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眼草木(连载)

@墨酣 2012-11-07 08:02:43
工整得象布上的印花。
-----------------------------
嗯,确实很工整。我还拍过很多花的,可惜拍不好,要不然可以展现一下“花布”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7 22:57:05 +0800 CST  
0077、孩儿参
太子参,石竹科(Caryophyllaceae)孩儿参属(Pseudostellaria),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别 名:太子参、童参

我自认是个俗人,但还是觉得太子参这个名字实在太俗了一点,虽然现在药用都把太子参做为通用名了,我还是喜欢叫它孩儿参,多亲切温暖的名字!童参这个名字也不错。
到目前为止,我只见过太子参一次,虽然照片是见到不少。
2012年4月11日,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自己感觉是石竹科的植物,看花,似曾相识,应该是见过别人拍的照片,隐约记得可能叫孩儿参。下山回家,查《浙江植物志》,果然是孩儿参。
说起来还我还闹了个笑话,看别人的照片时,可能粗心了,以为孩儿参的花瓣上有两个黑色斑点,自己拍了照片后仔细看了,才知道那是雄蕊上的花药。
回想自己见到孩儿参时第一感是石竹科,大约是因为花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子房的形状,这总是多少有些积累才会形成这样的感觉吧。
再看《浙江植物志》中孩儿参的形态描述,孩儿参居然有两种花,一种在茎下部,花较小,萼片4,一般无花瓣,雄蕊2,柱头3;另一种在茎顶,花梗细长,萼片5,花瓣5,雄蕊10,花柱3。这些是之前压根没想到的。

从孩儿参这个名字,我猜想大约是有滋补的功效,特别是对小孩效用明显。
《中国植物志》:“块根供药用,有健脾、补气、益血、生津等功效,为滋补强壮剂。”
《浙江植物志》:“块根入药,名太子参,能补肺阴、健脾胃、治肺虚咳嗽、心悸、精神疲乏等症。”
有些资料说孩儿参这个名字出自《本草纲目》,实际上李时珍指的是人参一种,太子参这个名字则见于清吴仪洛撰《本草从新》。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7 23:09:12 +0800 CST  
各位好!
再帖一个石竹科的,接下来是卫矛科。

箱底:
你现在拍得也已经不错了呵。你把现在拍的照片与刚开始拍的照片拿来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至于第二个问题……你的起点很高,细茎双蝴蝶、黄花倒水莲、野菰、肥肉草、赪桐、大花石上莲……这些我都没见过。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8 23:07:29 +0800 CST  
0078、牛繁缕
牛繁缕,石竹科(Caryophyllaceae)牛繁缕属(Myosoton),二年或多年生草本。
拉丁名:Myosoton aquaticum (Linn.) Moench
注:中文名按《浙江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为石竹科鹅肠菜属(Myosoton)鹅肠菜,属、种拉丁名与《浙江植物志》,完全一样。我是牛繁缕叫习惯了。

知道牛繁缕这个名称是在2005年11月,在知道繁缕的名称之后。繁缕和牛繁缕是两种比较相像的植物,那时候,对于刚学着认识植物却又缺乏太多相关知识的我来说,“繁缕花柱3;牛繁缕花柱5”这样的口诀对我来说就像是武功秘籍一样,做为辩认的法宝,见了花就去细看花柱分成几个。能区分了,则洋洋自得,为之踌躇满志。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想当然地以为牛繁缕也是繁缕属,直到2007年,有了网络版的《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查看了才知道原来牛繁缕自成一属。
2007年3月20日,见到一小块地里繁缕和牛繁缕长在一起,植株大小的差别一目了然。还发现了有一朵牛繁缕的花居然花柱是6裂的,非常有趣。
慢慢地有所积累,对牛繁缕熟悉起来。除了“花柱5、雄蕊10”这两个区分要点外,还发现了许多不同之处。虽然都是小草本,但比较而言,牛繁缕植株明显比繁缕要大得多,叶、花也要大一些;茎紫红色;有些叶抱茎,叶上经常有黑斑点;花瓣比萼片长一些,有时会曲蜷。到后来,即使没有花,光看茎叶,我也能区分出繁缕和牛繁缕了。
但是总感觉牛繁缕不如繁缕干净,更不如说雀舌草秀气,不是很喜欢它。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08 23:15:29 +0800 CST  
第3张照片就是一株牛繁缕长在一片繁当中。
我看了下,这些照片都是用小数码相机理光R5拍的。
一石兄说的对,牛繁缕也是它的本性如此。只是我对自己不喜欢它无可奈何。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0 22:59:11 +0800 CST  
0079、卫矛
卫矛,卫矛科(Celastraceae)卫矛属(Euonymus),落叶灌木。
拉丁名: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
别 名:鬼箭羽、神箭

