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译的〈〈道德经〉〉分享给大家

我翻译的〈〈道德经〉〉分享给大家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2 07:49:00 +0800 CST  
每天一章分享给各位道友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缴,两者同出而异名,可谓之玄,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释义】
道,我说的这个道不是寻常的道。名,我描述的这个名也不是寻常的名。无:描述的是天地开始的空无的自然状态,有:描述的是世间万物的产生,有生产和制造的意思。因为长期保持没有欲望的状态,我们就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妙:高明的、神奇、好,在这里我理解为:内在的、本质的)经常保持有欲(有欲:思想上抱有观点‘、看法、和偏见’)我们就只能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徼:边界、可以理解为外在的、表面的)这两者(妙、徼)虽然同出于一个事物但是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却得到两个不同的概念。同样叫他深奥。一个又一个的深奥是我们了解万事万物众多神奇的法门。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2 07:50:00 +0800 CST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释义】
天下人都对美(美:美言以市尊;华美的语言可以换取尊重。)有了认知都去效仿,就有了讨厌这样的行为的人而不去效仿。都对善(善:善行可以加人:美好的行为可以得到跟多的人的跟随)有了认知都去效仿,就有了不善于效仿的。因为有无是相互产生,难易是相互生成的,长短是相互比较的,高下是互相依靠的,音声是相互和谐的,前后是相互跟随的,事物的两面性与对立而统一是永恒的概念。所以,圣人处理世间事物是顺应天道,顺其自然,无所作为。以自己的行为教化引导天下百姓,而不是用语言。世间万物兴起的时候而不去指手画脚。(辞:说词)生成的万物而不去拥有。有所作为而不去倚仗。功成名就的时候而不去居功。只有不居功(也可以理解为,功成名就后的急流勇退。见仁见智吧)。所以也就谈不上离去。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2 07:51:00 +0800 CST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释义】
不崇尚财富,(在这个地方贤字应该解释为财富,解释成贤能你就诠释不了老子的道德经)才使得百姓不去争抢。不把难以得到的东西看的贵重。才使得百姓不不偷盗。不看可以产生欲望的东西,才使百姓心神不会不会纷乱。所以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百姓的心神达到空虚无欲的状态,充实他们的肚腹,弱化他们的欲望,强壮他们的筋骨。使百姓长期保持没有认知(尚贤、贵难得之货、可欲)没有欲望的状态,使得那些有计谋的人不敢妄为。顺应自然做事,天下百姓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理解南点:贤字要解释为财富,解释为贤能就曲解了老子的用意。知字,不要理解为知识,老子没有愚民思想。是认知的意思。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2 07:52:00 +0800 CST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释义】
道空虚而运行起来好像停不下来(不盈:不满足)深远啊!好像看到了万物的踪迹。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几句话困扰了我好长时间,百思不得其解。解释这几句话要联系上一章,其代表的是百姓,锐代表的是:争、盗、不见。纷代表的是纷扰百姓的东西,贤、难得之货、欲。不见可欲,和其光,同其尘,调和百姓们的目光,沾染和百姓们同样的尘土,也就是说和百姓同甘苦共患难和百姓保持一致。)清晰的很!好像还是存在,我不知道百姓们是谁的后代,像是在五帝之前就存在了。
翻译难点;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单独解释:
消磨他们的锐气,(百姓们有什么锐气?比如:争抢财物、盗窃贵重物品,各种欲望引起的伤害。)
接触百姓们的纷扰,(什么是百姓们的纷扰?比如:财富,难得之货,可见欲,)
老子怎么才能做到挫其锐,解其纷,的呢?是这样做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和其光:百姓的光从哪里来?这个光代表什么?为什么要和呢?百姓的光是眼睛的光芒之,只有眼光才能讲的通,这个眼睛的光芒面对统治阶级充满了愤怒,所以老子讲要调和百姓们的目光,
同其尘:是老子告诫统治者,要沾染百姓们同样的尘土,和百姓保持一致,缩小统治者和百姓们的距离。
主要是承接上一章,通盘考虑。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2 07:53:00 +0800 CST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释义】
