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好端端的牙齿,古人为何要拔掉?不是很让人感到不理解吗?

而且,拔牙的年龄在13-20岁之间,显然是青少年在拔牙


上百号的中国专家们开始寻找古人“拔牙”的动机和理由,什么说法都有,唯独有一个很可能的原因没有想到


那就是——-龅牙!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5:26:53 +0800 CST  
现代人其实也有“拔牙”的,而且拔的全是好牙,一颗也不坏,甚至需要一次性拔掉四颗牙齿,上下各两颗,而且,年龄也是以青少年居多

这是在干嘛?

去口腔或牙科医院的整形科看一下就知道~~~

龅牙属于牙列不齐的一种,牙列不齐影响美观及咀嚼功能,需要去正规的口腔或牙科医院进行正畸治疗,如果【牙列拥挤】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拔牙】矫正

什么情况下“牙列拥挤”需要拔牙?

当然是“龅牙”比较严重的情况下!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5:33:10 +0800 CST  
“龅牙”?这是哪一类蒙古人种的典型体质特征?

——-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

另外,热带地区的“赤道人种”也有这个“龅牙”现象

说白了,就是【南方人群】的一种体质特征而已!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5:36:10 +0800 CST  
中国人对于“龅牙”未必很了解,因为中国人的体质特征属于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而不是“南亚类型”

因此,中国人的“龅牙”比例一般并不高,除了岭南地区偏高一些。但是,属于“南亚类型”的现代东南亚民族,出现龅牙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也即需要现代的牙齿矫正治疗

但是,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中下游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大多属于“南亚类型”的古代人群所活动地地盘,这些古代的“南亚类型”人群会出现较高比例的“龅牙”现象,既是为了美观,也是为了方便咀嚼,“拔牙”风俗便流行起来,而且,都是流行在东方和南方地区,而且,拔牙者比例高达60%以上!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09 15:45:29 +0800 CST  
关于【“汉藏分离”】的时间与地点


这个话题非常重要,因为“汉藏分离”的具体时间,严格限制住了“华夏文明”产生的【最早】时间!

原因在于,肯定是先有“汉藏分离”,之后才会有“华夏文明”的出现,时间哪能搞反了呢?




复旦大学团队通过对“汉藏语系”语言的近千个词汇词根—语义组合进行谱系建模分析,重构了汉藏语系诸语言间的“亲缘关系”

并由此推算出,“汉藏语系”的分化时间和起源地

——【大约4000—6000年前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

并进一步地推测,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有关系


应该这么说吧,

复旦大学在“总体框架结论”上并没有出错,是非常正确的探源方向!因为说“汉藏语系”的人群的确是北方蒙古人种(古西北类型),而并不是“古代南方人群”(南亚类型+赤道人种)

但是,对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具体的“考古学文化”的判断上,复旦团队还真是出错了呢~~

复旦团队推算出,“汉藏语系”的分化时间和起源地,【是大约4000—6000年前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

这个结论虽然在大方向上是正确的,但是,给出的时间和地点的范围过于“宽泛”了些,这就会导致复旦团队在具体的“考古学文化”推测上,很容易出现偏差与错误!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0 14:10:06 +0800 CST  
比如,主要分布于黄河中游(少部分黄河上游)的“仰韶文化”的年代,是距今7000-5000年前,与复旦团队所推算的时间是存在1000年之久的时间错位的!

另外,仰韶文化人群的体质特征属于“古中原类型”,也即,主要偏于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只是略带有一点东亚因素),这也是不符合汉藏语系人群的体质特征——“古西北类型”,属于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

仰韶文化人群并不怎么热爱“玉文化”,这导致了新石器时代的“中原地区”(属于黄河中游地区),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并不流行“玉文化”,以至于考古学家甚至觉得,彩陶文化与玉文化可能是存在着“相斥性”!

对于仰韶文化出土人骨的古DNA检测,国庆前后刚刚新鲜出炉两例成功的检测结果,一例是汪沟遗址(距今5500-5000年)的O2a;一例是晓坞遗址(距今6175-5937年)的Q

——-O2a在现代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古代移民来自于中国南方)和华南地区,古代还分布于长江流域。仰韶人群的这一例应该是从中国南方北上的农耕人群,体质特征属于“南亚类型”,这应该是仰韶文化人群的主体部分,因为仰韶人群的体质特征主要偏于“南亚类型”

——-Q在现代主要分布于中亚、西亚和美洲,应该原本是起源于欧亚草原的中部地区(中西伯利亚南部),而在东亚地区出现的“彩陶文化和尖底陶器文化”,应该与这支从中亚西来的彩陶文化人群有关系,也即,西方学者安特生判断对了一半

而仰韶文化的主体人群,则应该是来自于东亚南方地区的“古代南方人群”,并且,是从南方的长江流域北上中原的农耕人群

很显然,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基本与华夏O3人群关系不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0 14:18:13 +0800 CST  
国人热爱西北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就如同热爱关中和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一样!

