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游在家

劳碌命,元旦假期过的快乐,想到一份手中的工作有了新想法,立即起床。
整理好,才算心安。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02 06:21:40 +0800 CST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禅师。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03 10:25:03 +0800 CST  
是不是中国特色的?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03 11:31:09 +0800 CST  
为什么要事毕回复?

一次,我亲口交代一位年轻下属给上级部门送一个材料。到了该送到了的时候,还不见回复,我没有催问,怕给他造成我不信任他的感觉。虽然没有联系他,但一上午老惦记着这件事,一直到中午在楼道里我看见了他,也不见他有回复的意思,于是我就问他材料送到了吗,他说送到了,还解释说要送交的那位领导同志不在,他就交给工作人员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回复我呢,他无语,我也无语。从这以后,我不再专门委托他去办哪怕很小的事。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你很在乎这份材料要送到位,那为什么不重点强调一下呢?客观地说,这件事还没有重要到要重点强调的程度,但对上级交办的事不及时回复,恐怕不是一个小问题。俗话说得好: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质。小事都靠不住,大事敢依靠吗?

想想我年轻的时候,肯定经常干这种不负责任的事,因为我的意识里没有很明确的信念,以为只要自己做了,心里无愧就行,很少管别人是什么感受,也没有人因为事毕没回复而教训我,只是后来我委托别人办事的时候,才有这种强烈的感觉,那已经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了,也不知错过了多少个机会。年少轻狂,很不懂事,很少在乎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事毕回复被认为是芝麻小事,不屑在意,所以很难得到他人重要事情的托付。

在我们周围,总能看到有办事靠得住、事毕就回复的人,在我任职的司里,大家都已经自觉地从小事做起,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当然还有最让人放心的同志,遇到重要的事,不论大与小,你一定就会想起他(她)来。你不用担心,你交代的事他(她)一定放在心上,尽心尽力,随时报告,绝不让你焦急等待,同样的,你对这种人的事情,也不会大意,也不敢大意,也会尽心尽力给他(她)有个交代。这种情景,这种感觉,只有当事的双方默契共享,斯世同怀视之,共享信任之美。可贵的是,具备这样品格的人,绝不会只对上级讲信誉,对同事、对外人、对下属都能一样相处,任何小事都能可以依托,即使大事也没问题。你看机关里口碑好的人,都有这种优秀品质,都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誉。

多年前我在事业单位的时候,曾经给青年职工推荐过《致加西亚的信》,说的是一个叫罗文的美国陆军中尉,受美国总统的托付,历经千难万险,把信送到了远在巴西岛上的加西亚将军的手上,赢得了美西战争的关键胜利,他有千条万条理由送不到信,如果转交他人也未尝不可,那么,他就不叫罗文了。他送的是一封信吗?不是,他送的是一个战士的信誉,送的是美国国家的命运。这个送信的传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倡导了忠诚、敬业的精神,体现了人性中光辉的一面。这也是100多年来,《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广泛流传成为最畅销书之一的原因。

事毕就回复,说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送信送材料只是表面上的,根子上还是怎么做人的事,和承诺和诚信有关。我们身边有不少事毕必回复的人,事毕不回复只是一小部分人,那是这些人还没有明白事毕不回复的害处和事毕就回复的甜头。还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事毕不回复的人,可能能力水平还不低,可能只是不拘小节、不屑小事,但可能有能力可以做大事。我相信不屑小事的人可能有所谓的“大本事”,如果既有能力又让人放心那当然好,但如果在有能力和靠得住的两种人当中,只让你选一种人,你会选择哪一种人呢?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03 11:31:42 +0800 CST  
为什么工作不建议群发消息?

一次,我在干部培训班讲课,学员们希望课后加强沟通交流。我说:“请你们把你们个人的邮箱地址告诉我,我好给你们发送相关材料。”一位干部说:“老师,不用那么费事,你发到公共邮箱就行了,大家都能看到,那不就省事了吗?”我说:“我不群发,我会给不同的同学发不同的邮件,还是分别来吧!”

