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鹰隼空战总集(雕鸮捕鹰,游隼俯冲,矛隼机动,更多精彩)

视频来自:百度贴吧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12 17:31:00 +0800 CST  
之前发视频的时候有人在下面评论说,什么鹰隼在雕鸮(夜猫子)面前都是渣,我回去一查,哇,雕鸮果然碉堡。不过似乎有很多人不信,于是我到谷歌上查了下这方面的文献,小弟不才,只找到了一篇,而且是1976年的,也就是说76年以后的数据我还没找到。这篇文章详细总结了76年以前人类有记录的雕鸮的战绩,仅限欧洲地区。
开头这三大段可以先不管,说的东西没什么关系。关键是统计表。



以上是各种猫头鹰的战绩。在各类猫头鹰对其它鹰隼的231次击杀中,雕鸮占据了其中的207次,包括:
白尾雕:2次以上
红鸢:2次
毛脚鵟:10次
苍鹰:26次(暴打鹰类)
鱼鹰:1次
蜜鵟?:5次
黑鸢:1次
普通鵟:65次(吃菜?)
海东青:1次
游隼:19次
红隼:55次(碾压隼类)
雀鹰/鹞子:11次
燕隼:2次
灰背隼:4次
相比于雕鸮的辉煌战绩,它只挂过三次,(截至1976年)分别是:
被白尾雕击杀一次,位置瑞士
被金雕击杀两次,位置瑞士和芬兰
由于这个记录只到1976年,所以后来的没有记录。但是加拿大的新闻于2012年报道过一次
雕鸮被白头雕击杀
请在youtube上搜索:Eagle Versus Owl Caught On Camera in Parksville
暂时没找到雕鸮击杀金雕和白头雕的资料,不过有网友说墙外到处都是,希望能告诉我搜索关键词(发链接百度会把你当广告屏蔽),我也很感兴趣雕鸮的实力到底能到哪里......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12 17:34:00 +0800 CST  
这里补充一下,有人可能觉得奇怪为甚么游隼这种“那么灵活那么快”的东西都会被雕鸮杀,打不过还跑不过么?这里必须纠正很多人的一个误区:游隼既不灵活也不“快”,它加速一般,转向糟糕,它的优势仅仅是低风阻,应该说隼类的体型都是这样。这类体型决定了它必须在对对手有绝对的高度和速度的优势下,才能发挥特长,相比于鹰类甚至其它鸟类,隼的身体极其不灵活,以至于很多转弯和追击都必须通过空中机动技巧实现,最常见的是(战斗机也常使用的)是高速yoyo回旋机动。具体的可以到知乎上搜:“猛禽空战学”我有一篇文章专门分析这个的。
不像猎豹和剑鱼,我觉得游隼借助外力(重力)达到的最高速是作弊的,毕竟人类都借助外力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了,那人类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动物么。
总的来讲,隼类的空战优势都是建立在有能量优势(高度,速度)的情况下的,它们的低阻体型只是适合维持它们空中的能量,若隼和其它猛禽是在高度速度差不多的情况下相遇,基本上都是被搞的,而且你会发现隼的动作笨拙得难以想象。(参考视频:雀鹰vs燕隼,白尾鹞vs游隼)所以游隼红隼被雕鸮搞了也没什么奇怪的。

最后说一个事,我把我做的这个视频发到了youtube上面,其实是前后两个不同主题的视频放到了一起。
我的名字是:Pahsuleyk Dovakiin
有条件的网友去youtube搜:
Mid Air Battle: Bird of prey! (hawk vs falcon, peregrine, goshawk, dogfight manoeuvres & more...)

