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儒家

张仪批儒 儒家大伪,更有其甚:尔等深深地隐藏自己对利益荣誉 的追求,却将自己说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典范,然则内心却比谁都痛苦!但观尔辈之行,却是孜孜不倦的 谋官求爵,但有不得,便惶惶若丧家之犬!三日不见君王,便其心惴惴;一月不入官府,便不知所终。究其实 ,利害之心,天下莫过儒家! 趋利避害,本是人性。尔等偏无视人之本性,不做因势利导,反着意扼杀如阉人一般!食而不语、寝而不 语、坐怀不乱,生生将柳下惠那种不知生命为何物的木头,硬是捧为与圣人齐名的君子!将人变成了一具具活 僵尸,一个个毫无血性的阉人!儒家弟子数千,有几人如墨家子弟一般,做生龙活虎的真人?有几人不是唯唯 诺诺的弱细无用之辈?你们不敢面对丑恶与错误,却梦想弄出一个理想的世界,造出一个理想的王道圣人。阴 有所求,却做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求之不得,便骂尽天下!更有甚者,尔等儒家公然将虚伪看作美德,公然 引诱人们说假话:为圣人隐,为大人隐,为贤者隐;教人自我虐待,教人恭顺服从,教人愚昧自私,教人守株待兔;最终使民人不敢发掘丑恶,不敢面对法制,沦做无知茫然的下愚,使贵族永远欺之,使尔等上智永远愚 弄之!险恶如斯,虚伪如斯,竟大言不惭的奢谈解民倒悬?敢问诸位:春秋以来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诞离奇厚 颜无耻之学?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轲!”  张仪一阵嬉笑怒骂,大殿中竟是鸦雀无声,惟闻张仪那激越的声音在绕梁游走:“自儒家问世,尔等从不 给天下生机活力,总是呼喝人们亦步亦趋,因循拘泥。天下诸侯,从春秋三百六十,到今日战国三十二,三五 百年中,竟是没有一个国家敢用尔等。儒家至大,无人敢用么?非也!说到底,谁用儒家,谁家灭亡!方今大 争之世,若得儒家治国理民,天下便是茹毛饮血!这是一个实力竞争的创造时代,奋进时代!而你们则是一群 抱残守缺的复古狂!孟夫子啊,千百年之后,也许后辈子孙忽然不肖,忽然想万世不移,忽然想让国人泯灭雄 心,儒家僵尸也许会被抬出来,孔孟二位,或可陪享社稷吃冷猪肉,成为大圣大贤。然则,那已经是千秋大梦 了,绝非尔等生身时代的真相!儒家在这个大争之世,充其量,不过一群毫无用处的蛀书虫而已!呵哈哈哈哈 哈哈哈……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1 12:23:00 +0800 CST  
孔子的教育很失败 孔子,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中国教育的鼻祖,是万世师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通常我们评价: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思想家不假,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近代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几乎占据统治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世界100位思想家中,孔子排名第一。
但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有诸多不足。
其一:孔子没有出书,特别是没有教育专著,他力行“述而不著”,使人无法真正了解他的教育观点、思想,唯一可以窥见其教育思想的一本著作《论语》,也是其弟子曾参撰写而成,真实性不得而知。
其二:虽说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可孔子并没有培养出十分优秀的毕业生,他的弟子没有一位能够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孔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经常犯错,而且是大错误,影响了中国的发展。例如,孔子弟子樊迟喜欢种庄稼、花草,孔子却说他是个没有出息的小人,反对樊迟种稼,从心底瞧不起他这个学生。这个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轻视劳动、农业、科技。西汉继承孔子儒家思想的董仲舒更是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了中国科技的落后,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直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拨了文化大革命的乱,反了孔子轻视科技、农业的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中国至此走上了强国之路。
从小的方面说,孔子经常把其弟子高柴、曾参作为愚笨的代表拿来说教,教出的学生普遍太听话。“言必行 行必果”,没错。可另一角度考虑,是否阻碍了个体创造性的发展呢?