我不是批评群发。为了工作需要,群发信息或发送到公共邮箱,便于相关人员共享;或者给部门内人员群发通知,将工作信息广而告之,无可厚非。我强调的是,信息发布应该有针对性,必须发的、应该发的、要发的、可以发的、不应发的、要区别对待,不可滥发。

什么是滥发信息?举个例子。有的干部喜欢转发消息,什么都发,没有恶意,有时还是出于好意,提供信息或表示关心。但是,客观上确实有点“骚扰”人。这种无意识的“好心”,有时也会招致别人的反感。我做过一个实验。同样一篇文章,我群发了50个人,发到公共邮箱,只有几个人给我回复。我挨个一对一发,90%以上都给我回复,而且回复的人都提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同样的东西,群发,大都不回复,单个发却大都回复。就如同参加会议,没有座签,很少有人愿意往前坐。但是如果有座签,每个人都按序就座。

为什么说滥发信息是机关工作一忌?当前被称为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受到信息的轰炸太多,滥发的信息对象混杂、数多量大、质量不高,可能会给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困扰。如果政府机关像这样滥发信息,还像个政府吗?作为机关工作人员,个人的行为要与机关的职责相匹配,同样不能滥发。政府机关发布的信息应当精准、权威,滥发信息造成信息混乱,淹没主题,分散他人的注意力。就像人的话多一样,话太多就减弱了主旨信息的分量,所以不能滥发。发信息是有讲究的,要有针对性,要弄清发的是什么信息,为什么要发这个信息,怎么发这个信息。我认为政府工作人员在信息发布上应坚持“必须发的才发,可发可不发的不发”的原则,否则,就成了垃圾信息。

这件事你说大吗?不大。但是你得知道为什么不好。因为这种行为与政府机关的文化不符。发多发少有讲究,就像一首歌《群发的短信我不回》里唱的,“滥发的信息我不看”。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03 11:32:43 +0800 CST  
为什么要建立逻辑框架?

一次,小王跟我抱怨,在一个各部门派人参加的讨论会上,轮到他发言时,说了还没有一分钟,主持人就打断了他,不再让他往下说了。听了他的叙述以后,我知道为什么不让他说了。一方面对会议主持人来说,应该尽可能让每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把话说完,但遇上有的要求苛刻的强势领导,他认为你没说到点子上,又浪费时间,真的就不让你说了。如果再不告诉你为什么,那可真让你郁闷了。另一方面,即使让小王说,小王的问题还是存在,就是他思路不清,没有围绕主题说,所以小王要从他的角度解决逻辑不清的问题。

我们机关里说的逻辑,不是形式逻辑、“三段论”修辞学一类的东西。我们一般说的逻辑,就是思维的条理性。一个主题都有必不可少的一些要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在考试答题的时候,比如一道简述题,满分是10分,共有四个要点,我写了300字,只回答了一个要点,只能判给我3分,虽然你只写了100个字,但四个要点都说了,就会判给你至少是9分。这个“要点”就是思维规律,简单说,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谁思想得清楚,谁就表达得清楚。”这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的。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不自觉地去思考和表达,所以就缺乏条理性,这就是所谓的逻辑不清。

我自己好多年不知道这个规律,说话写文章不明白要说什么,想到哪说到哪,盲目得很,没有逻辑框架,为此苦恼了很长时间。后来经过领导指点,还有项目培训,知道了围绕一个主题,都有一些必须回答的问题。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当然可以细化和拓展,比如“怎么样”也是逻辑框架里不能少的,就像新闻的“五要素”一样,少了就不完整。这些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构成了我们思维和表达的逻辑。无论写文章还是讲话,无论时间还是篇幅长短,都是这个道理。

一般我们说话写文章,不会机械地顺序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会根据需要变化多种模式,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是“论点—论据—论证”,或是“从哪里来—现在何处—向何处去”,不一而足,但逻辑框架都很清楚,都是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我以前写文章,不是漏了“怎么样”,就是少了“怎么办”,一看就知道是逻辑不清楚。

知道了这一点,我就有意识地把建立逻辑框架运用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些年我思考琢磨了一个“五要素工作法”,即总结出一般工作都必须回答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即“理念—目标—机制—内容—方法”。一项规划、一个项目、一次会议或活动都要回答这几个必不可少的问题,就是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基本问题。

“五要素工作法”中的第一个“理念”非常重要,却经常会被忽略。思想理念对我们的宏观工作和微观工作都是重要的,是灵魂,是旗帜。由于没有确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只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可能目标达到了,方向却偏了。

“目标”应该是明确的,但如果目标偏离或影响了理念或指导思想,则要有所调整,服从服务于思想理念。

还有“机制”,也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一般有五个方面:组织领导—政策制度—人员网络—经费投入—考核评估,少了这些,不能保证理念和目标的实现。

