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道德经可以先看看通玄真经

第二则小故事

王行是中国知名的旅游记者,经常在知名的网站上分享自己旅行的感受,微博、公众号的粉丝有100万以上,在旅游界颇有影响力。他在接受一家知名网站采访时,被问到:“你喜欢旅行,那你旅行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吗?”。王行回答道:“我认为旅行的意义在风景没有一成不变的。很多人旅游时,是有什么就看什么,而我旅行,兴趣在于观赏每次风景的变化,所以很多景点我不止去一次啊!这就是喜欢旅行的原因。”
当晚,王行朋友聚餐,他喝醉了,回家倒头就睡着了。迷蒙中,他在梦中遇见一位古人,这位古人对他说:“王行,你的旅行本来和别人都一样,为什么你却说和别人不一样呢?在每次观赏风景的时候,也会常常从中看出它的变化。你知道观赏外物,而你不知道不观赏外物,和别人有什么区别吗?心内守,外物自来,才是旅行的最高境界!”
古人云:“最高的旅行境界是,与造物者同游,则万物皆游,万物皆观。”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9-11 17:27:00 +0800 CST  
老子曰:天设日月,列星辰,张四时,调阴阳。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风以乾之,雨露以濡之。
道生一,接而化二气,二气相合涌现出天下万物,日月、星辰、四时、阴阳都是随之道大循环而动。

太阳以光芒普照天下,供养天下之所需。
夜临而使万物自然修养生息。
风干燥万物,雨露滋润万物。
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万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万物亡。
道生养万物,却不见道衣养万物,而万物却能自然生长
道也会杀万物,却不见物所死,却物种灭亡。
此谓神明。
这便是神明。这句话也很好的总结了前面两段的的意思
神明一词并不是指西方或是佛教所说的鬼神,我们古人看来神明是造化天下万物之主,创造出万物而不持有万物,让万物自然自化,这便是最大的公平,便是天德。只是后来天下失道,华夏的文明被外来流入的鬼神文化给严重污染,所以现代人一听鬼神便是飞天遁地吃人妖怪,其实这些都是精神的污染罢了。
是故圣人象之,其起福也,不见其所以而福起;其除祸也,不见其所由而祸除。
去形质、去伪智、以天德蓄天下便是圣人之象
不以人德而蓄天下,天下自然不会陷入迷惑及灾祸,这便是福起。
不迷惑则为正,正则除惑,天下自正灾祸自然也就消除了。
稽之不得,察之不虚,日计不足,岁计有余,寂然无声,一言而大动天下,是以天心动化者也。
稽为不失其宗,为政以天为本,察万物以天观之,则无所不察
“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君主治理以天德蓄养天下,短时间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也不一定马上能显现出效果来,但是只要以道使天下正,以德使百姓无为而自化,因天而富,其长远来看,这个国家只会越来越富强,越来越强大。
天道寂静无声,只要循天而动,则自然无所不成。
这便是循道而动,以天下而化天下。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9-13 10:51:00 +0800 CST  
故精诚内形,气动于天,景星见,黄龙下,凤皇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满溢,海不波涌;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乘,昼明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精诚之心内守于身,以合于天道而动,人和天是相通的,五脏对应天的五宿,循天而动则能使人如其天,执天而治事如同提起一个篮子一般简单。在《黄帝内经》中有非常详细的说明,人要如何循天而动,如何顺应天时而行,这里不过多的说明
反之如果人不是循天而动,日夜颠倒,而逆天而动,自然不管是自己的身体还是治家治国都会出现大灾难,现代人为什么总是亚健康,也是因为自己没有循天而动,混乱的饮食,丰富的夜生活,淫乱的诱惑,这些都是使得身体毛病变多的根本,因为天并没有创造出这些,而人为了迎合自己的九窍而创造出了这些,圣人为什么说要虚心,精神内守,守的道就是要顺应天数,才能明自己的命数。
天之与人,有以相通,故国之沮亡也,天文变,世或乱,虹霓见,万物有以相连,精气有以相薄,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为也,不可以强力致也。
天人是相通相合的,人可以改造自然为人而用,改造成适合人类的样子,但是必须是循天而改,否则就会受到天地的惩罚,遭受灾祸。所以我们古人提倡的要休养生息,天地能给我们资源,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度的使用,而是在自然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拿取,这样对人对自然都是好的,如果过度采集改造,那么后果就会天刑而至
万物皆于天地相连,万物皆以天地而动。
天德厚则人德薄,人德厚则天德薄。所以神明以天德而厚蓄天下,万物应天德而自然自正。
不要以人道伪智巧而助于天,更不能以人道伪智巧胜于天。
故大人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怀天心,抱地气,执冲含和,不下堂而行四海,变易习俗,民化迁善,若生诸己,能以神化者也。
所以君主循道而合于天地,循天数而动,循道而动,不妄伪,不以人助天更不会以人胜天,执天道而治理天下,含厚德而蓄养天下。
不下殿堂便能通行于天下,因为君主以虚静盛神而接于天下万物,万物自然撞进来君主的心中,百姓因天道而自然自正,循天道而治理天下,去人道闭人道,百姓则合于自然而自然自化,合于天道自然淳朴。


同道们可以加入Q群 680163130
群里面也有介绍如何去我的官网或者公众号,感谢大家的支持。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9-13 10:51:00 +0800 CST  
老子曰:夫人道者,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遭急迫难,精通乎天,若乃未始出其宗者,何为而不成,死生同域,不可胁凌,又况官天地,怀万物,返造化,含至和,而已未尝死者也。
圣人合于道,去伪存真,以德修于身则不亏其身。
以道治理天下,则必有人道多多扰,圣人必须以天胜人,修炼守道,才能避开灾难,天下安平。
宗为天地之宗,天地莫不出于道,更何况人体治理天下呢?天地日月的运行都是在至道的大循环中运行的小循环,人如果不循道而动,而以人胜天,那么后果便是被天所灭,所以说精通于天道,笃守天道而未离天道者,也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死生同域,不可胁凌,这两句话比较难懂,单独拿出来解一下,道无生无死,无死无终,这里的生死是指道所创造出来的万物,万物生出于道,万物死归于道,这便是生于死,所以说生死同域,因为生和死都是与道相关。人道不可以助天道、胜天道而以人去掌管天下万物的生死,只有天道以天权来造化万物,以天心造万物而为而不持,长而不宰。
所以君主管理天下要循道而动,不能以人道而为,如果君子持人道而治连国家可能都治理不好,会出现劫难,更何况是要代道管理天地呢?
所以要以天道之心抱怀万物,绝弃人道返于天道,与道不争,以德蓄万物。
万物皆有自己的命数,而只有道不生不死。在《庄子》大宗师篇中所说:“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有兴趣的同道可以在我的官网或者微信公众号中查看庄子的原文
精诚形乎内,而外喻于人心,此不传之道也。
修于身而重积德,以天德蓄养百姓,百姓能因君主之厚德而返于天道,自然淳朴,此道无法以语言和形体来表达,为不能传授之道,如同《道德经》开篇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就需要君主要能够以德修身,以道充心,自己不断的修为自己而绝弃人道的诱惑,知道难、体道难、守道更难,这也是为什么圣人就那么几个,因为人有欲,而欲无穷,想要真正的致虚极、守静笃就需要好好的以道、以德、以神修身了。

圣人在上,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故不言之教,芒乎大哉!
圣人治理天下,循天道而行不言之教,以厚德泽润万民,故天道的不言之教如光芒般普照天下,天下百姓莫不因道而自然自化。

