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煌说《通鉴》

三十四、陈胜的初期攻势

天下苦秦久矣,只要有一个小火星,马上就呈星火燎原之势。陈胜等人反于大泽乡,开始只有九百人;短短数日就攻下附近数县,并顺利攻占了陈。陈大概在现在河南淮阳,比较接近安徽;战国时曾经是楚国的都城,属于大城市了,陈胜就以此为根据地。此时陈胜的楚军,已经发展到“车六七百乘,骑千馀,卒数万人”。

有了根据地,下一步该怎么发展呢?这个时候,有两个原魏国人张耳、陈馀跑去投靠陈胜。话说这二人都是以前魏国的名士,在老家大概都是可以被称为“大侠”的人物,还是一对好基友。秦朝信奉的可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种人物自然是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张、陈两人只好隐姓埋名,跑到陈的一个村来看大门。一次村里的小官因事责打陈馀,老陈过去在自己的地面上也是跺跺脚就抖一抖的人物,哪堪此辱!然而,他刚想还手,张耳就悄悄踩了踩他的脚,止住了他。后来张耳劝陈馀,咱们之所以躲在这,就是不想招人耳目,所以必须隐忍!陈馀立刻醒悟了。

这样看来,这两人还是有些水平的。此时,陈中的豪杰们撺掇陈胜称王,张、陈就劝道:“将军你本来起兵是为了天下反抗暴秦,如果你称王,就会显得你只是为了自己的富贵。所以你不应该称王——至少现在这个时点不行。相反,你应该立六国的后人为王,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盟友,将来才有望成就帝业。”——这两人算是切中了陈胜的命门。陈胜作为平民出身,在那帮前贵族中的影响力确实不高,这帮豪强估计也耻于听命于一个泥腿子——毕竟此时还刚刚废除封建,贵族们的势力还是很强的。如果此时陈胜称王,那这些人大概就不会投靠他,搞不好还会来火并。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0 18:59:24 +0800 CST  
但陈胜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立六国人为王,那我岂不是得听这帮人的?小爷我首倡起义,怎么能自居人下呢?再说,秦朝肆虐天下,也没见这帮贵族老爷们出来替咱们老百姓主持公道,凭什么这个时候让他们摘桃子!于是陈胜拒绝了张陈二人的建议,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

虽然,陈胜的想法挺有志气,然而却没有看清当时的大势。真正的智者,应该顺势而行,以一时意气逆潮流而动,也就仅仅只能爽一时罢了。之后的某个人,做得就比陈胜聪明多了。

天下早已被秦朝繁重的赋役整得怨气冲天,陈胜一打出反秦的大旗,各郡县纷纷响应。那么处于风暴中心的秦二世有什么对策呢?有人跑去禀报说天下大乱,二世一听就火了——不过不是气那些造反的死老百姓。二世心想,朕英明神武,怎么可能有人造反,一定是你这家伙危言耸听,拖出去斩了!之后的使者一看这架势,就都说这帮死老百姓只是一群小毛贼而已,地方官就能搞定,二世这才听得舒坦。

——这得自大到什么程度啊!真是令人无语。

话说张耳、陈馀见陈胜不听劝,心想这哥们估计混不长,此时不抽身更待何时。于是两人请求去攻打原赵国之地。陈胜虽然同意了,但这两个人毕竟不是他的嫡系,就派自己以前的故交陈人武臣(姓武名臣)为主将,张耳、陈馀为辅佐攻打赵地。同时,陈胜又派符离人葛婴向东进军,汝阴人邓宗南下攻打九江郡,魏人周巿北上进攻原魏国之地,陈人周文则派往西方直接对付秦军。——这么多人名是不是都乱了?其实分不清谁是谁也无所谓,因为这些统统都是跑龙套的。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0 19:50:44 +0800 CST  
武臣等人打下赵地的十余城后,开始处处碰壁,于是转向东北攻打范阳。范阳人蒯彻跑去劝武臣,说你前面杀官杀得太狠,所以搞得这些秦朝的官都不敢投降。所以你得反其道而行之——你只要接受范阳县令的投降,还封他为侯,有这个榜样在,其他地方的官们就会望风而降了。武臣照做后,果然顺利平定了原燕赵之地的三十余城。