“内容”和“方法”都是在以上方面的确定下不难做到和做好的。这些年我运用“五要素工作法”不断验证,结果还是比较适用的,这是我对建立逻辑框架的体会。

很短的文章和讲话,同样离不开逻辑框架。从我在一些现场和干部交流的情况看,不少人在站起来即席发言的时候,很少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思维,想一点说一点,没有条理性,这是缺乏逻辑思维的表现。我有一个“一分钟倡导法”的体会,即使在很短的篇幅和时间内,都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都要有逻辑框架。有意识地建立逻辑框架,是我们机关干部不能不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03 11:33:57 +0800 CST  
为什么不要说出格话?

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跟一位青年干部一起,碰见我们的领导。领导对那位青年说:“你前段时间请假回家,有人说你不是家里有事,你是去干另外的事了。”这位青年狠狠地说:“谁说的,我宰了他!”当然领导不会告诉他是谁说的。过后领导见我还忘不了他说的那句话:“他怎么这么说话!真要小心点。”这位青年干部说的就是出格话。一时气话不可能真宰了谁,但谁听了都会不舒服,而且真的会让人对这位青年的行为担心并关注。

出格话有多种多样,比如说“狠话”:“我整死你”;比如说“脏话”,包括国骂;比如“黄段子”,明知很多人反感还津津乐道;还有的比如政治笑话,不时也能听到;一些媒体爆出的公务人员的雷人雷语,都是出格话。一位丢失了身份证的市民给110打电话,双方发生争执,警方接线员说:“你活该被偷。”接线员本人不一定是公务员,但被国家机构授权从事公务,就被视为国家工作人员,他说的也是出格话。还有一种是通过发声来表现,例如某地的一位救护车司机,在运送病重患者的途中放着音乐唱着歌,引起了家属的强烈抗议,这也算是出格话。

说出格话,首先是思想认识上有问题,把自己的言行完全混同于社会上的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受到机关规划的约束,关系着机关的整体形象;其次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是非界限,以个人好恶判断是非,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只图个人说着痛快,不计行为的后果如何;还有就是言不由衷、口快于脑,嘴上说的未必就是心里真实的想法,信口开河造成错误;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偏执,只想追求某种效果而不考虑它的后果,不顾左右、弄巧成拙,引起人们的误解和反感。而这些出格话大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说的。如果想好了再说,先明白行为的后果和危害,一般就不会说出格话了。

政府机关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不是某一个自由团体,它代表着整个社会的规范,所有言谈举止都要接受社会的监督,自身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政府机关的工作性质要求所有的语言文字表述必须准确和规范,来不得半点马虎和随意。任何一个工作人员的言论,都可以作为政府形象公示于众,必须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和认同的,不能追求语出惊人的效果。

出格话是思想出格的一种表现,有出格的思想就可能说出格的话、做出格的事,而政府工作室不允许出格的。因为它一旦出格,伤害的就是社会。这是不能以个人的性格、习惯、偏好而论的,只跟机关职责有关。不合规范的出格话,都超出了一般人能够接受的范围,影响都不好。包括有的干部把领导喊成“老板”“老大”等等,这也是出格话。

这种说法把政府机关工作的关系说成了私人雇佣和人身依附关系,这种认识能够保证工作上不出错吗?包括一些所谓幽默的话,也要注意,不是不可以说,但一定不能被误解,必须在内容上是事实,在态度上是认真,耍俏皮不可取。有人说政府机关的干部缺乏幽默,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不能乱幽默。

说出格话损害说话人的形象,也损害机关的形象,它会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甚或导致严重的后果,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所以,机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你代表的不是你个人。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03 11:35:36 +0800 CST  
为什么不要“两副嘴脸”?

