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历史)与哲学的辩证(认识能力及知识综述)2

一、认识活动体:认识能力是个成长物(认识活动是个成长体。不存在扁平物)
1、“想像里蕴蓄着感觉,而判断里又蕴蓄着想像。”(《钱钟书集*人生边上的边上》387)
2、“一切可以想像的东西本质上都是记忆里的东西。”388
3、“是想像。它造作了那些艺术品,它的巧妙和智慧远远超过摹拟。”389
4、“观察事物之间的差异和不同,叫作辨别、分析,或判断。”399
5、“想像的事物不是当前存在的。这就是感觉和想像的区别。”402
6、“心灵产生形象的这个功能包含着两种东西:一是心灵方面的,一是身体方面的。”402
7、“在我们思想的时候,想像和理解一起合作,低级功能从自己的仓库里向高级功能供给事物的形象或影像,免得它再去请教感觉。”407
8、“想像力把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408
9、“诗的最高工作就是使无知的事物具有知觉和情感;小孩子有个特征,他们手里拿着没有生命的东西,把它们当作活人一般,和它们谈笑取乐。”413
10、“想像不过是扩大或加以组合的记忆。”414
11、“想像有两种:一种简单地保存对事物的印象;另一种将这些意象千变万化地排列组合。前者称为消极想像,后者称为积极想像。消极想像比记忆超出不了多少,它是人与动物所具有的。”419
12、“使我们思考矛盾的事物而把它们把握在一起的唯一功能就是------想像力。”429
13、“想像力能使一切片段的事物变为完全的整体,使缺陷世界变为圆满世界;它能使一切事物都完整化,甚至也使无限的、无所不包的宇宙变得完整。......想像能使理智里的绝对和无限的观念比较亲切地、形象地向生命有限的人类呈现。”431
14、“我把人的功能分列在不同的感觉和能力下面:例如,视觉、听觉、触觉等;摹仿的能力;想像力,或造成形象和改造形象的能力;幻想力,或拼合和联系的能力;理解力,或约束、证实和体会的能力;思辨的理性,......;意志,或实践的理性;......
我把想像分作第一性和第二性的两种。......第二性的想像是第一性想像的回声,......它溶化、分解、分散,于是重新创造。”432
15、“想像就是理智的源泉,也就是温情、热情和诗的源泉。......想像和理智是二而一的。”
16、“想像便有两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其一是消极的、预备性的,即分解;其二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即结合。”442
“分解即是古代心理学家所指的抽象化”。442
“知觉是一种综合活动,......分解(或抽象)即以胚胎形式存在于知觉之中。”442
“思想秩序中创造性的想像里,根本的、基础的要素,就是以类比来进行思维的功能。......还是可能归纳为两种主要的类型或方式,一种是拟人化,一种是转变或转化。”442-443
“类比接近于精确的相似,这也就是接近严格意义上的认识了。譬如在机械和科学发明中便是如此。”444
“在创造性的想像和理性的探讨之间,有着性质上的相同之处:两者都具有抓住相似之处的功能。另一方面,精确的方法为主导或模糊的方法为主导,从根本上把‘思想家’和‘想像家’区别了开来。”445
17、“文艺作品的整个效果仍然是形象,而哲学论文的整个效果仍然是概念。”454
“一般人常把形象观感了解为感觉,了解为对当前真实事物的认识、对一件认为实在的东西的知觉。当然,感觉也是形象观感。......就形象观感的性质而论,事物的真实存在与否是次要的、非根本的区别。假如我们设想一个人第一次心里发生形象,那些形象只能是当前事物的形象,换句话说,只可能是对真实事物的感觉。但是,真实事物的认识必须以真实形象和虚幻形象的辨别为基础;一个人初次心里有形象的时候还不会辩别真幻,所以他有的只是纯粹的形象,不是感觉,因为对他来说,无所谓真实或虚幻。对他来说,一切都真,也就是一切都幻。小孩子很难分清真实和虚假、实事和寓言,觉得彼此都一样;小孩子的心理可以使我们约略模糊地了解那种原始的心理状态。形象观感就是对真实存在事物的感觉和对可能存在事物的想像二者的无区别的混合。在形象观感时,我们不把自己作为经验的主体而的外界事物对立,我们只使我们的印象——不论什么印象——获得客观存在。”455-456
18、“艺术家把他们直接经验到的东西的性质作为题材。运用理智去探讨的人和这些性质间隔一层,须要通过记号;记号象征这些性质,但这些性质如果当前呈现,记号就没有意义了。......
