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0本我读过的书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扔水果的历史……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投出去的是水果,收获的是美男和美玉,就跟买彩票似的,说不定就赚了呢?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19 20:33:41 +0800 CST  
初中同桌,那时候就非常有女神的潜质,肤白貌美大长腿,目测有D。

有一回逗她玩,偷偷把她手机里我的备注改成了“老爸”。然后等班主任上课的时候给她发了条短信:“赶紧回家,你妈刚才买彩票中了一个亿, 咱不用上学了。明天爸把学校买下来,让你当校长!”

一直以软妹子形象示人的我同桌看了短信后撒腿就往外跑,全班都以为她亲戚突然拜访她了,班主任问她干嘛去,早就对班主任不满的软妹子头也不回的答:“滚你妈的!姑奶奶不上了!明天老娘当了校长第一个就开除你!”

一个礼拜后我同桌就转学了,转学的前一天,差点把我给活活捂死在灭火用沙箱里……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19 20:35:09 +0800 CST  
记得小时候,大概初中吧,放学路上,被几个混混截住。我急中生智,对着一位路过的陌生大叔叫道:“二叔,有人欺负我!”哪知混混甚是嚣张,连大人都不怕,把大叔与我都揍了一顿。混混们走后,大叔为了解气,又拽的我叫了整个村的人把我揍了一顿。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19 20:35:55 +0800 CST  

不怼他的时候,挺好的,就跟现在一样,帅气里透着软萌,英俊中藏着可爱。刚好那会儿,他还一度幻想过在上面来着……算了,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19 20:36:28 +0800 CST  

哼着小曲就把车锁解开了:“看见没,以后什么事跟哥学,保你不……哎?”拎起水壶宋斐觉出不对来,赶忙将壶放下,打开盖,果然,里面空空如也,刚打的热水已不翼而飞。 “操,两毛钱的水也偷啊!!!”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19 20:37:26 +0800 CST  
仁慈的烽火今天人品爆发,发的几乎是段子让大家开心(主要开会不敢顶风。。。(・ิϖ・ิ)っ明天见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19 20:39:14 +0800 CST  
真正的疗伤不是粉饰太平,而是清楚看着疮疤,却依然满怀希望地前行。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0 10:56:48 +0800 CST  
哈耶克:“这样一个人数众多、有力量而又相当志同道合的集团,似乎在任何社会中都不可能由最好的分子,而只能由最坏的分子来建立。”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0 19:49:28 +0800 CST  
以下引自反动文人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供批判用:
我们这一代已经忘了的是: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障,这不单是对有产者,而且对无产者也是一样。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许多个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才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我们才能够以个人的身份来决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如果所有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在名义上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0 19:49:55 +0800 CST  

有很多朋友问,《西游记》里沙和尚的行李,到底包括什么东西?这个只要勤翻翻原著,就很好回答,但答案却超乎我们想象,因为这些行李,沙和尚一个人绝对挑不了!


下面就不妨看一看。


一、唐僧师徒的行李都包括什么?


行李里最占地方的,你可能想不到,其实是被褥,比如:


次早,悟空起来,请师父走路。三藏着衣,教行者收拾铺盖行李。


而且,孙悟空、沙和尚也有自用的被褥:


八戒解包袱,展开铺盖,请行者安置。

那沙和尚却卷起铺盖,收拾了担子。


徒弟们都有被褥,师父当然也得有。所以,行李里面,光被褥就有四床!在没有羽绒睡袋的古代,您想想这得占多大地方!看后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被褥约占全部行李体积的一半。


而且褥子不能直接铺地上,所以还要垫一层,这个猪八戒早就说过:


四片黄藤䉭,长短八条绳。

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

匾担还愁滑,两头钉上钉。

铜厢铁打九环杖,篾丝藤缠大斗篷。


䉭,就是藤编的席子。方以智《通雅》“踏足隔货曰䉭”。这里带了四张,当然是师徒四人用的。相当于今天户外用的防潮垫。



这样的席子,需要带四张


有粮食,而且起码得够几天吃的。比如:


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待临行,送他几文柴钱,便罢了。

女王见他不受,教:“取御米三升,在路权为一饭。”八戒听说个“饭”字,便就接了,捎在包袱之间。

我那包袱里,还有些干粮。


一斗米大概十五六斤,那么三升米也得五六斤。加上别的干粮,包袱里常备十斤左右的食物,四个人分实在不算多。


有衣物,比如:


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有鞋子:


三藏沐浴毕,穿了小袖褊衫,束了环绦,足下换一双软公鞋。


衣服和鞋子,从头到脚,每人至少两套,因为在祭赛国:


命当驾官照依四位常穿的衣服,各做两套,鞋袜各做两双,绦环各做两条,外备干粮烘炒。


杂七杂八的衣服,就得十多件,这还没有算上冬天穿的棉袄棉鞋。


还有四套“篾丝藤缠大斗篷”,这东西看似没什么用,其实您想,古代是没有雨衣的,所以只能穿藤编的斗篷,这是很笨重的东西。看下图,就知道四套这玩意占多大地方!当然也有人说斗篷就是斗笠的。即便如此,四顶大斗笠也不少占空间。


雨具是必备的,所以《元典章》说“今后出使人员,除随身衣服、铺盖、雨衣外,别不得捎带其余物件。”衣服、铺盖、雨衣是基本配置三件套。





此外还有叮叮咚咚的日常杂物:


有纸笔,唐僧给孙悟空写贬书的时候用过。


有经书,光书里提到的就有:


《金刚经》、《观音经》、《弥陀经》、《孔雀真经》、《梁皇水忏》。


俗话说“远路不捎书”,书也是压分量的东西。这些书唐僧自己当然不背,放行李里挑着。贫道上大学的时候,每年寒暑假都要费劲巴力地从学校扛一包书回家,然后原封不动的扛回去,一本也没看过!


当然还要包括包裹这些东西的青毡,“又要防阴雨,毡包三四层”,行李包装的自重也不轻。


当然,锦斓袈裟、紫金钵盂、通关文牒是必备的!


此外,还有一件额外的东西:铜厢铁打九环杖。唐僧只是用来装A和C之间的时候才拿一下的,平时赶路,都是徒弟给挑着。


由此可见,沙和尚的行李挑子的确东西不少,重量倒未必有多重,只是很多东西太占地方了!


饶是如此,孙悟空这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甚至还建议在行李里带尸体:


待老孙与八戒趁此时先入那乌鸡国城中,寻着御花园,打开琉璃井,把那皇帝尸首捞将上来,包在我们包袱里。


那可是乌鸡国皇帝的腐尸……就算只剩骨头也得有二三十斤。难怪猪八戒要拼死反对了。恐怕孙悟空只因为带着足够的“黄藤䉭”,才敢说这样的话。不信你把一个大活人装登山包试试,70升的够不够?


古人出门到底带多少行李?


古人出门到底带多少行李?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穷家富路”,只要有钱,出门不愿委屈自己,带多少的都有。反正就雇人、雇马甚至雇车呗。但是我们从古人的一些描写中,可以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来。


首先,铺盖是必须带的,其次是口粮,再其次是换洗的衣服。很多旅馆是不给准备铺盖的,有时候荒郊野外露宿,没有铺盖更不行。古代还没有发明鸭绒睡袋和防潮垫,被褥要占很大的体积。所以《连城璧》说:


一日立在门前,有个客人走过。衣裳甚是楚楚。后面跟着两担行李:一担是随身铺盖,一担是四只皮箱。


铺盖和杂物基本就是一比一的关系。甚至很多地方都是“行李铺盖”连着说的,行李不算在铺盖之内。


不过这是个讲究的人,光铺盖就需要打一担子。此外还需要用皮箱装日用衣物杂货。如果省并一下,铺盖和日用杂物合成一担子,一头挑铺盖,一头挑杂物,无论如何不能再简省了!


