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有资格作为【汉奸】吗?石敬瑭是羯族石勒的后代也 大唐早就灭亡了


根据现今出土的石家墓志,石敬瑭自称是羯族石勒的后代,所以旧五代史关于石敬瑭家世明显是史官根据宋朝的政治需要人为编造的。

其实纠结石敬瑭的基因属性根本无意义,所谓“天子无父母”,“政客无国籍民族”,他们的民族等等都是根本政治需要随时更改的。用石敬瑭是某族不是某族来洗白或者加罪意义不大。
至于称臣称儿,首先无论称什么都不光彩这是肯定。石敬瑭作出了这一步被后世群嘲是他应得的待遇,这点根本无需要洗。

刘知远这种鼠目寸光,见识还不如女人的东西是比石敬瑭更垃圾的存在,他的话不值得当真。
当时石敬瑭一群人被围着晋阳城随时可能城破身亡,不下血本契丹凭什么冒着危险来救你。危在旦夕了还在那装,也难怪三年就亡国。


中广网朝阳(2013年)4月11日消息(记者张静 朝阳台李国宝)考古人员日前在辽宁省朝阳县境内新发现两个辽代墓志和大量考古资料,从墓志和资料上证实了传说中的晋代王城所处位置在今天的朝阳县波罗赤村附近。


前不久,朝阳县公安部门在侦破一起案件时,发现了两个辽代墓志。从墓志内容上看,这两个墓志分别是后晋高祖石敬瑭的皇后李氏和妃子安氏的。据查,这两个墓志是在朝阳县乌兰河硕乡黄道营子村附近的辽墓群出土的,至此,李氏死后葬于辽阳的说法得到了更正,进一步证实了传说中的晋王城在离墓地不远的地方朝阳县波罗赤村附近。


当年,石敬瑭为了打败后唐,向契丹求援借兵,代价是向其称臣,认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相约事成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燕云十六州,被后人称之为儿皇帝。石敬瑭死后,他的侄子石重贵继承皇位,不久后,耶律德光发兵入侵,后晋全军溃败,李氏等人被驱逐出皇宫。后来耶律德光在建州城(今朝阳县木头城子镇一带)城北几十里外的地方,划出五十多顷土地给李太后和石重贵,让他们耕种田地,自给自足,他们居住的地方就是后来传说中的晋王城。文物工作者从出土的碑文中发现这个墓就是石重贵的墓。


专家表示,李太后墓葬出现在朝阳,是补史之物。史书上记载是葬在辽阳,现在有实物为证,应该是葬于朝阳,不是葬于辽阳。通过附近辽代古墓群、出土墓志上的内容等证实了波罗赤辽代古墓就是晋王的家族墓地,附近有一个辽代古城遗迹,东西长500米,南北宽150米,现在还可以看见护城河的痕迹,专家认定这个地方就是古代的晋王城。


目前波罗赤辽代古城还没有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


石敬瑭生活在一个什么年代!73年里出现了5个朝代! 每个朝代才十几年。擦擦擦,屁股没做热,脑袋就没了的年代。 所以五代是个地地道道的充斥着无数阴谋阳谋不要脸和叛变的时代。

a 朱温先是叛变黄巢起义,叛降唐朝,被赐名朱全忠,与沙陀贵族李克用等协同镇压黄巢起义。后又叛变唐朝,自立后梁。 b 李嗣源被他的女婿石敬瑭说动背叛晋王李存勖,自立为后唐。 c 石敬瑭背叛后唐,后唐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契丹求援。 9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 同年11月,认契丹主为父,自称“儿皇帝,奉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每年纳岁绢三十万匹”。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的儿皇帝病死了。

所以,石敬瑭为了求生存,割地,称为【儿皇帝】,是符合当时的现实的!

换作你,你自己自杀呢?还是委曲求全,活下去!

早说大唐早就灭亡了。组织没有了,自然不存在背叛组织的说法!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17:38:41 +0800 CST  
要回答石敬瑭是否是犯贱的问题,就要正确认识大唐王朝后期的历史。

大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以后苦撑150多年,唐末的主要特点就是弱中央、强大的地方,所谓藩镇割据。

大唐灭了以后,就是五代十国轮番上阵,以及契丹、西夏的崛起。

最后就是契丹、西夏、北宋、大理国、吐蕃并存于中国范围,也就是东亚大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18:07:48 +0800 CST  
大唐灭了以后,就是五代十国轮番上阵,以及契丹、西夏的崛起。

最后就是契丹、西夏、北宋、大理国、吐蕃并存于中国范围,也就是东亚大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18:12:42 +0800 CST  
大唐灭了以后,就是五代十国轮番上阵,以及契丹、西夏的崛起。

最后就是契丹、西夏、北宋、大理国、吐蕃并存于中国范围,也就是东亚大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18:16:03 +0800 CST  
大唐灭了以后,就是五代十国轮番上阵,以及契丹、西夏的崛起。

最后就是契丹、西夏、北宋、大理国、吐蕃并存于中国范围,也就是东亚大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18:22:26 +0800 CST  
大唐灭了以后,就是五代十国轮番上阵,以及契丹、西夏的崛起。

最后就是契丹、西夏、北宋、大理国、吐蕃并存于中国范围,也就是东亚大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18:39:04 +0800 CST  
正确认识大唐王朝早期的历史。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30:46 +0800 CST  
正确认识大唐王朝中期 最高峰时期的历史。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37:17 +0800 CST  
要回答石敬瑭是否是犯贱的问题,就要正确认识大唐王朝后期的历史。

