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晚上,别人在女孩身上尽情的发泄,而你……

比普通人付出多一倍的努力,获得多一倍的回报,真的算不上什么本事。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0-22 15:59:00 +0800 CST  
过度坚强和过度乐观都是病态的,更多地只能是表明你对现状不满。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0-22 15:59:00 +0800 CST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打工是能够赚钱最多的方式。
如果自己不行,你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在为难自己。
身体不健康,口袋里没钱,人际关系不丰富和谐,是一切苦恼的来源。
很多人自称吃货,那主要是因为笨。很多人自称女汉子,那主要是因为长的不好看。
我没有赚钱和社交的能力,但老天也没给我其他的能力来补偿。
有钱而奢侈是贵族的奢华,有钱而朴素是低调的内涵;没钱而奢侈是赤裸裸的装逼,没钱而朴素是穷得真没辙了。
读书,对长相不佳的人,真的有用吗?答案是否定的。读书很可能让人沉溺于精神世界,而忽视物质世界,结果精神上狗屁不通,物质上一无所得。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0-22 16:01:00 +0800 CST  
被甩的时候并不存在什么「你只是失去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失去的是一个深爱他的人」,事实是「你被一个你深爱的人甩了,而他只是甩了一个他完全不爱的屁人哟」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话不全对,金子不会动,找不到发光的金子,是淘金者没有扒开沙子。
康涅狄格大学的Jonathan Plucker已经证明,尽管入学时成绩相近,但那些成绩优异、却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会逐渐落后于拥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同伴,到毕业时差距会非常大。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都很快乐,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丑和穷都还不是那么明显。
看到两句话,说得有几分道理:你之所以生下来就是个穷逼,是因为别人的爹在奋斗的时候,你爹在打麻将啊。别人的家族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积累,站在了一定得高度,凭什么你一代人的时间就要把别人超过去啊?
不要小看任何不起眼的人,而要同情他们,因为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起眼。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0-22 16:02:00 +0800 CST  
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太激烈了,你不学习吧,知识不够用;你学习吧,智商不够用。
用拳头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用砖头拍死一个装逼的人。
我发现越是没能耐的人,越是喜欢赌气。你赌气不吃饭,不算有能耐;你能让别人没饭吃,这他妈才算有能耐。
心态很重要。消极的人,只会把事情搞砸。而一旦拥有了积极的心态,他就能开心地把事情搞砸。
一个人在精神层面取得的胜利永远比物质层面的丰富来得更加满足和充实”------会产生这种想法的人也许从未品尝过什么是物质上的绝对丰富
人人都应该有个明确的目标,不要在意旁人如何看待自己。不管先天条件怎样,只要你肯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专心致志地做,昼夜不停地做,任劳任怨地做,那么最终你一定会证明自己,确实不是这块料
:如果你身边的人正在堕落,一定不要去劝阻他告诫他,原因如下:1.懂得知恩图报的太少,告诫不成反被闲语。2.告诫成功,也许在未来成为一个竞争对手。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0-22 16:04:00 +0800 CST  
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一边赚着傻逼的钱,一边告诉傻逼:钱不重要,年轻人,你得有理想。比如那谁,比如那谁。。。
高分低能在211 985院校确实存在,却都是个例,低分低能在臭三表里却满学校都是。话语间打遍天下的说自己虽然学习不好,但是能力强,真让他说自己拿得出手的几个能力,除了抽烟喝酒打麻将之外真还没啥了。dota和lol的高校排行都能说明问题。 转自萧墨Boring:最讨厌的一种人:总是强调高等学府里那些人都是高分低能,却总是忘了自己是低分低能。


如果一个男的长得非常帅但不是很有钱,一般女朋友都长得很一般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0-22 16:04:00 +0800 CST  
在外拼三年,一无所有的回到家。本以为妈妈会大发雷霆。可没想到妈妈没有骂我,还安慰我:“孩子,你并不是一无所有,最起码你还有脸回来。”
白雪公主(因为漂亮)遭王后嫉妒,险些被杀,幸好(因为漂亮)被猎人放过,(因为漂亮)得到了小矮人的搭救。尽管险些吃毒苹果而死。但(因为漂亮)得到王子深情一吻而醒来,(因为漂亮)她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因为漂亮)从此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为何图书馆不能穿拖鞋?“ ”以防翻书舔手指的和看书抠脚丫的打起来。“
只要你的故事够悲惨,总有人愿意倾听的。
职场上的女人想快速获得提升,能力、责任心根本不重要,年轻美貌的身体才是最大的本钱!
你以为你是备胎,主轮飞了就换你,其实你是千斤顶,换完也不是你。你以为你是公主,其实你是白马,王子一边骑着你一边找公主。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0-22 16:05:00 +0800 CST  
别怪这个世界看脸,说得好像比智商比财富你能够更具有优势似的
别问我为何还没移民,因为越穷越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他说道:“女朋友跟高富帅跑了。”我问:“富帅有钱到什么地步?”他说:“喝酸奶不舔盖的那种。”看来是有钱到一定境界了。”
穷人才整天傻乐呵觉得钱不能买到快乐,富人都在追求令人愉悦的忧伤呢。
以前觉得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事实证明坐在宝马车里我根本不想哭。
大多数小吃口味重。一因大众穷,多体力劳动者,补充盐分好下主食;二是价钱便宜用不了好料,要靠佐料遮掩;三是尽量能卖得长些。这些是上百几十年的传续,没什么可指摘的,但不能因此就说它“牛逼”。我的经验是,菜馆子贵虽不见得好,但靠谱的几率要远比那些传说中的苍蝇馆高。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0-22 16:07:00 +0800 CST  
一般来说,智商、外貌、家世背景等先天禀赋的差异会被有意忽略,偶然的机遇因素也不会被大书特书。天才永远只是少数,读者更愿意在故事中看到一个普通人,不聪明也不漂亮,甚至还有一点被人看不起,只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征服天下。这样的传说才会在普通人的网络里生生不息。——仿佛得到了命运应许的安慰:他行,你就行!————很难说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究竟是安慰还是刺激更多。
现代传奇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套路:起初必定是一穷二白,让人绝望的,住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下室,跟人合租,吃泡面,受到各种冷眼旁观的羞辱……然而非常拼命,全身心地投入,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最后另起一节,“几年后的现在”,这时的功成名就,飞黄腾达就任凭想象了。打开微信朋友圈,你总能翻出那么几段致富神话。毫无疑问,它很吸引人。我们会发现,坚韧、乐观、充满激情、不眠不休,在每一段网络传奇中,都能看到这些品质的影子。
成功学说:宁愿辛苦一阵子,不要辛苦一辈子;却没说一阵子有多长,90%人的一阵子就是一辈子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0-22 16:07:00 +0800 CST  
从小到大认识的穷朋友基本都完了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5:49:00 +0800 CST  
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时,我一直都严格遵循老师的教导,好好学习,相信学
习能改变命运,鄙视那些家里有点钱的纨绔子弟。而且绝不势利,只要是艰苦奋斗类型
的,不论出身多低,都能成为朋友,而且现在回头想想我的关系近的朋友里绝大多数也
都是这类人,有农家儿女,也有宿舍管理员,城市里街头小贩的儿女(说是儿女,基本
都是男的)。我直到现在都记得一个初中政治老师的话:根据你们现在的学习成绩,将
来会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收入。现在觉得这句话真是太他妈有道理了,因为和真相正好
他妈的相反。

