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职务一览

十八路诸侯是按小说《三国演义》中所写的数量计算的,并不代表历史上的实际路数。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0 16:33:00 +0800 CST  
一、小说中的“十八路诸侯”历史上是否都参加了会盟?

在《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是开场的热闹大戏。未来争夺汉家天下的群雄大部分在此战亮相,18位刺史、太守共同参与了会战。作为诸侯之一的曹操在此显示自己不同寻常的一面;当时尚且只是公孙瓒部下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也通过“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崭露头角。最后十八路诸侯的会盟虽然失败,却也揭开了这一场群雄逐鹿的序幕。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8:52:00 +0800 CST  
而这十八路诸侯,历史上是否都曾起兵讨伐董卓呢?《三国志.武帝(曹操)本纪》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这里,一共列举了10位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再加上曹操,共计11人。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8:59:00 +0800 CST  
其余七个诸侯,即孔融、张超、陶谦、马腾、公孙瓒、张杨、孙坚,他们是否参加了会盟呢?

按照目前的史料记载,张超、张杨、孙坚三人是参加了反董的,其余四人没有。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02:00 +0800 CST  
先看广陵太守张超: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灵帝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

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顷之,诸军莫適先进,而食尽众散。(三国志.臧洪传)

这里写广陵太守张超在部下臧洪的建议下参加了会盟。会盟时臧洪负责念誓词,里面提到了刘岱、孔伷、张邈、乔瑁、张超的名字。所以张超参加会盟的事情证据充足。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08:00 +0800 CST  
再看张杨:
进败,董卓作乱。杨遂以所将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不下,略诸县,众至数千人。山东兵起,欲诛卓。袁绍至河内,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漳水。(三国志张扬传)
张杨带兵数千人,与盟主袁绍汇合,当然也算是参加了讨伐董卓的了。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10:00 +0800 CST  
至于孙坚就更不用说了。在历史上,讨伐董卓孙坚是绝对主力,先后打败了董卓的部将胡轸、吕布、华雄,把董卓给赶出洛阳地区。演义中“温酒斩华雄”是罗贯中把孙坚的功劳挪给关羽了:
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五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馀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轸等不能攻而还。(英雄记)
坚复相收兵,合战於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卓惮坚猛壮,乃遣将军李傕等来求和亲,今坚列疏子弟任刺史、郡守者,许表用之。坚曰:“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县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岂将与乃和亲邪?”复进军大谷,拒雒九十里。……卓寻徙都西入关,焚烧雒邑。坚乃前入至雒,脩诸陵,平塞卓所发掘。(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12:00 +0800 CST  
而其余4镇诸侯,史书确实没有参加讨伐董卓的记载。甚至有的人还和董卓勾结:

董卓之乱,州郡起兵,天子都长安,四方断绝,谦遣使间行致贡献,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三国志陶谦传)

董卓迁都长安后,陶谦专门派人到长安进贡,因此被董卓加官进爵。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中的18路诸侯,历史上有14人参加了讨伐董卓,4人没有参加。

不过,虽然公孙瓒并没有参加会盟,但他的部下兼同学刘备,倒确实是参与其中的:

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英雄记)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16:00 +0800 CST  
二、十八路诸侯的官职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三国志里记载的这各位诸侯的官职,与演义中描述的官职有一些出入。

袁术,演义记载为“后将军南阳太守”,实际上袁术的官职只是后将军。南阳太守则是在他的同党孙坚杀了原南阳太守张咨之后,袁术趁机占据富饶南阳之地,然后由刘表向朝廷奏袁术为南阳太守。

董卓之将废帝,以术为后将军;术亦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术得据其郡。(三国志袁术传)

时董卓将欲废立,以术为后将军。术畏卓之祸,出奔南阳。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引兵从术。刘表上术为南阳太守,术又表坚领豫州刺史,使率荆﹑豫之卒,击破董卓于阳人。(后汉书.袁术列传)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24:00 +0800 CST  
韩馥,演义记载为“冀州刺史”,历史上韩馥为“冀州牧”。州牧的权限比州刺史大很多,军政合一。一个州下属的几个郡,原则上州牧能完全管辖郡太守,州刺史不能。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26:00 +0800 CST  
袁绍,演义记载为“祁乡侯渤海太守”,历史上袁绍为“邟乡侯渤海太守”。这里大约是罗贯中或者后世抄小说的人一不留神把生僻字给抄错了。类似的,陈留孝廉卫兹被演义写成了卫弘。
卓以为然,乃拜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三国志袁绍传)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27:00 +0800 CST  
孔融,演义记载为“北海太守”,历史上应为“北海相”。太守和相其实一个意思,汉朝的地市级行政单位,有的是“郡”,有的是“国”。郡的长官是太守,国的长官是相,职权一样而称谓不同。北海在东汉末年属于国而不是郡,所以孔融是北海相而非北海太守。当然,称一句“太守”也不算错误就是。

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迁北军中候、虎贲中郎将、北海相。(续汉书)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28:00 +0800 CST  
马腾,演义记载为“西凉太守”,实际上马腾当时的职务是征西将军或征东将军。而且由于马腾的地盘在西部,直接被董卓罩着,所以马腾完全可能是董卓的部下或盟友。其实想想也知道,按演义中马腾是西凉太守,就算真的参加讨董,他的地盘军队都在董卓西边,怎么可能越过董卓控制的关中和洛阳地区,飞到东边来跟其他17路诸侯会盟?
讨贼有功,拜军司马,后以功迁偏将军,又迁征西将军,常屯汧、陇之间。初平中(190-193年),拜征东将军。(典略)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30:00 +0800 CST  
公孙瓒,演义记载为“北平太守”,实际上公孙瓒当时的职务是“奋武将军”并封蓟侯,还是董卓封的。有趣的是,曹操在起兵讨伐董卓后,也自封为奋武将军。再则,东汉末年没有“北平”这个地方,只有“右北平”这个郡,大致在今天天津、唐山一带,到西晋时候才改名“北平”。

