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迷雾,漫谈三国人物

@芷兰芳 1462楼 2014-04-10 09:57:34
好精彩 马克一下慢慢看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0 21:17:15 +0800 CST  
@qhayjf 2014-04-09 12:15:03
事情最怕做一半,首鼠两端,就像老蒋那样,独裁无胆、民主无量,这一点上他就远远比不上毛。蒙古将屠杀做到极致,每战不留隐患,必收获物资,就这样一点点壮大起来,再加上游牧民族,机动性和后勤的优势,短时间内是可以做到无敌的。
-----------------------------
@我说的你别信 1463楼 2014-04-10 11:44:42
蒋公还不民主?哪个世代你觉得还需要怎样的民主才能驾驭乱世?独裁无胆,太祖胆量到好,如何?
-----------------------------
这个要讨论起来就没完没了,蒋肯定是算不上民主,小蒋最后那才算,独裁那比不上毛也是公认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0 21:19:47 +0800 CST  
@HMS_Pickle 1464楼 2014-04-10 11:58:32
此文是我读过的错别字最多,但我尽然毫无怨言、照看不误的唯一特例......
钦佩LZ广博的学识、入木三分的评析!不出书天理不容!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0 21:24:12 +0800 CST  
@廖正华 1465楼 2014-04-10 12:20:04
顶!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0 22:08:31 +0800 CST  
@赏古检今 1466楼 2014-04-10 14:55:05
看到赤壁了!楼主要尽毁大家三观了!做好准备了吗?
-----------------------------
虽然和传统观点不一样,但还是基本按史料来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0 22:11:35 +0800 CST  
对于赤壁之战的描写,陈寿总只共用了三十个字都不到,大意就是曹操到了赤壁,和刘备作战,结果战斗不利,后来军中发生了大瘟疫,军中生病死去的人很多,曹操无奈只有带残兵回师,于是刘备占领了荆州、江南诸郡。就这样了吗?那我们看看《三国志》中其他的传记是怎样
《三国志吴主传》中则有着更明确的记载:“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也就是说曹军在赤壁患上传染病,和孙刘联军交战不利,只得一把火烧了剩下的船,带着一班将士准备北撤。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0 22:14:20 +0800 CST  
《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记载得最详细:“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又有一点罗生门的味道,到底是哪个记载对呢?为什么同样是陈寿写的,却又许多不同之处,甚至是矛盾的地方?要是大家看过了前面的分析,相信大家也不会奇怪了。虽然《三国志》都是陈寿主笔的,但这种分个人写的类似传记的的历史是非常复杂的,虽然会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但具体到个个人历史的细节,就不可能做到完全是能够对应的。当陈寿专注于写一个人时,必定翻阅的是关于这个人的各种史料记载,这就像罗生门中各个不同的人口述一样,以不同主角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历史,历史的大方向可能是一样的,但其中的历史细节以及个人在其中的历史地位是大相径庭的。
这个并不难理解,就比如八年的看日战争的历史,如果是翻看以共产党为主角写的的话,你可以看到日本人主要是被共产党打败的,国民党的军队被日本一击就溃,但日本人碰到共产党就神气不起来了,经常被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武工队、甚至儿童团打得大败。直至被赶出中国。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0 22:52:31 +0800 CST  
看以国民党为主角的抗战史,一般都是这样的,虽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但一直在做艰苦卓绝的的抵抗,以时间换空间,最终以持久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共产党那边游而不击,趁机发展壮大队伍,不仅不去打击侵略者,还在背后捅刀子。
当然要去日本看看有关这段历史,估计日本人都不承认他们是侵略,还认为他们是搞大东亚共荣,为东亚人民抗击西方殖民者在战斗,他们也不会认为是国民党或者共产党打败了他们,他们真正敬畏的对手是美国。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0 23:07:19 +0800 CST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1 17:07:56 +0800 CST  
回复第1476楼, @qhayjf
看以国民党为主角的抗战史,一般都是这样的,虽然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但一直在做艰苦卓绝的的抵抗,以时间换空间,最终以持久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共产党那边游而不击,趁机发展壮大队伍,不仅不去打击侵略者,还在背后捅刀子。
当然要去日本看看有关这段 历史 ,估计日本人都不承认他们是侵略,还认为他们是搞大东亚共荣,为东亚人民抗击西方殖民者在战斗,他们也不会认为是国民党或者共产党打败了他们,他们真正敬畏的对手是美国。