再说鬼谷子其人,也许了解的人并不多,且来看看这些名字: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哪一个不是如雷贯耳,哪一个不是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都有着经世致用之才,他们都师从一人,那就是鬼谷子。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1 12:27:11 +0800 CST  
历史上的儒家
说毛泽东彻底否定中华文化,其实说到底,究竟什么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这原本就是一个带有巨大疑问争议极大的问题!儒家思
想、佛教和道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了吗?翟玉忠等先生现在正在主张“新法家”,在办网站办刊物,极力宣扬“道法中国”,认为由慎到、商鞅、申不害、韩非所创立的,由商鞅 、李斯、 秦始皇进行了真正大规模的深刻的社会实践的法家思想,才是黄老道学的真正继承者,是上承自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是所谓的“中国原生文明”!儒家从西汉开始独断掌控了国家机器的文化教育产业(注1)之后,尤其是从西汉末期汉元帝刘奭还在给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1 17:37:16 +0800 CST  
汉宣帝刘询当太子时,就开始不断干预政治运作(注2),简单的说,儒家的上位,才是使得华夏民族走上了破坏中华原生文化的歪路邪路,使得华夏民族在公元后第二个千年(1000----1999)中多次饱受外族侵略带来的奴役统治并发生无数次屠杀惨祸的潜在原因(女真金国、蒙元、满清、八国联军、日本;常州屠城、襄阳屠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之屠、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
(注1:汉武帝刘彻的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还仅仅是文化教育上独用儒生,军事政治财政等职务,仍然多用诸如张汤、杨可、桑弘羊、上官桀之类学申商之术几十年的法家子弟,那位著名的大儒时任大农令的颜异,因为反对“用告发手段反击商人偷漏税,被告发偷漏税的商人财产全部没收并且一年戍边,而告发人可以拿到被告发人一半财产的算缗和告缗”的法令而被处斩;反对再继续长时间的与匈奴交战而主张与匈奴议和并且再次和亲通好的儒生狄山,本身毫不懂得军事,却被汉武帝硬送到前线哨所在前线被匈奴人打死;董仲舒仅仅被汉武帝视为是顾问一类,结果还因为董宣扬“天人感应”说因而被罢斥不用。这就是所谓“内儒外法”者
矣))(注2:当时还是太子,未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年轻时就曾经劝谏父亲汉宣帝刘洵:“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宣帝气的痛骂:“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语出《汉书?元帝纪》。翻译成现代汉语也很简单,太子刘奭劝说父亲汉宣帝刘询要多用儒生,觉得父亲以前刑法太严厉杀人太多,希望父亲改。父亲汉宣帝刘询则说得明白:我们汉朝本来就有制度,本来大汉朝就是把法家所说的霸道与儒家所说的王道结合在一起治国,并且将礼仪和法制并重,你身为太子,怎么能光采用儒家主张的道德教化那一套,竟然荒谬到想要恢复周朝那时的礼制了呢?而且庸俗平庸的儒生们根本不合乎时代的向前发展,喜好拿过去的所谓好时代来非议和否定今天的统治,让人们目眩神迷于虚幻无意义的名誉而忘记了根本的实在,让人们根本忘记了要什么东西才最值得保卫守护,又怎么能够任用这些儒生来治理国家呢?他们根本不配被任用!汉宣帝刘洵接着长叹:“乱我汉家者,必太子也”。果不其然,刘询的太子后来的汉元帝刘奭死亡后未有三十载,一代巨奸大骗子王莽便借助其姑姑是汉元帝刘奭的妻子的裙带关系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1 17:37:51 +0800 CST  