大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以后苦撑150多年,唐末的主要特点就是弱中央、强大的地方,所谓藩镇割据。

大唐灭了以后,就是五代十国轮番上阵,以及契丹、西夏的崛起。

最后就是契丹、西夏、北宋、大理国、吐蕃并存于中国范围,也就是东亚大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43:11 +0800 CST  
要回答石敬瑭是否是犯贱的问题,就要正确认识大唐王朝后期的历史。

大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以后苦撑150多年,唐末的主要特点就是弱中央、强大的地方,所谓藩镇割据。

大唐灭了以后,就是五代十国轮番上阵,以及契丹、西夏的崛起。

最后就是契丹、西夏、北宋、大理国、吐蕃并存于中国范围,也就是东亚大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46:04 +0800 CST  
唐朝有两次割据局面的出现。第一次自安史之乱时开始。形成的原因是内附诸部落结成反唐联盟。第二次自农民起义军失败时开始,形成的原因是起义军被反动武力压倒,不能成为统一全国的力量,各个割据者得以毫无制约的进行混战。两次割据战争影响极大,黄河流域遭受严重破坏,第二次尤为惨烈。南方在第二次割据战争中,也遭受破坏,只是比北方少的多。下面从藩镇割据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特点、影响等方面加以论述。

一、 藩镇割据的形成原因

唐初比较注重国计民生。高祖、太宗在位期间,有鉴于农民起义的教训,实行了一些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境遇的措施。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著名诗人杜甫也热情赞颂这一时期的景象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食;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在社会经济繁荣的这种形势下,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集团陶醉了:认为“承平日久”,不再重视立纲陈纪。

唐玄宗从此不再过问政事,只想安享逸乐,尤其是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是专以声色自娱。为了满足杨贵妃的奢欲,营建宫室,赏赐无度,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史载唐玄宗“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

唐玄宗后期,相继掌握宰相实权的李林甫和杨国忠二人都是奸邪小人。李林甫忌贤妒能,他为了闭塞唐玄宗的视听,自专大权,召集谏官说:“今明主在,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之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本家哥哥,除做宰相外,还兼领四十余职,整天发号施令,胡乱处理政事,因此,唐朝的政治更加昏暗。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权力下跌,政治更加残暴,统治者生活糜烂,官吏贪污成风,人民负担着繁重的徭役赋税,人民起义不断发生,中央政府难以维持对地方的有力统治,上层建筑摇摇欲坠。

经济上,公元七、八世纪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给我国封建社会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影响,并且使唐政府面临着日益加深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军事危机。

首先,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显著地发展和加强了。开元、天宝以来,打破了封建以前的封建等级限制,皇室、贵族、官僚和富豪无视政府的均田法令,“比置庄田,恣行兼并”,均田令在八世纪中叶已完全失去了效力,地主土地私有制有了很大的发展。唐初的均田制关于土地买卖的规定是有限制的,中唐以后,土地买卖从有限制、不合法逐渐变为不受限制、合理合法,且受政府的保护。

土地买卖的发展,使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使得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空前发展。皇室、贵族官吏凭借政治特权,以借荒、置牧、包佃的名义占夺民田。封建商人和一般地主则更多地用买卖方式无限制的兼并土地,他们“多置庄田广修宅,四邻买尽犹嫌窄”,占有的土地多不胜数。这样,土地迅速地向不同身份的地主手里集中,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所有权较频繁的转移,使得官僚贵族占有大部分土地的同时,庶族地主也在急剧地扩展土地。

唐朝的藩镇镇帅中,有蕃将,也有汉将。这里的“蕃将”与唐初不同,唐初的蕃将如何史那大奈、契芘何力等人都是归附的少数民族贵族。而安史之乱前后的蕃将则是少数民族中的寒微部民或贱民,如哥舒翰、安禄山、史思明、田承嗣、李宝臣等。“汉将”也是出生寒微的军人如郭子仪、李晟等。镇帅如此,其部将也是基本如此。至于藩镇幕僚,则多属庶族士人,如安禄山的谋士严庄、高尚等。同时,各地藩镇与富商大贾结下千丝万缕的关系。藩镇是庶族地主势力发展的表现,各藩镇节度使为了保持和巩固本镇大土地所有者或大庄主的利益是藩镇出现的主要的经济原因。可见,均田制的破坏使得长期以来把持政局的门阀大族阶层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庶族地主成了封建社会后期的主要力量。这为藩镇割据创造了有利的经济条件。

其次,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形势下,租佃制发展了,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趋向松弛。唐代庄田发展的过程,就是土地兼并的过程,“百姓土地,多者多被殷富之家、官吏吞并”,造成了“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局面。大批的均田农民成为流民,他们被迫向庄田主“赀其种食,赁其田庐,”而“有田之家坐食租税”。这种佃耕农民向庄主缴纳租赋,每亩少者五斗,多达一石。此外,他们还得为庄田主服各种杂役,进行无偿的劳动。但佃耕农民的超经济强制与均田制下的依附农民相比,显然有所削弱。此外,还有的农民佃耕于地主田庄,带有雇佣性质,是田庄中补充性的劳动人手。虽然这些人所得的报酬极为低微,但较之过去通过暴力、政治法律的强制手段,将农民固定于土地之上相比,人身依附关系显然趋向松弛,所以人民流离现象频繁,最终导致了府兵制的崩溃。

