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山河(中国史上最后一个大分裂时代)





大家感受一下北司的娇媚吧。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1 13:19:59 +0800 CST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2016-05-21 12:30:17
浊泾清渭何当分:一个锅里吃饭的两伙人
给皇帝小朋友写信的卢携是朝官(高级文官),朝官的梦想就是当宰相,卢携的梦想也是有朝一日能当上宰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感觉多么爽,听着就是那么牛。不过,唐朝的宰相并不好当,除了要面对藩镇(特别行政区)老大这样的强硬派,还要和宦官太监做残酷斗争。
文官需要通过荫封、科举等方式才能进入体制,前者难度系数比较大,需要投胎的时候投一个好人家......
-----------------------------
@bshelp 2016-05-21 13:27:40
宦官也有好人么?感觉似乎没听说过啊。
-----------------------------

世道上,哪有什么真正的好人和真正的坏人?很多大英雄,私德不修;很多恶人,却是洁身自好。我们不过是遵循自己内心的欲望和秩序罢了。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1 13:42:32 +0800 CST  
@国学为道 2016-05-21 14:01:21
楼主会出书吗,会的话我一定买
-----------------------------


想出,得看有没有人肯印。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1 14:03:15 +0800 CST  
除了李世民,唐德宗李适也当过尚书令。郭子仪差点也当上了,他写信表示不想当。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1 22:38:02 +0800 CST  
看来被扎口了。诶。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2 00:12:41 +0800 CST  
黑云压城城欲摧:草头王大战威猛先生


在王仙芝和黄巢的起义军们像蝗虫一样席卷山东(崤山以东)大地的时候,有一群真正的蝗虫也在自东向西席卷中国的北方地区。

这场蝗灾,蝗虫所到之处,遮天蔽日赤地千里,凡是绿的东西都被吃光了,才经历过旱灾的老百姓又要经历这样一场蝗灾,中原大地,一片哀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明朝赵南星的《笑赞》里写了一个故事:一个秀才翘辫子了,去见阎王,阎王可能吃了豆子喝了凉水,就放了一个屁。秀才也算是才思敏捷,马上写了一首《屁颂》,说:“高高地耸起金臀,弘扬宣扬了宝贵的气,好像是音乐的声音,又好像是麝香的气味,我站在下风的地方,不能承受香气所到。”阎王被拍得挺舒服,就给秀才增加了十年的阳寿。

每逢大灾必有大马屁精,否则领导会着急的,领导着急会上火的。这些马屁精观察细致、思维敏捷、口齿伶俐、演技高超,他们想领导之所想,说领导之不便说,或解领导之围,或表领导之功,或背领导之锅,堪称德艺双馨。

这位马屁秀才的同门师兄弟很多。杨国忠这个大舅子就拿着好苗子对他的妹夫说下个把月的雨庄稼没问题(《新唐书•杨国忠传》:“大雨败稼,帝忧之,国忠择善禾以进,曰:雨不为灾。”)。蔡京这个老太师就说老大啊您就该多享受,别人说您不简朴算个球(《宋史•蔡京传》:“陛下当享天下之奉,区区玉器,何足计哉。”)。当代大诗人王兆山在汶川地震的时候谱了一首《江城子》,读罢让人幸福地热泪盈眶,其中两句是:十三亿人共一哭,纵做鬼,也幸福。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真不愧是当代文豪。

在这场蝗灾面前,涌现出了一位马屁界的杰出代表,他就是长安市市长(京兆尹)杨知至同志,他发扬前辈们不要脸的精神,对唐僖宗说:“陛下,祥瑞啊,祥瑞啊,这些蝗虫从来不吃庄稼,而是飞到荆棘上自杀,是陛下您的才德感动上苍,在您这样的好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继往开来,不断进取,取得更大的成绩。”然后是一片掌声,文武百官一起高呼万岁。杨大人这马屁拍得好,这马屁运用了生物学,用玄幻的方式表达,实数马屁中的精品之作。