君臣乖心,倍谲见于天,神气相应,微矣,此谓不言之辩,不道之道也。
君臣之心相互违离,背叛欺诈人道之智则会人道之门开而现于天下。

人道开则会灭天道,天道将会越来越弱,而人道则会越来越强。
这是不需要辩解的错误方法,人道非正道。
夫召远者使无为焉,亲近者言无事焉,唯夜行者能有之,却走马以粪,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是谓坐驰陆沉。
对被召唤而来的远臣行无为之道,对身边的重臣行无言之教。

夜行者,在《管子》的形势解中是这样说的:“所谓夜行者,心行也,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故曰:”唯夜行者独有之乎!””行天道无为不言之教,天下自然自正,百姓自然淳朴,国家自然富强。
天下太平,万物无事,没有战争战马不需要去沙场征战,用在农事而非军事,战车也不需要出战。
形未动,而神驰天下,源源不断地将厚德普于天下。
天道无私就也,无私去也,能者有余,诎者不足,顺之者利,逆之者凶。
天道无私不会接近于万物,天道无私也不会离开万物,天道之公以天下万物为刍狗,这样这样的天心才是对天下绝对的公平。

去人道之积,积天德之厚,人道治国无论设计得再精巧,一样会漏洞百出。
这便是顺天道者昌,逆天道者亡。
是故以智为治者难以持国,唯同乎大和而持自然应者,为能有之。
以人道伪智巧治理国家是没有办法长久的,也许今天没事,隔天将有亡国之灾。

只有以天道去人道,以厚德蓄天下,行无为不言之教,天下才能国泰民安。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9-14 10:48:00 +0800 CST  
老子曰:夫道之与德,若围之与革,远之即近,近之即鉕,稽之不得,察之不虚。
这段话是在描述道与德之间的关系,现代人总是喜欢说着要以德服人,或是这个人没有道德,这只是一些市井的说法,是将道德降级到了流俗的说法,根本也不是在指老子所说的道德,老子指的道德,便是天地之宗天地之本,道则是宗,德则是本,人们常说做人不能忘记宗本,圣人治身、治国、治理天下亦是更不能离其宗本,道与德体与用,体道而蓄天德,用以天德而蓄天下,无道便无德,无道无德便失其根本也。

道无所不在,无所不覆,而我们人却无法感知道,因为道无形无象,虚漠虚静,人只有去与人道之燥,才能养神虚静,养神生和气心才能虚静,虚静以后才能体道,道无法言说无法表达,只能“体”,所以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
是故圣人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不物而不伤。
所以圣人处事如明镜一般,不统帅万物以自己的想法而转变,也不迎合万物。

应万物而不积,为什么不积,因为天道虚无则不积,人道有形则好积,好积则欲多,欲夺则心散,心散则无法御物,最终被物所伤,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被物所控的例子,每天可以把大数时间花在手机上,而自己还无法控制,晚上睡眠的时间都被玩手机的时间所挤压,这便是物入于心藏于心。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就要唾弃这些物,时代的发展有应时而生的物,而我们古人说的是要物为所用,而不是人为物用,这也是很多人看不懂古人所说的就大放厥词的说古人说的都是过时没用的东西。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被这些物所伤呢?那就要以察其根本,只要明白了物的根本,自然也会明白要如何去应接,这也是有的人看事情为什么一下就明白了,而有的人看事情怎么看就是不明白。明于物便能物为所用,自然也就不会被物而伤。
其得之也,乃失之也,其失之也,乃得之也,
得人之道便失天之道,失人之道,便得天之道。因为天下只能有一道,人道强则天道弱,天道强则人道弱,此两道不能共存。

故通于大和者,闇若醇醉而甘卧以游其中,若未始出其宗,是谓大通,此假不用能成其用也。
通于大和者,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是和者,和者,阴阳调,日夜分,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与成,必得和之精。这便是天道自然。

通于天道之人昏暗混沌与大道混同为以,天地不分,静守大道,谓与道为一,同于大道。
圣人借以天道来治理天下,则能成其就,立天之功。


目前公众号已经上线寓言小故事板块,平常也会写一些小故事来分享给大家,也欢迎大家关注。
第二章精诚的第四解已经注解完成,这一段内容不长,却非常的玄妙,此段说了道与德之间的关系,现在很多人都是脱离道而谈德,这是非常可笑的,所以各位同道可以多读多思考,后面的内容可能会难懂一些,各位同道先去官网查看原文,微信公众号可以直达,也可以直接去下面的网址,先自己有所认知,再看注解的内容可以更好的理解,也欢迎各位同道转载及分享,想要将国学经典做起来而正于现代人,需要很大的努力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9-17 11:27:00 +0800 CST  
有一个人国的物质非常的发达,人们总能吃到各种美味的食物,有鸡、鸭、鱼、肉、各种糕点及点心,数不尽的水果与美酒,人国的人们感慨的说:"上天对待人民真是恩德深厚呀,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多的植物与动物供我们享用。"人们觉得非常的幸福,认为似乎这一切都是因人而生。

人国中有一个老鼠国,老鼠国依附着人类而生活,老鼠国的老鼠们每日吃的都非常的丰富,人国有什么吃的,老鼠国就有什么吃的,人国吃不完的食物都会储藏起来,老鼠们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做,轻轻松松的获取人国的美味,而且每天吃的都不一样,肉类,果类,谷类,油类、酒类数之不尽,简直就是天堂一般,老鼠们觉得非常幸福,认为似乎人类就是因老鼠而生。

人国中还有一个更小的国家蚊子国,蚊子国每年夏天都会准时出来找寻食物,人类的血液就是最好的食物了,人类没有厚皮毛,动作也不快,睡着了更是可以随意吸允,蚊子国中每只蚊子都能在夜晚喝到美味的人血,蚊子国的蚊子们觉得非常幸福。认为似乎人类就是因蚊子而生。

有一个猛兽国就在人国的北边,猛兽们总是埋伏在山林之中,人国的人为了取得时令的鲜美之物总是回到山林之中获取时鲜,猛兽们总能轻松的吃到美味的人肉,人不仅跑得没有山林别的动物快,而且还没有山林中动物强壮,也不会想山林中动物一样躲入石缝中,人便成了猛兽国中猛兽们最容易获得和喜欢的食物,猛兽们觉得这非常的幸福,认为似乎人类就是因为猛兽而生。

那么万物真的是谁因谁而生的吗?还是天地万物与我并生?各成其类,各循天性而自然自化呢?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9-24 12:56:00 +0800 CST  
有同道问上一段的道与德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白,那么这里再举个例子说明一下,道如同大树的根,德如同大树的主干,道给予整颗大树啊营养水分,德如同大树啊的主干,主干越大越高,那么枝干才能越多越茂盛,所以德越厚才能蓄养更多,以德修身、以德齐家、以德治国、以德平天下,但是没有了根,那么只有主干也是不可能的,所有道与德不可分。