King of The Night: Eagle Owl. Preying on hawk even eagle!
支持一下,点击订阅,我以后还会做更多视频的......5555555.....真的没人看啊!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12 17:35:00 +0800 CST  

根据1976年的数据,猛禽之间互相击杀的记录:
这里只记录击杀数,于具体对决胜负无关,比如苍鹰虽然击杀数第一,但是打不过第二名。
总体击杀数:934
冠军:苍鹰 -- 击杀504,占比53%。苍鹰果然对空对地都很猛。
亚军:雕鸮 -- 击杀275,占比29%。然而第一名打不过第二名。
季军:灰林鸮 -- 击杀32,占比3.4%。这之后其实都可以忽略,它们和冠亚军都差太远了。
第四名:游隼 -- 击杀27,占比2.8%。出乎意料,但又觉得很合理。
第五名:普通鵟 -- 击杀25,占比2.7%。普通鵟原来跟游隼一个水平。
第六名:金雕 -- 击杀14,占比1.5%。其实这位是高手,但空战应该差点?
第七名:长尾林鴞 -- 击杀11,占比1.2%。没听说过这位
第八名/第九名:毛脚鵟和雀鹰/鹞子并列 -- 击杀8,占比0.9%。
个人认为这两位在公平起飞的情况下可以欺负游隼。
第十名:红鸢 -- 击杀7,占比1.1。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12 18:33:00 +0800 CST  
以下文章转自知乎,但是文章中的视频转不了:
猛禽空战的“灵活性”由两样主要的东西决定,身体结构和能量。
我们先来说说能量对捕猎的影响:
所有天上飞的鸟都有能量,也就是那只鸟的:动能+势能+体能。简单的说就是:速度,高度,体力。这对捕猎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隼类,它们若要踢伤同一高度的猎物,必须相对猎物有更高的速度也就是动能,这意味着它们必须先获得比猎物更高的机械能(动能+势能),才能开始潇洒。

任何猛禽,动能大则速度快,转弯半径大,容易被猎物一个急转甩掉,技巧差的猛禽会跟着急刹车转弯,自己白白丢失动能,要再花费体力加速。有经验的猛禽会马上拉升高度,飞到猎物后上方,将动能转化成势能,速度转化成高度,速度慢了,转向就容易了,调整好角度后便可再次俯冲获得速度,追上猎物。这整个过程猛禽只要用体力克服阻力就可以了。这套动作类似高速yoyo回旋机动。

而猎物不断刹车急转弯其实是自己在丢失动能,这些动能只能用体能来弥补,时间长了体能下去了,就被抓到了。在燕隼捕燕的视频中,其实后来有另一只燕隼帮忙,但燕子被抓到和自己的体能其实也有很大关系。


猛禽当中不是都会这些动作,这是需要学习和传承的,两只燕隼的视频其实是它们在练习技巧。鹰类的阻力比隼大但是转向能力好,这些动作做得比较少。但是视频中的燕隼就是通过不断重复这套动作追击燕子的,因为隼类不通过机动的帮助,很难跟上猎物的转向。
为什么呢?这就要说鹰和隼身体结构对捕猎的影响;
鹰类总体尾巴略长,翅膀宽大,翅膀末端羽毛可以收紧减少阻力增加速度......

又可分叉增加升力和灵活性。


而隼类总体尾巴较短,翅膀相对细长尖,翅膀末端羽毛很难分叉,只能一直保持相对高速低升力的状态。


鹰类属于升力很高的体型,而升力稍稍调整一下角度就变成侧向力了,所以鹰类的启动和转向都比隼类好很多很多。隼类属于升力和阻力都比较低的体型,存速好,但启动和转向灵活性都比较糟糕。低空机动最重要的就是爬升和转向的速度,而隼类需要较长时间来爬升和转向,所以它们的领域一般是高空,但也有例外的,一些灰背隼就是通过贴地疾飞然后突然爬升来获得高度袭击猎物的。


对于人类平时的生活经验,风阻可能不算什么事,但对于时速动辄150以上的动物来说,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你可以尝试在高速上把车飙到两百公里,然后把手伸出窗外感受风的力量,而这就是很多鸟类每天需要克服的力量。所以低阻力是隼类的巨大优势,它们所要克服的力量比其它鸟类小得多,需要花费的体力就小得多。