蒯彻这小子,后面还会出现,此人倒是颇有当年倾危之士范雎之风。

说回陈胜,这位张楚王见自己一呼百应,秦军几乎一触即溃,看来秦朝也不过如此嘛!于是开始自我膨胀起来。确实,秦朝的精锐野战军现下不是在防备匈奴就是在开拓岭南,内地可以说只有当地的戍兵,加上士气低下,战斗力自然不行。——然而,秦国四百多年的底蕴,岂是那么容易就挂掉的!奉命攻秦的周文,终于遇上硬茬了。

周文打到戏水(河名)时,已经有数十万的大军。此地已到函谷关外,二世再也不能装鸵鸟说这是一帮“小毛贼”了。然而仓猝间确实无兵可用,少府章邯就请求,赦免骊山修始皇陵墓的刑徒,以这些人为主力反击叛党。虽然二世是个熊孩子,但还是知道保命要紧,忙不迭答应了。于是章邯带着这帮原犯人、奴隶,愣是把周文怼了回去。可见所谓的义军,目前还只是乌合之众,对付秦朝的那些太守县令什么的还行,一遇上真正的职业选手,就被打回原形了——哪怕这支秦军中其实只有老大才是职业的。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1 20:12:38 +0800 CST  
不过说起少府这个官,其实是掌管皇家财政的——还不是全国财政,只是皇帝私家的财政,看来这章邯倒和以前的赵奢挺像。二世把这种名将之才拿来算账,可见眼瞎到什么程度。

最开始被陈胜派出去的葛婴,因为办事不合陈胜的意,结果被杀。张耳、陈馀看陈胜的格局也就这样了,跟他混果然没前途;周文也被章邯赶了回来,看来秦朝也不是那么容易打的。两人核计了一下,就劝武臣干脆自立门户。武臣自称赵王后,陈胜本来想揍他,但手下人劝,这还没灭秦呢,怎么就开始火并了?于是陈胜顺坡下驴就认了这个赵王,当然,也命武臣向西攻秦。这时张、陈二人又劝武臣,就让陈胜和秦刚正面,咱们趁此机会把赵、燕、代地全都弄到手;等楚、秦打得不可开交了,咱们再渔翁得利——武臣又果断照办。

可以看到,才刚开始两个月,这帮所谓的“义军”,已经开始勾心斗角了,反秦大业一时岌岌可危啊!

目前的这帮人明显指望不上;然而,到了九月,“沛人刘邦起兵于沛”。真正的主角,就此登场!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1 22:33:20 +0800 CST  
三十五、斩蛇起义的汉高祖刘邦

还没正儿八经的和秦军开战,所谓的“起义军”内部就开始互相倾轧了,是不是感觉很难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宣传阶级斗争的需要,教科书里往往会把古代的农民起义描绘得高大上,起义的领袖与参与者都是一脸伟光正。然而实际上,当时的泥腿子们哪里有什么阶级觉悟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后追求的不过也就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罢了。其实这也很正常,按教科书的说法就是,当时的生产力条件决定了农民们不可能真正推翻统治阶级——他们也压根想不到这一点。

毕竟,以当时的人力、科技条件,想治理华夏之地这么大的地盘,中央集权统治是最好的选择,你要硬搞近现代的共和体制,反而是在作死。所以“革命”这个词,在古代只是指一家取代另一家君临天下;而以推翻一个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为目标,近现代意义上的“革命”,从古到今也只有两次,真正取得成功的,也只有一次而已。

说句题外话,我是反对把三年解放战争单纯看做“内战”这种论调的。这种说法,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是一场真正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这与古代皇帝轮流做的所谓“农民起义”,怎么能简单地一视同仁呢?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2 14:57:36 +0800 CST  
不过即使只是为了争皇帝之位,陈涉的起义还是很有闪光之处的——那就是开启了以一介平民之身,挑战不可一世的上层贵族精英势力之先河。从此,华夏之民只要一言不合,就反他娘的,这种以斗争求生存,不以血统论英雄的思想早已深深埋入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相比之下,整日鼓吹自己追求自由平等的西方人,真正干出类似的事情,要到两千多年后的思想启蒙运动以后了,而且也不怎么彻底——西方尤其是不少欧洲国家,现在居然还有贵族存在;而且这帮子还供着国王的国家,居然也有脸整日指责我国的政治体制不民主,真是匪夷所思。

