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常识普及(个人认知向,不靠谱)

6,为什么要先写楷书?
上文提到一个格子和字的问题,说到一个事情,就是格内的字外空间和字所占空间是成为反比例的,那这个和写楷书有什么关系?
其实这个和细篆隶楷行草都有关系。
如果说格子四边是一个四围,当然也有人称四极或者四象的,那么你能不能把一个字很好的放在这个空白里面,其实是反映了你对于空白的处理问题的,够不够大气,字内的空白够不够饱满,每个字能不能撑得开,也就是横平竖直这个基本功,你做不做得到,关键其实是这个。
因为这个直接的关系到你的行书草书能不能写的大气,还是小气的问题。
就峄山碑来说,每个字的四围,他都有一两个笔画给撑得很开,能够使这个字的字内有一股气,字外能定住纸,那么,你敢不敢写的这么边?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般来说我们不敢,一般来说我们不敢写的太靠边了,我们总会下意识的缩一点,也只有不断的经过训练或者确实有人天赋好,才能写出这个碑的风貌来。
同时,也涉及到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的问题,因为峄山碑的线条更多的是平行线,他积极的线条有,而且不注意就会把他写成一个消极的线条。
换成楷书,其实也是一样的,专属更难,而且更加能说明问题,所以我以篆书为代表说这个事情。
换成楷书,你是否真的能做到横平竖直,这个真的是一个问题,而且说实在的如果楷书做不到横平竖直,那么写行草是很难写高的,单就个人体会来说。
所以先学楷书,学的是结字的大致方法,学的是结构和字外空白的处理和笔画的处理,那么学好了这个,对行草书,也将受益匪浅。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20:07:00 +0800 CST  
7,不写楷书直接学行书可不可以?
可以,但要看你学的是什么样的行书,古代的经典法帖不行,现代的类似于田英章荆霄鹏吴玉生等人的可以。
为什么。
因为有区别,很大的区别。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20:11:00 +0800 CST  
8,古代行书和硬笔行书的区别在哪里?
行书在古人手里正式的成为一个书体并用以创作其实是唐朝才有的事情,唐以前都是行草书为主。
那么你也可能要问一个问题了,兰亭序呢?他算什么?他是王羲之的代表作!那可是晋代!
是的,这个问题其实也涉及到了兰亭序真伪问题,如果我没记错在当年兰亭论辩里面这也是郭沫若先生那一派的论点之一,以此作为一个理由说明兰亭是唐人伪作。
但是实际上兰亭序的意义,不在真伪,就像孙悟空的意义,不在是不是真的有孙悟空这个指代物,它是脱离了现实的指代物而存在的意义,当然这明显的违背了西方的一些哲学观点,但是没关系,我们在东方。
那么,我们来看两个帖子,一个是怀仁集右军圣教序,一个是今人临写的怀仁集右军圣教序的硬笔字帖,还有一个,则是李邕云麾将军碑一称李思训碑。
以此,看看有什么不同,并说明,为什么就今人字帖而言,能不学楷书而能直接学行楷或者行书。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20:25:00 +0800 CST  
那么,看楼上三张图,如果以两张圣教来看,最明显的,我们能看出什么?
古代的经典法帖,本身除了有自己的字法以外,还存在一个行法和章法的问题,不像今人的行书,只是单纯的写好,写成行书的样子而仍旧保持字字独立。
那么,这个是字字独立,别的也是嘛?
是的,无关现在的哪一位书家,田英章、荆霄鹏、卢中南、邹慕白、吴玉生、庞中华、吴玉如等人的硬笔行书,更多的程度上只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书写水平,因此他们编写的教材也只需要帮助有需要的人们摆脱一手烂字即可。
所以纵观上述人物的行书,无管横写书写,对齐方式都没有所谓的动荡和等,只是单纯的横成行,竖成列,如此即可,因为这个也是他们编写教材的目的之一,帮助有需要的人拜托一首烂字,如图,便是单纯的竖成列。
而如此的原因,其实还有一个。
出这么多字帖不容易,最简单的来说,作字库就好了,所以,做出一个没有变化而字一样的章法,去卖,自然也就省下很多时间,能够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20:35:00 +0800 CST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20:36:00 +0800 CST  
所以,硬笔行书基于这样的一个单纯的性质,直接学,也无所谓,而且,很多的硬笔行书也是可以在方格里面写的。
但是,类似于这样的硬笔行书,初学最好不学,因为还是比较难的。
而难的原因,是因为,人家写得太好了。
毕竟……曹宝麟先生当年也是一张信纸能获全国硬笔特等奖的大佬,他学米芾真的是好,嗯,个人感觉。
所以这样的字,初学最好也不学,因为难度系数也比较大。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20:40:00 +0800 CST  
至此,全部完结。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0 20:40:00 +0800 CST  
我决定补充一下,继续扯一些事情。
9,写字讲究功夫,功夫是什么?什么样的功夫?功夫有什么作用?
10,“楷书是基础”这句话怎么看?
11,基础是什么?
12,临帖是什么?所谓临摹又是什么?
13,创作是什么?
那么,这些问题,有很多我自己有时候也不太搞得清楚,有些问题我甚至只想了个开头而完全没有继续的往下进行更多的推论甚至没有推荐……
但无管怎么说,我希望的是如果本身能写好字而对更高的目标有欲望的可以多看理论书籍,或者一开始就高目标的也必须丰富理论知识。
个人期待探讨。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5:47:00 +0800 CST  
9,写字讲究功夫,功夫是什么?什么样的功夫?功夫有什么用?
研究书法的,学书法的,总是遇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有人说,“我的功力不够,我的基本功不扎实,我的功力不到”
那么,确实,字写不好,和功夫不到,我承认有一定道理。
但是,是什么导致他们这么说的。他们所指代的功力,到底是什么?当大家已经将书法讲究功力变成一个潜意识上理解的一个既定事实的时候,是否理解这个既定事实?