一些隼类,比如燕隼和矛隼,可以以较高速度长时间追逐猎物,猎物的体能跟不上,自然就被抓到了。但总的来说,单论身体结构,隼类的灵活性是很糟糕的,可以参考第一个视频的(1:34-1:42),技巧差的游隼一旦错失猎物,要转半天才转回来。所以它们总是一次一次地袭击猎物,因为一旦错过,又要转半天。能不能追上猎物是一个问题,能不能跟上猎物转向是个更大的问题。
鹰类呢,就没有这个问题,它们也许阻力稍高,但身体结构允许它们跟上猎物的转向,制约它们抓不到猎物的,是体力,首先它们的阻力要比隼大,然后就是氧气。体力再好,缺氧也会憋死。这就体现隼类的第二大优势了,它们很少缺氧。


为什么呢?首先要了解伯努利原理:对于理想流体,在一条定常流流线上,动压加静压(忽略第三项)之和通常是恒定的,什么是流体的动压和静压?狂风吹到你身上你感觉到的推力就是空气的动压;你静静呼吸时把空气压入肺部的就是空气的静压。由于空气的动压+静压基本是恒定的,动压大了,静压就小,压入肺部的空气也就减少了。通俗地讲,由于气流太快,你还没来得及把它吸入肺部,他就流走了。你可以尝试在时速两百公里的汽车上把脸伸出窗外呼吸,大多数人可能坚持不了10秒。


没有鼻锥的鸟类,它们在高速下恐怕是呼吸困难的。当然,小型鸟的耗氧量小,这个问题就不明显。很多鹰类都可以飞得很高很快,就连金雕这种大型猛禽都有俯冲到时速200公里以上的记录,(这已经比很多隼要快了)但它们保持不住这个速度,首先是阻力,然后它们在这个速度下根本无法呼吸。所以很多鹰类(还有雕)在疾飞捕猎之后往往要喘上半天才能恢复体能。
隼类呢,就比较少这样的现象,原因是隼有鼻锥,它减慢了鼻子周围的气流,让隼能在高速时保持正常呼吸,再加上低阻的体型,可以长时间高速飞行。游隼可以通过小角度俯冲达到相当大的速度,并保持这样的速度一段时间。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13 15:53:00 +0800 CST  
我会在这个帖子下持续更新各种猛禽之间的对决。但是可能没有主视频那么认真地编辑过。

各种猛禽盘旋时的体型区别:图不是很清.....
上方从左到右:鵟类,鹰类,鸢类
中间:雕类
下方从左到右:鹞类,隼类,鹗类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13 16:27:00 +0800 CST  
先不做视频了,太麻烦。大概翻译几则国外的猛禽空战记录:
三鸥战矛隼(根据wiki,海东青是平飞最快的猛禽)



1990年6月1日至2日,我在Ellesmere群岛Alexandra Fiord靠近低地绿洲的一个小岛露营。我观察到一只雄矛隼在雌鸟筑巢的悬崖前来回飞行,试图依靠的地形风爬升获得高度优势,但被一组三只白霜海鸥在两个不同的场合截断,每只海鸥持续几分钟。
在第一次相遇中,海鸥们率先攻击,齐心协力,贴近矛隼做短距盘旋爬升,轮流向矛隼俯冲,并且大声叫唤。矛隼试图与海鸥搏斗,翻转着,利爪伸展,有时甚至在完全倒转。(但似乎一直无法获得高度)
第二次:回巢后,矛隼对海鸥视而不见,直到10分钟后,它试图杀死刚才一只落单的海鸥。白霜海鸥的囧态包括:惊慌失措地躲闪,垂直掉高到浮冰上方几米处并大声叫唤。不出几分钟,刚才的两只海鸥赶回,三只海鸥再次阻止了矛隼的捕猎。这只矛隼随后回到了的巢穴,在接下来的一小时里,无视了附近的海鸥。


