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朝说起,到清朝结束

希望那些爱喷老人的年轻人多学习中国历史,向张良同志学习,我们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张良这样的楷模榜样。

好了,借题发挥,发一顿牢骚,继续正题。

于是张良就跑到桥下将鞋子给老头捡了过来。

这老头已经坐在了桥的台阶上,靠着桥栏板正瞅着张良。

按道理张良这小伙子已经做的够可以了。

可是老头又说话了:

“小伙子,把鞋子给我穿上。”

这次张良有点挂不住了,又好气又好笑。

心想你小伙子长,小伙子短的,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不过又想,老人家么就是这样,需要关心,我不妨好人做到底。

于是就一条腿长跪了下来,另一条腿曲下来,然后弯下腰,一只手捧着老头的脚,另一只手小心翼翼的将鞋给老头轻轻按上。

这段动作细节的描写史书上记载是张良"长跪履之",我可没夸张,只是翻译完善一下而已。

忍不住又想夸张良这个小伙子几句,就这几个细节动作就可以看出张良的确有涵养,有智慧,不是一般人,不愧为流传千古的英雄人物!

想想我们平常人会怎么做。

估计大部分已经破口大骂了:

“你有完没完,拿自己不当外人啊,得寸进尺啊,倚老卖老啊,回家找你们家儿子去!”

可是张良没有这么做,这就是过人之处,非常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

老头这时脸上就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待鞋子穿好,也不感谢,他就从容不迫径直向桥下走去,也没了当初的蹒跚。

张良感觉这老头很奇怪,就不有自主跟了过去。

大概跟了一里路的样子,那老头好像发现有人跟踪他,突然停了下来。

他转过身朝张良摆摆手。

张良明白这是让他过去,立即快步奔了过来。(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2 22:47:52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3 08:31:35 +0800 CST  
老头和颜悦色的对张良说:

“小伙子啊,你很不错!我们爷俩有缘。这样吧,五天后的早晨你到桥上来等我,我有话给你说。”

张良那是聪明绝顶之人,一看这架势,就知道遇见世外高人了,马上跪倒在地满口答应。

老头也没扶他,直接扬长而去。

张良当时心情澎湃,激动不已,也不再跟了,直接回家专心候着。

一晃五天到了。

这天天刚亮,张良就起床了。

认真洗刷一下,打扮的干干净净来到桥上。

但那老头已经等在那里,看到张良到了,有点不高兴的说:

“小伙子,你与我老人家约会,应该早到才是,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呢?你回去吧,五天后早点再来见我!”

说完不听张良解释,又扬长而去。

张良知道自己做的不对,睡懒觉了,也无话可说,只好老老实实回家再候着。

一晃又过了五天,天还没亮。

张良一听到鸡叫声,立刻起床,脸都没洗就赶到桥上。

哪里知道,那老头又已经等在那里了。

这次老头很是生气,就叫张良再过五天早点过来。

张良被这两个五天折腾的够呛,那种虐心的滋味就甭提了,但也没办法,谁让自己又迟到了呢?

只好垂头丧气的回去继续候着。

到了第四天晚上,张良索性不睡觉了,直接来到了桥上等着。

哈哈,这次玩绝了。

你让我第五天来,我第四天就来等着,看你还能比我早?

这次老头终于没早到。

看见没,这就是张良!

你看到这里有什么感想?

如果换了自己会怎么做,这就是差距啊!

你还有理由怨天尤人么?

吃的人中苦,方能人上人啊!

没过多久,老头也到了,这次老头非常满意:

“小伙子,你真的很不错哦!做的很好,就应该如此啊!”