一位干部从领导办公室退出,面对着领导时满脸堆笑、点头哈腰,等门一关,回过头来马上就变了一张脸,瞬间表情全无,让我心里一惊:这脸也变得太快了吧,看来刚才他的笑脸是硬堆出来的,瞬间冷若冰霜。此人一下子给我留下了很恶劣的印象。其实我不止一次地见过其他人有过这样的表现,虽然许多人没有我列举的那个人那么夸张,但变脸的表情我们时有能见。

我们有时参加一些活动,能看到主办方在接待不同的客人时用不同的表情,如果略有差别可以理解,但同时同地当众变化区别很大,就会让人很不舒服。即便是你对我热情对他冷淡,也会让我怀疑你对我的诚意,就像一些餐厅迎接客人时高喊的“热烈欢迎”一样,表情麻木、毫无真情,还不如不喊呢。

可能这是一种常见病,因为我在一些发达国家,也经常能看到这种情景。许多所谓的高级官员或者政治家,和你见面说话时都会露出很职业的微笑,表情略带夸张又有点僵硬,可能处于礼貌吧,转过脸对其他人又是另外一种表情。

有人自诩或很欣赏这种做派,国内也有人学得挺快,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与人相见,礼貌是要的,微笑也是很好的,但如果不真诚,没有应有的尊重,职业表情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可能本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是戏剧化的表演,或者还很得意自己能够如此表演,但这嘴脸实在不好看。变脸表情虽然是外在的,但它反映出来的确是思想品格的问题。

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这种变脸表情是不可取的。政府机关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公平规范、一视同仁,既不可以假装,也不可以变脸。而变脸表情就有假装的成分,情不由衷,言不由衷,通俗讲就是“两副嘴脸”,很损害个人的形象和机关的形象。

避免变脸表情,首先要从心理上加以改进。要真诚自然,与人为善,一视同仁、表里如一,不能势利,不抖机灵。俗话说面由心生,你的变脸表情道出了你的扭曲性格,感情不真,笑得再灿烂也是假的,因为不是发自内心。不管你如何调动你的面部肌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假装和不自然,都会影响我们与人的沟通和协调。真诚地对待所有的人,真善美的内心可以通过表情得以表达,并能和所有的人沟通对话,是我们机关干部应该知道和具备的一种能力,让我们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展示我们应有的表情吧。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03 11:35:58 +0800 CST  
为什么说机关里的“误人子弟”不亚于学校和社会?

有一个干部跟我说,司长让他写一个报告,但不告诉他怎么写。他试着写了,送给司长看,司长看了两眼,就说不行,让他重写,但不告诉他怎么写。他改了改再交上去,还说不行,还让重写。弄得这个干部实在没辙,干脆连改都不改又交上去,这次司长啥也不说就通过了,让人哭笑不得。

机关里类似的现象时有能见。司处长交待任务不清楚,重要的问题也不组织讨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或者说“以其昭昭使人昏昏”,弄得下属无所适从、动辄得咎。当领导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看着部下困惑迷茫还自鸣得意,真不知这样的领导是怎么想的。

表面孤立地看,领导个人很能干,部下好像都不行。但由于领导自己的主观专断又不帮不教,所以部下得不到指导和帮助,能力难以提高,领导自己也很累,还埋怨部下不得力。这里有一个误区,一些领导以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下属,不知道当领导的主要职责不是在于管理,而是要调动和发现部下的积极性和优势,引导部下自觉主动地发挥主体作用做好工作。单单靠管理是管不好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才是主要的。

一个青年干部,在一个部门好多年甚至十几年不进步,领导很少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一些青年干部不知不觉中就被耽误了,不用很长时间,三五年就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也是“误人子弟”。其实在机关里,“误人子弟”的现象很常见。许多人以为机关里都是大人了,主要就是工作关系,完成任务就行,加上很忙,传帮带的意识淡漠。忘了在带领大家做好工作的同时,更要带好队伍,培养机关工作的优秀人才。

重事不重人,重使用轻培养,是这些年来机关普遍存在的不良作风。因为业务繁杂、任务繁重,以为完成任务为要,轻视了培养提高下属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由于我自己有切身体会,所以我在任司长之职期间,就注意把完成任务和促进干部成长结合起来。听说读写练是机关干部日常的基本功,我们的支部党建就帮助党员和干部在听说读写练的实践中提高和发展。