主人自己至少需要一担行李,但别忘了:只要多带一个仆人,就要多出一担行李!这基本上是个通例。因为仆人也是人,他一样的需要吃喝拉撒睡,需要被褥和干粮;一样的怕淋雨,需要斗篷。他随身带的基本物资并不会比主人少多少。





这种记载在古书里很多,而且都是很俭省的人。比如清代的冯景:


有诏过家上冢,主仆行李才二肩。


这是回家上坟的一主一仆,需要带两担行李。


又如《太平广记》里的穷书生卢淑敏:


卢叔敏赴京,行李贫困,有驴两头。一奴才十余岁。


在“行李贫困”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两头驴,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这么小的孩子当然指望不了挑担了,主仆二人的行囊靠两头驴驮着。


这基本上是一个清贫士人出门的标配,再简陋那就是逃荒睡水泥管的了。又比如明朝的盛璞,是个清官,出门时候:


历官二十余年,所至不携妻孥,惟行囊二肩,马、仆各一而已。


这个配置自然是:主人自己需要一担行李,如果加一个仆人,那就需要加一担,当然同时也要加一担行李的运力。主人的行李可以拴在马上,仆人的行李,如果能自己挑着最好,如果不能(比如像那个十几岁的小仆,或主人对仆人有格外的优待),那就需要再备一头牲口。


眼前的例子,就是历史上的玄奘大师。他在敦煌时,收了石盘陀做徒弟,就立即给他买了一匹马和铺盖:


法师大喜。乃更贸衣资,为买马而期焉。


玄奘法师多带了一个人,同时就要多备一份行李,即“衣资”。而且他要偷渡,是求着石盘陀,不能把他真当成奴仆。所以不但行李被褥钱都是法师出,还不能让石盘陀自己挑着行李跟着,还得给他准备一匹马。


同理,如果仆人增加到两个,那行李就会加到三担:



李使君离镇道中,一物不将去,行李三肩,苍头二人。(王世贞《弇州四部稿》)


这也是个清官,然而东西这么多,路上不过主仆三个人而已。李使君离任的时候,就算两袖清风地走,随身必备的行李还要有三担子,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两个苍头的生活用品。三担子行李,一主二仆分配起来,只能是两个苍头挑两担,剩下一担拴在李使君马上。当然,要是李使君做了这么多年官连马也没混上一匹,那就自己挑着腿儿走得了!


当然也有更精简的,如《儒林外史》杜慎卿出门:


三个同步了一会,一齐回寓。却迎着一乘轿子,两担行李。


轿子里抬的是杜慎卿,跟着两个人挑行李,这是三个人需要两担行李,无论如何没法再精简了。


古人出门很不容易


古代出一趟远门,比今天要难得多。就算是有身份的主子,也不免受欺负。比如碰上个奸猾的,那就等着嘬瘪子吧。如清和邦额《夜谭随录》:


陆主事贬官到察哈尔,到归化城,没法走,就找到一个老赵,租了两头骆驼,一头自己骑,一头驮行李。然而缺人手。骆驼主人老赵就说:“你干脆出三头骆驼的钱,连我一起雇了得了。”陆主事就付了钱,走了几天,老赵说:“我一个人又要牵牲口,又要做饭,干不过来,你虽然是老板,也得搭把手。”陆主事只好选了牵牲口,老赵做饭。过了几天,老赵连饭都懒得做了,还和老板吆五喝六。陆主事气得哭唧唧。


两个人,需要两头骆驼,主人还得兼职喂草料。当然,后来这位陆主事碰上狐仙了,这是后话,与本文无关,不必提起。只能说欺主的恶奴,在在皆有。


出远门铺盖虽然要带,但还不算重。最难带的就是书了!顾炎武出门,需要“二马二骡载书自随”,加上他自己骑的,就要带五匹牲口,整个一个车队!



徐霞客这种资深驴友,出门也要雇人挑行李的,而且需要的人手更多,因为他 没有马,比如在广西:


以二夫肩行李,舆与马俱一无。余以步而行。


他自己就有两担行李,需要两个人挑,他自己空手跟着。即便这样,他还嫌来的人少了,不满意,骂他们“近郭之民刁悍无比,真不如来境之恭也”。



徐霞客你带这么多书,要疯啊!