空虚的 大道是不会消亡的,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生育机械,这个生育机械的生命之门,可以说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断就像真实存在一样,运行起来永远不会停止。
这一章诠释了,道的永恒,世间万物产生的地方。世间万物生于道,“道生之”,这很重要。 本章字虽然不多,思路还是很清晰地。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2 20:51:00 +0800 CST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释义】天地为什么可以长期存在?天地之所以可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它不是独自生存的(它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载体)有了万事万物的存在,才彰显了天地存在的意义。所以得到长生。圣人是在人类出现以后才有了圣人这个概念,是我们人类道德总的载体,诠释了我们的一切道德标准。受到了人们的推崇成为至高无上的形象。脱离了人的范畴,而独立存才。这不也是不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么?所以才成就他自己呀!
诠释了什么?天地是万事万物的载体,圣人是道德载体,是人的道德最的完美体现,是一个虚拟出来的人。是道德标杆。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3 10:43:00 +0800 CST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释义】
最好的行为就好像水的流动,水的流动滋润了万物的生长,这种无私的给予不讲任何条件,不求的任何回报。在万物需要的时候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在不需要的时候就流向人们不愿看到的阴暗角落,水流的行为最接近道。老子将水的这一特性融入于治国理论。治理国家运用水的特性,国家政策要利民,为百姓所想,为人民谋利,让百姓安居乐业,关心百姓的疾苦。从不强取豪夺,不与百姓争夺劳动成果,这就是老子的怀柔政策,绝不扰民,不要让政策给百姓带来纷扰。最好的政策莫过于让百姓安居乐业。对待百姓真心实意,要发自于内心的友善,对百姓要仁慈,发号施令要守信用。国家政策要有利于百姓的治理,治理国家要令行禁止工作要讲求效率。把握好行动的时机。只有做到不和百姓争夺利益,治理百姓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3 10:44:00 +0800 CST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释义】
拿着很满了,不如就适可而止。锐利的器物揣在身上是不可以长期保存的。满堂的金玉未必能够长期守住。富贵而骄横是自己给自己留下灾祸。能够功成名就全身而退,是顺应天道的。
收获:这四句话是递进的关系。第五句话做总结。辅佐君王懂得适可而止,功成名就,就要全身而退,伴君如伴虎,恐有不甚,招致祸端。财富是身外之物,不能常保,富贵恃强,难逃其咎。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3 10:45:00 +0800 CST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释义】
身体承载的血肉与心神融为一体,能达到不可分离的地步吗?专注于凝神静气的呼吸达到极致的柔顺,能像婴儿一样吗?涤荡内心的尘染,能达到没有瑕疵吗?爱国治民,能达到百姓少思寡欲的状态码?天道之门的开合,能像雌性一样生成万物吗?治民之策能清楚明白的通达四方吗?能够做到顺应天道吗?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生万物而不拥有,有所作为而不有所倚仗,德养万物而不去主宰,可以说是高深之德。
这就是“境界”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4 12:39:00 +0800 CST  
夸奖了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4 15:47:00 +0800 CST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释义】
三十根辐条共做一个轮毂,当这个过程没有的时候,造车的就有了需求。用水和粘土,揉成可制器皿的泥坯,当没有这个过程的时候,造瓷器的有了需求。开凿窗门用来制作房子,当没有这个过程的时候,造房子的就有了需求。所以,有了发展的过程对事物发展就是利好。没有发展的过程就是对事物的发展就是需求。
【启示】事态的发展,都有特定的过程,事物的产生,都有特定的条件需求,只要把握有度,就能掌控全局。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5 14:54:00 +0800 CST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释义】斑斓的色彩,让人失去观察的能力。美妙的音律让人失去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各种食味只能给人带来一时的快感。驰骋游猎让人的心神狂放。难以得到的货物给人带来伤害。(贪图享乐,是“欲为”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填饱肚子,没有给生存一点实际意义。)因为,圣人行事更注重于实际填饱肚子而不是炫目的奢华和贪图享乐,所以有了这样的取舍。
