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提小孙儿》的文化偶感


我和老伴儿都曾经去加拿大帮助我们的儿女看护孩子,即是说,帮助培育我们的第三代。我自己两轮到多伦多帮助看我的小孙子,曾经巨细无遗地记录了孙子的每日生活。我后来把这些类似日志一样的文字给我儿子和儿媳读过。作为婴儿的母亲——我儿媳肯定比婴儿的男性家长-我儿子对此有更深的体会。她曾说过,等孩子长大到能够看懂、理解并体会的时候让他看一遍肯定是很有情趣的。儿子跟女儿家是一样的:重视中文教育。她们在家中只讲汉语。所以她们各自一双儿女的中文都在健康有序地提高。我孙子看懂我写的有关他的日志那一天是很快就要就到来的。。
这些记录中包括几首打油性质的诗词,其中有:
《戏提小孙儿》

八索九丘皆服输,
或撕或咬不荒疏。
孙儿黄口没文化,
不懂读书只毁书。

注释:
1.八索九丘:中国上古名著。
2.平水韵首句的“输”字属“上平声七虞”韵,而“疏”和“书”均属“上平声六鱼”韵。照理似乎是不符合要求的。可是在晚唐、宋代做诗形成一种时髦风气的是“探头韵”,也叫作“衬韵”“借韵”,就是首句用邻韵,其余各押韵句必须一韵到底,不得通韵。所以我在此处的处理是符合探头韵格律要求的)。

我在这里只是就后两句引申开来谈谈文化精神问题。书是承载一个民族的文化——即历史、思想与智慧的最重要的工具。所以“书”在修辞上常常可以借代文化。文化精神和文化情怀是文化发育和发展的动力。
秦始皇开了“毁书”的先河。具体而言叫做“焚书坑儒”。《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这就是毁灭文化的行为。他的这一做法连他的儿子扶苏都不赞成。《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是:秦始皇长子扶苏对父亲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 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可是文化精神尚处于“黄口么没文化”阶段的秦始皇,把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收进魔袋终止之后是听不进进谏的。最后扶苏被秦始皇贬到上郡做监军,监视蒙恬的军队。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于是伪造诏书,让胡亥即位,同时指责扶苏 “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最后扶苏被逼自杀。
在走过了文化的逶迤曲折的两千多年。到了五十年代末期,有一位万乘者说:
“秦始皇算什么?他只坑了四百六十八个儒,我们坑了四万六千个儒……我们与民主人士辩论过,“你骂我们是秦始皇,不对,我们超过了秦始皇一骂百倍;我们是秦始皇,是独*裁*者,我们一概承认。可惜的是你们说的不够,往往要我们加以补充。”(https://news.china.com/history)。对这样的话无需多说:只考虑“文化精神和胸怀指数”这个术语就够了。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又走出了文化发展的婴儿期,走上了文化发展的新常态。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文化的发展跟是不是地理大国没有关系。英国和日本都是地理小国,但是它们是文化大国。就获得诺贝尔奖的数目而言:英国是108人、日本是30人。我们是多少,就不需要我提醒了。
楼主 友直友谅斋  发布于 2018-08-02 08:30:05 +0800 CST  

楼主:友直友谅斋

字数:1227

发表时间:2018-08-02 16:30:05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04 04:03:17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