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说著名的“洛→豫→徐→淮”调值环流

在河南、山東、江苏、安徽等地的方言中,有一种声调演变的现象称为“调值环流”,是指调值按照“高→升→低→降→高”的顺序不断循环变化,但具体的内在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
调值环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洛式:阴平高调、阳平低调、上声降调、去声升调;
2、豫式:阴平升调、阳平降调、上声高调、去声低调;
3、徐式:阴平低调、阳平高调、上声升调、去声降调;
4、淮式:阴平降调、阳平升调、上声低调、去声高调。
注:高调一般是高平调,低调可能是低平调或低折调。
各种调值类型的分布范围从名称上大致就可以看出来了,不过真正的洛语现在已经遗存很少了,倒是坤语(西南官话)、湘语、闽南语以及部分北吴语和東路晋语还广泛保留着这种模式或只是稍有改变,毕竟这是明代通用语甚至也很有可能是中古通用语的调型。徐式调值主要分布于苏北、皖北和枣庄,但有一个知名度更高的代表方言是天津话,也有人认为天津话就起源于徐语移民。另外不仅是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淮语,南昌话等赣语也属于淮式调值。
最有趣的是青语、齐语单字调还处于豫式阶段,但加轻声变调(例如“王”的单字和在“王家”中调值完全不一样)却已经发展到徐式或淮式阶段了,像青岛话的“低降、高升、低升、高降”模式(音位上可以这么认为)就正好在徐、淮之间,那为什么能出现这种不同步呢?内源说认为加轻声导致前字变调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例如英语 teach 习惯读降调,而 teacher 就是高平调加低轻声了,并且只需要一点儿变化就能引发整体的连锁反应;外源说则认为徐、淮才是青、齐内在的真实状态,豫式调值只是被强势的中原方言覆盖出来的,或者可能是各地方言相互“监督”共同维持了一种单字调较古老的局面,但这种影响又没能深入连读调。其实两种说法可以合一,分别解释了调值变化不同步的内在和外在原因~~



楼主 TMV  发布于 2016-12-12 15:16:00 +0800 CST  


楼主 TMV  发布于 2017-03-09 11:17:00 +0800 CST  


楼主 TMV  发布于 2019-02-09 06:57:00 +0800 CST  

楼主:TMV

字数:744

发表时间:2016-12-12 23: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9 10:31:20 +0800 CST

评论数:58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