--------------------------
@xixicesar8276 1478楼 2014-04-11 17:07:53
是以空间换时间。
-----------------------------
不好意思,下次尽量多检查检查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1 22:23:15 +0800 CST  
那他们究竟谁说得对?谁说的是实情?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说的都对,都是实情,局部的实情。作为主角,都会对自己负面的部分习惯性遗忘,而往往不自觉地夸大自己的作用和历史地位。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觉得《三国志》前后矛盾了。
回到赤壁之战,首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种记载都是差不多的,那就是公元208年十二月曹操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打败,损兵折将,不得不退回邺城,南进的势头被遏制,刘备、孙权得以在南方获得了发展空间,天下也从此三分。当然对于细节,各自就会有不同了。
《武帝纪》首先说的是曹操出师不利败于刘备,而非孙权,从其他文献的记载来看,曹操的对手肯定不只是刘备,应该是孙刘联军,而且估计孙权的部队还是占主导,因为之前刘备被曹操打得大败,就靠这些残兵败将是很难再与曹操对敌的,那曹操为什么还是说他是被刘备打败的呢?我认为主要可能是两个原因,第一曹操、刘备与孙权的父亲孙坚是同辈人,以前还曾经是战友,孙权、周瑜这些属于小辈,反正是联军,所以曹操宁可说自己是败于一代枭雄刘备,也不愿意说自己是败在几个小辈手中。第二也有可能刘备就是名义上的联军总指挥,这也是孙权给自己战争失败以后的一个退路——名义上没有和曹操直接作对;而刘备和曹操已经成仇,刘备已经没有退路。实际上指挥全局作战的可能也是刘备,因为双方看来配合得很默契,不可能各自为政。刘备可能只把命令下达到周瑜和程普一级,其他的由周、程自己看着办了,双方可能还互派了联络员。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1 22:35:34 +0800 CST  
有关赤壁之战的描述,由于此战是吴国的荣耀,所以《吴书》记载甚详,《魏书》记载甚略。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赤壁在荆州,荆州是吴国从蜀国手里夺来的,吴国会尽力装饰他们在荆州统治的合法性,而渲染在赤壁之战中的功劳。所以在《吴书》里对这段描述的最详细,文中仔细描写了黄盖诈降并火烧了曹操的战船的经过。后来的《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为基础,添枝加叶、加上各种细节描述,就成了脍炙人口的赤壁之战的故事。那些大家熟知的草船借箭、借东风、蒋干盗书、连环计等等故事实际上都不是史实,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事是否真实发生过并不重要,只要故事足够精彩,足够吸引人就够了。
目前各种说法最有争议的曹操失败的原因,按曹操自己的说法是由于军队中爆发瘟疫,致使曹军大面积减员,军队支持不下去了,只好撤军,曹操也不想把带不走的船只等辎重留下资敌,于是把这些东西全部付之一炬。所谓赤壁的大火其实是曹操自己烧的。《江表传》记载:曹操后来给孙权的信里曾经这样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也表达出了自己的不服气。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2 19:39:38 +0800 CST  
结合几方的说法,我们可以判定首先曹操军队里肯定是发生瘟疫了。东汉末年从公元204年至219年(建安九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中原地区流行瘟疫凶猛。东汉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特别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死人特多。魏文帝曹丕回忆说:“昔年疾疫,亲故多受其灾”。又说:“疫疠多起,士人雕落”。那时中原“家家有伏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亡,或举族而丧者”。这说明在东汉末年,大面积的瘟疫是很常见的。瘟疫从汉桓帝、灵帝之时开始,一直持续到了晋代。黄巾起义就是因为瘟疫而引发的民变,建安七子也有其四都因这场瘟疫病故。
而东吴这边周瑜、鲁肃、吕蒙几任都督全都是英年早逝,死在了任上,这可能是因为他们都是淮泗人士,都与中原有接触,很早就染上了疾病,只不过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得到了维持,然而由于受伤、操劳等原因,免疫力下降,才会导致最终的去世。周瑜确实因为右肋骨中了流矢,但也不至于死,估计还是死于疾病;鲁肃四十六岁、吕蒙四十二肯定都是死于疾病,而且吕蒙的疾病是长期的,因此也以这个为理由麻痹关羽。关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秋,也就是219年,这样就是说吕蒙很可能死在220年,因为刘备伐吴的时候,吕蒙已经不在了,这几位的死与瘟疫应该是脱不开关系的。而诸如陆逊、顾雍这种本土派,一方面在东吴政权前期不受重用,因此也免除了案牍劳形,另一方面也不与北人接触,所以传染瘟疫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2 21:49:53 +0800 CST  