上面扯得有点远,我们还是将视线转回来。话说陈涉起义两个月后,在沛县(现在的徐州附近,战国时属于楚国),有个叫刘邦的人也起兵响应陈涉,同时,下相人项梁起兵于吴,狄人田儋起兵于齐。其实与后两伙势力相比,此时的刘邦完全是打酱油的,手下的兵也就是别人的零头——但最终的赢家,恰恰是这个大家伙一致认定的“酱油党”。

刘邦字季,说实话,这个“季”就是老么的意思;相对的,刘邦哥哥的字叫“仲”,也就是老二——可见他父母也就俩普通老百姓,儿子名字取得很随意。作为未来的天下第一人,往往都会“天生异相”,小刘也不例外。史书记载,刘邦高颧骨,脸像龙,左腿上还有七十二颗黑痣。高颧骨还好想象,这“龙脸”是个什么鬼!至于七十二颗黑痣,谁那么蛋疼去数的啊!难道是他老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2 16:59:20 +0800 CST  
其实吧,所谓“天生异相”,很多只是附会而已,其目的不外乎是把自己神秘化,宣扬自己当上皇帝是受命于天——潜台词就是你们这帮没有天命庇佑的人就别学老子造反了,乖乖地种地吧!

龙脸的小刘不喜欢种地,倒是整天东游西荡,花钱大手大脚,结交了不少酒肉朋友,各种惹是生非——世间一般把这种人叫作地痞无赖。虽然让家里人头疼,但毕竟是小儿子,老刘就想办法给他谋了个泗上亭长的差事。秦朝以十里为一亭,亭长也就是个乡镇派出所长。这样看来,刘家倒不像陈胜是完全的草根,至少在本乡也算个人物——仅限于本乡。作为本地有名的无赖,其实大家都或多或少挺鄙视刘邦。倒是有个到此地避祸的单父人吕公挺欣赏这小伙子,还不顾老婆反对,执意把宝贝女儿嫁给了小刘。

——看来姓吕的都挺喜欢投机啊!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2 18:09:54 +0800 CST  
作为所长,刘邦接到任务,为县里押送刑徒去修始皇陵,结果路上人几乎全跑光了——让流氓性格的刘邦干这种狱警的活,确实也难为他了。刘邦见此,索性很光棍地把剩下的几个还没跑的都放了,自己也开始流亡生涯。有十几个人倒是挺佩服这个原派出所长,决定跟着他混——这就是刘邦同学最初的班底。

逃亡自然要趁夜,为了壮胆,逃亡前小刘还喝了点酒。经过一片沼泽地时,一条大白蛇挡在路上。同行的那几人都不敢过,刘邦酒壮怂人胆,拔剑斩蛇。结果有个老太太突然冒出来哭道:“这条蛇是我儿子变的。我儿子是白帝之子,现在被赤帝之子砍了!”说完又突然消失。这种怪谈传闻,给刘邦身上又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后来小刘藏匿在芒山、砀山里,又传出不少类似的奇闻,引来不少沛中的好事者来投靠他。

上面就是著名的“汉高祖斩蛇起义”事件,而且刘邦居然还真留下一把“斩蛇剑”,后代子孙还一直小心保管,直到晋惠帝时的一场火灾后才消失了——顺便说下,同时消失的还有孔子履、王莽头这两样宝物。这种怪谈,原型估计是刘邦小团伙当时为了涨粉,故弄玄虚整出来的;后世不断添油加醋,结果细节越来越丰富,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尤其是斩蛇这一传闻,有很多“五德终始说”的元素在里面。所谓白帝属金,赤帝属火,火克金;汉朝以火德王,克了秦朝的金,可谓天经地义。或许斩蛇故事本来是刘邦等人编的,但加上火克金绝对是西汉中后期以后的事——因为直到那时才提出汉以火德王,刘邦当皇帝后提的可是以水德王啊!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2 19:13:27 +0800 CST  
陈胜起兵后,沛县的县令也见风使舵,想跟着混。他的两个副手,萧何、曹参就劝道,大人你是秦朝任命的,现在要反秦,县里的大家伙估计不信;听说刘邦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不如把他叫回来帮忙。于是大家派屠户樊哙去招回刘邦。其实这萧、曹都存了自己的小心思,因为他俩都是刘邦的好基友——之前的“狐朋狗友”,现下派上用场了。

