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博良解读罗塞塔石碑的方式,也即“古埃及学”建立的基石,大有问题!

高勒毛都2号墓地M1遗骨 (疑为匈奴单于):R1a1a1b

匈奴四贵中的丘林氏估计也是R1a1a1b2a2a。高勒毛都2号墓地(Gol Mod2)位于蒙古国中部偏西的位置,后杭爱省温都乌兰县境内。这个墓地的名称很让人迷惑,因为熟悉匈奴考古的同行很早都听说过在后杭爱省有一个高勒毛都墓地,为什么又出现了一个2号?蒙语中GolMod是丛林之中的意思,在后杭爱省境内有两个小地名都叫做GolMod,这两个地方先后都发现了大型的匈奴贵族墓地。蒙古考古学家也是按照小地名来给墓地命名,因此较晚发现的这个墓地,也就是即将探访的地点,就在后面加上了2号来表示区别。两个都叫做高勒毛都的墓地相距公里左右。

据我们的合作方、乌兰托大学考古学系主任额尔登巴特尔教授介绍,十多年前是当地牧民先发现了这个墓地然后告诉了他。年开始,他组织了蒙古国和美国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这个墓地进行实地调查测量,发现了近百座大型匈奴贵族墓葬和数百座陪葬墓。随后,教授和他的团队用了十年时间对其中一座墓葬(M1)和它的28座陪葬墓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包括金银车马器、铜器、玉器和罗马玻璃器,震惊学术界,成为近年来匈奴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M1的发掘进一步确认了这个墓地是匈奴高等级贵族墓地,甚至可能是王族墓地。

在地表堆砌数米高的石台在远处的山顶就能看见。近百座大型墓葬表明这个墓地被使用了多年,先后数代国王或者贵族都葬于此地。教授团队对M1出土的皮革制品进行了碳十四测年,表明M1及其陪葬墓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一世纪,也就是我们的西汉晚期到东汉早期。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19 21:04:51 +0800 CST  
也即,在距今四千年上下,印欧人从乌克兰草原及北高加索地区出发:

——往东迁的印欧人,进入到中亚地区、北印度、阿富汗;伊朗东部和中部、新疆等地,与其它的不同民族进行混血,形成了现在的中亚人、印度人、阿富汗人、伊朗人、新疆人

——往西迁的印欧人,进入到欧洲板块,与欧洲原当地人(包括欧洲土著人和从近东移民而来的新石器农民后裔)有一定的混血,形成了现在的欧洲人

“民族融合”,其实就是外来人来抢地盘,看谁更厉害~~~~~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19 21:41:36 +0800 CST  
汉族的祖先,其实并没有违反“外地人来抢地盘,看谁更厉害”的通用性规律

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因为会失去道德的制高点!

所以,宁愿编出一个“万年不挪窝”的、且一直被人侵略和欺负着的“感人故事”。。。。。。

自欺欺人啊!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19 21:50:50 +0800 CST  
中国人在专家的熏陶之下,基本上都是一种“静止不动”的历史观,绝对地崇尚“画地为牢”,居然是以“地盘”来区分不同的人群和文化!

比如,由于印度地处南亚(属于亚洲板块),于是,印度文明就中国人被划入到了“东方文明”的范畴!而欧洲由于地处欧洲板块,就被中国人划入到了“西方文明”的范畴

然而,真正创造了“印度文明”的,其实是印度雅利安人,而他们和东欧的斯拉夫人反而是近亲关系呢!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东、西方世界的那种截然鸿沟~~~


古代的“语言和文化”,其实并不是和“地盘”相关,而是和古代人群的父系“血缘”更相关,

凡是有着相近的父系“血缘”的民族,经常就有着某种相近的“语言和文化”,

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属性,与血缘上的父系遗传结构密切相关!~~~~~

凡是以“地盘”来区分人群的族属和文化特征,绝对是一种“僵化思维”的反映,因为他们忘记了,古代人群“爱迁徙”的特点,以为古代人群都从不挪窝的

而“优秀的”民族尤其爱迁徙,因为只有先迁徙,才可能去抢别人的好地盘,也即”领土扩张”!

