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楚辞中看香草。技术贴

江离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楚辞·离骚》
这四句节选自《离骚》的开篇,屈原先生诉说自己的生平家世,所以各种溢美之词啊~
江离,古又称蘼芜,什么!不知道?那川芎?还不知道?那它的在中药名你肯定听过——川穹。
川芎是典型的伞形花科植物,这一类的植物通常具有比较特殊的香气。常见的有芹菜、胡萝卜、蛇床和...!香菜!!据说曹操曹丞相就甚爱川芎。不过川芎之所以为人所喜爱,还是由于它的另一层含义,由于它簇生的伞状花序花多且繁,所以有妇女佩戴有希望多子的意味。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多年生草本,高40~1750px;根茎结节状拳形团块。茎丛生,表面有纵沟;2~3回羽状复叶,小叶3~5对,卵状三角形,羽状全裂;叶柄基部呈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3~6,伞幅7~20,花白色。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和妊娠妇女慎用。
川穹性温,是妇科常用药品,有活血顺气的作用,但也不能多用,尤其是身体有出血现象的人不适合服用,如女性经期。阴虚火旺,多汗,热盛及无瘀之出血证慎用,孕妇慎用。此药久服伤正,“能致暴亡”。
食用含川穹的药膳后不要马上饮绿茶,因绿茶性凉,会减弱川穹的功效。
川穹又是药膳中常用的药材之一,与乌鸡同食,可以养阴活血,是女性滋补佳品.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07 22:14:00 +0800 CST  
辟芷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有分枝,径3-5厘米,外表皮黄褐色至褐色,有浓烈气味。茎基部径2-5厘米,有时可达7-8厘米,通常带紫色,中空,有纵长沟纹。
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有长柄,叶柄下部有管状抱茎边缘膜质的叶鞘;茎上部叶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轮廓为卵形至三角形,长15-30厘米,宽10-25厘米,叶柄长至15厘米,下部为囊状膨大的膜质叶鞘,无毛或稀有毛,常带紫色;末回裂片长圆形,卵形或线状披针形,多无柄,长2.5-7厘米,宽1-2.5厘米,急尖,边缘有不规则的白色软骨质粗锯齿,具短尖头,基部两侧常不等大,沿叶轴下延成翅状;花序下方的叶简化成无叶的、显著膨大的囊状叶鞘,外面无毛。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直径10-30厘米,花序梗长5-20厘米,花序梗、伞辐和花柄均有短糙毛;伞辐18-40,中央主伞有时伞辐多至70;总苞片通常缺或有1-2,成长卵形膨大的鞘;小总苞片5-10余,线状披针形,膜质,花白色;无萼齿;花瓣倒卵形,顶端内曲成凹头状;子房无毛或有短毛;花柱比短圆锥状的花柱基长2倍。
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黄棕色,有时带紫色,长4-7毫米,宽4-6毫米,无毛,背棱扁,厚而钝圆,近海绵质,远较棱槽为宽,侧棱翅状,较果体狭;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该品为白芷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川


白芷(药材名)辛,温。入肺、脾、胃经。
该种与白芷的植物形态基本一致,但植株高1-1.5米。茎及叶鞘多为黄绿色。根长圆锥形,上部近方形,表面灰棕色,有多数较大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略排列成数纵行,质硬较重,断面白色,粉性大。
栽培于四川、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及南方一些省区,为著名常用中药,主产四川、浙江、销全国并出口。各地栽培的川白芷或杭白芷的种子多引自四川或杭州。
根入药,能祛风,散湿,排脓,生肌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前额头痛,鼻窦炎,牙痛,痔漏,便血,白带,痈疖肿毒,烧伤等症。
祁白芷(变种)
(河北) 禹白芷(河南)
该种的植物形态与杭白芷一致。根圆锥形,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皮孔样的横向突起散生,断面灰白色,粉性略差,油性较大。
祁白芷主产河北安国,禹白芷主产河南长葛、禹县。北方的一些省区有栽培,多自产自销,少数调省外。
1. 《本草经疏》:白芷,味辛气温无毒,其香气烈,亦芳草也。入手足阳明、足太阴,走气分,亦走血分,升多于降,阳也。性善祛风,能蚀脓,故主妇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温以和之,香气入脾,故主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故长肌肤。芬芳而辛,故能润泽。辛香温散,故疗风邪久泻,风能胜湿也。香入脾,所以止呕吐。疗两胁风痛,头眩目痒,祛风之效也。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07 22:17:00 +0800 CST  
秋兰
佩兰气味芳香,辛能发散,香能去秽,故其有化湿解暑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暑湿或湿温初起,症状表现为无汗发热、胸闷腹满。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气腐臭)者也适用。
佩兰(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为菊科植物佩兰(兰草)的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高40-2500px。又名鸡骨香、水香(《本经》)。以全草入药。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浙江、福建等省区。
药浴佩兰煎水沐浴,古时即有此风俗。因其含有挥发油,可抑菌杀菌,能预防和治疗多种夏季皮肤病的发生,还可起到开窍提神、祛风止痛、舒筋活络等医疗保健作用。药枕佩兰古时又称为“醒头草”。将佩兰置于枕芯做内枕,可起到芳香行散、开窍提神之功效,有助于治疗鼻塞、神经性头痛、感冒性头痛。香囊中国民间端午节佩香囊的习俗极为古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内装佩兰的香囊。将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辟秽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香囊中国民间端午节佩香囊的习俗极为古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内装佩兰的香囊。将佩兰放入香囊内佩带,具有芳香化浊辟秽的功效,可以预防多种呼吸道疾病。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07 22:27:00 +0800 CST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木兰
由于《楚辞》当中涉及的植物,多用以寄寓言志,所以可以简单分为香草(木)和恶草(木)两大类。木兰自然也不例外。木兰,正是由于其“花香如兰似杜”所以得名。
在植物学中,木兰是既是科名又是属名还是种名。木兰科下的木兰属、木莲属和含笑花属,均花型优美、气味馥郁,但比较麻烦的是古人对木兰的描述并未涉及具体种类,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别处探究。
古代多有“兰舟”一说,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曾记载:“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木兰”既然可以作为舟船,肯定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所以我们可以大概推断,古代所说的木兰,可能是现今的玉兰。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落叶乔木,高可达15m,树冠卵形或近球形,幼枝及芽均有毛。叶互生,倒卵状至长椭圆形,长10~375px,先端突尖而短钝,基部广楔形或近圆形,幼时被面有柔毛。花大,径12~375px,纯白色,芳香,花瓣9片。聚合果圆筒形,长8~300px,蓇葖果木质,9~10月成熟。广泛分布于华中、华北、华东各省。
虽然很多人也认为《楚辞》中的“木兰”与现今人们所称的木兰,即紫玉兰为同种。李时珍《本草》中也说:“木兰枝叶俱疏,其花内白外紫。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看起来的确更像是在形容紫玉兰,但紫玉兰为小乔木,树高仅3~5m,若用作建造宫殿和舟船,似乎有些欠妥。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07 22:28:00 +0800 CST  
宿莽:一种可以杀虫蠹的植物,叶含香气。楚人名草曰"莽",此草终冬不死,故名。即今水莽草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07 22:31:00 +0800 CST  
《楚辞》中的“香草美人”的说法大约是来自《楚辞》原文中的,如《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般来说,“香草美人”主要是指《楚辞》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主要在于它具有政治抒情的意味。正如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所言:“《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讬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所论当否,姑置不论。但由此可知“香草美人”在作为《楚辞》中一种表现手法的意义上,大抵是要象征诗人的政治理想与高尚人格。这种意义上的“香草美人”,最典型的主要存在于《离骚》《九章》以及《远游》等几篇中。