以前也曾注意到普通乌鸦(乌鸦科)对矛隼的类似围捕。还观察到迁徙的矛隼经过北极燕鸥领地时遭到俯冲,然而,这些燕鸥从未像青色海鸥那样,聚集在一起将猛禽赶走。海鸥的这种行为可能是要“说服”捕食者:他们的威胁是真实的。但结果是,即便乌鸦和青光鸥直接在矛隼下方或上方飞行,如果矛隼很忙,它们也会被无视。(这是事实。但文章对矛隼部分“无视”行为的理解可能有偏差,比如之前三海鸥vs矛隼。海鸥的攻击本身不值得矛隼太重视,但矛隼一开始试图爬高,意味着它想要驱逐或捕猎海鸥,但被两次都被三只海鸥压制,最后只能回巢,看起来就好像“无视”了海鸥的攻击和挑衅一样,所以现实更可能是矛隼捕猎或驱逐失败而非故意无视海鸥。我记得野生游隼的捕猎好像是5次成功一次。矛隼可以参考这个数。)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15 16:28:00 +0800 CST  
苍鹰VS红尾鵟:


1987年9月,D.Crannell在俄勒冈州西部海岸山脉的Siuslaw国家森林Alsea Ranger区(13号镇南,09号区西)观察到苍鹰和红尾鵟之间的一次遭遇战。一只成年红尾被观察到飞行不稳定,显然与另一只鸟搏斗。两只鸟在很短的距离内掉到了地上。当我们靠近这个位置时,我们看到红尾被倒吊在一棵3米左右的树上的成熟苍鹰的爪子下。离观察者大约5米远。苍鹰随后扔掉了红尾,可能是因为它离人很近,大约60秒后,红尾鹰跳到了附近的灌木丛中。然后这两只老鹰互相注视了几秒钟。随后红尾鹰向南飞过一片草地,降落在一棵树上。仅仅几秒钟之内,苍鹰追上了红尾鵟,击中了它,两只鸟又缠斗到了地上。最后一次相遇的结果没有被观察到。



该地区的植被主要为二次生长的道格拉斯冷杉(假铁杉)、葡萄枫(亚瑟枫)和赤杨(赤杨),它们生长在最近的木材收获地。这种栖息地不是俄勒冈北部苍鹰的典型筑巢地,所以苍鹰一般不应该俄勒冈海岸范围筑巢,尽管在那里经常目击到苍鹰。而红尾鵟在海岸线筑巢。没有人听见叫声,所以不知道两只鸟谁发出过防御性警告。有可能这次遭遇是苍鹰对红尾的捕食行为,而不是领土争夺。我们最终不知道苍鹰是否吃掉了红尾鵟。苍鹰和红尾鵟之间的相遇是有趣的,因为在筑巢过程中,由于人类木材收获导致森林栖息地的广泛缩小,这两个物种可能会被逼迫到更近的地方。
这样肉到肉的战斗性遭遇在两种相似大小的物种之间很少被观察到,在自然界中也可能是罕见的,但这种直接的死亡或竞争确实在发生。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15 17:16:00 +0800 CST  
找到一篇包含有雕鸮捕食苍鹰实例的书:《欧洲猫头鹰》
MIKKOLA, H. 1983. Owls of Europe. T. and A.D. Poy- ser, Calton, U.K.
版权所限我就不转了,需要付费。注册后也许可以免费看PDF,填一下自己的所属机构和学校。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15 17:53:00 +0800 CST  
苍鹰VS雕鸮:


1991年6月18日,我们在一棵10米高的白云杉(云杉)的平顶上发现了一个苍鹰窝。鸟巢暴露在周围树木的树冠高度以上(而我们研究区域发现的所有其他28个苍鹰巢均低于树冠高度4-8 m)。这个巢是活跃的,因为我们观察到新的白色绒毛和两个有新鲜猎物的肢解点,而且我们受到了鹰父母的攻击。我们听到了大声的讨食声,但是雏鸟在巢边还看不见,我们估计它们的年龄是2-3周。