听,带着青年干部学习深入实际倾听百姓呼声,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说,开展“我说时事”“我来主持”让干部站着讲,多说多练;读,开展“读讲一本书”活动,让个人的学习成果大家共享,成为中央国家机关的知名品牌活动,许多干部几十次受邀到各部委机关交流演讲;写,我让下属写东西的时候,都会和他们商量,详细说明我的构思。如果是比较重要的文章或报告,我们都集体讨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纸笔的年轻干部明确思路展示风采;练,我们主动安排干部深入基层练,把我们的外出演讲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及时鼓励表彰青年干部的长处和亮点,注重他们思想的提高,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成就不了你的部下,你也成就不到哪儿去。你心里装了多少人,你就是多少人的领导,这是决定你能否在机关里发展,能否当好领导的重要因素。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03 11:36:41 +0800 CST  
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记者问李敖:胡因梦那么美,对你又那么痴心,为什么你舍得离弃她?
李敖回答: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一天,我无意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了。
面对这种状况,胡因梦只是淡然一笑,说:“同一个屋檐下,是没有真正美人的。”
李敖还曾在节目里骂胡因梦,他这一骂就骂了70集。
胡因梦却说:“我其实没什么值得他骂的,他可能有种很深的恐惧在里头,我对他这种很深的恐惧也确实有一种怜悯在里面。觉得这么多年以来他都没有真正深层次地去面对他的恐惧。”
都说不诋毁前任是作为人的素养,而李敖显然没有胡因梦那么大度。
当然李敖也是赞美过胡因梦的: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3 13:12:03 +0800 CST  
羽山路1980弄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4 12:02:22 +0800 CST  
这几天,迷上诗歌。

美国有很多优秀的诗人:比如意想派的威廉斯、庞德,嚎叫者金斯堡,还有华裔诗人李立扬等等。很喜欢庞德的诗,庞德(Ezra Pound)诗选。

庞德(1885-1972),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迁居巴黎。二次大战期间他公开支持法西斯主义,战争结束后,他被美军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审。后因医生证明他精神失常,再加上海明威和弗罗斯特等名人的奔走说项,他只被关入一家精神病院。1958年,庞德结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监禁,重返意大利居住,直至去世。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击》(1912)、《献祭》(1916)、《休·西尔文·毛伯莱》(1920)和《诗章》(1917-1959)等。
合同


我跟你订个合同,惠特曼—一
长久以来我憎恨你。
我走向你,一个顽固父亲的孩子
已经长大成人了;
现在我的年龄已足够交朋友。
是你砍例了新的丛林,
现在是雕刻的时候了。
我们有着共同的树液和树根一—
让我们之间进行交易。

(申奥译)
咏叹调


我的爱人是深深藏在
水底的火焰。

-我的爱人是欢乐的亲切的
我的爱人象水底的火焰
难寻踪影。

风的手指
给她带去
脆弱的
快速的问候。
我的爱人是欢乐的
亲切的
难于
相逢

象水底的火焰
难于相逢。


申奥译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4 12:54:04 +0800 CST  
少女


树长进我的手心,
树叶升上我的手臂,
树在我的前胸
朝下长,
树枝象手臂从我身上长出。
你是树,
你是青苔,
你是轻风吹拂的紫罗兰,
你是个孩子——这么高,
这一切,世人都看作愚行。

(赵毅衡 译)

为选择墓地而作的颂诗

整整三年,与他的时代脱了节,
他努力恢复那死去了的
诗的艺术;去维持“雄浑”
本来的意义。一开始就错了的——

不,不是,但要知道他生在
一个半野蛮的国家,落后有余;
总坚决地想要从橡树上拧出百合;
做攻城勇士;装作鱼铒的鳟鱼;

“神令众人在特洛伊城受苦”
没有堵塞的耳朵听见那歌声;
因此,那一年,仅给礁石留下少许余地,
海洋汹涌的浪涛把他载承。

他真正的爱妻是福楼拜,
他垂钓在顽固的岛屿旁边;

宁欣赏女妖赛西的秀发
不愿遵从日晷上的箴言。

不受“世事进展”的影响,
他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不过才
三十多岁的年纪;这个例子
不会给缪斯的冠冕增添一分光彩。


1920
梁秉钧译


普罗旺斯晨歌


有如苍白湿润的铃兰
凉凉的花瓣
拂晓时她躺在我身边。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4 12:55:40 +0800 CST  
使者


去吧,天生无声的书,
告诉她唱一次罗斯*的歌给我听
若要是你有歌
就象你有知识一样
你就能消除
甚至我的错误.那沉重的包袱,
并且给她的光辉带来长寿
告诉她,她将珍贵宝物
投入空中,
一切都没有意义,只有她的恩情

使此时获得生命
我将令它们活得
象玫瑰,在魔术样的琥珀中
红色泛出橙黄.一切
成为一种物质,一种颜色
藐视着时间

告诉她,她
唇边带着歌声走开
但没有唱出声,也不知道
作者是谁,别的嘴唇
可能和她的一样美丽
可能在新时期,夺取了她的崇拜者们
当我们两人的骨灰,和华洛**的
一起洒下,一层层埋在无声无息中
直到变迁摧毁了一切
只有美丽幸存。

