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望大家了解一下

三:
不慧少读儒书,罔知孔孟之心传;长学佛乘,未悟如来之性体。迄今年临知命,见等面墙。徒有乐善之心,毫无利人之力。欲将此书刊刻流布,无奈贫无卓锥,兼以懒于募缘。因是多年,未偿所愿。西蜀居士李天桂,夙具灵根,笃修善行,企得无上佛法。朝礼普陀名山,于法雨禅寺,偶然会遇。若非宿缘有在,何以邂逅如斯。乃屈膝问法,询求出要。余因示以力敦伦常,精修净业,自利利他,唯此为要。若能躬行无玷,方可感化同人。倘行不符所言,乃奉法反以坏法。彼世之德不加修,而善不力迁者,非无修德迁善之资,乃无良师益友以身率之故也。即的以此书,令详悉披阅。务使己之动作云为,与书之指示训诲,相契相合,无少参差,庶几可耳!彼遂若获至宝,庆幸无已。发愿刊板,用广流通。又祈作序,普告同人。因不揣固陋,略述颠未。其有欲致君泽民,修身齐家,教子孙以希圣贤,悟心性以了生死者,请熟读而力行之,当不以吾言为谬妄也。
弟子不才,少读儒书,不知孔孟的心传;久学佛法,未悟如来的本性。到今年已临五十岁,已经是近土的人了。仅有一点乐善的心,毫无一点利人之力。想要把这本好书刊刻流布,元奈贫无立锥之地,加上平常懒于化缘。因此多年,没有完成自己的宿愿。四川居士李天桂早具慧根,诚修善行,希望证得无上佛法。朝礼普陀山的时候,在法雨禅寺与我偶然相遇。如果不是前世有因缘,怎么会有这样的巧遇。他顶礼问法,征求一条出门要道。我就说应在伦常中着力,精进修行净宗,自利利他,只有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够亲身实行,不受污染,就可以感化别人。如果言行不一致,那么奉法反而是坏法。当今之世不能加紧修行道德伦常,善的力量不能转化天下人心,并不是我们没有修德转善的资质,是因为没有良师益友以自身作楷模来改变天下风气啊!于是就把《安士全书》赠送给他,要他详细阅读。务必使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与书中的指示教诲,互相契合,没有一点差别,这样才可以的啊!他就如得到了珍宝一样,庆贺有幸获得,发愿制版、广泛流通。又请我作序,普告大家。因此我就不自量力,顾不得自己学识浅陋,略说头尾。有关这些想要致君泽民,修身齐家,教子孙成圣贤,悟心性了脱生死等内容,请读者仔细阅读,并在生活中实行,就不会认为我所说的是谬论或虚妄了。

周安士居士传
周梦颜,一名思仁,字安士,昆山诸生也。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自号怀西居士。尝以众生造无量罪,唯淫杀二业,实居大半,因著戒杀淫二书。其戒杀书名《万善先知》,言多恳切深痛。每过一切神祠,必祝愿云:“唯愿尊神,发出世心,勿受血食,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中间若杀一小鱼虾,乃至家中眷属,若有一人伤蚊蚁,唯愿尊神是纠是殛,迅雷击碎,所著书板;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临河见鱼,仰面见鸟,不思救度,反萌杀机,亦同此誓;思仁自今二十四岁,直至寿尽,若梦寐中,见人杀生,不能至心称佛名号,发救度心,而反欢喜赞成其事,亦同此誓。其戒淫书,名《欲海回狂》,劝诸淫者,先观胎狱,了种种苦,是为息淫原始方便;次观男女,脓血涕唾,恶露中满,犹如溷厕,粪秽所都,是为息淫对治方便;次想死人正值仰卧,寒冰彻骨,黄水流出,臭不可闻,遍体生虫,处处钻啮,皮肉渐尽,骨节纵横,乃至冢破骨出,人兽践踏,而我此身,终亦如是;次念《法华》所说因缘生相、灭相、与不生灭,是为断淫穷原方便;次观自身,在极乐世界,七宝池内莲花之中,开敷,见阿弥陀佛,坐宝莲花,及诸种种庄严瑞相,亦见自身,礼拜供养于佛,作是观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永脱淫阱,是为究竟解脱方便。又著《阴骘文广义》三卷,《西归直指》四卷。乾隆四年正月,与家人诀,云将西归,家人请以香汤沐浴,却之曰:“我香汤沐浴久矣!”谈笑而逝,异香郁然满一室,年八十四。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1 20:45:46 +0800 CST  
上卷
(自帝君至上格苍穹皆帝君实事,出《文昌化书》)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天赐兴儒 补衮和衷 惇(dun)睦亲族 初闻佛理 邛(qiong)池化龙 遇佛得度 幽明交理 流矢集体 隶掌桂籍 当来证果 附问答五则
未尝虐民酷吏 酷虐改行
救人之难 奇冤立判 除暴安良
济人之急 贫富富贫
悯人之孤 慰友重泉
容人之过 举不避仇
广行阴骘,上格苍穹 清河善政、雪山大仙
人能如我存心 心不在内 心不在外 心不在中间 心非有在有不在 心含太虚
天必赐汝以福 欲界六天 色界十八天 无色界四天 附问答二则
于是训于人曰 人种从光阴天来 人禀四大而生 人为四生六道之一 人有十时 人面如地形 人有六根六尘六识 人须知十二因缘法 人寿有古延今促之异 人身有古大今小之殊 人福有古重今轻之验 人死有六验
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 慎刑诸图 决狱平恕 辨雪冤狱 不逮妇女 执法无后
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 鬻(yu)田济人 免死得元 蠲(juan)租得第 逆旨害民
救蚁中状元之选 救蚁延龄 蚁王报德
埋蛇享宰相之荣 方便行杀 毙蛇抵命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三福田图 八福田图 世间七事不齐图 十恶所感正报余报图 二十七种业报图 有果无用 有用无果 先富后贫 先贫后富 劳而致富 逸而得富 贫而能施 富而不施 施多福少 施少福多 同忧异果 异寿同果 为恶善终 为善恶终 身乐心不乐 心乐身不乐 大施小福 小施大福 吾遇顺境正当修福 吾遇逆境亦能植福 他人作善我能受福 他人作恶我亦受福 五里铜盆 一月布施 指上植福 身小声宏 十粒除贫
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 世间善愿 出世宏愿 三童发愿 号同古佛 发愿先度 四十八愿 有愿易度 即胜二乘
利物利人 碎碑刻碑 潜消弊政 小常平仓
修善修福 广置义田 独成胜举 乐善不倦
正直代天行化 检校善恶
慈祥为国安民 设法救民 帝君示敕
忠主 鞠躬尽瘁 主为画像
孝亲 五母悲哀 举国孝养 异香远闻 出家报父 修忏遇母 树德资亲
敬兄 爱敬交至 至性感人
信友 千里赴约 度友全信
或奉真朝斗 七星救焚 礼斗免盗 道藏源流 道藏摘语
或拜佛念经 阿难结集 此土闻经 得免驴胎 得免猪胎 经救全城 枷锁自脱 僧作天王 盲者得视
报答四恩 礼塔度亲 诚感父骨 酬恩护法
广行三教 助扬王化 培植真儒 潜消祸乱 毁教现果 附问答二则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免难济厄 遥救堂崩 免官救吏 赎罪得子
矜孤恤寡 矜恤交至 为主存孤 逼孀现报
敬老怜贫 牛杀三人 鬼能止焚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饿夫酬德 速得贵子
施棺椁(guo)免尸骸之暴露 掩骸现果 作子酬恩
家富提携亲戚 菜羹得名 大愉快事
岁饥赈济邻朋 因荒酿祸 增价免饥 种豆代谷 抗疏救辽 自讳其德
斗称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 遭谴不悟 作牛示罚 干蛊裕后
奴婢待之宽恕,岂可宜备责苛求 死无奴婢 小奴为祟 难忍能忍 悍妇产蛇 宜革世仆之弊

下卷
印造经文 法界唯心图 娑婆四洲图 五福八难图 龙求斋法 八关斋法 写经脱苦 枕经失荐
创修寺院 须达施园 修塔获果 天人散华 同为夫妇 难为夫妇 舍宅为寺
舍药材以拯疾苦 多劫无病 疮发人言 预绝诸病神方
施茶水以解渴烦 施水福报 以水卖贫
或买物放生 放豚放儿 卖猪卖子 救羊救女 鞭马鞭亲 曹翰宿因 救物同登
或持斋而戒杀 怨亲颠倒 饿狗示报 一钱荐帝 父杀羊女 夫杀羊妻 杀生冥累 河神受戒 破斋酬业 卖斋立毙
举步常看虫蚁 忍渴护虫
禁火莫烧山林 以身济兽 烧虫受谴
点夜灯以照人行 贫女施灯 窃油现果
造河船以济人渡 志存济溺
勿登山而网禽鸟 鹦鹉始末 鸽得人身
勿临水而毒鱼虾 神鱼送子 鳝救回禄
勿宰耕牛 耕牛乞命歌 三十二头 一牛三还
勿弃字纸 捐灰减算 弃文速果
勿谋人之财产 冤鬼诉母 执枪自刃 三次投胎 以客作子
勿妒人之技能 十子异疾
勿淫人之妻女 丑诃美女 人是革囊 男根不净 女根不净 引经策发
勿唆人之争讼 累世未讼 见机免祸 贵子忽夭
勿坏人之名利 入闱偿业
勿破人之婚姻 得书改过 离书现果
勿因私仇使人兄弟不和 邑神示罚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诱子倾家
勿倚权势而辱善良 希旨诬良 仆犬证赃
勿恃富豪而欺贫困 不欺贫困 动人恻隐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 执贽十往 遇恶不校 党恶杀身
常须隐恶扬善 宿世口业 口也余报 绮语花报
不可口是心非 咒诅酷报 一目准誓
剪碍道之荆榛(zhen) 除当途之瓦石 拔荆得金 梦人赠桂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 七十里塘 熔锡灌闸
造千万人来往之桥 海神示约 延龄裕后 建桥福果 毁桥获谴
垂训以格人非 立命之学 国策去毒
捐赀以成人美 乐善不倦
作事须循天理 不弃疯女 弃妻重娶 雷诛母子 邪淫负托
出言要顺人心 鲁使对薛 随宜说法 巧为讽谏
见先哲于羹墙 孔氏三代出妻 忠恕之外无一贯 雍也可使南面 指鞭之士 物有本末节 补格物致知章 服尧之服 慎独于衾(qin)影 见猎心喜 偶动邪念 举念戒牛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失目因缘 增价自毙 雷诛赌逆 一脔三命
永无恶曜(yao)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累劫无病 鬼神默佑 寇不能劫
近报则在自己 公主自福 亵袈娑报 火神示报 十倍酬业 梦示鸡骨 酷令自烧
远报则在儿孙 尽诚训导 贵子复求 神示葬地
百福骈臻,千云祥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 地上天福 举家福泽 累世科第 一疏昌后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2 20:54:01 +0800 CST  
胡小林老师讲述福薄增福成功的方法
http://mp.weixin.qq.com/s/DBMYn4iYP4PU75m9hFdCWg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3 10:17:37 +0800 CST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
(发明)篇中所言,皆为帝君现身说法。故以“吾”字发其端,曰一个七世。特将吾身中亘古亘今,生生不坏之物,指示后人也。人惟生不知来,死不知去,便谓形神消灭,无复来生,所以四肆行罔忌。帝君深惧此种自误误人,流毒不浅。故以自己之一十七世,晓然正告天下也。帝君既有一十七世,则吾侪(chai)皆有一十七世。由是将为善,思及身后之福,必果;将为不善,思及身后之福,必不果。(人唯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人若知道有来生,自然修取来生福)。识得此篇开端语,亦思过半矣!