蝗灾,不仅吃光了老百姓的庄稼,更是将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王朝的气数吞噬殆尽。蝗虫自然是不会抱着荆棘自杀,而老百姓却会从失望中惊醒,拿起锄头耙子跟你玩命。这个时候的中原大地上狼烟四起,到处都是起事的老百姓,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人,形成团伙犯案,颇有一副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味道。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2 00:13:37 +0800 CST  
诶……系统错误?不管了,能继续更新就是好事。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2 00:15:11 +0800 CST  
插播《屁颂》原文,大家一起鉴赏:一秀才数尽,去见阎王,阎王偶放一屁,秀才即献屁颂一篇曰:“高竦金臂,弘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味,臣立下风,不胜馨香之至”。阎王大喜,增寿十年,即时放回阳间。十年限满,再见阎王,这秀才志气舒展,望森罗殿摇摆而上。阎王问:“是何人?”小鬼说道:“是那个做放屁文章的秀才。”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2 00:16:12 +0800 CST  




蝗虫。听说有道菜叫“飞蝗腾达”。简直……诶。看来智慧这种东西,古今都有人有创举。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2 01:53:32 +0800 CST  
插播: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蝗虫趋水喜洼,蝗灾往往和严重旱灾相伴而生,由干旱地方成群迁往低洼易涝地方。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


之前卢携卢学士说,有旱灾,也就也就意味,蝗虫即将出现了。顺便说下,水灾的伴生品是瘟疫。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2 13:52:21 +0800 CST  
公元875年(乾符二年)的十二月,王仙芝带着自己的队伍杀到了沂州(今山东临沂),这时候终于有人坐不住了,他就是驻扎在青州的平卢节度使宋威,因为沂州往北就是青州。

宋威,就像他这个名字一样,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他曾经跟着康承训平定过庞勋之乱,他曾经领着两千忠武军大破南诏。虽然现在年纪大了,到了退休的年龄,可宋老就像冬天的大葱,皮干、叶枯、心不死。这是哪儿,这是青州,这里是当年姜太公受封齐国地界,这里是当年齐桓公春秋首霸所在,当年曹孟德的主要兵源地,岂能是你王仙芝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开什么国际玩笑。宋老将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就给唐僖宗上疏:老大,给我五千人马,加上我的手下,我给你灭了丫的。

这必须顶啊,于是中央政府的回复下来了:封你特战队总司令(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再给你拨三千禁军、五百骑兵,由你统一指挥各路人马,确保消灭这群黑恶势力恐怖组织。

终于该王仙芝吃瘪了。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2 13:56:21 +0800 CST  
从前,王仙芝之所以横行霸道、四处流动作案,不是因为朝廷军队战斗力弱,而是各部剿匪势力各自为战,不能形成联合执法。王仙芝的军队就像无照经营四处摆摊的小商小贩,东城的城管来了,他们就跑去西城,西城的城管出动了,他们就跑到东城。东城的城管目的不是彻底清除王仙芝他们这群小摊贩,而是想把他们赶跑,事不能做的太绝了,你只要不在我的地盘上摆摊,我管你呢。问题是西城的城管也是这种心态,那王仙芝他们还不流动摆摊?买卖天天做,你来我就跑,打的就是游击战。

可现在城管的队伍由宋威老将军统一指挥了,联合执法,你就说你怕不怕吧。

史书上对这次战斗描述很简单,只是记载了宋威在沂州城下大败王仙芝的草军。其实,我们也可以大胆地假设一下这场战斗。

从时间来看,老宋上疏请求联合执法的时间是在公元875年(乾符二年)十二月,战斗最终在第二年的七月结束,那么这六、七个月里大家是怎么打的呢?从兵力上来看,王仙芝的队伍人数规模肯定是要多于老宋的正规军,那么作为神经百战的名将,老宋最合理的打法就是一个字:拖。草军数量多、规模大,很难通过一次战斗把他们打败,就算偶尔打败他们一次,他们也能迅速的补充兵员,因为灾民实在太多了。那么,最合理的打法就是避其锋芒,让各部队扼守城池,就像司马仲达对付诸葛孔明一样,我不跟你打,我就是耗死你。

