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感悟

灵吉菩萨

说声去,嘤嘤的飞到前面。只见那老妖坐在上面,正点札各路头目;又见那洞前有一个小妖,把个令字旗磨一磨,撞上厅来报道:“大王,小的巡山,才出门,见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和尚坐在林里;若不是我跑得快些,几乎被他捉住。却不见昨日那个毛脸和尚。”(原文)
磨。用磨料磨物体使光滑、锋利或达到其他目的。
说声去,行者依旧如前一般嘤嘤的飞到前面。就见那老妖坐在这境界的主导位置之上,正在点名调遣在其境界之内各个道上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这个时候,就见这境界的正面外围方向有一个在这主导思想之下的使天不平的思想,他手里拿着令字旗,就是说他是奉老妖之命,在老妖这无色界的主导思想的驱使下,代表老妖去传达命令的。
这小妖手里拿着令字旗,可是在他表现出来的时候,却将这令字旗磨了磨,就是说此时这个令字旗已经不光滑了,他所传达的命令已经不能流畅的执行了。这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使得这小妖突出的表现出来,这点与无色界的思想境界不合,因此他是撞上厅来的。
就见这小妖撞上厅来报道:“大王,我这个在您之下的思想奉您的旨意在这境界中巡逻,传达您的思想指令。可是我才从这种神识软弱,如水流顺的状态中走出去,才刚刚在神识中表现出来,就见到一个欲望非常强,能够在神识中造成巨大影响的佛门修行人端坐在神识之中;阻碍了我传达您的指令。如果不是我跑的快的话,连我这按照您的旨意传达指令的思想也被他给捉住了。虽然如此,却不见昨天那个思想有问题的佛门修行之人。”
从小妖的禀报之言可以看出,由于八戒坚定的站在行者这边,老妖想要按照他无色界的思想观点行事,已经在神识中受到了阻碍,不能流畅的贯彻他无色界的思想了。而八戒这取经的真情也只能做到阻碍妖王的指令,却无法降服那些按照妖王无色界的思想做事的思想和念头。
老妖道:“孙行者不在,想必是风吹死也。再不便去那里求救兵去了!”众妖道:“大王,若果吹杀了他,是我们的造化,只恐吹不死他,他去请些神兵来,却怎生是好?”老妖道:“怕他怎的,怕那甚么神兵!若还定得我的风势,只除了灵吉菩萨来是,其余何足惧哉。”(原文)
风势。风的势头。
听了小妖的禀报,老妖发出他的声音道:“那如同婴儿般在取经过程中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没在神识之中,我想定然是被我的三昧神风给吹死了,再不然的话就去什么地方请救兵去了!”其下众多使天不平的思想闻言道:“你这居于我们主导地位的思想,如果真的是被你的三昧神风给吹死了,那是我们大家的福气。只怕那念头没有办法让其取经的真心真正消逝,去请得与更高层道相和的思想,那个时候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0 09:55:10 +0800 CST  
老妖道:“怕什么呢?怕那些与更高的道相和的思想做什么!如果想要让我这三昧神风的力量平定下来,只除非是灵吉菩萨来了才行。除此以外,没有什么我惧怕的。”(原文)
灵吉菩萨。有一种说法说灵吉菩萨是大势至菩萨,我觉得这种说法可能是正确的,并将此种观点从《百度》上抄之如下:
灵吉菩萨就是得大势菩萨,翻译不同。得大势菩萨又称大势至菩萨,梵文翻译过来又称遍吉。就是普遍吉祥的意思。就是说必须要找到一个能够让神识处于普遍吉祥状态的
追求大觉的思想,才能平定这妖怪的念头所产生的强大力量。
有一种说法是遍吉菩萨是普贤菩萨,不过灵吉菩萨和普贤菩萨都在《西游记》中出现过,而且灵吉菩萨在黄风山和翠屏山出现过两回,作者都以灵吉菩萨名之,因此我认为灵吉菩萨和普贤菩萨并非一人,觉得是大势至菩萨更靠谱些。
另外,从灵吉菩萨的名字来看。灵,万物有灵,代表的应是所有从本源中产生的与道相和的生灵,不指特定的道,只要与大道中的某一点相和就行。吉,是吉祥的意思。灵吉菩萨,就是让所有生灵都处在一种普遍吉祥状态的追求大觉的思想。普遍,是全面,大面积的意思,大概意思是说一个范围里面绝大部分人都能处于吉祥的状态,却还是有些特殊的不能如此的状态。就是说他虽然要让所有生灵中的绝大部分处在吉祥状态,可是却并没有真正圆满,不是让所有思想都完全处在吉祥状态,所以应是一种普遍吉祥的状态。
到这里,行者化作一个非常微小的念头进入无色界中,终于将如何战胜这老妖的方法给探听明白了。那你说怎么这么巧,老妖就非赶上行者在身边的时候把如何降服他的方法说出来呢?其实进黄风洞中探听消息的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行者以其真心进入无色界的思想的境界的过程。行者以其真心进入神识流顺的思想境界之中,探寻如何能够定了这妖怪风势。这个时候八戒令老妖指令不通的问题表现出来,而行者则是一个“善通随”的姿态,就顺着这个问题直接探寻到怎么才能降伏妖怪这件事情了。所以老妖说出灵吉菩萨的时候,不是行者正在身边,而是行者定在身边。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0 09:56:53 +0800 CST  
喜不自胜

行者在屋梁上,只听得他这一句言语,不胜欢喜,即抽身飞出,现本相来至林中,叫声:“兄弟!”八戒道道:“哥,你往那里去来?刚才一个打令字旗的妖精,被我赶了去也。”行者笑道:“亏你!亏你!老孙变做蚊虫儿,进他洞去探看师父,原来师父被他绑在定风桩上哭哩。是老孙吩咐,教他莫哭,又飞在屋梁上听一听。只见那拿令字旗的,喘嘘嘘的,走进去报道只是被你赶他,却不见我。老妖乱猜乱说,说老孙是风吹杀了,又说是请神兵去了。他却自家供出一个人来,甚妙!甚妙!”八戒道:“他供的是谁?”行者道:“他说怕甚么神兵,那个能定他的风势,只除是灵吉菩萨来是。但不知灵吉菩萨住在何处。”(原文)
