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首先是“时间问题”

麦罗埃王朝存在的年代,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50年左右,它曾是一个很有生气的独立国家,并没有受到北面强大的古埃及帝国的控制。

古埃及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2181年),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

这就是说,苏丹的麦罗埃金字塔的建造时间,至少晚于古埃及的“金字塔时代”大约1500-2000年之久;而且,从公元前1567年的新王国时期开始,古埃及人停止建造他们的金字塔,以在帝王谷的山里开凿秘密陵墓所取代,就算是这个时间,也距离麦罗埃王朝大约有1000年之久了。

既然古埃及文明在古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前后流行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法老“陵墓文化”,如何能影响到1000-2000年之后的麦罗埃王朝?这也能算近邻地区之间的文化“同化现象”吗?不仅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时间断层”,而且,后者还是有选择性地接受邻居帝国的文化“同化”,且选择的竟然是“更古老”的那一种文化?不太合时间上的逻辑顺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5 22:18:18 +0800 CST  
其次是“工具问题”

麦罗埃王朝已经进入到“铁器时代”,它没有金属工具上的问题。

可是,古埃及文明却有这个问题存在!

在古埃及的金字塔时代,也即在古王国时期,青铜器仍属高级品,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尽管古王国时期是古埃及文明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但依然处于铜石并用时代,这意味着古埃及金字塔在建造的时候,主要依靠的仍然是“石头工具”!别忘了,古埃及金字塔使用的石料为花岗岩和石灰岩,而花岗岩属于硬度比较高的硬石,要想精确加工超过200多万块(每块重达几吨重的)花岗岩巨石(而金字塔巨石之间严丝合缝,竟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就连“青铜工具”都未必应付得了,更不用提“石头工具”了。

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年代迟了1500-2000年的麦罗埃的“小金字塔”,已有“铁质工具”可以使用;而古埃及的“超大金字塔”,居然主要只有“石头工具”可以利用!

难道是,使用的“工具越差”,金字塔建筑就可以造得“越大”吗?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请注意,经第一中间期而到中王国时期,古埃及方才进入到青铜时代,到新王国时期,古埃及才普遍应用青铜器,而这时期的古埃及人已不再建造金字塔,改为“神庙”建筑和“岩窟墓”流行起来。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5 22:20:19 +0800 CST  
“与中国的情况相反,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文明因缺乏青铜等矿料资源,生产和使用的青铜器有限,多为小型工具、兵器、饰件和器皿,且在考古发现中很少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考古学家伍利(Leonard Woolley)发掘(苏美尔文明)乌尔王陵时发现,这处年代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墓地埋藏有大量宝石、金银珍宝,随葬的青铜器只有少量小型兵器和器皿。同样,年代在公元前14世纪著名的(古埃及文明)图坦卡蒙墓——稍早于妇好墓但已属古埃及青铜时代后期,同样出土了大量金银器,几乎没有青铜器。青铜制品的匮乏使一些学者反思,青铜时代这一概念在中东地区的古典文明中是否适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5 22:39:18 +0800 CST  
@ydddjd

殷墟的商王和贵族到底是什么族群,Y-DNA与mt-dna的检测都可以得到答案?根据李济带到台湾的主墓遗骨,台湾学者的研究报告得出(殷商贵族来自西方白人),台湾中山大学《歷史人類學學刊》2014年第三期第一篇文章。所以,高加索人种未影响中原及北部地区古代人群站不住脚。

你忽视了问题的关键,有无影响得看对华夏文明有决定作用的王族或贵族的族群特征。早期李济以体质人类学的依据发现殷墟祭祀坑人种的多样性,但对主墓的人种未予说明。限于现在当政者的宣传需要,大陆也不便公布。
------------------------
如果大陆的考古结果,需要的只是台湾学者的结论作为定论的话,那么,大陆的考古学家都做什么去了?

