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出版】我的春秋我做主——图文讲述春秋三百年精彩大历史

@曹文峰123 2015-04-02 09:33:13
@海棠栖露 104楼 2015-02-28 09:16:00
发生在虎牢关的故事中,下面这个应该最有名


谁能猜中这幅图片说的是什么故事么?
—————————————————
三英战吕布

-----------------------------
恭喜,第六位。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09:48:51 +0800 CST  
第十七章 子颓之乱(二)

姬颓,公元前696年生人,是周庄王的儿子、周僖王的异母弟、周惠王的叔叔。

因为母亲深得周庄王嬖幸的缘故,姬颓从小就是周庄王的心头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气场非常强大。

本来呢,受限于其庶子的身份,姬颓是注定无法继承大统的。但周庄王对他实在是提携得过了头,致使姬颓的自我感觉太过良好,竟然不知不觉地萌生了觊觎王位的念头。

周僖王即位时,姬颓年方十四岁,心智还不够成熟,手段也不够老到,即便有什么不安分的想法,那也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

对于周僖王继位的事实,姬颓肯定是心有不甘的。但如果周僖王能够长期执政,牢牢把控权力中枢,形成稳定的政治局面,姬颓这种不臣的妄念或许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慢慢消散。

然而,命运似乎喜欢折腾,周僖王才干了五年就歇菜,小青年周惠王继位,这给强烈追求进步的王叔姬颓创造了改变人生轨迹的好机会。

之所以说姬颓是五位大夫造反的推进剂,那是因为,如果少了姬颓的参与,五大夫的造反计划根本没有胜算,一丁点都没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五大夫就算手眼通天,一举杀死或驱逐了周惠王,摆在他们面前的依然是一个无法破解的难题,即由谁来继任周天子。

蔿国他们五个人肯定都不行,名分这道坎就能一票否决。此时周王室的光芒虽然消减,但依然是天下第一家族,血统是万万篡改不得的。

可是姬颓行啊,如假包赔的庄王苗裔、王室正宗,极具犯罪团伙首领的形象与气质,平时私交又那么好(蔿国是姬颓的师傅)。拥立他做周王,五大夫就是一等元勋,到时候名利双收,想一想都忍不住乐得屁滚尿流。

与此相对的是,姬颓也很需要五大夫为他驱驰效力,毕竟篡位是一件违背人伦法理的事情,风险太大,一旦失手,后果不堪设想,他也要尽量增加自己胜利的筹码。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结成生死同盟。

五大夫还为姬颓引进了一个重要的伙伴,那就是苏国。

苏国与周王室的仇怨由来已久。公元前712年,周桓王损人利己,为了交换郑国的邬刘四地,竟然把苏国的温原十二地划拨给了郑庄公,苏国因此怀恨在心。

公元前675年秋,姬颓与五大夫联手发动兵变,企图推翻周惠王。结果力有不逮,未能得逞,只好跟洛邑说拜拜,仓皇逃到苏国的温邑。

周惠王宜将剩勇追穷寇,继续攻打窝藏叛党的苏国。苏国国君审时度势,协助姬颓等人转移到了卫国。

为什么姬颓等人会选择到卫国寻求庇护,那也是有原因的。

同学们应该记得下面这件事。公元前696年,卫国曾经发生政变,卫惠公被驱逐到齐国,反对派支持公子黔牟即位。公元前688年春,卫惠公借他国之力展开回击,但周王室出兵救援黔牟。同年夏,卫惠公成功复国,大肆清洗反对派,但黔牟侥幸脱身,流亡到了洛邑。

有了这一层过节,卫惠公对周王室当然是“恨你恨到骨头里”,因此不但欣然接纳了周王室的反对派姬颓等人,还奔走呼吁,出人出钱积极帮助姬颓组织反攻倒算。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09:56:00 +0800 CST  
@95273838 2015-04-02 10:21:56
王子颓的优势在于:王室贵胃,从小娇惯,有五大夫全力支持。
周惠王的劣势在于:为政不仁,四面树敌,承受先辈得罪苏国和卫国的现世报应。
海棠老师,我这笔记够扎实吧?