老子曰:昔黄帝之治天下,理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明上下,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市不预贾,故于此时,日月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丰昌,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
这一段字面的意思大多是可以直译的,之需要说明几点即可,黄帝治理天下,是遵循天道而动,观星象,定四时,不以人助天,百姓按照君主给出的四季表,应时而耕,应时而藏,天下百姓得天而富,君主正以天而治天,天下安平,好像君主并没有做什么,但是天下的百官百姓都自然而化,这便是人道不开,而循天道而行。
虙牺氏之王天下,枕方寝绳,杀秋约冬,负方州,抱员天,阴阳所拥沈不通者窍理之,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其民童蒙不知西东,视瞑瞑,行蹎蹎,侗然自得,莫知其所由,浮游泛然,不知所本,罔养不知所如往,当此之时,**虫蛇无不怀其爪牙,藏其螫毒,功揆天地。
虙牺氏治理天下时,枕方寝绳指的是以非常原始简约的方式来生活,而一个君主能以自然简约的方式来生活,说明他不积人道之贵,不积难得之祸,追求的并不是享乐。
秋收冬藏,依靠自然大地,抱天道而不离。
使行于人道阴阳混乱的百姓以天道通之,使逆气乱而好积人道之物的百姓返回天道而绝弃人道。
最终百姓们返回天道,如同婴儿幼孩,天人未分,能够周知外物,不以积物为贵,行走安详缓慢,悠然自得。百姓如同鱼在水中游,只知游而不知水,却能应自然而生,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无需人为的教化。
**虫蛇无不怀其爪牙,藏其螫毒,这里不是说**蛇虫都不伤人了,这是不可能的,不然为什么古人要建立防御措施,这不仅是为了防止外部别族入侵,也是防止野兽蛇虫的入侵,因为野兽蛇虫也是循天道自然而动,是不可能随人而动的,吃人伤人也不过是循天性而动罢了,所以这里指的是以天道为事治理天下,不以自身为事,那么人道便无法害天,百姓自然而正,百姓正自然不积人道之欲,天下自然不会被人道所乱。
君主以天之功代道治理天地。
至黄帝要缪乎太祖之下,然而不章其功,不扬其名,隐真人之道,以从天地之固然,何即道德上通,而智故消灭也。
行天之功,以天功来治理天下便无所不成,圣人明白治理好天下绝非是以人之功能够完成得了的,就像很多人会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难就难在事物无穷多,而人再怎么筹划周密也一定会有疏忽,所以道家的主思想便是要去人复天,要以天来治理天下,当天下治理好了,圣人便要去人复天,不以人助天,不以人胜天,绝弃人道,守天道,用天道无为之治,无言之教来让天地自然的运行,这样天地自然安宁。

以天道天德通于天下,天下自化,故而人道之伪智巧则会被天道天德所灭。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9-24 12:58:00 +0800 CST  
老子曰:天不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立,身不宁,是非无所形,是故有真人而后有真智,其所持者不明,何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与?
为什么会天不安定,日月无所载,地不定,草木无所立,身不宁,是非无所行,因为妄为了,不以自然而无为的方式去治国治身,而是以人道为重,以人道的伪智巧去治国治身,逆天而行,顺己而动,而人又是非常容易被欲望所驱使的动物,一旦开始心随欲动,那么欲望之心则会不断的加强,到了最后人无法在和欲望所抗争,牢牢的被欲望所控制,一切的行动及言语都会随人道之欲而动,治身则身坏,治家则家散,治国则国亡,这便是人道驱使最终的结果。

所以先有真人才能生真智,什么是真人,在第一章道原中就有了非常详细的解释,这里再把原文贴出给大家参考:真人体之以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素朴,不与物杂,至德天地之道,故谓之真人。
如果治理国家的君主不明白什么是天道什么是人道,如何能明白“我”所说的知天道而不知人道呢? “我”指老子。
积惠重货,使万民欣欣,人乐其生者,仁也;
积蓄恩惠重视财货,使万民喜悦,使人民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这便是仁。

举大功,显令名,体君臣,正上下,明亲疏,存危国,继绝世,立无后者,义也;
大功得以褒举,名声得以彰显,礼待君臣,匡正上下级关系,明辨亲疏,危亡之国能够因此得到延续,绝世世家能够得到继承,立无后人的嗣位,这便是义。

闭九窍,藏志意,弃聪明,反无识,芒然仿佯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含阴吐阳而与万物同和者,德也。
不以九窍应接于物,藏匿人道,弃除人之智伪,返天道以天道识天下,脱离人事纷争的人道,逍遥于天道无为无事之业。

含阴吐阳与万物同和,便是能够周知万物,与万物处其和,这里扩展的可以说一下《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中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能够与万物处其和,因为以一而通万物,能够周知万物,自然能够通达万物,以最好的方式与万物共存。
这便是德。
关于德还可以举一个小例子,就像现代人的婚姻生活,大多数人都是非常容易吵架的,甚至非常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以吵得天翻地覆,为什么,德不足,以己为先,看不明白根本,不能理解对方为什么不随着自己的心意走,不按照自己的方式而动,各种世俗观念及价值观的相互碰撞,这便是不同和,德不足,不能蓄人。如何做到同和,德足而蓄人,那么就要修身养德,自己必须先能够不被人道的智巧所占据也就是要抛弃世俗观念及所谓的价值观,才能静心而养和气,养以和气才能和睦的相处,不因这些小事而互相埋怨,两人齐心合力去弄明白问题的根源在哪,而把根源的问题解决掉。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将事情争得明明白白,所以有德才能治理好自身,不断的厚积天德才能使自己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
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让同道们更好的理解一下什么是德,这只是非常小的小德,因为老子这段所说的德是厚德,厚德得养,而蓄天下,所以,千万不要认为老子庄子这些圣人的书说的是这些小事,只是我们现代人可以借鉴圣人的道来先修于身而治于家。
是故道散而为德,德溢而为仁义,仁义立而道德废矣。

天下失道,自然秩序崩坏,君主必须要维持天下的秩序,君主只能代天而模拟效法于天道,定出人伦的规则,代天来治理天下,以德施于天下而治天下。

当君主德不足以蓄于天下之时,就会出现仁义治国,仁义又是德的一种降级,仁义是以人为来制定对于错,通过人为的教导百姓要相互关爱,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这些都已经是人为的了,天下的百姓虽然会被教导要以人为的仁爱去待人会失去了天性的淳朴。义就是百姓能自觉的遵守最基本仁的法则,如果百姓都不遵守了,那么仁义也就无法再管控国家里,那么自然之道已经崩坏。
所以《道德经》中所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通玄真经》也是按照这个顺序在告诉圣人君子要如何治理国家。只有,去人德,去下德,去仁义礼,去人之智,存天德,存上德,存道德,去人复天,天下才能安定。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9-27 10:26:00 +0800 CST  
老子曰:神越者言华,德荡者行伪,至精芒乎中,而言行观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也。

精神外驰而合于人道者语言浮华,因为天道虚静无声无言,行不言之教,天道不会有华丽的语言,只有人道才会有华丽动听的语言,失去天道过后便是薄德,薄德则无所蓄,接下来的行为便会是人道巧诈而行伪。

精神无非内守,因事物的到来而外散于身,精神外散那么人便会躁动,躁动则不安,不安便无法静接于物,而以神通于物,那么人的内心的燥很容易就会随言行自然的显露于外,这样的表现就说明人已经以身接于物,与物对接而与物碰撞,最后无法控制物,反而被物所累,最终被物所役。
精有愁尽而行无穷极,所守不定而外淫于世俗之风,是故圣人内修道术而不外饰仁义,知九窍四支之宜,而游乎精神之和,此圣人之游也。
人如果精神无法内守,说明这个人内心无法欲静,那么则很容易被外界所迷惑,进而被人道伪智巧所迷惑,人一旦行于人道之时,则会好积人之贵,好积人之所好,那么结果便是以身御物,也就陷入了人事的苦恼,但是以身御于事物是无解的,事生事、物生物,这是一个不会停止的循环,只有能够以一相通,才能洞察其根本,否则就会生更多自己无法理解和解决的烦恼,那么人的精神将不断的外泄于这些无法理解和解决的烦恼之中,故谓精有愁尽而行物穷极。