1991年6月25日,鸟巢区域安静,没有新的白毛或新的猎物残骸。我们在离巢树底部2米处发现了许多胸毛和一只成年苍鹰的左翼,以及四根大角鸮的羽毛。更多的苍鹰羽毛,包括一只苍鹰的右翼,被发现在离巢树12米的一个1米高的木头架子下。这些翅膀长356毫米,表明它们来自一只雌性苍鹰。因为苍鹰的残骸在6月25日已经有几天了,所以我们估计这次战斗发生在6月18日至22日之间。



在发生战斗之前,我们监测了一个大角鸮家族,它的巢穴距离苍鹰巢穴1.0公里。我们把两个幼鸟拴在一个用于饮食研究的高级人工平台上(Petersen和Keir1987)。6月10日至20日,我们将两只幼年大角鸮移到平台上进行“体重/体型/食物控制实验”。同时我们为成年雌性大角鸮安装了一个无线电发射器,每两晚记录一次信号。在育雏实验中,我们了减少带到平台上的食物量、降低了小角鸮的重量,增加了大角鸮的捕食压力。结果是雌性大角鸮增加了捕食范围。苍鹰巢在这个的范围内(当时还没发生战斗),但遥测位置并未揭示与苍鹰巢的任何关系。(两晚才记录一次太少了,这个数据没什么用啊)6月27日,我们在大角鸮拴系平台旁发现了一只成年雌性苍鹰的右腿残骸。这些残骸有几天的历史了,可能是夜猫子们丢弃的。



当猛禽杀死另一种猛禽时,它们真的要承受更高的风险吗?我们并不知道大角鸮杀死不同猛禽需要冒的风险。在我们的案例中,如果大角鸮是夜袭一个正在孵蛋或睡觉的苍鹰,那它所冒的风险可能没那么大blablabla.......以下无关


在雕鸮的众多战绩中,我们最无法分别的,是它们的击杀到底是是白天还是夜里达成的,因此无法精确界定它的战斗力。大多数数据是通过地区领主猛禽和被杀猛禽残骸统计,无法反映击杀时间,故不知在非偷袭的情况下雕鸮战斗力如何。它们不偷袭还能达成一样的战绩吗?以下一篇资料表示,大角鸮被反杀了:

to all the large northern Strix owls including adults and even the 1,400 g (3.1 lb) great horned owl. Whether adults have ever been killed as prey though is unknown but goshawks have been known to kill great horned owls that they’ve found near their nests.
这个资料整理自猛兽吧,这只北美苍鹰的猎物主要是松鸦和兔子,竟然还包括了一只重达1400g的大角鸮和一只库伯鹰。不知苍鹰是否偷袭,但我认为即便白天,偷袭大角的可能性也不大.....考虑到大角白天也需要休息,晚上出击的可能性更大,所以雕鸮的很多战绩可能确实是在夜战的情况下达成。
不久后我会发一个白天雕鸮被击杀的视频,只有尸体没看到攻击者,但猜测是鹰类。仅作参考。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18 18:31:00 +0800 CST  
更新:大型猛禽的飞行猎物
暂时还没找到更多猛禽之间的对决,但是猛禽对其它鸟类的捕食行为也能够反映某种猛禽的空中能力。我觉得空中能力可以拓展为:降阻能力,转向能力,定高加速能力,定速爬升能力,耐力,斗性。

对于不同的猛禽:
降阻能力决定了猛禽可以通过俯冲/平飞/借风达到的最高速度。(m/s)
转向能力决定了猛禽在一定速度下最小的水平转弯半径。(rad/s)
定高加速决定了猛禽在不进行爬升或俯冲的情况下水平加速的能力。(m/s^2)
定速爬升决定了猛禽在一定速度下进行爬升的能力。(m/s^2)
耐力包括了体能和高速下呼吸的能力
为什么要引入这些概念呢?
比如说,灰背隼会加速低飞,利用地面伪装来快速接近目标,到达目标侧下方后,突然将动能转化成势能,快速爬升获得高度追击猎物。这会给人灰背隼爬升能力很强的感觉,但这相当于开车先加速再冲斜坡,肯定比直接爬斜坡快。