屋梁。也叫大梁(即横梁),是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在行者治好眼睛之后,其实取经人的神识应该是处在一个不平静的状态中的,首先行者这观点重新表现出来后,更加坚定有力了,他这想法如果突出表现出来,就会搅得神识不宁;八戒坚定的站在行者这边,如果不是行者吩咐,也会表现出强大的力量,甚至他只在那神识之中,就已经让黄风怪的指令无法施行了;再加上那虽被束缚着,却依旧控制不住自己性情流露的三藏,如果不是行者吩咐他要平静下来的话,也会搅扰的神识不宁。所有的这些都处在黄风怪的对立面,可是黄风怪却还是能够维持他这种无色界的神识如水流顺的状态,行者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此时无色界这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其实是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在挑大梁,起到了真正的支撑作用,所以行者此时是在黄风怪家的屋梁上的。
不胜。非常,十分。承担不了,不能忍受。
妙。好,美妙。神奇,巧妙,奥妙。
行者在无色界的大梁之上,维持着现在这种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当他在这种状态下听到老妖之言后,他仅仅是听到老妖说出灵吉菩萨,就已经欢喜到他不能忍受的地步了。他承担不了自己的欢喜之情,也就无法维持无色界这种神识如水流顺的思想境界了,所以他也抽身从无色界中飞了出来,现出他代表真心的想法的真实表现,来到那欲、色共同作用形成的神识之中。叫声:“兄弟!”呼唤那与他亲近的取经的真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1 14:19:39 +0800 CST  
八戒道:“哥,你到那里去了?刚才一个拿着令字旗,代表老妖传达命令的小的使天不平的思想来到这神识中,被我这取经的真情将他给赶走了,使老妖的指令不能通畅的执行了。”
行者笑道:“多亏了你,多亏了你使得老妖指令不通。我这个存在已久却如婴儿般不断成长的取经的真心以如蚊子的姿态飞入他那无色界中,去探寻师父的下落,原来我们师父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并没有死去,只是被他们束缚在使念头得以安定的神识表现中了。而且我们师父他并没有安于这种状态,而是悲伤地性情不断的流露出来。是我这取经的真心嘱咐他不要继续流露出悲伤的性情,要为了去西天取经而保持神识如水流顺的状态。这之后我又做为支撑整个令神识如水流顺的思想境界的大梁存在着,并在这种状态中探寻能够降服那妖怪的方法。只见那个传达老妖命令的小妖,以一种并不平静的姿态,走进这无色界中,回报老妖只说是被你追赶他,却没有见到我。那老妖听了之后,他虽在神识流顺的状态下,也不知道我到底去了哪里,一会儿认定我已经死了,一会儿又认为我可能去找救兵去了。在这种状态下,他自己招供,说出了一个能够降服他的思想来。这真是太好了!这里面的道理真的是深奥、美妙啊!”
八戒问道:“他供出来的人是谁呢?”
行者道:“他说他不怕甚么与更高的道相和的思想。那能够平定他念头力量的人,也只有灵吉菩萨来到这里,只有那种能够让神识得到普遍吉祥境界的思想才能够平定他的风势。不过那能够让神识获得普遍吉祥的思想到底居于什么样的境界之中呢?”行者发问,说明取经人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灵吉菩萨到底在什么地方,刚才也没有探寻明白。
正商议处,只见大路旁走出一个老公公来。你看他怎生模样:(原文)
公公。对年龄大的人的尊称。
按理说行者此时虽然没有探听明白,就喜不自胜的离开了无色界的思想境界。不过依照他在无色界中修行到了要走出无色界的这个境界,应该是可以随时进入神识如水流顺的境界中去的,所以这里面行者在黄风洞中没有探寻到灵吉菩萨到底是何方神圣,还是跟他们自身的境界有很大关系。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什么能够让人获得普遍吉祥的思想,更谈不上知道这种在什么境界中了,所以在取经人当时的那个思想层面是不知道灵吉菩萨到底在什么地方的。不过人有向善之心,上天必有指引,就在他们在那里商议关于灵吉菩萨的事情的时候,就见大道旁边走出一个存在已久的居于长者地位的令人尊敬的念头来。这个念头是从大道之旁走过来的,就是说这乃是一个从旁门入道的念头,乃是告诉行者和八戒,旁门也可以入道。你看这是个什么样的念头: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1 14:22:36 +0800 CST  
去来人

身健不扶拐杖,冰髯雪鬓蓬蓬。金花耀眼意朦胧,瘦骨衰筋强硬。
屈背低头缓步,庞眉赤脸如童。看他容貌是人称,却似寿星出洞。(原文)
拐杖。一种辅助行走的用具。
冰、雪。都是水在寒冷的状态下凝结而成,代表冷静或比较冷静的状态
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子。胡子的生长主要集中在成年男性的口部周围,并向两腮延伸,甚至在人的面部还有的。代表的应该是欲望在思想层面的延伸。
鬓。面颊两边靠近耳朵前面的地方,也指这个部位所长的头发。代表的应该是思想向左右两侧神识的延伸。
蓬蓬。指生机盎然的样子。
身健不扶拐杖,冰髯雪鬓蓬蓬。这个令人尊敬的存在已久的念头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了,不过他依旧非常健康,在行使他的道的时候不需要通过自己坚定的主张来支撑。他的欲望向思想方面延伸、思想也向神识方面延伸,可是这种延伸都呈现出清净的姿态,这使得他这两方面的延伸,都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样子。没有一点衰老的表现。
金。真。
花。美好的姿态。
耀眼。光线或色彩强烈,使人眼花。
朦胧。指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
瘦。无肉。
筋。肉之力也——《说文》。
金花耀眼意朦胧,瘦骨衰筋强硬。他所表现出的发自真意的美好姿态发出强烈的光明,可是他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思想却非常的模糊,令人难以看透。支撑这个念头的思想非常的少,不过这些思想都非常有力而坚定,呈现出不屈的姿态。
庞眉。眉毛黑白杂色。形容老貌。
