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一些鱼类常见疾病以及治疗办法(貌似以前有人发过)


Crenicichla sp. aff. nothophthalmus.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1:29:00 +0800 CST  

白点病: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详解: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8℃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30~32℃时,就会自然死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30~32℃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红药水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硝酸亚汞或 红药水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 不建议用孔雀石绿(此药物致癌剧毒)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1:43:00 +0800 CST  
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病原初步认为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 是金鱼、鲤、鲫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
详解:
竖鳞病是由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主要危害鲤、鲫、金鱼、草鱼。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如松球状,鳞囊含半透明或带血液体,眼球突出,腹部膨胀,鳍基充血。
竖鳞病的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 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 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 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症状;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病情严重的鱼体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
竖鳞病的流行与鱼体受伤、水族箱污浊及鱼体抗病力降低有关。

竖鳞病的治疗:
用呋喃西林或土霉素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度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用红霉素2-2.5MG/KG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度以下,浸洗30-50分钟,每天1次,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 用利凡诺20MG/KG浓度浸洗,当水温5-20度时,浸洗15-30分钟;21-32度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早期治疗效果显著。使用上述处理方法的同时进行盐水浴,效果显著竖鳞病的防治:对于竖鳞病的预防就是避免鱼体受伤,保持水体清新。捞鱼儿时尽量小心操作,勿使鱼体受伤。对新入缸的鱼可使用2%-3%的食盐水溶液药浴鱼种4-10分钟。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1:50:00 +0800 CST  
水霉病: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
详解:
水霉菌广存於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於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主要有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及水节霉目(Leptomitales)等,又以水霉菌(Saprolegnia)最为常见,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25℃以上时各中的游孢子(zoospore)繁殖力减弱,较不易感染。
水霉病的发生主要因为紧迫造成的二次性感染,鱼只因拥挤、移动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病游孢子即伺机附着,於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於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
表层的菌丝则向外延伸,形成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并於末端形成孢子囊,放出游孢子到水中,经由水而传播各处。
水霉菌的症状: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体表棉絮状的覆盖物。
鱼体受伤或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等都易引发鱼类水霉病。
水霉菌治疗:对于水霉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
治疗药物:食盐1~1.5%,20~30分钟。 发生细菌性混合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呋喃西林,土霉素等)治疗。 亚甲基蓝: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无需及时换水等药效分解水色自会变淡。3天后可以考虑适当换水
水霉病的防治:小编认为平时加强对自己的爱鱼及时的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办法。药物是有效果,但对鱼本身也有伤害!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1:55:00 +0800 CST  
烂鳍病(烂肉、烂尾):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白色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或者不能舒展.本病多流行于夏季。
详解:烂鳍病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或鱼儿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烂鳍病(烂肉、烂尾)的症状:最初,鳍的边缘出现轻微的不透明的外观。然后膜一片片地脱落,暴露出鳍刺,鳍刺开始依次裂开。当裂缝到达身体时,受侵害的鱼通常都会死亡。
烂鳍病(烂肉、烂尾)如何发生的:引起烂鳍病的细菌可能经常出现,特别是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和鳗弧菌,它们只在恶劣的环境里侵害不健康的鱼。这些细菌能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如斑点、区域发炎和溃疡。细菌传染引起的损伤使受侵害的鱼容易受到来自其他病原体如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害。
烂鳍病(烂肉、烂尾)的治疗:对于烂鳍烂尾烂肉的症状没有特效药只有慢慢调理。
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在100千克的水中放呋喃西林粉0.2克进行浸洗消毒,多次用药后可缓解病情。 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灵3~5片,浸洗病鱼30分钟。 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5~8片浸洗消毒,可预防感染此病。 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 用庆大霉素浸洗,在100厘米X50厘米X35厘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2:01:00 +0800 CST  