-----------------------------
很好。学习这么认真,下学期安排你和刘同学同桌。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10:30:28 +0800 CST  
@天阵帝国 2015-04-01 23:32:51
楼主写的太棒了,但是我就是想问一下,在西周刚刚变成东周的时候,另外一个周朝也是并存的吧,那么那段 历史 又是什么样呢,又有多少诸侯是承认他的呢
-----------------------------
@海棠栖露 2015-04-01 23:46:16
谢谢夸奖。恕海棠不是很明白你的话。你说的“另一个周朝”,是不是指周携王政府?
-----------------------------
@天阵帝国 2015-04-02 10:42:57
对,就是周携王的政府,那个政府怎么样了呢,有多少诸侯承认他呢
-----------------------------
1.给周携王定个性。他姓姬,名余臣,是周幽王的弟弟,胞弟还是异母弟则不可知。当然,无论如何,他称王是不合于礼法的,周王朝讲究父终子及,周幽王死了,就该轮到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

2.史籍中关于周携王的记载很少,即便有,也只是说他的身份名不正言不顺,乃虢公瀚所立。两周交替之际,礼乐崩坏,人们当然不可能严格地遵守礼制;加之有犬戎犯京的动乱,各种政治秩序正自混乱,这两点是周携王得以称王的主要背景。

3.《左传》昭公26年说“携王奸命,诸侯替之”。《竹书纪年》记载:“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以本非适(“嫡”之义),故称携王。”这些史籍持否定周携王的态度。

4.周携王于公元前750年被晋文侯击杀。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11:12:44 +0800 CST  
@1066358854 2015-04-02 11:25:54
冒个泡泡。给诸位问安。
-----------------------------
又准备开溜吗?最近几天时时不见人影,是不是偷偷跑去干坏事了?昨天学校后门的监控拍了几张照片,你老实交代,你是中间的哪一个。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11:35:10 +0800 CST  
同学们的联想能力和口才堪称震古烁今,可以去申请《我是歌手》第四季的决赛主持人,到时候拜托送海棠一张门票。海棠出去取个东西,十分钟后更新。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15:39:25 +0800 CST  
第十七章 子颓之乱(三)

公元前675年冬,姬颓在卫国和南燕联军的簇拥下,攻破洛邑,自立为王,圆了自己年少时的梦想。而周惠王则辗转逃到了郑国。

对于周惠王这个不速之客,郑国出人意料地给予了隆重的礼遇,颇令一些国际观察家跌破眼镜。

郑国素来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特别是郑庄公在位时,奉行强势的外交政策,根本就没把周王室当领导对待。

再看现在的周惠王,无权无势,失魂落魄,废人一个,落水狗一条,郑国反而如获至宝,殷勤相待,没搞错吧?

老实说,郑国一点都没搞错。所谓彼一时,此一时也。

眼下的郑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风光无限的春秋小霸王,不但内部迭生变故,体质日益虚弱,外部更是受到齐、楚双雄的不断打压。

举个例子。公元前679年秋,宋国与郳国(周公姬旦摄政时期,以邾国夷父颜有功于周室为由,封其次子友于郳地,故称郳国,亦称小邾)闹别扭。齐国那时正与宋国哥俩好,便邀集邾国随宋国一道伐郳。

郑国与宋国明争暗斗了好多年,削弱宋国的观念那就如同饿了要吃饭,饱了要拉屎一样,几乎成了条件反射,因此一见宋国主力出征,便趁虚而入,攻击了宋国本土。

郑国的行为虽然无意冒犯齐国,但齐桓公依然很生气。你们郑国刚刚和宋国一起在鄄地拜了我作大哥,至于这么快翻脸不?再说了,人家宋桓公和我相约出去搞搞活动,你郑厉公就趁火打劫,那我岂不是事实上成为了你们谋害宋国的帮凶?

公元前678年夏,齐、宋、卫三国便联合起来对郑国实施了惩罚性攻击。

同年秋,楚国也攻击了郑国,它的理由很霸道,指责郑厉公复国时竟敢不及时通告楚国,是对楚国的大不敬。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郑国两头受气,苦不堪言,因此亟需搞点新鲜的花样来打破目前的窘迫局面。郑国的具体想法是借姬颓篡位的契机,高举匡扶礼法的旗帜,出兵助周惠王复位。

这样做,既讨好了齐国(因为齐国现在打的也是“尊王”的牌子),又提高了郑国在中原诸侯中的威信,有利于郑国改善周边环境,抗衡楚国不断施加的压力。恩,确实是一着好棋!