装出一副最符合儒家所讲孝道的孝子面目,讨人欢心步步高升,最终篡位上台登记,搞的天下大乱匈奴在此背叛中原而侵扰汉地,西域各小国也都不服而起兵作乱,中原赤眉军、绿林军、平江军、下林军等农民军都借助扶持西汉皇室的名头而纷纷窜起,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1 17:38:24 +0800 CST  
难道拥护和推崇法家思想反倒成了破坏和摧毁中华文化,也成了“妄图彻底否定和摧毁中华文化”了吗?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1 17:40:35 +0800 CST  
我们都应该很清楚,儒家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帮闲文人对法家思想的愤怒辱骂和诽谤攻击是数千年以来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都不曾有过丝毫的稍加放松的!儒学和法家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思想领域深处的争端就是一直存在着,在政治层面虽然法家越发大势颓废,但仍然常有力图翻身的悲壮抗争。不要说战国到秦朝,也不要说西汉,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曹操曹孟德,其三篇《求贤令》中多次声言要寻觅人才不应该强求忠诚孝顺,虽不忠不孝,对天下社稷万民有大用的,也一定要着力提拔。在其第三篇《求贤令》《举贤勿拘品行令》中他更是明确说到“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直接把母亲死了都不回家看看的吴起类型的人都认为是大才必须被起用,这严重的违背着孔孟儒家孝道的教导,却很有几分法家的色彩。虽然曹操迫于生活的环境,不敢说自己不是孔孟之徒,甚至还以维护儒家主张的对父母的孝道为名借孔融闲谈中随便说了几句话,诛杀了政敌孔融(曹操杀孔融找的理由就是因为孔融说过:父亲对子女无恩德,只是父亲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性欲而已,母亲对子女也无关系,只是怀孕时当做是一个承载物品,也就是胎儿的盒子而已,如果父母亲不好,那么遇上大饥荒大兵乱时,只有一口吃的够一人活命,就不应该给父母而留给自己吃了活命。
毛泽东一生极为崇拜和赞颂,并将其立为“社会主义的新圣人”,所谓“封建社会有圣人孔子,社会主义社会有圣人鲁迅”的鲁迅先生,在他1927年7月23日在国民党广州党部下属教育局的夏季学术演讲会上所作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极力赞美曹操,说“曹操在历史上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编历史说坏话的公例。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但是在谈到曹操杀孔融的时候也不禁反问质疑“倘若曹操在世,我们可以问他,当初你求人才时就说不忠不孝也不要紧,为何又以孔融不孝之名杀人呢?然而事实上纵使曹操再生,也没人敢问他,我们倘若去问他,恐怕他把我们也杀了。”),但是他这几篇求贤令都毫无疑问的是印证的申商之术法家之言的,也难怪在南朝宋齐梁陈时就开始出现恶名骂名(但好歹当时还是毁誉参半,尚有荣誉),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1 18:07:45 +0800 CST  
到了北宋之时,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宣称是上乘自韩愈李翱“承继自孟子后中断千余年之道统”的理学之后,曹操就彻底的变成了不是人的禽兽畜牲恶魔鬼魅了,因为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1 18:08:22 +0800 CST  
这曹操本身就尊孔孟不纯净,本身就内心神往于商君韩非子,能不渐渐被儒生大哲们骂成畜牲吗?
