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如棋,且听我细细分解

@学无止境O8 2018-11-08 22:07:44
楼主明察,洞若观火,老美这头巨兽将来会不会轰然倒下祸及全世界?
-----------------------------
这不好说,看能不能与中国及时达成妥协和权力交割,能的话,就会像当初英帝国一样实现平稳的收缩,如果不能就会像苏联一样崩塌。

美国拥有的霸权及其附属物,只对中国有意义,对其他国家没有意义,比如欧盟和俄罗斯,即使美国愿意把这些东西交给他们,他们也坐不稳霸主位子。
就像中国古代的传国玉玺一样,只对那些有实力做皇帝的人有意义,对那些没有能力做皇帝的人反而是个祸害。
只有中国有做下一个霸主的实力,也只有中国人愿意为美国拥有的霸权及其附属物付出足够的利益交换,也只有中国人能避免美国资产阶级被国际和国内清算。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1-08 23:37:22 +0800 CST  
@ty_纵横南北 2018-11-09 01:22:27
只要不是第三次大战都没兴趣。老百姓的俺还是去国内睡热炕头过日子去。
-----------------------------
你以为没有大国之间的大规模长期战争,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翻翻古代中国历史,中国在东亚地区一家独大,没有外患,是不是就没事了呢。当贫富差距极大,就会引爆社会动荡,导致改朝换代,期间无数人生灵涂炭。

现在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贫富差距那么大,目前安定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的,总会以危机的方式爆发出来。大国之间不发生大规模长期战争,不代表不发生大国内部的内乱内斗啊,不代表大国不对中小国家转嫁危机和矛盾啊。后两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不会比前者小!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1-15 22:25:30 +0800 CST  
我们不要对经济危机的爆发有任何幻想!

资产阶级如果不致力于改变贫富差距,不改变拥有社会成员货币的多寡,如果不能从外部抢到财富,即使对社会有超强的控制力,使得社会不动乱,使得普通劳动者逆来顺受,经济规律也会自动产生作用。

因为普通劳动者得不到足够的货币,大量劳动果实被资产阶级免费占有,大量剩余价值被压榨,导致生产生活难以维系,使得生产社会必需品的能力大幅度下降,但与此同时,货币却没有相应减少,那么货币相对社会必需品的购买力将会大幅度下降,或者隐性下降----资产阶级拥有了大量的货币,但这些货币却没有被应用于社会流通之中,市场上真正流通的货币不多,导致购买力表面上没有降低,但是如果真正把这些货币投入市场流通,那么购买力其实是大幅降低的。

资产价格也会因为货币的购买力的降低,而相对社会必需品的比价会大幅降低,也就是资产价格会暴跌。

奢侈品也是,当社会必需品短缺的时候,奢侈品的价格也会跟着降低。

也就是说,即使社会成员拥有货币的多寡比例不变,也会随着货币购买力的贬值和资产价格的暴跌,重新恢复到均贫富的状态。

富人面对危机即使能做到一毛不拔,还是会面临财富缩水的窘境。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1-15 22:39:59 +0800 CST  
我们一定要清楚财富是个动态的概念,因为货币的购买力是会不停的变化的,奢侈品以及资产相对社会必需品的比值也会随着社会生产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如果一个社会生产力发达,商品丰富,那么拥有同样的货币、奢侈品、资产,就要比社会生产力落后,商品短缺时候,财富要增值得多!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1-15 22:47:35 +0800 CST  
贫富差距长期过大,不仅会造成财富缩水,更恐怖的是会引起社会动荡,社会成员自相残杀。

我以前总部明白一件事:建国前的中国,那些地主、士绅,和农民,很多都是乡里乡亲的,甚至彼此都是亲戚,为什么会闹到你死我活的境地。现在我想明白了。在旧中国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下,农民们太穷了,生产生活条件太差了,这样农民生产创造出的财富就少,那些地主、士绅们为了继续过好日子,就只能变本加厉地压榨农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到最后,农民和地主、士绅们 完全对立。