刘邦手下也聚了千把人了,正发愁之后怎么办呢,一看这是个好机会,那咱也造个反凑凑热闹,说不定将来也能捞个大官当当。于是刘邦欣然同意,带着这帮兄弟直奔县城。

然而,县令又怂了,拒不接纳刘邦,还想宰了萧、曹两人。两人只好逃出城投靠刘邦。刘邦向城里人喊话劝说投降。其实大家早想造反——倒不是为图富贵,估计更多为了保命——于是一哄而上杀掉了倒霉的县令,迎刘邦为主,刘邦从此自称沛公,拉起了两三千人的队伍。

——这规模和之后要说的两人比起来,确实不够看,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刘邦同学迈出去的第一步。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2 20:11:00 +0800 CST  
三十六、项羽和田儋——耀眼的配角们

刘邦作为一个流氓有产者,造反的起点也就比流氓无产者陈胜高了那么一点点。在时人看来,刘邦的势力太不起眼,没有人想到最后会是他成为至尊——包括刘邦自己。而差不多与刘邦同时造反的两拨人,甫一出手就不同凡响,要说成就帝业,他们才是更受到天下人瞩目的。

其中一家,就是原楚国的项氏一族。项家和秦朝的蒙家一样,世代都在楚军中效力,之前在与秦军作战中战死的项燕,就是出自这一家族。项家在楚地影响很大,陈胜起义时就借了项燕的名头。既然前老大项燕都被搬了出来,那真正的项家人反而袖手旁观,实在说不过去。

此时项家的带头大哥是项燕的儿子项梁,之前杀了人,就和侄子逃命到吴,也就是现在江苏这片。项梁也就罢了,这个侄子可是大大有名——此人就是之后与刘邦争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项羽名籍字羽,小时候念书——读不进去,学剑——练几天也放羊了,项梁真是恨铁不成钢。项羽说道:“读书知道自己名字怎么写就行;剑术再高,不过也就一人敌,没啥可学的。要学,就学万人敌。”项梁一听这臭小子还挺有想法,就教他兵法;项羽对这倒是挺感兴趣,但也就是略知其意而已,不求甚解。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3 14:58:17 +0800 CST  
项羽之所以学什么都没长性,只不过是因为他是天才中的天才,只要略微入门,剩下的都无师自通——他缺乏的只是实践经验而已,自然不愿再把精力耗费在学习理论上。但项羽这样的天才百年难遇,所以如果大家的小孩也学项羽这样,不好好学还振振有词,不用考虑太多,先打一顿再说。

会稽(现在的苏州附近)郡守殷通也想发兵响应陈胜,希望项梁和另一个叫桓楚的带兵。项梁看出来这殷通不过和那个沛县令一样是个投机分子,怎么甘愿受这种人差遣,所以一听了殷通的想法,就起了取而代之之意。桓楚当时正在沼泽里落草中,项梁就借口只有项羽知道此人藏在哪,殷通就让项梁去把项羽叫过来。

项梁告别殷通后找到项羽,叔侄两人事先商议妥当后,一起去见殷通;殷通这边还没说几句,项梁瞄了项羽一眼说道:“可行矣!”项羽一听暗号,猝然发难,挥剑斩下殷通之头。殷通手下大乱,项羽大显神威,手刃数十百人,把这些人全震住了。于是项梁自称会稽郡守,召集郡中豪强,收集了八千精兵——这就是江东八千子弟兵的来历;同时以项羽为裨将,起兵于吴——此时的项羽年仅二十四岁,比刘邦要年轻将近二十。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3 19:54:30 +0800 CST  
项梁一上来就占据一郡,整出八千精兵,比起刘邦两三千的乌合之众,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而下面要说的这位,起点比项家还要高。

原齐国人田儋,此时住在狄县。从姓上就可以看出,此人是原齐国的王族。田儋自己,还有他的堂弟田荣、田横,在当地的威望很高。陈胜手下周巿打到狄时,狄县令坚守。田儋见有机可趁,就假装说自己要杀手下一个奴才。秦时虽然主人可以决定奴隶的生死,但得先报官;县令作为本县父母,自然得接见田儋。田儋身手倒与项羽差相仿佛,趁此机会击杀县令,占据狄县,自立为齐王,把周巿也击退了。田儋这个王族的招牌,不比项梁的楚国大将招牌硬多了!于是没多久,田儋就几乎占据了原齐国的所有地盘,成为名副其实的齐王。