又比如也是在广西:


二十四日晨起,阴云四合。是日为立夏,饭而待夫久不至。上午止得四名,二名犹未至,余不能待,以二名担行李,以二名肩舆行。


他一个人就要四个人伺候,两个人挑行李,两个人给他抬轿子。比起这种待遇,唐僧使唤三个徒弟还真不算过分。况且像孙悟空这样的,他肯挑行李?你不伺候他就烧高香了,还指望孙外公伺候你?


所以,别看唐僧路上好像吃不得苦似的,其实他够好说话了。人家怎么说也是“奉旨钦差取经”的。你去看看给曹云金跟包的,至少要闹来一辆GMC保姆车,否则人家就罢演!




然而,像沙和尚这样一个人给四个人当保姆车的,实在是太繁重了!我要为沙和尚哭一场!


到底是谁挑行李?


86版电视剧里演的,是沙和尚一直在挑行李。然而《西游记》原著中,乌巢禅师却说:“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而且如来佛最后也对猪八戒说:“因汝挑担有功,封为净坛使者。”这担行李到底是谁来挑呢?


仔细看原著就发现,这担行李大多数时候是猪八戒挑的,比如在乌鸡国,孙悟空救活了国王,就让猪八戒把行李分一担给国王挑着。在女儿国,猪八戒也抢着要米,连行李沉重都不顾了。


然而有时候这行李是沙僧挑。比如书里经常写“沙僧歇下行李”这样的话。沙僧这也太冤了吧!出了一路力不说,功劳都被抢跑了?


其实这个贫道已经在《猪八戒不是二师兄》里讲过这个问题。按照西游故事的形成,三个徒弟加入的顺序是孙悟空第一,沙和尚第二,猪八戒第三。(又见张锦池先生《西游记考论》),开始的西游故事,担子都是猪八戒在挑,后来猪八戒的地位升为二师兄,这个任务才慢慢转到沙和尚身上。《西游记》原著里两个徒弟混着挑的现象,正是演变过程中的不一致的痕迹。


按刚才的分析,主人如果骑马的话,马上还可以带一担行李,但偏偏白龙马为什么不能驮?这个原著也解释了:它不能驮,驮了算越权!


八戒道:“哥呵,不要说打,打就是以力欺人。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你是定不肯挑;但师父骑的马,那般高大肥盛,只驮着老和尚一个,教他带几件儿,也是弟兄之情。”

行者道:“你说他是马哩!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马三太子。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的性命,他在那鹰愁陡涧,久等师父,又幸得菩萨亲临,却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才变做这匹马,愿驮师父往西天拜佛。这都是各人的功果,你莫攀他。”


这说的很明确了,白龙马只负责驮唐僧,给唐僧做脚力,是不管行李的事的。如果管了,那猪八戒的功果就得不到了。


《西游记》其实是写意


所以,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僧师徒四人的行李,正常算起来需要四担。白龙马驮一担,三个徒弟各挑一担。就算最精简的情况(比如孙悟空不需要),也需要三担,需要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三个单位的运力,这才能保证取经路上的基本生存。否则风餐露宿,师徒四人是受不了的。


有人说,三个徒弟不都是天神下凡吗?猪八戒、沙和尚的兵器都是5000多斤,怎么区区一点凡间的行李挑不了?而且,他们这样的神体,怎么还需要被褥干粮?


其实这就是《西游记》的写意手法。它并不是一部考证严谨的历史小说,所以不会纠缠这些细节。理论上来说,四个人的行李虽然需要这么多,但实际写来只需要一担意思意思就得了。假如孙猪沙三个人都挑个担子赶路,那画面就没法看了!这正像戏台上的千军万马,只需要四个人代替。


三个徒弟虽然是神体,但猪八戒当然是怕饿,沙和尚虽然是水怪出身,但居然也表现得怕冷,和猪八戒一起穿青牛精变化的纳锦背心挡寒。然而在冻着寒冰的通天河,却也能随便下水。这些矛盾并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作者根本就不会在意这些事情。因为他只是随着情节需要编故事,而不会做全书的统一。这正像传统的山水画,人马、房屋有诸多不合理之处,你去用透视、比例去要求真实,那反倒是外行了。