不能守于大道而不离则会轻易的被人道之积、之争、之欲所控制,所以圣人与天道合一以厚德而蓄天下,而不是以人智治天下。
圣人不以九窍四肢来应于天地,而是以神与天地相通,天人合一,以此而遨游于天地之间,这便是圣人之游。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09-30 10:27:00 +0800 CST  
老子曰:人主之思,神不驰于胸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以时,五谷蕃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养民以公,威厉以诚,法省不烦,教化如神,法宽刑缓,囹圄空虚,天下一俗,莫怀奸心,此圣人之思也。



君主作为一国之主,他的思虑必定和百姓是不一样的,君主需要能够察其天数,知其国运,能够将国家的发展方向做出最合理的调整,让国家太平,百姓自富而国强。



那么君主就需要有非常强健的心智抱大道而不离,首先就是要少私寡欲,不为己之得而劳于国,而是以百姓之乐为乐,百姓富强了,才会安定在此,百姓的安定富强国家才能安定富强,在古代不会有房价的压力,百姓们可以定居到任何他们认为好的地方,所以君主要有能够包容天下的天心,使百姓们富饶安定而仰慕明君,那么国家才能长久的安定。君主的神则要安定居于心,神之所以动荡,是因为多欲多思求多得,则会被外物所累,自然内心动荡,动荡的后果就是人道之智大门开,君主一旦行于人道,那么国家自然就会被人道所覆。所以君主必须精神内守,抱大道而不离,闭人道而不开,怀其仁爱真诚之心施于天下。


以天道无为而治理天下时,天下自然能够应天时而自化,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无需人为的去纠正教导,都能应天自正自化,甘雨以时,五谷蕃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终岁献贡,养民以公,威厉以诚,法省不烦,教化如神,法宽刑缓,囹圄空虚,天下一俗,莫怀奸心,这一段指的就是圣人以天道无为无言之教的思想来治理国家的结果。


夫上好取而无量,即下贪功而无让,民贫苦而分争生,事力劳而无功,智诈萌生,盗贼滋彰,上下相怨,号令不行,夫水浊者鱼噞,政苛者民乱,上多欲即下多诈,上烦扰即下不定,上多求即下交争,不治其本而救之于末,无以异于凿渠而止水,抱薪而救火。



君主积人之所贵人之所好,则会助长私欲之心,最后会变得贪得无厌,所思即求所得,这种欲望只会不断的加强,那么下面的官员也会被影响,为了求取功名而不计后果。


君臣开始为求己利而劳于国时,最苦最受难的便是百姓,国家也会变得动荡不安,这时候一些小人便会以小智而求己利而害于人,什么邪门歪道的学习也会逐渐的发展起来,一些人为了求生活便会去豪取强夺,自然盗贼滋彰。


那么发展成这样君臣自然也会离心相怨,君主觉得是下面官员的执行有问题,官员觉得是君主不明,导致国家昏暗,上下的不一心,则会相互埋怨,政令也无法推行。


水浑浊了鱼则无法安定的悠然自得的在水中游,而必须要冒出水面,而君主离心造成的政事苟严则会导致民众无法安定的生活,乱于天下中。


故君主多私欲,官员多奸诈,君主因人道开而烦扰动荡,官员也会动荡不安,君主为己欲而贪求,臣民多纷争。


造成这些结果都是由于君主的心智不够强健所造成的,不能抱道不离,一步步的闭天道而开人道,最终导致整个国家的上下不一心而动荡不安,想要让国家恢复道安定的状态,就需要绝弃人道去人智而返天道来治理国家,这是治其根本,如同一颗树出现了枯枝和落叶,树根和主干出现了问题不赶紧医治树根和主干,而是那里出现了枯枝落叶就把那里剪掉,最终这颗树还是要死亡的。所以治理国家更是如此,如果国家出现了如此严重的状况,还不赶紧去人复天而治其根本,还以人道人智继续治理国家的话,无异于凿渠而止水,抱柴而救火,最终的结果就是亡国。


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赡,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怀自然,保至真,抱道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影之像形,所修者本也。


圣人治理国家则是代天以天道来治理天下,去人欲而知天足,施其无为无言之教,百姓应天而能正,自然无需教导百姓什么事人定的仁和人定的信。



天道是人不可求得的,圣人只是代理天道行无为无言之教来治理天下,一旦功成圣人则要自退,去人复天,不再以人助天,故不求天道而道施天下,不持道不为天下,则无为天下而自成。


圣人抱道而不离,天人合一,保其素朴之心,以天道治于天下,天下万物莫不被天德所蓄,自然循道而动,万物寻道而动如同声响回音,影随形动,这是圣人修养天道厚积天德的根本。






至此精诚第九解已经完成,这里面说的是君主圣人如何治国,之前也有同道问我,这些都是帝王之学,我们普通人学历有什么用吗?自然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治国、治家、治身的理都是相通的,所以老子云:"修 之 于 身 , 其 德 乃 真 ﹔ 修 之 于 家 , 其 德 乃 余 ﹔ 修 之 于 乡 , 其 德 乃 长 ﹔ 修 之 于 邦 , 其 德 乃 丰 ﹔ 修 之 于 天 下 , 其 德 乃 普 。"我们自己的德有多厚就能影响多大的人和事,我们只有不断的修炼自身才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才能更加明白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是什么,所以各位同道还请一起努力。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0-07 10:25:00 +0800 CST  
老子曰:精神越于外,智虑荡于内者,不能治形,神之所用者远,则所遗者近。

这一段是承接了上一段,上一段是说君主要守大道行无言之教而治理天下,天下以天而正,百姓富强而国家富强,这一段是说如果不受道带来的后果,我们一句句的来解。

精神越于外,为什么会精神外驰,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被物所控,被物所累,九窍感知到外物后,变入于心,无神相接,那么就无法知其外物根本,则与外物想撞,被外物所伤所累。放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是,如果我们非常喜欢一样东西,就会欲望非常强烈的想要占有它得到它,如果无法得到就会非常的失落和感伤,而如果得到了就会非常的高兴和兴奋,这就是精神外散的表现。而如果能够周知于物,通和于物,不以人道定的高贵而察于物,则能以最平和的心态去应接,则不会患得患失。
智虑荡于内者,则是说人道已开,人之伪智巧已经荡于内心,人智荡于心说明人道的萌芽已经开始生长,如果不能察觉,人道则会愈发的增长,而天道则会慢慢的被人道之智所破坏,最终被人道所胜。
如果以人道治身则身坏,治家则家破,则国则国危,治天下则天下亡矣。这和用德治理的顺序也是一样的,自己有多大的德就能如太阳一般照耀多大的区域。为什么说人道无法治身,因为人道好积、好争、好欲,以人定美贵为尊,那么人很容易就沦陷于此,正如《通玄真经》开篇的序中所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如此生活还怎能守神归心,自己无法守中,无法让精神归于心,很容易在这个物质时代迷失自己,更加迷茫在这个物质时代。”现代人为什么这么多的亚健康,正是因为都在逆天而行,比如日夜颠倒,人禀受天地而生,自然要循天地而行,日出而动,日落而息,而现代人往往是颠倒的,而且喜欢抽烟喝酒,酒在古时是入药增强药性,而不是饮料,因为酒会外散血气,再加上吵杂的生活环境和快节奏的物质生活,这样人长期处于一个逆天的行为之中,自然要受到天刑,人天性虚静而长期置身于浮躁之中,如何能够精神内守而养神呢?无神如何能感知大道呢?故人道不能治形。
人如果开了人道,神离于心,人道入于心,那么天道则亡。
故“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圣人是如何做的呢,以道为根以德为本,与道合一,治身、治家、治国、治天下,以天下为己身,抱道不离,察其天文周期,以通地理周期,通过地理周期再通人文周期,通于人文周期察其天下,圣人不离道,自然不出户以知天下。