现在这些朋友都不同程度的感觉到梦想受到了打压,他们有的被迫接着读博,有的月薪
3000工作,有的闲置在家,最悲剧的是一个当初拼了三年考上了清华研究生的,然后梦
想着以此为跳板去斯坦福读博然后回清华任教,现在研究生毕业后去卖软件了。而且他
们的共同特点是不但没女朋友,而且恋爱次数为0,或者有一个非常难看的女朋友。再
对比那些家境好的(成绩大多较差),他们大多已经买车,在福利好的单位上班,我高
中同桌更是已经谈过6,7个对象了,个个漂亮。

当初那些老师不是故意给我们设套,而仅仅是我们的成绩直接和他们的奖金挂钩而已。
而且这些臭老九们大多闷在象牙塔里,根本就没真正接触过社会,不知道社会真正需要的
是什么,也不知道家庭背景在社会上的所占权重。不少人可能真的认为你好好算加速度,
认识下牛顿,就能改变命运了。不过如果真的能在学术上去的瞩目成就的那就当我没说,
可这要付出多少牺牲自不必说,而且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大多工作岗位也并不需要多么
高深的知识,而是如何与人相处更重要,包括一个人的见识。这恰恰是穷人家庭带给你
不了的,穷人父母只能告诉你好好学习,别无其它。

高中时我暗恋上一个优秀,成绩好,又才貌双全的女生。当时严格遵循老师教导的我,
认为想要被她看上,必须学习上超过她,于是便暗自下劲。可结果令我大跌眼镜,想必
大家都猜到了,她和一个家境好,学习差,有点痞,但是爱体育活动的那种男生搞了对
象。当时我还百思不得其解,但也没往深里想,因为那时毕竟主业还是高考。

大学时又重演了相似一幕,班里最优秀的两个女生,一个傍了个北京人,另一个的男朋
友虽不是北京人,但家里有背景(从他高三来北京读书并参加北京高考就一目了然了)
。这两个男的的共同特点是:家境不错,人懒,玩游戏抽烟,成绩挫,但是爱社交爱玩
,爱体育活动。

这几个人简直就是学生时代老师树立的反面典型啊,也就是那种被臭老九们预言毕业即
流落街头的主。可是现在人不仅没有按那些老师的预言活着,反而靠家人买了房,车,
进了好单位,娇妻美妾搞起了。也许正是这样的人才懂得怎么泡妞吧,也有条件玩浪漫
,而且自身身价也放在那里,对于那两个来自小地方,但是才貌都比较出众(相对我的
其他同学)来说,这样做算是最佳出路了。不错你可以说人家靠家人没本事,可那又能
怎么样呢?人家不仅占据着物质上的优等资源,女人上也是,将来人家的后代会在前人
的肩膀上更进一步。虽说屌丝也有可能逆袭,可就算成功了也得四五十岁了吧,娶妻生
子是什么时候?那时候您也就只能找小三了。二十多岁时你有什么?人家凭什么跟你?

其实穷人子弟的性格缺点很明显:敏感,脸皮薄,人际关系不佳,想一步登天,眼高手
低,目光短浅,不懂和异性相处,斤斤计较,这也阻碍了他们能有所作为(毕竟像刘邦
那种屌丝逆袭的概率太低了)。所以说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那些优秀女生之所
以优秀,还是不得不佩服她们的眼光的,能果断排除那些老师们的狗屁言论,尤其在当
今这个屌丝越来越难翻身的年代。

是到了灭亡的时候了。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5:49:00 +0800 CST  
新校园分裂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5:50:00 +0800 CST  
为了发帖 删了一部分回复 楼主在此道一声 对不起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5:51:00 +0800 CST  
同寝室的不同暑假


晚上10点,宿舍。已经是第8天了,郑君像往常一样备完了课。他放下教材,拿起白天班长留给他的“暑期留宿记录表”,毫不犹豫地在留宿位置打了个“勾”,写下“备注:做家教”。扭头看了看对面空荡荡的床铺,他俯下身在隔了一行的留宿记录上画了个“叉”,并写下了“出国”和“备注:郑君代”。


这张空床是他同班同学张宁的,他俩是北京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期末考试后,张君按照此前申请的出国交流项目,已经飞往韩国的釜山国立大学。就在这天中午,张宁在班级QQ群里发了张自己在釜山机场落地的照片,并说了一句“欢迎大家来济州岛找我玩!”随后,群里热闹起来,郑君看到了,但没说任何话。


要赶紧睡觉了。郑君委婉地赶走了前来串门的其他同学,第二天一早,他还要赶公交车换地铁,去第一个家教点,下午,是第二个家教点,直到晚上回来,再继续备课。他一直在算着日子,他说,“40天,不能再多了,我要留15天给我自己学习”。