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比如说孙过庭书谱,第一句话“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那么我们现在研究也更多是说回到王羲之回到晋唐,甚至米芾在论草书帖中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
那么这个古,我们知道古人的古是分为远古和上古的,为什么以前的人包括现在的人在研究的时候能够直接的将一个既定事实当成一个既定事实来说问题?而不去探究背后的事情,这个在哲学上来看是有很大的问题的。
因为你连他怎么来的都不知道,你怎么理解和知道他的意义?更别说是通过意义来透视这个事物的本体了,也就是说,你根本连他是什么你都不知道,你说你研究他,也只是个笑话。
OK,那么,明确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功夫、功力,是不是就能带上一点和以前不一样的不再是想当然的眼光了?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5:57:00 +0800 CST  
OK,那么,是什么使他们认为,只要功夫深,就可以写得好呢?
不知道,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个思想是怎么来的。
那么从功夫这个词入手,当我们用功夫,这个词来造句的时候,“一盏茶的功夫”、“练马上步下的功夫”、“书法的功夫”,这三个句子里面的功夫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个统辖他们的就是时间。也就是说,时间在这各种功夫里面是有一个统辖的作用。
那么,这涉及到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是什么样的功夫?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6:19:00 +0800 CST  
其实这个话题里面的三个问题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弄清楚功夫是什么并且尝试解释他的用处,所以可能三个问题会互相涉及、互相解释,而能不能得出来答案或者说得出来的答案有没有实际的效果,这个是不知道,我只能说……随缘。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6:21:00 +0800 CST  
那么是什么样的功夫呢?
大概我们说,你想要写好字,你的手的稳定能力要有,你的眼睛的观察能力要有,然后你的手还要能够表达得出你看到的意识到的东西。
大概我们说是要这样子的。
那实际表现出来,比如说以这个永字的读帖为例。
你能不能看到,点,是顺锋侧入的,甚至有点信手一落。
而下面的横折,能不能观察到他是横过去直接折笔,因为他的折的位置没有一个漂亮干净的折线而是一个毛笔笔头下压的形状。
同时这个时候他的笔势很猛烈,以至于到了下面收笔的时候他不得不有一个勾出来,这里的意思呢,是他想没有勾都难。因为笔势太猛了。
那么再有,那个捺笔,能不能是看到最后有一段持续行笔的过程,最后才出去,而不是直接出去的。
关于这样的一些细节,你能不能看到,而你看到了,你能不能在脑海里面逆推得到和弄清楚他的书写方式到底是什么样的?
书写方式是关键啊,这个是涉及笔法的东西,出来的字迹都是因为他的这个书写方式而导致的。
所以说,这个可能是他书法里面,无管毛笔、硬笔都要包括有的能力的一部分。也就是读帖和逆推书写方式的能力。
那么,还有一个,就是表达的能力了。
但是我觉得是前者更重要,很多人现在说临帖都是抄帖,后面一个会专门说这个问题。
那么,能力,大概我们搞清楚了,或者说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那这个能力有什么用?
个人认为也算是迎刃而解了。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6:36:00 +0800 CST  
11,基础是什么?
基础,说到基础,练字的基础,书法的基础,而且也涉及一个基本功的问题。
也就是在上一个话题里面说能力的时候,包含了的一个“基本功不扎实”的问题,也就是说书法的基本功是什么?
那么,什么是基础?
基础,最根本最根基的地方,这个基本身下面就是一个土,其实就是最早建房子时打地基夯实的那个东西。
也就是说,这个是一个空间上的东西。
那么时间上的呢?
或者我们应该说是始基,基解释了,始呢?
始是什么?
现在一般解释叫做开始,但是本意呢?
在篆书里面,始字左边实为一开,右边可为一胎,那么,始这个字,实际上是指的是,在怀孕期间,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孕育的阶段。
这个是时间上的东西。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6:43:00 +0800 CST  
那书法的基础是什么?
或者说,换个问法,书法是由什么搭建的?
那么这也牵涉到书法界里面的关于书法应该讲线条还是讲笔画的这么一个问题。
因为现在书法界,本身在为书法是建基在笔画上的还是线条上的,两者争论不休。有一批老子辈的人,如邱振中,他就认为把书法用线条来讲是一个很高级的讲法,把线条这个词从西方引进来。
然后呢,有一批批评他们的人呢,就认为,书法是以笔画为主的而不是线条,一用线条形容,就把书法内在的东西给他削弱掉了。
于是,两派开始争论,笔画为主的呢说你们随便从西方拉一个东西过来、他的根基不够牢靠,等等等等。
但是其实这两派都有问题。
就是没有分清楚,反倒是在古文字学界,分的很清楚。
书法在隶变以前是没有笔画的,在隶变以后,笔画才出现。
但是书法界本身却对这些东西不关注,所以才在这边争论,认为,线,就是西方来的。
但是如果我们说隶变源于篆书,那么其实说,书法的艺术,就是篆书的艺术。
而篆书的艺术是什么?
那么,很明显,牵涉到了一个问题,篆书的始基是什么。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6:47:00 +0800 CST  
那,研究这个篆书的始基是什么,就要知道,篆,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那么切入方式有以下几种。