尽管商人携带了青铜文化,但青铜文化本来就不是在东亚起源的,而是从中亚西来的文化,并且,是由印欧白人的骑马部落在距今4000年的时候首先传入新疆的,然后,再传播到与新疆邻近的甘肃、陕西西部等西北地区

从表面上看,商人在入主中原之前(也即“逐鹿中原”),来自于河北以及辽西,但实际上,商人在进入到辽西和河北之前,是从西北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和陕西西部)迁徙过来的,途径山西和内蒙河套等地。

这就是为什么,商人是“陶鬲”爱好者,因为陶鬲的“热门”流行地区,正是当时的“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套”等地(始于距今4500年)。而商人又携带了西来的青铜文化,这导致了商人的向东迁徙路径,其实就是“青铜冶金术”在中国北方的传播路径

由于“青铜冶金术”来自于西方,而一种复杂技术的传播是需要“活着的”老师来亲自言传身教的,因为学生很难自学成才,只要出现了50年以上的“时间断代”,这种复杂技术就会失传。故而,青铜技术的传播不可以有任何的时间断层,这很重要!青铜技术老师必须是活人而不是故人

所以,在商人的上层社会里如果出现了少数西方白人,这很正常,很可能就是外来的青铜技术老师,如果他们享受与商贵族同等的较高待遇,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青铜技术老师在当时是很稀罕的,相当于现在的超级专家

之所以,我认为商贵族本身不应该是西方白人,是对甲骨文的分析得到的,因为甲骨文是商贵族的专利权,甲骨文的特点,体现的就是商贵族的特点

由于甲骨文是和商人的自身语言相挂钩的(真正的文字都是语言的载体),而甲骨文属于孤立语,并非像印欧语那样属于屈折语;并且,甲骨文里包含了不少的“汉藏同源字”

现代汉语里的常用字大约2500个,其中,“汉藏同源字”占了常用字的近30%,想要否认汉藏语系的存在,怎么可能呢?

“在对比汉语和藏语之间的同源词时,学者们发现,汉语和藏缅语之间有共同的数词一至十,但“千”和“万”却各并不相同。而在汉语中,“千”和“万”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那么汉语与藏缅语的分化必定早于殷商时期。语言学家们大致推断,这个时间距今约4000-5000年左右。”

辽西夏家店下层青铜文化的时间大约始于距今4100年左右,河北的燕南夏家店下层青铜文化始于距今3900年。也就是说,很可能是在汉藏分离之后,一部分汉族从西北甘青地区(经陕西、山西、内蒙河套)开始了东迁(同时伴随着青铜文化和陶鬲文化的向东传播),首先到达了辽西(导致辽西主要炊具从筒形罐变成了陶鬲),以及河北燕南(主要炊具是陶鬲),然后,才进一步入主了中原(南下冀南、豫北,陶鬲成为中原地区的主要炊具之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7 13:43:49 +0800 CST  
甲骨文里包含的汉藏同源字有:(不会少于以下这些)

畜、考、六、象、五、白、百、如、若、夕、姬、才、哉、其、时、降、中、融、每、妣、四、妃、乞、率、笔、粪、昏、保、缶、展、羡、员、幼、垂、曾、登、刍、对、委、何、罗、古、即、吉、漆、日、穴、浴、柳、由、论、蒙、容、杀、折、八、蔑、足、帅、卒、音、三、定、并、为、入、虐、辟、由、餐、啬、亟、郭、帛、敝、柄、将、采、次、豆、屯、耳、放、分、甫、腹、格、工、冓、谷、狐、果、函、涵、黑、侯、呼、祥、即、将、介、九、究、何、河、林、婪、陵、仑、论、每、侮、女、如、妻、其、基、契、且、祖、寝、浸、驱、射、十、协、畴、铸、寿、叟、童、同、土、杜、藉、洗、贤、新、熊、羊、祥、洋、养、易、锡、场、攸、有、于、鱼、画、亦、二、从、树、心、俱、逸、子、族、卒、尊、去、尘、栗、聘、格、定、凡、别、祉、予、咎、干、黑、卢、败、尼、夹、亢、恐、柳、视、仓、甲、胄、黎、联、律、术、牧、逆、年、析、胶、犹、杀、首、乃、阳、未、蔑、洒、目、饮、允、蒙、羡、夙、折、雉、殷、昼、毕、具、丰、令、丁、戚、父、沓、贪、婪、童、角


由于汉族入主中原,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还有后来的周人等其它部落的入主中原,但是,这些部落基本上都说汉藏语系。所以,周人等后人可以轻松地继承商人的甲骨文造字法,并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金文里包含的汉藏同源字