(发明)本篇中所说,都是帝君现身说法。因此以“我”字开头,说我一十六世的事。特把我们身中过去现在都无损坏的东西,指示出来。人只因为生不知从那里来,死不知到那里去,就说人身体死了,一切都没有了。于是他的行为就非常放肆,没有一点顾忌。文昌帝君非常害怕这种思想既误了自己又误了别人,流毒不浅。故用自己一十七世的事,揭开来忠告天下的人。帝君既有一十六世,我们也都有一十六世。因此,现在种了善因,就知道下世一定会有福报;种了不善的因,下世就一定不会有福报。(人只知道有来春,所以留着来春谷。如果知道有来世,自然就会去修来世福。)理解了这篇开头语,就等于已经忏悔了一半的过失。
注释:①发明:启发,阐明。
人读善书,每心粗气浮,不能沉思默会。即如“吾”字、“身”字,未有不朦胧混看者。若识得吾可为身,身不同为吾,方知吾是主人,身是客矣。主则旷劫长存,无生无死;客则改形易相,乍去乍来。譬如运行之人,或乘舟坐轿,或跃马驱车,种种更变,人无变更。舟车轿马,身也;乘舟车轿马者,吾也。又如人作戏,或扮帝王,或扮官吏,或扮乞儿,种种改易,人无改易。帝王官吏乞儿,身也;扮帝王官吏乞儿者,吾也。以一身言之,其能视听者,身也;所以视听者,吾也。身唯有生死,故目至老而渐昏,耳至老而渐塞。吾唯无生死,故目虽昏,而所以视者不昏,耳虽塞,而所以听者不塞。(若作视听即吾,又是认贼为子。)是故大人从其大体,身能为吾用;小人从其小体,吾反被身用也。
人读善书,常常心粗气浮,不能仔细思考,静静体会。例如“我”字、“身”字,没有不模糊混看过去的。如果认得“我”可为“身”,“身”不能为我,才知道“我”是主人,“身”是客人。主人就无量劫来长存不变,没有生死。客人就改头换面,忽然去了忽然来了。好象远行的人,或者乘舟坐轿,或者骑马开车,种种不同,人却无变化。舟车轿马是“身”,乘舟车轿马的人是“我”。又如人演戏,或者扮帝王,或者扮官吏,或者扮乞丐,种种改变,人无改变。帝王官吏乞丐是“身”,扮帝王官吏乞丐的人是“我”。从一身来说,那个能够看和听的,是“身”;能够指挥看和听的,是“我”。身有生有死,故眼睛到老了就昏花模糊了,耳朵到老就渐渐听不清楚了。“我”就没有生死,故眼睛虽昏花,但指挥眼睛者不昏花;耳朵虽然听不清,但指挥耳朵者却清楚。(如果认为眼睛耳朵的就是“我”的一部分,这是认贼为子)因此大人则得到大体,“身”能被“我”用;小人随从小体,“我”反而被身用啊!
补充:(译者的发挥)世人都以四大(地水火风)的身体为我,而它仅是物质的组合,不是真我。如果物质组合就是我,那么现在的科学可以制造物质,为什么不能制造生命,连结构最简单的生命(如蚂蚁)也制造不出来呢?所以物质组合的身体不是我,只有能组合者才是“我”。这就是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一切善恶的种子都种在里面,驱使众生六道轮回,善恶报应,自作自受。眼耳并不会见闻,仅是细胞的组合,故不是真我,能听能闻者,才是真我。虽然眼耳都坏了,但见性与闻性是不坏的。如果眼以明为见,黑也是见,黑了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这“看不见”不正是见吗?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3 20:51:07 +0800 CST  
既可以十七世,即可以十七劫,即可以无量无边劫。帝君之吾无穷,则吾辈之吾亦无穷矣。即可以士身,可以大夫身,即可以天龙八部地狱鬼畜身。帝君之身无定,则吾辈之身亦无定矣。旦托生既多,则宿世父母六亲亦多。帝看宿缘既多,则吾辈宿缘亦多矣。然则吾者,主人也;一十七世,旦暮也;为者,机缘也;士大夫,傀儡也;身者,革羹也。诚难与俗人道也。
一个人可以有十七世,就可以有十七劫,更可以无量无边劫。帝君的“我”无穷,那么我们的“我”也无穷了。帝君可以为常人身,也可以为贵人身,还可以为天龙八部①地狱鬼畜身。帝君的“身”没有一定,那么我们的“身”也没有一定了。轮回转世既多,那么前世的父母六亲②也多。帝君前世的缘分多,那么我们前世的缘分也多,这样看来那么“我”是主人,一十七世是早晚,投胎出生靠机缘,常人贵人等都是演员,身体是皮袋。这其中的道理确实很难与一般人说明白啊!
注释:①天龙八部: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②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前世后世,犹之昨日来朝,吾生合下自有,并非佛家造出。譬如五脏六腑,本在病人自己腹中,奈何因其出诸医人之口,竟视为药笼中物乎!