于是,郑厉公一边好生安顿周惠王,一边义正严词地要求姬颓悬崖勒马、引咎自辞。一时间,郑国风头无两、天下侧目,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风流倜傥的模样。

面对由郑国引发抗议浪潮,姬颓也相当紧张,毕竟叔叔强占侄儿的王位,程序的合法性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可是,姬颓通过流血政变上台,此时已是骑虎难下。因为他即使自己炒掉自己的鱿鱼,也不能保证周惠王不会秋后算账。

如此一合计,姬颓觉得自己还是继续当周王的好。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15:55:44 +0800 CST  
@楚楚大将军 2015-04-02 17:01:53
郑国重拾尊奉周天子的外交政策,正应了那句话:啊多么疼的领悟!

-----------------------------
将军装起文艺范来挺像模像样。海棠觉得,也可以说是穷则思变。郑国身处中原腹心,是各大边缘强国逐鹿中原的必争之所,他承受的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如果能够从周王室那里获取到一些支持,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也足以带来安全形势边际效应的巨大提升。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17:20:18 +0800 CST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20:59:24 +0800 CST  
第十七章 子颓之乱(四)

郑厉公先礼后兵,给姬颓留了充分的时间自己找个台阶下,眼见对方毫无反应,便挽起袖子挥拳头上了。

公元前674年秋,郑厉公举兵伐周。

大概由于这次军事行动灌注了正义的力量,所以郑厉公打得格外顺手,三下五除二直抵王城,并且破城而入,虽然没有逮到姬颓,但把周王室的宝器搬了不少回郑国来供周惠王使用。

姬颓在洛邑逃过一劫,小心观望了几天后,见郑国那边没了动静,便渐渐地消除了紧张情绪,又开始忘乎所以起来,且与五大夫“乐及徧舞”。

话说黄帝、尧、舜、禹、汤、武六代首领执政时期,各有赞颂其功德的大型舞乐,分别为黄帝之《云门》、《大卷》,尧之《咸池》,舜之《箫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武之《大武》。“乐及徧舞”就是令人表演上述六代首领的舞乐,以表达歌舞升平之意。

姬颓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仿佛周惠王和郑厉公等人已经原谅了他。

原谅他?当然不可能,篡夺王位,谋害天子,那就是触犯了天条,按律是要嚓嚓嚓满门抄斩的。

当姬颓寻欢作乐的情形被郑厉公知悉时,这位在我心目中形象不怎么阳刚的郑国君主,忽然照会虢公丑(即虢国君主),并说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寡人闻之,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乐祸也。夫司寇行戮,君为之不举,而况敢乐祸乎!奸王之位,祸孰大焉?临祸忘忧,忧必及之。盍纳王乎?”

这番话翻译成白话文后的主旨就是说:姬颓这家伙窃据神器,死到临头了竟然还以贤君自居,真是不知死活,我们去把他打回原形如何?

虢公丑说好啊好啊,“寡人之愿也”。

第二年春,郑厉公和虢公丑在郑国的弭地会合,共襄讨伐姬颓的义举。

至夏,两国联军攻击洛邑。郑厉公攻打王城南门,虢公丑攻打王城北门,姬颓被包了饺子,无路可逃,最终束手就擒,连同五大夫一起被杀。

郑厉公把洛邑收拾干净后,将周惠王从郑国迎回来,并在王宫门口设享礼以招待,宴席上也搞了“乐及徧舞”那一套。

他大概觉得自己匡扶天子,功德无量,内心里飘飘然,所以刻意把欢迎仪式搞得声势浩大,也好让天下人都好好观瞻一下。

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郑厉公这种一心表功的做法其实是很可笑。

周惠王刚登上王位就被自己的叔叔和臣子合伙推翻,被迫在外流亡了几年,然后依靠诸侯的力量才得以复国,如此坎坷的遭遇,如此苦难的经历,实在和圣明天子扯不上任何关系。

郑厉公不合时宜地“乐及徧舞”,周惠王如果稍有自知之明,应该会感到无所适从;如果神经再敏感一点,恐怕会怀疑郑厉公这舞乐想要赞颂的不是周天子,而是他自己。

可是,此时此刻周惠王就算有什么不踏实的念头也不会表露,毕竟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难得有人愿意为了周王室的这点破事奔走效劳,因此非但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而且不吝封赏这道程序免不了要走一走。