最早的字典(文献)→许慎的说文解字
他说,“篆者,引也”(什么什么者,什么什么也,其实是一个判断句式),有一个本子还说是“引书也”
那么到了清代,有一个学者,名段玉裁,他著有一本书,即现在用的所谓段注说文解字。
那么,他对于这句话的注解是什么呢,“篆者,引,引笔著于竹帛,谓之篆书”。
那么,他首先强调,篆书,首先是书,书呢,就是著于竹帛,然后呢,这个引呢,又是引笔都意思,那么就牵扯到引的本意是什么。
那么,引的意思呢,是拉弓的意思,引,拉弓。
也就是说,我们在写篆书的时候,写他的线条,这个毛笔,一定要有拉弓的感觉,那这样的话,线条就会有两个特征
⑴这根线条富有筋骨
⑵这根线条有一种伸延的感觉
那么,从这个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字典里面,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6:49:00 +0800 CST  
②,
那么,有没有在说文解字之前更早的记载呢?更早的记载的篆的意思是什么呢?
比如,在周礼里面,也有关于篆,这个字的记载。那是什么呢,四个字,孤卿周篆。
那这个孤卿周篆是个什么意思?
也就是讲礼嘛,说坐车
古代卿分三卿,大概是少保这样子的,孤卿,卿,大夫,很高的官职那么最高是有三卿,有三个,其中一个就是孤卿,相当于少保。
那么这个孤卿要坐车,坐的是什么样呢?
坐的是周篆这样的车。
那么周,是什么呢,周,也有指正红色。
那么,篆,是什么呢,有人释,篆,就是缘,那么缘的本意呢,就是绿,即是指绿色。
或许是这样。
但是呢,后来有人对这个篆,做了进一步的注释,那么篆的意思是什么呢,篆的意思是,用五彩的颜色绘毂约也。
那么,绘,图案,毂约,大致上是一个车轱辘的形状。
那么总的解释这句话,就是孤卿这个职位的人,坐的车子应当是用红色颜料画着有车轱辘图案的车子,你的享受,你的待遇级别大概是这样子的,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你前面到底有几匹马。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6:52:00 +0800 CST  
③,
那么,还有一个《考工记》里面,还有一个说法,叫什么呢,叫钟裙,有的书叫钟带,带,后面一句,谓之篆。
那么钟指的是什么?
就是鐘,敏而好学的那个钟。
那么,钟的裙子,也就是大钟底部微微摆出来的那么一点点,类似于女生的裙摆,这个东西,就是钟裙,也有的叫做钟带。那么这个裙子上呢,镶嵌着漂亮的花纹,是之篆。