怎么发GIF?我想把灰背隼贴地疾飞的GIF发上来




同样是将速度转化成高度,其它猛禽(特别是鹰类)再同样的速度下可能会展现出更可怕的爬升能力,只是它们也许无法通过平飞获得这样的速度。这种情况下,定速爬升的概念就很重要了,这体现了两种猛禽在相同速度下将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效率。参考视频中的:游隼VS白尾鹞,可以看出,在速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白尾鹞展现出来更高的爬升效率,稳稳地压制住了游隼。


(PS:灰背隼也会通过模仿其它雀类的飞行姿态来欺骗接近猎物)
我以后会发中小型猛禽捕捉空中猎物成功率的排名,但是今天先来翻译一下中大型猛禽对空中猎物地捕猎的报告。主要是它们的猎物统计:


泥泊尔鹰雕夫妇育雏期的捕猎统计:
可以看到雄性鹰雕相比雌性捕猎更多的鸟类,最高时接近50%的猎物是鸟类。此外文章指出雌性倾向于捕猎体型较大但稍笨拙的猎物。这种情形在其它猛禽上也有被观察到。雌鸟最高时大约10%的猎物是鸟类。


这是具体明细:可以看到雄鹰雕捕猎37个哺乳类和32个鸟类。而雌鹰雕捕猎16个哺乳类只有5个鸟类。很可惜没有标出鸟的种类。只分成小中大型鸟。
小型鸟的平均体重17.5克,中性165克,大型700克。不知道鹰雕是否在空中完成这些捕捉,这才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22 22:05:00 +0800 CST  


下面是台湾华氏鹰雕的猎物组成,它们有60%左右的猎物是飞行猎物,包括鸽子喜鹊,一些猫头鹰,但主要是鼯鼠,也就是小飞鼠。实际上,只有14%是鸟类。


很多论文的内容都集中在动物生态保护上的,所以真正猛禽空战类的论文不好找啊....我怀疑世界上研究这个的根本没几个人。


华氏鹰雕的生活区域集中在海拔300-3000米的丛林,但有一些亚成年鸟偶尔会离开这些地方。偷猎已经对它们的种群造成很大影响,当地的排湾族和鲁凯族依然有非法盗猎的迹象,这些少数民族需要它们的羽毛来进行节日庆祝,而且近十年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台湾只剩下500对台湾鹰雕......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22 22:05:00 +0800 CST  
明天更新 :金雕,白腹隼雕和白头海雕的鸟类捕猎记录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22 22:07:00 +0800 CST  
双联BZ战术:白头海雕VS牛背鹭




白头海雕主要吃鱼,但有记录表明它们也会在空中捕猎。佛罗里达的白头鹰有很多捕猎牛背鹭的记录,甚至有研究表明它们已经特化为“牛背鹭捕猎专业”。这篇文章主要记载双白头鹰在育雏期的空中合作捕猎。


在16次捕猎中,14次是飞行猎物,11次是牛背鹭。5次是双雕合作捕猎,其中的四次是双雕空中追击牛背鹭和美洲白鹭,第五次则是猎物被鹗(鱼鹰)抢走了。所有捕猎的时间长度再5到11分钟之间,14次捕猎中只有一次不是空中捕猎,高度都在5-50米之内。在9次空中捕猎中,每次白头雕都会使用1-7次短距俯冲或从后上方抓住猎物。抓住猎物后,海雕直接飞回鸟巢,中途不落地。猎物似乎都是在被抓的那一刻就立刻死亡。以下是猎物统计表。


不管是合作还是单独捕猎,海雕一般将一只猎物从15-50只猎物中逼迫出来。有些追击只有一分钟不到,并且会有一部分地面格斗。但是,其中两次追击超过了1公里,并达到了5或6分钟。在3次合作捕猎中,两只海雕轮流俯冲猎物,这种双联BZ打法可以参考这个帖子视频一开始的二燕隼VS鸢。在其它的捕猎里,一只海雕抓住了猎物,而另一只则在旁边看护。这些白头海雕的捕猎战术也被见于攻击其它海鸟。
我过段时间发海雕捕猎其它海鸟的视频。