前世后世,好象昨天和明晨一样,来的快,去的快,我们生下来就存在的,并不是佛家的发明创造。例如五脏①六腑②在病人自己的腹中,自己却看不见,但因为借医生的口,就知道病在哪个部位,并作为用药的地方。
注释:①五脏:心、肝、脾、肺、肾。
②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补充:佛只觉悟真理,并没有创造真理。世界没有第一因(神创之说),六道轮回,无始无终。
人若无有后世,不受轮回,则世间便有多少不干事,即圣贤议论,亦有无证不信者矣。且如孔子言仁者寿,力称颜子之仁,而颜反夭矣。极恶盗跖(zhi)之不仁,而跖偏寿矣。君子枉自为君子,小人乐得为小人,何以成其造物!唯有前世后世以为销算,而后善有所劝,恶有所惩。上帝不受混帐之名,孔子可兔无稽之谤。大矣哉,一个七世之说也。如果人无后世,没有轮回,那么世上就有很多不公平的事,即使圣贤站出来讲话,也会因为没有证据,使人不相信了。孔子说有仁心的人一定长寿,经常称赞颜子之仁,但颜子①反而很早就死了。无恶不作的盗跖非常不仁,但他反而长寿。这样一来,君子就冤枉作君子,小人就乐得作小人,天下造物怎么能够这样不公平呢?只有前世后世互相加起来清算,互相抵偿,我们才知道修善积德,不断进步,恶念才会时加戒备提防。这样上帝就不受混帐的名声,孔子也可免除没有根据的毁谤。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4 21:39:15 +0800 CST  
注释:①颜子(公元前521一490),名回,字子渊,春秋鲁国人,孔于学生。以德著称,后世称为复圣。
②盗距:春秋末期人,盗贼之王,恶名远扬。《荀子.不苟》说他:名声显赫,象日月一样,与舜、禹流传不息。《庄子.盗跖》说他:带领部卒九千人,横行天下。
补充:基督教说上帝要使好人上天堂,恶人下地狱。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是否上天堂下地狱,要由因果来决定。种了善因才有上天堂的希望,种了恶因就有下地狱的趋势。上帝好象世间的法官,没有做坏事,怎么会被捕入狱呢?再说上帝是纯善的化身,他不会使好人下地狱,恶人上天堂。故命运由因果决定,掌握在自己手里。
虚无寂灭之学,非吾儒所以痛恨乎!即已恨之,不可身自蹈之。今之述佛理以劝世者,必曰作善得福,作恶得祸。明有因果,幽有鬼神。已往者是前生,未来者为后世。步步据实。试问:虚无二字,如何可加而谤佛者?则以地狱天堂为荒涎,前世后位为渺茫。谓此身来无消息,去无踪彤。静言思之,恰虚无二字之病。学佛者之言曰:肉躯虽有败坏,真性原无生死。而谤佛者辄云:无有前生,无复后世。夫曰舍一身复受一身,则是虽寂而下寂,虽灭而下灭也。若其舍一身不复受一身,则是一寂而长寂,一灭而永灭矣。平心自揣,试问:寂灭二字,毕竟谁当受之?嗟乎,身若株儒,而反讥防风氏为短小,亦已过矣。
虚无寂灭的学问,不是那些迂儒所痛恨的吗?既然痛恨它,就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现在讲佛理来劝世的,一定会说作善得福,作恶得祸。明有因果,暗有鬼神。已过去的是前生,还没有来的是后世。步步证据确凿。试问:虚无二字怎么能够拿来谤佛?如果认为地狱天堂为离奇虚妄,前世后世渺茫不见,说身体来无消息,去无踪影。静心思考,恰中虚无二字的病毒,学佛的人说:肉体虽有败坏,真性原无生死。而谤佛的人就说:没有前生,没有来世。又说:舍一身又受一身,则是虽寂而不寂,虽灭而不灭。如果舍一身不再受一身,则是一寂就长寂,一灭就永灭了。平心自问,寂灭二字,谁当受它。可叹啊!自己是侏儒①,反而讥笑别人矮小,不也是太愚痴了吗?
注释:①株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补充:佛于菩提树下,入于甚深禅定,而得五眼六通。其中宿命通即是能看到三世因果轮回的实相,我们来得宿命通,当然看不到前世和后世。但是不能说看不到的东西,就不存在。如电波看不到,但我们知道它存在。以人类有限的肉眼,看不到的东西还很多。没有看到不要紧,通过别人介绍就知道了。我们没有到过外国,但到过的人可以给我们介绍。
以刀杀人,不过斩人肉躯。若言无有后世,直是断人慧命。斩肉躯者,害止一生。断慧命者,杀及世世。故知劝人改恶修善,犹是第二层工夫。先须辨明既有今世,必有来生,方是根本切要语。
用刀杀人,只不过杀害了人的肉体;如果说没有后世,径直斩断了人觉悟的命。斩断肉体,危害只有一生,斩断觉悟之命,就杀及后世。因此劝人改恶修善,还是次要的工夫。先认识清楚,既有今世,必有来生,才是从根本处入手。
补充:只有认识三世因果轮回,改恶修善才能从被动变为主动,才知修善是好自己,作恶是坏自己。
无后世之语,出之凶恶小人,人皆轻而忽之。譬诸投鸩毒于臭食之中,啖者自少故,其之害浅。若出之正人君子,人必尊而信之。譬若置砒霜于膏之内,食者必多,故为害深。苟能侃侃凿凿,唯以救世为心,不作以顺为正之妾妇,则其阴功大矣!
没有后世的说法,如果出自那些凶恶小人,人们就会轻视忽略这个问题。例如把剧毒放到臭食里面,吃的人因气味不好,就自然少吃,这种危害就较浅。如果没有后世的说法出自正人君子,人们因为尊敬他就相信。这就好比是剧毒投进美食之中,吃的人必定多吃,这种危害就深了。如果能够正直为人,旗帜鲜明,一心以救世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作以偏为正的妾妇,那么他的阴功就无尽无穷了!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5 20:52:06 +0800 CST  
补充:这里说了三种人,第一种人易辨,第二种人复杂,第三种人是境界最高的人。
吾辈一介书生,即有书主习气,闻三世轮回,无论不信,即信,亦不肯出诸口。今悟一十七世之说,出自帝君宝训,可明目张胆告人矣,何则?向惟不知有后世,所以屈指将来,光阴无几。今悟肉躯虽死,真性不亡,可知当身寿算,原来地久天长。是能易短命为长寿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向惟不知有前生,故见天帝天仙、帝王卿相,不觉自顾渺少。今知六道轮回,互为高下,则知豪贵之途,宿生何者不历?是能筹贫贱于富贵者,此一个七世之说也。向惟昧于宿因,故每逢失意,不免怨尤。今悟荣枯得失,皆宿业所招。则是横逆相加,亦可安然忍受。是能消忿怒为和平者,此一个七世之说也。向惟不达祸福,所以无恶不为。今知行善始足庇身,损人适以害己,则暗室屋漏之中,自有战兢惕厉之想。是能化贪残为良善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向惟不信因果,故见善人得祸,恶人得福,便谓天道难凭。今能参观前世后世,则知福善祸淫,本是毫发无爽。是能转愚痴为智慧者,此一十七世之说也。识得此言真意味,何劳读尽五车书。
我是一介书生,自有书生习气,平常闻三世轮回之说,无论信与不信,部不肯说出口。现在悟出一十六世之说出自帝君宝训,就可以明目张胆告人了。为什么呢?以前只因不知有后世,所以悠悠度日,屈指一算,光阴无几。现在知道肉体虽死,真性不会消亡,可知生命原来地久天长。因此能把短命改为长命,是一十六世之说。以前只因不知有前生,所以看见天帝天仙、帝王卿相,就觉得自己太渺小。现在知道有六道轮回,互为高下,那么豪贵的路,前世怎会不经历过呢?因此,能把贫贱与富贵的差别看得很淡薄,是一十六世之说。以前只因不知道有前因,所以每逢失意,往往怨天尤人。现在知道贫富荣辱、利害得失,都是业力所招。那么当入逆境之时,也能安然忍受。因此,能够消除忿怒转化为和平,是一十六世之说。以前不知道出现祸福的原因,所以无恶不作。现在知道行善正是庇护自己,损人正是损害自己。那么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是战战兢兢,警惕戒备自己不要起动恶念。因此,能够化贪残为良善,是一十六世之说。以前只因不信因果,所以看见善人得祸,恶人得福,就认为天道不公平。现在能检查观察前世后世,就知道了福因作善而来,祸因作恶而来,是一丝一毫也不会有差离的。因此,能转愚痴为智慧,是一十七世之说。
补充:上面是安士先生的切身体会,下面具体征引事实。
下附征事(二十二则俱出文昌化书) 天赐兴儒
帝君曰:予方游人间,至会稽山阴,见一隐者(即圣父),年五十许,焚香叩天析嗣。时仲春丙夜,天文焕烂,张宿昭然在上,而隐者适姓张,予于是生焉。然予乡剪发文身,习为夷俗。于既成童,心甚不乐。乃寻冠履,自习礼文(儒服儒冠,自此而始)。内外莫不以予为异,及其久也,从予者什有七八。一日有耆(qi)旧谒予父,回诵唐虞大训数篇(即成王顾命所成者)曰:“中国有使人传此。”予好之,就彼习焉,随口记授无遗。于是愿学者,从而习之,皆以予为师焉。
天赐贵子,振兴儒学 帝君说:我的阴身正飘游人间,来到会(kuai)稽山北,看见一个隐居的人(圣父),年纪五十岁左右,正烧香拜天求子。这时是春中三更夜,星光灿烂,张宿星座清晰地挂在天空,而这位隐居的人正好姓张,我于是就投胎托生在他家里。我乡剪发文身①,成为落后民族的陋习。我长大之后,为这种旧习很不快乐。就找来鞋帽,自习礼文(儒服儒冠从此开始)。远近没有不认为我怪异,但时间一久,就有十分之七八的人跟随我了。一位有德望的老人来拜访我父亲,口诵唐虞①大训数篇(就是周成王临终时所说的)说:“中国有人来继承它。”我很喜爱,跟随他学习,随口记授没有漏掉一点。于是有些愿意学习的,都到我这里来学习,我就成为他们的老师了。
注释:
①文身:在人身体上绘成或刺成带颜色色的花纹或图形。
②唐虞:上古时代朝代名,唐为尧所建,史称陶唐,虞为舜所建。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6 09:17:43 +0800 CST  
(按)孔子之生也,以圣母祷之于尼山;帝君之生也,以圣父祈之于苍昊。诞生皆不凡矣!然孔子振木铎于周之衰,而显示微言于万世;帝君扬文教于周之盛,而阴骘黜涉于千秋。岂非道不同,同归于治者哉!