所以,笔者认为,笔者将在这种对“香草美人”的界定下,试图去整理《楚辞》中主要作品中的“香草美人”的有关内容。因此,先制定收录体例如下:

甲、笔者所收录,限于《楚辞》中屈原本人作品。笔者认为,《楚辞》中《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等均为屈原本人作品。

乙、笔者收录“香草美人”,先举其名(包括统称之名),再列出所出之诗句;对同一篇中按照出现顺序排列。

丙、《离骚》《九章》《远游》中的“香草美人”尽量全录,且“香草”与“美人”不分开列举。《远游》中“真人”之类的所谓得道者由于与君王、贤臣等无关,故不列入“美人”。

丁、《招魂》《大招》中不存在具有上述特别含义的“美人”,二而“香草”是否具有特殊含义,尚不能确定,故此二篇只列“香草”,不列“美人”。

戊、《九歌》中的“香草”有两种:一种是祭祀使用的香草,主要存在于《东皇太一》中;另一种则是在描绘一种神灵的仙幻境界时所用。前者显然不在上述含义的 “香草美人”,所以对此一概不录。对于后者,其确切含义我们今天已经很难明白,但其中种种意境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却十分深远,甚至可以说绝不在《楚辞》其他篇章之下。而且,从《九歌》全文来看,屈原在《九歌》中这样写香草,以及种种神灵,应该还是有某种深层含义的。我们幷不认为《九歌》仅仅是祭祀诗,诗人只是借用了祭祀仪式中的一些东西,但所表达的,还是诗人自己的情感。不然,我们就没法解释,何以《九歌》中种种意境反复出现在后世文学作品中,至今仍打动我们读者的心。所以楚地巫文化及原始宗教只是《九歌》产生的一个外在“机缘”而已,它对《九歌》的影响仅仅限于诗歌形式而已。基于此,笔者全录《九歌》中《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诸篇中的“香草”。至于《九歌》中“美人”,大概就是《九歌》中的几位神灵。

己、《楚辞》中有《天问》《卜居》《渔父》等几篇无上述任何一种意义上的“香草美人”,或者根本无“香草美人”,自然也就不在笔者所要整理的范围内。

一、《离骚》《九章》《远游》中的“香草美人”
1)离、芷、兰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木兰、宿莽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中洲之宿莽。

(3)草木、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4)众芳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5)申椒、菌桂、蕙、茝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6)荃

荃不揆馀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7)兰、蕙

馀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畮。

(8)留夷、揭车、杜衡、芳芷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

(9)众芳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10)木兰、秋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1)木根、茝、薜荔

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12)菌桂、蕙、胡绳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13)蕙、茝

既替馀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4)兰、椒

步馀马于兰臯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5)芰荷、芙蓉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7)蕙

榄茹蕙以掩涕兮,霑馀襟之浪浪。

(18)兰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以延伫。

(19)琼枝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20)荣华、下女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21)宓妃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22)有娀之佚女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23)有虞之二姚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24)芳草

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

(25)幽兰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26)申、椒

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

(27)百草

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28)兰芷、荃蕙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29)芳草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30)兰