凸眼病的症状:病锦鲤鱼两眼外凸,眼球周围红肿发炎,眼红肿犹如龙眼核。本病发病率较低。
凸眼病的如何发生的:水质不良而引发,酸碱度不符。水质呈强碱性PH值令细菌易侵入
凸眼病的治疗: 对于初期,除改善水质外,还可在水中放入适量的食盐或海盐,浓度为千分之五左右,并加温至30以上,三天的会有明显的好转。此时再逐渐换水,两周内将水全部换去,重新调整水质,并增加营养。
严重时,必须投药治疗,用水溶性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金霉素,每升水放1--2万单位抗生素,同时升温2--3度。也可选用低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泼洒或浸洗。眼球混浊的复原时间约需3--5个月。在眼球肿胀消除后,就可以减少用药或停止用药,同时须调整水质的状况。
凸眼病的防治: 针对凸眼病的防治小编在这里提醒鱼友不要为了麻烦,看着自己水族箱里面是水看得过去就不换水了!对于换水最好是在每个月换5分之一的水,三个月换一半的水!如果想清缸的话老水不能都倒掉,还是要留一点!不要让鱼有过激的情况...鱼得病是很麻烦的!防比治要好的多。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2:06:00 +0800 CST  
鱼漂功能病:鱼鳔失调病是一种非传染性鱼病。
详解:鱼鳔失调病是一种非传染性鱼病,主要是饵料不足,夏秋季营养差,体内脂肪含量很少,降低了鱼体对低温的抵抗力,使体内鳔的功能失去调节能力,引起位置感觉失常,所以叫鱼鳔失调病。
鱼漂功能病的症状:有些鱼侧卧池底,用手触动它,会摆动几下尾鳍游起来,暂时能恢复正常的游动,但很快又侧卧于池底,不死亡。严重时,鱼体侧卧,一侧鳞片因摩擦而大部脱落。有的侧身浮在水面而不能下沉,用手触动,立即下沉池底,但随之又浮上水面,半个侧面暴露在阳光下,不能翻身,暴阳的一面鱼体就干瘪腐烂。
鱼漂功能病的治疗:对于这种病鱼友们不要害怕,此病不会造成爱鱼的死亡,(就是不雅观,嘿嘿!有点像脑血栓,小编开个玩笑了) 一般以预防为主 避免温差过大 一旦发生 可以辅助 升温爆氧但效果不佳
鱼漂功能病的防治:对于这类病的防治无非就是别把自己的爱鱼饿着了,平时喂食定点定量,按鱼的不同时期去喂养!对于出现鱼漂功能病的这种鱼一般是先天性耐寒性较差,治愈之后,即使显得很健康,也不能用作繁殖亲鱼用。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2:12:00 +0800 CST  
肠炎:鱼类肠炎是观赏鱼最普通的疾病之一,由于鱼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是吃的过饱、肠道饱胀、排泄受阻,导致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详解:肠炎病是病原体为点状产气单孢杆菌诱发,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是吃的过饱、肠道饱胀、排泄受阻,导致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肠炎的症状:须细心观察,病鱼呆滞,停在鱼缸角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肛门红肿重血,严重时溃疡直至死亡。表现初期呆浮、行动缓慢、离群、厌食、拒食、鱼体、头、尾鳍发黑、腹部膨大、红斑、肛门外突、充血红肿、初期排泄白色线状黏液或便秘;严重时腹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腹腔积满粘液肠壁红褐色