甚至到北宋时,王安石仍还有法家余辉,虽然迫于大势,王安石不敢公开说自己不是孔孟圣人之徒,也不敢公开说自己不是儒者,同样不敢公开说自己是法家思想的追崇者!但是王安石仍然十分崇拜和敬仰被千百年来儒生们骂成妖魔鬼怪的商鞅,王安石后来的变法也仍然带有明显的商鞅韩非法家的色彩(虽然远远不彻底不纯粹,只是带有些法家色彩而已),法家思想在王安石身上形成了最后一点奋起的波涛,最后一点徒劳的努力,最后一缕落日的夕阳。最终,伴随着那些可以被称之为“儒家原教旨主义”的“宋儒”----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名士”一拥而上的反对下,王安石的变法中途夭折中道崩阻,法家思想对中国政治决策层面的最后一点影响,也随之彻底消失。(附:王安石赞美他之前一千五百年的商鞅,为被儒家唾骂的商鞅恢复名誉“翻案”的诗句《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西汉时代是法家主政的时代(包括汉武帝之后的西汉)
而我们回朔到整个汉朝那时候,在那个儒家门徒们刚刚在思想、文化和教育领域上得到了独尊独享的盛誉和垄断权力的时候,由于儒家门徒们极为害怕这种在人们思想领域中的独断权力会迅速丢失,以及他们害怕再出现一个类似当年诛杀他们中无数人的“暴秦”这样的法家政权卷土重来,所以儒生儒者们对法家思想的攻击和残余的法家势力的回击也就随之相当猛烈!整个西汉的儒法斗争是非常紧张白热化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大骂商鞅是“其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也就是说,法家思想家和实践者商鞅,是天性刻薄暴虐,缺少对人的恩情感情,后来被人辱骂,是纯粹活该!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对秦始皇更是大加攻击,直接把秦始皇辱骂成了不是人的禽兽畜牲恶魔和暴君,“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司马迁如此,其他的儒家信徒们对包括当年给与他们教育文化专控大权的汉武帝刘彻一样是嗤之以鼻,多加侮辱,常以“秦皇汉武”并列加以羞辱丑化,无非是因为汉武帝虽然给了他们教育文化政策的制定权,却根本没有给他们政治干预能力,所以一样是怀恨之心而已!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1 18:08:46 +0800 CST  
墨家批儒:
1.儒家不相信天地鬼神,结果“天鬼不悦”。
2. 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了民众的财富和精力。
3. 儒家“盛为声乐以愚民”,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4. 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09:57:04 +0800 CST  
道家批儒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真正有德之人不会把“德”挂在嘴边,以之驯导约束别人。顺乎自然,顺乎本性,自然有德。而一些貌似“有德”的“下德”之人,总想着要去维护道德,结果道德在他这里却越来越偏离了本质,忘记了道德的自然本性,反而失去了道德。
老子强调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当社会用礼教约束而提倡仁义时,那忠信几乎就荡然无存了,礼成为社会道德出现混乱的祸首。
老子写下《道德经》的时候,儒学还并不兴盛。但他却神奇地预见了未来中国社会中被儒学礼教毒害所带来的灾难。当老子坐在满是竹简的“国家图书馆”中,想明白这一切时,他会不会知道,中国人要走多少弯路,付出多少苦难才真正地能体味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礼义本来是维护和巩固道德的,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时时异化成一种戕害道德的工具。在所谓的“忠孝节义”的遮羞帘幕下,多少更无耻,更残酷,更虚伪的勾当假借着仁义的名字大行其道。大贪成克杰就曾说过“想起广西还有720万人民还没有脱贫,我这个当主席的是觉也睡不着啊”之类的话,曾一度让听者为之感动不已。
庄子在《胠箧》一篇中说,“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制造斗斛来量,却连斗斛也一并被盗走,制造权衡(秤)来量,却连权衡也一并被盗走,制作符玺来当信物,却连符玺也一并偷走,使用仁义来矫正人们的行为,却连仁义也一起偷走了。这些“大偷”偷走了仁义后,于是加以改造,结果仁义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庄子说,怎么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仁义被偷走变质)呢?那些偷个衣带钩的小贼都被砍头处死,但窃国大盗们却冠冕堂皇地当上人人敬畏的诸侯,诸侯家也就有了“仁义”了,这不是连“仁义圣智”一块都偷走了吗?
正是因为事实对于盗窃仁义的人有这样大的吸引力,所以就算有高官赏赐,高薪养廉也阻挡不了这种诱惑,用斧铖的刑法,死刑的威慑也无法禁止,
国人造假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10:05:34 +0800 CST  
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
制造斗斛来量,却连斗斛也一并被盗走,制造权衡(秤)来量,却连权衡也一并被盗走,制作符玺来当信物,却连符玺也一并偷走,使用仁义来矫正人们的行为,却连仁义也一起偷走了。这些“大偷”偷走了仁义后,于是加以改造,结果仁义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
庄子说,怎么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仁义被偷走变质)呢?那些偷个衣带钩的小贼都被砍头处死,但窃国大盗们却冠冕堂皇地当上人人敬畏的诸侯,诸侯家也就有了“仁义”了,这不是连“仁义圣智”一块都偷走了吗?