馀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

(31)众芳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32)椒

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

(33)芳

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34)椒兰、揭车、离

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35)琼枝

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

——以上为《离骚》中的“香草美人”。

(36)木兰、蕙、申椒、

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惜诵》)

(37)离、菊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同上)

(38)露申、辛夷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涉江》)

(39)荪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馀心之懮懮也。(《抽丝》)

(40)美人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同上)

(41)荪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同上)

(42)荪

何毒药之謇謇兮,愿荪美之可完。(同上)

(43)美人

与美人抽怨兮,并日夜而无正。(同上)

(44)美人

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思美人》)

(45)芳茝、宿莽

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同上)

(46)芳草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同上)

(47)芳华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同上)

(48)薜荔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同上)

(49)芙蓉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同上)

(50)芳草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惜往日》)

(51)芳草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同上)

(52)蕙、若

自前世之疾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同上)

(53)佳冶

妬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同上)

(54)西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妬入以自代。(同上)

(55)橘

《橘颂》

(55)蕙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悲回风》)

(56)兰、茝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同上)

(57)佳人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而自贶。(同上)

(58)佳人、椒

惟佳人之独懐兮,折若椒以自处。(同上)

(59)薠、蘅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同上)

——以上为《九章》中的“香草美人”。

(60)芳草

微霜降而下沦兮,悼芳草之先零。

(61)遗芳

谁可与玩斯遗芳兮?长向风而舒情。

(62)桂树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冬荣。

(63)宓妃

祝融戒而还横兮,腾告鸾鸟迎宓妃。

(64)二女

使湘灵鼓瑟兮,二女御九韶歌。(此处按照闻一多《楚辞校补》调整)

——以上为《远游》中的“香草美人”

二、《招魂》、《大招》中的“香草美人”

(1)蕙、兰

光风转蕙,氾崇兰些。

(2)芙蓉、芰荷

芙蓉始发,杂芰荷些。

(3)屏风

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4)兰薄、琼木

兰博户树,琼木篱些。

(5)菉苹、白芷

菉苹齐叶兮,白芷生。

(6)皋兰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7)枫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以上《招魂》中的“香草”。

(8)茝兰、桂树

茝兰桂树,郁弥路只。

——以上《大招》中的“香草”

三、《九歌》中的“香草美人”

(甲)、《九歌》中的“香草”

(1)兰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云中君》)

(2)薜荔、蕙、荪、兰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湘君》)

(3)桂、兰

桂櫂兮兰枻,斲冰兮积雪。(同上)

(4)薜荔、芙蓉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同上)

(5)杜若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同上)

(6)薠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湘夫人》)

(7)苹

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同上)

(8)茝、兰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同上)

(9)荷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同上)

(10)荪、椒

荪壁兮紫坛,匊芳椒兮成堂。(同上)

(11)桂、兰、辛夷、药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同上)

(12)薜荔、蕙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同上)

(13)石兰

白玉兮为鎭,疏石兰兮为芳。(同上)

(14)芷、荷、杜蘅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同上)

(15)百草、芳馨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同上)

(16)杜若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逺者。(同上)

(17)疏麻、瑶华

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大司命》)

(18)桂枝

结桂枝兮延竚,羌愈思兮愁人。

(19)兰、麋芜、萝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少司命》)

(20)荪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同上)

(21)兰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同上)

(22)荷、蕙

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同上)

(23)荪

竦长劒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同上)

(24)荷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河伯》)

(25)薜荔、女罗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女鬼》)

(26)辛夷、桂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同上)

(27)石兰、杜衡、芳馨

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同上)

(28)三秀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同上)

(29)杜若、松柏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栢。(同上)

(乙)、《九歌》中的“美人”

上面已经提到,《九歌》中的“美人”就是诗中所写的神灵,诗中也出现了“美人”字样,但也是指这几位神灵。笔者根据诗中出现“美人”字样的所指神灵,以及诗句的描写,《九歌》神灵中可以称得上“美人”的主要有以下几位:

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少司命、河伯、山鬼

【后记】本文完成之后,读到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其中云:“故才高者苑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豔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识其香草。”不觉一笑。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07 22:33:00 +0800 CST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
”申椒,大椒也。”《汉书·扬雄传上》:“棍申椒与菌桂兮,赴江湖而沤之。”申椒挺葳蕤,秋霜来悴之。” 1).花椒。《尔雅·释木》:“檓,大椒。”郝懿行义疏:“《尔雅》之檓大椒,即秦椒矣。秦椒,今之花椒。”花椒(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别名:檓、大椒、秦椒、蜀椒、川椒或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孤植又可作防护刺篱。其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种子可食用,也可加工制作肥皂。
花椒可除各种肉类的腥气;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一般人群均能食用,孕妇,阴虚火旺者忌食。果实呈圆形,绿豆大小,其外皮是一种常用香料。果实成熟时红色或紫红色果皮叫椒红,种子叫椒目,都是中药材,家庭常用调味品,多见于海拔2500米的坡地,也有栽种。耐旱、喜阳光,各地多栽种。
中医认为,花椒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功效;阴虚火旺之人忌食;孕妇忌食。花椒一名,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里。《诗经》是收载西周时期的民间诗歌,说明中国人民于二千多至三千年前已经利用花椒了。古代人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有些朝代的宫廷,用花椒渗入涂料以糊墙壁,这种房子称为“椒房’,是给宫女住的。后来就以椒房比喻宫女后妃《曹操文集》“假为献策收伏后”篇及《红楼梦》第十六回中有“每月逢二、六日期,准椒房眷层入宫请候”之句足以佐证。[1]
花椒树结实累累,是子孙繁衍的象征,故《诗经·唐风》称:“椒聊之实,藩衍盈升。又班固《西都赋》载“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意思是皇帝的妻妾用花椒泥涂墙壁,谓之椒房,希望皇子们能像花椒树一样旺盛。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07 22:34:00 +0800 CST  
菌桂”菌桂(肉桂):久服面色光泽,媚好如童子。菌桂(肉桂):久服面色光泽,媚好如童子。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址、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陶隐居云∶交址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唯嫩枝破卷成圆,犹根据桂用,非真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明非今桂矣,必当别是一物,应更研访。唐本注云∶菌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三重卷者,叶似柿叶,中三道纹,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菌。然大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唯出韶州。目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浓硬味薄者名板桂。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07 22:37:00 +0800 CST  
肉桂(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又名玉桂、牡桂、玉树、大桂、辣桂、平安树、中国桂皮,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树皮芳香,可作香料,味与产自斯里兰卡肉桂的桂皮相似,但较辣,不及桂皮鲜美,且较桂皮厚。在北美则肉桂粉不问来自中国肉桂抑斯里兰卡肉桂,均不加区别地一起出售。
肉桂皮从茎和枝条剥取,搁置干燥后,卷曲成卷。有的品种则为刮取。刮取者薄而为亮红褐色,未刮过的树皮厚而为灰色。肉桂粉浅红褐色。中国产肉桂的香味稍逊于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产者,三者均具芳香,味甜而辣。中国肉桂和牡桂(C. loureirii)的未成熟果实贴生于硬而具皱的灰褐色杯状花萼中,通常长11公釐(0.4吋,包括萼筒);上部径约6公釐(0.25吋),连萼筒摘下干燥即称肉桂芽。有似桂皮的芳香和肉桂皮的甜辣味,用于食品调味。
肉桂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保健功效,历来就是中药学家用来治疗疾病的药引子之一。相传,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就曾服用肉桂治好咽喉症。
相传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抚琴吟唱自编的《梧叶落》时,忽感咽喉疼痛,遂用大量清热泻火之药,症状得以缓和,但药停即发。后另请一名医,见其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六脉沉细,乃开肉桂一斤。药店老板对西施之病略有所知,看罢处方,不禁冷笑:“喉间肿痛溃烂,乃大热之症,岂能食辛温之肉桂?”便不予捡药,侍人只得空手而归。
西施道:“此人医术高明,当无戏言。眼下别无他法,先用少量试之。”西施先嚼一小块肉桂,感觉香甜可口,嚼完半斤,疼痛消失,进食无碍,大喜。药店老板闻讯,专程求教名医。名医答曰:“西施之患,乃虚寒阴火之喉疾,非用引火归元之法不能治也。肉桂用于治喉间痈疮,属特殊情况。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07 22:38:00 +0800 CST  
蕙茝(茝,白芷,与辟芷同)蕙一个是蕙草,就是零陵香这货。还有一个是指蕙兰,蕙兰[Faber cymbidium]。一种兰属植物(Cymbidiumfaberi),多年生草本,伪鳞茎卵形,叶线形,总状花序,花红色,边缘有黄带,唇瓣白色而具红点。当今所称的中国兰,古代称之为“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宋代人栽培春兰、蕙兰作为观赏植物已很风行,有必要对这类香草作些区分,黄庭坚这两句话一锤定音,成为后人区分春兰与蕙兰的根据,现代植物分类学也据此把这类春末开花的一干多华的兰定名为蕙兰。如果说黄庭坚对兰与蕙只是从其性状上加以区别的话,清代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已注意到兰与蕙的不同的栽培方法了。他说:“蕙性喜阳,须得上半日三时之晒……至兰,则朝暾一二足矣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07 22:40:00 +0800 CST  



揭车 楚辞植物图鉴中称其为珍珠菜

珍珠菜,珍珠菜是菊科植物,叶片形状与野菊花相似,又叫白花蒿,明日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无毒。因花小,白色如同串串珍珠,故而得名珍珠菜,报春花科植物。
多年生草本,全株多少被黄褐色卷曲柔毛。根茎横走,淡红色。茎直立,高40-100厘米,圆柱形,基部带红色,不分枝。叶互生,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6-16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两面散生黑色粒状腺点,近于无柄或具长2-10毫米的柄。
总状花序顶生,盛花期长约6厘米,花密集,常转向一侧,后渐伸长,果时长20-40厘米;苞片线状钻形,比花梗稍长;花梗长4-6毫米;花萼长2.5-3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卵状椭圆形,先端圆钝,周边膜质,有腺状缘毛;花冠白色,长5-6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长约1.5毫米,裂片狭长圆形,先端圆钝;雄蕊内藏,花丝基部约1毫米连合并贴生于花冠基部,分离部分长约2毫米,被腺毛;花药长圆形,长约1毫米。
喜温暖、生长山坡林下及路旁;常生于荒地、山坡、草地、路边、田边和草木丛中。生于疏林下湿润处或溪边近水潮湿处,海拔300-1700米。
珍珠菜,别名珍珠花菜、白花蒿、香菜、角菜、扯根菜、虎尾等。学名ArtemisialactifloraWallichexD.C.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绿清香的叶片为产品。珍珠菜原产于我国广东省潮汕地区和台湾省的北部地区,分布于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珍珠菜是潮州菜式中的必需品之一,用之作鸡蛋花汤、拌凉拌菜等。珍珠菜常生于荒地、山坡、草地、路边、田边和草木丛中。
全草:辛、微苦,平。清热化湿,,消肿止痛。用于盗汗,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痛,湿疹,口腔破溃,疮疖,脚癣,疝气。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12 09:29:00 +0800 CST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离骚》
留夷即辛夷,又说为芍药(不取)