显然,张良经得住了考验,过关了。

然后,老头顺手从怀里掏出一卷竹简递给了张良,说:

“回去好好研读这本书,将来遇到明主,可以去辅佐,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张良心中非常高兴,正要问老头来历。

老头接着说:

“估计十年后,你就可以做成一件惊天动地的事业。十三年后,你可以到济北谷城山下来找我,也许到时候我已经不在了,如果看到一块黄色的石头,那就算是我了。”(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3 11:29:02 +0800 CST  
说完,不待张良回话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这个时候已经是深夜,虽然天空中有若隐若现的月亮,但是书上的字还是看不太清楚。

张良就小心翼翼怀揣着这本书回到了家里。

一夜没睡觉,又跑了那么远路就先上床休息。

很快,天就亮了。

张良急着想看看那本书,也睡不着了,一跃而起,将书拿出来打开一看不禁大吃一惊。

书分三卷,卷首写着“太公兵法”。

这太公也太著名了,就是那周文王的军师姜太公,姜子牙。

张良早就知道姜子牙著有兵法,但听说已失传,从没看到过,这次得到真是喜出望外。

从此,张良就开始研读这部兵家奇书。

要知道张良出自相门,爷爷张开地本来就是个军事家,那是有基本功的。

再加上对这部绝世兵书的反复研读,学识本领眼界自然得到非常大的提高。

以后辅佐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多使用该书上的奇谋诡计。

最后我们再说说那个老头,估计大家都很好奇。

这样来无踪去无影,是人还是神?反正各种说法都有。

我得到的一种说法是,该人真实存在,原名叫魏辙,是秦始皇老爸时期的重臣。

秦始皇当政后,魏辙对秦始皇的做法不太认可,道不同不相为谋么,就隐居在济北谷城山下,现在位于山东省境内,人称黄石公。

魏辙本人也著有大量军事谋略方面的书籍。

有一种说法,他给张良的书就是他自己写的,而非姜子牙«太公兵法»。

现在当地人还在纪念魏辙,立有黄石公的纪念碑,关于他赠书于张良的故事也是家喻户晓。

具体资料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查阅,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回过头我们继续说秦始皇回到宫中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3 12:12:42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3 12:33:26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3 12:37:22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3 15:24:16 +0800 CST  
(17)微服私访

回过头我们还是继续来说秦始皇。

秦始皇回到宫中后,因为博浪沙刺客事件一直心有余悸,所以一时也不想再出巡折腾了,只是在宫中宅着,深居简出。

就这样,过了三年。

渐渐的,秦始皇忘记了之前的不愉快,又想出去活动活动。

所以时间是治愈一切伤口的良药,秦始皇也不例外。

去哪里活动呢?

秦始皇这次没选择出远门,而是准备在咸阳城周边转转,去体察一下民情。

心想在自己家门口,都是原来的老邻居,应该没太大的安全问题吧。

不过还是怕有什么意外,所以干脆低调点,微服私访,不成群结队了。

微服私访这个大家应该都了解,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不是专门演过这事么?

就是皇帝在宫中待腻了,便带着几个贴身侍卫,改名换姓以考察民情的名义去民间玩,然后遇到艳遇啊,仇杀啊,冤案啊等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

秦始皇也是如此。

他带了四个贴身侍卫,深藏利刃,不露痕迹的出宫了。

一天,正在瞎逛,就听到旁边有几个人在路边唱歌。

估计和今天街边卡拉OK差不多吧,不过应该是清唱而已。

在宫中,秦始皇对靡靡之音听的太多了,早都没新鲜感了,听到这宫外别有风味的乡村小调自然仔细品味起来。

只听那些人吟唱道:

“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

秦始皇感觉这歌词很奇怪,既不是卿卿我我的情歌,也不是壮志豪迈的劲歌,有点莫名其妙,就上前去打听。

有一个年龄稍大点的人根据自己听说的情况向他进行了简单解释。

原来在太原有个人叫茅盈,精通道术,号称真人。

他的太爷爷叫茅蒙,表字初成,曾经在华山中得道成仙,乘云驾龙,大白天就升天了。

这首歌就是那个成仙的茅孟传下来的,现在已经成了民间流行歌曲了,老百姓基本上都会唱。

其实,我们现在一看就知道,这肯定是某修仙得道“蓝翔技校“发布的广告营销歌曲。

那个时候没有电视广播报纸,更没有网络。

怎么办?