庄田经济的发展,使庶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增强。大庄主拥有大量财富,并招收流亡的农民到其庄田内劳作,直接影响了唐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隋末农民起义摧毁了世家豪族的势力。到了唐代“关东魏齐著姓”,“皆论替”。“燕赵右姓多是衣冠之绪”。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势力不断对土地侵占,农民陆续逃亡,形成所谓“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每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使户部“徒以空文总其故事。”照旧名册去征收,所得的已“非当时之实”。这么一来,中央政府的税收相应减少。而不得不依靠地方。由是造成了地方势力的强大,各藩镇节度使独占本镇财赋“郡中官吏,皆自置制,户版不藉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结果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力量,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在军事上,府兵制崩溃。唐朝前期赖以立国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三大制度,其中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对政局的稳定至关重要。府兵制集中在首都周围,形成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态势,使地方不易造反;纳入府兵系统的均田农民农忙时务农,农闲练兵。遇有战事,中央派将领统府兵出战;战事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使将帅不易专兵。但到唐玄宗时期,由于土地兼并和人口的增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均田制的破坏使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力再充当需要自备粮草装备的府兵。而且,这时候出现了严重的边疆问题:东北的奚族和契丹渐渐强大,经常对唐进行骚扰;西域的大食有东侵动向;南面的南诏数败唐军;西面崛起一个强大的土蕃,直接威胁长安的安全。所以,需要在边疆地区布置重兵。可是府兵制的破坏使各军府无兵可派,无奈之下,只好变府兵制为募兵制,招募职业兵戍边,以节度使统领。

当时应募的士兵多是小贩、无赖等亡命之徒,根本不接受军事训练,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归附唐政权的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唐政府开始大量任用少数民族人为边帅,率精兵守边防。当时承平日久,很多人以为内地可以取消兵备;朝廷还禁止民间收藏武器。京师等于无兵,猛将精兵都聚集在边镇上,内外失去平衡。当时全国有57万军队,其中有49万部署在边疆地区,为节度使所控制,中央直接掌握的兵力只有8万人左右,局势由原来的内重外轻变为外重内轻。