相对于科长卫矛的大名,我认识它是比较晚了,见到的次数也不算多。
2005年12月5日,在金华五星村一户人家见过,当时对植物了解很少,只觉得这种植物茎上黑色翅状的东西非常怪异,问主人,说是“鬼羽箭”。(还是主人说是鬼箭羽,我听错了?)
后来在网上见到不少卫矛的照片,除了茎上的木栓翅触目惊心,它花也有特点,觉得比较容易辩认。
2007年6月2日,在金华汤溪九峰山见到一种卫矛属的植物正开花,认出花来了,可是见不到茎上的翅。后来知道那是肉花卫矛。
根据自己所见和有关资料,总结出卫矛的一些特点:叶对生;花淡黄绿色,4基数(花瓣4,雄蕊4);花盘肥厚,方形;种子橙红色(实际上橙红色是假种皮,里面才是种子)。至于那怪异的翅,却是时有时无。
2008年4月13日,在安地小同村一农户家门口见过一株卫矛,有花,很容易确认到卫矛属。
2008年9月7日在上海植物园盆景园内,见到过一株较大的卫矛属植物,茎上长满了木栓翅,有些鬼气森森的感觉。这是在园林里,如果在山野中见了,那种神秘、阴森的感觉可能会更加强烈吧。
2011年11月初,在金华北山上见到一种结了红果的植物,自己还以为是海金子,在之江草木论坛请教后才知道是卫矛。这说明自己其实对卫矛以及卫矛属植物还是不怎么熟悉。大致说来,按我目前的水平,如果有花,确认到卫矛属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确认到种就困难了。

卫矛及其别名都有意思。特别鬼箭羽这个名字,很有味道,有些神奇,有些阴森。这也与我对它的观感相符。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
“刘熙《释名》言:齐人谓箭羽为卫。此物干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卫之状,故名。张揖《广雅》谓之神箭,寇宗奭《衍义》言人家多燔之遣祟,则三名又或取此义也。”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0 23:02:33 +0800 CST  
@墨酣 2012-11-11 14:31:46
好有个性哟!
肯定记得他:卫矛。
-----------------------------
是呵,很有特点。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1 22:33:37 +0800 CST  
0080、冬青卫矛
冬青卫矛,卫矛科(Celastraceae)卫矛属(Euonymus),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拉丁名:Euonymus japonicus Thunb.
别 名:大叶黄杨、正木

这种做为绿化树木经常种在花坛里或路边的植物我算是早就认识了,它叶子油光发亮,开黄绿色的小花,常常被修剪得圆头圆脑。但我还是在很长时间内不知它叫什么,还曾把它与海桐混为同一种植物。
2005年12月20日,自己在翻从旧书摊上淘来的《园林树木学》,知道了它的名字,这样应该算是按图索骥还是“按骥索图”,反正让我挺得意的。原来它叫冬青卫矛,也叫大叶黄杨或正木,是卫矛科卫矛属的植物,并不是属于黄杨科或冬青科,所以那以后我就只称呼它为冬青卫矛,免得把它当成黄杨或冬青的兄弟。
我这种情形和一位认真的小朋友有些类似。这位小朋友比较喜欢百科知识,根据他了解的动物学的知识,他告诉我大熊猫正确的名称应该是猫熊,使他愤愤不平的是,台湾同胞倒是正确地称为猫熊,而我们大陆却叫错了,简直是一种耻辱!我只能告诉他:习惯的称呼大家一直沿用下来也就这么回事了,你能知道正确的称呼当然更好,至于有些拿无知固执当个性的人,不是有个笑话说“让他一辈子不知太行山”吗?