*亨利·罗斯(1598-1662),英国作曲家。
**爱德芒·华洛(1606-1687),英国诗人,曾写《去吧,可爱的玫
瑰》。这首诗披庞德用作《使者》的模式。

郑敏 译

诗章第49号


赞七湖,有佚名诗曰:
雨,空江,孤旅,
冻云中现一团火,黄昏骤雨
船篷下一盏孤灯。
芦苇沉沉,弯弯,
竹林簌簌如泣。

秋月;沿湖山耸
浓弊锭
暮似云帘,
笼涟漪;而穿帘
是月桂尖长的枝刺,
芦苇丛荡一支寒曲。
山后佛寺的钟声
随风飘来。
四月逝帆十月归,
船溶入银波;缓缓;
太阳独耀江上。

一竿酒旗揽斜阳
斜光中几缕炊烟依稀

忽有雪飞江上
大地玉裹
扁舟似灯笼摇荡,
流水凝寒。而在山阴
黎民悠悠自得

大雁猝降沙洲,
云拢聚窗口
水渺渺;雁与秋并行,
渔火上空一片鸦噪,

光移北天际;
有数童掷石捕虾。
1700年康熙巡歇山湖畔,
光移南天际。

国屯富亦衰?
这会遗臭万年;会为鬼怪。
大运河虽为昏帝享乐而掘,
可它仍流至通县。

卿云烂兮
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掘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第四度,安宁的空间。
其威制伏野兽。

郑建青 译


扇诗


白绢扇啊,
纯洁如草上霜,
你也被搁置一边。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4 12:57:00 +0800 CST  
感觉,他的扇诗受中国古诗意境影响。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4 12:58:20 +0800 CST  
费茨威廉达西先生--女人永恒的幻想和她们抑郁症的根源。我想心理学上应该有个术语,叫作达西先生症候群。
我不知道世界文学史上还有哪个男性形象可以和达西先生一争高下,罗米欧太嫩,罗切斯特太老,托尔斯泰的男人根本就不如他笔下的女人可爱,我想没有谁喜欢于连,甚至郎斯洛和阿基里斯,就连奥斯丁小姐创作的其他几个著名的男主人公也不能和达西先生比美。
假如来一次文学史上最大规模的女性读者眼中理想男主角的评选,非他莫属。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因为达西先生而终身不婚的女人。当然不能肯定宾格莱小姐是否是其中一员。

一个男人,有钱,有房,有车,这不算稀罕,身材高大,举止高贵,英俊潇洒,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有道德和仁慈的心灵,这就不可多得了,此外,他还有点冷冷的,这让女人难以捉摸,关键是他娶了一个家境平常,聪明娴雅却不十分漂亮的姑娘---这就让女人们心存幻想了,哪个读过《傲慢与偏见〉的女人不把自己当作丽萃呢/
达西先生说了,我爱你脑子灵活。
这可是最重要的!
他爱脑子盛过身体。
对于大多数相貌平平又念过点书的女人这就是福音。

可是,这书是一个没有结婚的女人写的。
她说了,现实中找不到理想的就自己创造一个。


我坦白,当我看了第一百遍〈傲慢与偏见〉的书以后,我就不再统计阅读的次数了。奇怪的是每次,无论翻到其中的任何一页,我都象第一次阅读那样惊喜和愉快,读它千遍也不厌倦,真是奇迹。据说村上村树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这样,这究竟是为什么?

谈谈这部名声不大的80版本。
我第一次知道〈傲慢与偏见〉就是通过这部不太为人所知的电视剧。那时候,我们这个中原小城刚建立电视台,家里的那台电视还是妈妈拖人买的夏普21寸。而我那时侯正在上初一。虽然那时侯我也看过几部BBC的电视剧,《安娜卡列尼娜》,《老古玩店》,但是却没有什么兴趣,只觉得黑乎乎的,演员似乎都在黑暗中。但是,我却对这部有着19世纪插图风格的电视剧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尤其对最后一幕男女主角在花园漫步印象深刻。看完电视剧的次日,我就跑到图书馆借来了一本用牛皮纸做书皮的已经很旧的,散发着潮湿味道的王科一版本的《傲慢与偏见》。
那年,我十三岁。
我今年36岁。就是说,这本书我看了23年。