肠炎是如何发生的:鱼肠炎病主要是由肠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惹起,所以此病也称为细菌肠炎。主要是由于水质不洁和喂了饵料相关系。
肠炎的治疗:在80 厘米X50厘米X40厘米的水族箱中,用0.2克呋喃西林粉或2片呋喃溶解在水中进行浸洗,用药2~3次,效果很好。
在80厘米X50厘米X40厘米的水族箱中放庆大霉素2支,有一定效果。
在80厘米X50厘米X40厘米的水族箱中放红霉素2片(或土霉素3~5片),有一定疗效。内服主要是鱼服康、磺胺胍、纳克菌等药浴的话就要用到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内服药必须溶解后混合到牛新汉堡或者是其它的混合饵料当中投喂。如果鱼儿已经无法吃食的话,就只有药浴了。大型鱼也有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的
小编对于自己的鱼肠炎多用庆大,庆大的用量根据自己鱼缸或者水族箱适当用!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2:20:00 +0800 CST  
厌食症:鱼类厌食症没有其他病那样麻烦,但是看见自己的爱鱼不吃东西也是很闹心的!看着自己很用心的为它们准备的食物,鱼儿理都不理那是什么滋味呢!嘿嘿.是不是一阵的叹气呢?
对于引起厌食症的原因有几点:
一、 缺氧
溶解氧是决定鱼能否生活在水里的必要条件,水中溶解氧的减少或者增多直接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
(解决办法就不用小编教您了把,那就是..麻溜的打开氧气被...)水质的好坏或者藻类过多,消耗大量氧气也是缺氧的一方面,所以不是养草的鱼友们就要平时注意自己的鱼缸水质和藻类了!
二、疾病
这里主要指寄生虫病、肠炎病、细菌性烂鳃以及肝胆病。对于这类疾病需要对症解决了,不要盲目用药!小编在观赏鱼常见病中就有对相关疾病的解决办法,可参考一下以对症用药!
三、中毒
中毒直接会影响鱼类的摄食,严重的中毒还会危及鱼类的生命。对于家里的观赏鱼中毒有几种:一是氯气中毒(没有困水直接哗哗的自来水养鱼的),二是食物中毒(腐败变质的食物引起),药物中毒(过量使用杀虫药如硫酸铜、敌百虫等以及长时间高剂量在饲料里投喂药品造成鱼体肝脏发生中毒,都会引起鱼类厌食。因此,正确用药是关键。)
四、食物
可直接影响鱼类的肠道消化吸收及适口性,诱发消化不良及肠炎,久之会引起厌食。食物变质 小编前面已经说了。
食物原料新鲜度不佳及一些异味较重的原材料添加比例过大会降低饲料的诱食效果,鱼儿的摄食率肯定不好,必然会引起厌食。食物的大小,突然换食物鱼儿也是会不适应的!
五、水温太低
鱼类是变温动物,摄食必须达到一定的水温。(解决办法:俩字加温,一般热带观赏鱼的温度在23到28为宜)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2:22:00 +0800 CST  

