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向】我国早期轻型坦克发展研究

如题,这个帖子是写我国早期轻型坦克发展史的,原来我写另一个帖子又收集了一些资料再加上手头有的资料觉得能单独写一篇轻型坦克的帖子,总体来说,我国早期轻型坦克这部分写的人比较少,正式的整合文章也少,而且还有未被关注的大量资料,正好我就写了这个。后面还可能会发一篇水陆坦克早期发展史的帖子。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0:00 +0800 CST  
镇楼的图看不清了点查看原图,目录见图二。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1:00 +0800 CST  
今天就先把第一第二节一发。
一、概述
不担心阅读时出现混乱的可以跳过这节。
如题目所述,本文写的是我国早期轻型坦克的发展,主要从62式早期方案、原型车研制、后续改进型号、各种变型车、二代轻坦132、空降坦克等方面叙述,此外还会写627厂的62式、钢板冲压负重轮的62式、北理工的相关项目、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tw地区的轻型坦克写的话写不了太多东西,到时候要是写的比较多的话就补上。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3:00 +0800 CST  
这一节先把发展脉络捋一下,避免在阅读时产生混乱,以及把一些之前误解比较多的内容。
首先一个容易误解的问题,WZ这类的编号前缀的使用问题。WZ是80年代初才开始启用的,意为五机部装甲车辆,同时启用还有BW(包头外贸)、BK(包头科研)、YW(永定外贸)等,在此之前装甲车辆的型号就是纯数字编号,这一点在各种厂志以及一些回忆里都有体现,因此除了80年代还在生产的或者正式量产过的载具沿袭了这种叫法,如62式从131变成了WZ131,80年代前的实验载具、未服役载具实际上前面加WZ这种说法是错的,于是一般人了解的比如WZ111、WZ132这些叫法实际上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叫法就是111、132;有些转载时画蛇添足地给62式研发四阶段131/132/132A/132B加上了WZ,更是错的;62式有个未量产改进型号叫WZ131-1,实际上严谨的来说这个叫法是错的,应该叫131-1;等等。先把这一点说清楚,以方便后续理解。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3:00 +0800 CST  
62式的研制最早由北理工、哈军工、哈一机提出了共三个原始方案,59-16就是其中北理工提出的方案,有些地方把59-16当一个独立的项目写实际上是错误的,参考62式的编号给59-16了一个WZ130/130的编号实际上更是毫无来源的大错.不过59-16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会在后面的专门章节说明。
62式的研发四阶段是131-132-132A-132B,最后一个阶段132B定型成了62式,而定型62式的编号是131。62式的后续改进项目为131-1、131A(或131-1A)、131改,再然后是2000年左右的加装63A炮塔的大改。62式之后,70年代二四会战有个二代轻型坦克132。轻型坦克的脉络基本如此。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4:00 +0800 CST  
这里很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编号相同弄混了两个不同的东西。131既是62式研发第一阶段的编号,又是定型后62式的编号;132既是62式研发第二阶段的编号,也是二代轻型坦克的编号;131-1是基于62式131的改型,而不是基于62式研发第一阶段131的改型;132A、132B是在62式原型车132基础上的改进,而不是二代轻型坦克132的改进。一旦把这些弄混,就会搞出很多错误叙述配图。比如《战场》第三集轻型坦克发展的那篇文章,由于把62式研发第一阶段131和62式的131搞混了,于是把62式的线图配到了研发第一阶段131旁边,把131-1的图标给了62式,于是就产生了从131到132成员减一换成76炮的神奇描述。再比如坦装那篇二代轻型坦克132的文章,配图里只有一张照片是对的,其他都是62式原型车132的照片。再比如,坦克世界的假坦克坦克WZ1132A,给62式原型车132插根100炮就成了二代轻型坦克的改型了,不过考虑这东西的最早描述里有1960的字样,大概是故意为之。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4:00 +0800 CST  
把一个事关载具识别的部件先说一下,钢板冲压负重轮,就是那种用在了63装甲车、63水、60牵引车上的负重轮,它的大体结构钢板压型成轮辐与轮毂组合焊接,再压上轮缘,里头是空心的,在轻型坦克方面主要是用在了62式的一些原型车上。铸造负重轮,就是后面量产62式那个镂空样式的负重轮,整体铸造后加工。
然后文中的部分内容是根据照片推测写的,特别是一些样式有区别的型号说明先后,因为一些照片影像找到时是没有文字说明的,只能根据特征推断,比如有一型车,负重轮是钢板冲压负重轮,火炮是未定型62式上装过的85炮,于是推测这东西是原型车132B时期的一个状态。有一型车,钢板冲压负重轮,火炮是定型62式样式的85炮,核试验里出现,原先认为也是62式132B阶段的一个状态,不过后面发现627的照片也有同款出现,于是这东西身份就存疑了。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5:00 +0800 CST  