当我偶然又在网络上发现这部片子时,我认为它是至今拍摄的最好最优雅最具有奥斯丁风格,也是最忠实于原著的改编版本。
就我看过的几个版本来说,40年代的美国电影版本是太过轻佻了一些,虽然劳仑斯奥利弗是无可争议的优秀古典演员,但是他扮演李尔王要比达西先生更好,因为有些演员只能塑造复杂的角色,格里尔迦荪的丽萃太老了些,象个夫人而不是小姐。而对于影响很大的95BBC版本,我总认为感情有余,理智不够。达西的扮演者太漂亮太性感了,当然这也是他走红的原因。整体的风格很现代化--这是目前很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但是我本人并不喜欢这个版本,我还是认为80版本更加具有雅致与舒缓的风格。演员的选择也有地道的英格兰味道,女主角文静聪敏,男主角彬彬有礼中带着冷淡,很多人批评这个达西过于古板,缺乏热情,难道达西不就是一个矜持而正派的英国绅士吗?他不是拜仑。英国男人就是这样的,冷淡的,文雅的,一点脆弱,一点优柔,他那热烈的感情藏在一座冰山的下面。最主要的,达西先生是个正直的绅士,是个有道德的人,这个人物的可爱就在于他的正直和道德性。当然还有他的毫宅,而他的情感象其他奥斯丁理想的男性形象一样,是不外露的,他是一个可靠的男人,就是这样。
我觉得现代的读者是过分的夸大了他的所谓性吸引力,而忽视了奥斯丁本人十分重视的道德层面的意义和他对于女主角具有的实际的价值。他的深情在于他对她和她的家庭所做的一切帮助,而不是甜言蜜语和什么性感的身材。
至于05版本的电影,我以为单是演员的选择就说明了古典作品完全臣服于商业的考虑。

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80版本。虽然室内的场景过多,可是奥斯丁的作品本来就是茶杯里的风波,其精髓就是语言。所以我向大家推荐这部作品。

永远的达西先生,你还要征服多少女人的心啊!
我把你当作我青春的开始与终结,我知道你不过是一个女人的梦想的化身,完美无缺,但是并不存在。

我的爱人是深处的火焰,躲藏在水底,
我的爱人快乐而善良,我的爱人不容易找到,
就象水底的火焰。

就象水底的火焰,
不容易遇见。
----艾兹拉庞德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4 13:03:44 +0800 CST  
timelord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8 09:50:00 +0800 CST  
种族特征

折叠生理

​时间领主外观与地球人相同,但拥有两个心脏,时间领主的内体温为15摄氏度,并拥有一套"旁路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bypass system 这一呼吸系统使其可以避免被勒死,而且可以延长其在真空中的存活时间。)。

时间领主极度长寿(第二任博士曾说过除非遇到意外,时间领主可以永生),且不会衰老(在School Reunione中,第十任博士对 rose 说 :"我不老,我重生。但是人类衰亡,你会衰老死亡。")并且当身体遭到重创或寿命将尽时,时间领主会重生以逃脱死亡,但重生只能进行12次(此为BBC设定,新版见《博士之日》)。当受伤过重时,时间领主将不会重生(新版S4E11中,博士因没有Donna提醒而与对手同归于尽)

比人类精力旺盛的多,体力耐力强,只需要相当少的睡眠时间。如果严重受伤,时间领主可以进入一种康复性休眠状态,体温降至冰点以下。

有暗示时间领主可能有透视能力 或者有时间相关的附加感觉,在 The time Monster 和 invasion of the dinosaurs中,博士可以抗拒减慢时间场的作用,其他人被束缚麻痹。

折叠交流

时间领主可以通过心电感应 (Telepathy)应联系交流:第一任博士的孙女在 The Sensorites一集中展示了精神力量,第四任博士的导师(old tutor) Borusa在The Invasion of Time一集中教博士心电感应,在Frontier in space一集和 Planet of the Daleks一集中,第三任博士曾在Tardis中用心电感应回路和其他TL联系,在Castrovalva一集中,第五任博士用念力打开Tardis的零空间(TARDIS' Zero Room ),在The deadly assassin一集中,第四任博士提到TL互相有心电感应,此外,在The Three Doctors一集中,第一二三任博士彼此间用心电感应联系。

在Logopolis一集中,第四任博士对Master(法师)的评价是:"他也是时间领主,在很多方面,我们有相同的想法。"("He's a Time Lord. In many ways, we have the same mind." )

而这段评价也反映了博士脑中一个映象连接( "reflex link" )的存在,这一连接将其思维联入时间领主知识集(Time Lord Intelligentsia),这一知识集就是某种共享思维。(This comment may refer to the existance of a "reflex link" in his brain that is said to connect his thoughts to a Time Lord Intelligentsia, a sort of communal shared mind.)