一个占据一郡,一个更狠,直接占据一国。刘邦和这二位比起来,实在是米粒之光与日月争辉了。然而,结局证明,这两位此时虽然亮瞎眼,但最终都只是历史的配角。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4 19:14:59 +0800 CST  
北方的赵国作为六国中第一个复国的,赵王武臣在张耳、陈馀的辅佐下,基本已经占据了全赵。武臣派手下韩广攻打原燕国之地,燕人撺掇韩广,自立为燕王。结果与之前的陈胜一样,武臣也不敢和韩广翻脸,只好承认这一事实。

但武臣实际上怎么会甘心,于是在赵、燕边境上蠢蠢欲动——结果一不小心自己被燕军逮到了。燕国就挟持人质敲诈勒索,要求割地才放人。赵国一个小兵跑去劝燕国人:“张耳、陈馀岂是甘于长久居于人下的,现在只不过借用武臣的名头罢了;你们逮到武臣,他们不知道怎么偷着乐呢。如果武臣死了,他俩就会立刻平分赵国、自立为王,然后以报仇的名义攻打燕国——到时候看你们咋办!”燕国人一听,就放回了武臣。

他这番话虽是忽悠燕国,但对赵国形势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连张耳、陈馀二人攫取权力后开始貌合神离,都料到了。——这小兵倒颇有战国时纵横家的风采,可惜史上无名。

之前被田儋赶回来的周巿占据了魏地,他倒长了个心眼,没有自立为王,而是立原魏国王族魏咎为魏王,自己为国相。至此,张楚王陈胜、赵王武臣、燕王韩广、齐王田儋、魏王咎、江东项梁,再加上打酱油的刘邦,秦末的重要势力全部粉墨登场,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另外本年末还发生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二世废卫君角为庶人,卫绝祀。没想到吧,最后灭亡的周朝诸侯国,居然是卫;而且始皇称帝后,这个周朝的姬姓诸侯国居然也还存在,直到此时才被废——可能是因为地盘太小,皇帝陛下根本没注意到吧!至此,周朝的孑遗,才算彻底消亡。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4 20:57:41 +0800 CST  
卷第七 秦纪二 大事记

始皇帝二十年(前227)
燕国荆轲刺秦失败。秦王命王翦攻燕,大破燕、代联军。

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
冬,十月,王翦攻克燕都蓟。燕王奔辽东,杀太子丹。
秦国李信、蒙恬伐楚,王翦称病。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
秦国王贲灭魏。
楚国大败李信,秦王复命王翦攻楚。

始皇帝二十三年(前224)
王翦大破楚军,杀楚将项燕。

始皇帝二十四年(前223)
王翦、蒙武灭楚。

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
王贲克辽东,灭燕。
王贲灭代。
齐君王后死,齐王用齐国后胜为国相。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
王贲攻齐,齐王投降,之后被饿死。
秦王政称皇帝,是为秦始皇帝。弃封建,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收缴兵器,迁徙豪强,统一度量衡。

始皇帝二十七年(前220)
始皇北巡,做驰道。

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
始皇东巡,封禅泰山。
始皇遣徐巿出海求仙,无果而还。
始皇尽伐湘山树。

始皇帝二十九年(前218)
张良博浪一椎,误中副车。

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
“亡秦者胡”。始皇遣蒙恬北伐匈奴。

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
始皇开拓岭南。
蒙恬收河南地,建万里长城,威振匈奴。

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
焚书。

始皇帝三十五年(前212)
始皇作阿房宫与骊山皇陵。
坑儒。

始皇帝三十六年(前211)
“始皇死而地分。”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十一月,始皇发病,遗命扶苏继位。
秋,七月,丙寅,始皇死于沙丘平台。
赵高、李斯、胡亥合谋,以胡亥继位。
扶苏自杀,蒙恬被抓。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皇帝。
九月,葬始皇于骊山。
蒙毅被杀,蒙恬自杀。

二世皇帝元年(前209)
春,二世出巡,刻石颂功。
夏,四月,二世大杀宗室。
复作阿房宫。
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陈胜令符离人葛婴攻蕲以东。陈胜攻下陈。
陈胜于陈自立为王,号“张楚”。
张楚王陈胜以吴广为假王,西击荥阳。
陈胜派陈人武臣、大梁人张耳、陈馀攻击赵地。
陈胜令汝阴人邓宗攻九江郡。
陈胜诛杀葛婴。
陈胜令魏人周巿北略魏地。
陈胜令陈人周文西击秦。
武臣等人占据赵地。
二世以章邯为将,击败周文。
八月,张耳、陈馀劝武臣自立为赵王。
九月,沛人刘邦起兵于沛,下相人项梁起兵于吴,狄人田儋起兵于齐。
赵王武臣派韩广攻燕地,韩广自立为燕王。
周巿立魏咎为魏王,自任其国相。
二世废卫君角为庶人,卫绝祀。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5 19:29:22 +0800 CST  
三十七、进击的章邯