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过度压榨劳动者,导致劳动者生产生活条件太差,这样劳动者生产创造出的财富就会变少,资产阶级为了维持生活水平或者追求更好,只能变本加厉地压榨劳动者,一样形成恶性循环。到最后就是资产阶级和劳动者完全对立,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游荡!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1-18 21:21:22 +0800 CST  
我们还要清楚一点,就是经济危机转化为社会危机,大国和小国,规模和能量石无法相比的,大国要比小国大得多。

我们打个比方,假如一个人,能够正常生产生活的财富指数是100,九十多也能勉强过,七八十就会过得很艰难,不超过60,就没法过了。

如果遇到经济危机,平均每个人的财富指数是90,亏空是10,那么一个人口一百万的国家,总亏空就是10*100万=1000万 。人口是一亿人的国家,总亏空就是10*一亿=10亿 。

很明显,一般情况下,小国遇到经济危机,可以找大国帮忙解决,或者趁大国疲弱的时候,去抢别的国家。

但是人口众多的大国遇到经济危机,找小国帮忙就没法了。大国去抢小国,是不够填补亏空的。

翻翻古代中国历史,哪个王朝遇到经济 社会危机,是靠出去抢劫周边小国,来度过危机的?一次都没有!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1-18 22:11:17 +0800 CST  
小国平均每人财富都是90,大家都能凑合着过下去,但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就过不下去。因为小国人口少,比较容易达成大家都差不多的情形,但是大国人口众多,总会有人多有人少。如果平均90,就会有人一百多,甚至两百多,有人则是五六十,三四十,甚至二三十。如果低于六十,就没法过,那么这些人就没法过了。这些人如果没法过了,在农业社会就会形成流民。而流民多了,必然会增加尚未破产逃亡者的负担。比如流民当土匪、强盗去抢劫那些尚未破产逃亡者,或者是政府把流亡农民的赋役负担转嫁到尚未破产逃亡者的身上。未逃亡的农民也被迫走上逃亡之路。于是流民愈多则自耕农负担愈重,自耕农负担愈重则流民愈众,流民间题愈严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农业社会崩溃。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1-18 22:52:42 +0800 CST  
试论中国古代的流民问题【火凤燎原吧】_百度贴吧
https://tieba.baidu.com/p/4072090879?red_tag=2397587134
--------------------------------------------------------------------------------------

那么流民是怎么产生的呢?史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大多学者认为流民是由于土地兼并而产生的。翦伯赞先生就认为:“土地集中,其意义就在于把农民从土地上驱逐出去。”金观涛先生也认为流民问题的爆发是由于土地兼并突然加剧。其实流民的产生不仅仅是由于土地的兼并,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探究。导致流民产生的直接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首先就是土地兼并。这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无法割除的一个弊病,只要土地私有制存在,土地兼并就不可能被遏制。如:如西汉成帝时,地主官僚大占良田,丞相张禹就“多买田至四百顷, 皆径渭灌溉, 极膏腆上贾”。商人秦杨“以农田而甲一州”。就连佛寺、道观也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唐代就有“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其七八”之说。无怪乎杜佑感叹说:“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子汉成、哀之间。”地主、官僚、贵族、商人、高利贷者五位一体, 肆行兼并,以至“富者田连降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大量农民破产失业,不是沦为佃户,就是流离远徙。“富户侵占民田,以致贫者流离转徙”。这一记载揭示了土地兼并与农民背井离乡之间的关系。