总结:奴隶主贵族吃喝玩乐,无所事事,都变成了瞎子,聋子,为了享乐发狂至昏,为了财宝而伤害他人。老子对此深恶痛绝。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子在心里已经和这些人划清了界限。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6 16:39:00 +0800 CST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释义】
把“宠辱若惊”看做身体的重大隐患,是非常宝贵的。什么叫宠辱若惊?被人视为高尚叫宠,被人视为低下叫辱。得到了感到惊恐,失去了感到惊恐。就是宠辱若惊。视为身体的重大隐患还显得宝贵,这是为什么呢?我之所以有大患意识,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身体看的很重要。我的眼里没有自己的身体我哪里还有什么忧患可言呢?所以把天下看做自己宝贵的身体的人,就可以寄托天下。爱护天下就像爱护自己的身体一样,就可以托付天下。
他告诉我们:我们的天下应该让什么样的君主来主宰,什么样的君主值得我们去辅佐。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7 12:05:00 +0800 CST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释义】
却有其物,但视之不见,超出了我们的视力极限叫“夷”。却有其声,但听之不见,超出了我们的听力极限叫“希”却有其物,却搏之不到,超出了我们身体的感知能力叫“微”。这三者不能过分的深究,深究很容易混淆。它的上面不是很明亮,它的下面不是很暗淡,(看上去没有明显的色差分界,)谨慎啊,不能描述它的形状。还是归纳为无物吧。可以说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物的形象。这就叫惚恍。迎着它我们看不到它的开始,我们跟随它也看不到它后续的发展。我们拿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发生的事物,就能知道已经过去的开始。可以说道是一切事物的纪元。
体会:我们感知世界途径是眼、耳、身体。感知能力存在着一定的极限。所以对事物很难做出具体的判断和定义。我们经常接触的事物都是没头没尾的。这就需要我们用早就存在的道去驾驭这些事物,了解它的开始驾驭它今后的发展。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28 19:58:00 +0800 CST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释义】
古时候善于修行的道士,奥妙入微,玄奥通达,深不可测,只能是说不可测,所以我勉强的为他们描述。他们有时候犹豫,就像冬天涉水过河。有的时候他们会警惕,恐怕遭到四周围攻击。有时候又像拘谨的客人。有的时候又像涣释的浮冰那么洒脱。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大木,旷达得好像群山中的空谷。混乱啊就像一团浊水。有谁能够像浊水由静止慢慢澄清一样通过守静来辨别清楚里边的奥秘呢?有谁能够通过长期的修炼守静慢慢的获得新生呢?保持修炼此道的人不要自满,只有不自满才能够去旧成新。
心得:世间万物皆有道,各行其道。修道之人不潜心修炼很难辨别其中的奥妙,要达到“浊以静之徐清”就得“安以久动之徐生”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要自满,自以为是,潜心修炼才能修成正果。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4-30 21:43:00 +0800 CST  
欢迎道友点评!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5-06 20:29:00 +0800 CST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应该这样的。”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5-09 23:04:00 +0800 CST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5-22 22:13:00 +0800 CST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译文]
作为一个统治者要杜绝万事皆通自作聪明,让人民得到百倍的好处;杜绝私人情面和义气用事,让人们恢复尊老爱幼的天性;杜绝各种花招智巧骗取利益。,盗贼不要产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制定措施还不够,所以还得让百姓的思想有所归属,能够看到百姓的纯洁和朴实的回归,减少私心和欲望,杜绝这些坏风气的传承才能免于忧患。

楼主 其实你很精彩  发布于 2018-08-11 22:57:00 +0800 CST  

楼主:其实你很精彩

字数:5516

发表时间:2018-04-22 15: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19 16:50:12 +0800 CST

评论数:5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