一些民间高级骗子就通过民间流行音乐的形式进行歌唱传播,冒充民谣或童谣。

这种手段在现在看来也比较先进,何况那个时候,老百姓肯定免费给做宣传了。

秦始皇哪里晓得这是诈骗广告啊,天天想成仙都想疯了。

现在听到这首歌谣,顿时来了精神,非常兴奋地问:

“人若得道,真的能够成仙么?”

那个老头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底气,可能也是美好愿望吧,就貌似坚定的说:

“心诚则灵么,只要有道心,注意修炼,就可以长生不老,一旦长生不老了,成仙估计问题也不大。”

秦始皇感觉非常有道理,不禁点头称是。

然后秦始皇就与这些人告别,直接回宫了,也没心情再去微服私访了。

秦始皇回到宫中后,反复吟诵那首歌谣,似有所悟。

于是根据歌谣的最后一句“帝若学之腊嘉平”下诏,将“腊月”改称为“嘉平月”,算是对得道成仙的决心表个态吧。

心诚则灵么!

接着,秦始皇又下令在咸阳东边挖一个长二百里,宽二十里的坑。

将渭水引入这个坑里,形成人工湖,取名兰池。

坑底用石头做基础,在上面建造一个宫殿,取名叫蓬莱。

这个名字大家听着可能有点熟悉。

不错!

就是秦始皇在东巡时听说的那三个海上仙山之一的蓬莱。

另外又把一个巨大的石头雕刻成鲸鱼充当海中的真鲸。

这么个工程在秦始皇的督造下,很快就完工了。

秦始皇以后就有事没事带几个人过来逛逛,像是真去了海上神山一样,聊以自慰。

人一旦过于着迷一件事情,又不能做好自我调节,就会容易走火入魔。

秦始皇现在开始就有点这个样子了。

这么个大池子远在郊外,池子里还有漂亮的宫殿楼阁,平日里又没人居住管理,只是秦始皇偶尔过来看看。

时间久了,难免会有流浪汉啊,盗贼啊、丐帮啊等趁秦始皇不来的时候在这里开会休息,就像现在人迹罕至的空置建筑物一样。

有一伙亡命之徒就看中了这个地方,经常在这里出没,估计把这里当成了他们的“聚义厅”。

秦始皇哪里会了解这个情况,每次他来的时候都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一天晚上,秦始皇在宫中睡不着觉,又想起了得道成仙的事,就带着那四个贴身侍卫微服私访到兰池旁边。

说来也巧,住在兰池中的那帮家伙正要出去干一票。

一看有几个穿着打扮好像很有钱的人主动送上门,那还能放过。

一拥而上把秦始皇等五个人围了起来。

这大晚上的,来这么一出,可把秦始皇吓得不轻。

幸好,秦始皇带的四个贴身侍卫那是大内高手,伸手不错。

虽然人少,但拼命抵抗还是把这帮乌合之众打伤几个。

其他人一看,妈呀,遇到高手了,一哄而散都逃跑了。

秦始皇受了惊吓,哪里还有心情再去兰池看神仙,马上回宫,下令通缉那伙强人。

咸阳城为此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严打工作,直到抓了一批嫌疑人杀掉才算完事。

经过这件事,秦始皇再也没兴致玩什么微服私访的游戏了。

就这样在宫中又安生了一年。

但平日里对得道升仙仍然念念不忘,坚信世上肯定有长生不老术。

心想如果成了神仙,就能未卜先知,还怕什么暴徒刺客?

因为自古一直在燕赵之地流传着一些成仙得道的故事。

什么这个人升天了,什么那个人入地了,

传的神乎其神。

其实是老百姓对某些人比较有感情,怀有美好愿望,当他们死后,就把他们传成神了。

秦始皇是宫中大院长大的孩子,怎么会懂民间这些神神叨叨的风俗啊?