卷第八 秦纪三 二世皇帝二年(前208)~三年(前207)

前面数卷,时间跨度动辄十几二十年,本卷开始突然缩短到两年——当然,篇幅和前面每卷是差不多的。从本卷,司马光这些史官们开始显露狰狞的一面——嫌前面写得简单?口桀口桀口桀,看来,是展现真正技术的时候了!

不过说正经的,突然写得这么详细,主要还是因为秦汉之交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太多,《史记》里别的时间段都是“年表”,唯独这段用的是“月表”;另外,从这段时间开始,史料也变得多了起来,看来之前秦始皇的焚书之举还是给史家们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上回说到,二世皇帝元年九月,沛公刘邦几乎兵不血刃拿下沛县城,正式扯出反秦大旗;刚转过年来,十月,刘邦打到附近的丰县,遇到沛县令的上级,泗川郡(也叫泗水郡)的郡监平(“平”是这位郡监的名字)率领的部队。这郡监大概相当于省纪委书记,算是一郡的三把手了。刘邦将其击败,让雍齿(人名)守丰。十一月,刘邦打到薛县,又和泗川郡守壮(“壮”还是人名)——也就是本省省长干了一仗,而且成功将其击杀。

注意,二世皇帝元年的九月,是元年的最后一个月;二年十月、十一月则是当年的头两个月,所以这两段时间是挨着的,中间并没有隔一年。前面也提到过,秦朝以十月为一岁之始,现在农历的以一月为岁首,是从汉武帝改用《太初历》时才开始的。这是读史书,尤其是先秦史籍需要留意的一个地方。

看起来刘邦开局不错,算是在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当然,主要还是由于他的势力太不起眼,秦朝压根还没有重视。在别的战场,情况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6 21:28:53 +0800 CST  
前面提到,攻打秦地大门函谷关的张楚将领周文被章邯击败;此后又接连两次大败于章邯,周文在绝望中自杀,这支部队算是完了。另一方面,之前张楚王陈胜派吴广攻打荥阳。三川郡守李由(丞相李斯的长子)坚守荥阳,吴广围攻不下。听说周文完了,吴广的手下们一时人心惶惶。将军田臧就和大家密谋,觉得吴广此人骄傲自大,明明不懂军事又偏喜欢指手画脚,跟着他混恐怕要遭殃,干脆做了他!——估计吴广觉得自己和陈胜首倡起义,确实可能有自满的情绪。

田臧带头,假托陈胜的命令干掉了吴广;陈胜也是鞭长莫及,只好同意以田臧代领部队。田臧干掉吴广虽然不太地道,但也算是条汉子,并没有投降秦朝,而是命手下李归等人留在荥阳这边,自己带精锐在敖仓迎击章邯;但主帅刚刚被杀,军队士气低落,结果楚军大败,田臧战死。章邯乘胜逐北,接连击杀包围荥阳的李归,大破占据郯的阳城人邓说、占据许的铚人伍逢。

这一刻,六国之人终于又想起了,曾经被“关中冷娃”所蹂躏的恐惧。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7 18:51:37 +0800 CST  
不过,这关中冷娃中一定不包括二世,要说的话,他倒是个“二娃”。二世觉得,老爹在时还老老实实的死老百姓们,怎么一到自己上台,就纷纷造反了呢?那一定不能是朕的错!于是二世埋怨李斯,说你贵为三公,怎么就搞得天下盗贼层出不穷呢!——此时二世还固执地把陈胜们称为“盗”。李斯这个视权如命的人,一听就慌了,苦思冥想后,拿出当年写《谏逐客书》的精神,上书道:“像尧、舜这样的,为了治理天下,整天苦心劳神——这样的天子不做也罢!咱们大秦的皇帝,就应该用严刑峻法,大权独揽,这样才能‘灭仁义之涂,绝谏说之辩’,为所欲为,无人敢逆——这样的天子当得才够劲!”——和《谏逐客书》比起来,这封上书完全在胡说八道,也亏得李斯能想出来。