眉毛。在眼之上,代表的应该是思想观点上突出表现出来的坚定思想。
屈背低头缓步,庞眉赤脸如童。他弯着腰,低着头,慢慢的往前走。他观点之上突出而坚定的部分却呈现出突出表现出来的欲望和压制欲望的禅门思想并存的状态,这种状态使得他这思想看起来非常的好,使得虽然存在很久的他依旧如同一个能够不断成长的孩童一般。
称。适当,相当。
看他容貌是人称,却似寿星出洞。虽然这老者的表现如前面所述,看这个念头的思想表现与此时的道相和,与此时的“人”的境界相当。可是这个与此时的道相和的念头身上,却好像人最主要的欲望从他的境界中来到这里一般。
行者和八戒此时在色、欲二界相合的神识境界之中,这老者从大路旁走到这里,就是说他是从别的思想境界中进入到这种以欲望为主,欲、色、无色三界力量并存的思想境界之中的;同时他的举动又告诉我们旁门也可入道,,要行者和八戒将他们去西天取经的欲望表现出来,让行者和八戒以这欲望和思想都呈现出达到一定境界的清净姿态,时刻注视自己脚下的道的状态下慢慢前行,去寻找那种能够给人带来普遍吉祥的思想所在的境界。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2 14:10:52 +0800 CST  
八戒望见大喜道:“师兄,常言道,‘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你上前问他一声,何如?”(原文)
山下路。个人认为是从这个境界中出去之外的道路。
去来人。个人认为应该是到那里去过,又从那里回来的人。要知道,取经人虽然不知道到那里能够找到能够让神识处于普遍吉祥状态的思想,可是取经人一路走到这里,却曾经不止一次的达到过神识普遍吉祥的状态。每次当他们所行之道与大道对应的阶段相和的时候,都能进入这种神识普遍吉祥的状态,只是每次达到那种状态之后,又都非常快的将这种神识普遍吉祥的状态打破了。所以这个“去来人”就是他们自己,就是他们看到的曾经的自己。
而这种状态在行者跟黄风怪的竞争中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果是以前的行者,他根本注意不到黄风怪的黄风,可是认识到“三十里有妖怪”这个道理的行者,在他在神识中衍化出无数小猴之后,他看到了黄风怪的黄风,并且赶紧收了他的小猴,并因此在黄风怪的“三昧神风”之下逃脱性命。这就使得以前一直与道不合的这种实现又打破道的状态,在特定的条件和做法下变得合乎规律了,这就成了行者和八戒看到的旁门入道的状态。所以看到这老者的表现后,取经人情感欢喜,发出他的声音,要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去那曾经达到和又从那普遍吉祥的境界中离开的这个过程中去探索,探索灵吉菩萨的所在。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2 14:11:33 +0800 CST  
这一番理解虽然不全,或有理解不对的地方,不过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件事情。前面行者用毫毛化作百十个小猴跟黄风怪竞争的时候,老妖一口“三昧神风”吹得行者不知该如何是好,被发自神识真意的思想迷了眼睛。是啊!虽然行者这些想法都是发自真心的想法,都呈现出或大或小的圆满姿态,可不要忘了“道可道,非常道,”道不是永恒不变的。既然道不是永恒不变的,那到底该采用哪种道呢?行者自然被迷了眼睛。而此时,这老者“屈背低头缓步”行来,就是告诉行者和八戒,不要太过于坚持自己的某一种思想,而是要低着头,时刻注意脚下的道,如此慢慢而行。如果时刻注意着自己脚下的道,让自己所采用的思想和当时的道相对应的话,那就是一直都是按着道行走的,就是一直都在依道而行。一直都是依道而行,自然就是能够让所有思想都能处于普遍吉祥状态的思想。
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当八戒看到这个老公公的时候,取经人的情感中十分欢喜道:“师兄‘要想知道从这个境界中走出去,如何找到那能够让神识普遍吉祥的思想,应该向那曾经到过那里并从那里又回来的思想念头询问’。你看那个老者的表现,应该就是这样的人,你上前去问问他,你看怎么样?”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2 14:13:25 +0800 CST  
小须弥山

真个大圣藏了铁棒,放下衣襟,上前叫道:“老公公,问讯了。”那老者半答不答的,还了个礼道:“你是那里和尚?这旷野处,有何事干?”(原文)
衣襟。指古代交领或衣下掩裳际处,后亦指上衣的前幅。代表的应是行者所持法门的正面表现,就是他现在所持的思想。
问讯。又不知道的事情请人解答。
半答不答。形容对人态度冷淡,爱理睬不理睬的样子。
行者这与天意齐平的代表真心的想法,真的按照情感中的声音,将他所执掌的真心藏了一起来,以普通念头的姿态表现出来,将自己所持的法门放下,以一个神识如水流顺的空的状态表现出来,上前叫到:“值得尊敬的老人,我在这里向您请教。”那老者见行者问讯,虽然对行者以礼相待,却表现的很冷淡,并没有怎么将行者放在心上。答道:“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佛门中的修行之人?在这没有与道相和的思想的所在,你们要做什么事情呢?”
行者道:“我们是取经的圣僧。昨日在此失了师父,特来动问公公一声:灵吉菩萨在那里住?”老者道:“灵吉在直南上。到那里,还有二千里路。有一山,呼名小须弥山。山中有个道场,乃是菩萨讲经禅院。汝等是取他的经去了?”(原文)
圣。最崇高的。
直。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须弥山。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佛教引用。意思是宝山,妙高山。
小须弥山。须弥山是宝山,妙高山。小须弥山对应的就是小境界的宝山,妙高山。小境界中宝贵的境界,小境界中奥妙的,高于其他境界之上的境界。
道场。指佛教、道教进行诵经弘法等宗教活动的场所。
行者道:“我们是求取经文的最崇高的佛门修行人。在上一个思想观点之中失去了教导我们成长的思想,特意来这里向您这令人敬重的存在已久的思想:那能够让神识普遍吉祥的思想居于什么样的境界之中?”