隅、府、骚、斯、藏、夏、吾、语、辞、富、巩、昆、飞、汤、敞、尚、播、胜、付、遂、奄、肤、过、环、胡、宦、谏、节、俗、曲、流、骚、坚、真、末、辱、谲、潭、顶、蛰、洽、到、厌、炭、织、识、贼、畀、痹、载、菜、咨、惮、嫡、底、饵、防、付、府、岸、略、俗、欲、馈、遗、盖、墨、穗、详、滥、臼、狗、驹、遽、缪、铃、酋、求、聚、全、参、甚、是、叔、爽、待、始、潭、荒、措、夜、壤、诱、虚、谈、炎、严、俨、延、雁、详、漾、赐、诵、愉、逾、迂、宇、吁、愚、隅、舍、臂、眠、卧、念、造、都、踵、慈、字、姊、咢、纳、临、到、戾、假、迄、孔、忍、惮、割、瑕、荒、繁、农、淫、董、尚、肤、佳、待、裔、饥、馑、梁、连、龛、咨、载、诟、遂、然、选、潜、没、当、狗、闷、越、朔、贼、寇、馈、庐、闲、粥、全、留、里


篆文里包含的汉藏同源字

绘、艾、胞、祷、提、毒、搅、攘、箱、除、错、魄、裁、滓、撞、纵、双、悸、飘、漂、摇、矫、钝、唇、粉、银、坟、睡、增、层、赠、泛、廉、罕、挟、叠、缘、残、顽、诘、局、搔、轮、伦、攘、润、属、禁、亭、吸、翕、缉、急、倒、挟、积、隔、僻、赠、憎、烂、骤、楼、粕、怕、泡、崩、蹩、恣、袒、滴、谪、谛、抵、逗、毒、钝、贬、泛、房、纺、纷、粉、络、落、银、恨、苦、孤、匮、课、窠、候、喉、稼、嫁、蓝、浆、凉、憬、谅、轻、颈、荤、挥、浑、荷、谬、禁、领、侣、伦、轮、雾、摊、滩、摄、榜、傍、楔、煎、剪、咀、诠、斟、汁、匙、提、嫂、搜、胎、堂、庭、挺、撞、筒、洞、氓、悟、无、抚、厝、错、攘、镶、削、销、薪、秀、弦、眩、孺、嘘、哑、淡、痒、摇、涌、痛、贿、除、渎、读、赞、双、泰、檐、窕、睹、粹、遵、怜、掩、拔、版、圈、滞、挟、忱、代、豫、摇、孤、顽、廉、霏、沸、浓、覆、挑、岗、与、旱、窕、晦、啸、坏、强、健、 搔、举、揭、楼、翕、乾、房、矿、研、窘、匮、贫、褴、渠、谛、的、茸、屠、胎、染、邪、仄、裙、苗、笨、绪、剽、滓、泥、兜、隆、漠、施、缩、悠、总



由于汉族来源于各个不同部落的人群,在血缘及文化上的民族融合,很可能就发生在中原地区,商周秦汉以后,方才扩散到全国各地。这就是为何,现代广为分布在中国南北各地的汉族,其主要汉族血缘构成竟然有着比较相近的基因组成频率,这和现代埃及人南北人群仍有明显的基因差异,是完全不同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7 13:44:34 +0800 CST  
由于50年以上的时间断层,就会导致青铜技术的失传,所以,仰韶文化的黄铜,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刀,这些在之前的新石器文化里零星出现的与铜有关的物件,都不会是后来的夏商周青铜冶金技术的直接源头

青铜冶金技术的直接源头必须“没有任何的时间断层”,而青铜冶金技术的老师必须是“活着的老师”,就这么严格!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7 14:02:42 +0800 CST  
关于青铜技术的西来,我在国观的这个帖子里论证较多,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762642-3.shtml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07 14:18:33 +0800 CST  
说商人是“西方白人”,这绝对是个错误,就如同说,“印欧人的故乡在中国一样”,都是非常可笑的观点!

汉文化大厦的基石正是“古汉字”,而古汉字的造字法始于“殷商甲骨文”。甲骨文要是西方白人发明出来的文字,这可真成了一个笑话,印欧白人自己后来都是借用腓尼基人发明的的“拼音字母文字”,却不远千里来到中国,一片古道热肠地替代中国人来发明“象形文字”?难道西方白人总想当古代的“雷锋”,光想着帮助别人,却忘了帮助自己?

西方白人在商代出现,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给商人当“老师”!传授给商人的,不仅仅是西来的“青铜冶金技术”,还有畜牧文化、马和战车等文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18:35:17 +0800 CST  
一些国人拼命地否认“青铜冶金技术的西来”,已经到了不可理喻的非理性程度!

