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之路

圣者,王也。王者,羲之也。
给我们留下一笔丰富的遗产,有楷有行有草,同时还引出一批传承者,如献之,禇河南,智永,赵孟頫。
那么还是先从羲献开始吧。
打算:
1.一个帖一个帖地临,争取每帖十遍(太长的可采用节选),时间不固定。
2.每个帖的内容先帖出来,研究一个帖必须把文字内容搞清楚,然后争取翻译出来,全面理解文字内容,对于临写也是好的,再说学习知识本身比写字还重要,就像为人比学艺重要一样。
3.如果有可能,可以分析笔法结构,交流心得经验,旁采他人经验,举隅临写或创作成功者范例。
4.求问者,请问及与临某帖相关内容,至于初学应该写什么之类的拒绝回复,第一楼不许直接回复,除非参与临写者,否则不能帮忙盖楼,否则楼主有权删除,请大家原谅。
诚挚邀请大家参与或围观。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19 23:17:00 +0800 CST  
二楼水楼,可以在此说些闲话。
基本想法,从王羲之《乐毅论》《曹娥碑》《黄庭经》开始,当然也会参杂小王的《十三行》或智永《千字文》等。书体也可旁涉行书《兰亭序》《集字圣教序》,草书《十七帖》或传世墨迹,也可涉及赵孟頫等凡二王一路的作品。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19 23:22:00 +0800 CST  
(一)王羲之《乐毅论》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19 23:24:00 +0800 CST  
这个是不错的版本,可惜图太小,手上再有的只有褚遂良摹本《乐毅论》,但那个经了褚的手,怕有所走形(其实墓得非常棒的)。
下面是《乐毅论》的原文与译文,网上转来的,但有错误,本人代为订正了。水平有限,若依然还有错,请指正。
原文:

世人多以乐毅不时拔莒即墨(为劣是以叙而)论之。
夫求古贤之意,宜以大者远者先之,必迂回而难通,然后已焉可也,今乐氏之趣或者其未尽乎,而多劣之。是使前贤失指于将来不亦惜哉,观乐生遗燕惠王书,其殆庶乎机,合乎道以终始者与,其喻昭王曰:伊尹放太甲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是存大业于至公,而以天下为心者也,夫欲极道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必致其主於盛隆,合其趣於先王,苟君臣同符,斯大业定矣。于斯时也,乐生之志,千载一遇也,亦将行千载一隆之道,岂其局迹当时,止於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也。不屑苟得则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则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讨齐以明燕主之义,此兵不兴于为利矣。围城而害不加於百姓,此仁心着於遐迩矣,举国不谋其功,除暴不以威力,此至德令於天下矣;迈至德以率列国,则几於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牧民明信,以待其弊,使即墨莒人,顾仇其上,愿释干戈,赖我犹亲,善守之智,无所之施,然则求仁得仁,即墨大夫之义也,任穷则从,微子适周之道也,开弥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使夫忠者遂节,通者义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下应如草,道光宇宙,贤者托心,邻国倾慕,四海延颈,思戴燕主,仰望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於两邑,乃致速於天下,不幸之变,势所不图,败於垂成,时运固然,若乃逼之以威,劫之以兵,则攻取之事,求欲速之功,使燕齐之士流血于二城之间,侈杀伤之残,示四国之人,是纵暴易乱,贪以成私,邻国望之,其犹犲虎。既大堕称兵之义,而丧济弱之仁,亏齐十之节,废廉善之风,掩宏通之废,弃王德之隆,虽二城几于可拔,覇王之事逝,其远矣。然则燕虽兼齐,其与世主何以诛哉。其与邻敌何以相顷。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岂不知不速之致变哉,顾业乖与变同,由是言之,乐生之不屠二城,其亦未可量也。

参考译文:

世人大多认为乐毅不能按时攻克即墨是错误的,因此,(我在此)记叙并论述他。
探求古代贤能的心意,应该先从大的方面和远的方面想,一定是(先感觉)曲折难懂,然后方可领会啊。如今(对)乐毅之事的曲折有人还未能彻底了解,因而大多认为他错了。这样让前代贤人在将来被人误解不是很可惜吗,看乐毅赠给燕惠王的信,他大概在谋略上是差不多了,合乎于仁道而且能始终如一。他告喻昭王说:伊尹流放太甲而没有猜疑,太甲被流放而没有抱怨,这是(因为)把大业放在最公正之处,并且是以天下为考虑了。如果想极尽仁道的度量,一定要以天下为己任,一定要使得他的君主兴盛发达,与先君情趣相合,君臣同心协力,这样,大业就能稳定了。在这个时候,乐毅的志向,是千年一遇啊,也将推行千年一遇的崇高仁道。哪里是他拘泥于时局,仅仅为满足兼并呢,兼并(齐鲁)不是乐毅所希望的,使燕国强大而废除仁道,也不是乐毅所希望的。不屑于苟且有成,也就心中没有眼前的小事情了,不渴求小的收获,这是意在一统天下啊。这样看来,攻打齐国是要借此机会来撼动天下,讨伐齐国的目的是要阐明燕王的仁义,没有动用武力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包围城池而没有加害于百姓,这样仁慈之心将传播很远,攻打别国不为谋求(私人)功劳,除掉暴君不用武力,这样,最高尚的美德就能普遍天下;率领其他诸侯国倡导仁道,近乎于商汤和周武王了,乐毅恰好弘扬仁道,放弃(攻打)两个城市,让百姓安生,表明诚信,来等待他们(齐国)出现弊端,使得即墨县和莒县的百姓回头怨恨自己的国君,(最后)愿意放下兵器,像亲人一样依赖我们。善于守卫的智慧,(是)不要随便做什么事情,这样,想要仁道就能得到仁道,(也是)即墨士大夫的仁义啊。责任到了尽头就会随从,只有他才是合适周全的方法。开通更广阔的渠道,来等待田单一类人(降服),助长容纳善良的风气,申明齐国士人的志向。使忠诚的人实现节操,明理的人显著道义,天下昭彰,传给后世。我的恩泽就像春光,百姓就如春草,道义光耀宇宙,贤能之人托付真心,邻国之人倾心羡慕,天下引领向往,(都)想推戴燕王。随着众人的呼声,两座城邑一定会降服,这样,霸王之业就可实现。即使停留在两城,也会很快告喻天下。不幸发生变故,在当时形势是不希望的,功败垂成,乃是命中注定。如果用威势逼迫,用武力攻打,则攻城只为求的暂时的功劳,让燕国和齐国的士人在两座城池间流血,拼杀形成很多伤残,让四个国家的人来看,这样(是)用放纵残暴替换战乱,贪婪私利,邻国看到,我们就成了豺狼。既丢失了用兵的意义,也丧失了扶弱的仁道,使齐国士人节操受损,废除清廉优良作风。拥有的是大义废弃,丢弃的是崇高的王道,即使两座城池能够攻克,称霸天下的事情也背离很远了。再说,燕国即使兼并了齐国,对世人又如何诛伐?与(原来的)邻敌又怎样相处?乐毅难道不知攻克两城很容易么,只是考虑到城池攻克时也就背离霸业了;难道不知不能迅速攻克会产生变故?只是考虑到背离了霸业与产生变故是一样的。因此说来,乐毅没有屠戮两座城池,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19 23:30:00 +0800 CST  
石涛《画语录·变化章第三》说到:“至入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乐毅论》很好地体现了“无法而法”的特点,大到全篇,小到某一笔画,都能在总体风格的基础上自觉地追求变化。一幅杰作总能为我们提供很多值得学习的元素,作为临习者,在把握了全篇的整体风格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别人尚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是临习时需要注意的,也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我个人理解,《乐毅论》的特征就是完全没有特征,这就是王羲之书法最灿烂的地方,有的书家写的字是书法,有的书家写的字是法书,王羲之作品个个是法书,所谓的法书,就是提供给你方法的字,而不是把你固定死,给你充分发展的空间与自由,多少人临王羲之就会有多少种临法,而精临之后,虽然风貌各异,但都能获得巨大的收获,进而达到一个高级的层次。
下面是首次临写——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19 23:38:00 +0800 CST  
谈一点感受。
临帖初始阶段,必须“精临”,达到“如帖”(与字帖一样),当然由于时间,心情,气候,身体状况,书写工具与材料等等的不同,就算王羲之本人,第二次写《兰亭序》与我们现在看到的也必须会不一样。因此完全沉湎于外形不如用心于笔法,这就是我反复强调用笔大于结构的原因。虽然钢笔笔法表达有限,但依然是有什么样的笔法才会形成什么样的结构,而一种结构必须用同样的笔法来实现,因此过分强调某一方面也都有所偏失。
但于初学,还是把原帖与临作通过PS并列到同一图中,才有利于观察,以方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上是两段对比,以下是一行一行对比。单字对比实在没有必须,除非在炫字炫笔划,因为问题就这样大时就足以看出来了。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19 23:47:00 +0800 CST  
还有一个我们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临写《乐毅论》,到最终写到什么程度算写成功了?其实“成功”这个概念在艺术范围内是很笼统的,不像科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成功是我们计算一道题出了结果。如果学书的成功,怕得依据是不是得到众人认可?但获奖算成功吗?也许算的。个人感觉与写的帖很像了,算成功吗?也许算的。关键是别去计较,先尽最大努力把点画结构写得接近原帖,然后试着用它的笔法结构进行创作,进而写出精神风貌差不多的作品来。
请看下第四届品翰堂杯中的一些作品。
1.银奖赖敬槐的作品,我认为就是纯《乐毅论》笔法。