思想上,隋唐时代,佛教与道教都有所发展,特别是佛教更为兴盛。僧侣们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成为特权阶级。他们与人民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46:54 +0800 CST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05954/answer/377370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汉代开始逐渐发展沿用的州郡县地方三级行政结构,在隋代废除成州县两级制,但又偶尔将州改称郡,恢复秦代的两级郡县制。唐太宗时贞观元年627年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和元代明代行省布政使司的犬牙交错、互相掣肘完全相反),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因为唐朝从显著的扩张到鼎盛再到缩减,剧烈明显的疆域变化,全国经前代更迭有了300多个州郡(始皇建国才36),所以为了施行继承隋代的二级地方行政制度,巩固统治,设立了监察区域,“道”(和当年汉武帝时因为郡过多设高一级虚职州一样,后来演化成实权)。到了玄宗时把大的几个道分裂增成十五个道。隋代开始普及定制的均田制在正常发展中逐渐衰落,国内土地兼并,以均田制为契机发展起来的国家经济军事力量削弱,唐帝国向外扩张机制受阻,由攻转守,隋唐初期的府兵制退化为募兵制,唐睿宗景云年间,开始了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方军镇设置全权军政长官。玄宗在其父的基础上设置著名的天宝十节度。加上虚职最高级道,道下有大小节度军镇,大节度使辖数州,小防御使﹑团练使辖个别州。真正的州(郡)县二级地方行政结构松懈,开始演变成虚三级地方行政,最后地方权力集中在节度军镇上,藩镇节度使再经安史之乱突破朝廷轮流更换属地﹑不得兼任﹑不可在原籍任职的控制传统。彻底摆脱中央朝廷控制,好的听调不听宣,财赋收入﹑人事任免权,甚至世袭统治,一股脑挣脱枷锁,坏的直接反抗朝廷,实际独立。唐廷经初唐励精图治,盛唐开疆扩土的扩张鼎盛,到饱和收缩,军镇节度使制度由边缘渗透到内地普及,内忧外患疆域缩减,直至农民起义,唐廷被大藩镇取代覆灭,大小藩镇演化成五代十国的大分裂。这期间的过程,四十多个藩镇或互殴攻击混战,或联合对抗唐廷。藩镇自京畿长安洛阳,自内而外有唐廷直属控制藩镇,亲近唐廷藩镇,外交中立藩镇,死敌对抗藩镇(河北三镇)。各藩镇此消彼涨,立场不定,纵横捭阖,连年征战,荼毒天下。好像养蛊,数十个毒虫在宿主体内斗来斗去,偶尔安定为宿主所用,狗咬狗,一时平稳。最后愈演愈烈,毒虫互相吞并攻杀,数十条毒虫养出了十几条,最大的那条把宿主咬死了,一时又替代不了,接着和别的大毒虫互相绞杀。太可怕﹑太黑暗﹑太复杂了。地方实权过大竟然可以为祸到这个地步,从唐玄宗安史之乱潘多拉盒子被打开,到宋 杯酒释兵权右文抑武行政军事经济体系全盘改革为止,藩镇地方分裂割据才告截止。从公元755年(唐朝安史之乱)到公元961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中间两百多年的地方藩镇割据发展进程,可以根据当时的形势(藩镇与朝廷的关系﹑藩镇与藩镇的关系﹑藩镇势力膨胀被打压复起局势糜烂彻底分裂)来划分成几个阶段。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48:10 +0800 CST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05954/answer/377370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萌芽阶段(藩镇产生根源)1:盛唐在武周之后向外扩张机制饱和,开始守成,边境防戍体制变化,睿宗玄宗设置节度使,天宝十节度:▪ 范阳节度使(河北北京军区)▪ 平卢节度使(东北朝鲜军区,后迁为山东齐鲁军区)▪ 河东节度使(山西太原军区)▪ 朔方节度使(陕北河套军区)▪ 河西节度使(甘肃河西走廊军区)▪ 安西节度使(新疆西域军区)▪ 北庭节度使(内蒙外蒙军区)▪ 陇右节度使(甘肃陇右军区)▪ 剑南节度使(四川巴蜀军区)▪ 岭南五府经略使(两广岭南军区)由外而内渗透地方军镇。2:隋代普及的均田制衰落(到唐德宗改革财赋田制两税法,和明张居正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一脉相承发展),土地兼并,隋代的府兵制也因此退化成前代的募兵制。3:最高道级地方行政单位采访使(监察权)职权与节度使(军政权)相结合,篡取财政权和人事任命权。唐廷开始因此由大一统集权体制发展成权力下放,朝廷下放给地方,地方再下放给下级地方个人。藩镇为祸之烈,还有几点动乱特点:兵士哗变,将帅作乱,反抗朝廷,藩帅杀部下。最低级兵士杀将校,将校杀上级换藩镇统帅,藩镇统帅反抗朝廷。这是由于各藩镇间的力量制约、唐代军队尚武之风骄兵的特性、还有牙兵组织的军队制度、以及藩镇财政自主军费开支地方化等原因决定的。权力一级级下放,集权逆行,体制大乱!(真是亢龙有悔啊。初唐盛唐继承隋朝的全套制度,包括地方二级制集权上升国力,以此高度巩固的集权统治向外扩张,结果鼎盛后饱和收缩,不得已权力下放地方,如日中天的华夏大恢弘大荣光顶峰跌落,一去不返,万劫不复。)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49:06 +0800 CST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05954/answer/377370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形成阶段(藩镇正式独立抬头)安史之乱,肃宗代宗平乱。安禄山为什么可以撼动鼎盛的盛唐,将其一举打落神坛,反差如此之大?因为他得到玄宗宠信兼任了三大节度使,范阳平卢河东,放在现在华北五省,唐廷陕西河南两省,安禄山手握河北山东山西,简直势可倾天!更改了唐朝华夏一整个的千年国运。肃宗代宗平乱,玄宗入蜀避难肃宗在陕北宁夏另立朝廷。各个军镇全部做大,协助平叛。郭子仪与李光弼两大复国元勋,脱胎发迹自藩镇军队底层出身,唐廷以藩镇平藩镇。最后达到了均势平衡,安史之乱河北叛军首脑被灭,留下底层军队,藩镇实质控制权仍未收回。又因为平叛扩大了藩镇数量权势,朝廷亲藩与叛乱独立藩镇对峙。唐廷此时外患爆发,突厥回纥吐蕃党项,内忧外困,为了解决内部应付外部新矛盾,不及时根除收回叛乱藩镇的实际控制权。相反扶植平乱的亲藩,树立对立藩镇关系玩平衡跷跷板。一是为了维持内外兵力的平衡,二是还有不能解决平乱后大量散兵游勇不能安置的问题。土地大地主阶级在藩镇区变成投身职业雇佣军的破产农民及无业游民,地主所有制的不稳定性和分散性,封建庄园与社会经济的广泛联系和依赖,农民人身依附关系一定程度上的减弱等原因,使得藩镇军队根深蒂固,成为了藩镇立身的社会基础。大唐天下彻底被藩镇分割了。有五个类型的藩镇:1:河朔割据型(死敌独立反叛):以河朔三镇为首,范阳(或称卢龙、幽州),魏博(魏郡邺城,邺城是现在安阳,或称天雄),成德(河北中部保定、石家庄等地)等。完全独立,统帅僚属人事任免自决,财政独立,军事对抗。世袭统治。2:中原防遏型(朝廷亲藩,外围保护直属藩镇和江南财赋藩镇):保护漕运,将帅多骄纵,听调不听宣。(天平,忠武,宣武等。宣武就是漕运关键点汴州开封)3:边疆御边型:排挤朔方边防军,让神策军(唐廷中央直辖军,完全听从于君权的军事力量,但被宦官控制,自此唐廷君权旁落,唐君生死废立不由自己,神策军保卫京畿宫廷,平叛时朝廷和亲藩联军主力)力量发展。(夏绥,邠宁,鄜坊等)4:东南财源型:江南财赋来源,国家朝廷财政支柱(江南财赋漕运对唐廷的重要性我犯懒安利一篇知友 @王威 的文唐藩镇割据时,朝廷真的弱到无力讨伐吗?什么导致朝廷不如地方?为什么不借郭子仪的余威收服藩镇呢? - 军事)。5:京畿周围型:护卫直属藩镇。同州防御使,陕虢观察使,潼关防御使,河阳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全在长安东洛阳周围),泾原节度使(叛变酿成巨祸),凤翔节度使(川陕汉中交界)等。还有直属未失去控制前,唐廷皇室避难东山再起的后花园,巴蜀剑南两川,山南西道节度使。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49:41 +0800 CST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05954/answer/377370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藩镇膨胀阶段德宗弄巧成拙,削藩不成,奉天之难,唐廷声威大跌,藩镇势力极盛。安史平乱后,自北向南一系列割据藩镇。唐德宗雄心勃勃要削藩。以江南财赋藩镇支撑全国朝廷财政(正式改革崩溃的均田制,财赋田制用两税法),用京畿直属藩镇和禁军联合中原亲藩攻击河北山东四大刺头(河朔三镇和平卢淄青),挑拨其余藩镇互殴。各种手段使尽,怀柔打压,挑拨离间。还是败了。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范阳(卢龙或幽州),成德(恒冀),魏博(天雄)。叛乱策源地。河北养马军事资源重地,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父子四人盘踞老巢经营多年。平叛末期,史朝义部将张忠志、田承嗣、李怀仙、薛嵩四人投降官军,史朝义自杀,唐廷已无力彻底消灭余党﹐以赏功为名﹐授以节度使称号﹐由其分统原安史所占之地。代宗复授(李怀仙)幽州大都督府长史、检校侍中、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与贼将薛嵩、田承嗣、张忠志等分河朔而帅之。既而怀恩叛逆,西蕃入寇,朝廷多故,怀仙等四将各招合遗孽,治兵缮邑;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籓臣,实非王臣也。朝廷初集,姑务怀安,以是不能制。怀仙大历三年为其麾下兵马使朱希彩所杀。卢龙镇:安史大本营,三镇之首。李怀仙(后来被部将朱希彩所杀,朱家代替其统治)为幽州卢龙节度使,统幽、营、平、蓟、妫、檀、莫七州(今北京及河北东北部),驻幽州。成德镇:张忠志为成德军节度使,赐姓名李宝臣,统恒、赵、深、定、易五州(今河北省中部),不久增领冀州,驻恒州(今河北正定)。魏博镇:田承嗣(其侄田悦世袭为乱)为魏(今河北大名北)、博、德、沧、瀛五州(今河北南部、山东北部)都防御使(不久升为节度使)。薛嵩为相卫(相州就是邺城,安阳)节度使﹐后迁泽潞节度使(又称昭义,中立亲藩,邯郸等地),统治今河北西南部及山西﹑河南各一部﹐本来河北共四镇。其后相卫为田承嗣吞并,变成三镇。河朔三镇与志在削藩的德宗唐廷反复拉锯,耗费无数财政军费。还有安禄山兼任的平卢节度使(迁往山东齐鲁,也叫淄青)的地盘,平乱后收回唐廷无奈遥远不能管制,封平叛将领王玄志为节度使镇守,死后归顺的叛将侯希逸擅自自立。又被部将李怀玉驱逐赶跑自立为帅,李怀玉受赐名正己。与田承嗣、薛嵩、李宝臣、梁崇义等结党。平卢镇:李正己。汴宋留后李灵曜叛变(这是德宗成功扑灭的一个,但扑灭后胜利果实又被藩镇摘了),乘机占领曹、濮、徐、兖、郓州,并原有淄青等十州,共有十五州之地,最强最大藩镇,世袭三代四人。襄阳镇:梁崇义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统治今湖北西北部达十九年。被扑灭。淮西镇:李希烈为淮西节度使,治蔡州(今河南汝南),直接造反﹐自称建兴王﹐并联合已称王的淄青﹑魏博﹑成德﹑卢龙四镇节度使抗拒唐廷。德宗调集淮西邻道兵攻讨李希烈﹐诸道兵都观望不前。唐代各藩镇形势