冬青卫矛是我最频繁见到的卫矛属植物,对它相对比较熟悉,但是在不知道它的科属之前,对它的各部位也没有特别留意。
2006年,我持续观察冬青卫矛。1月,枝头上仍挂着去年的果实,包裹着橙红色假种皮的种子从褐色的果皮中露出。2月下旬,我看到嫩芽从叶腋长出,像一颗颗极小的笋。5月下旬,经过漫长等待之后,我终于看到了冬青卫矛的花:花瓣4片,白里稍带点绿色,椭圆形,边缘处略透明;花盘肉肉的,近乎正方形,周围一圈绿色,中间白色;雄蕊4枚,各自着生在花盘4个角上,每枚的位置正处于两片花瓣之间;花柱一枝独秀从花盘的正中间突起。让人不快的是它的花似乎特别招苍蝇,有一次,我走近拍照的时候苍蝇飞起的嗡嗡声吓了我一跳,看上去飞起的红头苍蝇少说也有几十只。
之后对它的关注有所减弱,也还时不时地看看它们。
2010年1月,我见到冬青卫矛的枝头果实与嫩芽同在。

园林绿化也存在流行元素,曾经有一时间,绿化中普遍采用冬青卫矛以及它的变种。我看到的,有一段时间红花檵木很多,最近几年则是红叶石楠大行其道。这其中,我想首先考虑的是美观;其次是养护简单;第三可能是少病虫害什么的。至于某一时间段内一种绿化植物为什么流行,倒真不知道了,好像也是非理性的吧。从我个人的观感来说,丰富多彩总是好的,单调不好。
冬青卫矛有些栽培的园艺变种,叶片边缘金黄色的叫金边冬青卫矛,叶片边缘银白色的叫银边冬青卫矛,叶片中间叶脉处金黄色的叫金心冬青卫矛,叶面有黄色或白色斑点的叫斑叶冬青卫矛。我见到过有一株冬青卫矛不同的枝上的叶不一样,有金边的,有全绿的。


附记:
记得以前天涯社区在闲闲书话有人说冬青卫矛也叫“柾木”,还说看看这个“柾”字就知道了。冬青卫矛的别名在《中国植物志》和《浙江植物志》都做“正木”,不知道“柾木”是否有来历。
查字典:柾,古同“柩”。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1 22:45:06 +0800 CST  
@深圳一石 2012-11-12 09:46:37
写下冬青卫矛,就是对草木真正知心,它太普及了。但“柾木”还是第一次听说,有时间我到图书馆详细查一下。
-----------------------------
反正对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有些留意吧,可很多时候未必能了解多少。前些天,刚知道了区别狗尾草和金色狗尾草的方法,并实地检验过,但对狗尾草和大狗尾草还是区分不了。

关于“柾木”,我是怀疑是否有这种说法。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2 22:22:07 +0800 CST  
@墨酣 2012-11-12 12:05:25
冬青卫矛常见,不过没留意到她的果子。
-----------------------------
接下来的日子应该能见到冬青卫矛的种子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2 22:23:03 +0800 CST  
0081、扶芳藤
扶芳藤,卫矛科(Celastraceae)卫矛属(Euonymus),常绿匍匐或攀援藤本。
拉丁名:Euonymus fortunei (Turcz.) Hang. –Mazz.

最初是2005年12月27日,在金华环城北路一单位内西面围墙上看到,当时一点概念也没有。
2006年1月8日,在踏花行论坛知道扶芳藤这个名字。那时,由于了解太少,很是不解它怎么就属于卫矛科。顺便说一下,当我刚开始学着辩认植物在各论坛请教时,解答的老师一般都说某某科某某属,有时确定不了种的就说到属。当时我很不以为然,觉得你知道是什么直接说出植物的名称不就行了吗,说科呵属的干什么。直到自己稍稍有些积累,对植物有些感觉之后,才明白那么说是有道理而且很有必要的。说到么科,实际上已经缩小了范围,并且已经把植物的一些共性揭示出来了;到了属,则很多特征都相似了。
2006年6月3日,在金华婺城新区田野里再次见到扶芳藤。
奇怪的是,那以后一直到2012年8月之间,我居然没有关于扶芳藤的记录和照片,依稀记得应该还看到过几次,可能是因为无花无果,就没有拍照和记录了。
2012年8月14日,在清凉峰保护区徽杭古道,先是见到正开花的扶芳藤,典型的卫矛属的花。下山时,一面巨大的石壁前有一棵很大的扶芳藤,我是没有概念,只听到带队的楠木老师说:“啊,这么大的扶芳藤!”楠木老师是浙江省的植物专家,他这么惊叹,足见那植株之大非常罕见。当时匆匆下山,我只拍了局部,没拍全景,实在太可惜了。