沈周《东庄图册》。注意房子里的人和桌子上的书,书比人下半身还要大!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0 19:51:31 +0800 CST  
美国妇产科杂志发表了长达11页的综述文章。只为回答三个问题。1,产妇吃胎盘有益吗?2,有害吗?3,吃吗?答案是:No! Yes! No! O网页链接 作者也无奈的说,虽然作者们都有MD或PHD学位,却没有社交媒体上明星们错误示范的巨大影响力。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0 19:54:31 +0800 CST  
几个小时前,洛杉矶当地时间10月19日上午,沸沸扬扬的大富豪贾跃亭状告美国工程师兼公众号作者顾颖琼一案骚扰案听证会结束,法官判令贾跃亭败诉。
为何?
很简单,贾跃亭自以为胜券在握,NB(牛逼),连庭审现场都不出现,只授权代理律师出席,结果呢,短短9分钟庭审,法官即拍案,贾跃亭本人没有到场,无法提供有效证词,判定贾跃亭败诉。
微评:名人与常人打官司,名人NB不到场,在中国人可能稳赢,在美国可能正好相反。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1 13:53:01 +0800 CST  
同志19日上午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气氛热烈。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时发言说,村里面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013年办了一个酒厂,一瓶酒卖99元。

说,99元的价格也不便宜,酒的价格不在于贵,太贵的酒不一定卖得好,要按市场定价。(央视记者 申勇 爱民 胡玮 史伟 晓东 鹏飞 晓鹏 汉明)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1 13:53:30 +0800 CST  
pp注册或登录

知乎

互联网

赚钱

经济学

自卑

看了很多知乎网友的成功经历,觉得很自卑怎么办?

相关问题:到知乎后越来越自卑怎么办?

很喜欢知乎,也喜欢看知乎上网友认真对待问题的回答。但是看了很多网友的成功经历,都是毕业没几年就挣得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月入2、3万仅仅是稀松平常的水平,他们叙述的语气也很淡然。突然觉得自己很没用,别人那么轻松就可以做到的事我却想尽办法也做不到,甚至连个985大学也没考上,也没有出国留学过,周围生活着这么多成功的人,自己感到很自卑,怎么办?

查看问题描述

关注问题写回答

56

全面屏手机



maomaobear

懂点消费电子和汽车,腾讯、新浪等媒体撰稿

120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嗯,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好多年了。

以前人多的是天涯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1 19:50:59 +0800 CST  