王仙芝的队伍人多势众,人多势众有两个含义:一方面人多势众代表你的战斗力,这一点老宋很明白;另一方面,人多势众代表你要消耗的粮食多,这一点老宋也很明白。草军在王仙芝的带领下四处流动,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始终没有建立一定的战略后方。说白了,这支队伍的后勤补给就是靠抢劫,饥一顿饱一顿的。那收拾你就很简单了,坚壁清野(其实已经不用清了,连续的旱灾和蝗灾早就颗粒无收了)把城外的老百姓迁到城里,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留给你,我只要派那五百骑兵像跟屁虫一样尾随你,你懈怠了我就偷你一下,你卯足精神要跟我打的时候,我就跑呗,你们两条腿能跑过四条腿吗?等你的粮草耗完了,嘿嘿,你就得找我的主力进行决战了。
我估计如果老宋采取这种战法,王仙芝会像吃了一个苍蝇一样很难受、很憋屈,妈蛋,老子靠游击战发的家,你居然用游击战打老子,于是王仙芝很不爽,就决定要打老宋主力所在的沂州城了。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2 13:58:04 +0800 CST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从草军的军队构成看,他们更擅长的是在平原、丘陵、山地的乱战,形势有利,大家哟呵一声一拥而上;形势不利,大家哟呵一声一哄而散,也不管什么战略战术,凭的就是快速机动,攻坚战和阵地战他们并不拿手。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谁胜谁败就显而易见了。
这必是一场惨烈的战斗,战前各种动员,利诱之、义导之,双方的士气就这样被激励起来,可真正走上战场的那一刻,大家除了活下去之外都不再有任何想法,眼见着自己的同袍、同乡被砍翻,两只眼中冒出火来,喉咙早就喊哑,手起刀落,鲜血喷在脸上,然后再寻找下一个猎杀的目标。
夕阳西下,鼓角声渐渐消散,只剩下没有主人的战马在哀鸣,天空被烟尘笼罩,大地被鲜血染红,放眼望去是无数的横七竖八的尸体,一群乌鸦站在落在树梢呀呀地叫着。
这时候,一个消息传到宋威的耳朵里:王仙芝被杀了。
这一刻,老宋彻底放松了,几个月的提心吊胆、小心算计终于在这一刻释放,他仰天大笑,自己照着镜子对自己说:老宋,你真牛。人啊,真的很喜欢得意忘形,而这种得意忘形往往隐藏着很大的祸根。当年楚霸王在鸿门宴上得意忘形,当年曹孟德在收服荆州后得意忘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得意忘形之下,最好不要做什么决定,而此时此刻的宋威,就草率地做了两个决定:一,上报朝廷,匪首王仙芝已经被砍死了;二,部队各回各家,大家好好休息。
这两个决定没有错,但得有个前提,那就是老王真的已经死了。有句古话说得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老宋同志在胜利的喜悦和精神的放松双重作用之下,没看到王仙芝的尸体,就把新闻给报道出去了。
王仙芝授首的消息传到了京城,文武百官那得再一次展现自己溜须拍马的本事,贺词、贺卡寄了一大通给李儇小朋友,李儇那个高兴啊,总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再也没有人要平均我的玩具了。
幸福只持续了三天,因为三天后另一个消息传来了:王仙芝还活着,活得好好的,跟从前一样,活蹦乱跳的四处无照经营摆摊砍人。还是有人要平均自己的玩具啊,这可把李儇吓坏了,于是传下命令来:继续围剿。
老宋这回面子栽了。很多人分析说,老宋年纪大了,不再复当年之勇,因为贪功才导致这次假新闻的出现。其实这事儿结合后面老宋的做法来看,估计是他有意为之,这个想法具体是什么,我们先挖个坑,等以后再填嘿嘿。
老宋再次披挂上阵,召集军队再去执法。可你愿意,士兵们不愿意了,才领了赏钱解散休息没几天,这又要去打仗,老子不干了,为此还差点闹哗变。老宋对大家说,这回咱们再去打,要换种打法,保证大家有便宜赚。有便宜不赚那是王八蛋。
于是在利益的诱惑下,士兵再一次踏上了剿匪的征程。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3 08:18:51 +0800 CST  
天子呼来不上船:我的地盘我做主

