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篇01】陪你走过:张国荣的漫长音乐时光

前言:几年前的港吧里,我写了第一篇自己的大长篇,也是我第一次能游刃有余的控制整个文字布局,而四年过去了,人事几番新,港吧陷入了低潮,一切要从头再来,内忧,外患,源源不绝,这个我曾见证过辉煌的群体,变为了大家心里的最后一块净土。
而第一篇,当时我写的是张国荣的电影,也获得了一些收效,这一次重新开始,我想,仍是leslie作为开头最好,毕竟,这是我最熟悉的香港电影人、音乐人,而这次要写的,也是他的音乐。但愿我用更锤炼的想法,以不再轻狂的姿态,给大家一场,有趣,而值得回味的文字体验。而这一切,源于张国荣的音乐,与他难以忘记的风采。
所以,这一篇,既送给万千喜爱张国荣的朋友,不论是粉丝,还是单纯的听众。也送给所有热爱我的港吧吧友,多亏有你们的支持,港吧走到曾经的巅峰,而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将港吧与leslie一样,隽永的留在你们的回忆——即便岁月更改,你从不曾离开。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4:38:00 +0800 CST  
第一话:张国荣的末世情结


放心,这当然不是一个如同鸡汤文一样穿凿附会“戏如人生”之类的命题,那样的东西放出来,也是对读者的不尊重,我们这次首先要谈的,是张国荣歌曲作品里的“末世情结”,注意,末世不等同于厌世,末世是一个全人类的宏观概念,非一个人的情绪所能左右。
我想听张国荣的歌曲,现在的受众已经偏向于慢歌——毕竟,慢歌有隽永度,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同一个时代衡量下,快歌则自有它的高接受度与高播放度优势,因为现代社会从来是浮躁的,令人在未经思索的时候,听一首缓慢舒适的慢歌,并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就是快歌与慢歌的两面利弊,辩证的看,虽然快歌有这样的接受优势,可是对时代感的要求也极为强烈,其中的编曲,非常容易暴露年代,虽然仍有较为超前的,如黎明的《喜》、张国荣的《陪你倒数》等作品,无论是mv还是歌曲本身,放到现在仍是极为无时代感(未睇过却有兴趣的朋友也可自行检索这两首歌的mv),但根本上来说,在隽永度来看,快歌的保鲜期仍要短很多,甚至一些编曲及唱法较为短视的歌曲,在公开的场合放出来,会觉得尴尬——这并非某个歌手可以避及的,张国荣本身也会有这样的尴尬作品。
但是张国荣之所以隽永,不可能仅仅因为媒体的炒作或是自身影视作品的优秀,更重要的,是他有一种时代脉搏感,虽然在商业的桎梏中,这样的脉搏感有时候会稍稍隐藏,但只要有充足的作品积累,就总会很好的浮现出来,而这其中比较一以贯之的,就是一种末世情结。


(如今实体唱片已经衰落,唱片内页的设计早就在人们视线当中移除,其实,如果仔细观察每一个唱片的封套与内页,大致也能看出唱片公司或是歌手本人,想传达给听众的作品讯息是如何,例如这张刻意失焦的《陪你倒数》内页,疯狂与混乱的抽象表述一览无余。)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6:01:00 +0800 CST  
1999年,已经是很远的一个年份了,诺查丹玛斯在15世纪写的《诸世纪》里,声称这将是世界存在的最后一年,因此,当时已经有了末日恐慌——仲早过2012。
但实际我们回想一下,更多的无非是大家闲暇的一种自叹,以及商家牟利推销的一种手段——都世界末日了,银行卡的钱留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购物!所以我估计下一个世界末日的预言家,可能是马云。
这种末日观,在科学上来说,属于玄秘、未可知的,但在艺术上,却有一种紧迫的美感,象征了颓废、恐慌、不稳定,或是虚无——你总不能要求人家在世界末日最后一天给你背八荣八耻。


(与中国的《推背图》一样,《诸世纪》有着被许多信众所笃信的玄学观点,且被人造势为是“末世之预言”。)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8:38:00 +0800 CST  
而张国荣在那一年,也推出了他的新唱片,也就是上面提到过的,《陪你倒数》。
从名字已经可以看出他的属性,但是,这并非是一个突兀的卖点,而是张国荣一以贯之的形象衍生,这种末世情结,早就植根在张国荣所塑造的musical image当中。
其实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经营起来的一以贯之的形象,如刘家昌始终是眼镜一副,做着、唱着,如现代诗一样的慢板音乐,而顾嘉辉则要严谨严肃的多,但中国风味道也是始终浓郁,编曲大多有营造古乐的气质,那么张国荣,作为一个优秀的流行乐歌手,以及半个专业音乐人(以作曲而论),他一直所传递出来的主要个性是什么呢?