老者道:“灵吉在直南上,在人正的欲望方面。从这里到那里有两千里路。两是二法,千大千世界。就是说,这灵吉菩萨在人正的欲望方面,是人朝着正的欲望方面行走,走出大千世界的二法之外,到达真正的佛法所对应的欲望之中才行。那里有一个在人身上突出表现出来的境界,是小境界中宝贵的,高于其他境界之上的境界。那个境界中有个诵经弘法的场所,就是灵吉菩萨讲述他的经典的场所,是他们那门中的禅门修行人宣讲他的法门的场所。你们这些人是要去他那里取他的经典去的人么?”
行者道:“不是取他的经,我有一事烦他,不知从那条路去。”(原文)
老公公最后一句话问的非常有意思,是针对取经人此时的状态而来的。灵吉菩萨是在小须弥山中,跟黄风山黄风洞这三界之中居于镇山地位的境界是一样的,都是小境界中奥妙的,高于其他境界之上的境界。老者问行者:“你是要取灵吉菩萨的经么?”就是问行者:“怎么你去取经的目的只是去取小境界的经么?你要取的可是‘大西天大雷音寺’佛祖所在之处的真正能够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经典啊!”所以行者听了老者的话答道:“我不是要去取灵吉菩萨的经,不是要执着于小境界的经典之中,我只是有一件事情要烦他帮忙,不知道该沿着什么样的道能够到达他那里。”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3 16:46:58 +0800 CST  
老者用手向南指道:“这条羊肠路就是了。”哄得那孙大圣回头看路,那公公化作清风,寂然不见。只见路旁边下一张简帖,上有四句颂子云:(原文)
羊肠路。羊的肠子特别长,特别细,弯弯曲曲。后多用来形容山路崎岖,多指崎岖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也指道路狭窄而清冷险峻。
哄。逗引。
清。洁净、清澄。寂静。
寂然。肃静的样子。
简帖。书信,书简。
见行者问,老者用手指南方,就是告诉行者你的欲望,你想要神识处于普遍吉祥状态的欲望就是通往小须弥山灵吉菩萨的路。这条路非常的长,要到达那里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也特别的细,极可能偏离道外;而且弯弯曲曲,不断的变化,你这代表真心的想法也要跟着不断的变化才行。
老者用手一指,让行者的注意力从他身上转移开来,他便借着这个机会化作一个寂静的念头,不再发出他的声音,就此消失不见了。就看着这不与现在的道相和,比现在的道还要低些的地方,有一张简帖,上面写着四句真正佛法的唱词。
行者和八戒此时所在的林中,是以欲望为主的三界思想共同表现出来的境界所在。比此更低一些,就是色、欲二界的表现了,简帖出现在这里,是告诉行者,不要认为佛法只在大道之中,那些曾经的与现在的道不合的思想和境界,比如色、欲、无色三界这些本在下道中的境界,也有真正的佛。比如现在行者通过他去西天取经的欲望去寻找灵吉菩萨所在的小须弥山,就是通过曾经认为与道不合的欲望探寻佛法法门的真正佛法。之后他化作清风,寂然不见,就是告诉行者要保持自己的洁净,不要为尘埃所影响,并且发挥作用之后就不再贪恋,而是要归于寂静,不要使曾经发挥作用的思想干扰神识的清净。
《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是祭祀用的草狗,用完就弃而贱之。当这刍狗祭祀的时候,他在台面之上,发挥它的作用。可是当它的作用发挥完了,就不能一直让这刍狗居于台面之上了,也不能一直贵重它了。“道可道,非常道”,道不是永恒不变的,一时之刍狗自然不能用于每次祭祀之上,每次祭祀要用不同的刍狗,这样才能与对应的道相和。假如一直将这刍狗放在祭坛上,一直贵重它,那就违背了大道的规律,也就会出问题了。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3 16:50:22 +0800 CST  
明天停更一天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3 16:51:24 +0800 CST  
李长庚

再看这简帖上写着:
“上复齐天大圣听,老人乃是李长庚。须弥山有飞龙杖,灵吉当年受佛兵。”(原文)
复。回答,答复。
李。木子。“木”是神识,或神识中的思想,“子”是小的,幼小的。“李”字代表的乃是还不完全明理的,需要不断成长的思想、念头。
长。长久、永远。
庚。更换,变更。通“更”。
飞龙。飞起的龙。升华的主导思想。
当年。指过去的某一段时间。
受。得到。
兵。兵器。
向上回复与天意齐平的令人尊崇的代表真心的想法,将我的意思告诉你听。在你面前出现的那个存在已久的已经难以改变的与道相和的思想,乃是神识中还需要不断成长的永远都在不断改变的思想。那宝贵的,深藏奥妙的高于其他境界所在的境界中有来自升华的主导思想的主张,乃是能够让与道相和的思想处于普遍吉祥状态的思想,在以前的某段时间得到的来自觉行圆满的思想的武器。
行者执了帖儿,转身下路。八戒道:“哥啊,我们连日造化低了。这两日忏日里见鬼!那个化风去的老儿是谁?”行者把帖儿递与八戒。念了一遍道:“李长庚是那个?”行者道:“是西方太白金星的名号。”
造化。服气,运气。
低。质量差。
忏。悔过。忏悔。
忏悔。人们认识了自己过去的错误或罪行,表示痛心悔改。
忏日。前面行者遭了三昧神风,是因为自己的问题所导致的;现在他们不知道灵吉菩萨的所在,也是自身的缺陷,所以他们这两次都是在感觉到自身问题的情况下,想要请人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或许因此称做“忏日”。
长庚。太阳系八大行星(冥王星已于2006年规划为矮行星,故称八大行星)之一,我国古代把金星叫太白,早晨出现在东方时叫启明,晚上出现在西方时叫长庚。老者此时报名做李长庚,就是告诉行者等人,真正来自西方的能给人以指引,预示着新的光明的思想是在思想不断改变的状态中。
名号。称号
行者拿了那个帖子,转身从道中离开,回到林内。八戒道:“哥啊,我们这段时间以来的运气比以前要差了,我们这两天在应该悔过自己的问题的时候,都碰到了应该逝去却依旧有所残留的鬼念头!那个化作念头而去的虽然存在已久却不能完全明理的念头是谁?。”行者把帖递与八戒,八戒念了一遍问道:“那还需要不断成长的永远都在不断改变的思想是谁?前面出现的老者是护法伽蓝,这个李长庚又是哪个神仙呢?”行者道:“这种神识之中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的,随着一种又一种真正能给世间带来光明的思想的落下而不断改变的思想,乃是‘真正来自西方的能够给人以指引,让行走在黑暗中的人见到新的来自上界的光明’的思想的称呼。”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5 11:31:51 +0800 CST  