以后我还会发一个双金雕在喜马拉雅高空捕猎缞羽鹤的视频,海雕对牛背鹭的捕猎可以参考那个。
单雕对牛背鹭的捕猎成功率是8次成功3次,双雕捕猎则是3次成功3次,双雕一共合作五次,3次牛背鹭,一次白鹭(被鹗抢走)和一次不知道什么鸟,但也成功了。所以一共是5次都成功了。
根据一些其它猛禽的记录,双鸟捕猎的成功率在澳洲隼哪里也是明显更高的。而在一些报告中,金雕的双雕捕猎成功率却低于单雕捕猎......但可能是因为它们双雕捕猎时往往选择更大更狡猾的猎物。总的来说,双鸟合作可以分散猎物的注意力,也可以更好地消耗猎物的体力。
白头海雕主要吃鱼.....但是不能否认,鸟类也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23 21:27:00 +0800 CST  
明天整理金雕的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23 21:27:00 +0800 CST  
白头海雕的战术记录:潜水抓捕与低速yoyo机动的使用?
不去找更多白头的论文了,把资源放在这里,有兴趣的自己去Researchgate 找吧。


白头海雕的对空捕猎模式有:
白头海雕使用低空接近的方法抓捕水鸟和松鸡(Parris et al.1980)
白头海雕在海浪间飞行(Sherrod et al. 1977)
白头海雕使用高空俯冲(Meinertzhagen 1959; Sherrod et al. 1977)
白头海雕冲入水中又重出水面偷袭一只休息的鸟(Bent 1937; Munro 1938)
(这TM是美帝的某种核心科技??)
所有的这些战术都以偷袭为主旨,只少涉及空中追捕。
Brewster(1880)记载:白头海雕俯冲到猎物下方,翻身,抓住猎物的胸部从而捕获猎物。
为什么要多此一举,俯冲到猎物下方攻击而不是上方?这可能涉及到低速yoyo机动的使用。
参考一楼视频中的2燕隼练习空中技巧。1分18秒。




速度是追击猎物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平飞)定高加速能力,降阻能力或体力不及猎物的情况下,猛禽无法通过平飞追上猎物。这种情况下,需要猛禽先做俯冲至猎物下方,将部分高度(势能)转化为速度(动能),在最后时刻突然爬升,重新获得高度捕获猎物。这个过程需只要用体力克服阻力。即便飞得没猎物快,也可以追上目标。
在抗日战争初期,民国留欧回来的飞行员们,驾驶社会主义农药战斗机,平飞加速还无法追上日本的轰炸机,就有使用低速yoyo机动地记录。
接下来地报告,白头海雕长时间追击猎物。
以后吧。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26 16:14:00 +0800 CST  
白头海雕长时间追逐雪雁


16:21分,在开阔水域附近的浮冰上,一群大约500只的雪雁被一只白头海雕冲散,雪雁群简单得绕了两圈就向东飞去了大概几公里,应该是去吃那附近的庄稼。鸟群以一种低空波形的飞行模式寻找食物,并大范围地环飞。16:50分我们观察到一只白头海雕在鸟群后100多米的地方同高度跟随,鸟群随后开始爬升并向东北直线飞去,地面速度达到50km/H。


海雕继续追击,并在5公里后渐渐追上鸟群,17:00分,海雕飞入鸟群中,导致鸟群突然被一分为二,第一群向北飞,第二群则不知所措地转了一个圈才向北飞。这时,海雕已经跟上了群中的一只雪雁。接连三次,雪雁尝试通过俯冲获得速度逃离,但每当雪雁俯冲,海雕也俯冲,直到他们又回到同一水平线上。(驯过鸽子的都知道这个时候雪雁应该向上飞,隼类和雕类在低速下爬升能力都不怎么样)。最终,雪雁向庄稼地的木栏栅俯冲,但在垂直下降过程中被海雕抓到了。