一直觉得扶芳藤这个名字特别好。可是夏纬瑛先生在《植物名释札记》中说:

扶芳藤于本草中,陈藏器《本草拾遗》始为著录。《证类本草?草部上品之下》载有“络石”,于络石条中,引陈藏器曰:“扶芳藤,味苦,小温,无毒,主一切血,一切气,一切冷,去百病,久服延年、变白、不老。山人取枫树上者,为附枫藤,亦如桑寄生。”这就是扶芳藤的原始记载。
“附枫”、“扶芳”一声之转。“扶芳”当即“附枫”。“附枫”者,谓其常依于枫树之上耳。

本来挺有味道的一个名字,被夏先生一寻根问底,变得了无义趣了,这么说来,原来扶芳藤这个名字也属于“美丽的错误”。
但是扶芳藤用气根攀援,其攀援能力并不强,我觉得用一个“扶”字恰如其分。夏纬瑛先生所说,也只是一家之言,未必就是的论。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2 22:36:19 +0800 CST  
@墨酣 2012-11-13 07:37:45
明白了一件事:科属分类是很重要的。
另外,我也同意青花瓷的“扶”字,“附”字完全丧失主权,不好。
-----------------------------
是呵。科属分类对辩认很重要,现在我见到有些不认识的植物,如果见过与它同属的,那基本上可以判断出属来。不过我的水平还差得远,同科的就不一定能判断出来了。
“扶”字不是我的,是古人的,我只是喜欢这样的称呼:)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5 22:50:25 +0800 CST  
@yaoyao971701 2012-11-13 10:17:10
箐姑草工整而秀丽,最喜欢第一张干净极了!
这几种卫矛科的童鞋,花儿开得笨笨的。
-----------------------------
我见过的繁缕属植物里,也是最喜欢箐姑草。卫矛属的花都是这样肉肉的花盘,憨头憨脑的花瓣:)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5 22:52:20 +0800 CST  
问好一石、三叶草阳光、小卦!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5 22:53:08 +0800 CST  
0082、藜(附:小藜)
藜,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Chenopodium a1bum Linn.
别 名:灰条菜、灰藿、灰菜、飞扬草、落藜

小藜,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Chenopodium serotinum Linn.

藜是我很小就认识但隔了很多年后才知道名字的野草之一。
认识早是因为它普遍存在,并且特征比较明显。它叶子的颜色的颜色与一般植物叶的绿不一样,叶面是绿色里带点灰白的色调,叶背则是白色,嫩叶有隐隐的淡红色,老叶则会变红。叶的形状虽然多变,大体上还是有它自己的法度。
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从小我就非常喜欢它的的样子。

大约是2005年或者更早,知道了它的名字,同时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莱”,据说《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中“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的莱就是它(陆玑说的),这让我对它肃然起敬。顺便提一下,金华话中“来”字的发音,在有些地方就发成“黎”的音,不知和“莱”与“藜”有什么关系。
2006年,我才知道种子植物都有花,这才去注意藜的花期。到了6月中旬,终于看到了它的花。花很小,花瓣淡绿色,周边有一圈半透明白色,5个雄蕊相对来说比较显眼,先端是黄白色的花药。后来知道,藜属的花都差不多这个样子。

奇怪的是在2006年,我有关于藜的密集记录,却居然找不到2007-2010年间的记录或照片,只记得见到它的次数还是挺多的,至少每年都能见吧,一些荒地上尤其多,经常成片生长。莫非自己是觉得习以为常,不再留心了?
现在当我要写它说它时,反而觉得没有把握了,主要原因是看了《浙江植物志》藜属的内容,觉得分不太清藜和小藜,自己以前见过的那些都不能确定究竟是哪种。两者主要的和最直观的差别在于植株高度,还有另外一些细节,只有等再看到实物时才能判断了。

