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象取象(象形思维)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文学有个修辞方法叫做比喻,比喻更进一步就是类比。什么是类?就是其性有共同之处因而划分到一类。再到从共同到共通,找到规律。或者是其中的属性,或者其模式架构,或者是其基础条件…根据哲学,或者根据道学来讲,世间万事万物存在联系。在这上述两者基础上。比喻类比+联系,即可以象取象。老子道德经上讲: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就是一种最近方式的“以象取象”,他这个以象取象,用德。这种方式在以象取象,我称之为一步象形(刚刚写到这里生造的名词)。
题外话:发这个帖子,帖子名本来是想阐述量子与人。结果写到这里就把它改成以象取象。
竟然有一步象形之以象(相)取象(相),自然就有多部象形。
我在这里想说的,量子与人就是以象取象。以象取象,就把它看成一个公式。
物质化则是象,意识化则是相。以象取象,以相取相。以A取B。A、B是代词(类同代数)。我要用来说明A就拿B过来做对比(联通)。
好吧,基本概念说明白了。我现在就说量子与人,以象取象。因为我思考之后发现他们两者之间有共通之处。
量子上的量子纠缠与测不准。在属性上其实量子跟人都一样。量子纠缠=人际关系,测不准=做秀(干涉)。量子到目前相当于最基本最小的单位。人在社会组织群体里面,其实也是最小最基本的单位。好吧,说到这里就可以打开脑洞了。物理上面的粒子组织形式:中子质子原子电子元素分子,与社会的组织形式(家庭、班级、公司、学校、机构、国家)从某种角度讲,也是一样。甚至里面的运作,物理反应化学反应之间的原理。在某种角度讲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里面的组织架构与反应变化是“一样”的。包括里面的一些物理化学中的原理定律也能在社会科学中理不变而形变加以实用。这里面就有老子定义的“德”(从道是德)与“阴阳”。
以象(相)取象(相),以人相取量子相,从人这里理解也能弄明白量子上的量子纠缠与测不准看那只猫到底是死是活?两个人虽然分隔很远,但是其中有关系存在就能指向对方。比如亲友之感情、商人之契约…。这个很容易理解。
测不准,如果某个宣传机构要来记录你的日常,你会把自己表现最好的一面拿出来,或者讲最符合利益的那一面拿出来。位越卑,矛盾特性越大。比如来观测*丝,用大环境(国家政策)来观测,他最容易受影响但也会最不鸟大环境(政策),这种矛盾极端性(阴阳)在越是微观粒子上表现出来越明显。而且这种观测,意识干涉(能量介入),改变起来也是极端化但又不失其根。比如古代的“奉旨要饭”,比如赌徒赌博,比如中奖500万的故事中人,比如权贵经济模式。
以象取象就是种思维模式,也是种思维原理。基于这个原理,可以构建模型。
易经就是一种象形思维模型。


楼主 keyneson  发布于 2018-01-29 16:13:00 +0800 CST  
以上纯属吹牛B。

楼主 keyneson  发布于 2018-01-29 16:16:00 +0800 CST  
以象取象的文言文中或许叫“印”,它的意义与作用或许也可以把印字作为字根的一些词组合义。以(印字字根词组合义)取(以象取象的意义)。以象取象≈印。

楼主 keyneson  发布于 2018-01-29 16:34:00 +0800 CST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实验叫监狱实验。这也是个观测。平常状态下面,他们就是不死不活,不狱不监。一旦开始观测介入干涉(赋予意义),就会产生分化,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每次的量子观测何尝不像是一次监狱实验?

楼主 keyneson  发布于 2018-01-29 19:59:00 +0800 CST  
点→线→面→立体→时空四维。认知方式或者思维方式也基本上相当于这个顺序。1.点状别人说什么是什么,相当于就是知识点。看见一个东西想起来哦,这是什么东西。2.线状,点与点之间的连接,知识点跟知识点之间产生联系。通过逻辑思维或关联性思维,由此及彼。3.面状,这种程度,或者说是在相关领域里面的专业程度了。基本上都知道。线状思维模式扩展到面。他这个面并不是一个平面型的。尤其服务有关联,因为跟其他领域会发生交集。4.立体型,从多个角度或用多个思维模式或者思维架构。举一反三,或者有限的信息里面推理出大概的全貌,在这中间过程中,又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八卦就是一种象形思维模式的系统架构。其中的卦词更像是在类比象比。4、时空四维,或许就是老子说的道纪,以古知今,以今也可知古。
我这段说的相当于也是用象形思维模式做了一个阐述。用维度之象阐述思维模式之象。

楼主 keyneson  发布于 2018-01-30 20:11:00 +0800 CST  
道德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前面一个相当于是抽象再抽象,后面一个相当于是具象再具象。前者为道,后者为学。在我认为道德经里面说的,最终的玄之又玄。就是思维模式的架构,根据需要自己架构。就像工厂里面加工某些零件,这种机器设备如果没有的话,就可以自己设计创造。根据需要设计创造出来的这种机器的过程就是玄之又玄了,机器就是玄。如果有现有的机器设备那就相当于是思维模式现有的。如果没有,那就要自己有设计能力了。道德经就是一部使用说明书,让你如何去思考?思考模式是通用的相当于是机器,至于这个机器加载什么原料,你如果放入东西不同,东西当然也不同,但是这机器的运行原理也是一样的。比如说这种思维模式,这个机器下面你放进去是政治或是军事或是商业或是其他什么领域的。他都能动用,都是一个思维模式,变化情况,事物演变其中的规律原理都是一样的。
好吧,上述纯粹是我在吹牛。如果能引发你们的思考就可以了。

楼主 keyneson  发布于 2018-01-30 21:01:00 +0800 CST  
三维思维模式-唯象系统-以象取象

楼主 keyneson  发布于 2019-01-19 00:35:00 +0800 CST  
以乡观乡,以邦知邦。由此及彼。
从熟知的象中提炼出构架与要素,移入未知象,对未知象推演与具化,就如数学公式,应用题内容变了,公式未变,核心要点未变,只是外面的形式或“衣服”换了。公式还是那公式(道德经中即为稽式),核心还是那核心,人还是那人。比如打高尔夫与泥孩子玩玻璃弹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形式与被赋予的意义不同而己。

楼主 keyneson  发布于 2019-01-19 00:44:00 +0800 CST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过类似的例子,比如说你要解释一个东西,说不清楚的时候,你就会打一个比方用同类的东西作比喻让对方联想到。还在一种方法呢在文学作品中就经常用到,这就是比喻、类比。把没法子说的或无法表示的东西,借用另外一种东西来进行阐述,更加形象,更加丰富,更加具体。甚至比如说什么诗言志啊,借景寓情啊。
这其实都是同一个套路或者说叫同一个公式,就是以象取象。

楼主 keyneson  发布于 2019-01-20 19:16:00 +0800 CST  

楼主:keyneson

字数:2516

发表时间:2018-01-30 00:1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20 23:38:50 +0800 CST

评论数:2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