(按)孔子降生于人间,是因为圣母在尼山①祈祷,诚心所感;帝君降生于人间,是因为圣父于春夜祈告于苍夭,出生都是不同凡响啊!孔子在周朝衰落时振兴儒教,向万世显示了走向纯善境界的微言大义;帝君则在周朝兴盛时振兴文教,他的阴德绵延传于干秋。难道不是道路不同,而目的都是要使天下太平吗?
注释:
①尼山: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之母颜氏在此山祈祷而生孔子。
补衮和衷
帝君曰:予在周成王时,姓张,名善勋,成王置予于言路。时虽盛明,而忧君忧国,未尝少懈。方王少时,听政于周公,后常怀不平。予恐左右得乘间也,每以君臣始终祸福几微为戒,而谏草屡焚,人无见者。故公之东征,虽四国流言,召公不悦,而卒能保全者,予亦少有力焉。
劝谏成王,调和关系
帝君说:我在周成王时代,姓张,名善勋,周成王把我安排在他身边向他进言。当时虽是盛世清明,但我忧君忧国的心从来没有懈怠。周成王年少时候,听政于周公,后常怀不满之情。我恐怕左右有野心的人乘机作乱,就常常以君臣能够始终共享苦乐祸福的人非常微少的道理进谏,但谏书的稿子经常被烧了,故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因此周公东征,虽然四方诸侯流言蜚语,连召公也有怀疑了,但最后能够保全,我在中间也出了一些力。
补充: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传位于周成王。成王幼小,由武王弟弟周公旦辅助,管理国事。其他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不满,造谣中伤,说周公有野心。商纣王之子武庚心怀企图,他彼封为殷侯,常与三个弟弟勾结,煽动叛乱。这个时候,谣言太盛,连重臣召公也怀疑起来。周公很难过,披肝沥胆与召公谈了一席话,召公被感动,消除误会。费了三年工夫,周公东征平定了武庚叛乱。帝君为成王之臣,洞察秋毫;常进忠言,为保全大局作了贡献。致使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史称“成康之治”。
(按)张氏本黄帝后裔,帝君降生,在周武王乙已岁,其后示现每多姓张。世传二月初三日,为圣诞者,止据帝君主于晋武帝太康八年之一位也。若论帝君多生以来,则自元旦以至除夕,何日而非圣诞耶?
(按)张氏本是黄帝的后裔(yi)①,帝君出生,在周武王乙已年,以后托生常多姓张。世上流传二月初三日是帝君生日,只根据帝君生于晋武帝太康八年的一世。如果要推广到帝君多生,那么从元旦到除夕,哪一天不是帝君的生日呢?
注释:
①后裔:后代子孙。 惇(dun)睦亲族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6 20:30:07 +0800 CST  
帝君曰:予在京周十年,久违桑梓。一日,见周公鸱鸮(chixiao)诗,恻然有感,因告老乞骸。既归里,见族人多贫,遂兴义庄,困乏者,周急之,疾病者,疗治之,男女长成者,婚嫁之,子弟俊秀者,教养之。闻风者翕然相效,义庄滋广。
团结亲族,大兴义庄
帝君说:我在京城十年,离别家乡很久了。有一天,读到周公鸱鸮①诗,忧伤而感动,有怀乡之情,就向朝廷告老还乡,埋骨故土。已回家后,看见村里人多贫穷,就倡议建义庄,有困难的就救济他,有疾病的就帮助医治,男女长大的就帮助嫁娶,聪明伶俐的就帮助读书。这种风气一推广,大家都一致来仿效,义庄就越来越多了。
注释:
①鸱鸮,我国古代指一种似黄雀而小,嘴尖如锥的鸟。
(按)时帝君以歧黄之求济人,经理义庄,皆帝君之子也。
(按)这时帝君用歧黄①医术救治人民,经营办理义庄,具体负责的都是帝君的儿子。
注释:
①歧黄:歧伯及黄帝,是医家之祖。 初闻佛理
曰:予在朝时,闻方外之言曰,西方之国(是天竺国,非极乐国),有大圣人(是释迹牟尼佛,非阿弥陀佛),不言而自化,无为而自理。以慈悲为主,以方便为门。以斋戒为常,以寂灭为乐。视生死如朝暮,等恩仇如梦觉。无忧喜悲愤之情,盖如浮生不久而求无生者也。予尝慕之,及辞荣归,道逢隐者,行歌于市,深契于衷。予乃下车拜恳,行歌子仰天而叹,指予以心印,授予以正诀,曰:“此西方圣人归寂法也,子能念而习之,可度生死,证无量寿。若得到彼岸,则可成正觉。如中道而废,犹不失为神仙。”予受教后,尘缘既毕,百虑俱灰。时至仲秋,会集亲朋,留颂而逝(颂载化书)。帝君说:我在朝廷时,听到修道人说:西方的国家(是印度,非极乐),有位大圣人(是释迹牟尼佛,不是阿弥陀佛),不用言语就能自然感化众生,不用法律就能自然治理国家。以慈悲为主导,以方便为法门。以整洁身心为入手,以离一切相,灭贪瞋痴,入于本体寂静,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为法乐。把生和死看成朝和暮,把恩和仇看成做梦,梦醒全无。不因外境干扰,而生忧喜悲愤之情。因知人生短促,故求无生无灭。我曾经很敬仰向往学习这些道理,等到我辞退官职,荣归故里时,路上遇到一位隐居的人,在闹市中唱歌,他的歌与我的心意很相吻合。于是我下车礼拜,诚心请教他,唱歌的人仰天叹息,把心印①指示给我,把要诀教导给我,说:“这是西方圣人归向本体寂静的大法,你能够念它学习它,可以解脱生死轮回,证得无量寿。如果能走到大道的彼岸,就能觉悟一切而成佛。如果中途就停了,也不失做神仙。”我接受他的教导后,就知世间的缘份已尽,把一切想法都放下。时值中秋,汇集亲朋,留颂而去(颂记载在化书上)
注释:
①心印:彼此会意。禅宗不立文字,以心印心。
(按)或疑佛教自汉明帝时,方传东土,帝君当日,何自而闻方外之言。然历观记载,乃知西周之时,此间已有佛法。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为释迹如来降诞之辰。其时但见日有重轮,五色祥光,入贯大微,遍照四方,宫殿震动,河井泛溢。王命太史苏由筮之,得乾之九五,曰:“此西方圣人降诞之相。却后千年,教法来此。”王命镌石记之,置南郊祠前(出周书异记及金汤编)。至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人,贯全石,反山川,移城邑。穆王造中天台以居之(出列子)。故山西五台山及终南山,苍颉(jie)造书台(在秦地都城南二十里),檀台山(在唐时玉华宫南)数处,皆有穆王所造佛寺古迹,而列子仲尼篇,亦引孔子之言曰:“吾闻西方有大圣人焉,不治而下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孔子又有一书,名《三备卜经》,言西方圣人事,唐敬宗时,犹见人引及此书)。又尝考秦缪公时,扶风得一石像,缪公不识,置马厩中,公骤得疾,梦天神谪谴(zheqian),问诸侍臣,由余答曰:“臣闻周穆王时,有化人来,云是佛神。穆王信之,于终南山,作中天台,高千余尺,址基现在。又于苍颉台,造三会道场。君今所患,得毋此耶?”谬公曰:“近得一石人,衣冠非今所制,今在马坊,将非此欤?”由余见之,骇曰:“是矣!”(高丽、日本、昔年佛法未至时,土中有祥云涌出,皆掘得阿育王塔)公迎置净处,像忽放光,缪公以为瞋怒也,宰三牲祭之。时有善神,擎掷远处。公大惧,以问由余,由余曰:“臣闻佛好清净,不进酒肉。爱惜物命,如保赤子。君欲祠之,果饼而已。”公大悦,欲造佛像,而无其人,由余曰:“昔穆王造寺之侧,应有工匠。”遂于苍颉台南村,得一老人名王安者,年已一百八十,自言于三会道场,见人造之,今年老不能。于是复于他村,购得四人,造一铜像。公喜,于土台上建重阁,高三百尺,以供养之,时号为高四台(出《天人感通记》及《法苑珠林》)。而扬雄刘向,寻觅藏书,往往见有佛经。然则孔子所语,及帝君所闻,有自来矣。惜教未东来,言之略耳。