中国人对“开疆拓土”四字并无反感,但是,对“领土扩张”却很反感

其实,两者毫无区别,只是在措辞语气上的一个褒义,一个贬义而已~~~~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19 22:56:16 +0800 CST  
所谓的“中亚文化圈”,从本质上讲,就是向东迁徙的“雅利安印欧人”的文化圈!

在距今四千年前的时候,由于雅利安印欧人的向东扩张来到了新疆地区,令新疆进入到了“中亚文化圈”的范畴,一直延续到了汉唐时期才开始发生变化,汉族的势力开始进入到新疆了~~~~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19 23:03:51 +0800 CST  
“中亚文化圈”,从本质上讲就是向东迁徙的“雅利安印欧人”的文化圈,在地理上的分布范围其实不仅仅包括了中亚和新疆,还包括了北印度、阿富汗、伊朗高原东部和中部等地~~~

故而,我们不能仅从“地理名称”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中亚文化圈”的特点,而是要从“文化和血缘”的相似性角度,去看待这一文化圈的某些特点!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1:57:59 +0800 CST  
民族融合从“政治上正确”的含义上来讲,当然是所有的民族及文化都是平等的,听起来是不是很高尚啊~~~

但实际上呢?

总会出现一个偏“主导性”的民族和它所属的文化!

而这个“主导性”的民族可以去主动吸收一些其它民族的一些优秀文化因素(比如汉族的祖先就接受了别人的玉文化和丝绸文化等);但是,它其实也可以不怎么去吸收别人的文化因素,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这个“主导性”民族的手上

这就叫做“谁融合了谁”嘛~~~~~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1:59:43 +0800 CST  
就比如,我们汉族融合了周边其它的少数民族,结果一般都是,少数民族被汉化,极少是反过来的结果!

就因为汉族经常性地处于“主导和受益”的一方,所以,我们才很热衷于大谈“民族融合”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2:03:18 +0800 CST  
但是,如果你是“非汉族”的一方,你会怎么想?当你发现永久性地失去了自己本民族的绝大多数文化时,会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吗?

人只有换到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才能真正地体会到别人的真实想法与感受!

问题是,很多汉族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往往张口就说,“你们全都加入我们汉族吧”,意思是,别当你那个少数民族了~~

然后就会看到,别人一脸的黑线!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2:06:11 +0800 CST  
“中亚文化圈”,从“文化和血缘”相似性的本质上讲,就是大约距今四千年前一路向东迁徙的那部分印欧人——-“雅利安印欧人”的文化圈

楼主发现,雅利安印欧人的文化特点(包括史前和历史时期)比较突出的有两个,

一是,“金灿灿”的金属装饰品(比如耳环项链手镯足链等);二是,石雕艺术的“写实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2:24:36 +0800 CST  
什么是“金灿灿”的金属,当然是首推“黄金”啦

黄金就是金灿灿的,所以,全世界人民都喜爱,还成为了世界硬通货~~

不妨看一看前面贴出的那张印度美女的照片,人家一身的“金灿灿”装饰品,东方女性什么时候敢穿戴成这样的“金灿灿”程度?

实际上,这反映出来是一种文化差异,在东方人的文化里并没有特别痴情于“金灿灿的金属个人装饰品”!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吗?