想像力是结合艺术品里一切因素的能力,它把各各不同的因素造成一个整体。”457-460
19、“想像中的事物按原则说是不在当前的,按本质说是不存在的;这是它和感觉中的事物的区别。......
记忆所提供的和想像所提供的也有本质上的不同。......虽然过时,始终真实存在。它以过去的方式存在,那也是真实存在的方式之一。......
想像正是体现自由时的整个意识。”461-462
20、“心灵有主动的、感应的、统合的能力,......
保持距离的想像......这就是把‘那个事件和实际在场的自我脱开’,于是带着新的客观性来看那件事。......我们该注意而没注意的地方很多很多。艺术的目标是要使我们‘突然从没注意到的反面看到这件事物。
比喻的想像......这是一个基于生命的综合。可是这种综合里自然而然地保持着异类固有的性质。因此这个有意义的整体、这个不是机械而是活的整体里还保存着异类的性质。”465-467
借助钱先生的这些译文,通过对人类认识活动(生活)的观察,我们注意到:
天生的形象观感即视觉(看)等感觉,在我们的心中生成了印象,并且我们记得它。
想像已经如同闭上眼睛,在想曾经眼前、但已是在人心中的象(印象)了——虽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再去现场看一次。
起初的“想像”只是“分解”(模写),旨在求印象清晰、认清当前线条,如求得工笔画。
后来我们开始想像一群或一个整体形象或一整个历史过程(润饰)了。即所谓“高级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想像”。虽然这想像里可能混合着知觉,但是,其活动还是只在想像,目的中在得形象,其知觉也不是自知自觉的、不是透明的。
而且,逐渐地知觉能力成长起来了。知觉能力超出了形象观感能力,在想像的基础上还进行“真实形象和虚幻形象的辨别”,从而只对真实形象(“个别事物”)进行想像、命名,做到了知实虚。看与想像活动的特征是不辨实虚,而知觉与辨别活动的特征则是辨实与辨体同时产生,所以能够命名。
而且,知实产生了历史。
知觉超拔出来,在想像的基础上还进行“真实形象和虚幻形象的辨别”,从而只对真实形象(“个别事物”)进行想像、对比,求得“精确的相似”之类型(具体的),产生了自然科学。
知觉超拔出来,在想像的基础上还进行“真实形象和虚幻形象的辨别”,从而只对真实形象(“个别事物”)进行想像、对比,求得其共相或最普遍类型,产生了道或哲学。不过,思想与自然科学在思想时,对真实形象(“个别事物”)的角度不同,后者重在把事物当物看,前者则重在把事物当事看。这样便造成了对象的人为差别,方法也跟着产生了差别。思想,就是对所“想”像的“真实形象”(“个别事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思”考,从而找到共相、共同之处,并概、念之。
总之,认识方式的背后是人的认识能力(活动)。而人的认识能力是随着人生成长的一个成长过程。认识能力的生展路线是这样的:
形象思维:感觉(视觉)——回忆(再现)——初级想像组合(流言蜚语)——高级想像组合(文学艺术、历史)
逻辑(概念)思维:感觉(视觉)——知觉——回忆(再现、反思、辨别实物)——初级判断组合(自然科学,改造物)——高级判断组合(思想共相、概念、本体、逻辑的事实,成长人)
这个成长过程有几个特别点需要强调:
1、人人都能感觉、能知觉,但是,小孩子却不辨实虚。虽然语言一叙述,就扁平了,但是,不要因叙述只自然不成体而把人看成扁平物,认识能力是个成长体。即每一个人都是“有待发展的人”。
能成长到具有高级想像组合能力的人是少数的,正如真正成长为艺术家的人是少数的。同样,能成长到具有高级知觉组合能力的人也是少数的,正如真正成长为哲学家的人是少数的。要立体的、动态地看待认识能力才行。
2、感觉即想像、知觉即判断。感觉如果是一个明确的、成功的,就必定产生印象与想像。常常是因为意识进行的太快、又因为我们是为行动而认识(不是为认识而认识),所以反不知道认识活动是怎么回事了。同样,知觉即判断。知觉如果是一个明确的、成功的,就必定产生判断而知实、知道。