在说明一下本文里提到的相关单位。北理工,当时称北JING工业学院;哈军工,即军事工程学院,后面分出来了装甲兵工程学院及南理工等。674厂,即哈一机;627厂,江麓机械厂,62式的第二个生产厂;616厂,山西柴油机厂;636厂,吉林柴油机厂;497厂,望江机械厂,主业高炮;247厂,北方机械,主造火炮;60所,包头60所;201所,北方车辆研究所。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5:00 +0800 CST  
二、三个方案与131这一节写62式最早的三个原始方案以及62式研制第一阶段131方面的内容。主要参考北理工方面的回忆、哈军工方面的回忆、哈一机方面的资料以及一些写62式的文章。相关回忆一般都有一些记忆错误,因此对于相关回忆的内容会选择性的采纳,排除掉一些明显错误的内容,尽量把各方面说法综合起来理顺,部分地方我会标出不同的说法。62式的研制任务的正式下达是在58年的5/6月份,任务下达给了北理工、哈军工和哈一机,任务下发时还通知了评审会的时间。北理工的薛寿漳(时为系总支书记兼副系主任)回忆“五月装甲兵司令部通知张爱萍召开轻型坦克设计方案评审会”,哈军工的吴荣淘(时为哈军工四系学生)回忆“他那一学期正在进行毕业设计,五六月份系里通知坦克毕业设计改为任务设计,到7月底拿出方案北平汇报”,62式的相关文章以及哈一机方面的厂志称6月任务下达给工厂,可能院校获得通知比工厂更早一些,但总体来说就是56月这时候了。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6:00 +0800 CST  
到了7月底三方的总体方案完成,这一点是北理工、哈军工回忆里都提到的。
接下来三方开始进行方案设计,到了8月份举办评审会,对于这个时间倒是没什么冲突的,北理工的丁法乾(时为北理工教师)回忆是8月1日国防部召开招待会,8月2日会议汇报三方方案;薛寿漳没有对评审会时间直接回忆,只说5月通知召开评审会。哈军工的吴荣陶回忆8月份装甲兵评审会。总的来说,8月1日上午开始了全军科技成果展览会(即八一献礼展览会),之后是招待会,8月2日是方案评审会。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6:00 +0800 CST  
这里把674的方案说一下,哈一机方面没有对自己方案的相关描述,该方案情况主要来自北理工丁法乾的回忆。674厂的方案重24吨,汇报时只有原理图,评审会上674厂的代表是苏联专家马秋辛。没有对于674厂方案的具体描述。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7:00 +0800 CST  
2.1哈军工方案与A101
这一节讲哈军工的轻型坦克方案后面的情况。关于哈军工方案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吴荣陶的回忆、其他资料回忆里相关的内容、哈军工相关书籍的内容。
在吴荣陶的回忆里,58年初的那个学期他在参加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为刘泰来,分配在坦克行动部分设计小组中为设计组长。
56月份时,系里通知毕业设计要改为任务设计,并且7月底要拿出方案到北平参加评审。当时分配给几个单位设计方案参加评审的是轻型坦克、水陆坦克和装甲输送车,轻型坦克代号为A101(这个代号的来源是上面定的还是哈军工定的尚且不明,后面称有A101轻型坦克设计组,在哈军工水陆坦克相关回忆里水陆坦克的设计组代号为A104(吴荣陶回忆中为A102,与其他回忆不同,尚不清楚代号改过还是错写))。A101设计组由当时哈军工二期学员为主体,还有四系的部分教授老师以及装甲兵研究所(在哈军工四系设立,后面发展成了201所,一开始由哈军工一期学员十几位成立)的十多位一期学员组成,总共六七十人,按总体、发动机、火炮、传动、行动等部分分设了设计小组。
之后进行了2个月的设计,在7月底完成了总体设计方案,然后8月份参加评审会。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8:00 +0800 CST  
吴荣陶回忆里A101轻型坦克设计是这样:全重16吨,这点和北理工一致;发动机选用V8-135,功率为400马力,描述这个发动机设计称比B54发动机轻的多,体积小转速高,适合轻型坦克;火炮为76mm,初速1000m/s,优于T34T54的85炮100炮,并采用自动装填,这个战斗部分配置也被北理工方案采用了,而且一直延续到原型车132,具体后面说;装备2米体视式测距仪替代坦克瞄准镜;采用双流传动变速箱;采用液气悬挂;履带上设计花纹以适合南方水田地形,还设计了爬齿以增强通过性越野性;其他部分也有一些改进。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6:59:00 +0800 CST  
丁法乾回忆里提到当时发现哈军工方案里有些先进的东西,比如“三液”,于是学校就决定采取三液。并提到哈军工汇报时有原理图和部分部件图,由于绝大多数只有原理图,所以他们的设计很艰巨。
《舰载武器军事评论》12年8月那期59-16的封面说明中称哈军工方案设计重点主要在坦克上装,对于坦克仅提出了概念,这种说法对应的应该是哈军工方案汇报时有原理图和部分部件图,绝大多数都只有原理图(丁法乾的回忆)。
北理工杜惠昌(时为北理工学生)回忆提到哈军工方案有行星传动