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也可能是除瘟疫外的另一种致命的疾病,在上世纪中叶统计,全国约一千万余患者,一亿人口受到感染威协,这仍然是威胁中国人健康的一大病症。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2 22:37:21 +0800 CST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3 16:29:43 +0800 CST  
@leftlulu 1493楼 2014-04-13 18:06:16
好文,支持一个!
然而玉有微瑕,除去曹公,LZ都很客观详尽,一到曹公,主观辩护就开始倾斜。可能LZ自己都没意识到,关心则乱吧,呵呵。
-----------------------------
可能是有点矫枉过正,我最终想表达的其实是曹操、刘备、诸葛亮等等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生活在社会利益关系中的人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3 20:30:00 +0800 CST  
回复第5楼, @qhayjf
回到汉灵帝,要说清楚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当时的 历史 环境。
中国 历史 一直摆脱不了一个怪圈,打江山,坐江山,再打江山。也就是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历史 周期率。三国演义中开篇写到:天下大势,久分必合,久合必分。为什么不能长治久安呢?最关键就是源于社会的不公平。
要谈这个问题,我们先看一下国家的概念,有的人把国家比作母亲,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马克思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器,马克思的话并不代表真理,但这个概念概括得还是比较精辟的。人是有社会性的高级动物,自然界完全的弱肉强食法则将是使人失去最基本的安全感,这就得组成最基本的群体机构,个人给组织交纳一定的劳动成果,组织保证基本的社会次序,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这恐怕就是最初的国家雏形。
每一个国家里,至少分为两个阶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或者说是既得利益阶层和被剥削利益阶层。仔细研究一下 历史 你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这两个阶...
--------------------------
@淡灬漠 1494楼 2014-04-13 19:42:57
有道理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3 21:24:35 +0800 CST  
周瑜在战前分析形势的时候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我认为周瑜的分析十分精彩,实用价值胜过郭嘉的“十胜论”。其中就分析了曹操的军队都来自北方,贸然远征一定会水土不服,而生疾病。这样看来,我认为曹军的最大败因就是军队的疾病,使军队人数大量减员,实力大大受损,最后不得已全军撤退。
那火烧赤壁的故事难道是杜撰的吗?《周瑜传》里那个火烧曹操战船的故事难道是编的吗?从史书上言之凿凿的详细记载来看,这件事应该是发生过的。《太平御览》七百七十一注引《英雄记》也记载了这段历史:“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 《英雄记》是汉末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所著,他与曹操属于同代人,并与曹操同殿称臣,所以他的记载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说明曹操确实遭到了火攻,被烧了不少船。这也就是《武帝纪》所说的“与备战,不利。”估计虽然吴军是当时的主力,但刘备是名义上的盟军主帅,所以这样说也么问题。只不过后世把这场火攻的效果严重夸大了。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3 21:27:05 +0800 CST  
大家有没有发现《三国演义》的战争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火攻的比例特别高,尤其是诸葛亮,简直就是火神祝融重生,从一开始初出茅庐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把火,到后来还火烧藤甲兵、火烧上方谷,好像火能听从指挥一样。《三国演义》大多数以少胜多的战役都基本上都与火有关。
实际上水火无情,水火是不会分什么自己人、敌人的。火能烧死敌人,也同样烧到自己,大部分的战场上多少都会点火,杀人放火,本来就是连在一起的,没什么稀奇的,但要能让火为己用就比较难了。除了三国,中国历史上还有什么战争是主要靠火攻取得大胜的?找来找去,还真的没有,火在战场上最多就是起一些辅助作用的。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3 22:10:13 +0800 CST  
@lvyy0322 1507楼 2014-04-13 22:32:28
@醉卧砂厂 2013-12-19 17:04:21
好吧,lz的态度还是不错的
—————————————————
近二千年的事了,何况我们看到的 历史 都是士族书写,你要什么证据呢
-----------------------------
谢谢支持
楼主 qhayjf  发布于 2014-04-14 20:51:51 +0800 CST  

楼主:qhayjf

字数:846116

发表时间:2013-11-27 06: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10 23:04:39 +0800 CST

评论数:62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