如同形形色色的上班族里面,有频频熬夜加班、拿高薪的外企白领,也有小区里偶尔蹲下来抽烟小憩、拿着低收入的保安,偌大的社会中,每个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各自的考虑,和不同的追求。高校校园亦然。但令人遗憾的是,并非所有不同的选择都出自学生天然的兴趣差异,家庭经济条件更像是一个幕后推手,决定着不同出身学生的异样大学生活。


对郑君来说,家教就只是份赚钱的工作而已,向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讲着那些数学、英语的应试技巧,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除了学会忍耐有钱人家孩子不时地乱发脾气,家教对我自己没有任何帮助和提高。”同宿舍的张宁则告诉记者,“一来这边就要学韩语,很喜欢,但好辛苦,真怕自己撑不住!”在说“好辛苦”时,他把“好”字的音拉得很长。他的QQ签名是“新梦想,新征程”,这是他在飞机落地的那一天改的。


校园分裂10年变迁


辛苦是共性的,但一个是“被动”且带有情绪,另一个则是“主动”却也有难以坚持的隐忧,于是有了不绝于耳的“为什么我要这样,他却可以那样”,以及答案找不到后的闷闷不乐,也时有波及他人的“闹别扭”,甚至是相互发生冲突。


校园分裂!有人这样称这种现象。


10年前,本报曾以此为题,对彼时活跃在校园舞台上的学生五大部落报道作群像素描。但那时的大学刚刚扩招,学生正赶在一个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的节点上,学生总数还没像现在这么庞大,个体之间的矛盾尚未凸显。更为重要的是,那时中国的贫富差距、东西部差距没有今天这么大,而互联网也是刚刚兴起,留学也只是少部分精英家庭的志向。然而,10年过去了——


“大一新生该不该买电脑”这样的话题,已很难从媒体版面上找到,如今,只有高中生为买iPhone卖肾才能吸引网民的眼球,电子设备充斥着高校校园;相应地,此前校园小径上,一个学生身着名牌牛仔裤就会引发其他同学各种“酸葡萄式”的奚落。如今,这些“爱恨情仇”已经转到了社交网站上,保不齐,哪位学生在微博上传了一张旅游风景照,便能引得屏幕前另一位同学咬牙切齿的嫉妒。


同样这10年,出现了震惊校园内外的2004年马加爵事件,2013年的复旦投毒案,当然,还有更多拿不到台面上,因出身不同贫富分化带来的同学关系紧张,和各种各样的寝室矛盾。事实上,单就家庭经济状况带给学生群体的“分裂”来说,文学作品上早已有之。远的不说,《平凡的世界》里就有“菜分甲、乙、丙三等”,“馒头分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还被学生们戏称为欧洲、亚洲、非洲,而吃甲菜和欧洲馒头的多是县城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则只能享受剩下的。文章描述的1970年代,也已有城乡差异。


10年前的大学生被称作80后,如今的大学是90后的天下,他们成长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10年,被认为是吃穿不愁的一代。然而,时至今日,即便市场经济大潮席卷整个中国,贫困仍然是摆脱不了的字眼,更为严重的是,物质差距日益扩大,“消费差异也越来越大”——用武汉一所985高校研究生辅导员肖老师的话说,他们当年读大学时没有“高富帅”和“屌丝”,只有“家境好”和“家境不好”。


这位毕业于本世纪初的年轻教师告诉记者,他们那时,“富一点的学生一个月400元钱生活费,穷一点的学生200~300元”,如今,前者是宝马车开进校园,后者只是将200元提高到600元。“先敬罗衣后敬人”,之前只是个别老师的话,如今已经见怪不怪,“成了社会规则,你必须学会”。


谈及校园分裂,物质差距依然首当其冲。


如果说《平凡的世界》里学生饭菜的差异是“吃得饱”和“吃不饱”,而现在更多的是学生“在哪吃”,“和谁吃”以及“吃的时候聊什么”。


以郑君所在的学校为例,学生常去的食堂分为三类,分别是一层的学生一/二食堂,二层的教工食堂/接待食堂,位于隔壁楼里面的设有咖啡馆的特色食堂。就像社会上宾馆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之分,学生们戏称这三档食堂的消费对象分别是普通青年/文艺青年/高富帅白富美。


事实上,除却这些戏谑之言,不同食堂间“气候”确有不同。6月底,记者走进这所高校的学生一/二食堂,十多个窗口前打饭的学生熙熙攘攘,或许是正值期末的缘由,这些学生大多是一个人,打到饭后坐下狼吞虎咽,一个个眉头紧皱,偌大的食堂里响彻的是餐具摩擦桌子的声音。


二层的景象则有所不同。至少,隔几步就可以听到学生在一起的欢声笑语。由于这里饭菜并非大锅饭,学生和窗口之间点菜对话声也夹杂其中。单看菜牌,多是10元、12元以及20多元的盖饭和火锅,相比一层要贵一半左右,但仔细观察发现,这里学生的穿着打扮相比一层来说并无太大差别。主要的不同应是备考前的心态,几个围坐在一起的男生告诉记者,他们还剩一门必修课《大学语文》,但现在发愁的不是这个,而是考试后一起去甘肃支教的活动,因为志愿者还没招够。


而特色食堂的景象,与前两处大相径庭。更恰当地说,这里是学校承包出去的品牌连锁店。一来菜价和社会上的高档餐厅无异,二来这里常常被教师和一些不明身份的成年人所霸占,学生则是少数。但就在这些少数学生当中,鲜有单个或成群而来的,多是成双成对。郑君告诉记者,每逢工作日,这里的学生最多。当然,特色食堂很难听到喧哗之声,多是一些窃窃私语,也没有人来这里办活动。


不用刻意地去校园里溜达,仅仅在食堂内就能看出学生的物质层次。每当从学生一食堂出来,郑君碰到从特色食堂出来的同学几乎都不打招呼,“有种陌生感”,“感觉不像同一个世界的人”。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学生食堂已经将学生彼此“市场化”分开。尽管心里会不舒服,但吃饭时“眼不见为净”,郑君觉得无所谓。但若回到那个不以贫富、地域划分的宿舍,这些物质的差距又会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