八戒慌得望空下拜道:“恩人!恩人!老猪若不亏金星奏准玉帝呵,性命也不知化做甚的了!”行者道:“兄弟,你却也知感恩。但莫要出头,只藏在这树林深处,仔细看守行李、马匹,等老孙寻须弥山,请菩萨去耶。”八戒道:“晓得!晓得!你只管快快前去!老猪学得个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原文)
恩人。指对自己有大恩的人;给予帮助或施恩惠者。
感恩。对他人给予的恩惠表示感谢。
但。只要。
只管。表示不用考虑别的,尽管放心大胆做。
乌龟。乌龟的特点就是头和四肢可以自由随时缩进壳里。
得知方才那老者就是西方太白金星,八戒惊慌得朝着上天礼拜,道:“对我有大恩的思想啊!曾经给我帮助的思想啊!我这难以改变的欲望突出表现出来的真情要不是多亏那能够给人以指引,使人见到新的真正能给世间带来光明的思想,像那最纯洁而贵重的上帝启奏并得到玉帝的恩准的话,我这代表真情的‘要摆脱三途八难苦’的思想现在就不会作为去西天取经的真情存在,而是不知道化做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中存在下去了!”
八戒这一拜,一则说他非常感谢太白金星,二则说他由于这种感谢,而同样拜伏于太白金星这种不断的改变的思想之下,他这情感也开始处在主动的不断的改变的过程中了。就如那太白金星所化的老公公一般,时刻注意脚下的路,随着道的改变而不断改变。
行者道:“兄弟,你却也是个知道感激那些曾经给你帮助的人的人。那既然你认可李长庚这种思想,愿意按照他的思想去做的话,你只要不突出的表现出来,只藏身在这色与欲交汇的神识深处;处在一种虽然存在,却不深藏不漏露的状态,以此看守取经的重担,和不要我们的主导思想逝去控制。等我这虽然存在已久,却还如婴儿般成长的取经的真心去寻到那高于其他境界的奥妙的境界,请那能够‘自觉、觉他,能够让我们也在他的作用下一起觉悟’的追求大觉的思想在这里表现出来,降服妖怪。”
八戒道:“我知道了!我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你不用担心我这边,尽管去找灵吉菩萨去吧!我这情感的代表虽然欲望非常突出而强大,却在这次磨难之中学会了一个如乌龟一样的方法,不该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不会表现出来。”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5 11:34:23 +0800 CST  
无意之意

孙大圣跳在空中,纵筋斗云,径往直南上去,果然速快。他点头经过三千里,扭腰八百有余程。须臾,见一座高山,半中间有祥云出现,瑞霭纷纷,山凹里果有一座禅院,只听得钟磬悠扬,又见那香烟缥缈。(原文)
点头。头一低一抬的过程。个人认为代表的是一下一上的过程,一种思想下去,另一种思想上来的过程。
扭腰。代表想法的转变。
瑞霭。吉祥的云气,亦以美称烟雾。
纷纷。多而杂乱。
钟。寺院为报时,集众生敲击的法器。
磬。寺庙中拜佛时敲打的钵形响器。用铜制成。代表的是拜佛的声音。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持续而和谐。
香。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气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个人认为是用自己美好的气息来供奉祖先或神佛。
香烟。香点起来是有烟的。“香烟”二字,说的应该是我们用于供奉祖先或神佛的美好气息其实依旧是凡尘思想的表现。
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以婴儿般不断成长的与天意齐平的取经的真心,他开始按照李长庚之言让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个跳跃,进入一个比现在这个境界高,却还没有真正达到更高境界的思想状态,驾着他那跳跃式的思想,直接朝着他那欲望的方向行去,果然是速度非常的快。
行者在太白金星给他的指引下,时刻注视着脚下的道,完全随着道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想法。这样,在道不断改变的时候,他这代表真心的想法的具体思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变。每一次改变,都是从一个应该逝去的道转变成正确的道的过程。他走在应该逝去的道中的时候,就是走在凡尘中;他依照道而改变过来之后,就是与天道相和,走在天道之中,所以他的每次改变都是一次跨越三千世界凡尘思想的过程,他的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从以邪见为主的八邪向以正见为主八正转变的过程。
行者完全按照西方太白金星的指引去做,因为他每次这么做都选择了与当时的道相对应的思想,所以这个过程并没有多久,行者就看到一座高大的境界在神识中突出显露出来。但见这处境界的半腰处有呈现出吉祥气息的思想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吉祥的思想和凡尘飘荡在神识高处的气息相互掺杂在一起的多而杂乱的共同表现的状态。
就见那禅院之中传出不是前面观音禅院行者和那僧人两方面各自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声音,而是所有众生都在一起礼拜佛法时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传的很远,或高或低呈现出和谐的姿态,就是说这里的众生总体上是和谐的;不过再看,这个境界中散发出的美好气息却有着凡尘的气息似有似无的,令人难以察觉的状态下表现出来。
可以看出这个境界虽然是小境界中最高的奥妙所在,却也有着自身的问题的。不过这是正常的,否则的话就不是灵吉菩萨,而是“灵吉佛”了。