不过在The Invisible Enemy一集中,博士提到他自己的映象连接( "reflex link" )已经中断了,因为时间领主们已经把他赶出来了。

时间领主的生物学印记(biological imprint (also known as bio-data) )能显示个人历史,被保存在Matrix里。Matrix是一个包含着所有时间领主知识的计算机网络,提取时间领主的生物学印记未被授权等同于背叛。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8 10:03:50 +0800 CST  
9th【克里斯托弗·埃克斯顿(Christopher Eccleston)】

[2005](新版第1季)

聪明、处变不惊,9th经历了时间之战(在S4E4《桑坦人的阴谋》中桑坦人曾说是博士领导了最后一场时间之战),在9th的记忆中,他毁灭了他的种族和敌人Dalek,是唯一活下来的人。在"The Parting of the Ways"中,博士将Rose无法承受的TARDIS之心的时空漩涡能量从其体内吸收,并释放回TARDIS,然而在此过程中,时空漩涡能量已经开始摧毁博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迫使其重生。

10th【(David Tennant)】

[2005-2010,2013](新版第1季结尾-新版2009年圣诞特别篇《时之终结(下)》,50周年特别篇《博士之日》

健谈、搞怪、力量强大,多愁善感,一直坚信自己是最后一个时间领主。Boe之脸曾说过"You are not alone。"--指的是博士的朋友和宿敌法师Master,他也是位时间领主。他的孤独感贯穿一生,渴望陪伴,却又害怕陪伴。与女伴rose成为恋人,并以和rose分隔在平行宇宙而告终。

在2009圣诞特别篇中,博士为救Donna的爷爷而吸收了过量的辐射,在拜访了所有朋友之后回到了TARDIS重生。

在S4E13中曾经重生,但因为在2005年圣诞节时砍下的手而未改变容貌。

10.5/人类博士【大卫·田纳特(David Tennant)】

原来是10th在2005年圣诞特别篇中被砍下的手,在413中吸收了10th的重生能量,并使10th在重生时未改变容貌,因Donna而具有人类的基因从而变成了完整的人,拥有人类的生理结构(一颗心脏)和时间领主的大脑,在413结尾与rose一起生活在平行宇宙。

一般被称为10.5或者人类博士。

11th【马特·史密斯(Matt Smith)】

[2010-2013](新版2009圣诞特别篇《时之终结(下)》结尾-新版2013年圣诞特别篇《博士之时》)

11th被描绘成一个充满活力,童心活泼的灵魂,拥有傲慢的脾气,性急但富有同情心的人。

11th声称他是"一个愚蠢的自私的人",甚至说,宇宙中没有人恨他,他恨自己。尽管他的自我厌恶,或许正因为如此,博士愿意牺牲自己,如果需要的话。River曾表示,博士总是领先一步,心中始终有一个计划。总是携带一个"起子",称那是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在2013圣诞特别篇《博士之时》中,博士为了守护Trenzalore上的圣诞小镇而用尽了自己的余生,在博士全部的重生次数用完,即将迎来死亡之时,时间裂缝另一头的时间领主们给了博士新的重生能量,博士获得了新的重生周期并开始重生。由于重生延时,博士再次变回年轻时的容貌,在与Amy告别后完成重生。

妻子是River Song。

12th【彼得·卡帕尔蒂(Peter Capaldi) 】

在2013年11月23日的神秘博士特别篇《博士之日》中,作为12任博士露出一双眼睛。在2013年圣诞特别篇结尾时,接替Matt Smith成为12任博士。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8 10:06:10 +0800 CST  
大理有四绝:风、花、雪、月,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楼主 一味禅茶一清风  发布于 2017-01-18 10:48:03 +0800 CST  

楼主:一味禅茶一清风

字数:176135

发表时间:2015-03-13 19: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07 21:36:32 +0800 CST

评论数:14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