因为有太多的人拿着“马家窑文化”出土的那把“青铜刀”——-东亚地区最早出现的青铜器,来试图证明“青铜冶金技术”最早起源于东亚地区~~~


然而,创造了“马家窑文化”的古代人群会是谁?真的是华夏祖先的来源之一吗?

虽然现在依然缺乏“马家窑文化”出土人骨的古DNA检测结果作为实锤证据,但是,从考古学文化特征上来判断,也能看出大致的端倪来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0 14:28:52 +0800 CST  
从文化特征来看,黄河上游西北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与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存在着时间上的衔接关系,以及文化上的相近性!

当然是先有“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后有“马家窑文化”(距今5300-4100年),由于两者在“彩陶文化和尖底陶器文化”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以至于“马家窑文化”又名甘肃仰韶文化。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仰韶文化”以粟作为主(兼有少部分稻作),属于很典型的“新石器农耕文化”;而西北“马家窑文化”则是旱作兼有蓄养动物和狩猎,故而,马家窑文化人群偏于古西北人群的体质特征,而并不像仰韶文化那样,则是以南亚类型的“南方农耕人群”为主体人群(占多数),在体质特征上也偏于“南亚类型”


我们已经大体知道,中国的“彩陶文化和尖底器文化”其实是从中亚西来的外来文化,这意味着,热爱“彩陶和尖底瓶文化”的马家窑文化人群,必然与中亚草原地区的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交往与互动

且不说,将马家窑彩陶与中亚彩陶作对比之后,发现两者的纹饰图案非常相似;并且,在马家窑文化里还出现了其它的西来元素,什么“畜养较大动物、子安贝、卐字纹、青铜刀”等。。。。。。

也许有人会说,“畜牧/青铜文化”不是由欧亚大草原上的【古雅利安人R】传播的吗?这和中亚彩陶文化的人群Q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人群Q的主要起源地在欧亚大草原的中部地区,后来又扩散到中亚、西亚等地,他们是最早能够接触到从黑海草原一路东迁过来的“古雅利安人”R1a传播的畜牧/青铜文化等的东方草原人群!

欧亚草原上的单倍群Q下游的某几个支系(这几个支系未必与中亚彩陶文化有关,但肯定是已学会了青铜/黄金技术)与少部分的印欧雅利安人R1a继续向东迁徙,在“贝加尔湖及蒙古草原”地区形成了后来的【北匈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0 15:06:12 +0800 CST  
那么,在马家窑文化里突然冒出来的一把孤件“青铜刀”——-这是在东亚地区最早出现的一件青铜器

我们中国人真的能否信心满满地断言,这把马家窑青铜刀的突然出现,与活跃在欧亚大草原上的“印度-伊朗语雅利安人”携带着“畜牧/青铜文化”,并伴随着他们的一路向东迁徙而传播,没有半点儿的关联吗?

我们能否誓言旦旦地声称,东亚“青铜时代”的降临,真的可以直接跳过漫长的“红铜时代”,而一步到位地快速开启“青铜时代”?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0 15:14:02 +0800 CST  
我们甚至都没有资格说,西北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人群,与华夏民族的祖先有着多大的关系

因为后来在西北甘青地区出现的“齐家文化”,虽然在时间上与“马家窑文化”相衔接,在分布地域上也与“马家窑文化”有着较大的重合部分

但是,两者的文化主体元素并不具有直接的传承关系,尽管有少部分的马厂文化元素出现于“齐家文化”里,但是,这两种支考古学文化并非是“一脉相承”式的文化亲缘关系!

更重要的是,“马家窑文化”并不尚玉!只是比较喜欢绿松石器而已,且马家窑文化所用绿松石的原产地是来自于伊朗,而非是东亚本土所产的绿松石

而在黄河上游地区,真正最“尚玉”的考古学文化,【其实是“齐家文化”,年代距今四千年上下,这才是“汉藏分离”的真正时间语地点】~~~~~~~


也即,“华夏文明”产生的年代,最早不会超过距今四千年!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0 15:27:12 +0800 CST  
这个著名的“汉藏分离”,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道是指,“汉族和藏族”的分离吗?

当然不是啦~~~~

——-是指“语言”上的【“汉语族和藏缅语族”的分离】

那么,在“人群”上指的又是谁呢?

——-是指西北甘青地区的【“古羌人”】的分离!