当然有,因为文化具有一路的传承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2:30:57 +0800 CST  
不信你去看一看包括了北印度和阿富汗等地在内的“贵霜帝国”早期遗址——-著名的阿富汗“黄金之丘”,

“1978年11月苏联和阿富汗学术考古调查团在阿富汗靠近苏联边境的席巴尔甘地区发掘了一处贵霜早期的墓葬。其中出土了大量的黄金饰品,约计有两万余件,如此大量黄金的集中出土,加上黄金饰品做工之精美及其丰富的文化意涵,实为世所罕见。”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2:38:07 +0800 CST  
上面是楼主借用了别人的图片及部分转帖文字,在此表示一下谢意啊!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2:40:46 +0800 CST  
另外,在中亚草原上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游牧民族”——斯基泰人,

就是那个著名的“极其热爱黄金”的民族!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2:51:23 +0800 CST  
看来,“中亚文化圈”里的雅利安印欧人,不仅仅喜欢“金灿灿的装饰品”,

还喜欢艺术造型(尤其是人物及大型动物)的“写实性!

这个“写实性”,大家有没有觉得和哪种西方古代文化特点有某种相似之处?

对了,就是古希腊雕塑的“写实性特点”~~~~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楼主暂时性不谈,延后一些再说吧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2:57:04 +0800 CST  
楼主还是先接着说这个“金灿灿”~~~~

其实,还有一种金属也是金灿灿的,也深受雅利安印欧人的喜爱,也常被他们做成“个人装饰品”,但是,绝大多的国人却不一定都了解,当然不是指“黄铜”,而是指更有用的一种“金灿灿”的金属合金——-青铜合金!

青铜器居然是“金灿灿”的?

是的,楼主并没说错——青铜器其实就是“金灿灿”的!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3:02:57 +0800 CST  
刚成品的青铜器就是金灿灿犹如黄金般闪亮,所以,中原统治阶级及贵族才会喜爱它,并拿来做成国之礼器,可以当外交礼物的啊,所以,青铜器在上古时代被称为“吉金”~~~

不过,“中亚文化圈”的雅利安印欧人则更偏爱于拿它做金灿灿的个人装饰品呢,而不是什么“容器”之类的礼器,当然,他们也喜欢用青铜来做王权贵族的“权杖”!


中原青铜礼器照片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3:12:31 +0800 CST  
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偏爱,西方人偏爱装饰品、刀具、权杖之类的青铜小件,而东方人则偏爱“容器”、大型兵器之类的大件!

当然,这与西方人使用简单的“石范”,而中国人则经过改良,使用了比较复杂化的“陶范”大有关系~~~~

我们不能把“技术改良”,称作是“技术原创”

就如同,日本的“茶艺”是对于中国古代的“饮茶文化”的一种改进和提高而已,怎能说成是日本人的“原创”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3:17:50 +0800 CST  
在中原的青铜文化里,其实一点都不痴情于“金灿灿的个人金属装饰品”!

“穿金戴银”的文化习俗,其实是来自于周边的“畜牧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文化习俗~~~

东方世界原本就是崇尚“玉文化”的!

“玉文化”在东亚地区还真是一路流传下来了

故而,楼主会说,文化具有一路的传承性(特别是优秀的文化)~~~~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3:23:42 +0800 CST  
在中原的青铜文化里,不太看得到“金灿灿的个人金属装饰品”

但是,不代表在“青铜时代”的早期,在东亚其它地区见不到“金灿灿的个人装饰品”!

还真能见到不少呢,年代一般都比中原地区的青铜器略早或更早一些~~~~

比如,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北方地区的辽西夏家店下层文化等

你经常可以在这些地区看到占当地青铜器比例并不低的“金灿灿的个人青铜装饰品”(均属于小件),而且,普遍具有明显的“中亚草原装饰品风格”!

甚至在“齐家文化晚期”出土的一面中国最早的“青铜镜子”,也同样具有中亚的风格(这可以理解,戴上装饰品,自然就想照镜子看一看自己美不美呢)


楼主 gtfz99  发布于 2018-09-20 13:33:55 +0800 CST  

楼主:gtfz99

字数:1204949

发表时间:2015-02-09 18: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12-03 01:36:33 +0800 CST

评论数:99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