其次就是沉重的赋役负担。繁重的徭役、赋役历代皆为驱使农民成为流民的重要因素,其中徭役尤为明显。中国农民的负担一般很重,如西汉赋税就田租一项而言还是比较轻的,但人口税相当重。小农地少人众,往往力不能胜,加之政府“急征暴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名为三十税一,“实什税五”。至于徭役,更使农民不堪重负。据晃错估计飞五口之家,起码要有两人服摇役户,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农桑失时,“民力竭于徭役”,迫使自耕农破产流亡。秦、隋两代徭役的繁重可谓众所周知。据估算,秦季凡修皇陵、建阿房、筑长城,修驰、通水路、戌五岭、运粮草等,役使人数总计三百多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5%左右。再加“收泰半之赋”, 结果老百姓给逼得实在活不下去了,只好相继流亡。隋代炀帝时摇役之重,更甚于秦。举凡建洛邑、修运河、筑长城、征高丽等动用劳力竟达六百多万,占总人口的七分之一造成举国就役,“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的可怕局面。这种情况自然会造成大量的流民。再以号称“盛世”的西汉武帝时为例,其时战争频繁,开支浩大,兵役大兴,赋役大大加重,“以訾征赋,常取给贱民”,“田家又被其劳”“率一人之作,中分其功”。赋役负担竟占农民收人的一半,农民不得不大量逃亡。仅元封四年(公元前一0七年),关东流民即达二百万,其他年份亦不在少数。元朝科差、税粮、杂泛差役、和雇和买等项,压得农民透不过气来。农民“劳筋苦骨,终岁勤劳,丰年不免于冻馁……里胥乡吏,早督暮逼,丝银之未足,两税之悬欠,课程之未纳,和雇和买造作之未办,百色横敛,急于星火。糠秕藜藿,百结而不能自恤”。在这种情况下,全家只好相聚,“而谋曰:今日尚矣,明日将如何矣。吾血肉不堪以充赋税,吾老幼不足以供赁佣,与其闭口而死,曷若苟延岁月以逃!”这番话,道出了苛政暴敛与户口逃亡之间的关系。宋代国都附近的一些州郡直至太宗时尚有大面积土地抛荒,而“赋繁役重,则是使农民“相率流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明代的流民问题的则是史无前例的。问题则自始至终均极严重。明初北方流民即多达数百万,江南流民亦有数十万,而其成因,则主要是因政府赋役征派过重。明中叶流民问题更趋恶化,著名的荆襄流民数达上百万、历时数十年,而其原因,主要亦在农民逃避不堪承受的赋役负担。到了明末,随着“三饷”的相继加派, 农民负担越来越重,更是只好一流了之。以上所举诸例,不过九牛一毛,但繁役重赋确为产生流民的主因之一,已显而易见。

在部分自耕农民破产流亡后,历代统治者为确保其经济利益,往往采取“摊逃”政策,即将流亡农民的赋役负担转嫁到尚未破产逃亡者的身上。西汉“中家为之包出,后亡者为先亡者服事”;唐末“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元代“见在户替代逃户差发”;以及明代的“陪纳”,都是这种情况的具体反映。“输纳之重,民所不堪”,未逃亡的农民也被迫走上逃亡之路。于是流民愈多则自耕农负担愈重,自耕农负担愈重则流民愈众,流民间题愈严重,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然后就是天灾人祸。中国的农家经济本来极其脆弱,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然而,古代中国偏偏是灾荒频繁、战乱纷起。以灾荒论,水、旱、虫、风、雪、霜、雷、地震等自然灾害,轮番摧残脆弱的农家经济。每逢灾荒,农民“奔进流移,不可胜数”,涌起一股又一股的流民潮。据粗略统计,自秦至满清两千多年中,凡水旱螟蝗、风雹震疫等等各类天灾竟有5079次之多,其时间分布大致如下:

自秦至两汉一百四十年间,有灾害375次;三国魏晋二百年中,遇灾304次;南北朝一百六十九年间则有灾害315次;隋唐共三百一十八年间有灾害515次;五代十国五十四年间有天灾51次;宋金则遭灾874次;元代一百六十三年间,受灾竟达513次;明二百七十六年,受灾1011次;清二百九十六年,受灾1121次。不但次数多,而且灾情重,诸如“赤地千里”、“平地汪洋”、“连年旱蝗,荡无农收”、“疫疠流行,死伤大半”、“人相食”等等令人触目惊心的可怕字眼在史书中屡见不鲜。因此,天灾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农民四处流亡的强劲推力。而且众所周知,古代的生产技术是相当落后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体制也是极不完善的,分散经营,势单力薄的农民在上述种种可怕天灾的袭击下往往陷入彻底破产甚至家破人亡的绝境。当流民便成了农民的唯一选择。