正是因为事实对于盗窃仁义的人有这样大的吸引力,所以就算有高官赏赐,高薪养廉也阻挡不了这种诱惑,用斧铖的刑法,死刑的威慑也无法禁止,
国人造假的本领非同一般,假酒假烟假名牌服装假点击率自不在话下,假仁假义才是大发明。怎么样才能最好地败坏道德?杀伤力最大最有效地就是以“德”害人,以“仁”杀人,以“礼”强奸人。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10:05:56 +0800 CST  
“禅让”本来是上古的传说中,将天子之位授于贤者的制度与方法。尧、舜、禹之间帝位的相互替代,就是“禅让”。通过“禅让”将权力和平地转授于贤能者手中,这应该是一件光荣而正确的好事。但后世的“禅让”却名为“禅让”,实际上刀斧相逼,甚至血流满地,伏尸遍野。曹家代汉、司马代曹,无不是受禅者气势汹汹而禅让者战战兢兢。当年的汉献帝、魏元帝虽然委屈,但毕竟还是平安善终。而后世的废帝们就没有这样的好命了,大都是活不了多半年就被干掉了事。梁陈之际,陈武帝陈霸先“受禅”于梁敬帝萧方智,没有多久就把萧方智悄悄弄死,年只十六岁。东魏皇帝元善见被迫将帝位禅让于高洋。一年零七个月后,元善见就被灌了一壶鸩酒毒死,时年二十八岁。北周小皇帝宇文阐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外公杨坚。但老外公杨坚也丝毫没有手软,不久就杀了年仅八岁的外孙宇文阐。翻翻历史,像董卓这样的人都可以说自己有“德”而被“禅让”,这“禅让”两字没法不让人觉得已经是味道极恶的了。
民间俗语说:“百善孝为先”。而看一看二十四孝图,像“郭巨埋儿”这样的故事,又哪里还有人性在内?!活埋一个鲜活可爱的孩童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居然被蒙上了百善之先的洁白面纱,那这样的“孝”善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10:16:13 +0800 CST  
又何在?!
当然,这个例子也许只是故事,但事实中这种以“忠孝节义”害人的悲剧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演着。《三国演义》中第19回说:
玄德…到一家投宿,其家一少年出拜,问其姓名,乃猎户刘安也。当下刘安闻豫州牧至,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玄德曰:“此何肉也?”安曰:“乃狼肉也。”玄德不疑,乃饱食了一顿,天晚就宿。至晓将去,往后院取马,忽见一妇人杀于厨下,臂上肉已都割去。玄德惊问,方知昨食者,乃其妻之肉也。玄德不胜伤感,洒泪上马。刘安告玄德曰:“本欲相随使君,因老母在堂,未敢远行。”玄德称谢而别,取路出梁城。……与曹操相见……说刘安杀妻为食之事,操乃令孙乾以金百两往赐之。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10:16:50 +0800 CST  
. 这个故事让人不寒而栗,刘安这厮竟杀妻如屠猪。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令人毛骨耸然的是,仁德的化身刘皇叔,居然吃了人肉后抹抹嘴,感恩挥泪。曹操听了也派人送巨款奖励。《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这事无从考证其真伪,但历史上吃人尤其是吃女人的事倒是真的不少,而且屡见不鲜。汉末臧洪为袁绍所围,城中食尽,“杀其爱妾,以食兵将。兵将咸流涕,无能仰视。”(后汉书》卷五十八《臧洪传》)安史之乱时,著名烈士张巡镇守睢阳城,被叛军围困后城中粮尽,他也是“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忠义传下·张巡》)