两只鸟一起下坠,直到在快碰到地面时分开,然后滑翔到一公里远的玉米地那边。
当我们徒步接近那个地方,我们看到白头海雕和雪雁分别站在警戒牌上,相距十米远。看到我们后,海雕飞离大概500米。而雪雁则一动不动地站着,直到我们靠近到10米的地方才飞离。它飞的时候,我们看到臀部上有大片血迹,特别是左翼的根部.....它以大概10-15米的高度,强有力地飞行了4公里,回到了蓄水湖的那边......我们相信,如果我们不靠近它们,那海雕可能会最终杀死这只雪雁。


Blabla....当海雕进行攻击时,雪雁群通常都会马上分飞,但是加拿大鹅和鸭子就很少这么做。我们已经观察到多次海雕对雪雁的短程追击,每次雪雁都通过俯冲到高高的庄稼里躲避攻击。雪雁对海雕的这种强烈的反应可能说明这种情况在野外经常发生。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26 16:15:00 +0800 CST  
白腹隼雕VS雕鸮




我们都知道欧亚雕鸮是北半球最*的猎食者之一,雕鸮被其它猛禽捕食的事情极为稀少。白腹隼雕和雕鸮都是长寿和领土欲很强的品种,一起存在于北半球,都是最*的空中猎手之一。虽然它们的食性和活动时间都有重叠,但由于它们活动的时间不完全相同,所以竞争也没那么大。白腹隼雕一般白天出没,而雕鸮则在黄昏或黎明。在极为少见的情况下,曾有记录雕鸮捕杀过白腹隼雕,特别是幼鸟。



根据先前的记录,只有三种猛禽杀死过欧亚雕鸮:金雕(分别在在瑞典,芬兰,蒙古)
白尾雕(芬兰),草原雕(在俄罗斯2013年)。然而,从未有过白腹隼雕捕食雕鸮的记录。据我们所知,之前只有一例白腹隼雕食用欧亚雕鸮的文章,(1994年),但文章没有给出足够证据证实那是一次捕杀,而非机会主义的食腐。这里,我们将报道一则白腹隼雕对雕鸮的战斗结果。



2015年,科学家抓住了一雄一雌两只隼雕,促使他们成对。装上GPS标记。从2015年11月28日17:55分开始,雌性和雄性的活动轨迹出现了异常,数据显示雌隼雕在别处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才回来。第二天又休息了一个上午,下午才出去,第二天早上才回来(12月一日)。而雄性隼雕在28号17:55分飞到雌性处,并与其在一起一直到第二天早上7:50分。然后就站到了另一处栖息处。29号11:25-11:35,他最后去看了一次发生战斗的地区。


12月一号,我们到达了它们GPS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发现一只被吃掉一部分的欧亚雕鸮。重要的是,这只雕鸮是新鲜的,血液尚未凝结,排除了他们食腐的可能。根据我们对雕鸮的分析,这是一只3年雄性雕鸮。据推测,这次战斗发生在28号黄昏,也就是17:37分左右,而雄隼雕在17:55分飞到了战斗地区,因此无法确定隼雕这是2打1胜还是单挑胜。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26 18:12:00 +0800 CST  
里必须纠正自己的一个错误:鹰类不是都没有鼻锥,而是鼻锥没有隼类明显。
鼻锥对猛禽高速飞行下的呼吸有帮助,一些需要捕捉空中目标的鹰类也有,但没有隼类突出。
苍鹰


雀鹰/鹞子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27 15:21:00 +0800 CST  
我自己做的视频开头雀鹰那么明显的鼻锥居然都没注意到......汗

楼主 esdf3649  发布于 2019-02-27 15:23:00 +0800 CST  

楼主:esdf3649

字数:11085

发表时间:2019-02-13 01: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0 10:27:10 +0800 CST

评论数:6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