他们可以无视国内考古证据指向“西来说”的佐证,完全凭自己的想象来虚构中国的青铜历史,这和西方人虚构古希腊、古埃及的历史,有何本质上的区别?或者说,如果自己的历史也是建立在凭空的想象之上,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质疑别人的历史?

缺乏考古证据的想象,都要在玩虚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18:47:51 +0800 CST  
没有任何的考古证据可以证明,全世界的“青铜冶金技术”,发源于中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或者是,偏安一隅云南四川等山区,更不是中国的长江流域

没有任何的考古证据可以证明!

而国内几乎所有的考古证据都指向,中国的青铜冶金技术,很可能来自于距今4000前的新疆,这个在唐朝之前属于“中亚文化圈”的地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18:53:47 +0800 CST  
民族主义者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否定别人的成就,夸大自己的功劳

没影子的事情,也能说成有影子的事情,真佩服他们无中生有的本事

如果拿不出具体的考古证据来支持全世界的“青铜冶金技术”起源于中国的中原地区,或者云南四川、长江流域等地,就请不要给我“编故事”听,楼主我从来就不相信什么“故事”,不管是西方人编出来的,还是中国人编出来的

故事就是故事,历史才是历史,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19:04:07 +0800 CST  
而且据楼主所知,几乎绝大多数的人,竟然都区分不了“青铜冶金技术”和“青铜范铸技术和失蜡法”的区别

这是完全不相同的技术,好不好?

如果连这个都区别不了,还怎么谈论“青铜冶金技术”的起源呢?

一些人张口闭口谈的都是“失蜡法”,谈的都是“制陶范",中国的青铜器怎么怎么复杂,怎么怎么精巧,怎么怎么令世人震惊、令博物馆疯狂追求

天啊!我们是在谈论“相同的”技术吗?我说一,你说二,我就想问你,“一等于二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19:13:15 +0800 CST  
楼主本人虽然是学电子的工科生,但是,楼主的父母是冶金行业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楼主从小就是在冶金设计大院里长大的,这是一个拥有两千人以上设计人员的国家甲级设计院,直接归当时北京的冶金工业部管(后来分为有色冶金和黑色冶金两个部门,我父母的单位归属于有色总公司),是一个独立于地方政府管理的国家级设计科研单位

由于耳渲目染,楼主我从小就知道,在冶金设计院里有哪些主要专业科室和非主体科室,比如采矿、选矿、冶炼科,肯定属于主要专业科室;而电力、建筑、给排水等科室,就属于附属的专业科室。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19:27:04 +0800 CST  
我可以告诉那些把“青铜冶金技术”和“青铜范铸技术和失蜡法”的混为一谈,拒绝区分的顽固派们,在中国的有色冶金设计院里,没有与“制陶范”和“失蜡法”相关的任何专业科室存在,真的没有!

这就是说,“制陶范技术和失蜡法技术”,并不属于“冶金工业”行业的技术,这是属于“非冶金”行业的另外一类技术,而这类技术没有资格在冶金设计单位里存在!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19:32:57 +0800 CST  
那些口口声声地、反复地、喋喋不休地想用中国的“制陶范技术和失蜡法技术”的高明,来证明中国是一种“冶金技术”的发源地,这明摆着是想用B来证明A,能证明什么?

“制陶范技术和失蜡法技术”,这类技术连进冶金设计院的资格都没有!能拿来证明一种“冶金技术”的起源吗?

竟然都区分不了“青铜冶金技术”和“范铸技术和失蜡法”这完全不相同的两类技术,还有什么资格莱讨论“青铜冶金技术”的起源?

难道我们在探索历史问题的时候,只需要民族主义情绪,而不需要一定的智商吗?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19:41:02 +0800 CST  
所有那些眼里只看到中国的青铜器做工复杂精巧的人,其实,在他们的眼里看到的不过是“青铜范铸技术和失蜡法技术”的高明而已,而这种技术,在冶金设计院的主要专业科室里根本就不包括在内!

