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 道美国----一个现代帝国的传奇崛起[连载]

各种危机的消息陆续传到了英国,当政者深感事态严重。对待北美之乱,派官员,没用;设机构,没用;派军舰,也没用。

剩下还有什么办法呢?

派军队!

乔治三世和他亲爱的首相看出来了,北美之乱,首在马萨诸塞;马萨诸塞之乱,首在波士顿。只要派军队控制了波士顿,就控制了马萨诸塞;控制了马萨诸塞,就控制了北美之乱。

既然这样,还犹豫什么,从边疆调两个团,进驻波士顿!

军令如山倒,两个团约2000余士兵,很快以“老子天下第一”的神情,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仪态,大摇大摆地进入波士顿。军队司令盖奇还怕数量不够,准备再调两个团来帮忙。

以前,大街小巷盛传,英国政府正在实施一项蓄谋已久的恶毒计划,想剥夺北美所有公民的自由。大家对此将信将疑。因为在实际生活中,除了收税,并没有看到多少官员张牙舞爪。相反,倒是闹事者很张狂,王家官员受尽欺辱。

现在,军队来了。是可怕的军队哦。难道,大家传说中的大阴谋是真的?

有了这些疑问,老百姓对军队自然很警惕。

那时候的军队和现在有很大不同。英国人口少,控制的世界太大,时不时还要打仗,因此兵源不足,军费也不足。兵源不足,就把一些社会最底层人员,如苦力、流浪人员,甚至罪犯,都弄去参军,素质可想而知。军费不足,逼得士兵们在驻地打工维持生计。那时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军队可带家属随军,家属也有个就业的问题。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01:29:38 +0800 CST  
素质不高的士兵有些共同特征:时常到老百姓家里打点秋风、看见不顺眼的男人刁难刁难、看见顺眼的女人搞点肢体动作,等等。大事不犯,小事不断,其结果是军民关系恶化。

特别是士兵和家属打工,极大地冲击了波士顿就业市场。波士顿本来萧条将近20年,人民就业不易(走私老板除外),现在又来了一大帮廉价劳动力,当地人就业雪上加霜。

愤怒、仇恨,在居民中积累。

首先出问题的不是波士顿,而是纽约。那里也和波士顿一样,对驻军充满了疑惧和敌视。1770年1月,驻军砍倒 “自由之子社”的一根“自由柱”,并在“自由之子社”总部张贴侮辱群众的漫画。愤怒的群众挥舞着超级无敌大武器----棍棒,和英国士兵拼了。结果有一位平民不幸死亡。

消息传到波士顿,老百姓对军队更加不感冒。

这个消息却启发了汉考克和塞缪尔。这两个人一扎堆,保证没好事。

3月5日晚上8点,港口。一名英军离船上岸,没交摆渡费就直奔海关大厦。负责收费的少年从后面追,一直追到大厦前,被卫兵拦住不让进,两人发生争吵。暴怒之下少年挥起了拳头,卫兵没挥拳头,却挥起了枪托,砸倒少年。少年不服气,喊来一帮哥们,向卫兵们扔雪球。

如果只是扔雪球,当然没问题,不就是一场带回忆性质的雪仗吗?

问题是,雪球里面包裹的是石头。

群众越聚越多,雪球越扔越多,卫兵们有点受不了,赶紧喊人救援。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02:11:15 +0800 CST  
清晨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07:43:08 +0800 CST  
英军上尉普雷斯顿带人赶来,发现这里吵成一团,雪球飞舞,士兵被砸得哇哇乱叫,东躲西闪,场面非常火爆。
面对越来越多的群众,士兵们有点胆战心惊。这时一些暴怒的群众忍不住动手了。士兵们忍无可忍,握紧了手中的枪。有的激进分子看到士兵们这个动作,挺着胸膛,手指士兵大声叫骂:
“有种你开枪呀,龙虾兵!”
“开呀,有胆你就开呀!你个笨蛋!”
一副英雄好汉+流氓无赖的样子。
大家都知道,士兵不可能、也不敢主动开枪,一旦开枪死了人,士兵吃不完兜着走,弄不好会枪毙。
群众正是看到这一点,所以肆无忌惮地羞辱和进攻他们。
但是,大家没料到的是,历史以一种常人无法预料的形式,意外地折转了正常航向,展现了它不可预知的一面。
只见一名士兵打伤后,握枪不稳,枪掉到地上了。
枪掉在地上很普通,不普通的是,这枪掉在地上还能走火。
“砰”的一声,响彻全场。其他士兵不明就里,以为有人已带头开枪,心中最后一点禁忌消除了。在暴民的激怒下,他们先后开枪,群众11人中弹,当场3死8伤,有2个第二天不治而亡。
至此,一场普通的口角演变成了流血事件。
军民双方,都被眼前的事件所震惊。
波士顿总督哈钦森闻讯赶来,赶紧劝解。愤怒的市民久久不肯离开,哈钦森保证按谋杀罪审判士兵,民众才渐散。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15:26:35 +0800 CST  
只有汉考克和塞缪尔两人,心情特别愉快。因为整个事件,从那个少年喊人报复开始,几乎就是他们策划的。