王仙芝、黄巢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各地穿梭游走,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当时唐朝各个节度使不听朝廷调遣,各自为战。比如宋威,他是淄青平卢节度使,他有自己的部队、自己的战将、自己的地盘,毫不客气得说,他想打就打、不想打就不打,基本上不用给朝廷面子。可以说,藩镇就是唐末五代战乱的根源所在。

任何制度的形成都不是领导者拍着脑袋决定的,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唐末的藩镇节度使制度也是如此。

在古代,汉族政权跟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很吃亏,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兄弟是生产与战斗相结合,他们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射猎是生产生活的主要内容,你能说射猎和射人有多大的区别呢?汉族政权就不行了,他们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耕种,作战需要训练,否则一上战场就变成了人家的“猎物”。另外,少数民族地区多产马匹,军队主要是骑兵,凭借着骑兵队伍的灵活机动,往往能占得主动权和先机,中原王朝只能是被动防御,处于被动防守挨打的份儿。

唐朝初年,特别是在太宗时期,唐王朝凭借着隋朝留下来的家底子,组建了一支比少数民族兄弟更为强大的骑兵队伍,凭借着这支队伍,那真是牛叉大发了。唐太宗采取积极主动的作战思路,主动出击,把周边不听话的小兄弟挨个儿教育了一遍,番邦各国年年进贡、岁岁来朝,达到甚至超越了汉朝最鼎盛时期。不要以为少数民族兄弟没有发展的雄心壮志,他们是被打怕了。

要维持这种强势的态度并不容易,首先需要强大的军费开支作为基础,其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援前线的作战,所以说这种态势并不能够持久。到了唐高宗时期,这种中原王朝强、少数民族政权弱的态势就开始逐步瓦解了。喘过气来的吐蕃、突厥、奚、契丹等少数民族兄弟又开始派骑兵不断袭扰唐朝的边境地区,甚至成为一种常态。

面对来势汹汹的少数民族,唐王朝已经不能再像以前一样进行全方位的压制了,从主动进攻为主变为以防御为主的策略就成为朝廷的共识。

防守也是要讲究策略的,而唐朝选择的策略就是在边境设置军事实力比较强的大型军镇。这种大规模、集团化的军镇存在的基础是需要在边疆地区有一支不弱于少数民族武装的常备军,这就和唐初的兵制产生了矛盾。

唐朝初年,兵制沿用的是北魏和隋朝的府兵制,府兵本来泛指的是军府之兵,府兵也就是军户,府中的士官从老百姓中挑选而来,他们平时耕种,战时召集到一起。我们读《木兰诗》有这样几句:“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就说明花木兰家是军户,是府兵,他们家平时是不用缴纳赋税的,但是一旦打仗,你就必须应征。一旦开战,朝廷会调集这些军府中的军户参战。也就是说朝廷打仗的军队是由各个府组合起来的,领兵的将领由朝廷指派,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府兵制自唐高宗后期至武后时就逐渐被破坏,到唐玄宗统治时终于被废除。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征点制失去了赖以实行的经济条件;另一方面,因为边防的任务加重,边疆地区需要建立大规模的军事武装集团,也就是说这种被地方政府控制的无数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兵府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合当时的形势,所以其瓦解就成为必然。而边防军的固定化、招募制就成为组建这种边疆军事集团的基础。

募兵带来两个问题。一是谁来招募。最开始是中央政府同一招募的,同一招募,统一配备到各个军镇,可是诸边防重镇到底各需要多少兵力,中央政府往往并不十分清楚,当政府分配的兵额不足时,边防重镇自行就地募兵就成为必然。自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以后,各军队都相继变成了募兵。由于边镇自行募兵,那么募兵的来源和标准就不好统一,其中主要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和无职业的流浪人、亡命无赖以及走投无路或无依无靠之徒。这些士兵一般都终身从军,兄弟相继,父子相承,世代以军旅为家。由于藩镇节度使掌握着他们的生杀、赏罚、升降等权利,士兵们对藩镇节度使的依赖性也极强,他们“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于是,藩镇节度使们便逐渐培养起只忠于自己的亲兵部队,拥有了军权。