当然,这样说正合二世的胃口——李斯也是揣摩出了这点才故意这么写的。于是二世颁布的法令越发严苛,人们动辄得咎,不说全国别的地方了,就连秦地自己的老百姓都过得朝不保夕、惊恐惶骇。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7 20:00:36 +0800 CST  
二世估计是见自己的老爹搞高压政策,把天下治理得服服帖帖的,所以疯狂迷信严刑峻法的作用。但是,即使在提倡“法制社会”、“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也不是万能的。法律说到底,只是对社会行为底线的一个强制规定——也就是说,仅仅做到不违法,离“道德高尚”的境界还相当遥远。也不是说大家都应该以圣人的道德素养要求自己,然而如果人人都踩着底线来做事,那这个社会也将是没前途的。比如说,现行的中国法律中,婚外情、找小三之类的并不违法,难道大家还都去这么干不成?

尤其是,秦朝刚刚统一,经历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后,人们都想放松一下,结果秦始皇出于惯性也好,出于自信也罢,仍然时刻绷紧大家的神经;二世上台后更是变本加厉,最后百姓们要么被逼疯,要么就只好造反喽——秦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8 19:02:37 +0800 CST  
楚军接连失利,赵国这边也出幺蛾子了。赵王武臣命手下李良攻打太原,结果被秦军挡在井陉。秦将假托皇帝名义,写信劝降李良;李良半信半疑,姑且先回邯郸要求增兵,路上碰到武臣姐姐的车队。李良看到一堆人浩浩荡荡,还以为是武臣的仪仗,就拜倒在路边。这位大姐当时喝醉了没怎么在意,就随便叫个侍卫去回拜,自己屁股都没动一下。李良作为赵国大将,没想到赵王的姐姐都这么轻视自己,羞愤之下,终于决定反了!李良追杀掉武大姐,又偷袭邯郸。由于变起仓猝,赵王武臣被杀。张耳、陈馀由于耳目众多,险险逃过一劫——可见比起武臣,这两人倒是颇得人心,即使没有李良这一出,武臣的地位看来也是岌岌可危啊!

二世又遣长史司马欣、董翳辅佐章邯,章邯军势如破竹,先后击杀张楚柱国房君和驻守在陈西的张贺,兵锋直指陈胜的大本营——陈!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8 20:08:59 +0800 CST  
三十八、陈胜之死

陈胜的嫡系部队——派到西边打秦朝的周文军与吴广军,已经先后被秦军击溃;眼看章邯兵临城下,陈胜手里只剩张贺的部队,只好亲自出战。然而,主力已经在周文与田臧手里拼光了,张贺部本来只是用来守基地的,估计都是些老弱病残,自然大败亏输。二世皇帝二年十二月,不甘心的陈胜准备回去再拉起一支队伍,然而,刚跑到下城父时,陈胜就被自己的司机庄贾所杀,陈地投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此黯然落幕。

张楚政权岌岌可危之时,陈胜只有自己手里的嫡系才发挥了点作用,别的诸侯,不论是自成一家的齐国,还是出自陈胜的赵国、魏国,没有一人出兵相救。一大原因,当然就是和之前张耳、陈馀分析的一样,陈胜泥腿子出身,在一干前贵族中号召力太低。另外,陈胜本人也是问题多多。起义前期,秦朝势力土崩瓦解,使得陈胜产生了迷之自信;而过去只能仰望的地主老爷们,此时在自己这个苦哈哈面前毕恭毕敬,生杀全都取决于自己,陈胜也不免自我膨胀起来。

权力就如美酒,饮之回味无穷,但一旦沉溺于其中,却会迷失自我。刚起事时,陈胜还能对来投靠的人,做出一副虚怀若谷的姿态;但不过两三个月,就开始鼻孔朝天,趾高气昂。他老丈人来见他,陈胜也就拱拱手,腰都懒得弯一弯,老头子气得转身就走——这还算轻的了。和陈胜之前一块种地的基友来投靠他,开始陈胜还能好吃好喝地供着;但这些基友们为了吹嘘自己和陈胜的老交情,不断提起过去和陈胜一块种地的往事——结果陈胜不爽之下,把这些大嘴巴统统杀掉了。
楼主 剑魔烨煌  发布于 2016-11-19 15:45:38 +0800 CST  

楼主:剑魔烨煌

字数:694684

发表时间:2016-10-10 03: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8-04 21:43:00 +0800 CST

评论数:1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