而只有西方人发明的“冶金技术”,才真正有资格成为冶金设计院的主要专业科室!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19:50:07 +0800 CST  
所以,请不要拿“青铜范铸技术和失蜡法”,来打“青铜冶金技术”的擦边球,没意思的,真的很没意思

如果听不懂我说的话,我只能说,自己琢磨去吧,好好地琢磨

我就不信,在天涯里就没有一个人能悟出来区别!否则,我将怀疑中国人的智商数据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19:55:55 +0800 CST  
@ydddjd
殷墟的商王和贵族到底是什么族群,Y-DNA与mt-dna的检测都可以得到答案?根据李济带到台湾的主墓遗骨,台湾学者的研究报告得出(殷商贵族来自西方白人),台湾中山大学《歷史人類學學刊》2014年第三期第一篇文章。所以,高加索人种未影响中原及北部地区古代人群站不住脚。
你忽视了问题的关键,有无影响得看对华夏文明有决定作用的王族或贵族的族群特征。早期李济以体质人类学的依据发现殷墟祭祀坑人种的多样性,但对主墓的人种未予说明。限于现在当政者的宣传需要,大陆也不便公布。
------------------------
@gtfz99 2017-05-07 13:43:49
如果大陆的考古结果,需要的只是台湾学者的结论作为定论的话,那么,大陆的考古学家都做什么去了?
尽管商人携带了青铜文化,但青铜文化本来就不是在东亚起源的,而是从中亚西来的文化,并且,是由印欧白人的骑马部落在距今4000年的时候首先传入新疆的,然后,再传播到与新疆邻近的甘肃、陕西西部等西北地区
从表面上看,商人在入主中原之前(也即“逐鹿中原”),来自于河北以及辽西,但实际上,商人在进入到辽......
-----------------------------
@铁马冰河陆川客 2017-05-11 21:22:08
根据分子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分别得出了相互对应的结论:
首先商人体质外观偏向古东北型
其次,商人在遗传结构上更接近东亚和北亚人群.
复旦人类所的论文比较隐晦,并且只更多的强调商人对汉族的遗传贡献,但是实际上按照复旦的数据,商人贵族的遗传类型与体质外观均接近蒙古族与朝鲜族之间,可以说在基因上商人与北方汉族/蒙古,朝鲜族的接近程度相似,而相貌与蒙古/朝鲜族更为接近,近似为古北亚......
-----------------------------
商人体质外观虽偏向古东北型,但是,商人实际上迁徙来自于西北地区,只不过首先到达东北的辽西,然后南下河北燕南,再后来,才是进一步南下冀南和豫北(也即入主中原)

由于母系线粒体遗传主要与地理位置相关,而父系Y染色体遗传结构与民族、语言文化等相关性更高,所以,通常是重点讨论古代人群的父系Y-DNA遗传结构的变化及对当地的文化语言的变化影响(就如同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后,对埃及人的语言和文化上的影响)

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时候,主要炊具变成了“陶鬲”(而以前是“筒形罐”),这对于辽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变化”信号,反映的很可能就是当地人群的“父系血缘变化”(因为语言文化与人群的父系血缘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很可能有外来人群的迁入,并受到了当地母系的一定影响(就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外来者的体质特征)。而辽西的本地人也没有被外来者灭绝,依然存在着(类似于古埃及人),只是在当地文化上不再唱主角而已,而辽西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属于青铜文化和陶鬲文化,以及随后出现于河北燕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也是如此,在吉林大学对辽西的和燕南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古代人骨检测结果里,都看到了明显有O3系的存在

由于商人自西向东的迁徙路径包括了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套、辽西等北方地区(这就是“青铜冶金技术”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传播路径,东亚除新疆之外最早期的古代铜矿遗址,全都分布在这条线路上),这就意味着,商人的体质特征应该更偏向于北方人,而不是南方人(但是,之前的“古中原人”的体质特征就偏向于南方的壮族),也不是西方白人。如果在商贵族中出现了少数等西方白人,这有可能是随商人一路东迁的西来者,毕竟,在距今4000年的时候,西方白种人已经到达了与甘肃紧相邻的新疆地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1 22:18:13 +0800 CST  
考虑到,印度钢是在公元前6至5世纪时在古印度西北角的Hyderabad(现在属于巴基斯坦)生产的,后来被售到安息、条支甚或是埃及等地。从公元前6世纪起,印度文化进入繁荣阶段,对中亚、西亚产生辐射很正常。并且,从公元前6世纪起,不断有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人渡过红海来到非洲之角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2 21:21:31 +0800 CST  
大家还记得楼主在前面提到过的,由苏丹的努比亚人建立的麦罗埃王朝(公元前6世纪-公元350年)吗?

麦罗埃(Meroe)古城遗迹中,还有一个就是苏丹的神庙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7-05-12 21:25:43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