至于人祸,特别是战乱,则代代有之,年复一年。为逃避战乱,农民不得不流离四散。我国古代战乱之多,亦属绝无仅有。据梁启超、余天休统计,我国自公元前221年至1920年共2140年,内乱计160次,所费时间为896年,平均每三年中即有一次战乱。显然,“此种统计,虽不完全,然亦可显示历代战争频数之一斑”,“此历史上无数次战争,直接摧毁社会之生产力,实至为深巨”。至于有关战争残酷性和破坏性的记载,更是不绝如缕。而广大农民则首当其冲地成了各类战乱的最大受害者:征戍之苦、征调之急、背井离乡、抛妻别子、无暇耕种、田园荒芜、兵匪一家、民不聊生等等。

不得不提的是西晋末年因永嘉、五胡之乱,大批流民流落到辽东、西北、江南地区;东晋苏峻之乱,“纪纲弛顿,自江陵至于建康三千余里,流人万计,布在江州”;唐末“连岁戎旅,天下凋瘵,京师近甸,烦苦尤重,比屋流散”。这些战争是中国成为一个恐怖的世界,“尸积如山”、“僵尸满道”、“十室九空”、“百不存一”等即是当时惨烈景象的真实写照。类似记载,数不胜数。战火烧焦了土地,打乱了农业生产的时序,农民非死即徙。在这种情况下,侥幸没死的农民只有当流民这一条出路了。而中国历史上较大规模的战乱就有数百次,每次战乱都把无奈之民强行推向无所依归的无极之路。不过有一事实值得指出:正是中国北方连绵不绝的战乱使得北方农民大批流往南方,不仅促进了南方的繁荣,也使得中原文化得到扩散。

同时,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不断进犯中原,如两晋、南北朝、宋元时期,逼迫汉民族逾江南下,表现出“北进南退”的特点。这些无奈之民,有的在饱尝流离之苦后返归原乡,有的则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一是成为“流庸”,即“去其本乡而行为人庸作”,他们又被称为“客户”。这种“远徙他所,废主户为客户,分耘人田”的情况至为普遍。二是流向边远地区开山垦植,如明代荆襄地区,界连数省,川陵蔓延,“山林深险,土地肥饶,刀耕火种,易于收获”,曾吸引川、陕、晋、豫等省大批流民进人该地区。三是沦为无业游民。“这些突然被抛出惯常生活轨道的人,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新状态。他们大批地变成了乞丐、盗贼、流浪者,其中一部分人是由于习惯,但大多数是为环境所迫”。这些漂泊者,是社会生活中最不安定者,他们“动辄千百为群,暗藏器仗,骑坐驴马,经过州县……散布乡村,非理骚扰。所至之处,任从作践,鸡犬为之一空。甚至检括财帛,毁坏屋宇,斗殴杀伤,紊烦官府”。四是“啸聚山林”,转化为与官府对抗的力量。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暴动不绝如缕,差不多都与流民经常的大量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翦伯赞先生就认为,“成群的农民之被驱逐(即成为流民),就替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准备了条件”。而孙祚民先生则在具体分析了唐黄巢、明李闯、清捻军这几次大起义后进一步指出,在这几支农民起义军群众中间,“游民”(实即流民)阶层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总之,流民的流向是多元复杂的。

流民问题是困扰古代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其程度轻重历来作为世之盛衰的一个标尺。对封建统治者来说,要使王朝长治久安,必须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之“安居乐业”,维持农民和土地的亲缘关系。一旦农民丧失了土地,不仅使王朝赋役无着落,且大量的流民可能会啸聚山林,挺而走险,成为王朝更迭的重要力量。为了维持封建统治,历代统治者均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进行调节与控制。

其一,抑制兼并。土地兼并一直都是流民生成的原因,要解决流民问题,抑制土地兼并至关重要。如:汉代的“限田”、北魏隋唐时代的“均田制”等,都是旨在抑制土地兼并,让农民有田可耕,能够安居乐业。但王朝中后期土地兼并往往都会一发不可收拾,这几乎是历代王朝的一个通病。