就在享礼仪式中,周惠王把王后佩戴的鞶鉴(一种古代的配饰,约为系着大带子的镜子)和一个酒爵分别赏赐给了郑厉公和虢公丑。

这两件小器物相当于荣誉嘉奖,仅凭它们当然不能报答郑、虢二国的再造之恩,所以周惠王又将虎牢关以东的土地赐给了郑国(这块土地原本就是周平王赐给郑武公的,不过后来郑国一度失去了它),并将酒泉(恐非今日之酒泉)赐给了虢国。

于是,这场位列东周历史上四大“庶孽之乱”的变故,最终以郑国和虢国的名利双收落下帷幕。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22:12:32 +0800 CST  
@95273838 2015-04-02 22:26:49
楼主今天这么晚才来,我等得睡着了。

-----------------------------
同学,好羡慕你这么闲情逸致,我拖了两小时的地...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22:34:00 +0800 CST  
@海棠栖露 2425楼 2015-04-02 20:59


------------------------------
@1066358854 2015-04-02 22:19:51
我猜,穿红色泳衣的是海棠,旁边是梨花
-----------------------------
奴家身材如何?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22:34:48 +0800 CST  
海棠想抛个问题给大家。如果说,春秋时代,有一个诸侯国自己灭亡了,但他的宗室成员却在另外一个大国蓬勃兴旺,并最终改变该大国的血统、成为了该大国新的国君。大家相不相信有这回事?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22:47:34 +0800 CST  
@若影314 2015-04-02 22:51:48
@楚楚大将军 2432楼 2015-04-02 22:39:00
你错了,旁边的是楚楚大将军我!
—————————————————
在一起在一起!

-----------------------------
同学,敢问节操何在?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23:04:05 +0800 CST  
@飞渡烟雨间2011 2015-04-02 23:05:35
郑国可谓胆大包天啊,东周列国里(不算楚国)率先跟周天子开战。可惜地理位置不好,使劲折腾一番之后还是便宜了别人。
-----------------------------
郑国就是输在地缘二字上。一个处于地缘版块中心的政权,必然会受到四面八方的挑战,就像是德国一样。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23:17:34 +0800 CST  
@楚楚大将军 2015-04-02 23:48:39
@海棠栖露 2433楼 2015-04-02 22:47:00
海棠想抛个问题给大家。如果说,春秋时代,有一个诸侯国自己灭亡了,但他的宗室成员却在另外一个大国蓬勃兴旺,并最终改变该大国的血统、成为了该大国新的国君。大家相不相信有这回事?
—————————————————
亲,别卖关子了。听你这口气,应该是有,但本将军一下子想不出是哪个。你就自己招了吧!免得用刑。

-----------------------------
招不招,得看用什么刑嘿嘿。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2 23:59:55 +0800 CST  
@海棠栖露 2015-04-02 22:47:34
海棠想抛个问题给大家。如果说,春秋时代,有一个诸侯国自己灭亡了,但他的宗室成员却在另外一个大国蓬勃兴旺,并最终改变该大国的血统、成为了该大国新的国君。大家相不相信有这回事?
-----------------------------
@飞渡烟雨间2011 2015-04-03 00:10:31
田氏代齐,鸠占鹊巢。再联系一下西周初年周公与姜太公和伯禽关于治国之道的探讨,以及周公关于姜齐容易被人和平演变,姬鲁容易亡于外敌的语言。 历史 上发生过的某些事情,总会让人对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产生某些微妙的联想。
-----------------------------
天涯果然藏龙卧虎。知道田氏代齐的很多,但能像您一样,从周公论道中指出田氏代齐渊薮的人,还是殊为难得的。海棠写春秋就只研究春秋,关于周公论道的知识了解不多,印象中倒有姜太公第一次从齐国回宗周述职时,讲道鲁国繁文缛节,齐国节奏明快,两国必有弱强之分的故事。以后还望多多指教,多多指教!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3 00:34:13 +0800 CST  
各位,晚安!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3 01:06:23 +0800 CST  
同学们好!抱歉,今天上午没有更新。跟大伙解释一下,海棠也是要为饭碗而奔波的人,今天一大早,临时接了个活,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的那种。海棠来不及跟大伙招呼一声,就匆匆地出门了。所以,还请大伙谅解。下面开始更新。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3 15:05:09 +0800 CST  
第十八章 田齐滥觞(一)