李希烈造反是德宗削藩事业的转折,调动亲藩和直属藩镇联军攻击失败,实际割据藩镇调不动。不得已,调京畿周围直属防御边防军藩镇泾原(今甘肃泾川北)兵东出救援﹐该军路过京师时﹐发生叛乱﹐拥立留居长安的前卢龙节度使朱泚为秦帝。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干县)。惊天巨变,差点就被中间开花,黑虎掏心了!唐廷社稷危亡惊险万分。当时朱泚的弟弟朱滔继朱泚入京接受怀柔安抚后,接任卢龙节度使,与在长安的朱泚里应外合,试图颠覆唐廷,德宗逃跑至奉天(今陕西乾县)被围,称奉天之难,将领李怀光救援解围,被朝臣卢杞等人挑唆,不令其入朝,于是反而联合朱泚反叛。德宗接着逃往梁州(汉中)。名将李晟收拾烂摊子,平叛收复长安。大危机之后,朱泚被平定为部将所杀﹐李怀光被平定自杀﹐李希烈为部将陈仙奇毒杀,陈仙奇又被吴少诚杀死代替,淮西镇暂时安稳。河北﹑山东四镇(朱滔刚好病逝)也表示重新服从朝廷﹐全国形势表面上重新归于统一稳定。泾原兵变后,德宗停止削藩,转为执行姑息政策,愈加重用宦官。但仍旧不忘削藩之事,加强禁军(神策军)﹐充实府库,积蓄力量为将来作准备。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05954/answer/377370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藩镇被打压短暂安稳阶段宪宗天纵之才,君臣相得,一时奇士并出,唐廷削藩功成,中央君权恢复,朝廷压制地方,大有兴复大一统帝国荣光趋势。集权趋势回升,元和中兴!可惜最后宪宗犯了老祖宗太宗、玄宗老毛病,功业鼎盛自己马上就膨胀了。身死政灭。宪宗是德宗的孙子,宪宗父亲顺宗当时是太子,德宗老了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宪宗,小时候抱着他在腿上玩,觉得他长得像太宗,逗问孩童的他你是谁啊?宪宗霸气的说:第三天子!德宗弥留时顺宗中风权力迅速过渡到皇孙宪宗手中,顺宗即位不久权力即被宪宗掌握退位成太上皇,宪宗这次和德宗一样,年少践祚,意气风发,雄心勃勃要削藩!不同的是,宪宗做成了。(顺宗在位的短短200天,任用做太子时亲信王叔文、王伾主导集权改革,内外兼修,打击藩镇宦官两大患,失败。因为顺宗中风,二王文人集团主事,直属亲藩巴蜀韦皋、刘辟因为想脱离朝廷掌控也被打压,投靠太子宪宗,宪宗又借势同样被打压向自己靠拢的宦官,逼顺宗禅位。随后巩固合法性大清洗永贞革新集团,集权改革新党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司马被贬。文化史上的大案。宪宗借宦官之势上位,利益相关,结为联合体,所以不能除内部宦官大患,但宦官在宪宗时期臣服君权,朝廷集权巩固,一致对外削藩。可是最后宪宗削藩功成,要着手收拾内部宦官的时候,被太子穆宗联合宦官和后宫郭子仪军功家族的嫡妻郭氏害死了,史界对宪宗被害真凶有争议,但利益所得者就是穆宗郭氏母子和宦官!于是内部隐患反弹,穆宗上台,外部削藩功业功亏一篑。)宪宗和太宗、玄宗一样依靠政变上台,高祖、睿宗、顺宗都是太上皇,和两个先祖相似之处还有很多,史书写这三人,用词很一致,外貌英明神武,为政励精图治,但太宗、玄宗开创的太平盛世宪宗并没用做到。那他做了什么可以和二位先祖并论?朝廷集权削藩恢复声威!国家再次短暂实质统一安定!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52:20 +0800 CST  