编辑
【基本解释】:木兰花的花蕾入药名。
在古汉语中,辛夷也指玉兰花(lily magnolia;magnolia wood)香木,木兰露申辛夷。——《楚辞·屈原·涉江》
辛夷「释名」辛、侯桃、房木、木笔、迎春(按:本吕为木兰的干燥花蕾)。
「气味」辛、温、无毒。
「主治」鼻渊、鼻塞。用辛夷研末,加麝香少许,以葱白蘸入鼻中,几次即见效。
1.2 详细解释
中药药材。指辛夷树(即玉兰)的干燥花蕾。
玉兰属木兰科,落叶乔木,高数丈,木有香气。花初出枝头,苞长半寸,而尖锐俨如笔头因而俗称木笔。及开则似莲花而小如盏,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亦有白色者,人又呼为玉兰。
今多以“辛夷”为木兰的别称。《楚辞·九歌·湘夫人》:“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洪兴祖补注:“《本草》云:辛夷,树大连合抱,高数仞。此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其花最早,南人呼为迎春。” 唐杜甫《逼仄行赠华曜》诗:“辛夷始花亦已落,况我与子非壮年。” 宋王安石《乌塘》诗之二:“试问春风何处好?辛夷如雪柘冈西。” 清龚自珍《洞仙歌·忆羽琌山馆之玉兰花》词:“ 江东猿鹤,识人间花事,十丈辛夷著花未?”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辛夷》。
辛夷又名望春花,属木兰科植物。色泽鲜艳,花蕾紧凑,鳞毛整齐,芳香浓郁。辛夷有散风寒的功效,用于治鼻炎、降血压;辛夷又是一种名贵的香料和化工原料,且木香,亦是一种观赏绿化植物,历史上曾多年供不应求。
南召是辛夷的原生地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12 09:35:00 +0800 CST  
杜蘅
注:杜衡,多年生草本,高4寸到7寸。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有特别的辛香气。中药的一种,是一种香草。
释名杜若、杜莲、若芝、楚蘅、山姜。
气味(根)辛、微温、无毒。
主治 胸胁逆气,头痛流涕,皮间风热等。李时珍说:“杜若乃神农上品,治足少阴、太阳诸证要药,而世不知用,惜哉。”(意思是说,杜若在《神农本草经》里列为“上品”,是治肾、膀胱诸经的要药,但是人们不知道用它,这是很可惜的。)
药品名称杜衡
拉丁名 Asarum forbesii Maxim
别名怀;杜;土卤;杜蘅
分类为马兜铃科植物杜衡的根茎及根或全草
药用部位根茎、根、全草
形态性状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茎端生1~2叶。叶宽心形至肾状心形,长和宽均3~8厘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两面略被毛,边缘及脉上密被细柔毛;叶柄长7~15厘米。
主产地产江苏、浙江
采制采收:四、六月间采挖加工: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黄樟醚(Safrole)及少量丁香油酚(Eugenol)
性味归经 味辛,温,无毒
功能主治功能: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主治: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12 09:39:00 +0800 CST  
秋菊又名菊花、别名九华、黄花、帝女花,拉丁文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花中四君子之一。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式样繁多,品种复杂。可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秋菊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约在明末清初传入欧洲。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秋菊盛会,古神话传说中秋菊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历代诗人画家以秋菊为题材者众多,因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久远流传。
菊花或称秋菊是自古以来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花卉植物。这不仅仅是由于它的丰富各异的色彩,或白之素洁,或黄而雅淡,或红或紫,沉稳而浑厚。也是由于它的头状花序的奇特姿态,或飘若浮云,或矫若惊龙。所以,我国的历代诗人们,常以菊花为题咏。如唐代李商隐的“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巴色,罗舍宅里香”;宋朝韩琦的“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分外香”。借菊触景,倚菊抒情,不一而足。历代的诗人们爱菊、咏菊,可能也偶然成为菊花的栽培者。如晋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是,真正的菊花栽培者是我国的广大劳动群众。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不但对菊花的栽培、管理技术方面累积了一套完好的实际经验,而且在培育新品种方面有了一套全面的遗传学知识。我国的菊艺是很发达的。清朝《广群芳谱》所记载的菊花品种,就有300-400种。今天已拥有1000余个菊花品种,成为所有花卉中品种最多的一个种了。作为菊花故乡的我国,由于过去历史上的国际文化交流,也把这一名贵花卉相继传到了国外。相传,唐宋时代,菊花经朝鲜传到日本。十七世纪传到欧洲,然后再传到美洲。今天,我国的菊花已成为世界的名卉了。我国人民对菊花投以极大的注意和兴趣,最早也并不止因为它有独特的观赏性,主要还在于它的药用价值。在春秋战国时代,屈原的离骚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足见,当时已将菊花的花当作蔬菜使用了。但是,到了汉朝及唐朝对菊花的药用价值引入了极大的注意。菊花的花是清凉药,味寒、甘苦、散风清热,明目平肝。这就叫药菊。根据头状花序大小、色质,药菊也有它自己的分类法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菊花酒: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
●菊花粥:将菊花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菊花茶:用菊花泡茶,气味芳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
●菊花糕:把菊花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菊花制糕,具有清凉去火的食疗效果。
●菊花肴:由菊花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
●菊花羹:将菊花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去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
●菊花膏:以鲜菊花加水煎熬,滤取药汁并浓缩,兑入炼好的蜂蜜,制成膏剂,具有疏风清热、明目之效用。
●菊花枕:将菊花瓣阴干,收入枕中,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
●菊花香气:有疏风、平肝之功,嗅之,对感冒、头痛有辅助治疗作用。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12 09:57:00 +0800 CST  
薜荔
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离骚》