(台湾流行音乐的教父级人物刘家昌,如今仍保持自己的一贯“型格”)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8:38:00 +0800 CST  
刨除被商业或是时代流行潮流束手束脚的作品不论(例如1984的《leslie》专辑中,仍极为考量时代特点,在一张以情歌、舞曲为主导的专辑当中,生硬插入了同年热播的金庸武侠剧主题曲),张国荣从1985年左右,已经开始经营自己的“大情人”形象,这个形象一直坚持到了他生命的结束,期间无论是慢板情歌、还是劲爆快歌,都难逃以情感作为主体意识的脉络,哪怕间中有他所说的“清汤挂面”式情歌(如《春夏秋冬》、《无形锁扣》等),也只不过是大情人的一时温柔或失恋自叹(就好似赌徒输了就说自己再也不赌一样),并非是真正的转性。



(张国荣一曲清汤挂面式的《春夏秋冬》,俘获了不少新粉丝,尤其与张柏芝远赴国外所拍摄的相关音乐电影,更成为业内经典之作。)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8:38:00 +0800 CST  
但不得不提的是,有一张唱片的确是跳出了这个窠臼,且塑造的极为成功,但仅此一次,那就是《宠爱》。全碟满足了所有非乐迷对张国荣的幻想,一个温柔,英俊,绅士,深情的儒雅形象,就像电视上总是反复播放的《当爱已成往事》,虽然全碟仍然有《眉来眼去》这类稍能体现出以往特质的音乐作品,可仍是被掩盖。这也许也是此张唱片成为张国荣综合唱片成绩里卖的最好的一张的原因——男女老少通吃,符合任何人的审美价值观喜好。
但这并不是一种对其过往音乐形象的“背叛”(与转型意义仍有不同),而是张国荣以一个电影人身份,做出的一张电影音乐集成——我们都知道,电影跟音乐是很不同的,电影演员你一个戏一个风格,大家会赞你“哇,戏路好宽”,“刘翔以后演技最好的新生代演员”,但音乐上,如果瞬息万变,今天是摇滚青年,明天就变成了劝世大叔,那无疑会流失许多歌迷。(不要用梅艳芳做例子反驳,因为她从出道就开始以“百变”为卖点,而且从销量上也可以看出,在一路变幻享受赞誉的同时,也有着风险。)所以大部分歌手,都是在一定之规的前提下,逐渐与时代流行接轨,来小小的改变一下自己的风格。


