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两种完全不同的回避型人格

从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从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已注销]

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的原因其实有很多,社交恐惧不一定都是回避型人格障碍引起的。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3-04 18:45:27 +0800 CST  

##认知吝啬:有智商就一定得用吗?就不能低调点吗##

在表述结论前,我们还是先做一道题:

小明喜欢小红,小红喜欢小强。小明没结婚,小强结过婚。那么,有没有一个没结婚的人,在喜欢一个结过婚的人?

A.有
B.没有
C.不能确定

你选什么?

先不要翻屏,先选一个。

很多人选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3-25 11:16:00 +0800 CST  



。。

。。

。。

。。

。。

。。

。。

。。

。。

。。

。。

。。

。。

。。

。。

。。

。。

。。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3-25 11:17:40 +0800 CST  

很多人选C。为什么?有人说,既然两个喜欢关系都跟小红有关,而小红又不知道结婚没结婚,当然不能确定。

然而正确答案是A。

如果小红已婚,小明喜欢小红符合要求;如果小红未婚,小红喜欢小强符合要求。二者必有一个。

这个问题,我在微博(粉丝量15000以上)和微信朋友圈(好友数2500以上)里做过统计。在有效反馈中,超过一半的人会选C。国外类似的统计,则有80%的人选C。但如果换在正式的智商测试中、公务员考试中,或者是任何郑重其事的场合中,我相信错选的人会大大减少。只要把小红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划分,稍微耐心一点,这种测试题根本弱爆了好吗。

所以,有没有智商是一回事,用不用智商是另一回事。

心理学家把这种有理性而不使用的现象,称为“认知吝啬”。很多场景下,理性思考能帮我们获得正确的答案,而且是有意义的答案。但这种思考比较缓慢,耗费的认知资源多。而我们默认的选择,则是省电模式。

所以,选错了的同学们不要灰心,至少你证明了自己是人类。证明了你足够低调,在智商的角落里,选择了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3-25 11:18:10 +0800 CST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
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3-25 15:33:23 +0800 CST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1] 、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标签效应。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3-25 15:35:33 +0800 CST  

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3-25 15:36:20 +0800 CST  

但是,如果贴的标签不是正面的、积极的,那么被贴标签的人就可能朝与所贴标签内容相反的方向行动。

心理学家斯弟尔在1976年对此作了一项研究。

他给人们打电话,说他们参加了(或没有参加)某个团体。或者讲一些对那个团体不太体面的话。然后要求这些人帮助那个团体建立一个饮食合作社。

结果表明,消极的标签比积极的标签起了更大的效应,其原因大概是他们认为这种标签是太不公正的。因此,他们想主持公道,并乐于帮助这个团体。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3-25 15:44:38 +0800 CST  

混合型依恋的宝宝是最无安全感的,主要是抗拒型和回避型的混合型,宝宝对于亲近还是回避犹豫不决。两种型会在不同场合出现。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13 12:30:18 +0800 CST  

究认为,儿童期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依恋特征,成年以后仍然会显露出来,所以成年人也应该具有和儿童一样的依恋类型分类。

A-回避型: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很难完全相信和依靠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如果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一点,我会感到不自在。在人群中约占20%

B-安全型: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并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在人群中约占60%

C-焦虑—矛盾型: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在人群中约占20%

这三种类型的成人比例与婴儿的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一矛盾型的比例分配非常匹配。这个研究也支持了新弗洛伊德理论的观点:从成人的行为中能找到他童年经历的痕迹。[3]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13 12:32:57 +0800 CST  
太长的文章也回避了,而且还是阅读是自动回避了,都看不进去了太长的文章也回避了,而且还是阅读是自动回避了,都看不进去了发霉了

“回避”二字,如此万能?不管什么情况都能用“回避”来解释……?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17 20:12:13 +0800 CST  
太长的文章也回避了,而且还是阅读是自动回避了,都看不进去了太长的文章也回避了,而且还是阅读是自动回避了,都看不进去了发霉了

别的没看出来,就看出了你心态消极,不思进取……

拿破仑•希尔有一条很经典的结论:“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这很小的差别却决定了巨大的差别。很小的差别是指他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巨大的差别是指他的生活是幸福还是不幸”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17 20:18:47 +0800 CST  
你这么容易看出来?其实我自认为自己是满腔热血的,只是情绪起伏不定,莫名失落时想死得心都有了你这么容易看出来?其实我自认为自己是满腔热血的,只是情绪起伏不定,莫名失落时想死得心都有了,这个文章太长看不进去也是不受控制的,可能是病久了...发霉了

豆瓣上的字太小,排版也单调,看着是不舒服,看不进去,也算正常……!

但是,把看不进去的原因归结为回避。这似乎意味着,你习惯于把回避当成你不愿意的事情的借口,并且还是无意识的。这其实就是消极心态中的一种。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17 21:03:18 +0800 CST  
不是啊,你没有这样的体验我很难说的清楚,大概就是看得时间长一点,然后看了等于没看那样,真的不是啊,你没有这样的体验我很难说的清楚,大概就是看得时间长一点,然后看了等于没看那样,真的是看不进去,看了也留不下印象,消化不进去,很难反馈出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类似于这样。。。...发霉了

那可能你不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问题,所以看了这类文章引不起内心的波动,也对自己问题的解决没丝毫帮助。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17 21:24:19 +0800 CST  

缺少耐心,原因连自己也说不清楚,却简单地把它归结为病, ,,这就是一种来自于潜意识的消极心态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17 21:32:12 +0800 CST  
这么好的帖子为啥没人回应这么好的帖子为啥没人回应AUV

这个小组里有好多治疗帖,都还不错。但是全部都沉了。。。。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20 18:42:58 +0800 CST  
你不是回避型,所以你永远不懂你不是回避型,所以你永远不懂苹果橘子树

回避型依恋我确实了解不多,但是回避型人格障碍有什么是我不懂呢?
是自卑自闭的痛苦,还是自责自怜的恶性循环?
敏感猜疑玻璃心,社恐、羞怯、自我压抑。。。。。。。。
其实,这些我都经历过。
也经历过无数次希望、失望和绝望的轮回。。。那个过程只能叫挣扎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22 14:48:32 +0800 CST  
你可以收集起来发个链接什么的,大家一起学习。你可以收集起来发个链接什么的,大家一起学习。靠谱少女

有什么用呢?
我整理的再好,也没人看,不还是要沉下去么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22 14:49:32 +0800 CST  
所以你是什么?安全型依恋?所以你是什么?安全型依恋?苹果橘子树

应该算是吧!也可能是混合型的,没具体测过。

我已经不关心这个,管他什么型,存在即是合理,最重要的是自我调节,自我悦钠。

人无完人,谁都不可能完美。个人只能去适应客观世界,而不能要求所有人事物都来适应你。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22 15:01:40 +0800 CST  
你怎么了?看你写的回复似乎有点消极。你怎么了?看你写的回复似乎有点消极。靠谱少女

没有啊~!
我说的是客观事实。
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事实,发这些毫无意义,帮不到别人。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楼主 无花果  发布于 2016-04-22 15:55:13 +0800 CST  

楼主:无花果

字数:8376

发表时间:2016-03-03 01:21:4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0 14:31:14 +0800 CST

评论数:5500条评论

帖子来源:豆瓣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