这年头敢标榜“真实”两个字的真人秀,都有剧本。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1 20:16:25 +0800 CST  
发现给王轻远的那条“大方”不知打字的时候手怎么抖的,只把一个大字发过去了,方毫无踪影。所以此刻的聊天记录是—— 【你当初看上他啥了?】 【大】 【……】 【困了,睡了。】 不要睡你听我解释啊!!!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1 20:17:24 +0800 CST  
和十几位面目模糊的群演挤在一起。他们来来 跑了七趟这一条还是过不去,有人终于忍不住发牢骚:“那女的到底会不会演戏啊!” 被群演讥讽为不会演戏,大概可以成为该剧女主演艺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1 20:17:56 +0800 CST  
2.怎样证明大学教授不会教书
现代大学有个公开的秘密:绝大多数大学教授并没有受过教书的训练。如果讲课是一门手艺,那小学老师学过这个手艺、中学老师学过这个手艺,但是大学教授没学过这个手艺。教授之所以能当上教授,靠的不是教学,而是科研水平。
有鉴于此,有人就专门给教授们办了个学习班,讲讲怎么教学、特别是怎么设置课程内容。通常的学习班,肯定都是老师把正确的方法直接给教授们讲一遍,他们爱听就听,不听你也没办法,这种讲法就好像推销一样。而我们知道教授都是比较自负的,本能地反感推销,你越让他这么干他反而越不愿意这么干。
而这个学习班的老师,想了个制造体验的办法。课程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先让在场的教授们做一道填空题:“我的班上有很多心怀梦想的学生,我希望我的学生听过我的课程四五年之后,仍然能______”,教授们写下各自的答案,然后老师收上来。
教授们写的答案都非常精彩。有个数学教授写的是,我希望四五年之后,我的学生能仍然热爱数学 —— 不仅仅为了实用目的学数学,而是因为数学本身而热爱数学,如果他在网上看到一篇有关数学的文章,我希望他能去点击那篇文章。还有一个教生物学的教授说,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掌握科学方法,将来不管他遇到什么相关问题,都能用科学实验找到答案。
几乎没有哪个教授说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四五年后还能记得某个具体的知识。他们说的都是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方法和价值观之类。
讲课的老师就问教授们,既然如此,那么请问你现在的课堂内容安排,是否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你希望的人呢?
教授们马上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教学不对!太过纠结于知识的细节,没有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这时候,老师再告诉教授们应该如何设计教学方案,教授们都愿意听取意见了。回去之后,几乎所有教授都重新设计了自己的教案。
咱们想想这个讲课的故事和刚才那个孟加拉的故事,其中是不是有些共同点。希斯兄弟把这个套路总结成了三个要点:
你明确要达到什么说服效果,可以给对方设计一个亲身的体验;
整个过程应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不是直接告诉观众,而是要让观众自己意识到问题所在。
本来是你想让他接受一个什么道理,效果却是他还以为是他自己得出的结论!这就是体验设计的妙处。像这样的体验,哪怕是被设计的,也是十分难得啊!下面说个我自己的故事。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1 20:19:46 +0800 CST  


3.师父给徒弟的激励
我第一次做真正的物理研究,是在大学毕业前一年。当时我选修了一门研究生的课程,讲课的陈教授就鼓励我上手做点研究。我一开始没想好做哪个方向,后来自己主动找到他,说陈老师我想要跟你做点事儿,你能不能给我找个课题做。陈老师说你等我想想。
第二天,陈老师往我宿舍打电话,让我去图书馆找一篇论文看。我一听论文编号,心里就激动了。那不是什么七八十年代的老论文,而是主流期刊《物理评论 A》上刚出来的新文章!
我当时的感觉,就好像一个青年队的足球运动员,突然被教练告知今天晚上这场中超联赛让你上场一样。
物理学的学习曲线非常漫长。你上大学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听课、看书、做题、考试、钻研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理论,而这些动作都不是搞科研。而我从研读那篇论文开始,跟着陈老师做起了真正的研究。我在大学最庆幸的经历就是陈老师给了我上手科研的机会,而且这件事的结果是我发表了平生第一篇物理论文。
那是一段美妙体验。我这才知道科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知道了自己到底能不能搞科研。当然我老师不是设计我,但是如果你想给你的学生或者徒弟一段类似的体验,希思兄弟帮你总结了一个套路 ——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 = 高标准 + 肯定 + 指引方向 + 支持
教授带学生,就得这么做。咱们说一个书中的例子。有人做了这么一个实验。让一个班的学生写课程论文,教授对论文进行了精心的修改。然后实验者把论文分成了两组,两组论文的第一页上,分别写着一句教授给学生的话。
第一组学生收到的那句话是“我找到了你的一些错误,提供了一些反馈,这样你才能知道你需要改进的地方,请你好好修改。”
第二组学生看到的则是“XX同学,我对你有非常高的期望,我认为你完全可以做到更好。基于高标准,我在你的论文中找到了一些毛病,希望你能好好修改。”
结果,第一组中只有40%的学生修改了论文,而第二组中则有80%的学生修改了论文。而且第二组学生所修改的地方还比第一组学生要多出两倍多。
这就是 “高标准 + 肯定” 的作用。你得把学生“拉伸”一下,给他一个不能轻易达到的目标,他才愿意探索自己到底行不行。
我们专栏经常鼓励人家去做些冒险的事儿。而今天希思兄弟说,有些冒险并不是为了让人去“成功”,而是去更好地认识自己。
所谓认识自己,也包括放弃。有一位很喜欢做蛋糕的女性,在人怂恿下自己开了个蛋糕店,结果开店以后焦头烂额。她的“禅定时刻”,是有一次她好不容易做好了一批蛋糕,给顾客送过去的时候,车都启动了,她突然发现店门没关。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是个做事没有条理的人,并不适合开店。
有些禅定时刻是认识到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个精神病科的医生,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病人跳楼自杀了。他非常难过,如果不是他的老师一直跟着他,可能他当天晚上就决定不再当医生了。那一刻给他的教训是他知道了自己作为医生能承受什么。
| 由此得到
今天讲的是用一个瞬间的体验,让人获得一个洞见。这个洞见可能是意识到一个什么问题所在,也可能是意识到自己的潜能 —— 或者自己的不能。
希思兄弟说,为什么这些瞬间对我们有那么大的意义呢?因为它能告诉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到底能做什么,你到底想要什么,你到底能承受什么。这些东西不是你坐在那里想就能想明白的 —— 你必须去做一件事,只有在行动和体验之中,你才能真正认识自己。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1 20:20:17 +0800 CST  

