,固无预于佛老之玄风者也。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不相冲突。输入之后,若久不变易,则绝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沈歇绝。近虽有人焉,欲然其死灰,疑终不能复振。其故匪他,以性质与环境互相方圆凿枘,势不得不然也。六以后之道教,包罗至广,演变至繁,不似儒教之偏重政治社会制度,故思想上尤易融贯吸收。凡新儒家之学说,几无不有道教,或与道教有关之佛教为之先导。如天台宗者,佛教宗派中道教意义最富之一宗也。(其创造者慧思所作誓愿文最足表现其思想。至于北宋真宗时,日本传来之大乘止观法门一书,乃依据大乘起信论者。恐系华严宗盛后,天台宗伪托南岳而作。故此书只可认为天台宗后来受华严宗影响之史料,而不能据以论南岳之思想也。) 其宗徒梁敬之与李习之之关系,实启新儒家开创之动机。北宋之智圆提倡中庸,甚至以僧徒而号中庸子,并自为传以述其义(孤山闲居编)。其年代犹在司马君实作中庸广义之前,(孤山卒于宋真宗乾兴元年,年四十七。)似亦于宋代新儒家为先觉。二者之间,其关系如何,且不详论。然举此一例,已足见新儒家产生之问题,犹有未发之覆在也。至道教对输入之思想,如佛教摩尼教等,无不尽量吸收,然仍不忘其本来民族之地位。既融成一家之说以后,则坚持夷夏之论,以排斥外来之教义。此种思想上之态度,自六朝时亦已如此。虽似相反,而实足以相成。从来新儒家即继承此种遗业而能大成者。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湘乡南皮之间,承审查此书,草此报告,陈述所见,殆所谓“以新瓶而装旧酒”者。诚知旧酒味酸,而人莫肯酤,姑注于新瓶之底,以求一尝,可乎?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11:19:00 +0800 CST  
晕,没编辑好。@风破楼 可以编辑吗?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11:35:58 +0800 CST  
儒者在古代本为典章学术所寄托之专家。
李斯受荀卿之学,佐成秦治。秦之法制实儒家一派学说之所附系。中庸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即太史公所谓“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之“伦”。)为儒家理想之制度,而于秦始皇之身,而得以实现之也。汉承秦业,其官制法律亦袭用前朝。遗传至晋以后,法律与礼经并称,儒家周官之学说悉采入法典。夫政治社会一切公私行动,莫不与法典相关,而法典为儒家学说具体之实现。

故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如六朝士大夫号称旷达,而夷考其实,往往笃孝义之行,严家讳之禁,此皆儒家之教训,固无预于佛老之玄风者也。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不相冲突。输入之后,若久不变易,则绝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沈歇绝。近虽有人焉,欲然其死灰,疑终不能复振。其故匪他,以性质与环境互相方圆凿枘,势不得不然也。六朝以后之道教,包罗至广,演变至繁,不似儒教之偏重政治社会制度,故思想上尤易融贯吸收。凡新儒家之学说,几无不有道教,或与道教有关之佛教为之先导。如天台宗者,佛教宗派中道教意义最富之一宗也。(其创造者慧思所作誓愿文,最足表现其思想。至于北宋真宗时,日本传来之大乘止观法门一书,乃依据大乘起信论者。恐系华严宗盛后,天台宗伪托南岳而作。故此书只可认为天台宗后来受华严宗影响之史料,而不能据以论南岳之思想也。)其宗徒梁敬之与李习之之关系,实启新儒家开创之动机。北宋之智圆提倡中庸,甚至以僧徒而号中庸子,并自为传以述其义(孤山闲居编)。其年代犹在司马君实作中庸广义之前,(孤
山卒于宋真宗乾兴元年,年四十七。)似亦于宋代新儒家为先觉。二者之间,其关系如何,且不详论。然举此一例,已足见新儒家产生之问题,犹有未发之覆在也。至道教对输入之思想,如佛教摩尼教等,无不尽量吸收,然仍不忘其本来民族之地位。既融成一家之说以后,则坚持夷夏之论,以排斥外来之教义。此种思想上之态度,自六朝时亦已如此。虽似相反,而实足以相成。从来新儒家即继承此种遗业而能大成者。

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

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

编辑一下中心思想,给不读书的关天“思想者”学习一下。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11:46:51 +0800 CST  
附上上册审查报告:

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着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但此种同情之态度,最易流于穿凿傅会之恶习;因今日所得见之古代材料,或散佚而仅存,或晦涩而难解,非经过解释及排比之程序,绝无哲学史之可言。然若加以联贯综合之搜集,及统系条理之整理,则著者有意无意之间,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处之环境,所熏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志。由此之故,今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大抵即谈其今日自身之哲学者也;所著之中国哲学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学史者也。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此弊至今日之谈墨学而极矣。今日之墨学者,任何古书古字,绝无依据,亦可随其一时偶然兴会,而为之改移,几若善博者能呼卢成卢,喝雉成雉之比;此近日中国号称整理国故之普通状况,诚可为长叹息者也。今欲求一中国古代哲学史,能矫傅会之恶习,而具了解之同情者,则冯君此作庶几近之;所以宜加以表扬,为之流布者,其理由实在于是。至于冯君之书,其取用材料,亦具通识,请略言之:以中国今日之考据学,已足辨别古书之真伪;然真伪者,不过相对问题,而最要在能审定伪材料之时代及作者而利用之。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中国古代史之材料,如儒家及诸子等经典,皆非一时代一作者之产物。昔人笼统认为一人一时之作,其误固不俟论。今人能知其非一人一时之所作,而不知以纵贯之眼光,视为一种学术之丛书,或一宗传灯之语录,而龂龂致辩于其横切方面,此亦缺乏史学之通识所致。而冯君之书,独能于此别具特识,利用材料,此亦应为表彰者也。若推此意而及于中国之史学,则史论者,治史者皆认为无关史学而且有害者也;然史论之作者,或有意或无意,其发为言论之时,即已印入作者及其时代之环境背景,实无异于今日新闻纸之社论时评,若善用之,皆有助于考史。故苏子瞻之史论,北宋之政论也;胡致堂之史论,南宋之政论也;王船山之史论,明末之政论也。今日取诸人论史之文,与旧史互证,当日政治社会情势,益可藉此增加了解,此所谓废物利用,盖不仅能供习文者之摹拟练习而已也。若更推论及于文艺批评,如纪晓岚之批评古人诗集,辄加涂抹,诋为不通,初怪其何以狂妄至是。后读清高宗御制诗集,颇疑其有所为而发;此事固难证明,或亦间接与时代性有关,斯又利用材料之别一例也。寅恪承命审查冯君之书,谨具报告书,并附着推论之余义于后,以求教正焉。

六月十一日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14:08:40 +0800 CST  
1、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着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

2、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

3、然若加以联贯综合之搜集,及统系条理之整理,则著者有意无意之间,往往依其自身所遭际之时代,所居处之环境,所熏染之学说,以推测解释古人之意志。由此之故,今日之谈中国古代哲学者,大抵即谈其今日自身之哲学者也;所著之中国哲学史者,即其今日自身之哲学史者也。其言论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此弊至今日之谈墨学而极矣。今日之墨学者,任何古书古字,绝无依据,亦可随其一时偶然兴会,而为之改移,几若善博者能呼卢成卢,喝雉成雉之比;此近日中国号称整理国故之普通状况,诚可为长叹息者也。

============================================

高明。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14:13:27 +0800 CST  
中国古代史之材料,如儒家及诸子等经典,皆非一时代一作者之产物。昔人笼统认为一人一时之作,其误固不俟论。今人能知其非一人一时之所作,而不知以纵贯之眼光,视为一种学术之丛书,或一宗传灯之语录,而龂龂致辩于其横切方面,此亦缺乏史学之通识所致。
==============

可见中国人一脉相承。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14:18:29 +0800 CST  
这个论坛里大量叫嚣的网友缺乏对历史文化和历史伟人最起码的尊重。
癫狂如文格中的宏伟兵。
尊重、尊敬历史人物,并不意味着只跪在这些人物的脚下做个徒子徒孙,完全可以在尊重态度上进行学术、政治、经济的超越。
并不是把他们踩在脚下抹黑才可以超越。
尊重在历史上有所贡献的伟人、学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姿态。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15:19:25 +0800 CST  
从人者108: 黑名单 举报 2016-10-09 17:24:47 评论
评论 论金: 满遗精神不独立、思想不自由? ?那陈寅恪为什么高度评价他在清朝效力的父亲陈三立的道理才是正确的?
==============
这值得一说。
晚清社会的发展和世界的发展已经完全脱轨了。
绝大部分人浑浑噩噩,脑里只有升官发财的念想。儒家经典只是考试的工具而无人践行。
有践行者仍然可以称道的。
总不能说世上绝无一个高尚之人。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17:48:54 +0800 CST  
@指難 2016-10-09 17:58:04
独立人格,中国传统文化特别予以强调。无论是道家之追求真人,还是儒家之追求君子圣人,还是墨家之追求贤人。春秋为尊者讳,春秋也责备贤者。
这跟西方现代文明里的独立不一样。西方强调的是理性独立。在人格上完全可以是猥琐卑鄙者。他们给自己这种不完善的独立性找借口,说公德和私德要分开。
-----------------------------
传统文化不是说没有价值,问题是在长久的发展后流于形式,变成考试当官的文字理解。
践行上虚伪造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晚清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
这个东西还得两面看。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18:09:46 +0800 CST  
而真心践行士大夫精神的人,在西方文明冲击下,士大夫的自杀可以说是心口如一地践行了。
不能说晚清就没有志士和有学识的人。
只是大众愚昧,官场黑暗。
黑暗之中也有光亮的。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18:12:33 +0800 CST  
@zhengsw68 2016-10-09 18:12:31

恰逢一个科学化养猪的时代,自然蠢猪(大多是转基因猪类)被不断批量生产出来,如今正常中国人倒是生产得少了,保有正常独立思维能力的中国人更是风毛麟角了!