其二,积谷备荒。天灾石流民生成的自然因素,要控制流民对社会的冲击,积谷备荒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控制模式。积谷备荒,要求建立完备的仓储制度。作为社会控制的主体,统治者大多重视仓储建设,希望通过粮仓布局,架构起控制网络。汉代以来,各种名目的仓廪拔地而起,既有政府经管的,也有民间自主管理或官督民办的。仓储制度的广泛建立,对防灾减灾、控制流民的生成具有不可低估的效应。如唐朝天宝八年全国仅太仓、转运仓、正仓、义仓、常平仓五类仓储粮即达123702214石,相当于当年全国1/3人口一年的口粮。这对安定社会、稳定人心具有多么强大的功能,是不难想见的。但仓储行之既久,弊病丛生,或挪移,或侵渔,或借备荒之名刻薄百姓。这就使其功能大打折扣。

其三,减负。“苛政猛于虎”,历来是农民背井离乡、外流远扬的重要驱动力。历史上,不少明君圣主都十分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民能休养生息。

其四,强化户籍管理。这不仅是控制流民生成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流民流动的利器。最常见的手段有周代的“什伍之法”。

最后,临灾赈济也很重要。流民很大一部分都是一些饥民。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因自然灾害而导致饥饿借助人力倒是可以减轻。比较常见的赈济方法有:“调粟”、“赈恤”等。这些救济政策有助于灾后重建和稳定人心,当然也能控制流民的流动。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1-18 22:59:32 +0800 CST  
在宋朝时,中国就有了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到了明末,更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中国还迟迟走不了资本主义,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个人口众多的超级大国。资本主义会造成经济危机,当时的中国如果走资本主义,遇到危机怎么去解决?无法可想!就算对外侵略扩张,中国当时已经达到扩张的极限了,当时农业社会所能管理的极限了。

但是西方在开始走资本主义的时候,国家才多大?人口才多少?那么点大的国家,那么少的人口,当然可以走资本主义了!

不过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中国因为迟迟不能走资本主义,错过了近代的崛起,导致了近代的衰落,不过也正因为衰落挨打,所以穷则思变,率先走了社会主义,反而在社会制度上领先西方了。

中国人也正因为近代的衰落,没有侵略扩张,没有历史的原罪。中国以后当世界霸主,没有道德负担!

西方称为了人口众多的大国、强国,遇到如今经济全球化,核生化和常规武器威力太大,没法抢劫,或者抢劫的代价太大,西方沙雕喽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1-18 23:39:15 +0800 CST  
我一直担心一个问题,中国的企业会不会被资本渗透然后被毁掉轻工业农业,让十几亿的人口自相残杀。
======================================================================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先来说说什么叫资本渗透企业:我前面跟大家讲,资本性即是人性,是人贪婪逐利的想法。

举个例子,比方说,一帮工薪阶层,因缘际会,当上了国家领导人,然后这帮人利用掌控的权力,去控制企业,谋求超额利润,这就是资本掌控权力。

如果一帮企业家,因缘际会,当上了大国领导人,这帮人熟读历史,知道经济社会规律,懂得如果他们瞎胡来,利用权力去谋求超额利润,会导致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使得自己原来的财富都保不住,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都会丢掉,想跑还跑不掉。于是他们好好管理国家,获得相应的合理收益,这就是权力驾驭资本。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5 21:47:19 +0800 CST  
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资本掌控权力,还是权力驾驭资本,不取决于统治阶级原来什么身份,而在于统治阶级什么思想,什么行为逻辑!