薜荔(学名:Ficus pumila Linn.)又名凉粉子,木莲等。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两型,不结果枝节上生不定根,叶卵状心形。产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台湾等地。瘦果水洗可作凉粉,藤叶药用。

产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东南部、四川及陕西。北方偶有栽培。日本(琉球)、越南北部也有。
药用价值
性味
酸,平。
①《纲目》:酸,平,无毒。
②《广东中药》Ⅱ:味淡,微凉。
③《福建中草药》:苦,平。
熊果醇、白桦醇、豆甾-5,24(28)-二烯-3β-醇、5α-豆甾-3,6-二酮、β-谷甾醇、白桦酸、胡萝卜苷、羽扇豆醇、豆甾醇、正二十六烷醇。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12 10:03:00 +0800 CST  
荃: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荃,即菖蒲,又为荪
菖蒲(学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叶基生,剑形,中脉明显突出,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根茎可制香味料。亦称为尧韭。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原产中国及日本,北温带均有分布。
去病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窗,饮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菖蒲剑叶盈绿,端庄秀丽,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
用菖蒲制作的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可免灯烟熏眼之苦。
药用
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茎、叶可入药。
含α-、β-细辛醚、顺甲基异丁香酚、甲基丁香酚、菖蒲烯二醇(cal-amendiol)、菖蒲螺烯酮(acorenone)、水菖蒲酮(shyobunone)、菖蒲螺酮(acorone)、菖蒲大牯牛儿酮(acoragermacrone)、菖蒲酮(acolamone)、异菖蒲酮(isoacolamone)等。菖蒲先百草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则生机盎然,富有而滋润,着厅堂则亭亭玉立,飘逸而俊秀,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的喜爱。
先民崇拜该草类,把菖蒲当作神草。《本草·菖蒲》载曰:“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4]
人们在崇拜的同时,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化,把农历4月14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正由于菖蒲神性,加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数千年来,一直是中国观赏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种。[4]
古人莳养菖蒲的方法更为绝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菖蒲是代表端午节气的花,端午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菖蒲、艾叶之俗,可以辟邪驱痛。利用它直线的叶片,表现出初夏的清凉感觉。
菖蒲在德国的花语:婚姻完美。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12 10:22:00 +0800 CST  
芰荷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芰,古书上指菱,一种水生植物.荷,也叫莲,一种水生植物.芙蓉,即莲或荷.菱,拉丁文名:Trapa bispinosa Roxb.菱科、菱属一年生浮水水生草本。别 称风菱、乌菱、菱实、薢茩、芰实、蕨攗。


荷叶


荷叶,又称莲花茎、莲茎。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古称芙蓉、菡萏、芙蕖。

荷叶食疗作用:荷叶味苦辛微涩、性凉性味寒凉,伤脾胃,务必加少许寒必温缓和寒凉之性。,归心、肝、脾经。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

荷叶炭
【制法】
荷叶:喷水,稍润,切丝,干燥。
荷叶炭:取净荷叶,照煅炭法煅成炭。
荷叶炭:取净荷叶,放煅锅内装满,上面覆盖一锅,两锅结合处用黄泥封闭,上面锅底贴白纸,用火煅至白纸显焦黄色为止,待凉取出。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12 10:58:00 +0800 CST  
芙蓉
水芙蓉,即莲花,茎极短、叶呈辐射状生长,直径可达三十公分,叶表面为黄绿色、背面为白色,两面均被覆白色透明茸毛。根为须根状、侧根发达,具多数走茎,原产地中国。具有药用价值,可治疗伤寒、水肿等多种疾病。易于栽培,为印度国花,因其叶大、花美、味香、洁净,被赋予很多宗教和艺术上的内涵,成为绘画、诗词和传说故事的重要题材。
在我国的艺术绘画史中,荷花的艺术精品更是丰富多彩。最著名的是南宋画院吴炳的《出水芙蓉》,生动细腻的刻画了荷花清新脱俗的优雅气质。还有明末画家张子政的《芙蓉鸳鸯图》

;清陈书画《荷花》;清任伯年《荷花鸳鸯图》;宋吴炳《出水芙蓉图》;民国谢稚柳《荷雀图》;宋马兴祖《疏荷沙鸟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宋人画《荷蟹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传宋人《子孙和合图》。