—————————————————
@论金: 举报 2016-10-09 18:15:07 评论

这个观察从哪里来的?但愿这不只是一句抱怨。


—————————————————
@zhengsw68 33楼 2016-10-09 18:45:00

不久前阅读了一批现代西人学者揭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大哲、教士及著名学者热衷于编造“西方文明史”的历史考证,其中一段论述特别令我吃惊是这样说的:

让·鲍德里亚是法国哲学家。其思想归纳为“现实的消失”。他在其所著《象征交易和死亡》书中提出三个概念:A.“仿冒拟像”: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B.“生产拟像”:工业革命以来,所有的物体彼此全是复制拟像;C.“模制拟像:设置程序再现原始起源。

“谁控制...
—————————————————
这很正常,人类自有语言以来一直干这个事情,就是构建主体间性,所搭建的就是一套套故事,理念,价值,宗教信仰,科学信仰。从讲鬼故事,到讲耶稣,到讲理性,到讲个人,到讲科学,到讲共产,无不如此。
只有共信才能形成发展的趋势。
建议你读一下人类简史。再拓展一下视野。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20:29:50 +0800 CST  
@指難 2016-10-09 17:58:04

独立人格,中国传统文化特别予以强调。无论是道家之追求真人,还是儒家之追求君子圣人,还是墨家之追求贤人。春秋为尊者讳,春秋也责备贤者。

这跟西方现代文明里的独立不一样。西方强调的是理性独立。在人格上完全可以是猥琐卑鄙者。他们给自己这种不完善的独立性找借口,说公德和私德要分开。


—————————————————
@论金 2016-10-09 18:09:46

传统文化不是说没有价值,问题是在长久的发展后流于形式,变成考试当官的文字理解。

践行上虚伪造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晚清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

这个东西还得两面看。


—————————————————
@指難 32楼 2016-10-09 18:22:00

流于形式,不仅仅是文化自身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陷入萎缩状态,领土上不扩展,耕作技术不发展,工业文明不开展……

导致国力僵化。一旦僵化,则制度腐败,人文凋敝。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上大统一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弊端是容易僵化腐败。

中国如果像先秦那样分裂成上百个国家,则必然战乱频繁。

如果中国历史70% 时间是战争和活力,我更喜欢70%是统一和僵化。
—————————————————
任何文明都容易发展成形式而变成弊端。这也不是我国特有。基督教一样。不过我们的生长周期更长。死得也很难看。
全球文明的融合,当下正是时机。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20:35:02 +0800 CST  
@上海高隐 42楼 2016-10-09 22:25:00

对历史所谓同情的理解请问在你们那里有没有明确的划界标准?怎样的理解算是对历史真正做到了“同情”?怎样的解读又不能算是?还是仅仅凭你们主观的偏好来决定?不能说符合你们口味的就是同情的理解,反之则不是。

对历史同情的理解也不能变相成为历史上一切罪恶的避难所。这其间同样也应该有个明确的客观标准,而不仅仅是根据你们的主观好恶说了算。
—————————————————
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但此种同情之态度,最易流于穿凿傅会之恶习;(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22:34:51 +0800 CST  
@上海高隐 44楼 2016-10-09 22:30:00

人类理性终极相通。理性超越历史、逻辑超越历史、人性超越历史、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也同样超越历史。规范哲学探讨的恰恰就是这种人性深处最为本真的非历史的道德价值,而不是历史中变动无居的具体道德观的生成。
—————————————————
老高应该买一本新书看看。桑德尔的《公正》。人不仅仅是感性理性的存在了,人还是历史的存在。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22:37:55 +0800 CST  
@论金 2016-10-09 22:37:55

@上海高隐 44楼 2016-10-09 22:30:00

人类理性终极相通。理性超越历史、逻辑超越历史、人性超越历史、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也同样超越历史。规范哲学探讨的恰恰就是这种人性深处最为本真的非历史的道德价值,而不是历史中变动无居的具体道德观的生成。