会董卓至洛阳,迁虞大司马,瓚奋武将军,封蓟侯。(三国志公孙瓒传)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32:00 +0800 CST  
然后是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张杨。演义中记载张杨是“上党太守”,实际上呢?
并州刺史丁原遣杨将兵诣硕,为假司马。灵帝崩,硕为何进所杀。杨复为进所遣,归本州募兵,得千馀人,因留上党,击山贼。进败,董卓作乱。杨遂以所将攻上党太守于壶关,不下,略诸县,众至数千人。山东兵起,欲诛卓。袁绍至河内,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於夫罗屯漳水。(三国志张扬传)
可见,张杨之前的职务仅仅是“假司马”,相当于团营长一类的中级军官,被何进派去募兵,得到一千余人。后来董卓起兵后,张杨趁机带着所部进攻原先的上党太守。因为攻不下壶关,只能转战周边县城,拥有数千兵马。所以他在一群刺史、太守等级的诸侯队伍中显得比较低谷。当然,人家毕竟有数千人马,实力和曹操相当。加上还拉着匈奴单于这个有来头的搭档,二合一算一镇诸侯也凑合。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36:00 +0800 CST  
三、到底能不能凑齐18路诸侯?

既然演义中列举的18路诸侯,正史中公孙瓒、陶谦、马腾、孔融都没有参加,那是否就只剩14路诸侯了呢(而且张杨和曹操两人还有点勉强)?14,多不吉利的数字啊,哪有18这么威风。

这倒也未必。除了演义中描写的18路诸侯,历史上还有好几路诸侯也参与了讨伐董卓。其中有人还做出了比多数诸侯都要大的牺牲,可惜演义中没有记下他们的姓名和事迹。

当然,这里的“诸侯”也必须有等级要求。起码要是实权太守或者正牌将军这种职位。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38:00 +0800 CST  
首先一位,颍川太守李旻:
时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郡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亨之。卓所得义兵士卒,皆以布缠里,倒立于地,热膏灌杀之。(后汉书董卓列传)
这位颍川太守李旻,跟随孙坚一起迎战董卓,结果被徐荣生擒之后,活活煮死了。这是诸侯中为讨伐董卓而送命的唯一一人。其余诸侯,孙坚、曹操、王匡损兵,鲍信死了弟弟,都不如他的牺牲大。值得欣慰的是,在后续战争中,他的盟友孙坚终于打败董卓,也算让李旻九泉之下得以安心。

当然,由于史书上对李旻的记载仅有这一处,所以不排除李旻原本是孙坚的部将,被孙坚擅自封为颍川太守(袁术表荐孙坚为豫州刺史,和孔伷抢地盘)。看在他都壮烈牺牲了,还是算他一镇诸侯吧。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41:00 +0800 CST  
其次一位,陈国相许瑒,也是许靖的堂兄:

(董卓)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兗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郡张邈为陈留太守,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靖从兄陈相瑒,又与伷合规,靖惧诛,奔伷。(三国志许靖传)

这里提到,董卓任命的一批名士,纷纷起兵来反对董卓,而许靖的堂兄陈相(相当于太守)许瑒,又与豫州刺史孔伷联合,一起参加讨伐董卓。这不但使得董卓大怒,也让许靖担心被董卓杀掉,于是逃到孔伷那边。

从这里看到,许瑒确实是参加了反董的。但或许并未出兵,只是参与了后勤支持等。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43:00 +0800 CST  
顺便,这里列举董卓拜的韩馥、刘岱、张咨、孔伷、张邈五个人,除了张咨,其他四个都在曹操本纪中明说参加了会盟,而史书又说他们“各举兵还向京都”,似乎隐隐有张咨也参与其中。可惜的是,张咨还在南阳本地,就被另一位参加会盟的孙坚给宰了:

(孙坚)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坚以牛酒礼咨,咨明日亦答诣坚。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坚:“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咨大惧欲去,兵陈四周不得出。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便牵咨於军门斩之。(三国志孙破虏传)

所以张咨算不算进诸侯,都可以吧。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48:00 +0800 CST  
还有一位青州刺史焦和,也在史书记载中参与了讨伐董卓:
初平中,焦和为青州刺史。是时英雄并起,黄巾寇暴,和务及同盟,俱入京畿,不暇为民保障,引军逾河而西。未久而袁、曹二公卓将战于荥阳,败绩。黄巾遂广,屠裂城邑。(九州春秋)
和欲与诸同盟西赴京师,未及得行,而贼已屠城邑。(后汉书臧洪列传)
青州刺史焦和亦起兵讨董卓,务及诸将西行,不为民人保障,兵始济河,黄巾已入其境。(资治通鉴)
三处史料指向一致(当然也可能是后汉书抄九州春秋,资治通鉴抄后汉书),青州刺史焦和带兵参加讨伐董卓,而且看样子是把手下精锐部队倾巢出动,以至于他刚刚渡过黄河,黄巾军就在青州猖獗起来,“青州黄巾”从此纵横数年,直到被曹操镇压。而焦和因为前后两头失算,也很快去世。


楼主 崇禎皇帝朱由檢  发布于 2020-10-21 09:49:00 +0800 CST  

楼主:崇禎皇帝朱由檢

字数:5175

发表时间:2020-10-21 00: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8 13:59:25 +0800 CST

评论数:8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