对燕赵之地这样的传说早有耳闻,心理发痒,非常向往。

于是下定决心再出巡一次。

这次出巡目的地就选在燕赵之地这个神仙窝。

秦始皇出巡队伍一路前行直到碣石山,碣石山现在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渤海湾附近。

这里当时属于燕国境内,方士既多又著名,而且还有几个据说还真的成仙了,以羡门子高、高誓等人最为著名。

听说秦始皇要来求仙,燕地的方士都兴奋不已,思忖着这次终于可以大显身手了,发财的机会到了,钱别都全被徐福那小子给挣了。

于是纷纷过来请命。

秦始皇会信么。。。。。(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3 15:25:57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3 20:40:31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3 21:08:04 +0800 CST  
(18)胡思乱想

这群方士里面最能讨秦始皇信任的一个人叫卢生。

"卢生"一听就不像个人名,但史书就是这样记载的,我们也只有这样跟着叫。

"生"在当时专指儒生,"卢生"的意思就是姓卢的儒生。

你可能会奇怪儒生怎么变成方士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当时有一些儒生学习一般,毕业证也不好拿,就专攻旁门左道,干了方士这行,还能赚点零花钱。

另外方士这行没文化也干不了啊。

卢生这个家伙就是这种情况。

恰好秦始皇也好这口,算是歪打正着吧,得到了用武之地。

卢生有个特点,他不但方士这个专业钻研的不错,而且口才极好。

看看又是口才好,所以老话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么!

很多专业搞得好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口才不行,只会干,说不出来,这样很多机会就容易错失。

试想你学的东西领导听不明白,听不进去,怎么会被重用呢?

所以口才训练非常重要,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另外做领导的,也不能只听下属怎么说,还要多注意他说了什么,不能因为长得很舒服,说得很中听,就感觉是个人才,其实不一定。

考察人才要做到“察其色,听其言,观其行”才比较稳妥。

也正因为卢生说到了秦始皇心坎上,所以秦始皇对卢生特别赏识,就决定派他到海上寻找仙人。

这卢生和徐福有一拼,二话不说,领旨就去了深海,都是艺高人胆大,赚钱不要命的家伙啊。(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3 23:01:07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4 08:37:20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4 12:30:14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4 13:57:52 +0800 CST  
看看又是口才好,所以老话说,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么!

很多专业搞得好的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口才不行,只会干,说不出来,这样很多机会就容易错失。

试想你学的东西领导听不明白,听不进去,怎么会被重用呢?

所以口才训练非常重要,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另外做领导的,也不能只听下属怎么说,还要多注意他说了什么,不能因为长得很舒服,说得很中听,就感觉是个人才,其实不一定。

考察人才要做到“察其色,听其言,观其行”才比较稳妥。

也正因为卢生说到了秦始皇心坎上,所以秦始皇对卢生特别赏识,就决定派他到海上寻找仙人。

这卢生和徐福有一拼,二话不说,领旨就去了深海,都是艺高人胆大,赚钱不要命的家伙啊。

秦始皇在家自然是牵肠挂肚的苦等了。

等了好久,卢生这家伙终于回来了,也不知道趁机去哪旅游了。

成仙的药肯定没拿到,因为世上根本没有那玩意儿。

但是呢,卢生最大的特长,前面我们说了,不是专业,是口才。

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把自己在海上求仙的经历煞有介事的描绘了一遍。

上了什么神山,进了什么神宫,拜见了什么神仙,直把秦始皇糊弄的一愣一愣的。

反正秦始皇也没见过,由着他忽悠了。

话说完了,总要有点成果吧。

秦始皇那是一代帝王,文韬武略全懂啊。

你这样神吹了半天就完事了?

那是要看结果的!

卢生这个时候就老实交代仙药没求到,但是却从怀中神神秘秘的掏出了一本书,应该是一卷竹简。

并告诉秦始皇说,神仙们太小气,很狡猾,无论如何仙药不愿意给啊。

他实在没办法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抄了一些成仙得道的书回来。

秦始皇拿过来欣喜万分,如获至宝,在宫中研读起来。

看看人一旦走火入魔过于迷信,即便曾经多么英明神武都会犯低级错误。

卢生的话其实漏洞百出,但是秦始皇他就是信了。

为什么?