(按)有人认为佛教从东汉明帝时才传到中国,就会怀疑帝君当时从什么地方听到僧道中人的话。但是,只要普遍地考察一下历史记载,就知道西周的时候,我们这里已经有了佛法。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圣诞,这时只见太阳出现双轮,五色祥光,射向太微①,遮没了星光,光明遍照四方,宫殿震动,河井之水猛涨。昭王叫太史苏由占卜,得乾卦九五②,说:“这是西方圣人诞生之相,过后千年,教法将传来我国。”昭王叫人刻石记下这件事,放在南郊祠前(出自《周书异记》及《金汤编》)。到周穆王时,西方国家有神人③来到中国,出入水火,贯穿金石,翻转山河,移动城邑。周穆王建造中天台让他住在那里(出《例子》)。因此,山西五台山,陕西终南山,苍颌④造书台(在秦地都城南二十里),檀台山(在唐时玉华宫南),几个地方,都有穆王所建造的佛寺古迹。《列子.仲尼篇》也引孔子的话说:“我听说西方有大圣人,不用治理而天下太平,不用劝说而自有信仰,不用教化而自然实行,广大无边啊,俗人无法来说明(孔子又有一本书,叫做《三备卜经》,次篇几章,也说西方圣人事,唐敬宗时还见有人引用这本书)。又曾考证秦缪公时,陕西扶风发现一座石像,缪公不识,放到马棚里,缨公就得病,梦见天神谴责,醒来后就问身边的臣子。由余回答说:“我听说周穆王的时候,有神人来到我国,说是佛神。穆王信奉他,在终南山做中天台,高千多尺,基址现在还在。又在苍颉台建造三会道场。大王今天得病,原因是在这里吗?”缪公说:“最近发现一个石人,衣帽不是现在所制的样子,正在马棚,难道是因它引起的吗?”由余一见,惊骇他说:“正是佛神啊!”(朝鲜、日本往年佛法没有传去时,土中有祥云涌出,挖开获得阿育王⑤塔)缪公恭迎到清净的地方,石像忽然放光。缪公以为发怒,就杀三牲⑥祭拜它,这时出现一位善神,托起祭品高高地抛向远处。缨公非常恐惧,就问由余。由余说,“我听说佛好清净,不吃酒肉。爱惜物命,就如保护自己刚生的孩子。大王想要祭供他,果饼就可以了。”缪公非常高兴,想要塑佛像,却找不到人。由余说:“从前穆王建造寺庙的旁边,应该有工匠。就在苍颉台南村,寻找到一位老人,叫做王安,已经有一百八十岁。他说曾经在三会道场,看见人塑佛像,但现在自己年纪大了,已经无力塑像。于是再到其他村子,悬赏征招,找到四个人,塑造了一尊铜像。缪公看了很欢喜,在土台上建楼阁,高三百尺,来供养铜像,当时叫做高四台(出自《天人感通记》和《法苑珠林》)。从前杨雄⑦、刘向⑧,寻找藏书,常常看见佛经。这样看来,则孔子所说,及帝君所闻,就有来历了。可惜当时佛教还未东传,说得比较简略。
注释:
①星垣名,三垣之一。《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索隐:“宋均曰:太微,天帝南官也。”
②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龙飞在天上,见贵人有利。
③原文作化人,即指菩萨化身,变化为人,化度众生。又指会幻术的人。
④始创文字的人。
⑤古印度国王阿育王早年信婆罗门教,残暴无常,后改信佛教,广施仁政,建立八万四千塔,又派人出国传教,使佛教流布世界。
⑥指牛、羊、豕(shi,猪)。 ⑦扬雄(前53年一后18年)西汉蜀郡成都人,成帝时拜为郎,王莽时为大夫,校书《天禄阁》,他博通群籍,多识古文奇字。
⑧刘向(前77?一前6),高祖弟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成帝时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写成《别录》一书,为我国最早的分类目录。
补充:
《列子》引孔子话:“商太宰噽问孔子曰:‘夫于圣人欤?’孔子对曰:‘丘博识强记,非圣人也。’又问:‘三王圣人欤?’对曰:‘三王善用智勇,非圣人也。’又问:‘五帝圣人欤?’对曰,‘五帝善用仁义,亦非丘所知。’又问:‘三皇圣人欤?’对曰:‘三皇善任因时,亦非所知。’太宰噽大骇:‘然则孰为圣人?’夫子动容有言曰:‘丘闻面方圣者焉……’”
老子也曾谈到佛,他说:“吾师号佛,觉一切民也。”《西升经》说:“吾师化游天竺,善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师,名释迦文。”这些内容在永明延寿惮师的《万善同旧集》都已引用。
《起世界经》云:“佛言,我谴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萨。”可见三教本来同源,何有迟早之分!延寿禅师说:“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就没有那些无意义的争论了。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7 20:55:17 +0800 CST  
情动人胎
帝君曰:予既迁化,将往西方。适至洞庭君山,爱其胜境,因少留焉。予时上无君相临制之威,下无骨肉系累之念,超然物外,此乐何穷!久之,有二仙童,自天而下,以予为君山主宰,兼洞庭水治。一日,见一妇人,年三十余,呼号而来,祭且祝曰:“良人不幸,得罪于君,窜死南荒,家乡万里,旅榇(chen)难归。痛念堂有二亲,身怀六甲。若山川神灵,察吾夫君以忠获罪,怜吾姑嫜,暮景无依,使得诞一男以续张氏,纵妾命不保,亦无憾焉!”予在云路中,不胜其悲,涕泗从出(谨按:天人之身,无有涕泗,唯当命终之侯,五衰相现,腋下始有微汗耳。帝君既有涕泗,尚在神道中可知),忽身堕妇怀,懵然无觉。久之闻人语曰:“是男是男!”予开目视之,身在浴盆中,盖已生世矣。
情动入胎,为人作子
帝君说:我已离开人世,正往西方走去。路过洞庭君山,被它的优美景象所吸引,就稍微停在那里一会儿。这时候,上无君王管制的威势,下无骨肉牵挂的念头,真是逍遥自在,成为世外之人。过了一段时间,有两个仙童,从天降下,拥戴我做君山的主宰兼洞庭水治。有一天,我看见一个女人,年纪三十多岁,大哭而来。祭拜时说道:“我的丈夫不幸,得罪了国君,放逐死在南方边远荒凉地区,离家乡有万里之遥,棺材难以回去,不能埋骨故里。痛念家有双亲,我已身怀有孕。如果山川有灵,考察我丈夫因忠获罪,可怜我的公婆,晚年无依,就请降生一个男孩来续张家之后,即使我的命不能保全,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在云中走过,看见这个情景,禁不住心中为她悲痛,同情之泪潸(shan)然而下(敬按:天人的身体,已经没有眼泪鼻涕,只有在命终的时候,现出五种衰相①,腋下才开始流微汗,帝君这时有眼泪鼻涕,可以推知他当时在神道),忽然身体堕落到这女人怀中,糊糊涂涂没有知觉了。过了很久,听到有人说话,说:“是男孩,是男孩!”我张开眼一看,身体已在浴盆里面,我已经投胎出世了。
注释:
①五衰:一、头上花萎;二、衣裳污垢;三、身体臭秽;四、腋下汗出;五、不乐本座(对自己的宝座生出不乐感受,眷属也相继离开)。
(按)生死海中,一经耽染,便成堕落。苛非大修行人,未有独往独来,不迷真性者。帝君宿生闻道,本欲为西方之行,特以一念恋著山水,遂被洞庭君山粘住。纵意中绝无作山灵河伯之想,不觉已堕血食之神矣!至于心怜张妇之祷,本一片善念,岂料遂为其子!然而情之所注,便堕其怀。迨见身在浴盆,即欲毅然跳出,不可得矣。帝君此际犹乃尔,何况茫茫业识人!