鲁迅先生辛辣地揭示了旧时以礼“强奸”人的本质,他在“男人的进化”一文中说:
说禽兽丶交合是恋爱未免有点亵渎。但是,禽兽也有性生活,那是不能否认的。……禽兽的种类虽然多,它们的“恋爱”方式虽然复杂,可是有一件事是没有疑问的:就是雄的不见得有什么特权。
人为万物之灵,首先就是男人的本领大。……后来不知怎的,女人就倒霉:项颈上,手上,脚上,全都锁上了链条,扣上了圈儿,环儿--,虽则过了几千年这些圈儿环儿大都已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10:17:39 +0800 CST  
经变成了金的银的,镶上了珍珠宝钻,然而这些项圈,镯子,戒指等等,到现在还是女奴的象征。既然女人成了奴录,那就男人不必征求她的同意再去“爱”她了。古代部落之间的战争,结果俘虏会变成奴隶,女俘虏就会被强奸。
但是,强奸的本领虽然已经是人比禽兽“进化”的一步,究竟还只是半开化。……自从金钱这宝贝出现之后,男人的进化就真的了不得了。天下的一切都可以买卖,性丶欲自然并非例外。男人花几个臭钱,就可以得到他在女人身上所要得到的东西。而且他可以给她说:我并非强奸你,这是你自愿的,你愿意拿几个钱,你就得如此这般,百依百顺,咱们是公平交易!蹂躏了她,还要她说一声“谢谢你,大少”。这是禽兽干得来的么?所以嫖妓是男人进化的颇高的阶段了。
同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却要比嫖妓更高明。这制度之下,男人得到永久的终身的活财产。当新妇被人放到新郎的床上的时候,她只有义务,她连讲价钱的自由也没有,何况恋爱。不管你爱不爱,在周公孔圣人的名义之下,你得从一而终,你得守贞操。男人以随时使用她,而她却要遵守圣贤的礼教,即使“只在心里动了恶念,也要算犯奸淫”的。如果雄狗对雌狗用这样巧妙而严厉的手段来,雌的一定要急得“跳墙”。然而人却只会跳井,当节妇,贞女,烈女去。礼教婚姻的进化意义,也就可想而知了。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11:06:53 +0800 CST  
在周公孔圣人的名义下,帝王更是随心所欲地选民间的“美女”入宫,但圣崽们却欢呼那是皇恩雨露,曰为“宠幸”,其实也不过是以“礼”强奸而已。
但腐儒们是不敢这样想也不肯这样想的。他们会千方百计找借口,证明上面的事例是正确的。
庄子曾用极生动的手法揭示着儒家虚伪的面目: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按其鬓,压其顪,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庄子·外物》)
儒家开口就是赋诗言志,俨然正人君子,背地里却专门干掘墓盗宝的勾当。等他们挖开墓坑,撬开棺椁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大儒胪传站在墓门口望风,心里有些急了:“东方作矣,事之若何?”(天快亮了,怎么办?)他的弟子在里面说:“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还没有脱掉死人的衣服,但看到死人口里有珍珠)大儒胪传说:“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按其鬓,压其颊!”(《诗》中说青青的青苗,长在坡地上,生前不施舍人,死后为何含珠?揪住他的鬓发,按着下巴,用锤子敲开两腮,不要伤了嘴里的珍珠!”
