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的介绍

本来这种贴应该由天南星同学来做。但他现在退吧了,于是由我来代劳,希望他不会见外吧
@天南地北话南星


镇楼惯例响爷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7:42:00 +0800 CST  
鲀形目物种体被的鳞片变异为小刺、骨板,或退化。无鼻管、颅顶骨和眶下骨。前颌骨与上颌骨相连或愈合。齿楔形、圆锥形或门齿状,或愈合成喙状齿板。鳃孔小,侧线有或消失。背鳍1个或2个。胸鳍胸位、亚胸位或消失,除翻车鲀外,均有鳔,气囊有或无。分两亚目。全球有9科101属357种(内含淡水种14种),我国沿海分布有10科63属137种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8:09:00 +0800 CST  
鲀形目的亚目检索
1.上、下颌齿楔形、圆锥形或门齿状,不愈合成齿板;体被鳞或有鳞形的骨板————————鳞鲀亚目Balistoidei
2.上、下颌齿愈合成2~4枚齿板;体被小刺或裸露————————鲀亚目Tetraodontoidei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8:17:00 +0800 CST  
鳞鲀亚目的科检索
1.具腰间骨;腹鳍有鳍棘;背鳍2个,有鳍棘,左、右腹鳍各有1枚大鳍棘;背鳍有2~6枚鳍棘,第一背鳍基底长明显大于第二背鳍基底长;尾鳍后缘圆弧形或截形————————拟三刺鲀科Triacanthodidae
2.具腰间骨;腹鳍有鳍棘;背鳍2个,有鳍棘,左、右腹鳍各有1枚大鳍棘;背鳍有2~6枚鳍棘,第一背鳍基底长明显小于第二背鳍基底长;尾鳍后缘叉形————————三刺鲀科Triacanthidae
3.具腰间骨;腹鳍有鳍棘;背鳍2个,有鳍棘,左、右腹鳍愈合成1枚短鳍棘;背鳍有1~3枚鳍棘;体被绒毛状或棘状细鳞————————单角鲀科Monacanthidae
4.具腰间骨;腹鳍有鳍棘;背鳍2个,有鳍棘,左、右腹鳍愈合成1枚短鳍棘;背鳍有1~3枚鳍棘;体被大骨板鳞————————鳞鲀科Balistidae
5.无腰间骨;无腹鳍;背鳍1个,无鳍棘;体被骨板,体甲三至五棱状,体甲在背鳍、臀鳍基底后方闭合,尾鳍主鳍条10枚————————箱鲀科Ostraciontidae
6..无腰间骨;无腹鳍;背鳍1个,无鳍棘;体被骨板,体甲六棱状,体甲在背鳍、臀鳍基底后方不闭合,尾鳍主鳍条11枚————————六棱箱鲀科Aracanidae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8:31:00 +0800 CST  
拟三刺鲀科Triacanthodidae
宽口管吻鲀 Macrorhamphosodes uradoi (Kamohara, 1933)
=拟管吻鲀=龙氏拟管吻鲀


特征:吻呈管状;吻长大于吻后头长。口宽约为口后吻宽的2倍;第1背鳍第3鳍棘长度约为第2鳍棘长的2/3
分布:我国东海,以及日本骏河湾海域、九州海域,帕劳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16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8:44:00 +0800 CST  
管吻鲀 Halimochirurgus alcocki Weber, 1913


特征:吻呈管状;吻长大于吻后头长。口宽约为口后吻宽相等;第1背鳍第3鳍棘稍露出皮外,其长度不及第2鳍棘长的1/2
分布:我国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高知海域、菲律宾海域、印度尼西亚海域、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17cm,最大体长21.6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8:55:00 +0800 CST  
拟三刺鲀 Triacanthodes anomalus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原三刺鲀


特征:吻不呈管状;吻长小于吻后头长。齿锥状,末端尖或稍钝圆;唇较薄;两颌齿各2行,内行有1~6枚分离齿;伪鳃长
分布:我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骏河湾海域、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10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9:00:00 +0800 CST  
倒棘副三棘鲀 Paratriacanthodes retrospinis Fowler, 1934