在成都一所211大学的女生宿舍,面前是两张完全不同的桌子,左边是林小艳,右边是梅方。林小艳的桌子总是“满满的”。她的化妆品很多,“要做一些主持工作,所以对这些比较看重,都是有牌子的。”她喜欢鞋子,鞋柜里有三四十双鞋,每双不低于500元。她说,“每双鞋子都有不同的用途,每种牌子穿在脚上都有不同的感觉。”


而这对梅方来说都太过新奇,“我上大学时,根本没有听过什么指甲油、眼线笔”,至于鞋子的品牌,她更是一无所知。梅方的桌子上只有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洗发水、护肤霜。每每听到林小艳在寝室对名牌鞋的品头论足,她总会选择沉默。她买鞋的原则是“便宜就买”。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5:52:00 +0800 CST  
决定人能走多远的不是物质基础,不是成绩,而是见识和综合能力
当然,没有漂亮的指甲油和名牌的高跟鞋,大学4年依然可以过得很精彩。曹淼就是这样一个女生,大学4年她拿了两次国家奖学金和一次国家助学金,她对物质差异看得很淡,“这些都是暂时的,而且也不影响学习和工作”。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拿下北京户口”。
这个女本科毕业生刚过完21岁的生日,但她已在考虑未来孩子上学的问题,“为了下一代,必须留在这里”。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说完这句话,她向记者讲起自己一段“受刺激”的经历。
那一年,曹淼大二,在一家省级电视台做实习记者。有一天,她跟着制作人去拍一个关于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电视新闻,到了现场,她呆住了。这个前18年一直生活在贵州山区的女孩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玩机器人的孩子,“最小的才小学四年级,”她反复说着这句话,“我是到北京才看到了机器人,但这里的孩子这么小就能接触到这个。”
“如果我将来毕业回老家,我的孩子还不是比北京的孩子晚18年吗?”曹淼说。
多年前,一篇题为《我奋斗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的网络文章红遍大江南北。如今,像曹淼那样依然拥有那般心理落差的人不是少数。她认为,在当下决定你能走多远的不是物质基础,也不是学习成绩,而是你的见识和综合能力,而这些则源于从小到大的受教育机会,“我自己拥有不了,要让我的孩子拥有”。
遗憾的是,曹淼并未拿到北京户口。于是,她拒绝了一家私企的邀请,回到母校成了一名校漂族,昼伏夜出翻起了出国需要的英语单词书。本来,她仅仅是想通过一个研究生的身份再就业,但后来转念一想,与其在国内读研,不如直接杀到国外去,学成再回国,“见识太重要!”她说。
当然,她也有顾虑,她和她的家庭都没有能力负担昂贵的留学花销,所以她出国的必要条件是拿到全额奖学金。
这绝非一件易事。尽管在诸多媒体的报道中,“留学平民化”、“工薪家庭成留学主力军”的字眼儿随处可见,但曹淼丝毫没有感受到如此表达的现实性,她只得自嘲道:“或许我连平民都不是?”
来看出自《2012年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的两组数据:其一是,自2007年起,出国留学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是继2000年后的又一次快速增长期。2007~2011年,连续4年增长比例均超过20%,201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逼近40万。其二是,留学热点国家前3名及自费留学的大致花销:美国每年30万元、澳大利亚每年26万元人民币、英国每年25万元人民币。而进入21世纪后,中国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则大幅增长,自费留学人数最多占90%以上,2011年这一数字达到了92.67%。
普通人的机会在哪里?看到这样的数据,不少人给出这样的疑问。曾在10多年前留学斯坦福等学校,现已回国创业的何峰对此深有感触。他说,“这种现象可能仅仅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支付起美国私立高校的学费。但是这现象还是令我不安。我自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10年前的我,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面对的是现在这样的竞争,我能被录取么?”
为此,何峰专门写下4篇题为《普通人的机会,马太效应》的文章,其中提到,10年前我见到美国各大名校中国的本科学生,还多是来自普通家庭,依靠自己的能力,拿着学校财政援助来读书,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倒是常见总理千金,某某国的王子公主。而10年后的今天,来自中国的学生终于也越来越高端,到处都是自费读着美国私立名校的中国精英阶层的子女。
金钱可以取代天资和勤奋的时候 中下层家庭的孩子就失去机会了
回到现实的校园中,通常可以看到的情形是,那些家底殷实又希望出国的学生,他们的校内外活动丰富,生活轻松,似乎丝毫不用担心出国费用问题,甚至有些学校专为出国而设的中英、中法班,只要交足几万元的学费就能进去,“进了这些班,就意味着出国成功一半了”。而那些家庭条件一般但又立志出国的学生,却过得“跟牲口一样”,祁年就如此自嘲,他是一位北京211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他还专门给自己算了一笔账——
如果要顺利出国,不算学费,仅考虑之前的“准备”费用,就需要花近4万元,包括托福语言报名费1500元,考前点题、模拟冲刺课程2.5万元,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培训加考试费用共计1万元,“考ACCA可以为我的留学简历加分加码”,他说。而这笔“准备”费用相当于他4年的学费加生活费花销的总和。
就家庭条件来说,祁年出生在偏远村庄,年少时去县城读书,中学时父亲早逝,但他告诉记者,“一定要拿下ACCA,也一定要出国,即使再贵!”
他说,印度一部著名的电影《流浪者》,里面有一句台词或许他一辈子也忘不掉,“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法官的儿子与贼的儿子的区别,实际就是他们所受教育的区别。
他说,他不想重复这些看似真理实是荒诞的逻辑,他想要改变,而之所以选择留学,就是不希望被这一轮最新的、即将普及的教育方式——出国留学所遗弃。
祁年此举令人欣慰,但他接下来所说的话则让人抱有一丝忧虑,他说自己看到这部电影的契机来自读高中时的一次课堂上,“如果没看到听到这句台词,或是教我的老师没那个见识的话,我可能也就去打工了。”
正如何峰所言,所谓校园分裂,远不是到了高校才开始,也一定不是始于高等教育。回国后,何峰作为热心校友,还担任了Swarthmore College中国地区面试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就他面试的不少北京优秀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大多是国际交换生,参加过模拟联合国的活动,“看的书都是我大学之后看的,比如叔本华的书、涉及人权的书”,功底上比一些来自外地的普通孩子高出太多;再比如,何峰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上的北京市一所知名中学,其时他学了一门特别偏的小语种,后来考去隔壁一家985高校,想继续学这个语言,却发现这所国家顶级高等学府竟然没开这门课,“差距在高中乃至初中、小学就拉开了!”
何峰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他有个朋友在哈佛大学,每年要作华人论坛,请来的演讲者都是政商界、文艺界的大腕儿。何峰很好奇,问那个朋友,“你们怎么能请来这种级别的人物?”
朋友淡然答道:“很简单,这帮人的孩子全在我们哈佛读书,让他们跟爸妈说一声就来了。”
这些,无关劣币逐良币,或是优胜劣汰的规则,在何峰看来,只关乎公平。他说,“当金钱可以取代天资和勤奋的时候,中下层家庭的孩子就失去机会了,所谓竞争的规则就只有表面的公平。”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5:55:00 +0800 CST  
新校园分裂(下)
本报记者 邱晨辉 实习生 汪乐萍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7月23日 03 版)
谁也不能说,不出国、没留在大城市的大学生就不会成功,就没有光明的未来。无论是提升自我还是实现所谓的成功,都有多条路径,从来都不是“华山一条道”。就像一些乐观的“穷”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常提到的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大一暑假,16岁的刘和去参加一个饭局,“我强迫自己在饭桌上变得老练一点,这样别人才会相信你,才会把兼职的机会给你。”刘和是成都一所211高校的学生,那一年,她赢得了兼职的机会。