道无见无所察无所感知,无法以物而见道、通道,而圣人通过虚其心,养其神,于天相接,慢慢的感知大道,并且体道,用道抱道而不离。
出离天道愈远,则人道多积,人则会愈迷失,对其根本的认知也会愈少。
”此言精诚发于内,神气动于天也。
精诚之心以道修之,神气之动在于天道也。



至此精诚第十解已经注解完成,这一解主要是以人道治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好好审视自己,如何理身、理家。如果同道们有什么疑问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我会即时解答。
朋友们有提问的话可以直接加Q群,我会及时解答,谢谢。 Q群 680163130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0-10 12:02:00 +0800 CST  
老子曰: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之使,极自然至精之感,弗召自来,不去而往,窈窈冥冥,不知所为者而功自成,待目而照见,待言而使命,其于治难矣。

大道如同冬日的阳光,夏日的阴凉之处,不需要做什么,万物不需要谁来教导和管理,自然就会归附而来,这是万物极其自然的一种表现,不需要人为的干预便会应时自来自去。
大道混沌无形,无形无象,不知如何作为便自然功成。
大道虚极静极,以无言之教治理天下,人道以言使命也,天道窈冥,以一观天下,天下之事莫不出于大道,则以日而照见。
如果以人道来治天下难矣.
皋陶喑而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有贵乎言者也,师旷瞽而为太宰,晋国无乱政,有贵乎见者也。
皋陶是个哑巴,但是却成为了司法官,使得天下没有了残酷的刑法,为何要重视人道之言呢?
师旷眼瞎而成为军师,晋国没有乱政,为何要重视人之视呢?
不言之令,不视之见,圣人所以为师也,民之化上,不从其言从其所行,故人君好勇,弗使斗争而国家多难,其渐必有劫杀之乱矣。
不行人道之言教,不以己之见而视天下为所见,只要绝弃人道之言之观才能周知外物根本,如果只是以自己的观念和知识及经验来察物,我们能得到的都是己见,片面的,那么就会严重的影响后续的发展,这便是不能知其祸福。

所以圣人是效法天道来治理天下,百姓的教化来源于上层,百姓的教化不是从君主的语言上得来的,而是通过君主的行动。
君主喜好勇武力量,那么即使君主没有让百姓争斗,但是百姓却因为君主得到暴力而滋长了人道好争之心,逐步发展便会有抢劫、杀人、暴乱,国家自然就会多灾多难,因为上下不一样心,内忧外患,别国看见了了国家的动乱自然会乘机来攻打。
人君好色,弗使风议而国家昏乱,其积至于淫泆之难,故圣人精诚别于内,好憎明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指。
君主喜好女色,即使不让臣民们讽谏议论,但是国家也会淫乱混昧,臣民也会因君主的淫乱而导致国家的淫乱,大臣为了取悦君主自然会献上美人,而百姓们自然也会想要得到美人,积累下去则会发展成荒淫的灾难。

所以圣人以精诚之心内守而分离于人道,好天道而憎人道,与天合一混为一体,以明天道为宗旨号令天下,而治天下。
是故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精至为神,精之所动,若春气之生,秋气之杀。
所以,以天道无言无为之教而教化百姓,不需要重刑也能使百姓明于事理,不需要杀戮也能能够禁止奸邪之人。
德亏则精亏,重积厚德,则精至,故精至为神而去人道之积,积天德归根复命。以天道治理天下,如春天的万物之生,如秋天的肃杀之气使万物凋零,春生秋杀,无情无致,无德无怨,行自然无为之教,这样看起来好似无情,却是天恩大德,绝对的公平。
故君子者,其犹射者也,于此毫末,于彼寻丈矣!
所以圣人君子如同射手一样,瞄准射击差之毫末,都会造成极大的误差!

故理人者,慎所以感之。

因此治理国家更是如此,必须以天道无为慎重而治。



扩展说一下,其实这个道理不仅是用在治国,治身、治家、治公司更是如此,我们首先自己要有道己德才能去影响他人,我们自己都道德不足还期望去影响他人或者是将身、家、公司治理好无异于痴人说梦,我们要先归其虚静,去其燥动,不要将人道好积好贵之感入于心,更不要以己之所得为重,这样只会让自己被外物所累,为什么老子说了这么多的去人道返大道就是因为想要“治”则要“理”,不能周知外物通和外物,最终的结果就是被外物所累,欲望由此而生,最终被物所控,那么好如何能够治身、治家、治国呢?


同道们可以一起讨论 680163130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0-13 10:08:00 +0800 CST  
老子曰:悬法设赏而不能移风易俗者,诚心不抱,故听其音则知其风观其乐即知其俗,见其俗即知其化。

设立法律奖赏并不能根本的改变不良风气和不良习俗,人们只是会忌惮法律而已,所以会变着法的想去钻法律的空子来谋求私心,现代社会就非常多这样的人,这便是君主得不够厚,无法治国的表现,只能退而以法来治国。

音这里要单独的说明一下,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谓之音。所以说听民众之音便能知道这个国家的风气,如果这个国家大家都言语都自然素朴,那么这个国家一定风气很好,如果一个国家大家都是花言巧语,这个国家的风气一定有问题,如果一个国家大家两句话就开始漫骂,那么这个国家的风气一定非常差。
乐,在古代并非是现代人理解的音乐,而是教化百姓的重要工具,以乐教化,以乐教人,所以知道这个国家的乐便能知百姓的民俗,知百姓的民俗便知道君主是以什么样的“道”来治理国家。
夫抱真效诚者,感动天地,神逾方外,令行禁止,诚通其道而达其意,虽无一言,天下万民、**、鬼神与之变化。
圣人抱一而治天下之术,与天地合一,道覆天下,德载天下,天下万物应道而行,应道而止。

圣人以道通于天下,以德蓄天下,道因虚静无言而行无言之教,但是天下万物莫不应无言之教而自然自化。
这一段可能看起来有些难懂,因为道家的经典是这样的,他不是单独立的一句话,而是和上下文有非常详细的联系的,包括整本书的结构也是如此,同道们大可不必纠结此段,可以等整章注解完成后在一次性的重头学习。
故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为非,其下赏贤而罚暴。
所以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当然是以天道无为无言之教而治天下,当天下失道,君主德无法效法天德而治国的时候只能次之以仁义教导百姓不要为非作歹,再次之只能以法教导百姓,设立奖赏贤能,惩罚凶暴了。


同道们可以一起讨论 680163130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0-17 10:00:00 +0800 CST  
老子曰:大道无为,无为即无有,无有者不居也,不居者即处无形,
天道以无为之教教化天下,无为之教即不恃万物,不恃万物则不宰万物,使万物自然而化。