本章将要叙述的核心事件发生在公元前672年,然而缘由须从陈国的第十二任君主陈桓公说起。

陈桓公于公元前744年即位为君,享国达38年之久,他的执政期间基本上与春秋小霸王郑庄公(公元前743年即位,享国44年)重合。因此,陈桓公的职业生涯里,不可避免地浸染了许多郑国霸业的色彩。

关于那段时期陈国的事迹,老师虽在前文中多有提及,但限于陈国的国力较弱,对中原地缘政治的影响不大,所以,话语往往十分简略。

此处,为了把“田齐”的前世说清楚,老师有必要再对陈桓公的往事作扼要的回顾。

公元前717年,郑庄公亲征陈国,大获而归。

战败的结果激起了民众对陈桓公的怨愤,因为之前郑庄公曾经主动请求与陈国媾和,但陈桓公拒不接受;他的庶弟公子佗劝他与郑国多亲近亲近,他也置若罔闻。故时人讥之“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认为陈桓公这是自取祸患之道。

事实上,老师不赞同给陈桓公戴上“长恶不悛”的大帽子。

陈桓公并非为恶之君,他坚持不与郑国媾和,主要还是体现了对周王室的忠诚(当时周、郑交恶,而周、陈交好),还有一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反抗,这些都跟逆潮流而动或者为非作歹扯不上关系。

然而,陈国士民肯定不会认同我这个局外人的观点,因为他们直接承受着战败的巨大痛苦,他们更愿意以成败来论善恶,理所当然会生发出陈桓公昏聩,而公子佗贤明的想法。

就是这种想法,深刻影响了陈国内政的演变。

次年,国际政治格局出现重大转变,随着郑国与主要竞争对手宋国媾和,一直与宋国协同步调的陈国,也适时地与郑国缔结了盟约。

这次结盟采取先由陈国派员赴郑签约,再由郑国派员赴陈签约的方式。当时代表陈国赴郑的正是公子佗。

可是这位国人心目中的贤公子在与郑庄公歃血时显得心不在焉,遭致了郑大夫泄伯的非议,这从某个方面反映了公子佗骄纵蛮横的性格特点。

稍后,郑大夫良佐赴陈,见闻所及,察觉到陈国隐隐有动乱的迹象。不得不说,良佐的观察力很强大,因为他预判的陈国动乱,最终在遥远的十年之后变成了现实。

关于这场动乱酝酿发酵的过程,史籍中未作详细的叙述,但既然公子佗在士民心目中拥有超越陈桓公的威信,其本人又不是胆小怕事之徒,那么陈国动乱的大致走向,我们似乎不难猜测。

接下来的十年间,陈桓公经历了嫁女给郑世子忽以及与郑庄公、齐僖公联手处置宋华父督弑君之乱等事件,前文已有交代。

约在公元前708年12月下旬和公元前707年1月中旬之间,鲁国陆续收到了两份来自陈国的公文(春秋时期,诸侯间有相互告知本国重大事件的习俗)。

第一份公文是讣告,通报陈桓公于公元前708年12月21日死亡。

依照常理而言,陈桓公享国日久,年齿必然已老,死了也是顺途路,没什么好奇怪。

可奇怪的事接踵而来,第二份公文仍旧是讣告,而且通报的死亡对象仍旧是陈桓公,死亡日期则是公元前707年1月6日。
楼主 海棠栖露  发布于 2015-04-03 15:19:53 +0800 CST  

楼主:海棠栖露

字数:1828809

发表时间:2015-02-24 07: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7-08 20:51:34 +0800 CST

评论数:8010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