刘和很少想过频频参加这样一些饭局意味着什么,她像往常一样继续着赚钱“养活自己”的日子。只是当她在周末和假期“抓紧挣钱”之时,班上家境富裕的同学则在寝室鼓捣代码、创建小型网站,或去参加艺术团,“他们的生活丰富很多”。
与此同时,班级里那些所谓“有钱人家”的孩子也对刘和刮目相看。“像刘和这样的同学,他们接触社会早,成熟并且经验丰富,将来不管是做企业还是从政,都非常适合,我们虽然现在过得开心,但将来就是干一个技术工种。”刘和告诉记者,虽然大家都不曾明说,但她很清楚同学们的想法。
不过,刘和并不喜欢这种“成熟”。读研的时候,刘和的一位同学与同实验室的一个男生关系处不好,于是刘和劝她,“你可以适当去迎合他一点,投其所好,不要有什么就说什么。”后来,她想了想,“我觉得自己过早成熟了,有了心机,说的好听一些是更了解社会规则了”。
“还是不喜欢……因为,显得没那么青春。”她说。
社交网站的兴起,进一步将大学分成不同的“圈子”
过去的10年,互联网快速扩张,而社交网站的兴起,不仅颠覆了此前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校园生态,而且进一步将大学校园分成不同的“圈子”。
2007年,刘和大二,被称作中国版Facebook的人人网兴起,被认为是扩大个人社交网络的革命性尝试。刘和记得,当时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注册了账号。也就是在那段时间,刘和看到了那些有钱人家孩子的生活是如此的“潇洒”,“他们经常发各种各样的照片,化妆美照、主持经历、旅游、聚餐,都很美”。
这些是她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了解的,刚开始,她窃喜于能够了解别人的生活,并告诉自己要“见贤思齐”。但渐渐地,她开始讨厌这里,“差距太大,追起来很辛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到后来,她几乎不怎么再登录这个账号了。
湖南大学的一名讲师也有同感,她是2000年考进的大学。她告诉记者,“我们当时在网上真的在认真讨论文学、思想,不像现在。”她说,“除了口水,还是口水。”网络上聚集着的要么是“炫富帖”、“卖萌帖”,要么就是各式“愤怒的青年”。
“我是大三才有的电脑,有了之后就基本泡在网上。”刘和告诉记者,她的室友也一样,“大家上完课回来,电脑一开,就各玩各的了。” 而她所在的班级,除了唯一的一次集体春游之外,“平时都是小圈子一块玩儿”,甚至更多时候,是“各自为政”。
而10年前,也就是肖明刚读大学的时候,网络才开始流行。大一,每个班只有一两个人有电脑,大二大三之后,有一半的人都有了。那时候,聊QQ是件很时髦的事,后来又流行博客。在肖明的印象中,网络还只是他们大学生活的一小部分,主要还是面对面的交流,尤其是同班同学之间。相比于如今的班级活动难以开展,那时的集体活动几乎是班里全体参加。
在现实生活中,郑君并不愿和别人谈论自己。他说:“不是每个人都对你的事情那么感兴趣,所以我不大去跟别人交流自己的内心想法。”但是,和刘和不同的是,他喜欢在微博上“自我纾解”,他说,他期望“有心人”的关注。
然而,“有心人”总是很少,郑君很多状态的评论为零。“有点自娱自乐吧。”他说。
他的室友王跃则喜欢在微博上去“分享”,“每到一个新地方,我都会上传一些照片”。 相比之下,王跃的这种“多姿多彩”似乎更能获得关注。两人的微博粉丝量分别是106和4400。“微博粉丝量代表的是你的影响力,现在不少有钱的父母都花钱给孩子买粉丝,这样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有帮助。”王跃说。
家庭的经济资本悄无声息地通过高等教育进行着代际传递
当然,同学乃至宿舍之间的分裂并不是总是和金钱相关,一些看不见的因子也会引发冷战,或者就算没有冷战,彼此之间也没有友谊,至少,他们暂时没意识到友谊的存在。就像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大一同学描述的,他最好的朋友不在自己宿舍,而在隔壁宿舍。进入宿舍之后,他只干三件事,洗脚、开关电脑和睡觉。这是一位男生,1995年出生。他告诉记者,进入大学之前,他没想过宿舍关系是什么样,父母曾经试探性地让他注意一下,别出现“马加爵”了,他一笑了之。
一些接受采访的老师对这样的话题比较反感,“平时饭桌上聊聊可以,但真把这些东西写出去有啥意义,我们一个办公室之间还有矛盾呢,那些大科学家之间也有矛盾啊。”停顿了一会儿,这位老师说,“我知道,你们理解的高校是象牙塔,本该是教育公平的地方,但她现在还是吗?”另一位高校教师的感受是,相比他读书上大学那会儿,如今的大学里,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又何谈差异?
而这或许更值得我们深思。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伴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增长,农村子弟进入名牌高校的机会越来越少。尽管到目前为止,985高校未曾对外公开其农村生源所占的比例,但面对舆论的质疑,这些高校近些年不断推出加大农村生源录取比例的举措,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问题的存在。
前不久,《蚁族》作者、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廉思对外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除了进一步阐述此前已为公众所熟知的蚁族最新情况外,他在报告里第一次提及大学毕业生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该调查显示,家庭经济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受高等教育的学历层次越高,质量也越好。比如,在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大学毕业生当中,拥有大专学历的占51.9%,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44.2%。而当家庭年收入达20万元及以上以后,拥有大专学历的比例下降到14.8%,拥有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增加到79.6%。这说明,家庭经济水平越高的人群,受大专教育的比例越低,受本科及研究生以上教育的比例越高,换句话说,经济条件越好的家庭,子女受教育层次越高。
此外,个人毕业院校类型也随家庭经济水平的不同呈现出差异。该课题显示,家庭年总收入20万元以上的大学生中,毕业于211高校和985高校的比例为35.9%,而家庭年总收入1万元以下的学生中,这一比例仅为13.2%。与此相对,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比例在低收入家庭中较高,为69.8%,在高收入家庭中较低,为41.5%。这表明,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学校层次越高,受教育的质量也越高。
于是,廉思的课题组在报告里写下这样一段话:看似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制度所筛选出来的学子,仍然难以消除家庭经济地位的潜在影响,家庭的经济资本悄无声息地通过高等教育进行着代际传递。
这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廉思课题组称,高等学校通过“录取通知”以及可以期许的“毕业文凭”,不仅制造了一种“成人仪式”,同时还制造了一种“制度仪式”——与其说是在其前与后画了一条“通过”的界线,倒不如说是将那些注定了要占据社会显赫地位的人,从人群中识别且筛选出来,而其后的社会等级制度却被巧妙地掩饰起来。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很多大学生还是坚信“知识和奋斗能够改变命运”。
正如一位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我们在校园里去奋斗生活费,他们去学习,这已经有差距了,但谁又能说这不是我们的财富呢!”
他是乐观的。
毕业后,他或他的同学或许会成为一名蚁族。廉思展示了一幅照片,是他在调研“蚁族”时的床头拍到的。照片是一面墙壁,墙壁上粘着一张纸,纸的一边写着:电脑、买车、学开车,另一边写着“第一个五年购房计划”:建筑面积53平方米,单价2万元,首付31.48万元,需要月收入八千元。纸的最下方是她和她男朋友的签字。
廉思说:“我相信,他们才是中国梦的新源泉。”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5:58:00 +0800 CST  
这篇文章18亿中国人看过了都说好!中国只有14亿人?哦,未来还有4亿人看过了说好。