不居:这里是指不居造物之功,道造万物,化万物,这都是天之功,圣人代理道治理天下而去抢天之功,不求名利,而内修于神,养和气,与天合一抱道而不离。
无形者不动,不动者无言也,无言者即静而无声无形,无声无形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是谓微妙,是谓至神,
道幽暗深远,虚静无声,道惟象无形,窈兮冥兮,寂寥淡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人无法用自身的任何感官去感知他,这便是大道。

“绵绵若存”,“是谓天地根。”
道虽然无法通过人的感知而体察,道却无处无在,充斥宇宙。
天地根,这一句话是拿道来比喻,一棵大树如果没有了根吸取水分营养会怎么样,大树就会枯萎,失去了生机,而天地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道从玄牝之门吸取营养供养天地,那么天地之间一样也会失去生机,如同失根大树一般,枯萎死去。


道无声,故圣人强为之形,以一句为名天地之道。
道无声无形,所以圣人只能强行的形容道,以天地之道为名。

大以小为本,多以少为始,天子以天地为品,以万物为资,功德至大,势名至贵,二德之美与天地配,故不可不轨大道以为天下母。

道无形德无状,无法用感官来感知道德的存在,如同无有一般,用世俗来说这就小与少,而圣人治理天下就是要修身抱道而积德,这就是大与多。

所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此句话出自《黄帝阴符经》上篇第一句,很好的解释了天子以天地为品,以万物为资,功德至大,势名至贵,二德之美与天地配。因为圣人通过观察星象来定四时、时节及修订历法,而四时、节气是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有粮食收成的直接依据,国家没有粮食,百姓就要饿肚子,接着就是闹饥荒,百姓为了生活可能会偷摸抢盗,有一些百姓为了避免这些就会逃难去别的国家,所以历法是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所以圣人善于盗天机,来使得国家的物质丰盛,物质丰富,百姓富有才能民强则国强,百姓才会有归属感愿意好好的守护自己的家园。
为什么说功德至大,势名至贵,二德之美与天地配,因为圣人模拟道无为无言之教而治理国家,盗用天机来使得国家物质丰富,正是因为圣人代天治理国家,让国家百姓富强而素朴,
国家安宁而昌盛所以与天地配美。
不可不轨大道是指圣人循大道而动,循大道而治理天下,不敢奇欲之门开而以人道治理天下。


同道们可以一起讨论 680163130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0-20 10:22:00 +0800 CST  
老子曰:振穷补急则名生利起,除害即功成,世无灾害,虽圣无所施其德,上下和睦,虽贤无所立其功。
救助贫苦百姓,补助急需的灾难会获得相应的名誉,兴利除害会有功劳成就。

如果世上没有贫苦、灾害,那么名誉、功劳和成就还从哪里来呢?圣人看上去好像并没有为天下做什么,但万物却应道德而自然自化,这是大道无为无为之教之功,即使是圣人也无法立的天之功,圣人只是代理大道教化了百姓遵循自然无为罢了。
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推诚施无穷之智,寝说而不言天下莫知贵其不言者,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抱道不离厚积天德蓄养天下,以道治天下,使天下清正,百姓自然素朴。

天道的无言之教让天下万物自然自化,万物并不需要知道是谁让他们自然自化。举个例子就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出生没有谁教它们呼吸,它们一出生就知道要自然畅快的呼吸,没有谁教它们喝奶,它们自然就知道饿了要从母亲哪吸允母奶,它们并没有通过谁的教导而能够顺应着自己的本性而生存,发展出自己的协同作战,抵御外敌,这些都是自然自化的,并不需要谁来教导它们,这就是万物自然自化而莫知贵其不言者。
故“可以言说教导的道,不是常道大道,可以以名字来命名的名就不是大道之象的无名。”
”著于竹帛,镂于金石,可传于人者,皆其粗也。
书写在竹帛上,刻在坚固的金石上,可以传于后世的学说,都是粗俗的学说。
这里可能很多同道就要问了,我们现在读的经典不也是以书本而传承下来的吗,难道道家的这些经典也是粗俗的学习吗?这里得简单说一说,道家的这些经典都是都是经天纬地的通天帝王学说,是存在国家的皇室图书馆,百姓是无法能够查阅得到的,这些学说是绝对的最高绝密,因为这里面都记载道术及历法,而如果大家都能读懂学会,那么天下就会出现各种历法,天下之人各持己见,那么天下就要大乱,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圣人一样拥有虚静纯白素朴天恩之心,是因为天下失道,周室崩坏,才使得这些经典流落到了民间,才有了后来的百家争鸣,而百家争鸣正是因为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才有了《庄子杂篇 ·天下第三十三》的悲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所以百家争鸣并不是华夏史上的进步,而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倒退,因为上古之道已经决裂,各家拿着一点散落在民间的学说就说自己才是最好的,所以后世的学者还将百家争鸣进行美化包装,这是多么鄙夷可笑,所以同道们更要珍惜圣人为我们留下的正统经典。
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异路而同归,末世之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摠要取成事之迹跪坐而言之,虽博学多闻,不免于乱。

三皇五帝三王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被称为“三皇”,也有人把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被称为“五帝”,而“三王”则指夏禹、商汤、周武王。这些圣人做的事不同但是都同于天心,治理国家的手段不同,但是都以是道治理天下。
天人两分之后的学者们,不知道天下的治理要以天道天德而治天下才能安宁太平,而是只用治理国家成功的事例来进行讨论,虽然博学多闻,却不免于乱。
其实现代很多企业也是如此,领导只会借助别的企业的成功经验来进行讨论并作出可行性的方案,但是社会这个大环境确实在不断的变化的,社会这个大环境大循环才是一个最需要去通晓的,因为企业的成功都是要依据社会这个大环境大循环,企业就是小循环,所有的小循环都需要依据大循环而动的,所以成功的案例也只是在当下有用,不可能通用,而通用的原则就是需要知道这个大循环的运动,掌握好起伏的规律,这样才能顺应这个大循环,包括修身处世也是一样的,这些在我们的经典中都有了详细的说明,我们可以慢慢学习,之后《通玄真经》后文中我也会慢慢的讲到。


同道们可以一起讨论 680163130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0-24 10:32:00 +0800 CST  
老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说道。
精:这里是指精气精神,心之精者则是要精神内守不外驰,为什么精神会外驰,因为被物所累,人一旦无欲开始萌发便会无休止的快速增长,这也是很多贪官为什么越贪越厉害,越贪越大胆,因为心中已经被物欲完全占领,精神已经全部外驰,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已经被外物所控了,所以圣人要精神内守,以德修身才能知道、体道、用道、守道、抱道而不离。而道却又是无法言传的,只有自己静心守虚,精神内守,才能慢慢知道,《通玄真经》后文会有很详细的方法,这里不过多赘述,同道们可以参考后面的经文慢慢学习。


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于□呼,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也。
圣人不离席则能以道德蓄养天下,这是因为圣人以一通天下,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观天象而定历法,知晓事物发展的祸福,上下君臣一心,臣子各尽其才,使得国家民富国安,这便是圣人不降席而以道德匡于天下。


圣人对天下的仁爱比命令更有用,故同于天道为信,天道之信在人道之言前,天地无言却能使万物常自然,合天道则行,合人道则止,这都是合天道而以德蓄天下的自然结果,无需法令,百姓也会自然而为。