请注意,是“古羌人”,而不是“氐羌人”哦~~~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4:01:11 +0800 CST  
为什么会产生“汉藏分离”?

当然是因为古代人群的迁徙所致!


古代人群的“迁徙”本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

当然了,在国内专家们的谆谆教诲之下,绝大多数的国人已经养成了一种定式思维习惯,那就是,“本着牢底坐穿的坚定毅力,古人打死也不会挪窝的!”

看来,人类的两条腿算是白长了呢,除属多余和无用的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4:10:51 +0800 CST  
可是,距今4000年前的西北甘青地区的【“古羌人”】,人家长着腿就乐意迁徙,而且,还不是短距离迁徙呢

【古羌人】的“迁徙路径”是如何的呢?

——就是沿着那个【“半月形文化传播地带”】‘来进行迁徙的,红线是“汉语族”的古羌人的迁徙方向(向东迁徙);而蓝线则是“藏缅语族”的古羌人的迁徙方向(向西南迁徙),如下图所示: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4:18:56 +0800 CST  
搞了半天,这个【“半月形文化传播地带”】,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常提及的【“农牧交错地带”】,也就是后来的“中原华夏文明”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所隔着的中间缓冲地带!

而正是这个“半月形农牧交错地带”,在距今4000年的时候,还是从中亚西来的“青铜文化/畜牧文化”的最重要传播地带~~~~

请注意,对于东亚地区而言,无论是“青铜文化”还是“畜牧文化”都属于外来的文化,而并非是在东亚本土起源的

有国人把东亚新石器时代的“养猪鸡狗”当成是“畜牧业”,那可不算哦,只属于“家庭畜养”而已

而真正的“畜牧业”,则是畜养或放牧“牛羊马”之类的大型牲畜。关键点在于,牛羊马可以提供乳汁、皮革、羊毛等次级产品,并且,牛和马还可以充当交通工具以及作为运输动力使用,而这些附加功能则是“猪鸡狗”所难以具备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4:31:41 +0800 CST  
尽管现代的中国人大多不怎么喜欢“畜牧文化/游牧文化”,然而,令人感到颇为意外的是,

在距今4000年前的这个“半月形农牧交错地带”里活跃着的古代人群,竟然绝大多数都是说“汉藏语系”的古羌人!

而且,更挑战我们的神经的是,其中的“红线”分支居然还是说“汉语族”的古羌人,显然与华夏民族祖先的来源大有关系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4:43:44 +0800 CST  
我们打心底里不想接受啊,这怎么可能啊?

华夏民族的祖先来源怎么可能与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畜牧文化”】扯上关系呢?

楼主是不是弄错了呀?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4:47:44 +0800 CST  
楼主当然没有搞错!

黄河中游(包括关中地区、中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古人(体质特征属于“古中原类型”),比如仰韶文化人群,他们并不是华夏民族的直系祖先真正来源呢~~~

华夏民族的祖先真正来源地,是“半月形农牧交错地带”的红线区域,包括了【西北甘青地区+ 北方长城沿线+东北辽西地区】

也即,在吉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里所提到的地理区域:

“现代华北汉族与甘青地区的【古西北类型】居民距离最近,现代汉族整体与内蒙古长城地带的【古华北类型】居民也有较小的距离。”


这个结论,不管国人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考古出土的人骨证据是客观事实!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5:01:15 +0800 CST  
这个结论别说一般的国人难以接受,就连国内几乎所有的专家们都不愿意接受啊

大家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然而,

客观的历史真相却有可能极大地超越了我们的原有想象力呢

只可惜,客观历史真相的得出并不是依靠大家的“想象力”,而是需要有客观的考古证据来支持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5:07:27 +0800 CST  
而且,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

“中原华夏青铜文明”在河南中原地区的产生,以及“四川三星堆文明”在成都平原的产生,其实就是西北甘青地区的【古羌人】在距今4000年前左右的【“汉藏分离”】之后所致的结果~~~~~~~


所以说,“汉藏分离”怎么可能不重要呢?

——-因为它引发了距今4000年前的【“东亚大变局”】,从而导致了两支“青铜文明”在东亚大地的几乎同时代出现!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5:13:19 +0800 CST  
也即,距今4000年前的西北甘青地区的“古羌人”的东西两向迁徙,其结果就是,

在东亚大地产生了“华夏青铜文明”,和“三星堆青铜文明”

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四川三星堆文明除了包括了西北“古羌人”之外,还应该包含有少部分的来自于中亚地区的“古雅利安人“,这导致了三星堆青铜文明带有明显的“雅利安文化”的色彩!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9-10-11 15:19:02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