1、
为什么我要旗帜鲜明地反鸡汤反励志反成功学?这类逻辑相似情节雷同连结构都是大同小异的“总分总”的垃圾信息会让这么多人乐此不疲地分享真是一种奇迹,是的,心灵鸡汤是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精神毒品,不摆脱它你一生都完了。自然而然的,你下一代也完了,通俗来讲就是你生儿子没屁眼。

2、
和大多数毒品一样,它们有着非常强的成瘾性,喜欢励志的人总是越来越频繁地看励志的文章,而随着阈值的提高,励志的效果会不断的下降。

3、
归其根本,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励志和成功学带给你的最大副作用就是你雄心勃勃的意淫。或者我们可以换成好一点的词,叫做目标或者理想。
绝大多数时候,单纯由励志文所产生的理想都是最弱小的渣滓为了逃避自己所处的狗屎一般的现况而脑补出的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美丽新世界。比如“我要像他一样努力,我以后就可以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嘿嘿~!”
嘿嘿……

4、
在你的意淫之中,你未来会学习进步,你未来会身体健壮,你未来会工作勤勉,你未来会声名大噪。你不承认这叫意淫,你管它叫目标,好吧,谁在乎呢。励志出来的目标和理想,不过是你在狗窝里把自己一切美好的愿望尽数寄托于未来的的癔症。你在意淫里获得这些不费吹灰之力,而现实则遥不可及。如此劳心费神地常立雄心大志,还不如看三流网络小说来的畅快,何必欺骗自己。

5、
励志狗和成功狗还喜欢干一件事,那就是晒决心~!感谢互联网让他们曾经只能咬牙写在日记本上的屁话终于可以po给所有人看。不少人还喜欢表决心的同时去夸大自己所处境况之艰难,一定要有种世界与我为敌的悲壮感,像3岁小朋友装哭一样地求同情求关注和自我催眠。我真是笑的前俯后仰的同时感激这个世界上还能有这么多傻逼不至于抢了我的饭碗。

6、
苦难是独属于胜利者的故事,还没成功也学着跑出来讲故事的那叫乞丐。

7、
不要励志矫情,不要发表决心,不要自我勉励,这些东西全是最毒的毒药,屁用处都没有,还让你沉浸在丝毫不可能存在未来的幻想里,这属于最弱者的自我逃避。更操蛋的是,它还能让你以为自己能单单凭借树立远大目标而强大起来,哈哈哈哈,我觉得这一点你与一个伟人相同,日记强国地图开疆。

8、
社交网络究竟为什么而存在?无非“晒炫秀”。能晒的东西很多,但决心和承诺绝对是最像狗屎的一坨。很多人在网上的自我催眠很类似于这样:“啊,我现在多苦难多逆境,考了八次公务员都没考上,但是我未来一定会当上国家主席的!”“啊,我现在地摊的生意很不好,但是我一定会开一家全中国最大的公司!”别他妈逗了,这是正常人类三岁玩剩下的。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成年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果导向,没鸡巴你说个图啊~!