资本性不仅统治阶级会有,老百姓也会有。我们都听说过这么一句俗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史记》的第一百二十九章“货殖列传”。 意思是说天下人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为了利益各奔东西。指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

还记得2011年,日本311地震,导致福岛核泄露,却使中国人爆发了一场抢盐风波。中国人抢盐,不就是怕盐价上涨,使得买盐支出增加,导致自己利益受损。

农民们卖粮也有个规律:乡下汉子真奇怪,(粮价)越涨越不卖,(粮价)越跌越卖。
农民们为啥粮价越涨越不卖,因为粮价越涨,农民们卖粮收益就越多,他担心卖早了少赚钱。农民们为啥粮价越跌越卖,因为粮价越跌,农民们卖粮就收益越少,他担心卖迟了吃亏。

股民们投资股票,也有类似的做法,股票涨了还想涨,不愿卖出,跌了还怕跌,不敢继续持有。

人们的这种逐利的想法就是资本性。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5 22:12:27 +0800 CST  
不管怎么样,股市我已经买了一半了,我觉得这里买值。
-------------------------------------------------------------------------------
中国股市,已经跌到这份上了,还有多少下跌空间?相反,如果中国一旦获得霸权,中国企业将会获得多么大的成长空间?我前面不跟大家讲嘛,投资就是赌国运。

具体操作上,不要盲目加杠杆,不要动用急需使用的钱去炒短线,做好长线投资的准备,把股票投资就当是对未来的储蓄,找好行业和具体企业,到时候,就尽情享受中国崛起的丰厚红利吧。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6 22:15:21 +0800 CST  
继续上面的话题

我们知道企业维持运营,或者发展壮大,是需要利润的,但是企业不能唯利是图。

如果企业全部唯利是图,那么经济必然陷入不可自拔的危机当中。比如中储粮利用垄断市场的 优势,低价收购农民的粮食,高价卖出,反复操作,就能获得巨额利润。但是代价,就是中国粮食种植业完全崩溃。

美国中端制造业在本土市场都竞争不过别国进口产品,其原因也是美国企业唯利是图造成的,美国金融业,法律服务业,医疗服务业等行业的企业谋求超额利润,这些行业赚多了,其他行业就会赚少了,乃至于亏损,所以导致了美国投资本土中端制造业无利可图。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6 23:17:22 +0800 CST  
只要中国企业全部陷入资本的控制,全部唯利是图,那么中国的工业,农业,什么产业都会被毁灭殆尽,即使去抢劫其他国家,也不足中国人的需求,那么十几亿人中国人必然自相残杀,死几亿人都不止!

不过,中国人也没必要担心。防止出现这一切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教育和宣传,然后凝心聚力,打造一套合理的政治经济制度。

《韩非子》里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悬崖,很高很陡,但是却没有摔死过人。因为这悬崖那么陡那么高,人一看见,就害怕了,不敢靠近,自然摔不死人!

如果我们把资本泛滥的危害,资本主义的危害,把历史的教训,把经济社会规律,把货币的本质,告诉所有的精英和百姓,让他们知道走资本主义的结果,就是万丈深渊,中国人会自相残杀死几亿人以上,他们还敢走资本主义吗?不敢啦。然后就可以形成共识,打造一个社会可以稳定持久运行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就可以避免危机了嘛。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7 21:19:19 +0800 CST  
说起历史的教训,最好的例子,就是明末了,我们都知道,明末的时候,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在我看来,正是这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了明末的经济社会危机。

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中,居然把明末的危机,认为是海外流入的白银减少,导致的白银短缺造成的。
不知道持有这种观点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白银是货币,明朝贵金属货币短缺,难道宋朝就不短缺?

我们知道宋朝有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宋朝也陷入贵金属不足导致的货币短缺,四川地区,金银铜都不够,搞出铁钱来。铁钱过于笨重,不方便携带,宋朝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前面讲过,宋朝先天不足,从始至终陷入外部的威胁,长期有着巨大的军事开支,长期冗官冗兵冗费,却没有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宋朝是灭亡于外敌。

同样是贵金属不足导致的金属货币短缺,为什么宋朝就没有明末那么大的经济社会危机?要知道明朝在宋朝之后,宋朝已经发明了纸币,明朝开始的时候,也发行过纸币大明宝钞。既然宋朝可以用纸币部分代替金属货币,明朝也可以用纸币部分代替金属货币啊。