圣人在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令殊也。
圣人在上,是指圣人与天合一,代理天以天道而治理天下,百姓则会因无为之教而自然自化,行以自然淳朴仁爱之心。


百姓自然素朴因天而富,外界的妖妄学说和难得贵重之货都对百姓失去了控制及诱惑,国家不需要施行各种政令百姓也会自均。


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爱之愈笃者,情也。
婴儿不知道厉害,慈母以仁爱守护着孩子,孩子哭闹,母亲便会耐心的照顾,孩子有危险母亲即使豁出生命也会毅然而上的去保护孩子,这便是与生俱来的慈爱之情,没有人教导也没有人督察,这是随天性而内心自然散发出来的真情。


故言之用者变,变乎小哉,不言之用者变,变乎大哉。
所以圣人对待天下也是要如此,要不偏不倚,不能因己之好而害天之公,更要守护好天下不被妄人和外物所害,故以人道来言说而改变百姓的,最终的国家百姓的结果都不会太好,因为百姓也会各抒己见,以己曲道,国家将会乱。而以天道自然无为之教来教化百姓,百姓则能自然自化,百姓能自然素朴则不会被物所累,百姓被君主的天德所蓄,自然也会淳朴天真仁爱忠信,这些都是回归到了自然的天性之中,那么就能上下一心,上下一心便会真正的发展好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家园不断的壮大,百姓在家园中过得自然无忧,如鱼得水一般便会努力的守护自己家园,自然国富民强。


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
合于大道则为信,君子合于天道而行无言之教。合于天德为忠,君子以德而仁爱忠信,不以己之所得为重。


忠信是源于道德,只有精神内守而修于道德,才能有淳朴天真之性而合于自然,只有闭人道合天道,才会使一切都能随大道而自然自化。


同道们可以一起讨论 680163130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0-27 09:23:00 +0800 CST  
老子曰:心之精者,可以神化,而不可说道。
精:这里是指精气精神,心之精者则是要精神内守不外驰,为什么精神会外驰,因为被物所累,人一旦无欲开始萌发便会无休止的快速增长,这也是很多贪官为什么越贪越厉害,越贪越大胆,因为心中已经被物欲完全占领,精神已经全部外驰,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已经被外物所控了,所以圣人要精神内守,以德修身才能知道、体道、用道、守道、抱道而不离。而道却又是无法言传的,只有自己静心守虚,精神内守,才能慢慢知道,《通玄真经》后文会有很详细的方法,这里不过多赘述,同道们可以参考后面的经文慢慢学习。

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情甚于□呼,故同言而信,信在言前也,同令而行,诚在令外也。
圣人不离席则能以道德蓄养天下,这是因为圣人以一通天下,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观天象而定历法,知晓事物发展的祸福,上下君臣一心,臣子各尽其才,使得国家民富国安,这便是圣人不降席而以道德匡于天下。

圣人对天下的仁爱比命令更有用,故同于天道为信,天道之信在人道之言前,天地无言却能使万物常自然,合天道则行,合人道则止,这都是合天道而以德蓄天下的自然结果,无需法令,百姓也会自然而为。

圣人在上,民化如神,情以先之,动于上不应于下者,情令殊也。
圣人在上,是指圣人与天合一,代理天以天道而治理天下,百姓则会因无为之教而自然自化,行以自然淳朴仁爱之心。

百姓自然素朴因天而富,外界的妖妄学说和难得贵重之货都对百姓失去了控制及诱惑,国家不需要施行各种政令百姓也会自均。

三月婴儿未知利害,而慈母爱之愈笃者,情也。
婴儿不知道厉害,慈母以仁爱守护着孩子,孩子哭闹,母亲便会耐心的照顾,孩子有危险母亲即使豁出生命也会毅然而上的去保护孩子,这便是与生俱来的慈爱之情,没有人教导也没有人督察,这是随天性而内心自然散发出来的真情。

故言之用者变,变乎小哉,不言之用者变,变乎大哉。
所以圣人对待天下也是要如此,要不偏不倚,不能因己之好而害天之公,更要守护好天下不被妄人和外物所害,故以人道来言说而改变百姓的,最终的国家百姓的结果都不会太好,因为百姓也会各抒己见,以己曲道,国家将会乱。而以天道自然无为之教来教化百姓,百姓则能自然自化,百姓能自然素朴则不会被物所累,百姓被君主的天德所蓄,自然也会淳朴天真仁爱忠信,这些都是回归到了自然的天性之中,那么就能上下一心,上下一心便会真正的发展好自己的家园,自己的家园不断的壮大,百姓在家园中过得自然无忧,如鱼得水一般便会努力的守护自己家园,自然国富民强。

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忠信形于内,感动应乎外,贤圣之化也。
合于大道则为信,君子合于天道而行无言之教。合于天德为忠,君子以德而仁爱忠信,不以己之所得为重。

忠信是源于道德,只有精神内守而修于道德,才能有淳朴天真之性而合于自然,只有闭人道合天道,才会使一切都能随大道而自然自化。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0-30 10:46:00 +0800 CST  
老子曰:子之死父,臣之死君,非出以求名也,恩心藏于中而不违其难也。

儿子为父而死,臣为君主而死,并非是要以死而来求名,而是因受天德所养,心怀天恩,遇道理难事也不逃避而是主动相迎。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不喜生,不恶死,而是能够知其生死含义,明白名利的根本。
想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在《通玄真经》后文中有详细的解答,这里就不详细解答,这里只需要同道们有所了解即可,因为道家的经典都需要通篇来看,因为章节时环环相扣的,不能以字解意,更不能把每一段都当成独立的句子来看。
君子之憯怛非正为也,自中出者也,亦察其所行,圣人不惭于影,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
君子担忧的是天下失去大道,而人道强于天道,这是君子以天心而发出的感受,法令非治国之正道,只是在国家失去道德的情况下用来作为维系国家一种手段,不得已而为之,但要时时检查监督它,不得滥用,否则国家民生怨恨,田埂荒芜,百姓受不了这个国家的暴乱之后就会逃难,那么国家的国力就会开始迅速下降,大国抓住时机而进行攻击,最后导致亡国。

圣人以天地为正,知其天地阴阳变化制定历法,指导百姓循时而耕,应使而藏,绝弃伪智巧而能经世济民,这便是圣人之正,上正则下直,前面第十一解中也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故人君好勇,弗使斗争而国家多难,其渐必有劫杀之乱矣。人君好色,弗使风议而国家昏乱,其积至于淫泆之难,故圣人精诚别于内,好憎明于外,出言以副情,发号以明指。”人君喜欢争斗勇武和美色相应的国家上到臣子下到百姓一样会因人君之好而导致国家的变动,只有正其身才能正其影,故圣人正则百姓将自正,圣人自然不会惭于影。
慎的含义是:坚持本真、真朴、真理,不被表象迷惑。独:独异、独立。君子行事独异于众人,因为众人喜好人道之贵之好,行事以己为重,以利为重,而君子行事,以本真,真理为重,守道而不以人之所好为先,故君子慎其独。
道无法通过物来求得,以物求道只会离道越来越远,庄子曰:“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以不能以物而求于道,否则就会顿塞于心,如同迷茫在迷雾之中,而不知方向。
故圣人在上则民乐其治,在下则民慕其意,志不忘乎欲利人。
圣人以正在上治天下,则百姓自然自化,百姓能够因天而富,自然自正后,圣人即使退人还天,退位而去,百姓自然也会自然明白圣人所传达的思想和志向,而自然素朴,所以圣人之志不妄欲以道德恩施于天下利国利民。

