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散讲|03、《坛经》出梗有点冤

文/老九

慧能的思想主要记录在《坛经》里,这是唯一一部记录中国人的思想而被称作经的佛教典籍。听上去很高大上——其实也真的很高大上——但就跟咱们说过的一样,高大上竟然也出梗了。所以,今天咱们不得不破解一下“明明有偈言无物,却受他人一钵盂”这个梗,以维护《坛经》高大上的形象。

“本来无一物”并不是慧能的原偈,而是由惠昕本《坛经》带头,契嵩本、宗宝本因之的篡改(《祖堂集》亦同)。慧能的原偈应该是敦煌写本——法海本《坛经》里的“佛xing常清净”。什么惠昕本、契嵩本、吧啦吧啦各种本,这些版本学术语听得懂更好,听不懂就算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话所隐含的意思:如果慧能从来也没说过“本来无一物”,那么我们前面所说的梗也就不存在了。

明白没?这个意思就是说,六祖当然是没错的,错的是那些抄书匠。人家六祖没说过“本来无一物”, 当然也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受人一钵盂”, 当然也就可以堂而之的说“仁者心动”和“只向心觅”,也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却受他人一钵盂”。

先从时间上看,法海本在唐中期,惠昕本在晚唐(一说在宋初),契嵩本在北宋(仁宗至和三年),宗宝本在元代(世祖志元二十八年),前后相去几百年,而法海本最早。

再从字数上看,法海本约一万两千字,惠昕本约一万四千字,契嵩、宗宝两本则均在两万字以上。胡适在《坛经考之二》中对这种越是晚出字数越多的现象进行了统计比较之后,说:“这可见……禅宗和尚妄改古书的大胆真可令人骇怪了。”

《坛经》曾为人们所篡改,是古今中外学者们所公认的事实,胡适并非是持此意见的第一人也不是唯一之人。

早在惠能圆寂几十年后,就有慧忠和尚指出存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谈,削除圣意,惑乱后徒”的现象,明僧朱宏也认为《坛经》“皆他人记录,故多讹误”,明清之际的王起隆则特别对宗保本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谓之“自专自用,大舛大错”,甚至要对宗宝“鸣鼓而攻之”。今人印顺法师在《中国禅宗史》一书里说:“坛经是先后集成的,并有过修改与补充。”又说:“从坛经原本到敦煌本,至少已有过二次重大的修补。此后,流传中的坛经,不断的改编,不断的刊行,变化是非常多的。”宇井伯寿的《禅宗史研究》里专门有一节叫做“坛经之变化”,分析说明了《坛经》确实有很大的变化。忽滑谷快天的《禅学思想史》亦称:“由于传写时文字上的改换,以至在坛经里存在着‘玉石相混’的情况”。

可见,《坛经》曾为人们所篡改,是古今中外学者们所公认的事实。而既然《坛经》确实是被篡改过的,法海本在时间和字数上又有被涂脂抹粉、换装出镜的条件,它记录的偈子又确实与后出诸本不同,那么只要在佛理上找出根据,慧能原偈是“佛性常清净”的结论也就算坐实了。

不过,这么烧脑的话题咱们今天不说了,下期再烧——呃,又错了——下期再说。

楼主 蜗牛的文史哲  发布于 2018-03-31 12:44:51 +0800 CST  

楼主:蜗牛的文史哲

字数:1128

发表时间:2018-03-31 20:44: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5 18:44:00 +0800 CST

评论数: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