带头扔雪球的、带头起哄的、带头动手的、带头鼓动士兵开枪的……,多数是他们事先安排的。

现场事件结束,他们很满意,达到了预期效果。按照计划,要实施第二步:宣传。

汉考克控制的媒体,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此事。人们从报道中得知,英军早就包藏祸心,这次他们是有组织、有目的、有预谋地派出军队,故意激起民愤,然后普雷斯顿上尉一声令下,大肆屠杀波士顿平民,死伤无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波士顿惨案”……

为了配合文字,还刻了一份版画,画面上士兵站成一排,指挥官举刀发令,齐射对面手无寸铁的民众,仿佛枪决人犯一样。

这个刻版画的人也是事先安排的。他冷眼旁观了事件全过程,刻出的版画与事件真相差距不算远----只有十万八千里,呵呵,可算是再创作。

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到这样的文字和画面,惊呆了,想不到英国政府军这样对待自己的人民,这可是举枪排射啊!

波士顿事件就这样渲染成了一个巨大的悲情“惨案”,迅速传遍了北美13 州。英军举枪排射的版画,震撼了所有人。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16:20:06 +0800 CST  
波士顿惨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17:15:17 +0800 CST  
作者:小学生阿萌 回复日期:2010-07-20 17:28:50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俺最钦佩最欣赏的美国总统也!!

顶!!
-----------------
谢谢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19:24:05 +0800 CST  
作者:西伯利亚西 回复日期:2010-07-20 18:13:12
如果只是扔雪球,当然没问题,不就是一场带回忆性质的雪仗吗?

问题是,雪球里面包裹的是石头。
-----------------------------
haha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20:55:42 +0800 CST  
cc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21:59:46 +0800 CST  
欢迎阿萌、西柏利亚、3721、孟斜阳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23:04:35 +0800 CST  
波士顿总人口1.6万人,参加惨案死难者葬礼游行的达到1万余人。

汉考克和塞缪尔实施第三步:谈判。

有的老百姓义愤填膺,想武力报复英军。此时汉考克和塞缪尔适时露面了。他们说,再用武力,老百姓一定吃亏。还是找他们领导算账,一定要把开枪的暴徒绳之以法,枪毙!一定要把驻军赶出去!

他们两个是有影响的人物,大家听了他们的。

于是,汉考克作为市民委员会的代表,找到总督哈钦森和驻军上校谈判。提出两条要求:一是开枪的士兵交不能由军事法庭审理,必须交由非军事法庭审理;二是所有部队必须撤出波士顿。

第一条没异议,第二条对方只同意撤走一个团。

汉考克闻后,怒不可竭,拍案而起:全波士顿,有4000人将拿起武器,要是再出了事,看你们怎么办!

哈钦森和驻军上校面面相觑。他们知道,4000人肯定是假的。但要闹个什么事,有40人拿武器就够了;甚至,有4人也够了。

从汉考克嚣张的神态可以看出,这家伙一定是事件背后的操纵者。

惹不起,还躲不起么。撤就撤,老子还怕你不成?

不久,军队撤出城,转移到一个岛上。

哈哈哈哈,狗日的军队走了,老子可以大摇大摆地走私了。汉考克和塞缪尔接下来实施第四步:审判。

两人对审判超有信心。因为,呵呵,因为,呵呵,因为也准备了暗线。到时候会有人站出来,按照汉考克和塞缪尔意思作证。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0 23:39:55 +0800 CST  
再说那些士兵如梦初醒,大祸临头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他们知道要受审,慌忙找律师,可找遍波士顿,无人愿意为他们辩护。

多数律师是从报纸上看到消息的,恨他们都来不赢,那里还会为他们辩护。再说,这些士兵是全美公敌,没那个律师会愚蠢到自砸饭碗。

士兵在绝望中听说有个律师特别讲良心、讲公义、讲道德,就找上门去碰碰运气。

这个鼎鼎有名的律师就是亚当斯。

士兵找这个人辩护,不等于是羊入虎口?亚当斯和汉考克、塞缪尔是一伙的嘛。

可是,事实推翻了人们的臆想。亚当斯当时并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听了士兵们的述说后,判断他们有冤。亚当斯知道