宪宗是德宗的孙子,宪宗父亲顺宗当时是太子,德宗老了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宪宗,小时候抱着他在腿上玩,觉得他长得像太宗,逗问孩童的他你是谁啊?宪宗霸气的说:第三天子!德宗弥留时顺宗中风权力迅速过渡到皇孙宪宗手中,顺宗即位不久权力即被宪宗掌握退位成太上皇,宪宗这次和德宗一样,年少践祚,意气风发,雄心勃勃要削藩!不同的是,宪宗做成了。(顺宗在位的短短200天,任用做太子时亲信王叔文、王伾主导集权改革,内外兼修,打击藩镇宦官两大患,失败。因为顺宗中风,二王文人集团主事,直属亲藩巴蜀韦皋、刘辟因为想脱离朝廷掌控也被打压,投靠太子宪宗,宪宗又借势同样被打压向自己靠拢的宦官,逼顺宗禅位。随后巩固合法性大清洗永贞革新集团,集权改革新党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八司马被贬。文化史上的大案。宪宗借宦官之势上位,利益相关,结为联合体,所以不能除内部宦官大患,但宦官在宪宗时期臣服君权,朝廷集权巩固,一致对外削藩。可是最后宪宗削藩功成,要着手收拾内部宦官的时候,被太子穆宗联合宦官和后宫郭子仪军功家族的嫡妻郭氏害死了,史界对宪宗被害真凶有争议,但利益所得者就是穆宗郭氏母子和宦官!于是内部隐患反弹,穆宗上台,外部削藩功业功亏一篑。)宪宗和太宗、玄宗一样依靠政变上台,高祖、睿宗、顺宗都是太上皇,和两个先祖相似之处还有很多,史书写这三人,用词很一致,外貌英明神武,为政励精图治,但太宗、玄宗开创的太平盛世宪宗并没用做到。那他做了什么可以和二位先祖并论?朝廷集权削藩恢复声威!国家再次短暂实质统一安定!从宪宗践祚后一步步谋划施行的集权复兴大业来看吧。第一步:整顿吏治。清洗掉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集团巩固合法性后,继承改革政策,任用名臣杜黄裳、武元衡、裴度、李绛等人相继为相。德宗削藩失败不死心留的后手,军队精良,财赋充足。朝中经过整顿后万众一心,大好家国,恨不能蒸蒸日上拉回正轨,再来一次削藩功业!第二步:收拾巴蜀后花园,正式削藩。元和元年806年直属亲藩巴蜀德宗末年朝廷势弱趁机做大,有脱离直属控制的趋势,第一个拿他开刀!节度使主事者韦皋死后二把手刘辟想直接上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马上扑灭,一战立威!后方根本之地无虞。(顺便把边防军京畿附近的河套夏绥也收拾了,消除心腹周围隐患,以防泾原之变再现。)第三步:巩固江南财赋。元和二年807年镇海镇节度使(江苏镇江)李锜是宗室,江南离关中天高皇帝远,野心膨胀趁机独立,就地扑灭。赋税之源国家财政运行畅通,经济支持,后花园根本和经济支持巩固已毕,向刺头下手吧!第四步:软硬兼施收回各藩镇实质控制权元和四年809年成德节度使王士真死﹐其子王承宗自为留后﹐宪宗以宦官吐突承璀领兵讨伐﹐暂时未能取得胜利﹐只能隐忍妥协承认王承宗继位。第一次下手强力打击失败。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其子田从谏年幼接任﹐部下擅自拥立大将田兴(后改名弘正)。李绛献奇策在此时拉拢魏博。田兴为巩固权位投靠朝廷﹐遵守法令﹐申报户籍﹐将本镇人事任免权僚属配置上交﹐送田从谏入京,与唐廷联盟。长期割据铁桶一块的河北三镇因为魏博叛变出现了一个突破口。局势一片大好。河北三镇因此老实了。元和九年814年淮西镇当年代替李希烈的部下吴少诚,死后被部下吴少阳杀掉儿子篡权,吴少阳死后吴元济接任。想要从蔡州威胁东都洛阳。第二年河北三镇安稳马上拿他下手。元和十年815年唐廷正式讨伐淮西镇,领道最强藩镇平卢淄青镇李师道和河北成德镇兔死狐悲、同气连枝暗中支持淮西。李师道派人焚烧河阴转运仓﹐试图断官军粮道。又派刺客入京行刺﹐主战派领袖宰相武元衡牺牲,御史中丞裴度被刺伤﹐企图以此震慑朝中主战派,阻止朝廷进攻。宪宗心腹社稷之臣于京畿惨死,大怒力排众议,以裴度为相﹐坚持平叛。朝中主和派经此打击反而向主战派靠拢。裴度升任宰相﹐加大打击目标淄青镇坚持平叛。藩镇和唐廷的大决战。拉锯两年后,元和十二年817年十月﹐军事史上的传奇,唐邓节度使名将李愬雪夜袭克蔡州﹐擒吴元济﹐取得最后胜利。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宪宗调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联军集全力讨伐淄青镇李师道。大兵压境,李师道内部人心惶惶,矛盾激化。元和十四年819年二月,淄青镇部将刘悟投诚杀李师道降唐,最强最大藩镇淄青镇淄、青、江等十余州全部收回控制权,复为唐廷所有!最大的淄青镇都被灭了,削藩大事已成,河北诸镇见大势已去,不战而降,归附唐廷。河北三镇自从魏博投诚后,成德王承宗﹑卢龙刘总相继自请离镇入朝﹐朝廷另委节度使﹐恢复河北三镇控制!中原亲藩沧景、宣武等见最强的刺头都倒了,全部接连入朝。唐廷中央皇权恢复,集权趋势正常,实际控制统一全国,走回正轨,宪宗元和大唐帝国华夏中兴了!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53:08 +0800 CST  