那么,他讲的是什么呢,是花纹,而前面讲的呢,是图案。
那把这两个给他加起来呢,那么能否隐隐有些感觉了?这个篆的本意应该是拿着笔给他勾勒出那么一根线条或者花花草草或者一些美丽的图案,他大概是这么一些东西。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6:52:00 +0800 CST  
④,
那么,从拆解这个字入手呢?即另一个切入的办法,拆字。
那么,这个篆字,他的竹字头,重要不重要?应当是不重要的,他只是一个载体。
那么下面的那个部分“彖(tuan,四声)”,这个字彖辞,解周易之时,一个是尧辞,一个是彖辞,尧辞谓之象,挂辞谓之彖。
那,彖,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解释那个图像的那个东西。
那么,再给它加几个字呢?
椽(chuan,二声),椽是什么呢?即以前造房子的时候的横梁上面的那种梁头,大概是这个东西。
所以米芾讲,“善用笔者,虽细如发丝亦圆,不善用笔虽粗如椽亦扁”,那么也就是说,这个东西他还比较粗。
那么,再加一个,缘(yuan,二声,另读yan,二声),那么边缘,边缘是什么?类似于裙摆的那个边,沿着河边走,其实最早是这个缘字,沿和缘,其实最早是同一个字,同义的,后来才慢慢的分化了。
那么,再加一个字,瑑(zhuan,四声),那么有学者就认为,这个瑑,大概就是篆书的本意,这个是丛文俊先生,他这么认为的。那么这个瑑,我们现在还在用,这个瑑的意思本来是龟章之雕刻,也就是说,雕刻龟章谓之瑑,所以现在刻图章的时候很多人还是用的这个瑑,某某某瑑,也就是什么呢,在这个玉上,给他留下线条。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6:53:00 +0800 CST  
那么综合起来,从篆字的本意来看,其实篆书最重要最重要最核心最核心的是什么?
是那根线。
为什么讲边缘?也是指边缘上的那根线。
将图案,也是那根线绘出来的比较美的图案,也都是装饰性的。
所以我们从这里能够看出来,篆书最根本最根本的那个东西,其实是,一根线,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线条。
从这里来看,篆书的始基是什么?是一根线。
那么,什么是线?其实这个线,也是中国书法的艺术的始基,中国书法其实玩的,就是一根线。
由于篆书是以线为始基的这样的一门艺术,然后后来的隶,草,楷,行都是建基在篆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后来的中国书法的几千年的发展,其实都是围绕着线条来发展来做文章的。
那么也类似于有些书还在讲,书法是篆书的艺术。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6:59:00 +0800 CST  
这个就是我们能够从“篆”,这个字,得出来的信息,很长,古人很厉害,这么多的意思都锁在这一个字里面。
研究的方法,西方称为词源学,中国古代则称为循名责实,也就是通过一个字或者名字,大致的推断出他是有什么作用的。
所以并不是说,这么拆来拆去查来查去很好玩,无聊的话,有这个时间干点什么不好。

楼主 残缺基督之歌  发布于 2017-02-22 17:02:00 +0800 CST  

楼主:残缺基督之歌

字数:14084

发表时间:2017-02-20 20:1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12 16:27:31 +0800 CST

评论数:16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