特征:吻不呈管状;吻长小于吻后头长。齿锥状,末端尖或稍钝圆;唇较薄;两颌齿各1行,伪鳃稍短;第1背鳍鳍棘长逐渐缩短
分布:我国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高知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12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9:03:00 +0800 CST  
尖尾倒刺鲀 Tydemania navigatoris Weber,1913


特征:吻不呈管状;吻长小于吻后头长。齿侧扁,宽大于厚,末端截状;唇厚
分布:我国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高知海域、菲律宾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12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9:11:00 +0800 CST  
三刺鲀科Triacanthidae
尖吻假三刺鲀 Pseudotriacanthus strigilifer (Cantor, 1849)
=长吻假三棘鲀=粗鳞假三刺鲀


特征:腰带骨末端尖突,前段宽于后端;吻稍尖长,鳞表面有高而尖的嵴棱
分布:我国东海、南海、台湾海域,以及菲律宾海域、印度尼西亚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20cm,最大体长为25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9:27:00 +0800 CST  
布氏短棘三刺鲀 Tripodichthys blochii (Bleeker, 1852)
=布氏三刺鲀 Triacanthus blochii


特征:腰带骨末端尖突,前段宽于后端;吻稍尖长,鳞表面有低而平的嵴棱
分布:我国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南部海域、马来半岛海域、西太平洋热带水域
体长:约20cm,最大体长为25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9:32:00 +0800 CST  
三刺鲀 Triacanthus biaculeatus (Bloch, 1786)
=双棘三刺鲀=短吻三刺鲀T.brevirostris


特征:腰带骨宽,末端圆钝,前、后段约等宽;吻短钝
分布: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静冈以南海域、朝鲜半岛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20cm,体长最大为30cm


下两图转自微博@风正一帆展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19:39:00 +0800 CST  
单角鲀科的属检索
1.下颌有一长须;体细长;有绒毛状小鳞——————须鲀属Psilocephalus
2.下颌无须;体侧面观呈长椭圆形或近菱形,背鳍、臀鳍鳍条40枚以上,第一背鳍第一鳍棘位于眼中部上方——————革鲀属Aluterus
3.下颌无须;体侧面观呈长椭圆形或近菱形,背鳍、臀鳍鳍条40枚以上,第一背鳍第一鳍棘位于眼前缘前上方;体侧有2条褐色纵带——————拟革鲀属Pseudalutarius
4.第一背鳍第一鳍棘不能完全竖立,被皮膜包裹,连于背部;腹鳍鳍棘退化——————单棘鲀属Paraluteres
5.第一背鳍第一鳍棘能完全竖立,仅基部有鳍膜;腹鳍鳍棘明显,腹鳍鳍棘不能活动,成鱼体后部具粗长硬棘(♂)或刷状细刚毛(♀)——————尾棘鲀属Amanses
6.成鱼体后部无粗长硬棘或刷状细刚毛,第一背鳍起点在眼中部上方或前上方;鳞基板上鳞棘呈单行或多行排列,吻甚突出,口前上位;腮孔位于眼后缘后下方——————尖吻鲀属Oxymonacanthus
7.成鱼体后部无粗长硬棘或刷状细刚毛,第一背鳍起点在眼中部上方或前上方;鳞基板上鳞棘呈单行或多行排列,吻不突出,口前位;腮孔位于眼后缘下方——————前孔鲀属Cantherhines
8.第一背鳍起点在眼中部后上方或上方;鳞基板上鳞棘通常排列成2行,体高大于体长的1/2——————粗皮鲀属Rudarius
9.第一背鳍起点在眼中部后上方或上方;鳞基板上鳞棘通常排列成2行,体高等于或小于体长的1/2——————
马面鲀属Thamnaconus
10.腹鳍鳍棘能活动,第一背鳍起点在眼中部上方或前上方——————前角鲀属Pervagor
11.腹鳍鳍棘能活动,第一背鳍起点在眼中部后上方或眼后部上方——————拟前角鲀属Acreichthys
12.第一背鳍起点在眼中部后上方;眼周围无放射性排列的白色线纹,体侧各鳞具许多小棘,鳞上的棘直接着生于基板上;腹鳍鳍棘细长——————副单角鲀属Paramonacanthus
13.第一背鳍起点在眼中部后上方;眼周围无放射性排列的白色线纹,体侧各鳞具许多小棘,鳞上的棘由1个柄部支撑;腹鳍鳍棘短——————细鳞鲀属Stephanolepis
14.体侧各鳞具一强大中心棘,腹鳍鳍膜特别发达;雄鱼尾柄部有2列倒棘,每列2~4枚——————单角鲀属Monacanthus
15.体侧各鳞具一强大中心棘,腹鳍鳍膜小或中等大;尾柄部无倒棘,鳞大而粗糙;鳞在体前部排列成横行,在体后部排列成纵行;体上有膜状突起——————棘皮鲀属Chaetodermis
16.腹鳍鳍膜小或中等大;尾柄部无倒棘,鳞小或中等大;除头部外,鳞皆排列成纵行;体上无膜状突起——————线鳞鲀属Arotrolepis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20:23:00 +0800 CST  
须鲀属Anacanthus
须鲀 Anacanthus barbatus Gray, 1830