(大卖港台两地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宠爱》,成为张国荣在商业销量上最为辉煌的一张大碟。)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8:39:00 +0800 CST  
毕竟人都是有惯性的,潜在的东西一旦变化,总会有少少的不适应,除了已经跟时代完全脱轨,变跟不变都是死,所以想赌一把大的歌手以外,很少会有这种翻天覆地的颠覆——那种完全转型,要跟过去以往决裂的,我上次看见唱片公司这么包装,好像是毛宁。
所以,可以说,《宠爱》的不同,只能说张国荣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电影上,将这作为一个自己电影人的音乐集,我往往并不把它放入张国荣的音乐风格体系里,虽然里面的《追》、《今生今世》,我也极为喜欢,但毕竟并非一以贯之的——虽然我《拒绝再玩》,不再《放荡》,而且对你《情难自控》,但那只是我的一个《侧面》而已,并不代表我会同你《今生今世》。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8:39:00 +0800 CST  
而被大家说转型很成功的97演唱会,以及《红》,都是让人无比惊艳的听觉、视觉体验,可是我似乎除了唱法的改变、音色的沧桑外,并没觉得张国荣就变了,无非从轻佻青年变成了老不正经的中年,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以前的味道,只不过从以前《隐身人》中开开心心的偷情(这个形容词好像有点不要脸),变成了隐晦性感的《偷情》,本质还是那回事,仍是及时行乐、无责任感、极为唯心化的个人主义自由派形象,这在现实生活里看着,好像是一个不太靠谱的角色,但放到艺术作品中,所具备的吸引力,绝对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好人卡收集大师所无法追赶的,当然,张国荣在塑造这个形象角色的同时,也有着一样复杂而难以超越的致命法宝——长得帅。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8:39:00 +0800 CST  
如果仔细听八十年代的张国荣歌曲,实际就能听出这种末世情结或说极端享乐主义的味道,而对照着同期其他歌手来听,对比是更明显的——用他的老对手alan来说,虽然我个人也对他很多歌迷的奇异优越感抱有怀疑(现在跟sam组成了新组合,又开始掐两人地位了,替老谭汗颜,自己的粉丝与自己的偶像,顾哪边都尴尬),但他的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并非是很多荣迷简单想象的“商业音乐代表人物”,他在音乐艺术上的前进尝试实际要早于张国荣,比如86年起用刘以达制作的《第一滴泪》专辑,倘若是以商业追求为主导,完全不会产生这样的作品,在此也向大家推荐,其中的《刺客》一曲,无论是编曲还是内涵,都要高于同年张国荣的伪摇式劲歌《stand up》(虽然这也是我很喜欢的一张专辑,不过更多的还是出于对张本身的偏爱,以及它出色的三色封套设计),可见谭咏麟也并非是一个混事的“流行产物代表”,只是他所塑造的,以及后期歌路并不是我喜欢的罢了——当然从后期销量上来看,似乎也证明并非大部分歌迷所喜欢的。




(谭张于86年的竞技,alan仍占据主导地位,从音乐制作成本,包括唱片设计亦能看出,不过有趣的是,《stand up》这类剪贴画式样的封套理念,在几年之后也被alan在《忘情都市》一碟中所尝试。)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8:40:00 +0800 CST  
而alan在这时期的快歌,则是以非常励志或是单纯描述爱情心态的为主,爱用比喻来抽象化,如《魔鬼之女》,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这跟张国荣那种就差把两人滚床单具体活动唱出来的风格很不同,也是很多谭迷所说的——张国荣快歌低俗的根源,其实这只是两种风格,并没有高下之分,就像你不能说《金瓶梅》艺术价值低于《西游记》,虽然在受众上会受到影响。类型之间都是平等的,不平等的是作品本身的质量而已。而平心而论,此时张国荣的许多快歌的确有糊弄事的嫌疑,无论是编曲还是歌词都是主题先行,很多作品甚至要到他97年后重新在live上编排才能散发出光芒——《柔情蜜意》《蓝色忧郁》都是极为明显的范例。而《够了》等励志类快歌,则有正面取向的意味,似乎并非张国荣一以贯之的风格,但由于契合他个人的奋斗史,因此也受到听众认可,只是并非形成一路完整的体系,浅尝辄止。
但对比过后,可以肯定的是,这时候的张国荣,已经在塑造出一种完全独立的风格,这种强硬式、以个人主观意识代替客观现实,一副“少爷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姿态,这无疑令憎恶他的人认为他轻佻,但喜爱的人,却愈发钟爱他歌曲作品里所传达出的至情至性、自我主导——说穿了,就是一种末世情结一样的狂放。但却由于张国荣本身具有较好的教育,以及优雅的气质,这样狂放,未如文革那种无产阶级集体疯狂的民粹主义大观一样,形成一场闹剧。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8:40:00 +0800 CST  
当然,末世情结在张国荣的歌曲中只占据其中一席,且多集中于快歌——中版歌曲也有所涉及,如《同道中人》,但作为一个有众多压案之作的音乐人,他必定不止于此,之后的讲述中,我们慢慢研究张国荣音乐作品中的其他色彩。
我们下一话见,多谢。
附录:

张国荣部分相关风格作品推荐(*以价值观、乐曲主旨为优先考量,而并非单纯以曲风划分)
《暴风一族》
《陪你倒数》
《同道中人》
《黑色午夜》
《隐身人》
《寂寞猎人》
《偷情》
《请勿越轨》
《谈恋爱》
《谈情说爱》
《怨男》
《my god》
《爱的抉择》
....


楼主 HomeAlone丶  发布于 2017-07-02 18:41:00 +0800 CST  

楼主:HomeAlone丶

字数:4425

发表时间:2017-07-02 22: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9 15:38:38 +0800 CST

评论数:23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