(按)生死海中,一经沉溺污染,就会堕落。如果不是大修行人,从来没有谁能自己主宰自己的生命,独往独来,不迷失自己的真性。帝君前世已闻出世之道,本来想要往生西方净土,只因一念爱恋山水,就被君山拖住了。即使意识中绝对没有做山灵河神的想法,就在不自觉中已堕落为血食之神了!至于心中可怜张妇的祈祷,本是一片善念,怎么会料想到就成为她的儿子!可是情之所向,就落入她的怀中,等到发现身在浴盆中,即使想要毅然跳出来,已经不可能了,帝君这番遭遇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沉没茫茫业海的凡人!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8 11:35:43 +0800 CST  
补充:
临终一念,最为重要,一心念佛,跳出生死.一有爱染,便入轮回。
不愧孝友
帝君曰:予皇考姓张,讳无忌,事周厉王,为保氏。时王耻闻过失,至于监谤,怒皇考谏诤,窜死番阳。时予尚幼,从母黄氏,迎丧归葬河朔。十岁就外学,名予日忠嗣,追先志也。既冠,王父平子,字予日仲。母氏慈祥明辨,笃于教训(帝君自言母氏日诵观经,晚年无疾坐化,益信此时已有佛法)。值宣王继位,诏先朝臣子,死于非辜者,咸录其后。予禀母命,诣京师,登肺石以自明。有诏复皇考官,谥曰献,仍以予为保氏。予先有兄允思,不幸早世,母氏痛之,遂以次子楙(mao)阳承其后,以慰母心。王母赵氏终,王父寻亦不起。予以孙承子,服斩衰三年,哀毁闻于中外,时以孝友称予,字而不名。
张家为子,盛称孝友
帝君说:我的亡父姓张.名无忌,作周厉王的臣子,任保氏①职务。当时厉王不喜欢听批评的话,以至于拘禁说他过错的人。当时亡父直言劝谏,厉王发怒,放逐番阳而死。这时我还很小,跟着母亲黄氏,回去送葬到黄河以北。十岁时出外读书,取名叫做忠嗣,是继承父亲志向的意思。已经成年了,祖父把我作为儿子,取名为冲。母亲黄氏心地慈祥、明察是非,全心全意教育训导我(帝君自己说母氏每天诵观经,晚年无病坐化,更信这时已有佛法)。等到宣王继位,颁诏前朝臣子,无罪而死的人,都录取他的后代为官。我禀承母亲的指示,到京城登上肺石②来鸣冤。宣王颁诏恢复了亡父的官职,谥号③为献,仍用我作保氏。我原有兄允思,不幸早亡,母亲经常为他伤心,我就把我的次子楙阳,继承作兄,以安慰母亲的心。祖母赵氏去世,祖父也不能起床了。我因以孙承子,身穿重丧之服三年,哀毁④的名声远近闻名。当时大家以孝友④称呼我,我的名字反而没有人喊了。
注释:
①执掌教育贵族于弟的官员。
②设于朝廷门外的石头,民有不平,击石鸣冤。
③死后追加的封号。
④居父母之丧非常虔诚,《宋书》张敷伟:“居哀毁灭,孝道淳至,”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8 20:25:53 +0800 CST  
感谢朋友们的回复。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9 22:03:59 +0800 CST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按)此即诗所谓张仲孝友也。帝君母夫人乃前日祷于君山之妇,未为母之时,帝君受其拜,既为母子后,彼复受帝君拜矣。然毕竟谁当拜,谁不当拜?是故观于儒,而后知五伦之方,通于释,而后知五伦之圆。
(按)这就是诗中所咏张仲孝友的事迹。帝君母亲就是先前在君山祈祷的女人,没有做母亲的时候,帝君受她拜,已作母子之后,她反受帝君拜了。但究竟谁当拜,谁不当拜?因此,从儒家方面来看,才知道五伦①的关系,从佛教方面来看,才知道五伦的圆融。
注释:
①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关系
补充:
儒家五伦仅从一世来看,佛教则从三世因果来讲,故所谓五伦关系,无不是互相替代。佛教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菩萨视一切众生为父母,而能互为父子关系。所以真正的菩萨永远把自己放在最低位置,不是我们拜菩萨,而是菩萨拜我们。所以佛教虽然重孝友、正五伦,但从出世来讲又是互相圆融的。
殛(ji)罚淫神
帝君曰:予既为诸山之王(在周朝未年),凡所部山川,水旱丰凶,妖祥功过,皆得治之。青黎山神,高鱼生,悦部民孙涤女,拘其魂而乱之(可以拘其魂而乱之,亦可以拘其魂而罪之矣。然则所谓锉烧舂磨,且无所施之说,岂非儿童之见?),为邻封白池龙神所察。予觇(chan)之,与女俱讯,既伏其辜,归其魂,女乃苏。鞭鱼生背三百,黜之,而山下有故孝子吴宜肩,尝为父刺血写《楞伽经》四卷(观此,则扬雄、刘向所谓尝见佛经之说,益有据矣),寿终三年,未有所受,予为保奏以代之,帝报曰:“可”。自是大小之神,咸知敬畏。

惩恶保善,赏罚严明
帝君说:我已为各山的王(在周朝未年),凡属我部下的山川,水旱、丰凶、妖祥、功过,都由我来管理。青黎山神高鱼生,被民女孙涤(di)所迷,抓走她的魂与她发生淫乱(可以抓到她的魂发生淫乱,也可以抓他的魂惩罚他。认为锉、烧、舂、磨没有地方施加,难道不是小孩的想法吗),被邻居白池龙神知道。我暗中考察了解了这件事,把山神与女子都喊来,使他们低头认罪后,把女子的魂送回去,那孙家女子就苏醒过来了。鞭打了鱼生三百下,罢了他的职。这时山下有已死孝子吴宜肩,曾经为父亲刺血写《楞伽经》四卷(从这里可以看出,杨雄、刘向所说看见过去有佛经的事情,更有根据了),死后三年,还没有授予职务。我为他保奏上帝代替鱼生职务,上帝回报说:“可以”。从此大小神灵,都知敬畏。
(按)六天皆有欲念,但天福愈重,则欲念愈轻耳。山川之神,大抵罪福参半者多,悦女拘魂,理所有也。
(按)六天①都有欲念,只不过天福越高,欲念越轻。山川神灵,大抵罪福参半的多,恋女勾魂,是应该会发生的事。
注释:
①六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9 22:14:39 +0800 CST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按)此即诗所谓张仲孝友也。帝君母夫人乃前日祷于君山之妇,未为母之时,帝君受其拜,既为母子后,彼复受帝君拜矣。然毕竟谁当拜,谁不当拜?是故观于儒,而后知五伦之方,通于释,而后知五伦之圆。
(按)这就是诗中所咏张仲孝友的事迹。帝君母亲就是先前在君山祈祷的女人,没有做母亲的时候,帝君受她拜,已作母子之后,她反受帝君拜了。但究竟谁当拜,谁不当拜?因此,从儒家方面来看,才知道五伦①的关系,从佛教方面来看,才知道五伦的圆融。
注释:
①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关系
补充:
儒家五伦仅从一世来看,佛教则从三世因果来讲,故所谓五伦关系,无不是互相替代。佛教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菩萨视一切众生为父母,而能互为父子关系。所以真正的菩萨永远把自己放在最低位置,不是我们拜菩萨,而是菩萨拜我们。所以佛教虽然重孝友、正五伦,但从出世来讲又是互相圆融的。
殛(ji)罚淫神
帝君曰:予既为诸山之王(在周朝未年),凡所部山川,水旱丰凶,妖祥功过,皆得治之。青黎山神,高鱼生,悦部民孙涤女,拘其魂而乱之(可以拘其魂而乱之,亦可以拘其魂而罪之矣。然则所谓锉烧舂磨,且无所施之说,岂非儿童之见?),为邻封白池龙神所察。予觇(chan)之,与女俱讯,既伏其辜,归其魂,女乃苏。鞭鱼生背三百,黜之,而山下有故孝子吴宜肩,尝为父刺血写《楞伽经》四卷(观此,则扬雄、刘向所谓尝见佛经之说,益有据矣),寿终三年,未有所受,予为保奏以代之,帝报曰:“可”。自是大小之神,咸知敬畏。

惩恶保善,赏罚严明
帝君说:我已为各山的王(在周朝未年),凡属我部下的山川,水旱、丰凶、妖祥、功过,都由我来管理。青黎山神高鱼生,被民女孙涤(di)所迷,抓走她的魂与她发生淫乱(可以抓到她的魂发生淫乱,也可以抓他的魂惩罚他。认为锉、烧、舂、磨没有地方施加,难道不是小孩的想法吗),被邻居白池龙神知道。我暗中考察了解了这件事,把山神与女子都喊来,使他们低头认罪后,把女子的魂送回去,那孙家女子就苏醒过来了。鞭打了鱼生三百下,罢了他的职。这时山下有已死孝子吴宜肩,曾经为父亲刺血写《楞伽经》四卷(从这里可以看出,杨雄、刘向所说看见过去有佛经的事情,更有根据了),死后三年,还没有授予职务。我为他保奏上帝代替鱼生职务,上帝回报说:“可以”。从此大小神灵,都知敬畏。
(按)六天皆有欲念,但天福愈重,则欲念愈轻耳。山川之神,大抵罪福参半者多,悦女拘魂,理所有也。
(按)六天①都有欲念,只不过天福越高,欲念越轻。山川神灵,大抵罪福参半的多,恋女勾魂,是应该会发生的事。
注释:
①六天:欲界共有六天,即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19 22:16:42 +0800 CST  
降嗣赤帝
帝君曰:予见秦任酷法,视民如草芥。乃飞章奏帝,愿以化身,授天下于涂炭之中,吐痰跻(ji)斯民于和乐之地。奈何帝命予为赤帝之后,玉音可畏,予不敢抗。俄有九天监生大神,逼予受生。于云宵间,下视人间,见火秦之后,宫阙鼎新,汉帝方与戚姬晤晤。监生谓予曰:“此即赤帝子也。”予纵目间,为监生所挤(此即中阴身矣,帝君特未知耳),堕于帝侧戚姬之怀(凡人托生,必见父母会合。若是男胎,于父生瞋,于母生爱。若是女胎,反此。至于南洲生三洲,三洲生南洲,人间生天上,天上生人间,善道生恶道,恶道生善道,各有形相,详载藏经,不能具述),恍然而觉。帝以予神骨相似,举动不凡,甚钟爱予,晚年欲以予为太子,既不果,帝万岁后,卒为吕氏所杀。予母之死,尤被酷毒(须知张良四皓,宿生亦必有怨)。予深怨之,每思为率然(大蛇名)之相,尽吞诸吕而后已也(后果化蛇,可见一切唯心造矣)。
托生帝子,为吕所杀
帝君说:“我看见秦朝使用酷法,把人民看作小草一样任意践踏。我就急忙报告天帝,愿意用化身,出天下人水火之中,救人民到和乐之地。但只因为天帝命令我做汉高祖的后代,帝命可畏,我不敢违抗。不久就有九天监生大神,逼我去投胎托生。在云霄间,看见秦朝战火之后,汉宫鼎新,汉帝正与戚夫人亲语。监生对我说:“到这里你就是汉帝的儿子了。”我正张目望去,就被监生一把推下去了(这就是中阴身,帝君还没有发觉),落在帝侧戚夫人的怀里(凡人托生,看见父母会合。如果是男胎,对父亲生怒心,对母生爱心。如果是女胎,则与这种情形相反。至于南洲的人生到另外三洲,三洲生到南洲,人间生天上,天上生人间,善道生恶道,恶道生善道,都有不同的相貌。详细记载在《大藏经》,不再一一叙述),不知不觉就变人了。汉帝以我神骨与他相似,举动不凡,很钟爱我,晚年想要立我为太子,没有成功,汉帝去世后,我最后被吕氏杀害。吕氏加害我母,比我更加残酷毒辣(须知张良迎四皓,前世与帝君母子也一定有怨)。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20 22:19:31 +0800 CST  
我非常怨恨,常想自己变成一条大蛇,全部吞尽吕氏才心甘(后果然变为蛇,可见正如佛教所说“一切唯心造”)。
补充:
汉高祖晚年的时候,宠爱戚夫人及所生子如意,觉得吕后所生太子刘盈生性软弱,不宜力帝,而如意很象自己,就想立如意为太子。但遭到吕后和大臣反对,连张良也帮助吕后,请了当时很有名的四个隐士叫做“商人四皓”(皓hao,白发老人)来辅佐太子刘盈。“四皓”带着太子见汉帝,汉帝说:“太子有了帮手,翅膀已经长硬了。”汉帝死后,吕后加紧纂权,刘盈立为汉惠帝,大权都掌握在吕后手里。为了迫害戚夫人和如意,她先把戚夫人罚做奴隶,把赵王如意召回长安。汉惠帝知道知太后想要害死如意,就亲自把如意接到宫里,连吃饭睡觉都在一起。有一天清晨,汉惠帝出外练习射箭,见如意正在熟睡,不忍叫醒,就出去了。等他回来后,如意已死在床上。吕后杀了如意,又残酷地把戚夫人的手脚全部砍去,挖出她的双眼,迫她吃了哑药,把她扔猪圈里。汉惠帝见吕后如此残酷,派人对吕后说:“这种事不是人干出来的,我是太后的儿子,没有能力治理天下。”从此不问朝政。
(按)予初读佛书,见怨亲平等,及怨从亲起之说,心窃讶之。迨静观事理循环,乃知此种议论,非出世圣人不能道也。就戚夫人言,未有不以吕后为仇,高祖为恩者。然吕后之恨戚姬,皆由高祖之宠眷,追宠眷渐深,至于欲易太子,而吕后之隐恨不可复解矣。向使高祖当日,以等闲待之,不至若此宠眷,则戚夫人被祸,何至于此极也!然则吕后固戚之仇,高祖亦岂得遂为恩耶?噫!此即怨从亲起之说也(即此便是格物之学)。夫怨也,而从亲起,即欲不作平等观,不可得已!