贺晋年(时为装甲兵管科研的leader)文章里称哈军工方案V8-135发动机、液压预选式变速箱、双流传动、高初速76炮、自动装填装置。
哈军工相关书籍提到的58年科研成果可能有关的有轻型坦克变速箱、空气悬挂装置、3K转向机构(这个可能没有关系)。顺便提一下,当时哈军工四系研制内容是以水陆坦克和快速布雷车为主,轻型坦克相对来说不是很重点。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0:00 +0800 CST  
关于哈军工方案前后的演变总体来说不可考证,因为回忆一般都有一定错记且不够详细,也没有前后具体时间描述,而且吴荣陶的回忆可能还受后面具体设计研制阶段记忆的影响。哈军工的方案只能说大概是这个样子。
虽然8月份评审会的结果说法不一,但不管是上面支持还是自带干粮,哈军工的方案进入了后续的设计研制,将评审会时那个少数部件图主要原理图的方案进行了后续设计完善。于是8月份哈军工四系与装甲兵技术部组成联合小组前往北平第8独立修理营(后来成了201所的815工厂)进行轻型坦克的设计与研制,哈军工承担设计与实验,装甲兵技术部负责统筹和保障工作,第八修理营负责生产与试制。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0:00 +0800 CST  
后面几个月时间便是进行A101坦克的设计绘图,同时还要进行一些设计工艺的实验,如自动装填设计以及炮塔整体浇筑。部件里面的76坦克炮与太原247厂共同研制(这个炮的一些描述我在后面62式原型车的部分写),发动机与616厂共同研制。到了58年12月,坦克各总成部件已经初具规模,不过发动机和76炮由于难度较大进度跟不上。这种情况下,装甲兵司令部认为应该集中力量突破,于是把A101设计组给调到哈尔滨和北理工674的人员组成联合设计组突破去了。当时A101坦克样车已经初具雏形,设计组留下三个人进行后续完善,分别是负责总体的高连华、负责传动的俞渤、负责行动部分的吴荣淘(即这部分资料的回忆者)。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1:00 +0800 CST  
三人继续与第8修理营装甲兵技术部的同志合作,最终于59年4月把A101坦克的初样车研制了出来,不过其中发动机火炮这时候进度仍然跟不上,实车装的是B54发动机和假火炮。吴荣陶回忆原文称“看到这台初样车在槐树岭(原坦克三校)和杜家坎(原坦克二校)之间的场地上发动、行驶、爬坡的情景时,内心感到无比激动。”
再然后就没有了,吴荣陶59年5月分配到装甲兵技术部技术研究所工作,虽然主要还是抓轻型坦克研制,还去674、616了解情况等等,但吴荣陶没有写A101车后续的试验改进情况以及最终去向。
再后面能找到的一段相关描述是“59年11月哈军工与674的轻型坦克样车还有617的潜渡坦克、411重型火炮牵引车在北京西道口和长辛店(坦克一校)进行演示,我们(指617)的样车质量最好,顺利完成任务”,来自杜惠昌的回忆文章《记1959年全和国国防科研工作会议》。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1:00 +0800 CST  
A101坦克的实车相比方案有哪些变化没有具体资料,也没有留下照片,对此仅参考相关内容猜测一些。A101坦克总体设计理念应该依然是T-54的大体布局,设计重量是16吨,如果实车还是16吨的话或许尺寸外形上可以稍微参考一下59-16模型(见下一节);62式研发早期大体采用的是A101的战斗部分设计,上面提到在第8修理营试验炮塔整体浇筑,那么A101的炮塔状况可能和62式原型车132阶段早期型(全铸造炮塔)大体相似;带自动装弹机的76坦克炮设计延续到了132阶段,肯定是有的,不过到最后A101有没有装上76炮实炮不明;132早期型上有过光学测距仪应该就来自于哈军工的两米体视式测距仪,测距仪的配置在A101上是有的;实车装了B54发动机,V8-135发动机的最终完成度不明也不知道是否上过车;双流传动变速箱完成度如何不明;从北理工的设计59年初被通知不能用三液设计改回机械式的来看,A101的三液设计可能也没落实到实车上。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2:00 +0800 CST  
59年11月的展示中leader们与坦克留下了拍摄机位相似的一些照片,能辨认的有59、211的三号车,也有无法辨认不明物体,但总体而言没有能被认定为疑似A101的物体。坦克实车过大无法像leader与59-16模型照片(见下一节)那样露出足够是识别的部分,如果leader能站在坦克上在不挡着重要识别部分的情况下合个影就好了。比如下面这张照片,炮看着像60式76炮,但下面这个看着像车体的部分着实认不出来。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2:00 +0800 CST  
A101的资料档案保存情况不明。根据互联网上的一些只言片语来看,A101的图纸或者部分资料可能保存在南理工,不过这只是我的推测。不过A101的相关档案无非就是哈军工分家给了装工院、南理工,第8修理营保有一部分后面并给了201所,装甲兵技术部归档,再就是参与者留有一些照片图纸资料,试验展示时留下了照片

楼主 578296135two  发布于 2020-01-11 17:03:00 +0800 CST  

楼主:578296135two

字数:35964

发表时间:2020-01-12 00:5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21 09:30:11 +0800 CST

评论数:45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