2.铜奖冯文涛的也是如此,但他的作品还有《乐毅论》之外的东西,看其点画齐整应该从欧走过来。


大家可以去看第四届品翰堂获奖作品,提升自己的眼界同时,还会提高我们的鉴别力。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20 08:49:00 +0800 CST  
第二遍临写——挺认真的哈。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20 20:03:00 +0800 CST  
第三次通临——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21 23:12:00 +0800 CST  
第四次通临,用的是晨光.迈腾0.7中性笔——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22 20:50:00 +0800 CST  
第五次临写——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23 08:30:00 +0800 CST  
下面是六临——
我其实挺勤奋哈。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25 08:36:00 +0800 CST  
第七次临是在一个笔记上,横着写的——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26 00:28:00 +0800 CST  
第八次临——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28 09:20:00 +0800 CST  
接着第九次临写——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30 00:16:00 +0800 CST  
第十轮临写,从明天开始准备临写《黄庭经》了,《乐毅论》到此结束。总体感觉:《乐毅论》出规入矩,无特色就是此帖最大的特色,奠定了小楷基础,创立了千古楷书典范,由此入手,不知道比从田楷或欧楷强出多少倍,可惜世人不明此理,还在热热闹闹追捧田氏兄弟呢,悲夫!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7-12-30 20:28:00 +0800 CST  
从第36楼开始,进入王羲之《黄庭经》
先来字帖,《黄庭经》版本实在太多太多,传上来的应该是清晰度很高且古雅正宗的——
这个是大图,可打印成字帖的。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1-01 21:03:00 +0800 CST  
关于《黄庭经》,网上有释文,但存在错误,我找了各处释文,结果只有一个是最初的人五笔输入的(有一个错字,“寸”与“雨”,只有五笔才会出现重码而选字错误,证明当初录入者用的是五笔,结果整个网上这个字全跟着错。可以看出网络时代人心多么浮躁,真是悲哀,这样的错误,竟然没有人纠正——其实根本就不是纠正,而是没有人发现,都只知道你抄我我抄你,错了就一直错下去,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错误到我这里停止了,不再错误,我分别把错误一一订正,罗列在下面,如果下载释文,您下载我的不会有错,当然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也可能还会有别的方面错误,但我尽力把错误纠正了,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
下面指出网上释文错误,采用 错——正 的方式。
(1)横下三雨神所居——横下三寸神所居
(2)养子玉树杖可扶——养子玉树今可壮
(3)虚无之居在廉间——(体)虚无之居在廉间
(4)七日之奇吾相舍——七日之奇吾(连)相舍
(5)玉石户金身貌坚——玉石户金(龠)身貌坚
(6)故能不死天来既——故能不死天相既
(7)上合三焦道饮浆——上合三焦道饮(酒)浆
(8)阴阳下于通神明——阴阳下于(喉咙)通神明
(9)入清冷渊见吾形——入清泠渊见吾形
(10)上伏天门候故道——上(服)伏天门候故道
(11)二神相得下王英——二神相得下玉英
(12)五味皆至善气还——五味皆至(开)善气还