特征:下颌有一长须;体细长;有绒毛状小鳞
分布:我国南海以及菲律宾海域、马来西亚海域、印度水域
体长:约26cm,最大体长为35cm


下图转自微博@风正一帆展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20:28:00 +0800 CST  
革鲀属Aluterus
单角革鲀 Aluterus monoceros (Linnaeus, 1758)


特征:尾鳍长小于头长,后缘截形
分布: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南部海域、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温带和热带水域
体长:约40cm,最大体长为76.2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20:34:00 +0800 CST  
拟态革魨 Aluterus scriptus (Osbeck, 1765)


特征:尾鳍长大于头长,后缘圆弧形
分布:我国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相模湾以南海域、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热带水域
体长:约55cm,最大体长为110cm


下图转自微博@风正一帆展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20:40:00 +0800 CST  
拟革鲀属Pseudalutarius
拟革鲀 Pseudalutarius nasicornis (Temminck & Schlegel, 1850)
=前棘拟革鲀


特征:体侧面观呈长椭圆形或近菱形,背鳍、臀鳍鳍条40枚以上,第一背鳍第一鳍棘位于眼前缘前上方;体侧有2条褐色纵带
分布:我国南海,以及日本神奈川、三崎以南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17cm,最大体长为19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20:47:00 +0800 CST  
单棘鲀属Paraluteres
副革单棘鲀Paraluteres prionurus (Bleeker, 1851)
=锯尾单角鲀


特征:第一背鳍第一鳍棘不能完全竖立,被皮膜包裹,连于背部;腹鳍鳍棘退化
分布:我国台湾海域,以及日本骏河湾以南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8cm,最大体长为11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20:51:00 +0800 CST  
尖吻鲀属Oxymonacanthus
尖吻鲀 Oxymonacanthus longirostris (Bloch & Schneider, 1801)


特征:成鱼体后部无粗长硬棘或刷状细刚毛,第一背鳍起点在眼中部上方或前上方;鳞基板上鳞棘呈单行或多行排列,吻甚突出,口前上位;腮孔位于眼后缘后下方
分布:我国南海、台湾海域,以及琉球群岛以南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10cm,最大体长为12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20:57:00 +0800 CST  
前孔鲀属Cantherhines
棘尾前孔鲀Cantherhines dumerilii (Hollard, 1854)
=杜氏刺鼻单棘鲀


特征:尾部有2对强逆向棘;胸鳍鳍条14~16枚,体侧有10~12条暗横带
分布:我国南海、台湾海域,以及日本骏河湾以南海域,印度—西太平洋暖水域
体长:约35cm,最大体长为38cm



楼主 赵惠茜  发布于 2018-01-19 21:41:00 +0800 CST  

楼主:赵惠茜

字数:24857

发表时间:2018-01-20 01:4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3 22:05:59 +0800 CST

评论数:2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