9、
强者也晒炫秀,但永远只晒结果,而不是承诺。

10、
没有人会因为你在网上的发表的决心和抱负而格外看得起你。你是不是想说“不是呀,有很多人都支持我呢!”呵呵,作为“很多人”中的一员,告诉你个真相:我打下“真棒,一直看好你的说唱天赋,加油~!”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草泥马,傻屌,看看你那逼样吧,不出三天,你连表决心的行业都能换喽。下周你就要成为了中国说唱最牛逼的厨子里面挖掘机开的最好的人了。”

11、
想干的事情悄悄干去,想完成的梦想悄悄去做。不要幻想未来会怎样怎样,好好勇敢地去面对惨淡现实,然后跨过去,如此一来事情大都能干成,唯一的副作用就是你完成了一件丰功伟绩想拿出来秀一下,却突然发现跟光宗耀祖荣归故里这两件暴发户最爱干的事一般,自己和原来圈子的受众已经不在一个世界里了。这种突然袭来的乏味和无聊,却是你打破固有阶级束缚最棒的奖赏。

12、
最后提一下,别他妈再来让我帮你们做“服从生活还是追求梦想”的二选一了。这个问题就像是有人拿着两坨屎,一坨狗屎一坨人屎问你吃哪一坨?你沉思半晌拿起那坨人屎吃了问我选的对不对。对你妈了隔壁啊!正常人的选择是塔玛不吃屎啊!!!追求梦想的同时你连自己的生活都维持不了,你还是多想想是吃狗屎呢还是吃人屎呢。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6:00:00 +0800 CST  
你什么时候意识到这是个看脸的时代?
转自留几手
夜深最适合这种密集的负能量段子了,好爽啊