就是鬼迷了心窍,以至于让他不能自拔迷失了心智。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个度,过度了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4 18:14:47 +0800 CST  
这本书其实称不上书,也就几百字,都是些谶言谶语,未卜先知的话。

只是内容写的比较玄乎,文字又艰涩难懂,难以捉摸,让人似懂非懂。

这里我个人有个经验,大凡看不懂,又说不清的东西一般都是忽悠人的。

大道至简么!

原子弹那么深奥,一个质能方程也不是解释明白了么?

所以这个可以用作看人观物的一个标准。

当然这也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须具体分析。

秦始皇虽然没看懂这几百字写的什么意思,但其中的一句话让秦始皇非常紧张。

什么话呢?

就是著名的“亡秦者胡也“!

这句话太著名了,想必很多人听说过。

说也奇怪,这书我们也不知道卢生那家伙从哪里搞来的,反正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还真预示了秦朝的命运。

所以方士这碗饭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确实需要点天赋。

现在流行的一些所谓大师不是像马云这样的”外星人“都趋之若鹜么?

那说明他们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究竟两把刷子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秦始皇尽管求仙心切,但是大秦的万世基业还是他最看重的。

这几个字无疑刺痛了他那坚强的内心,何况这又是神山上抄来的。

求仙的事就先放放了,还是先研究研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胡”是谁?

谁是“胡”?

是人是鬼?

秦始皇胡思乱想了很久,认为非人非鬼,应该是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匈奴。(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4 20:29:39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4 21:55:11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5 08:02:58 +0800 CST  
说起匈奴,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这个民族汉族人民太熟悉了,一直与汉族纠缠了上千年。

其实匈奴的始祖也是夏后氏的后代,名字叫淳维。

这样说来匈奴和包括汉族在内的所有华夏民族应该是同族同源的。

所以现在一些人搞所谓的民族歧视,地狱攻击是没有道理的。

大家本是同根生么,相煎又何太急呢?

匈奴长期分居在北方,过着游牧迁徙的生活,他们没有城郭和耕地,也没有文字,靠畜牧业和狩猎生活,所以精于骑射,骁勇善战。

在商朝和周朝时期,匈奴的祖先犬戎就经常攻击内地,那个著名”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就是被他们给干掉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也是经常侵扰中原边境,甚至发生过多次比较大的战争,被中原人称为"胡人"。

为此与匈奴临近的几个诸侯国如燕国、赵国、秦国都苦不堪言,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因为匈奴是个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遇见有水草的地方就安营扎寨一段时间,把草吃光,水喝光,就另某他处。

生活习性也比较野蛮,茹毛饮血,像草原孤狼一样。

秦始皇对这个民族特别反感。

由于匈奴长期侵扰边境,早都成了秦始皇无法释怀的心病,欲铲除而后快。

当年秦始皇灭六国后,第一次出巡选择西巡到边境地区视察就是为了威慑匈奴。

现在神书上竟然也说"亡秦者胡也",这还了得,再不干掉它,将来这个“胡”还真要“截胡”了秦朝。

于是干脆仙也不求了。

一面命令大将蒙恬带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一面带着卢生北上亲自督战。

自此卢生也成了秦始皇的身边大红人,甚至影响了秦始皇的一些重大决策,坏了秦始皇的名声,造成了深远影响,以后还会说到他。

既然要打匈奴这个强敌,我们就需要分析一下双方的力量对比。

秦朝究竟能不能打的过匈奴呢?(来自天涯社区客户端)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5 13:29:28 +0800 CST  

楼主 历史不是僵尸  发布于 2016-09-05 14:48:39 +0800 CST  

楼主:历史不是僵尸

字数:105795

发表时间:2016-08-24 02: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5-02 20:06:48 +0800 CST

评论数:213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