五:晚唐藩镇复叛变本加厉宪宗因为削藩和由宦官所立利益相关,信任宦官,用为监军。肃宗、代宗只是让宦官掌管禁军,并未让其出师作战。宪宗开此恶例先河,宦官实力更加膨胀。解决宦官大患巩固君权的大好时机事业在宪宗削藩事业成功后,提上日程,两派宦官拥立两个皇子争储,宪宗玩起权术准备借机清洗宦官。不幸失败,太子穆宗联合宦官陈弘志弑杀君父。(再也没有清洗根除宦官大患的机会了,文宗、宣宗有心无力,武宗有力无心,穆宗、敬宗不闻不问)穆宗借势宦官上台,君权被宦官架空,朝政大乱,唐廷丧失对藩镇控制力强度,藩镇安稳时间短,割据传统深入人心,底层残留势力大,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再次反叛脱离唐廷掌控。宪宗集权中兴事业身死政灭。噫!太可惜!!!唐穆宗上台“销兵”,裁减兵员。长庆元年821年开始,藩镇再次抬头失去控制。卢龙兵变,军队囚禁唐廷委任新节度使张弘靖,尽杀其幕僚,卢龙朱克融复叛割据。成德王廷凑杀害田弘正自立复叛割据。魏博史宪诚逼杀继任节度使田弘正之子田布,行“河朔旧事”,魏博复叛割据。三镇俱叛,裴度领军讨伐失败,财政枯竭,局势糜烂。唐廷放弃收回河北控制权的努力。中原亲藩内部也借机反叛。徐泗镇部将王智兴驱逐节度使崔群﹐自立逼唐廷承认。泽潞镇(山西长治)节度使刘悟囚禁监军使刘承偕﹐唐廷被迫宣布流放刘承偕﹐刘悟才将其释放。刘悟三代世袭割据泽潞。穆宗、敬宗父子废物;文宗欲集权伙同文臣集团设局清洗宦官,事泄宦官反弹,甘露之变清洗朝臣彻底把持唐廷君权。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李德裕主持平定泽潞。该次“会昌伐叛”杀鸡儆猴,根除死敌抵抗藩镇,震慑中原亲藩和直属藩镇。防止局势继续恶化,但不能像宪宗轰轰烈烈恢复统一的实际控制权。只是延缓颓势。宣宗、懿宗父子时,唐廷和藩镇局势平稳均衡。宣宗之后,唐廷势力每况愈下,朝廷权威日丧,藩镇积蓄势力伺机大乱。六:黄巢起义藩镇混战覆灭唐廷僖宗时黄巢之乱起,局势糜烂危机矛盾大爆发。社会矛盾激化,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唐廷调动各镇士兵围剿,各藩镇借机扩充实力。全国增加众多地方实权派割据势力。杨行密、董昌、钱鏐等在江南财赋藩镇脱离控制。黄巢转战岭南、江南、山东、中原、关中,唐廷丧失江南财赋、中原交通枢纽,全国的基层政府一片混乱,最后黄巢攻入长安唐廷差点覆灭。平乱后起义军内部的残余势力变成藩镇,和传统藩镇以及农民起义大乱时发展起来的地方新藩镇,开始剧烈大混战互相吞并。昭宗的中央政府能控制的只有关中一地,且人口凋零,破败,连四川都断了幸蜀后路。唐廷无兵无财无人口资源,被朱温这个大混战中发展起来的最大藩镇控制利用。最后被取代覆灭。唐亡。五代十国是中晚唐藩镇的究极进化延续。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54:20 +0800 CST  
宣宗、懿宗父子时,唐廷和藩镇局势平稳均衡。宣宗之后,唐廷势力每况愈下,朝廷权威日丧,藩镇积蓄势力伺机大乱。六:黄巢起义藩镇混战覆灭唐廷僖宗时黄巢之乱起,局势糜烂危机矛盾大爆发。社会矛盾激化,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唐廷调动各镇士兵围剿,各藩镇借机扩充实力。全国增加众多地方实权派割据势力。杨行密、董昌、钱鏐等在江南财赋藩镇脱离控制。黄巢转战岭南、江南、山东、中原、关中,唐廷丧失江南财赋、中原交通枢纽,全国的基层政府一片混乱,最后黄巢攻入长安唐廷差点覆灭。平乱后起义军内部的残余势力变成藩镇,和传统藩镇以及农民起义大乱时发展起来的地方新藩镇,开始剧烈大混战互相吞并。昭宗的中央政府能控制的只有关中一地,且人口凋零,破败,连四川都断了幸蜀后路。唐廷无兵无财无人口资源,被朱温这个大混战中发展起来的最大藩镇控制利用。最后被取代覆灭。唐亡。五代十国是中晚唐藩镇的究极进化延续。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0:55:37 +0800 CST  
石敬瑭为了求生存,割地,称为【儿皇帝】,是符合当时的现实的!