命名


莲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菡萏(hàn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水旦草、芙蓉、水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
一、以其外形特征命名:荷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芙蓉:亦称“夫蓉”。汉辞典《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说文解字》云:“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二、以其生长习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由于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将其归为水草类,取名多为“水”字起头。三国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称赞到“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
三、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脸女郎,赠给他一枚玉环,不久,他发现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开,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样的玉环,但“折之乃绝”,后人由此又称荷花为玉环。
四、古时江南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
五、为了表达对荷花高洁形态的赞赏,以金芙蓉和草芙蓉比喻荷花品性的难得。
六、溪客、静客都是强调荷花的生长环境和安静娴雅的状态。而翠钱则是新荷的雅称,红衣是荷花瓣的别称,宫莲是莲花瓣的美称,佛座须是莲花蕊的别名。[1]
渊源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十万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温湿,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遍布地球各个角落。大部分种子植物无法生存,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种子植物生长在这个恐龙,蕨类植物称霸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人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中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一亿多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2]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从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郑州市北部大河村发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发现室内台面上有炭化粮食和两粒莲子,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2]
古植物学家徐仁教授,曾于20世纪70年代在柴达木盆地发现荷叶化石,历史至少有1000万年。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有荷花的花粉化石;同年又在河南郑州市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两粒炭化莲子。西周初期(公元前Ⅱ世纪),古人食用蔬菜约40余种,藕是其中之一。《峪经》中有“腮有荷华”之句,意指中国大地上凡有沼泽水域的地方,都生长着荷花。中国是世界上栽培莲花最多的国家之一。[3]
自公元前11世纪起,中国从漫长的奴隶制社会进入了封建制时代——西周。荷花也在这时期里从湖畔沼泽的野生状态走进了人们的田间池塘。《周书》载有“薮泽已竭,既莲掘藕。”可见,当时的野生荷花已经开始作为食用蔬菜了。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别定了专名。中国最早的字典,汉初时的《尔雅》就记有:“荷,芙蕖,其茎茄,其叶,其本密,其画菡,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对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3]
荷花以它的实用性走进了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同时,也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荷花作为观赏植物引种至园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吴王夫差在他的离宫(即苏州灵岩山)为宠妃西施赏荷而修筑的“玩花池”。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珍品“莲鹤方壶”(通高118厘米,故宫博物院馆藏)则从美术方面,反映了荷花对时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件工艺珍品取材于真实的自然界,荷花花纹概括形象,龙和螭跃跃欲动。可见,荷花被神化的龙、螭及仙鹤一样,成为人们心目中崇高圣洁的象征。[3]
秦汉之前,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结束了混战局面。在这个统一大帝国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发展,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医学、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3]
汉朝是中国农业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对荷花的栽培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汉以前,中国的荷花品种均是单瓣型的红莲。到了魏晋,出现了重瓣荷花。[3]
西汉开始,中国的官私营商业迅速发展,丰富了各地区的商品种类,对荷花的传播分布有着重要意义。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产——莲藕均通过这些中心商市进入北方,从根本上扩大了荷花的分布区域,使北方人民进一步认识荷花,了解荷花,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艺。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3]
中国的医学从秦汉起开始了新的发展。汉朝“神农”在尝遍百草后,总结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经》,又称《神农本草经》,其中就有莲藕药用保健功能的描述。东汉谯县华佗,是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手术前,先给病人饮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觉,刳割腹背后缝合伤口,最后涂敷以藕皮等制成的膏药,四五天后便可愈合。荷花遂成为中国医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3]
西汉时期,乐府歌辞逐渐盛行,由此产生了众多优美的采莲曲谣。其中有《采莲曲》(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歌舞者衣红罗,系晕裙,乘莲船,执莲花,载歌载舞,洋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是中国广大人民最喜爱的民间传统歌舞之一。
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3]
隋唐以后,荷花的栽培技艺进一步提高,有关荷花的诗词、绘画、雕塑、工艺等荷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荷花已进一步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名贵补品。同时荷花凭借它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进入了私家园林。如长安城外东南隅有秦汉时宜春苑,隋朝建都长安后,更名为芙蓉园;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风荷。尤其是经过贞观之治后,荷花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工艺美术家创造的灵感来源。如隋唐时期的瓷器、铜镜等的装饰多采用莲花花纹;金银器上,尤其是盘边缘,多饰以富丽的莲瓣纹,整个风格华丽而真实。宋代的染纺业较唐代有更高的发展。著名女画家兼工缂丝的朱克柔创作的荷花缂丝图案,“古淡清雅”、为一时之绝作。明清的木版年画多采用“连(莲)贵子”、“连(莲)年有余(鱼)”等荷花吉祥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愿望。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荷花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3]