大圣直至门前,见一道人,项挂数珠,口中念佛。(原文)
行者这与天意齐平的代表真心的想法来到灵吉菩萨道场前面,看到一个道人,脖子上挂着数珠。数珠是佛教徒诵经时用以计数的珠子,说明这乃是与灵吉菩萨的道场所对应的道,而且这虽然是一种道,却是一种佛门中的道。这道人口中念佛,说明这是一个向往佛法的道。
行者道:“道人作揖。”那道人躬身答礼道:“那里来的老爷?”行者道:“这可是灵吉菩萨讲经处么?”道人道:“此间正是,有何话说?”(原文)
作揖。中国传统行礼的一种行事。两手抱拳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前敬礼。作揖与拱手、抱拳意思相近。作揖比较正式,礼仪更隆重。
老爷。个人认为这里应该是指对有一定身份的男子的尊称。
行者对那道人说道:“你这与此中思想相和的道,我这里郑重的给你见礼了。”那道人也对行者躬身答礼,表现出对行者的尊重,道:“你是源自哪里的值得敬重的思想?”行者道:“这里可是让众生得到普遍吉祥的追求大觉的思想讲解他的经典的所在么?”道人道:“正是这里,你有什么话要说?”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6 11:22:41 +0800 CST  
行者道:“累烦你老人家与我传答传答:我是东土大唐驾下下御弟三藏法师的徒弟,齐天大圣孙悟空行者。今有一事,要见菩萨。”(原文)
累烦。个人理解是劳累、麻烦。
劳累。敬辞。指让人受累(用于请人帮忙做事)。
老人家。指对老年人的尊称。
传答。传达,通报。个人理解“传”是“传达、通报”的意思,加个“答”字,应该在此基础上还有等答复的意思。
唐。个人取“唐”字“蔓草”的意思。就是说本源之中的各种思想就像草一样在欲海之中蔓延。
东土大唐。因为东土大唐是在南赡部洲,所以我一直理解为本源之中,欲海之内的境界。细想一下,这种理解其实不够准确,因为东土大唐这个境界已经从东胜神洲出来了,是真正立于欲海之中的境界。所以东土大唐应是才从本源之处出来,刚刚到达欲海之中的地方,这是个虽在欲海之中,却依旧为本源自性所主导的思想在这里不断的蔓延的地方。
字。人的别名。
行者道:“这事还得让您受累,麻烦你帮我到里面传达一声,并回来告知我结果:我是才从本源之中出来,才刚刚到达欲海之内的那那些虽在欲海之中,却依旧为本源自性所主导的思想不断蔓延的大境界的主导思想驾驭之下的,为达到他这主导思想的目的而去行事的,只在主导思想之下的主导思想的代表,这一境界中人的经、律、论的制定者,通达法理并能够为人解说的念头之下;追随着这个念头,并在这个念头的教导下获得成长的,与天意齐平的,地位极其崇高的,位于大境界中耳聪口敏,明白事理的,如同婴儿般的去感悟什么是‘空’的在取经的过程中不断成长的思想。今天有一件事情,要见那不但自己觉悟,还能帮助别人觉悟的让神识得到普遍吉祥的追求大觉的思想。”
道人笑道:“老爷字多话多,我不能全记。”行者道:“你只说是唐僧徒弟孙悟空来了。”道人依言,上讲堂传报。
道人听后,怀着善意对行者道:“你这个令人敬重的思想的别称太多了,你的话也太多了,我不能把你的称号和你说的这些东西完全的记下来。”行者道:“你只说虽在欲海之中,却依旧为本性所主导的不断蔓延的思想中的佛门修行人的徒弟,以婴儿的姿态感悟什么是‘空’的想法来了。”道人这才依行者之言,进去传达。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6 11:23:31 +0800 CST  
行者这一番介绍,可以说是把自己的称号都道了出来,无非是自己的师父地位多么尊崇,自己这想法又多么显赫,以此让灵吉菩萨必须帮他去降服那妖怪。而道人一句:“老爷字多话多,我不能全记。”就是告诉行者不要想着自己的地位有多么尊崇,多么高,这些都是多余的,没有用,要把这些都去掉,只把其中主要的东西留下来就可以了。告诉行者在时刻注意着脚下的道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以与对应的道相和的过程中,要忘记自己的身份、地位,要忘记所有的一切,这些都是多余不必要的东西,只有将这些东西都忘掉,不受这些东西干扰,才能真正完全按照道理的转变而转变。所以当行者换了称谓之后,他就获得了这个道的认可,进去禀报灵吉菩萨。
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考虑所有的其他东西,该怎么去做就怎么去做。这是一种不受“我”的左右和影响而产生的思想。这种思想只有“我要去西天取经,我要寻找解救自己、解救众生的思想”,而在具体执行方面,完全忘掉我的身份和地位,只考虑道理,只考虑应该怎么去做,完全不受“我”的影响;我管这种思想叫做“无意之意”,一种为了追求大觉完全随着道的改变而改变的思想方式。
那菩萨即穿袈裟,添香迎接。(原文)
那自己觉悟,又能够让别人也觉悟的追求大觉的思想便开始穿上他的袈裟,将他真正的佛法法门表现出来,以真正的佛法使自己这种思想显得更加美好,散发处更加美好的气息,出来迎接行者。
灵吉菩萨听了禀报之后,才穿袈裟,添香迎接。说明灵吉菩萨并不是一直身着袈裟,他所持有的并不是一直都是佛法法门的,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将真正的佛法法门表现出来,达到真正的佛法境界。就是说灵吉菩萨虽然具备无意之意,却也只能在特定的状态下进入真正与真正佛法相和的状态,这“无意之意”或者是灵吉菩萨自身还是有问题的。这或许就是灵吉菩萨所居住的地方是小境界中的圣境,李长庚特意点悟行者不要留在灵吉菩萨的道场中修行的原因。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6 11:24:27 +0800 CST  
存稿不多,今天更新字数比平时多了一些,明天停更一天。请见谅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6 11:25:04 +0800 CST  
静收慧剑魔心绝

这大圣才举步入门,往里观看,只见那:(原文)
到这里,在灵吉菩萨的迎接下,大圣才举步进入灵吉菩萨的道场之中,观看灵吉菩萨这种思想境界的内部表现,但见那:
满堂锦绣,一屋威严。众门人齐诵《法华经》,老班首轻敲金铸磬。佛前供养,尽是仙果鲜花;案上安排,皆是素肴素品。辉煌宝烛,条条金焰射虹霓;馥郁真香,道道玉烟飞彩雾。正是那讲罢心闲方入定,白云片片绕松梢。静收慧剑魔头绝,般若波罗善会高。