庄子说的当然是寓言,但很形象地揭示的大多数儒家人物的真实相貌。
当然还有一部分儒者,他们并不虚伪,但却迂腐。他们固执于早已变质腐朽的虚伪之德,并一味地维护,他们做了坏事还不知道,他们根本不会惭愧,有时反而理直气壮。这样的人更可怕。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11:08:09 +0800 CST  
金庸小说中的郭靖按说是个好人,但他身上儒味很重。像对待杨过、小龙女的婚事时就认为宁可一掌打死杨过,也不能让他坏了“名声”,成为武林“败类”。而深得道家精髓的张三丰真人就不这样,他得知徒弟张翠山娶了邪派天鹰教主的女儿殷素素后,仍是捋须一笑,说道:“那有甚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们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自居名门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这正邪两字,原本难分,正派弟子若是心术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张真人胸怀宽广,道学精深,这几句说得人心里也好生畅快。
所以明代李贽在《焚书》中就尖锐地说:“公但知小人能误国,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小人误国犹可解救,若君子而误国,则未之何矣。何也?彼盖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这正是指的一些固执的腐儒。
一些腐儒们受了礼教的毒害,往往还认为自己是行得正、坐得直,自已认为是问心无愧,实则小处害人不利已,大处则祸国殃民。
据说有清官之称的海瑞有个七岁的女儿,因为偷吃了别人一个饼,海瑞逼她活活饿死。有人评论道:“其实这么小的孩子还不可能自杀,实在是被饿死的。管仲说:易牙为了讨齐恒公的欢心,把自己儿子煮了给他吃,这种人残忍到极点,为了荣华富贵什么事也做得出来,千万不能信任。相比之下,海瑞为了维护自己清官的声誉,能把自己七岁的女儿饿死,其实他的本质和易牙是一丘之貉。”海瑞到底有没有这件事,余没有仔细考证,但历史上肯定会有这类的人,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海瑞为了所谓的“清名”而丧失了人性,甚至连“兽性”也不如,正是“德”之贼也。
明朝末年,崇祯欲与满清议和,朝中其他大臣听到了风声,便纷纷上奏,反对和议。当时的群臣认为谈和就是投降、就是汉奸、就是秦桧。在这些迂腐的大臣们的“忠心”进谏下,崇祯杀了提议议和的陈新甲,于是无人再敢提议和二字,明亡已不可逆转。这正是应验了李贽所说的“君子之尤能误国”的论断。
历史上具备道家思想的人,往往是不拘礼法的。晋代推崇道家思想,多数比较洒脱豪放。太傅郗鉴的爱女郗璇要出嫁了,他派门客到丞相王导家选婿。王导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在东厢房呢,你就像逛市场一样随便挑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回复太傅说:“王丞相的几个儿子都是帅哥,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饰容待客,有的还有些拘谨,只有一个年轻人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11:13:55 +0800 CST  
袒腹(露着肚子)卧于东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谁知郗太傅闻听此言后高兴地说:“就选那袒腹东床的为婿。我就得意这样的,他将来肯定是一个好女婿。”此人正是王羲之,东床快婿一典故由此而来。之所以选王羲之,当然不是因为他穿露脐装性感,而是因为晋朝就推崇这种自然、率真一点也不虚假矫饰的风气。
很欣赏李白笔下的意境: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纵观各家思想,道家讲不羁,为人应有之本性;儒家讲规矩,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良方;故统治者以儒治国则国兴,以道治国则国运衰。余以为,不可崇道废儒没了规矩,亦不可废道崇儒限制了人的天性,而应兼两家之长,弃二者之弊,则天下盛矣。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11:14:20 +0800 CST  
@华夏在此 19楼 2014-06-12 11:33  @叶洛鑫之 18楼 2014-06-12 11:13:55  金庸小说中的郭靖按说是个好人,但他身上儒味很重。像对待杨过、小龙女的婚事时就认为宁可一掌打死杨过,也不能让他坏了“名声”,成为武林“败类”。而深得道家精髓的张三丰真人就不这样,他得知徒弟张翠山娶了邪派天鹰教主的女儿殷素素后,仍是捋须一笑,说道:“那有甚么干系?只要媳妇儿人品不错,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们山上,难道不能潜移默化于她么?天鹰教又怎样了?翠山,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万别......  ----------……-----------------------------无为而无不为,再看汉唐盛世都是道家的功劳
楼主 叶洛鑫之  发布于 2014-06-12 17:18:14 +0800 CST  

楼主:叶洛鑫之

字数:72620

发表时间:2014-06-11 20: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5 00:51:43 +0800 CST

评论数:3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