二是谁来供给粮草。开始的时候,边防藩镇的后勤供应主要还是依靠中央政府,但如此众多的边防驻军的后勤供应,仅靠中央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若保障后勤供应,后勤供应制度就必须进行改革。具体方法是用屯田的收入解决军队的部分供应,以减轻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起初,屯田生产的粮食还是由中央政府的财政、民政系统统一调配,这种制度使边防常备军将领不能及时解决自己防区内军队的后勤供应,影响了他们调动、指挥军队的权威,削弱了唐军的战斗力。所以唐政府不得不把防区的财政权力下放给各防区的常备军将领。再后来,唐政府又把食盐资源的管理权交给节度使,这样藩镇就拥有了更多的财政权。

募兵制解决了边防重镇的兵员问题,可是决定战争的要素有很多,士兵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战场瞬息万变,有很多时候是来不及向上面请示汇报的,所以才有了那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因此,要真正让边防重镇发挥其作用,把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就必须赋予这些藩镇的主要将领更多的权力。正是看到这一点,唐政府开始对边镇的制定进行改革。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节度使是薛讷,就是名将薛仁贵的儿子,公元701年(长辛元年)十二月,武则天任命薛讷为幽州经略节度大使,任务是防范突厥和契丹、奚这些少数民族的入侵。到了公元710年-712年(景云年间),为防御来自吐蕃、突厥、契丹、奚等游牧民族潜在的军事威胁,唐政府将这些边防军总司令的权力扩大,实行任职长期化、职权辖区化、镇所固定化、官衔正式化的制度,把边境数个州并为一个军事战略防区,统一组织,统一调配,这样就形成了正是的藩镇。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先后设置了河西、陇右、范阳、平卢、剑南、朔方、河东、安西、北庭、岭南十大节度使,这十大节度使所掌握的兵力少则二三万、多则十几万不等,管辖着数个乃至十几个州县,藩镇的节度使是最高军政长官,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地位凌驾在州县之上。

安史之乱的爆发就是藩镇实力过于强大的表现,安禄山一人身兼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养兵数十万,一旦觉得朝廷对他不好,就愤然而叛,给唐王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为了抵御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叛军,唐朝把军镇制度扩展到了内地,在战略位置比较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较次要的州设立防御使或团练使,后来这种形式又扩充到全国,到公元806-820年(元和年间),在全国共设置了大大小小共四十八个藩镇。

也正是因为安禄山的叛乱,造成中央政权的统治力进一步弱化,藩镇们对于中央的命令听与不听在两可之间,朝廷为了改变这种外强中干的局面,采取的措施不是回收藩镇节度使的兵权,而是设置更多的节度使来制衡约束不听话的藩镇,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分设节度使。这些节度使掌管一个地方的军政、税收等权利,如果还死心塌地的听中央的话,那就真是傻子了,一旦掌握权力之后,谁不想留给子孙啊,你连人事任免权都没了,也就怪不得人家藩镇这帮爷难伺候了。

杜牧的《战论》、《罪言》曾分藩镇为四类:河北诸镇为一类,是“反政府”的主要区域;防遏河北骄藩的中原诸镇为一类;西北边镇及东南诸藩则构成另外两种类型,所谓“咸阳西北,戎夷大屯,嚇呼膻臊,彻于帝君,周秦单师,不能排辟,于是尽铲吴越荆楚之饶,以啖兵戎”(《樊川文集》卷五。)。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4 00:36:58 +0800 CST  
根据这种分类,唐末的藩镇可以这样归纳:

第一类是河朔割据型。主要是魏博、成德、卢龙、易定、沧景、淮西、淄青。河朔藩镇高度自治,在政治上藩帅不由中央派遣而是从自己人里面选,主要形式是顶替,儿子替老子、弟弟替哥哥、小弟(部将)替大哥(节度使);在财政上他们基本上不给中央交银子,而是自己的钱自己花;在军事上拥兵自重,跟朝廷分庭抗礼,根本不拿中央当盘咸菜。