老子曰:勇士一呼,三军皆辟,其出之诚,唱而不和,意而不载,中必有不合者也。
勇士一呼,三军皆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的效果,因为这是出于天道正义,精诚正气充盈于身,忘其生死保卫国家,这个可以举个例子,在一些解放战争的战役中,敌众我寡,装备差距较大,为什么最后可以获胜,这里面不仅仅是战术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出于精诚正气之心,一心要保护自己的家园,而激发出来的勇气和无穷战斗力,才能在这样相差教悬殊的战役中严格的执行作战命令。

而没有这样精诚正气之心有会如何呢,就会唱而不和,意而不载,这是因为大家各执所宗,各以己为利,不能团结一心,自然就如同一盘散沙,这里也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就是国民党,如此精良的装备及充足的作战人员,而最后屡战屡败最好逃亡,这是因为上不正下乱,蒋介石因己之私而劳国伤民,下面的官员自然也会跟着做,如同蛀虫一般的啃食资源,只想从中捞到好处,而没有真正的真正的想要扎根在国家将国家发展壮大起来,真正到了战争的时候谁又能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而发自内心不顾生命的为国家而去战斗呢?
不下席而匡天下者,求诸己也,故说之所不至者,容貌至焉,容貌所不至者,感忽至焉,感乎心发而成形,精之至者可形接,不可以照期。
圣人不下席位便能治理天下,意思是圣人能够察其国家发展的祸福,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应对。
求诸己,前面舍近期远中引用了庄子的话:“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孟子也说过:“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者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故用言辞不能表达的,可以用动作表情来表达,动作表情不能表达的,可以用德使人感化,精神内守于心,于道混而为一,积厚德,以厚德而蓄施于天下。



各位同道可以加群一起讨论 Q群是:680163130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0-31 15:23:00 +0800 CST  
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失其宗本,伎能虽多,不如寡言。
言有宗,是指大道无言而生有言,以大道之言为宗,以大道为万物之宗,圣人行自然无言之教,便是言有宗。


事有本,是指万事出于道而行于道,天下万事循道而动,以道为本,如果逆道而行那么事将败坏,将不会安装原定方向而发展,君主治理国家更是如此,老子为什么说要:“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因为君主是代天而治理天下辅佐天下,当天下功成以后,君王便退人还天,因为天下都自然自正了,一切事物都各得其所,各自悠然乐得了,无需人为再去干预了,那么君子也无需再代天而辅佐天下,天下万事万物自然能应道而自然自然化。


失其宗本,伎能虽多,不如寡言,人类在世间中是最有灵性也最有欲望的动物了,一旦人道开来以后各种伪智巧也会随之大开,人道以权、利、贵货、欲为重为美,所以各种能够刺激人们感官的货物也就应运而生,这些货物的不断更新迭代,使得人们逐渐的离不开,甚至最后被货物牢牢的占据在心中,这便是被外物所累,而现代社会中这些货物更是层出不穷,所以现代社会的人还有谁能真正的虚心求静?这难道是社会的进步吗?这难道还是文化冲撞后的文化进步吗?庄子曰:“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所以我们要如何去认识现在这个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知才能明,否则如同浮萍一般没有根随着浪潮而飘摇。


这句话的总结就是人之技巧虽多,但是却无法应对天下万事万物,不如行道而通万物,行以无言之教。


害众著倕而使断其指,以期大巧之不可为也,故匠人智为,不以能以时,闭不知闭也,故必杜而后开。
相传为中国上古尧舜时代的一名巧匠,善作弓、耒、耜等,为害众人的倕最后被断其手指,这里可以引用《庄子外篇 ·胠箧第十》来解释:“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掷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这便是人之技巧不可为,更不能以此而治国。


还可以再引用《列子·说符》中的一个小故事来解答:“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三年而成。锋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巧食宋国。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故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这也说明了人之技巧不过是末俗之流,技能虽多,为巧所溺,匠人之事,不以智能,故无关键而不可开,顺于变化,可与时功成,任于智巧,终必失败。


此理可用于治身、理家、管理公司,我们以什么样的智去理身理事,自然就会有相应的结果。


同道们可以一起讨论,Q群:680163130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1-08 10:34:00 +0800 CST  
老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存亡定倾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


圣人行事,虽然所行之事有所不同,但是都会笃守大道循道而为,以大道去天下之乱,以达到治国安民,不能忘欲以天德蓄天下而利国利民。


故秦楚燕魏之歌,异传而皆乐,九夷八狄之哭,异声而皆哀。


所以秦、楚、燕、魏国的声乐各不相同,但是都是让人感到快乐,而九夷八狄的声乐各不相同,但是都是让人感到哀伤。


夫歌者乐之微,哭者哀之效也,愔于中,发于外,故在所以感之矣。


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之所及亦远矣。


唱歌说明高兴,痛哭说明悲哀,静默于心,乐则歌,衰则哭,随感而发于外也。


圣人之心则随时以天下为重,不忘欲以天德而利国利民,以天德来蓄养于天下。


其实在《庄子》的天道、天运章节中就有非常详细的解释了这些现象,《庄子》这本书在后期我们也会注解,在这同道们只需了解即可,因为道家的经典要环环相扣的,在《通玄真经》后面的章节中会有详细的解答,所以这里不过多的赘述,等注解完整本书后,同道们再重头学习即可。


老子曰:人无为而治,有为也即伤。


人以大道无为则能修身养神,以人道妄为则会伤身散神。


这里需要拓展解释一下,其实在前面在道原的注解中也有详细解释过,这里再解释一下,老子的无为而治提出来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致虚极,守静笃”,通达大道至虚之境,笃守大道而天人合一,在之前的也引用了《庄子》来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这里再贴出来加强理解学习。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庄子外篇 ·天道第十三》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者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合道以修德,德性有多大,那么就能影响多大的事物,所以老子提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德性变大到能以道德济世济民的进阶过程,所以合道积德无为而治。


有为即伤很好理解,人道妄为即有为,以欲治身则身伤,以财货治身,则被财货所控,以物治身则被物所累,连自身都治不好,如果拿来治家、治国、治天下更是不可能的,所以到了后代一些傻子也当上了君主要么是被人所控成了小人的傀儡,要么就是被物所累,成了物的傀儡,最后国家也只会走向灭亡,现在很多很火很红的宫斗剧更是可笑,如果一个君主连自己家里面的事情都管理不了,让他管理好一个国家可能吗?而现在为了获得票房还大力去宣传这些题材的影视不是文化倒退的一种可悲现象吗?


无为而治者,为无为,为者不能无为也,不能无为者,不能有为也。


以大道无为治身,大道无不治天下常自然,行人道则妄为而失大道,人道开则天道弱,人道强则天道灭,所以庄子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人无言而神,有言即伤。


圣人静无而声达微妙,道贵虚静无言,人言以华丽美言为贵,则人道之言强而伤天道。


无言乏神者,载无言,则伤有神之神者。


与天道合一的圣人,致虚极,守静笃,身有形,神无形,知万物通万物,则应于万物而不害万物,所以圣人无为而治,身不伤神,神不伤神,两不相伤,处其和。




同道们可以一起讨论,Q群:680163130

楼主 Flowepig  发布于 2018-11-12 13:28:00 +0800 CST  

楼主:Flowepig

字数:48727

发表时间:2018-07-27 01:3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0 22:53:36 +0800 CST

评论数:7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