宋 和明这么一对比,就可以知道,明末危机的原因白银输入减少导致的短缺,这种看法是无稽之谈!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7 22:02:35 +0800 CST  
再说明末真的缺少白银吗?看看捞上来的张献忠沉银,看看史书上的记载,当时的王公贵族 官员 地主 富商们,他们手中有多少白银,有多少金银财宝!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7 22:12:38 +0800 CST  
历史纪录片《中国通史》中,居然认为明末的危机,是白银短缺,而没有形成自己的金融体系,随后又认为:欧洲因为白银短缺--------大量输入中国所致,不得不重铸货币,银元的里 白银含量越来越低,掺了很多假在里面,当欧洲人将严重贬值的银币当成足额货币使用时,银币的性质被彻底改变,它和我们今天使用的硬币一样,不再凭借金属的价值衡量一切,而是凭借发行者的信用交易流通,这就是现代意义上信用货币。白银短缺,让欧洲人因祸得福地创造了现代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雏形。于是欧洲崛起。

你们知道吗,我看见后面这一段话,笑出猪叫!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7 23:27:03 +0800 CST  
公元一世纪初,王莽改革币制,用欧洲人同样的手法去铸造货币的时候,早了欧洲人一千多年!欧洲人当时还在树上呢!---------古希腊古罗马是神话!太假!

下面摘自百度百科

王莽共进行了四次币制的改革。

第四次改革是在天凤元年(14年),废大、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货泉重五铢,货布重二十五铢,但一货布却值二十五货泉,货币价值的比例十分不合理。这次改革,非但没有理清混乱的货币体制,反而加剧了混乱。而且,这些改革都是以新铸的劣质货币代替质量较高的旧币,然后又以更劣的货币代替原来铸造的货币,每更换一次货币,百姓就要遭受一次盘剥。由于这些货币无信誉可言,所以在王莽施行货币改革期间,物价飞涨,社会经济十分混乱,黎民百姓深受其害,每一易钱,民用破业而大陷刑,不少人甚至在市场上痛哭。


居摄二年改汉币制

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铸大钱,下令铸造错刀、契刀和大泉五十。王莽所铸刀、布币完全不同于战国时期刀、布币的形制。他在刀币上加了一个方孔圆钱,并且明明白白地铸上刀币的名称和价值。如“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其身形如刀,材质为铜。 一刀平五千的圆钱上以黄金镶嵌“一刀”两字,刀身铸有“平五千”三个字,所以又称金错刀。一刀平五千与原来的五铢钱并用,一刀平五千当五千枚五铢用。契刀五百当五百枚五铢用,大泉五十当五十枚五铢用。

王莽建国二年行宝货制

“宝货制”内容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是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六名为金货、银货、龟货、贝货、泉化、布化六大钱币类型。

王莽此次实施的“宝货制”,换算复杂,币制混乱,结果民心大乱,商品流通不畅,民间却私自还用五铢钱来交易。王莽得知后大怒,于是明令城内老百姓接受,每个人出入城必须出示“大布黄千”钱来作为通行证。王莽治国无方,敛财有术,他篡汉15年,就曾四次改革币制。王莽频繁地更改币制,每次都是以小换大,以轻换重,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把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搜刮光了。王莽的横征暴敛,加剧了新朝的灭亡,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王莽和他的金银财宝都被一起焚毁。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7 23:45:21 +0800 CST  
看见没有,欧洲人玩的那套把戏,中国人早一千多年就想到做到了!管用吗?不管用!

我想问问这个片子的编导和那些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们,一战之前,二战之前,当时的欧美都建立了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和现代金融体系很长时间了吧。
那么欧美引爆一战 二战的经济危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你们不是认为建立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和现代金融体系就能解决经济危机吗?

美国2008年经济危机又是咋回事?美元可是国际通用货币,也是信用货币,美国的金融体系可是现代得不能再现代了。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8 00:03:49 +0800 CST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列主义,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导致经济危机,没有任何人从理论上驳倒,在现实中,更是屡屡被历史所证实。

从马列主义的观点看,得出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才是造成经济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顺理成章!
楼主 观世事如棋  发布于 2018-12-08 00:10:00 +0800 CST  

楼主:观世事如棋

字数:2024946

发表时间:2010-03-26 01:3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14 12:15:27 +0800 CST

评论数:202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