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晒节日戳

一、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
目前,我国传统节日占公休假绝大部分。
下面是
2016年全年公休假放假安排
元旦1月1日~3日无3天
春节2月7日(除夕)~13日2月6日(周六)
2月14日(周日)7天
清明节4月2日~4日无3天
劳动节4月30日~5月2日无3天
端午节6月9日~11日6月12日(周日)3天
中秋节9月15日~17日9月18日(周日)3天
国庆节10月1日~7日10月8日(周六)
10月9日(周日)7天
1、除夕
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氛。







2、元旦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1 19:20:00 +0800 CST  
3、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海口 邮戳中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来源于宋代王安石的诗《元旦》: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该诗大意是"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春风把暖洋洋的暖气送入屠苏酒,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贴的门神),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海口2015年2月19日启用乙未年春节纪念邮戳,戳图为2015、鞭炮,羊头。


戳图为:兔子和鱼图案的灯笼。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戳图为:双鱼与福字。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1 19:56:00 +0800 CST  
4、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吃元宵










赏花灯








舞龙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1 20:20:00 +0800 CST  



“元宵节情人节同一日2033年再现”纪念邮戳
元宵佳节,也是西方传统的情人节,为了记载这一“双喜临门”的日子,济南邮政局刻制了“元宵节情人节同一日2033年再现”纪念邮戳,供社会各界用邮和收藏。
该纪念邮戳图案呈双圆形,内嵌刚刚上席的大碗汤圆和含情脉脉的玫瑰花朵,周边冠以“元宵节情人节同一日 2033年再现”、“甲午年正月十五、2014.02.14、济南”等字样。规格为39mm。纪念邮戳外形与邮戳中的汤圆、玫瑰及相关数字处处充满着“成双成对”“六六大顺”吉祥之韵。
元宵节与情人节同一日的现象之前出现在1976年和1955年,下一个重叠的时间是2033年。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1 20:22:00 +0800 CST  
5、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采用红方印中杜牧的《清明》古诗作为主图,: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戳图为:风筝鹰(草长鹰飞)。


,戳图为:牧童放牛吹笛,远方是山峦和旷野。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1 21:07:00 +0800 CST  

放风筝是我国民间习俗,戳图为一个儿童牵着风筝,在野外放飞风筝。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1 21:15:00 +0800 CST  
正月初五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这天傍晚家家户户的八仙桌的正前方都会点上一对红色的大蜡烛,上面还挂着一对亮闪闪的“金元宝”。正面供着的就是财神像,桌子上还摆放鲜活的的大鲤鱼,加上煮好的猪头和公鸡;再摆上:财神糕、吉利糕、酥糖和状元糕。然后是四种水果。桌子的两边各摆着一排盛满黄酒的盅子和一大把筷子。靠前面的一个桌角还用竹竿绑着一条活鲤鱼,表示年年有余。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2 07:20:00 +0800 CST  
6、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殉国的民俗活动,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
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
虽然在位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他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出了端午诗词《五月五日》,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译文:
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
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
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撼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
(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端午”二字,化作一只龙舟。






背景采用传统扇形。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2 17:12:00 +0800 CST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戳中文字“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来源于《燕京岁时记》。


戳图为端午节文字,其中午字为甲骨文。








戳图为:一篮满满的粽子。












戳图背景采用传统扇形花窗,主图为粽子,辅以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的诗句,特地加上“壬辰”年号。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2 17:26:00 +0800 CST  


台湾的端午节戳




2015年6月20日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次日的6月21日适逢“父亲节”。
这种有趣的邂逅巧合现象,要等到三年后的2018年,
不过这年的端午节与父亲节却出现颠倒现象,即父亲节在前的6月17日,次日的6月18日则是端午节。之后的两节邂逅现象的2029年还將出现一次,即端午节在6月16日,次日的6月17日则是父亲节。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2 17:34:00 +0800 CST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3 06:58:00 +0800 CST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
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形成此习惯。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
所以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艾蒿、艾草、蒿子、蒿草、艾叶。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四川自贡,有艾叶镇,因流经此处的河滩形似艾叶而得名,是盐都自贡的千年盐运第一滩,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艾叶,也为端午节的必备之物。自贡邮政刻制了端午节纪念邮戳,盖上艾叶日戳,妙趣天成,是专题集邮的佳品。用龙年贺年片盖制,)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3 07:23:00 +0800 CST  
7、七夕节(七夕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3 16:58:00 +0800 CST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3 17:26:00 +0800 CST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也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4 06:21:00 +0800 CST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4 06:36:00 +0800 CST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4 06:37:00 +0800 CST  
8、中秋节
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一般有吃月饼以及赏月的习俗。


佳节唯有中秋夜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下的词。

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中秋赏月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所作,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结构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
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
这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戳图为海上升明月,椰树与帆船。


戳图为海上升明月,标注著名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4 19:58:00 +0800 CST  








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4 20:03:00 +0800 CST  
嫦娥奔月













无论有多少版本,一点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

楼主 方力王  发布于 2016-02-14 20:06:00 +0800 CST  

楼主:方力王

字数:16953

发表时间:2016-02-12 03: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1-01 15:26:00 +0800 CST

评论数:19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