(按)我初读佛书,看到怨亲平等和怨从亲起的说法,心里暗中惊讶。等到静观世事循环,才知这种议论,不是出世的圣人就不能说出来的。就戚夫人来说,不会不以吕后为仇,以高祖为恩。而吕后恨戚夫人,都因为高祖宠爱她,等到越爱越深,以至于想要改立太子,这时吕后的暗恨之情就再也不能解除了。但是,吕后固然以戚夫人为仇,难道高祖还会对吕后加恩吗?这就是怨从亲起的说法啊!(这里就是格物①的学问)既然怨从亲起,如果不作平等观,就永远也不能解脱了。
注释:
①格物,即是认识宇宙人生的内在规律,从现象看到本质,从个性看到共性,从特殊性看到普通性。佛说怨亲平等,是观察众生后的普遍性结论,不作怨亲平等,则怨怨相报,永远也没有了结。沉转轮回六道,永无解脱苦痛的希望。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21 22:23:55 +0800 CST  
邛(qiong)池化龙。
帝君曰:予自罹吕祸后,思报宿愤,不顾已往修积。虽吕死后,冥间备受苦楚,孽尚未清。然此时已共于东海之滨,邛池邑矣。邑令吕牟,吕后之后身也。予母夫人,亦生于彼,复为戚氏。以前享福太过,故至此贫悴。所嫁张子,老而乏嗣,以芟刈(shanyi)为业。一日至野外,自伤无子,泣而祷天,乃相与割臂出血,沥石凹中,且祝曰:“若此石下有动物生焉,亦遗体也”。予方感母氏心,不觉神识已经托彼。明日揭石祝之,血化为蛇,金色寸长,余所为也。母收养逾年,顶上生角,腹下生足,能变化,每天欲雨,予为助之。身既长大,腹量宽廓,见羊豕(shi)犬马,辄食之。邑令有良马,吕产后身也。予拘而噬焉,令遂逮予父母人狱,限三日不得予,罪之以死。次日化儒生,谒(ye)令解之。令曰:“张老夫妇,家养妖蛇。食人六畜久矣,今又食吾马。吾欲为民除害,而不肯放出。是彼自为妖也,必将戮之。”予曰:“物命相偿,宿业所致,君欲为畜杀人,可乎?”令叱予使退。予曰:“君面有死气,宜善自爱。”语毕,予隐形不见,左右皆以为妖。予乃奏天称怨,陈前世母子无辜,死于诸吕,今欲报之。词上而未报,乃不胜其愤,遂变化风雨,呼吸云雾,复借海水,灌注城邑,周四十里皆陷,予乃身载父母而出焉。时孝宣之世,今所谓陷河者是也。邛(qiong)池化龙,水淹全城。
帝君说:“我自从遭遇吕氏之祸后,一心想报旧仇,顾不得废止以往修行。吕氏死后,虽在阴间受尽痛苦,但余孽还没有清偿,我与她就一起出生到东海之滨一-邛池邑。邑令吕牟是吕后的后身。我母亲也生到了这里,又为戚氏,因为过去享福太过份,所以到这里很贫困。嫁给张家,老而无后,靠割草度生。有一天他们到山野,为无子而伤心,哭着向天祷告,以至于一起割臂出血,滴到石凹之中,说:“如果这石头下有动物出生,就是我们的后代。”我正被母亲的心感动,不知不觉神识已入她的血中去了。第二天揭开石头一看,血已变成蛇,金色寸长,就是我的身体;母亲收养了一年,头顶上就生出角来,腹下长出脚来,能够变化,每天要下雨时,我就从中帮助。身体长大后,食量也一天天增大。看见羊猪狗马,就吞食了,邑令有良马,是吕产的后身,我就把它咬住吃掉了。邑令就逮捕了我父母入狱,限三天不把我交出来,就要处以死罪。第二天我变为一个儒生,拜见邑令,要他释放。邑令说:“张家两个老混蛋,家养妖蛇,吃人的六畜已很久了。今天又吃了我的马,我正要为民除害,怎能放出?这是他自养妖蛇所致,杀了应当。”我说:“物命互相抵偿,这是前世的业报。您要为畜生杀人,可以吗?”邑令喝令我退下去。我说:“您面有死气,应该善自爱惜。”说后隐形不见,左右的人都认为我是妖怪。我于是就向天帝报告称怨,陈述前世母子无罪,死于吕家人手里,今天想要报仇。奏章送去还没有等到回音,就忍不住心中愤恨,而变化风雨,呼云吐雾,再借海水,灌注城邑,周围四十里都淹没了,我就背着父母出来。这时正是孝宣时候,今天听说的陷河故事即是指这一件事。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22 22:25:37 +0800 CST  
(按)帝君虽以累世孝友,积功励行,然毕竟是人天小果,未修出世大法。是以一生帝王家,忽然立脚不住。幸得后来遭遇释迦,终成解脱耳。不然,怨怨相报,正无已时;所以菩萨苟欲求度众生,必得先乘般若之船,而后可人生死苦海也。
(按)帝君虽然多世以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积累功德,鞭策善行,但毕竟所得都是人天福报,没有修出世大法。幸能后遇释迎牟尼佛,才最后解脱啊!否则,怨怨相报,是永远也没有结果的。所以菩萨如果想要普渡众生,必须先登上智慧之船,然后才可以出入生死苦海,随机弘教度化。
补充:
帝君早遇佛法,本要往西方,只因一念停留,便入轮回。虽功德巍巍,但也是人天福报,不能究竟主宰生命,故反入沉沦。后幸又得遇释迦文佛,得究竟解脱。可见只有先有般若智慧,对能随机度生。帝君如此,何况凡夫!故后文有直捷解脱之法--西归直指。
安士全书白话解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
遇佛得度
帝君曰:予以吕后怨怼奏帝,未报而擅行之。虽一时快意,然气平即悔。翼日玉音荐降,以海神晁阂,劾予擅用海水,陷溺平民五百余户,以口计之,三千余命,除予前身仇怼,八十几人外,余俱夭枉。帝命赐谴,以予为邛池龙,羁囚积水之下。连年旱虐,水复为泥,身既广大,无穴可容,烈日上临,内外热恼,八万四千诸鳞甲中,各生小虫,咂(za)啮不已,宛转困苦,不计春秋(地狱一昼夜,人间五百年)。一日晨凉,天光忽开,五色祥云,浮空而过,中有瑞相,绀发螺旋,金容月莹,现诸妙相,希有光明。山灵河伯,万圣稽首,欢喜赞叹,声动天地。复有天香缭绕四合,天花纷堕,堕处生春。予乃耳目聪明,鼻观通彻,心清口润,声音发扬,仰首哀号,乞垂救度。诸圣咸谓予曰:“此西方大圣,正觉世尊,释迹文佛也(大丈夫当如此矣)!今以教法,流行东土,汝既遭逢,宿业可脱。“予乃跃身入天光中,具陈往昔报应之理。世尊曰:“善哉!帝子,汝于向来,孝家忠国,作大饶益。特以人我之相,肆行残害。汝今复有怨亲之想与瞋恚痴之念否?”予闻至理,心地开明,无人无我,诸念顿息,自顾其身,随念消灭(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复为男子,得灌顶智,予归依焉。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23 21:32:21 +0800 CST  
池龙受惩,遇佛得度