堂。正房。
锦绣。属性词。比喻美丽或美好。
威。表现出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
严。严厉,严肃。
满堂锦绣,一屋威严。这个境界居于主导地位的境界是非常美好的,整个这个境界都呈现出强大而使人敬畏的,必须严格执行,不能触犯的状态。
《法华经》。《妙法莲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说教,明示不分贫贱富贵,人人皆可成佛。
班首。首领,魁首。
轻。不用猛力。
铸。把金属溶化后倒进沙型或模子里,制成物件。
金铸磬。已经铸造成型的能够发出与佛法相和的声音的神识真意。这些已经成型的神识真意,自然就是那些已经达到圆满境界的代表神识真意的思想。
众门人齐诵《法华经》,老班首轻敲金铸磬。所有在这个境界众修行的人,都遵从着佛陀释迦摩尼佛所说的“不分贫贱富贵,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理念。在这个境界中存在已久,完全不可改变的遵循此中思想行事的在众多在灵吉菩萨的思想下修行的思想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在那里通过一种并不猛烈的力量作用在那已经达到圆满境界的神识真意,以此来发出源自他的美好的声音。
供养。指供品。
鲜。明丽的。
安排。犹整治。
佛前供养,尽是仙果鲜花;案上安排,皆是素肴素品。在这个境界中,拿出来供奉佛陀的,都是那些已经升华的成果和呈现出鲜明美丽的姿态的思想。那用来承载供果的台案之上,都是经过他们这些思想的作用而表现出来的合乎道理的佳肴和物品。
辉煌。光辉灿烂。
宝。珍贵的。
烛。蜡烛。凡尘中能给人带来光明的思想。
焰。火焰。欲望的代表。
射。小篆从身从寸。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虹霓。虹和霓。都是雨后初霁,天上出现的美丽的七色彩虹。雨能够使万物受到滋润,焕发生机。雨过天晴的时候,太阳就表现出来了,就是真正能给世间带来光明的思想表现出来了。这种能给世间带来真正光明的思想作用在滋润的神识中,可以让我们看到那来自上天的,可以通往更高境界的思想,就如一座桥梁一样,出现在神识高处,虹、霓代表的应该就是这座通天的桥梁。虹和霓是有区分的,两者并不相同,两者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以后再说。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辉煌宝烛,条条金焰射虹霓;馥郁真香,道道玉烟飞彩雾。灵吉菩萨这发出光辉灿烂的光明的珍贵的凡尘中能给黑暗中带来光明的思想,他所发出的一道道由欲望所形成的光芒,对那在真正能给世间带来光明的思想和滋润的神识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能够通往更高境界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完全遵从灵吉菩萨修行的众多思想所发出的那浓厚的美好气息,使那凡尘中纯洁、美好又贵重的思想上升到神识高处,发出他们的美好色彩,将人笼罩其间,使人陷入由他们所形成的迷茫之中。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8 09:28:36 +0800 CST  
闲。没有事情,没有活动,有空。
入定。入于禅定。个人认为,就是在进入“空”中之后,维持这种“空”的过程。
绕。萦绕。盘旋往复,往复缠绕。
正是那讲罢心闲方入定,白云片片绕松稍。这正是那种才讲罢自己的佛门经典,内心才刚刚进入没有杂念的空的境界,并要维持这种境界的时候。那一片片为其所认可的思想又在神识中升起,萦绕在心头。
静。安定不动。没有声响。使平静或安静。
收。约束、控制。把外面的事物拿到里面;把摊开或分散的事物聚拢。
慧剑。佛教语。谓能斩断一切烦恼的智慧。不过这个意思用在这里似乎并不合适,我们再来探索一下慧剑的另一个含义。
慧。佛教语。了解一切事相叫“智”,了解一切事理叫“慧”。就是说,“慧”指的是一切事物的道理。而“慧剑”中的“慧”,就是自己所持之思想的道理。
剑。一种两边有刃的武器。两边有刃,就是说剑是双刃的,双刃之剑,对敌人和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所以我对“慧剑”的理解是:自己所持之思想的道理,这种源自自身的道理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斩除邪魔,也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为什么会对自己造成伤害呢?就如这才诵完经文,刚刚得闲的灵吉菩萨就又被自己所认可的思想萦绕在心头一样,这种源自自身思想的道,也会对神识如水流顺的状态造成影响,使人不能得到真正的“空”。所以在人人都说“挥慧剑,斩什么什么”的时候,作者在这里提出要静收慧剑,到最后还要把这“慧剑”收回来,不要让这“慧剑”,不要让自己认为的“好”对自己造成干扰。
善会。指佛庙举行的法会。
高。等级在上的。
静收慧剑魔心绝,般若波罗善会高。要让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并在这种神识平静的状态下将那源自自己所持思想的道理收敛到自身内部,不让这种源自自己所持思想的道理干扰自己的平静。这个时候那对修行造成阻碍的想法方才会真正断绝,得以进入那彼岸的神识境界之中,进入那高高境界的真正佛法法会之中。
静收慧剑魔心绝。看来自身的慧剑也是魔,而且是大家都不认为其是魔的魔,而且这是源自自身思想的道理,所以还是最难收回,最难让其归于平静的。就如那达到神识流顺状态的乌巢禅师,就因为认为自己这思想的好,而成了后面的黄风怪;这灵吉菩萨也是因为自己的“慧剑”难收,难以摆脱他认为的“好”的影响而无法成佛。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2-28 09:29:35 +0800 CST  
大势至

那菩萨整衣出迓,行者登堂,坐了客位,随命看茶。行者道:“茶不劳赐,但我师父在黄风山有难,特请菩萨施大法力降怪救师。”(原文)
迓。迎接。