1.孟加拉往事
时至今日,世界上仍有很多落后国家没有解决随地大小便的问题。咱们中国现在关注的污染问题都是工业污染,而在那些国家,最大的污染源就是人。1999年,国际组织给孟加拉国提供援助,在各个村庄都盖好了公共厕所……可是当地人就是不爱用厕所。
那时候孟加拉乡村的田间地头、路边、甚至是住宅周围,到处都是人的粪便。粪便特别容易传染疾病,可是当地人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给他们修建的厕所,他们有的只是偶尔用用,有的干脆给当成储物间用 —— 有的村民说这个厕所比他们家的房子都漂亮,怎么能在里面大小便呢。
这种局面,社会学家有个专门的名词,叫“社会规范(social norm)”。如果你这个社会中人们平常就是这么做的,那大家就会认为这么做就是对的,你想要改变可就太难了。有些知识分子经常感慨怎么国人都这样!那就是在跟社会规范做对。
但社会规范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咱们中国过去几十年的社会规范就一直在变。有一个国际组织,就帮着孟加拉国解决了随地大小便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就把随地大小便的比率从38%降到了1%。他们的做法,是派人深入到田间地头……去给村民演个节目。
一个衣着不俗的外地人来到村里,他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专门查看地上的粪便,还不断询问村民有关粪便的问题。村民一看这人挺有意思,慢慢地聚集在他身边。
这人把村民召集到一起,挂起来一张村子的地图,让村民帮着用黄色标记可能会出现粪便的位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结果是整张地图基本上都变成了黄色。村民也感觉不太好意思,但是演出才刚刚开始。
这人拿出一个非常干净的水杯,往里面倒了一杯清水,然后他问村民们,谁能喝这杯水。围观村民们都表示愿意喝。
接着,这人拔下了自己的几根头发,走到附近的一坨粪便处,用头发沾了点粪便,然后头发在水杯里搅了搅!他又问道,现在还有谁愿意喝这杯水 —— 没有一个人愿意喝。
于是他问村民,你们知不知道苍蝇有几条腿?村民回答说有六条腿。他接着说,那么当苍蝇的脚在粪便上停留一会儿的时候,苍蝇沾的粪便多还是我这几根头发上沾的多?如果苍蝇刚刚在粪便上停留过,接着又飞到你家里,在你吃的食物上停留了一会儿,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你们在吃全村人的粪便。村民一听受不了,当场表示这样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以后再也不要随地大便了。
这个故事中其实有个问题。难道村民们以前就没想过吃屎的事儿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苍蝇飞来飞去很脏吗?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是从来没有真正面对这个问题。如果有问题而不面对,那么修厕所就是给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
这个道理是想要让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你需要精心设计一个体验。
楼主 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发布于 2017-10-21 20:20:45 +0800 CST  

楼主:烽火戏诸侯陈烽火

字数:1060067

发表时间:2014-05-25 18: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7 15:49:10 +0800 CST

评论数:574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