第二类是中原防遏型。主要是宣武、忠武、武宁、河阳、义成、昭义、河东、陕虢、山南东、河中等,这一带是王仙芝、黄巢起义的主战场,这些藩镇一般是由战争期间临时所置军镇分合变化而来。从地理位置上看,他们是中央政府阻遏河朔藩镇的第一道防线,是长安的屏障,同时他们还沟通江淮,是唐朝物资运输的交通要道。一旦打仗,中原藩镇往往能够听从中央调调遣,也因此成为军队比较多的地区。由于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这类藩镇主要靠中央政府拨款养兵,说白了就是朝廷雇佣的一批打手。由于在军事上、财政上的这些特点,使中原型藩镇动乱具有复杂色彩,节度使多是有军功的武将,因而一般比较强横。柳宗元就曾说中原藩镇:“将骄卒暴,则近忧且至,非所以和众而乂民也;将诛卒削,则外虞实生,非所以捍城而固圉也。”(《送杨凝郎中使还汴宋诗后序》)

第三类是边疆御边型。主要是西北的凤翔、邠宁、鄜坊、泾原、振武、天德、银夏、灵武,西南的山南西、西川、东川、黔中、桂管、容管、邕管、安南、岭南等。这些藩镇的前身是开元、天宝时缘边节度使中朔方、河西、陇右、剑南、岭南等镇,藩镇的节度使多出自禁军。由于这些藩镇地处边疆地区,人口稀少、军旅众多、饷费浩大,因此对中央的依赖程度也很高。

第四类是东南财源型。主要是浙东、浙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荆南等。东南诸道是唐王朝财政税收的基础,整个朝廷就指着这里吃饭,因此这是朝廷不容有失的地区,一般安排的节度使多为文官,而且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因此在唐末以前这里基本上形不成割据。

唐朝政府并不是没有想办法控制藩镇,主要措施是在各藩镇设立监军院,各镇在长安亦置进奏院,就像现在中央在地方设立巡视组,地方在中央设立驻京办一样。即便是河朔型藩镇节度使,虽然都是自己选自己当,不过也要得到监军使的认可,并由他们奏报中央批准,因此监军院与进奏院不仅构成了中央与骄藩联系的桥梁,而且也成为唐朝政府在割据地区施行统治和藩镇在政治上奉事朝廷的象征。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4 00:38:34 +0800 CST  
这几天很冷,阴雨绵绵的。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4 17:06:18 +0800 CST  




发一张剧照,首任节度使薛讷的。薛讷(649年-720年),字慎言。绛州万泉人(今山西省新绛)人。北魏河东王薛安都七世孙,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长子。唐朝将领。


好吧,剧照是叶祖新扮演的薛丁山。薛丁山的原型就是薛讷薛慎言(瞧这名字起的,真够沉默的。)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4 17:18:33 +0800 CST  
不周山下红旗乱:横冲直撞的碰碰车

沂州之战之后,王仙芝不仅没有死,而且还活得好好的。

没错,沂州城下,他和他的弟兄们打了败仗,可这种规模的失败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当年齐天大圣孙悟空占据花果山的时候,天庭派兵来剿杀,孙大圣吃了败仗,天庭把孙大圣的小弟——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捉了去。孙悟空毫不悲伤,反而安慰那些猴子猴孙:“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王仙芝也不须烦恼,因为牺牲的大多是跟着他抢地主家余粮的流民们,自己的盐贩子兄弟没几个牺牲的。在这样的乱世,最不缺就是流民,有了流民还怕没有兵源?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一个月后,那个横行四方、无所不能的王仙芝又回来了。这一次他比从前闹得更欢,闹得动静更大,真有点儿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意思了。

公元876年(乾符三年)的八月份,也就是在沂州之战后的一个月,王仙芝和他的草军兄弟杀到了河南境内,接连攻陷了阳翟(今河南禹州)和郏城(今河南郏县),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从山东到了河南,短短一个月内攻克了两座县城,锋芒直逼唐朝的东都洛阳。