帝君说:我把与吕后结怨的情况奏知天帝,没有等到回音就擅自行动。虽然一时痛快,但气平后就很后悔。第二天帝音连下,因为海神晁闳(hong)揭发我擅用海水,淹死人民五百多户,以口来计算,共死二千多人,除去我前世的仇敌八十几人外,其他的都是枉死。天帝命令惩罚我,以我为邛池龙,囚禁到积水之下。因为连年大旱,水干为泥,我的身体广大,无处可躲,烈日暴晒,内外热恼,无数鳞甲里面部生了小虫,吸血咬肉,没有休止,辗转困苦,不计春秋(地狱一昼夜是人间五百年)。有一天早晨突然变凉,天光忽开,五色祥云,浮空飘过,中间现出圣人瑞相,黑里透红的头发象螺一样旋转交叉,从四面合拢起来,金色的身体象月亮一样容光四射,现出各种微妙好相、希有光明。山灵河神,万圣稽首顶礼,欢喜赞叹,声动天地。又有天香缭绕,从四面汇合起来,天花纷纷飘落,所落之处都成为春天。我于是耳聪目明,鼻息相通,心情口润,发声朗朗,仰头哀号,乞求救度。大家对我说:“这是西方大圣、正觉世尊、释迎文佛(大丈夫当如此),现要让教法流行中国,你既然有缘相逢,前世罪业就可解除了。”我跃身到天光中,详述过去因果报应的事情。世尊说:“好啊!帝子,你一向以来孝家忠国,作了很多利益众生的事。只因为我执未尽,执着有我有人,不知众生同体,怨亲平等,就放肆杀害许多众生。你现在还有怨敌仇人的想法和愤怒愚痴念头没有?”我听到了真理,心里豁然开朗,无人相,无我相,妄念顿息。回顾龙身,随念消失(罪从心起将心仟,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仟悔),又为男子,受佛灌顶,智慧顿开,我就归依了佛陀。
(按)龙有胎卵湿化四种,其间苦乐相去不啻天渊。所以裟竭罗龙王云:“龙趣之中,或有享福如天神者,或有受苦如地狱者,或有等于人畜饿鬼者,各随宿业受报。”昔世尊与无量菩萨说法,有一盲龙,居热水中,遍身鳞甲内,为小虫所唼(sha)食,号呼望救。又有无量饿龙泪下如雨,各问宿世因缘。佛为一一开导,令其受三归五戒,而后诸龙得脱苦趣(详大集经济龙品)。信乎!佛为三界大师,四生慈父,光之所烛,能使盲视聋闻跛行哑语也。帝君往昔因问歌有感,遂至下车投拜,则智慧灵根,植之良厚,宜其面睹慈容,顿捐宿业也。
龙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种,他们中间的苦乐差别,相隔天远。所以娑竭罗龙王①说:“龙道之中,有的享福如天神,有的受苦如地狱,有的等于人畜饿鬼,各随前世善恶业力受报。”过去世尊与无量菩萨说法,有一条瞎龙,住在热水中,全身鳞甲内被小虫咬食,呼号望救。又有无数饿龙,泪如雨下;各问自己前世因缘。佛为他们一一开导,叫他们授三归五戒②,使各龙都脱离苦道(见《大集经》济龙品)。应该相信啊!佛为三界④导师,四生慈父,佛光所照之处,能使盲人得视、聋子得闻、跛子走路、哑巴说话。帝君过去,因听到歌声而感动,就下车拜师。智慧灵根,种植很深,必会有一天面睹慈容,顿时消去前世罪业。
注释:①依所住之海而得名,或说依国而立名,又作娑伽咖罗龙。
②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杀、不偷,不淫、不妄语、不饮酒。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25 00:27:59 +0800 CST  
③欲界:有淫食二欲众生所住世界,上有六欲天,中有人畜所居四大洲,下至无间地狱。色界:无淫食二欲众生但还有色相的众生所住世界,四禅十八天都是。无色界:色相惧无,心识于深妙禅定的众生所住世界。
④胎生:在母胎内成体后出生,如人。卵生:在卵壳内成体之后出生,如鸟。湿生:依靠湿气而受形,如虫。化生,无所依托,只凭业力而忽然而生。如天人,地狱。
(补充)帝君因善根深厚,故于沉伦中遇佛得度。凡夫则不能作此侥幸之想,只有发大菩提心,发往生净土的大愿,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才能真正做到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最后究竟成佛。
幽明交理
帝君曰:予以先世有善政,天车甫尽,即生于顺帝永和间,所谓张孝仲者,即予也。盖犹不忘其故称也。虽未登显仕,然豪上帝旨,俾予日应世务,夜治幽冥。几人隐微之事,予皆知而籍之,以至灵鬼邪祟,无不预焉。
阴阳兼治,明察秋毫
帝君说:我因为前世有善政,世寿才尽,就又出生在顺帝永和年间,叫做张孝仲的就是我,大概是不能忘记自己前世的旧名罢。虽然没有当大官,但承蒙上帝的旨意,命我白天应付世务,夜间治理阴间。凡是人细小难察的事我都知道并记录下来,以至于灵鬼妖邪的意图,无不事先就知道的。
(按)太仓有人,曾见役于冥,每至丙夜,举体僵冷。冥司授以一牌一杖,牌上皆列所拘人姓名,杖一人手,顷刻穿山人海,将所拘人负杖头,虽多至几十,其轻如羽。一至天明便与平人无异。心甚厌之,百计莫逃。有僧劝以出家,受菩萨戒。从之,而后其役遂绝。
(按)太仓①有一个人,曾经被役使到阴间做事,每到三更,全身冰冷僵硬,阴府官署授给他一块牌一支杖。牌上写着所抓人的姓名,杖一到手,一瞬间就能穿山入海,将所抓人背到杖头,即使多到几十,也轻如羽毛。一到天明就与一般人没有差别。他心里很厌烦这件事,想尽了办法也摆脱不开。有位僧人,劝他出家受菩萨戒。他听从了,从此这种差使就没有了。  注释:①大仓:江西太仓县。
流矢集体
帝君曰:予以善功世修,渐复神职。而命债未偿者,犹不吾置,复生于河朔(经云:宿世身骨,过于须弥山;所饮母乳,多于大海水)。从邓艾伐蜀时,予为行军司马,劝艾从间道出,省锋镝之祸。迨其深入,遇诸葛瞻,许以封王琅琊,瞻不听。至于交绥,瞻之中坚,予所当也,流矢遍集予体,瞻方就擒,而予已创甚矣。盖向者邛池未偿之报也。
乱箭中身,以偿前命
帝君说:我因为多世修行善功,就渐渐恢复神职。但还有命债没有酬报,还没有因缘相会,就又生到黄河以北地区(经上说:前世身骨比须弥山①还高,所吃母乳,比大海水还多)。随邓艾攻打蜀国,我作行军司马②,劝邓艾③从小道出击,避开锋芒之祸。等到深入敌军,遇敌将诸葛瞻④,答应封他为琅琊王⑤,他不听从。两军交接,敌军中坚力量,正与我相对,乱箭都向我射来,等诸葛瞻被捉住时,我已全身重伤。这大概就是以前邛池淹死人命的报应了。
注释:①译为妙高山。因为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所成,故称妙;各山不能相比,故称高。高八万四千由旬,阔有八万四千由旬,为各山之王。是宇宙中一个小世界的中心。
②三国魏咸熙元年,司马昭挟魏帝止长安,这时各王公都在邺坏,就以山涛为行军司马镇守邺,行军司马一号从此开始。
③邓艾(197一264)三国魏棘阳人,字士载。仕魏至城阳太守,都督陇右诸军事,追封邓侯。魏伐蜀,艾督军自阴平道入,行无人之地七百里,至成都,蜀主刘禅降。进官为大尉。后钟会诬谋反,被杀。
④诸葛瞻(227一263),诸葛亮子,字思远。由骑都尉累官至尚书仆射、军师将军。蜀后主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平尚书事。魏将邓艾伐蜀,瞻督各军抗拒。艾送信诱降,瞻怒斩来使,战于绵竹,兵败,与其长子高都死。
楼主 尼奥online  发布于 2017-07-25 09:09:55 +0800 CST  

楼主:尼奥online

字数:231

发表时间:2016-02-26 03:11:1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9-24 17:21:53 +0800 CST

评论数:13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