那灵吉菩萨整理他的法门,使他的思想处在流顺状态,出来迎接行者。他这个迎接,说明行者这取经的真心并不是属于他这境界中的思想,并且和他有冲突,但是在行者入了他这个道中之后,他开始接引行者进入他的境界之中,并且一直进入到那在他这境界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高大境界之内。
行者登上了灵吉菩萨所在境界中居于主导地位的高大境界,坐在了客位之上,就是说他是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来见灵吉的,如太白金星给他的指引那样,他要去取大西天大雷音寺的真经,而不是取灵吉菩萨的经。行者的举动明明白白的告诉灵吉菩萨,我是你的客人,我虽然来到这里,却只是来请你帮我降服妖怪,我还要离开的。
见行者坐下,灵吉菩萨命人给行者看茶,就是要行者这去西天取经的真心在他这能实现众生普遍吉祥的思想下清净下来。如果行者受了灵吉菩萨的茶,在灵吉菩萨的思想作用下清净下来,那这里面就会有问题表现出来。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不防从灵吉菩萨这种“讲罢心闲才入定,又有白云绕松枝”的状态,和我们普遍称之的“大势至菩萨”这个佛法称为上来看这里面的道理。(这个看法有一部分是基于灵吉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这个观点之上的。)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灵吉菩萨所遵循的是“忘记自己的身份、地位,完全随着道理的改变而改变自己思想”的“无意之意”,这无意之意应该是好的,他在这么做的时候,可以完全与道相和,可是他的这种与道相和的状态确是不稳定的,就是他刚刚讲罢经文,刚刚进入没有什么困扰,没有什么搅扰的“闲”的状态的时候,他就开始被他所认可的东西搅扰了。那这种他所认可的东西源自哪里呢?是他一直都认可的东西么?
我认为这个他每次“心闲”所认可的东西,并不是他一直都在认可的,如果他一直都认可的话,那他就应该是欲、色、无色三界中的一种思想表现,而不是他高于三界之上的“小须弥山”的境界表现。那他所认为的好,就可能是一种状态,就是他在完全随道的转变而转变的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他从原来不与道对应的状态变成与道相和的状态的时候,自然就看到了与道相和的思想的好处。这个时候他就开始认可这些思想了,这些思想就开始萦绕在他的心头,对他平静的内心造成干扰;他也并开始完全贯彻这种思想。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3-01 15:46:06 +0800 CST  
按理说这种思想是与道相合的,贯彻这种思想是好的,是按照正常方向上应该做的事情,是大势所趋,谁也无法阻挡的;所以灵吉菩萨又叫做“大势至菩萨”:大势所趋,谁也不可改变。
可是他既然认可这种思想,认为这种思想是好的,那自然有跟他对立的思想,或者是也这些思想不是那么相和的思想,这些思想难道就是坏的么?既然有好,那就有坏,有他所认可的,那就有他不认可的。所以当他贯彻他的好的时候,必然会影响他所认为的“坏”的东西,他贯彻他的好,就会伤及那些他不认可的思想,甚至他为了贯彻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的时候,是不会顾及其他方面的。所以他只能达到一种“普遍”吉祥的境界,而对其中的个体来说,往往都会被其伤害的。
就如我想达到某种目的,就必须要有所牺牲才行。在他看来,这种牺牲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可是对于那些被牺牲的人呢?那无疑是大难临头,祸从天降。毫无疑问,这种思想是与佛陀“众生平等,渡众生都去西天极乐世界”的思想是不合的,可他认为这种牺牲是必须的,是应该的,是没有办法的,所以他不会顾及这些被牺牲的人。今天这个该牺牲,明天那个该牺牲,到最后没有不该牺牲的人。所以这也就是灵吉菩萨的问题所在,虽然是大势所致,虽然能够带来普遍的吉祥,可只要他不能从那种“白云绕松枝”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他就无法真正实现从菩萨到佛的过度。如果我的理解正确的话,这对于大势至菩萨本身来说,也是件痛苦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他是追求大觉的人啊!他想要得到觉行圆满的境界,可是不管他怎么做,不管他怎么去变,他都无法从这种状态中脱离出来,无法收他的“慧剑”,也就无法成佛,这对于他来说难道不是一件真正痛苦的事情么?
痛苦或许并不是我吃不上、穿不上、生活艰难,或者遭罪受苦那么简单,当人的追求怎么都达不到的时候,也是一种极端的痛苦,甚至能够将人从一种极端带到另一种极端之中,从完全的信走向完全的不信,从善走向恶,从神佛变成魔鬼。
灵吉菩萨的这个举动,几乎是所有凡尘思想的表现。所有的思想都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好的,也都希望别人认可他的思想。他给行者一杯茶,让行者在他这种思想境界中清净下来,也就是要让行者认可他这种“大势所致,需要有所牺牲,只要主体上依道而行就可以了”的观点,。假如行者喝了他的茶,认可了他的这种观点的话,那行者也就成了大势至菩萨下面的一员,也就可以平静的看待那些在大势之下不能得到公平对待的人和思想了。
行者有太白金星的提点,知道自己不应该留在灵吉菩萨这里取他的经,所以行者闻言道:“茶不劳赐,我不能接受你这种思想赐予我的清净。我来这里不是因为我想要在你的教导下修行,而是因为我的师父,那去西天取经的坚定念头在那神识真意突出表现出来的境界中有了灾难,因此特意来请你这追求大觉的思想施展你的法门中的强大力量,将那作怪的思想降怪救师。
楼主 炉中人  发布于 2019-03-01 15:46:54 +0800 CST  

楼主:炉中人

字数:1688629

发表时间:2018-03-02 06:53: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24 12:40:46 +0800 CST

评论数:15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