这回唐朝的头头们真坐不住了,要扩大联合执法规模,对随地摆摊的王仙芝们要进行最严厉的处罚,要把他们的秤掘折,把他们的菜篮子打翻在地。

唐朝廷任命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出兵参与围剿,昭义节度使曹翔会同义成军守卫洛阳,另外又派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副总司令(此时的总司令还是老宋)驻守洛阳,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领两千步骑兵防守汝州(今河南汝州)、邓州(今河南邓州)之间的交通要道。

从唐朝的军队调遣上来看,他们预判王仙芝会攻击东都洛阳,所以安排崔安潜抄袭王仙芝的后路,李福作为游击,其他人在洛阳周围布防。

唐朝安排好了剧本,可王仙芝并不是唐朝剧组的签约演员,他没有按照唐朝的剧本来演戏。

此时此刻的王仙芝已经不是一个月前的王仙芝了。吃一堑长一智,王仙芝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问题:上次战败,唐军的五百骑兵一直尾随自己的队伍,他们对草军的行动了如指掌,所以在沂州城下被人圈围了。敌强我弱,只要让唐军搞清楚了草军的动态,随时可以进行包围;如果想生存下去,就千万不能让唐军形成合力联合执法;如果草军被围起来,那只剩下被吊打的份儿;要打胜就要发挥自己最擅长的优势,忽东、忽西、忽左、忽右,你抓不住我,我四处骚扰你,让你形不成联合执法,你们就拿我没办法。

于是草军打下郏城之后,继续进逼距离洛阳很近的汝州,朝廷也以为这回王仙芝看来真要来攻击洛阳了,于是又加派邠宁节度使李侃和凤翔节度使令狐绹选派的一千步兵和五百骑兵镇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和潼关(今陕西潼关)。这样,唐军在东都洛阳的东南、西南以及长安的门户潼关前都筑起了防线。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5 00:08:54 +0800 CST  
不周山下红旗乱:横冲直撞的碰碰车

沂州之战之后,王仙芝不仅没有死,而且还活得好好的。
没错,沂州城下,他和他的弟兄们打了败仗,可这种规模的失败还是在可控范围内的。当年齐天大圣孙悟空占据花果山的时候,天庭派兵来剿杀,孙大圣吃了败仗,天庭把孙大圣的小弟——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捉了去。孙悟空毫不悲伤,反而安慰那些猴子猴孙:“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王仙芝也不须烦恼,因为牺牲的大多是跟着他抢地主家余粮的流民们,自己的盐贩子兄弟没几个牺牲的。在这样的乱世,最不缺就是流民,有了流民还怕没有兵源?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一个月后,那个横行四方、无所不能的王仙芝又回来了。这一次他比从前闹得更欢,闹得动静更大,真有点儿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意思了。
公元876年(乾符三年)的八月份,也就是在沂州之战后的一个月,王仙芝和他的草军兄弟杀到了河南境内,接连攻陷了阳翟(今河南禹州)和郏城(今河南郏县),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从山东到了河南,短短一个月内攻克了两座县城,锋芒直逼唐朝的东都洛阳。
这回唐朝的头头们真坐不住了,要扩大联合执法规模,对随地摆摊的王仙芝们要进行最严厉的处罚,要把他们的秤掘折,把他们的菜篮子打翻在地。
唐朝廷任命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出兵参与围剿,昭义节度使曹翔会同义成军守卫洛阳,另外又派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副总司令(此时的总司令还是老宋)驻守洛阳,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领两千步骑兵防守汝州(今河南汝州)、邓州(今河南邓州)之间的交通要道。
从唐朝的军队调遣上来看,他们预判王仙芝会攻击东都洛阳,所以安排崔安潜抄袭王仙芝的后路,李福作为游击,其他人在洛阳周围布防。
唐朝安排好了剧本,可王仙芝并不是唐朝剧组的签约演员,他没有按照唐朝的剧本来演戏。
此时此刻的王仙芝已经不是一个月前的王仙芝了。吃一堑长一智,王仙芝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问题:上次战败,唐军的五百骑兵一直尾随自己的队伍,他们对草军的行动了如指掌,所以在沂州城下被人圈围了。敌强我弱,只要让唐军搞清楚了草军的动态,随时可以进行包围;如果想生存下去,就千万不能让唐军形成合力联合执法;如果草军被围起来,那只剩下被吊打的份儿;要打胜就要发挥自己最擅长的优势,忽东、忽西、忽左、忽右,你抓不住我,我四处骚扰你,让你形不成联合执法,你们就拿我没办法。
于是草军打下郏城之后,继续进逼距离洛阳很近的汝州,朝廷也以为这回王仙芝看来真要来攻击洛阳了,于是又加派邠宁节度使李侃和凤翔节度使令狐绹选派的一千步兵和五百骑兵镇守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和潼关(今陕西潼关)。这样,唐军在东都洛阳的东南、西南以及长安的门户潼关前都筑起了防线。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5 00:11:08 +0800 CST  
一开始王仙芝确实按照唐朝廷的思路“演了”一下,在九月初二那天攻破了汝州,还俘获了汝州刺史王镣。本来,俘获唐王朝的高官,那一定是要砍了脑袋挂到城门口示众的,那倍儿有面子。可这回,王仙芝念在大家都姓王、五百年前必是一家的份上,留了王镣一条性命。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王仙芝想为自己留条后路了,因为这个王镣可不是一般人,他出身太原王家,他的堂哥是唐朝当时的宰相王铎。