下面给出我校正过的释文:
上有黄庭,下有关元,前有幽阙,后有命门,嘘吸庐外,出入丹田。审能行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门壮龠盖两扉,幽阙侠之高魏魏,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志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踞重閈之,神庐之中务修治,玄膺气管受精苻,急固子精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理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侠以幽阙流下竟,养子玉树今可壮,至道不烦不旁迕,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至关下,玉房之中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员,真人子丹当我前,三阙之间精气深,子欲不死修昆仑,绛宫重楼十二级,宫室之中五采集,赤神之子中池立,下有长城玄谷邑,长生要眇房中急,弃捐摇俗专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系子长流心安宁,观志流神三奇灵,闲暇无事修太平,常存玉房视明达,时念大仓不饥渴,役使六丁神女谒,閈子精路可长活,正室之中神所居,洗心自治无敢污,历观五藏视节度,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故,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心自安,(体)虚无之居在廉间,寂寞旷然口不言,恬淡无为游德园,积精香洁玉女存,作道忧柔身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羽翼以成正扶疏,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谁与共之升日月,抱珠怀玉和子室,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藏金室,出月入日是吾道,天七地三回相守,升降五行一合九,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晓根蒂养华采,服天顺地合藏精,七日之奇吾(连)相舍,昆仑之性不迷误,九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如明珠,万岁照照非有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旋玑悬珠环无端,玉石户金(龠)身貌坚,载地玄天迫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前仰后卑各异门,送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苻开七门,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长存。仙人道士非可神,积精所致和专仁,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大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既,心为国主五藏王,受意动静气得行,道自守我精神光,昼日照照夜自守,渴自得饮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转阳之阴藏于九,常能行之不知老,肝之为气调且长,罗列五藏生三光,上合三焦道饮(酒)浆,我神魂魄在中央,随鼻上下知肥香,立于悬膺通神明,伏于老门候天道,近在于身还自守,精神上下开分理,通利天地长生草,七孔已通不知老,还坐阴阳天门候,阴阳下于(喉咙)通神明,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泠渊见吾形,其成还丹可长生,下有华盖动见精,立于明堂临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通利天道至灵根,阴阳列布如流星,肺之为气三焦起,上(服)伏天门候故道,窥离天地存童子,调利精华调发齿,颜色润泽不复白,下于咙喉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有绛宫紫华色,隐在华盖通六合,专守诸神转相呼,观我诸神辟除耶,其成还归与大家,至于胃管通虚无,閈塞命门如玉都,寿专万岁将有余,脾中之神舍中宫,上伏命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日月列宿张阴阳,二神相得下玉英,五藏为主肾最尊,伏于大阴藏其形,出入二窍舍黄庭,呼吸庐间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清灵,恬淡无欲遂得生,还于七门饮大渊,道我玄膺过清灵,问我仙道与奇方,头载白素距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被发行之可长存,二府相得开命门,五味皆至(开)善气还,常能行之可长生。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五山阴县写。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1-01 21:49:00 +0800 CST  
关于《黄庭经》还有一些知识,下面转载于网络——
《黄庭经》,王羲之书,小楷,一百行。原本为黄素绢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传。此帖其法极严,其气亦逸,有秀美开郎之意态。关于黄庭经,有一段传说:山阴有一道士,欲得王羲之书法,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王羲之见鹅欣然为道士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原文载于南朝《论书表》,文中叙说王羲之所书为《道》、《德》之经,后因传之再三,就变成了《黄庭经》了。
因此,《黄庭经》又俗称《换鹅帖》,无款,末署“永和十二年(356)五月”,现在留传的只是后世的摹刻本了。
《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的重要经典,也被内丹家奉为内丹修炼的主要经典,属于洞玄部。现传《黄庭经》有《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黄庭中景玉经》三种,因中经出黄庭经赏析(5张)现较晚,可以暂置不论书中认为人体各处都有神仙,首次提出了三丹田的理论。介绍了许多存思观想的方法。关于内外经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相互关系,向来有多种说法。
《黄庭经》有诸多名家临本传世,如智永、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赵孟頫等,他们均从中探究王书的路数,得到美的启示。然而也有人认为小楷《黄庭经》笔法不类王羲之,因此亦有真伪之辨。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1-01 21:50:00 +0800 CST  
好了,今天第一遍临《黄庭经》,先上一些大字,吧中很多人特别喜欢秀笔划,并且只秀单字,写100个单字中,偶然也能写出一两个好看的,我这么一大页,都写好看了,你说我容易嘛我(纯自吹自擂)?
怎么也得上两个大字的,让大家看看放大的笔划是什么样的——



楼主 天地UU  发布于 2018-01-02 23:17:00 +0800 CST  

楼主:天地UU

字数:36410

发表时间:2017-12-20 07:1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28 01:53:24 +0800 CST

评论数:46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