肿嘴病:肿嘴病由黏球菌引起的细菌性鱼病。病鱼从吻端至眼球处呈乳白色,唇部肿胀,张闭失灵,呼吸困难,口周围皮肤糜烂成絮状。( 白头:病鱼自吻端至眼球一段的皮肤,色素消退或成乳白色)
详解:此病是粘球菌的一种,与上述水霉病病原体球菌的形态很相似。此菌为好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5℃,最适宜pH为7.2左右,pH在6.0~8.5之间都能生长。
肿嘴病的症状:发病时,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为明显。当病鱼离水后,症状就不显著。严重的病鱼,病灶部位发生溃烂,个别病鱼头部出现充血现象,有时还表现白皮、白尾、烂尾、烂鳃或全身多粘液等病变反应。病鱼一般体瘦、发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缓慢,不断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此病是一种暴发性疾病,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节性比较明显,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为发病高峰。
肿嘴病是如何发生的:由病菌体感染所致,体质较弱的鱼群感染几率较大!
肿嘴病的治疗:对于观赏鱼来说用3%食盐水混合土霉素药浴病鱼10分钟,比较好
以下两种不太适合观赏鱼!鱼群较少,药量过大不但不会有效,反而造成死亡,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新,经常用生石灰消毒、调节水质。用1mg/L漂白粉全池泼洒。
注射庆大或先锋霉素(孢头拉定或头孢菌素Ⅴ)4万单位(或30mg)/kg, 全池添加双季铵碘(双季铵盐络合剂) 0.1 ppm
肿嘴病的防治:适量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泡缸是可以的!开缸时一定要对鱼缸残留的高锰酸钾冲洗干净!对于以下的防治小编不建议观赏鱼使用,防治时可用百万分之一(1ppm)漂白粉洒入鱼箱作消毒处理,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五至零点七(0.5~0.7ppm)西力生(含2.5%氯化乙基)洒入,效果都很好。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2:34:00 +0800 CST  
气泡病
所谓气泡病是指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度饱和而进入鱼体内并栓塞在鱼体组织中的一种疾病。
气泡病的原因:
产生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有下列几种:
(1) 地下水(尤其是深度超过90公尺)
因地下水含有过量的氮气,在没有经过充分曝气或减压处理的情况下直接立即导入缸中,此时地下水中的氮气将会被迅速释放再进入鱼体组织内而发病,有些地区的土壤原本就含有多量硝酸盐化合物,使该地区之地下水含有过饱和氮气,如以这种地下水为缸水,即使深度不超过90公尺也易引起气泡病。
(2) 缸中植物性浮游生物过多
一旦缸中植物性浮游生物过多且又经灯光长时间照射,在光合作用下将产生大量氧气致使缸中溶氧量过盛后再进入鱼体组织内而发病
(3) 物理性吸入
主要是水体下落高度过高产生的气泡过多和气石充气量过大,气泡浮出水面被鱼鳃吸入体内,在血液中形成气泡堵塞血管,严重时可能引起死亡。
(4) 不当充氧
主要在于饲养缸或运送过程中,直接于水中加压充入过量纯氧。使水中气体达到过盛状态而造成。这些气体一旦进入鱼体组织中,会因栓塞位置的不同而引起各种症状与病变,如呼吸困难/突眼/贫血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绝不可过于轻忽。一般溶氧饱和度高于125%即被认为是有危险性(但不得低于70%),若高于300%则有致死性
气泡病的症状
气泡病的外观症状是在体表附著有大小不一的气泡,常见于头部皮肤/鳃盖/眼球四周/角膜等处。对光检查这些部位则不难发现气泡的存在,若气泡积蓄在眼球内或眼球后方,则会引起眼球肿胀,严重时可将眼球向外推挤而突出,所以气泡病亦为突眼症的原因之一。若气泡栓塞之部位在于鱼鳃中,腮丝血管病变(肿胀或是充血)则会引起病鱼呼吸困难,急性病例较易发生于鱼卵孵化期或鱼苗期,病程往往只有几分钟,却可造成100%死亡率,主要症状为腹部肿大、突眼、腮丝肿大及卵黄囊异常膨大,但是绝大多数病例属于慢性。
气泡病救治
一旦发现患气泡病,鱼缸应立即进行换水动作,并加强缸中过滤及抽水量,关闭所有打气设备及灯照,以增加水中气体之交换速率,将过盛之气体迅速带离缸水。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0 22:41:00 +0800 CST  
@章榆歌帮忙看看前几种疾病是否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以及治疗方法是不是还有其他简单可行的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1 00:07:00 +0800 CST  
不人工置顶下怎么行? 看情况 发一下 蒙眼病 烂鳃病 以及头洞 还有什么来着? 忘了 等想起来再发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1 07:16:00 +0800 CST  
蒙眼病,先看鱼的眼睛,看上去是不是有一层薄薄的白色膜,看不大清楚鱼的眼睛。这就是蒙眼病。