自北宋周敦颐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名句后,荷花便成为“君子之花”。据史书记载:远在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曾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离宫(今江苏吴县)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特自修筑“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可说是人工砌池栽荷的最早实录。至今南北各地的莲塘比比皆是。湖南就是中国最大的荷花生产基地。每逢仲夏,采莲的男女,泛着一叶轻舟,穿梭于荷丛之中,那种“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情景多么美妙。至于旅游赏荷的去处就更多了。诸如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肇庆七星岩等都可看到连片荷花的芳容。[3]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12 11:04:00 +0800 CST  
食用价值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自古中国人民就视莲子为珍贵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级滋补营养品,众多地方专营莲子生产。莲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药膳食品。可见荷花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莲子粥、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叶为茶的代用品,又作为包装材料。
荷花的地下茎在淤泥中生长,会被有毒物质侵染,只因藕的特别细密的表皮组织和含有丹宁的下皮,具有一定的阻挡或吸收有毒物质的能力,因而有毒物质多黏附在表皮上或渗入表皮中。在食用藕时要削去外皮,以防把有毒物质也吃进肚中。[12]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荷花,莲子、莲衣、莲房、莲须、莲子心、荷叶、荷梗、藕节等均可药用。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莲子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莲须能清心、益肾、涩精、止血、解暑除烦,生津止渴。荷叶能清暑利湿、升阳止血,减肥瘦身,其中荷叶简成分对于清洗肠胃,减脂排瘀有奇效。藕节能止血、散瘀、解热毒。荷梗能清热解暑、通气行水、泻火清心。[13]
这些中药品来自同一种植物,但不同的部位作用却不相同:藕节止血、散瘀;荷叶清暑利湿、升发清阳、止血;荷梗清热解暑、通气行暑;荷叶蒂清暑去湿、和血安胎;莲花活血止血、去湿消风;莲房消瘀、止血、去湿;莲须清心、益肾、涩精、止血;莲子养心、益肾、补脾、涩肠,以湖南的“湘莲子”最为著名;莲衣能敛、佐参已补脾阴;莲子心清心、去热、止血、涩精。由于莲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不同部位,其药效可能略有差异。[12]
宗教喻义
一、中国自古热爱莲花,作为中华本土宗教的道教,莲花自然是道教的象征之一。莲花在道教象征着修行者,于五浊恶世而不染卓,历练成就;《太乙救苦护身妙经》中:救苦天尊步摄莲花,法身变化无数,忽而女子,忽而童子,忽而风师雨师,忽而禅师丈人!莲花被人誉为“出淤泥而不染”的翩翩君子。
二、莲花冠,又名:玉清莲花冠。道门三冠之一。因其外形乃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故名莲花冠。唐时已在世间流行,宋沿袭其制。以美玉来制,以黄金来饰。外形优美、色泽艳丽。为世人喜尚,一直很流行。
三、七宝莲花
荷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认为荷花从淤泥中长出,不被淤泥污染,又非常香洁,表喻佛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又从生死烦恼中开脱,故有“莲花藏世界”之义。按佛教的解释,莲花是“报身佛所居之“净土”。可见莲花已成为佛教的象征。所以菩萨要垫以莲花为座。佛教中的莲花,包括了荷花和睡莲的不同种类。只有大乘佛教的佛像座用荷花。[17]
莲花在佛教与印度教中,象征神圣与不灭,印度的国花是荷花。印度荷花主要有七种,故有“七宝莲花”之称。实际上,七种荷花只有二种是荷花,即白莲花(芬陀利花)和红莲花(波头摩花),其它五种都是睡莲。在植物学中,荷也称莲。印度是佛教的发祥地,荷花则是佛经中常提到的象征物和吉祥物。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处,与佛教主张的处世人格相合。正是因为荷花代表佛教,而佛教又来自印度,所以荷花在印度被视为尊严的神圣的象征。[18]
四、步步生莲
莲座,乃为佛陀结跏趺坐讲经开释而设。佛家在百花齐放中独生出莲花座,与荷花云锦可观,香远益清,足以代表力量也有关。“又以诸华皆小,无如此华香净大者”《大智度论》卷八记载了几个为何趺坐莲花的原因,除了莲花在众花中最大最盛、代表庄严妙法,莲花柔软素净,坐其上花却不坏,更可以展现神力。莲花其实已升华为天上之花,与人中之花有别,“人中莲花大不过尺,天上莲华大如九车盖,是可容结跏趺坐。”[18]
“佛也继印度教光明神的性格,成为莲华化生创造伟业的主人公。”经典里众生可以借由“莲花化生”,乘着莲座进入净土,恐也由此一脉相传而来。今天信徒都知道,根据《佛陀本生传》记载,释迦佛生于二千多年前印度北边,出生时向十方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并有天女为之散花。[18]
由水中深处冒升至水面的睡莲,像造物主潜藏的生命力,暗示着创造的本源,不仅许多神话与莲花有关;崇拜太阳的埃及王国,也出现太阳神以童子之姿坐莲花之上的图案。[18]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圣洁性,象征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莲花的花死根不死,来年又发生,象征人死魂不灭,不断轮回中。[19]
五、五种天华
莲花有五色:白、青、红、紫、黄,称为“五种天华”。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生长于佛国,人世间难以见到,故又称“希有之华”。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为“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19]
民俗风情
观莲花:早在宋代,每逢六月廿四,民间便至荷塘泛舟赏荷、消夏纳凉。荡舟轻波,采莲弄藕,享受浩月遮云的夏夜风情,好不惬意。[16]
放荷灯:是日夜,以天然长柄荷叶为盛器,燃烛于内,孩儿持以玩耍;或将莲蓬挖空,点烛作灯,置于屋内及庭院;或以千百盏荷灯沿河施放,随波逐流,星光闪闪,波光粼粼,烛光点点,十分好看。[16]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12 11:05:00 +0800 CST  

薋菉葹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苍耳(拉丁学名: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ex Widder)(尔雅)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全株都有其毒(贝壳杉烯毒苷),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较大。原产于美洲和东亚,广布欧洲大部和北美部分地区;野生于山坡、草地、路旁等,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苍耳子油是一种高级香料的原料,并可作油漆、油墨及肥皂硬化油等,还可代替桐油。苍耳子——果实:辛、苦,温。有毒。散风湿、通鼻窍、止痛杀虫。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癣、瘙痒。[2]


楼主 西风冷画屏8888  发布于 2016-01-12 11:16:00 +0800 CST  

楼主:西风冷画屏8888

字数:4829

发表时间:2016-01-08 06: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6 08:03:17 +0800 CST

评论数:5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