为士兵辩护会冒巨大的风险,但他内心固有的正义感战胜了私心,决定接手这个案子。

汉考克和塞缪尔听说后,赶紧找到亚当斯,要他不要掺和。可亚当斯回答:一个自由的社会,必须有一个公平的审判。

这句话,不但震惊了汉考克和塞缪尔,也震惊了此后200多年的历史。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1 09:51:40 +0800 CST  
美国之所以能建成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这种可贵的法治精神。

汉考克、塞缪尔与亚当斯“铁三角”的蜜月期就此结束。

此后的审判过程虽然很复杂,情节却很简单。

亚当斯说服马塞诸塞最高法院,把审判延后半年,很策略地避开了热点时期。

10月份开庭,汉考克和塞缪尔果然安排线人在法庭上作证,把事件的前前后后讲得清清楚楚,一口咬定是军官下令后,士兵开枪打死打伤群众的。证言讲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有鼻子有眼。

汉考克和塞缪尔还喊来许多群众围满法庭,以壮声威。

但亚当斯毫不畏惧。他请来案发现场群众作证,详细复原了事发经过,证明在当时情况下,指挥官背对士兵,无法下令开枪。亚当斯称现场群众是 “由鲁莽的小伙子、黑人、黑白混血儿、爱尔兰茶客和各国水手组成的乌合之众”,士兵们是受到他们的侮辱和攻击后,才被迫开枪的。

最后,法庭判决谋杀罪不成立,两名开枪的士兵只判轻罪,一人烙手,一人除名。

波士顿事件落下帷幕,但给北美造成的伤痕无法抹平。

“波士顿惨案”对废除《唐森税法》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唐森税法》废除的原因与《糖税法》废除的原因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殖民地开展抵制英货运动,对英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英国的老板和工人又开始闹事。不得已,英国首相诺思宣布废除《唐森税法》,只保留茶叶税一项,以象征英国议会有对殖民地征税的权利。

历史的巧合在于,《唐森税法》废除之日,正是“波士顿惨案”发生之时。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1 11:54:31 +0800 CST  
波士顿惨案纪念碑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1 12:32:28 +0800 CST  
作者:gunnergao006 回复日期:2010-07-21 15:08:11
应该叫波士顿大屠杀,楼主惨案一词明显有掩盖历史的嫌疑,屠杀并不一定要30万才叫屠杀,一个人也叫


对比波士顿大屠杀和NJ大屠杀后两个名族的反应,就应该明白胜利来之不易,为啥有些人现在可以剥削世界

-----------------------------------
想得深远,赞同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1 18:48:22 +0800 CST  

作者:rainwoods23 回复日期:2010-07-21 19:00:47
美国只是个没有文化内涵的投机商,只能是一时的勃起,其衰落是迟早的事情。

----------------------------------
呵呵,你有耐心的话,等我写完美国史,你看看后,就可以得出一个不太一样的结论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1 20:44:34 +0800 CST  
楼上,哈哈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1 22:33:13 +0800 CST  
第七节 波士顿倾茶

亚当斯辩护胜利了,但他知道自己失败了。不出所料,一出门,辉格派的唾沫就喷到了他的脸上,指责他要钱不要脸,为虎作伥。而实际上,这次律师费收得及其低微。

相反,代表英国利益的托利派,几次登门,请他担任殖民地海事法庭大律师,他思考再三,拒绝了。

他隐隐感到,北美早迟要变天,自己不值得去陪葬。他的心,是站在北美一边的。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干脆远离政治。

汉考克和塞缪尔波士顿惨案庭审虽败,但激化矛盾的目的全部达到,各殖民地的反英情绪高涨。他俩趁机实施第五步:建军。

他们影响议会,同意建立民兵,以便对付英军。

他们的每一步,都指向一个终极目标:与英国决裂。围绕这个目的,他们一步紧似一步,实施各项计划。他们不像亚当斯那么书生气,而是只问目的、不问手段,不达目标绝不罢手。

正当他们紧锣密鼓之际,英国传来了废除《唐森税法》的消息,各地的紧张形势顿时消解,反英浪潮渐次平息。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鼓荡起来的大好形势,又一次委顿下去。

他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苦笑。

塞缪尔极不甘心。他知道,搞革命不能半途偃旗息鼓,否则前功尽弃。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2 07:41:23 +0800 CST  
会努力完成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2 11:58:51 +0800 CST  
惭愧
楼主 潇湘观渔  发布于 2010-07-22 15:56:00 +0800 CST  

楼主:潇湘观渔

字数:1426373

发表时间:2010-05-04 00:0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5 09:03:54 +0800 CST

评论数:364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