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什么都敢做,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可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积累了一些资本,你会很害怕失去这些你经过千辛万苦拥有的东西,做起事来反而畏首畏尾,没有当初的勇气和魄力了。贩私盐的时候,王仙芝把脑袋别再裤腰带上,造反之后更是刀头舔血朝不保夕,一不小心就能验证了宋威老将军给他开出的死亡证明。现在混壮了,也该为自己留点后路了。

什么是后路?王仙芝的想法,宋公明最明白。

当王仙芝打破汝州城的时候,老百姓都吓傻了,尤其是洛阳城的老百姓,他们显然对朝廷构筑的防线一点信心都没有,于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开始逃难。朝廷也开始紧张了,于是下发诏书:老王啊别闹了,你要是乖,朝廷是不会亏待你的,跟你兄弟们一起来,闹革命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过上好日子吗?给你个官儿当当,只要你不抢朝廷的,我给你颁发营业执照。

对于王仙芝来说,这个营业执照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可他现在觉得时机还不成熟,一方面自己攒下的银子还不够多,因为将来当官免不了要花很多银子上下打点;另一方面,此时此刻他的势力还不够壮。因此,他不仅要闹,而且还要闹得动静更大些。你们在洛阳城布防?嘿嘿,你当我傻啊,尽管洛阳城肉多,可那是野猪,搞不好是要伤人的,我才不傻呢。于是宝剑一挥,大军不打西北方向的洛阳了,而是去打东北方向的阳武(今河南原阳)了。

王仙芝打了朝廷个冷不防,赚了大便宜,于是这种流窜作案、忽东忽西的打法就成为了他的主要作战思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下一步要干什么,别人怎么猜?虽然在郑州附近又遇到朝廷的一支军队(昭义军),吃了一场败仗,不过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唐王朝的各路人马就很难抓住王仙芝军队的尾巴了。

十月,王仙芝忽然南下攻击唐州(今河南沁阳)、邓州,接着又攻陷了郢州(今湖北钟祥)和复州(今湖北天门)。

十二月,老王带着自己的队伍开始向东发展去蹭饭,连续攻击申州(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河南潢川)、庐州(今安徽合肥)、寿州(今安徽寿县)、舒州(今安徽潜山)蕲州(今安徽蕲春),看看、看看,这一串长长的名单,像不像贪吃蛇吃掉的小星星?老王现在可是横行中原,四处放火,真有点儿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味道了。
楼主 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发布于 2016-05-26 11:03:17 +0800 CST  

楼主:失败者联盟把兄弟

字数:157729

发表时间:2016-05-15 17: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26 21:11:22 +0800 CST

评论数:33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