—————————————————
老高应该买一本新书看看。桑德尔的《公正》。人不仅仅是感性理性的存在了,人还是历史的存在。


—————————————————
@上海高隐 49楼 2016-10-09 22:42:00

桑德尔我知道一点,他对罗尔斯批评的一个视角就是从康德式的形而自我观入手,引出他的社群主义观点。

但是,所谓历史的存在同样不能超越理性,超越逻辑和人性。因为历史是在理性、逻辑和人性中连续而非断裂的。
—————————————————
如果不是超越或者否认理性,而是补充,儒家就登堂入室了。你没看到这个趋势吗?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22:45:25 +0800 CST  
@高隐 从汤恩比开始,儒家就准备登堂入室了,桑德尔的努力,我觉得非常有效。这个事情如果还是西方人做了。中国的学者都不知道干嘛去了。因为全球的同体化趋势可能不再是彻底反对的情形出现的,而是融合补充的方式进行的。以后可能没有什么东西方文明的区别了,而全球只有一个大同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值得深研再造。像桑德尔说的那些群体道德,儒家早二千年就定义完毕了。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09 22:52:59 +0800 CST  
呵呵,儒家才是桑德尔的靠山,就像儒家是汤恩比的靠山一样。
一旦需要考虑除了权利以及权利道德以外的区域,走向人和人之间的自然秩序,走向家庭伦理,群族文化,儒家就成了他们的靠山。
像薄情寡义的@pangxie1975 ,他怎么薄情寡义,他也会将他自己就的儿子和别人的儿子区分开来,将自己的母亲和别人的母亲区分开来,将亲情和道义区分开来。由小及大地不得不将家族和别人的家族,将自己的国家和别人的国家区分开来。
儒家的亲亲文化早就说完了,而且还说得太多了。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10 09:04:33 +0800 CST  
@VV马超飞燕VV: 2016-10-10 01:02:22 评论
评论 论金: 儒学本出于《五经》,而《五经》本身就是前人修身治事立政理国的经验总结,即文化成果。如果把儒家学习的东西说成是儒家自己的东西,就很可笑了
======================
呵呵,有个先天儒家吗?
因为学习了五经才有儒家这种称谓的。并没有一个先天儒家。

毛泽东就问过这个问题:马克思生来就是个马克思主义者吗?
这个家那个家,这个主义那个主义,在时间这个线索上,都是干出来后才有的称谓。
多少人学习了五经而无所获。而孔子干出来了。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10 09:10:53 +0800 CST  
@公民大联盟 2016-10-10 00:17:24
同情陈教授文革被马教迫害的经历、、
想一想只要喇叭一响纸尿裤子的老人、、这世道、、
如果法制社会、、陈教授的学问还会累积、、
本质上、、马教和儒教骨子里高度相似、、一门心思好好做学问挺好的、、
只是儒家要独尊、、马教要唯一、、算是同门互戕吧、、
另外、、搂主把一个生生被马教弄残、、弄死的教授搬出来、、
想说明什么呢??个人以为“教授中的教授”还是最准确的定位、、是指他......
-----------------------------
我不认为陈演恪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儒家。但他有传统文人(也不敢说是儒家)的骨气。
只能说他是个学贯中西的老派学者。
他对于儒释道的分类我觉得很清晰,定位准确,对未来文化融合的判断有前瞻性:
1:故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2: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10 09:20:20 +0800 CST  
@论金 2016-10-10 09:04:33
呵呵,儒家才是桑德尔的靠山,就像儒家是汤恩比的靠山一样。
一旦需要考虑除了权利以及权利道德以外的区域,走向人和人之间的自然秩序,走向家庭伦理,群族文化,儒家就成了他们的靠山。
像薄情寡义的 @pangxie1975 ,他怎么薄情寡义,他也会将他自己就的儿子和别人的儿子区分开来,将自己的母亲和别人的母亲区分开来,将亲情和道义区分开来。由小及大地不得不将家族和别人的家族,将自己的国家和别人的国家区......
-----------------------------
@回形镳 2016-10-10 09:12:03
老外没受过儒家儒学的萘毒。
不过是以好玩的视觉,去看咱们的儒家而已。
但老外的科学界,确实有系统地接受咱们道家科技与文化的证据。
包括那个“二进制数学语言”与微积分。
但他们总分不清是道家还是儒家,反正他们受东方哲学与文化影响那会,就以为中国的全是儒家。
-----------------------------
呵呵,道家在未来社会可能更有地位。
因为近几百年来,西方都是积极进取的创造精神,什么时候玩腻了,道家也可以登堂入室。
不过回叔对于外国学者对儒家的研究看得太浅薄了。全球融合的意思是互相学习互相渗透的过程,谁都必须在博弈的背景下深刻研究对方。不存在分不清的问题。
楼主 论金  发布于 2016-10-10 09:31:02 +0800 CST  

楼主:论金

字数:27058

发表时间:2016-10-09 19:1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14 22:44:57 +0800 CST

评论数:7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