南宋僧志南《绝句》云:“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以前读到总以为“杖藜”是树木或至少是木质藤本的茎。《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菜之二》“藜”条下说:“……嫩时亦可食,故昔人谓藜藿与膏粱不同。老则茎可为杖。”说明藜的老茎确实可做杖,那应该是木质化的茎了。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5 22:55:56 +0800 CST  
@深圳一石 2012-11-16 11:23:28
藜因为有泌盐腺体,因此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都能长的虎虎生风。从小在西北长大,灰灰菜也算是我最熟悉的植物之一。
见过藜杖,轻便,硬朗,古雅,非常难得。藜会择环境生长的大小不同,在适宜生长少人打扰的荒野当中,藜可以长到一人多高,可能会从草本到木本的变异,尤其茎出现木质化,就会变成多年生,取材做藜杖的藜可能是这么长成的吧。
-----------------------------
谢谢一石兄!之前不知道藜有泌盐腺体。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6 22:08:38 +0800 CST  
@墨酣 2012-11-16 11:33:17
原来它叫“藜”!
藜杖还没见过,藤杖、竹杖、木杖倒常见。
“处蓬茅而甘藜藿”的“藜”,也是它么?
-----------------------------
墨酣好!没有考察“处蓬茅而甘藜藿”的“藜”是什么,想想应该就是藜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6 22:10:37 +0800 CST  
@肖毛 2012-11-16 11:45:02
另,你提到的藜,哈尔滨叫做灰菜,过去曾用来喂鸡;从照片看,哈尔滨的也是这样,因为我也拍摄过,尤其是它那细看时才觉得美的秋花。不知青花兄是否见过火炬树的花,我忽然觉得,如果把藜的花放大了,倒有些类似火炬树的花呢。
-----------------------------
肖毛兄:
我在浙江金华,所发植物基本上是本地有的。东北很多植物是我没见过也不了解的。
我的这个系列关于植物描述的体例,实际上是很不规范的,只是为了自己了解的方便,也为了有兴趣更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网友。
关于拉丁名,我是参考《中国植物志》、《浙江植物志》的体例,《中国植物志》更是严格按规范,把命名的年份也列入,《浙江植物志》则是到命名人为止。想想实在也没什么必要把命名人也列入,但是习惯了这样的记录。
拉丁属和种加词的解释,我已经有资料,这让我能够更多了解植物。之前不知道关于植物命名人还有资料,谢谢兄的启发,在网上搜到了维基百科的“按命名人缩写排列的植物命名人列表”。
火炬树只见过照片,印象不深。
每一种植物都有它存在意义,可能并不一定美丽,但至少当然我们对它稍有了解并仔细观察的时候,它是完整的存在。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6 22:29:04 +0800 CST  
0083、土荆芥
土荆芥,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Dysphania),一年生草本。
拉丁名: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inn.
注:CFH归入腺毛藜属(Dysphania),拉丁名:Dysphania ambrosioides

土荆芥似乎是我小时候经常出去割兔草时就认识的一种野草,可能是因为它的气味,还有叶子的形状,对它印象比较深刻。当有一年(2004或2005年)我在金华洋埠镇的江边见到一大片时,觉得似曾相识。
土荆芥有一股特殊的强烈气味。关于这种气味,《中国植物志》说:“有强烈香味。”《浙江植物志》说:“有强烈的芳香气味。”对于这样的描述我有些惘然,实在是不觉得有什么香,只觉得我闻了怪难受的,感到很刺鼻。
记忆中土荆芥在荒地上生长较多,《中国植物志》上说:“喜生于村旁、路边、河岸等处。”我应该见多次,不过现在好像并不多见。奇怪的是这么多年我只在2008年11月12日拍过它们的照片,整体植株还没拍清楚,它那种相对特殊的藜属花倒是拍得还算清楚。
查资料才知道,土荆芥是入侵植物,原产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世界热带及温带地区。在中国曾经做为驱虫药、祛风药,现在应该不用了吧?。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6 22:32:08 +0800 CST  
前几天上山,拍到中华常春藤的花、东方野扇花、紫麻的果、金灯藤的花、半蒴苣苔、高粱泡的果、紫珠属的果,算是小有收获,其中半蒴苣苔是这么多年首次看到。

写菠菜,有些写不出来的感觉。
楼主 青花瓷  发布于 2012-11-18 23:07:41 +0800 CST  

楼主:青花瓷

字数:683

发表时间:2012-07-12 07: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22 13:17:13 +0800 CST

评论数:24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