造成蒙眼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鱼缸中的水质逐渐变得浑浊不干净,或者在热带鱼受伤后受到病菌的感染,都会导致热带鱼患上蒙眼病。一般来说,当鱼眼球的表面出现白蒙时,这就表示鱼儿的蒙眼病主要是水质恶化造成的。


此时应该及时的为鱼更换新水,并且在新水中添加3%浓度的食盐或者加入适量的广谱抗生素(青霉素 土霉素 呋喃西林等),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同时将鱼缸中的水温提高到30-33摄氏度,同时搭配使用专业的治疗蒙眼病的药物进行治疗,一直到鱼的蒙眼病治愈为止。 当鱼眼球的中心或附近产生白化现象,严重时会有絮状物出现,突出物有时也呈锥形时,这就表示鱼儿的蒙眼病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或者眼膜受伤后感染造成的。这是可以使用青霉素等专业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热带鱼的饮食管理,加强食物的营养供应。 在饲养鱼的过程中,饲养者不应该等到鱼儿患病之后才进行治疗。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避免防止鱼儿换上蒙眼病。在饲养的过程中,要加强鱼缸中的水质净化系统,保持水质长久干净。同时,还要加强鱼儿的饮食管理,提供营养更为丰富全面的食物。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1 21:31:00 +0800 CST  
头洞病是一种非生物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是一种很常见并且死亡率较高,如果受到细菌二次感染救活的几率非常低。

头部穿孔病是由于当鱼饵料中部分地或完全缺乏钙、磷或维生素D等营养素,或由于鱼受鞭毛虫类感染而导致食物运行到肠内时,这些营养素被寄生虫所吸收。同时由于大量的鞭毛虫类的感染而减弱寄主肠内粘膜的吸收能力,从而导致营养缺乏症-穿孔病。

当鱼体内缺乏钙、磷和维生素D等必需营养素中的任一种时,其皮下组织就会开始成块状的分解,尤其是在头部的软骨组织。起初这些病变并不易察觉,因发病部位的表皮依然完好,直到各个病块被撕裂,白色的软骨组织被分解而成的物质开始渗漏出来。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分泌物会穿透周围的组织,最后流到伤口外面来。从鱼的外表可发现在头部及眼睛周围出现1~3毫米的蛀洞,看起来就像—条条小白虫由皮肤内钻出来—样。至于大—点的洞,像几毫米直径宽的塞子被顶出来一样,洞孔随时间而扩大。

治疗时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在食物中有规律地添加足够量的钙、磷和维生素D,穿孔即可愈合。同时在水中添加碳酸钙和硫化镁,可以加速康复的过程及预防患穿孔病。
治疗方法 将病鱼捞出 将鱼捞出并固定好不要用力,最好是用干净的湿软布将鱼的眼睛蒙上可以让鱼安定下来(鱼的背鳍非常锋利容易伤手,如图操作一定注意背鳍的尖刺),用准备好的医用棉签将创面滚动向前擦的方法,将创面清理干净(医用棉签不可重复使用)。
创面较大的,要将创伤洞里的粉刺状的白色粘稠物轻轻挤压,并滚动擦拭清理干净(医用棉签不可重复使用)。
用干棉签将清理后的创面吸干水分,以使创面保持相对的干燥(医用棉签不可重复使用)
将准备好的药粉(呋喃西林)倒到吸干后的创面上,再用干净棉签将药涂抹均匀(医用棉签可重复使用)。
最后将药棉轻轻压几下使药面能与创面填满(这样可以在水中坚持更长的时间)。
最后用红霉素软膏封口 防止进水造成二次感染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1 21:40:00 +0800 CST  
痘疮病
病状: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病鱼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病原:
痘疮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直径是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注:外国文献报道是病毒,日本的佐野德夫认为不是病毒,而是上皮组织瘤。
流行情况:

此病是水质污染引起病菌感染,锦鲤,罗汉鱼,鹦鹉鱼是高发群体。
防治方法:

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1 21:52:00 +0800 CST  
疖 疮 病
病因
病原体: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5~0.6)微米×(1.0~1.4)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无荚膜,无芽孢。琼脂菌落呈圆形,直径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适培育温度25~30℃。
症状
在鱼体躯干的局部组织上生出一个或几个有如人类疖疮病相似的脓疮。发病部位不定,通常在鱼体背鳍基部附近的两侧。
典型的症状是:在皮下肌肉内形成感染病灶,随着病灶内细菌繁殖增多,病情发展,肌肉组织溶解、出血、渗出体液、细胞游离,里面充满脓汁、血球和大量细菌。患部软化,向外隆起。用手触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隆起的皮肤先是充血,以后出血,继而坏死、溃烂,形成火山口形的溃疡口。切开患处,可见肌肉溶解,呈灰黄色的混浊或凝乳状。  组织病理切片可见:患处真皮发生肿胀、变性、充血、出血,但尚未坏死。病灶中心的骨骼肌纤维完全解体,在其中可看到大量杆菌、脓液及少量已坏死、解体的炎症细胞。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分界不清,细菌在组织内蔓延扩散,大量炎症细胞弥漫地浸润于组织间隙,脓性渗出物沿着较疏松的组织间隙扩散,为渗出性炎中的弥慢性化脓性炎,即蜂窝织炎。
根据症状、病理变化及流行情况,即可作出诊断。有些粘孢子虫寄生在肌肉中,也可引起体表隆起,患处的肌肉失去弹性、软化及皮肤充血(如鲫碘泡虫寄生在鲫鱼头后部的背肌中)。区别这两者,必须用显微镜检查病灶中心处的压片,前者可看到大量杆菌无粘孢子虫寄生,后者则相反。
三、治疗方法
1、预防
(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
(2)药物消毒,用2克/立方米水体呋喃唑酮药浴鱼体30分钟,可消毒受伤部位,防止细菌感染。
2、治疗 (内服与外用)
(1)内服磺胺类药物,混合饲喂,连用5天;
(2)内服呋喃唑硐,每天1次,混合饲喂,连用20天。
(3)内服抗生素类,连用10天;氯霉素,连用5~10天;四环素,连用10天。
(4)内服氟哌酸,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为1个疗程。
①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②待脓疮成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疱者捞出单独治疗。
③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1 22:05:00 +0800 CST  
打印病(腐皮病)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A.Punctata subsp.punctata),主要特性如下: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菌,大小为0.6-0.7×0.7-1.7微米、中轴直形,两侧弧形,两端圆形,多数两个相联,少数单个,有运动力。极端单鞭毛,无芽胞。琼脂平板上菌落圆形,直径1.5毫米左右,48小时增至3-4毫米,微凸,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半透明、灰白色。适宜温度28℃左右,65℃半小时致死,pH 3-11中均能生长。
病状:症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发病部分先是出现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皮上加盖的红色印章,随后表皮腐烂,中间部分鳞片脱落,腐烂表皮也崩溃脱落,并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围的鳞片埋入已腐烂的表皮内,外周的鳞片疏松并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在整个病程中后期形成锅底形,严重时甚至肌肉腐烂,露出骨骼和内脏,病鱼随即死去。
防治办法:1、加强饲养管理,勿使鱼体受伤。夏季经常换水,可有效预防此病。2,用呋喃唑酮或利凡诺1%浓度涂抹病灶。3、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ppm浓度浸洗鱼体,当水温20℃以下时,浸洗20~30分钟; 21~32℃时,浸洗10~15分钟,用作预防和早期的治疗。4、用红霉素2.0ppm~2.5ppm浓度浸洗鱼体。水温在34℃以下,浸洗30-50分钟,此药仅用作治疗,每天浸洗一次,可以连续3~5天,直到病情好转。小编经验之谈:呋喃西林鱼店有售,利凡诺药店和医院有售。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1 22:18:00 +0800 CST  
脊柱弯曲:
征状:症状是鱼的脊柱弯曲成S形。
起因:
可能是由于稚鱼期使用药物不当、水质不良加上运定量不足或营养不良造成。
或者是身体内的寄生虫或者是基因缺陷造成的,而对于大鱼来说原因则主要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
治疗方法:
治疗几乎不可能,关键在于预防、保持水质清洁、注意营养均衡而充分、尽量预防其它的鱼病并尽量不要使用药物、放入扬水马达增加鱼的运动量、水族箱要尽量的大。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1 22:23:00 +0800 CST  
本小编去睡觉了 明天争取把常见细菌感染性疾病整理完 然后开始发观赏鱼外寄病的相关资料

楼主 可以随机个名字  发布于 2015-05-21 22:30:00 +0800 CST  

楼主:可以随机个名字

字数:24947

发表时间:2015-05-21 05: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12 17:32:22 +0800 CST

评论数:16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