3、想像之形象都自是一个完整的形象,判断之实都自是一个整体之实(有体)。而且这一特点在高级组合中成为明显(透明)的特点(在初级中人们还不自觉)。
想像之形象都自是一个完整的形象,否则,对于感觉(初级想像)来说,就是一个不明确的、不成功或不成立的感觉。而对于高级想像来说,那就明显是一个失败的形象。
同理,判断之实都自是一个整体之实、一个有体之实。否则,对于初级知觉来说,就是一个不明确的、不成功或不成立的知觉(判断)。而对于高级知觉(判断)来说,不是对于整体的判断当然不成其为概念了。
无论想像的高级组合还是知觉的高级组合,高级的特征都是心灵的统辖或整一体。高级的特点就是更重视体。初级重视的则是一个一个个别形象、一个一个个别事实。高级重视这很多个别(形象、事实)在一起的历史体。重视体就是重视成长,因为没有扁平物。
4、“黑格尔哲学比其他任何哲学更致力于把实在解释为历史性、生活解释为对立的综合、存在解释为生成”。(《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33)
“每个表现品都是一个整一的表现品。心灵的活动就是融化杂多印象于一个有机整体的那种作用。这道理是人们常想说出的,例如‘艺术作品须有整一性’,‘艺术须寓变化于整一’(意思仍然相同)之类肯定语。表现即综合杂多为整一。”《美学原理*美学纲要》23
“知觉正是完整的判断,而作为判断,知觉则包含一个意象和一个必须支配意象(现实、特性,等等)的范畴或心灵范畴体系”。《美学原理*美学纲要》210-211
古往今来这么多文学家、哲学家,只是到黑格尔才开始着重强调把“存在解释为生成”。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对高级组合(想像或知觉)的特征已经看得很清楚了(透明)。
5、认识过程或认识能力的成长看似较复杂,但是,其成长性这一特征却是明显的,所以,相应的,其产物之由得形象到得实到得道,过程也很明显。
而从种类上讲,知识形式则只有:
形象品。文字的、绘画的等等形象艺术品。
知觉品。名言(辨清了命名)的、符号或概念(辩证了)的。
6、因为形象自是一个完整的形象,即其自有体,所以,一个现象的存在就是其充足的理由。而知觉的工作就是分别实虚之象,并对那实象与实体进行命名与概念(符号)化。因之而形成了对实象的自然科学与对实体的哲学。
7、现象有虚实、有实即有体。连接这现象与体的桥梁是历史。历史是事实(实象)、实象(事实)即有体(名)。因为历史是事实,所以是现象还是体,即现象即体。因为知觉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在辨别实虚(用)的同时也即是辨定体了。辨实与辨体同在一个知觉判断中、同时产生。
因为辨实与辨体同在一个知觉判断中产生,所以,体用不二正是知觉本身的自然逻辑。正是知觉的这一自身逻辑保证了其自身的有实有体。
8、语言叙述只自然,不成体问题。认识能力是个成长体,所以语言从形象艺术(语言即艺术)转进到能科学命名、再能概念化也自然有一个发展过程。分别命名易、组合概念难。因为成长,所以“大道无名亦多名”。因此,求体之表达,还需要名辩学(符号学或逻辑学)。
9、通过钱先生的著作,我们还注意到,西方思想家对直觉、知觉、理性等概念的内含至今仍未明确理清。其所谓直觉实则包括感觉和知觉、甚至包括理性(如所谓理智的直觉)。
楼主 圣智之境2015  发布于 2018-04-22 18:27:33 +0800 CST  

楼主:圣智之境2015

字数:4723

发表时间:2018-04-23 02:27:3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24 06:44:28 +0800 CST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