换作你,你自己自杀呢?还是委曲求全,活下去!

早说大唐早就灭亡了。组织没有了,自然不存在背叛组织的说法!

石敬瑭现象,只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导致天下分崩离析的结果。

可以说,当时的天下已经是很黑暗。一个人要活下来,只有杀人,比他人强大。要么就是认怂当孙子。

石敬瑭以叫一声【契丹君王干爹】,换取后晋的江山,自己的皇位,也属于大智慧吧!是很划算!

当今 三,不也一样吗!

哈哈哈!!!!!!!!!!!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1:01:29 +0800 CST  
石敬瑭为什么主动割让幽云十六州?他很精明,一点都不傻

楚国李斯读史笔记
百家号17-04-1414:05

幽云十六州,现在的河北、山西一带
儿皇帝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这导致以后的中原政权失去了一道屏障,自己无险可守,战略上处于被动地位,这使得他受尽了骂名,大家都觉得怎么骂他都不为过。
石敬瑭再怎么说,也是一个打过仗的人,对山川地理应该有所了解,出卖幽云十六州的影响他不是不知道。他手下主要的谋士桑维翰就曾经劝过他,我们现在称帝、送钱,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能割地啊,这山川形势之地,一旦割 让,遗害无穷,你再后悔就晚了。但是石敬瑭不听。
我估摸石敬瑭心里在想:哎,文人,哪里知道我们心中的苦啊。
石敬瑭心中有什么苦呢?这乱世之中,刀剑才是真理。可是会打仗的人也真不少。当时的皇帝后唐末帝李从珂,打仗非常勇敢,靠军人支持干掉自己的兄弟,自己当上皇帝,此人本身就不好对应,偏偏这不好对付的人跟自己有仇。
自已的官职是东节度使、北面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瑭,拥有天下最强藩镇,拥有当时最坚固的城市太原城,放眼天下,造反难度不大,成本不算高。但居安思危的石敬瑭想的更远,那就是还有一个竞争者,卢龙节度使、东北面招讨使兼中书令北平王赵德钧,坐镇幽州城(现在的北京)。
假如石敬瑭和赵德钧直接开打,那石敬瑭不怕他。但是假如石敬瑭造反,赵德钧有两种选择,第一是在石敬瑭背后捅刀子,向李从珂邀功。第二是跟石敬瑭一起造反,抢更多地盘,等石敬瑭老去,再造反夺天下,走石敬瑭的老路。不管从哪条路,对赵德钧来说风险都挺小。石敬瑭造反最大的风险在这里。
相比之下,契丹人不算多大的问题,送钱、称臣就可以了,反正契丹人打仗也是为了钱,有钱了还打什么仗。石敬瑭想到契丹,一下子有主意了。把幽州这个大麻烦给契丹算了,他赵德钧有本事就造契丹人的反去。

照片来自网络,耶律德光形象图,把石敬瑭、赵德钧玩弄于股掌之人。
所以石敬瑭下定决心送幽云十六州给契丹,自己不心疼,也不屑于和问下解释。石敬瑭眼光是有的,赵德钧确实在石敬瑭背后捅刀子,他也跟契丹谈条件,希望契丹立他为皇帝,不过开的条件不如石敬瑭开的优厚,毕竟石敬瑭料敌与先,早想到这一出,自然能开出更符合契丹口味的价来。
幽云十六州归了契丹之后,赵德钧也到了契丹,只是不再受重用,抑郁而终。他儿子赵延寿在契丹混的还挺好,也动过当中原皇帝的心思,又被契丹轻易解决了。看到赵家这样的下场,不得不承认石敬瑭料敌于先。当然,石敬瑭这样聪明的人,只顾自己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只能证明聪明的坏人最可怕。

石晋唐所在的太原与幽云十六州的相对位置

石敬瑭为什么主动割让幽云十六州?他很精明,一点都不傻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64559577022981&wfr=spider&for=pc






楼主 爵士猫大懒虫  发布于 2018-05-26 21:04:38 +0800 CST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9443

发表时间:2018-05-27 01:38:4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30 22:04:44 +0800 CST

评论数:1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