1、小时代拍成这样还有那么多票房的时候。
2、刚进大学,学长们看到新来学妹都靠上前去献殷勤,看到我的一霎那,扭过头去说道:力气挺大的嘛自己扛咯的时候
3、当我想安静的做一个美女子,却只有推销员叫我美女的时候。
4、同学长得好看,卖手抓饼的大姐每次都少收他3块钱的时候
5、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说:那个帅哥后面的同学,你起来回答一下的时候
6、漂亮的女生怎么无理取闹都行,自己随便讲句不顺人家意的话,就被骂刻薄的时候漂亮的女生怎么无理取闹都行,自己随便讲句心里憋了很久的话或者偶尔撒撒娇,就被骂作的时候。
7、视频的时候,我妈都嫌我丑,让我离镜头远点,脸太大了的时候
8、问路的人顺便问了我一句:你学习应该很好吧的时候
9、亲戚夸别人家的小孩“哇真可爱”“好漂亮啊这小孩”。到我就是:黑黑的挺健康。
10、跟同桌上课爱唠嗑,结果班级男生都在背地骂我,说我很吵,却没有人说我同桌,同桌是个美逼,就这样。
11、走进整容医院,医生两眼放光的时候。
12、坐对面的闺蜜帮我拍照,拍了好久都觉得不满,沉默许久她突然大喊:“别动!这样好好看!”看到照片后,发现没有我的脸。
13、当小时代里唯一的好人唐宛如被打被侮辱,烧死前都没有男朋友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一切都是因为丑。
14、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过家家,自己永远是仆人、路人,或者道具。
15、不小心按到自拍镜头,被自己吓到的时候。
16、我和一个漂亮女生同时分到英语水平较高的一个班,两个人一开始都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学起来很吃力。但是英语老师(男)私下只给漂亮女生补课。老师是主动的。
17、食堂大妈看了我一眼,然后就把勺子里的肉给抖下去了。
18、把QQ在爸爸的笔记本上挂了一下午,晚饭他和我说:怎么都没有男的找你聊天的时候。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6:00:00 +0800 CST  
NO.1穷逼就别结婚了
近期听说两件事。一还算富裕的朋友向我倾诉他被追债,我吓一跳说难道迷上了地下六合彩,细说却比六合彩还要跌宕起伏,遇上的事情比中六合彩还要神奇。
朋友的同学数月前结婚,早已不联系的同学悉数联系,短信电话QQ人人全方位轰炸,装死装停机的悉数炸出,本着“喜事要与更多人分享”的精神,该同学邀请到了全部同学,并又安排亲信同学在校友群散言:“大喜事,我们随1000吧,当然我说的是我们几个,你们经济困难就随便吧。”狠话一撂,众人无不碍于面子纷纷响应:“通胀厉害,CPI高居不下,随1000算什么啊,随!”
各路银两雪花般的纷至沓来,新郎在城郊一酒店定下数桌,一干人等吃千元一桌的大桌喝几十块一瓶的酒喝了个痛快,这时就发现我那位可怜的朋友不在场,电询之,说在外地,正找ATM机给你转钱呐,人到不了,钱得到。同学喝酒喝出了潇洒,大叫可别,这多不好,改天我单独请你你再把钱给我吧!——多爽快。
后来我朋友觉得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本来也想断交了,就这样吧,谁想此后每周都能接到电话,这1000块就成了挥之不去的债。
另一件事,一同学的哥哥被悔婚,过程简单的令人心碎。
同学哥哥过去在部队,转业后认识了未婚妻,就准备结婚了,同学哥哥说婚礼办,但量力而行,不花父母钱,用自己存的几万块用来办个中档的婚礼就成了。一直宣称“不图别的,就觉得他人好且自立”的时代女性果断说好然后收拾东西回了娘家并表示如果没有Q7组成的迎亲车队和市内最高档酒店的酒席,这婚就不结了。
时代女性同时表示,蜜月行必须是欧洲六国不能是寒酸的棒子游或者土气的新马泰,因为“我们办公室的XX就是去的欧洲”,而且必须是在市内最贵的影楼拍三亚婚纱套餐,因为“我们院的XX就是去海南拍的,你不能带我去河南拍”。
同学哥哥也不知是脸上挂不住还是精虫上脑,火速搬出父母,重金砸满需求大坑,遂如愿。
也不知道我心理有问题还是穷逼太多,我身边结婚的穷逼还真不少,借机敛财的,女以婚贵的,攀比的,借婚姻满足虚荣的数不胜数。当然可能是普通人都悄悄的把婚礼办了,唯有穷逼嗓门嘹亮,叫了个天下皆知。
穷逼当然喜欢叫,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偶尔有个小事当然要理所应当的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6:10:00 +0800 CST  
做个主角,着最闪的衫,扮十分感慨,有人来拍照要记得痴呆,然后他们就有了痴呆的婚纱照摆在最光鲜的位置,刹那间以为自己是本埠上流,各路名媛悉数来贺,租来的仿版林肯仿佛就是婚后每日上班的小座驾,次日演出结束,返工时又是红光满面照耀一整个冬天,逢人便不自觉的说起欧洲如何如何,仿佛他是日夜往返时区之间的无时差世界人,其实就是戴着小红帽去了趟景点走马观花。
待次年再有人办喜宴时,他定要讲述自己的豪华规格,并唉声叹气“五千元一桌的标准也不过如此”、“XX婚礼承办商家的卡宴过于陈旧了,坐起来一点也不舒服”、“XX婚纱的化妆师不错就是用料太差,记得带自己的卡姿兰。”炫耀的让人心疼。
也有穷逼不放弃任何一个把所有人当爹的机会,抓住结婚的大好契机,迅速敛财,并得益于穷逼富裕的脸皮,敛来的财甚至不会做任何回报,他结婚设计让你随1000,你结婚他顶多带着500块和一众亲戚吃个天花乱坠。多好的算盘。
靠婚礼发财也只有穷逼能想得到了吧,穷逼都是天生的奇葩赚钱专家,任何见缝插针的机会都不放过但绝对不会发财,穷逼为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耗费大量精力,但从没见过谁靠结婚收钱发大财的,或许看上去有,但看不见的地方谁算得出具体的投资回报。
穷逼就别结婚了,你无法以此暴富,想通过一次婚礼成为焦点也维持不了长期的注目,过不几个月,办公室的话题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新人的婚礼,他去的地方比你高档,他的婚礼比你爆炸,或者他们办了宗教的婚礼行为艺术的婚礼,你瞬间过气,在话题中间苟延残喘,试图讲述“哎呀他们,我当年........”的时候也被话题的狂潮席卷的听不到声音。你要如何做?离婚再办一次婚礼回到话题巅峰?祝你幸福。
NO.2穷逼就别要孩子了
前几天高考,网上疯传一张图,几个家长在考场门口人来挡人,车来挡车,因为他们的孩子在考听力,他们担心自行车通过的噪声会影响自家孩子。有人说:这些屌丝父母。
多好的词儿,屌丝父母,以前从没想过竟然有这么恰如其分形容这群奇怪的人的词儿。他们碌碌无为,所有的希望和寄托都压在自己孩子身上,希望他们的孩子出人头地,完成自己没完成的理想,甚至可以带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比其他的人更疼自己的孩子,也希望别人像他一样,把他们的孩子当成世界的中心去维护。
我见过太多的屌丝父母,坐公交车他嫌人挤到他的孩子,走路他嫌没人让着他孩子,选班干部没他孩子的事他说肯定是有黑幕........
穷逼就别要孩子了,你需要的不是孩子,是再活一次摆脱屌丝的命运,实现美国梦,走出亚洲冲向世界。
我面对父母高压的“什么年纪干什么事儿”都顽固的不谈恋爱不结婚,就是怕开了这个头,下一个“什么年纪干什么事儿”就变成了要孩子,而我是个穷逼,我不能要孩子,给不了他正常成长的环境,要个屁!
有人说,哎呀,这么物质干嘛?
不是物质,真不是,是你自己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停下来,你缺乏耐心,生活苦闷,工作乏味,一个这样的人怎么有足够的情感去面对小孩?而你的孩子也会迅速的变得像你的工作一样,让你感到乏味,无趣,无法实现理想,对未来抱有怀疑。梦想再次被击垮。
自己的梦想,不需要别人去实现,所以已经过上想要的生活的人,他们的孩子会好过一点,至少他们的父母不会要求他们去代替父母实现父母的梦,过自己就可以了。这并不是说富逼才有生育权。
屌丝父母的孩子,也不会是个可爱的人,他们被自己屌丝的父母高压饲养,完成梦想,像把锋利的菜刀一样被重视,在实现父母理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终完成一生,而自己消失在时间里,消失在父母的期盼中。
我坐公交,遇到的屌丝奶奶,她把别人让给她的位置给了她10岁左右的孙子,然后站在我面前,面带愁容,捶腰跺脚。我会让?不会。你疼自己的孙子无可厚非,但不要希望别人会疼你,一个10岁的孩子应该知道站公交是什么味道,当然更应该知道自己奶奶让给自己座位是件很叛逆的事情,正常的做法应该是他站着,她的奶奶坐着。
你可以说我不善良,但世界对每个人都不善良,不要要求别人对你善良。你给不了你孩子的东西,别指望别人给。
今天我走在马路上,两人宽的路,一个孩子在路边玩,我侧身走过,他摔倒了,我扶起来,然后站在20米开外的他的母亲对我横加指责,她说:“你把我孩子撞坏了怎么办!”能怎么办?我就撞了怎么着?难不成我要停下来等你孩子玩完他的游戏再走?这是公共通道,是人行道,我没开车,我走自己的路,关你什么事?
“你走路不长眼吗?”——你他妈不长眼吗?自己孩子堵着路没看见吗?他自己摔倒的没看见吗?
但我什么都没说,我说对不起,然后就走了,因为我知道这又是个屌丝父母,刚我扶起来的不是他的孩子,是他的未来,他的希望,世界上那个代替他完成梦想的人,这个结了婚生了子还和我一样住在30㎡小公寓里的人。

楼主 WUJIAQI去  发布于 2014-11-06 16:12:00 +0800 CST  

楼主:WUJIAQI去

字数:45989

发表时间:2014-07-03 04:5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1 21:20:54 +0800 CST

评论数:44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