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学普通话:青语、燕语韵母结构对比

汉语的韵母可以分为韵头(介音)、韵腹、韵尾三个部分,但各种方言在演变过程中,韵母结构往往朝不同方向简化:像以青语为代表的小口型官话,就是韵腹、韵尾充分融合,最终形成一套新的元音体系;而燕语等大口型官话,虽然已经出现向小口型演变的趋势,但韵腹、韵尾分立的局面仍相对明显。本文为了突出青语、燕语的差异,并照顾音位的对称性,有些读音的记录方式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大家能领会精神就行!
燕语在前,青语在后——
前响韵母(长韵母):
ai、au → ɛ、ɔ
əi、əu → ɪ、ʊ
an、aŋ → æ~、ɑ~
ən、əŋ → e~、o~
in、uŋ → i~、u~
后响韵母(短韵母):
a、ia、ua → a、ja、wa
ɯɤ、ie、uo、yø → ɰə、jə、wə、ɥə
ɯ(ɿ/ʅ)、i、u、y → ɰɨ、jɨ、wɨ、ɥɨ
可以看出来,前响韵母燕语比较“央”,而后响韵母青语比较“央”,或者说青语比起燕语来,韵尾的同化能力更强,而韵头的同化能力较弱。青岛人学普通话就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发前响韵母时把韵腹发得饱满到位,而发后响韵母时让介音的影响大一些,别把韵腹拖得太明显(高元音是完全,中元音是部分)。
注:青语跟燕语 əŋ 对应的韵母,老派有跟 u~ 混淆的趋势,因此记成圆唇的 o~,但新派发音大多被普化不圆唇,其实也是为了增加跟 u~ 的区分度;
青语在个别非轻声字上也有 ə、ɰə 的对立,例如“他”tʰə、“喏”nə(两个字都是上声),跟一般的 ɰə 韵母不一样,应该是因为比较常用导致介音弱化了。
http://tieba.baidu.com/p/3325816639本文可以算是对原先这个主题的补充说明~~


楼主 TMV  发布于 2016-11-15 13:07:00 +0800 CST  


楼主 TMV  发布于 2017-01-27 08:06:00 +0800 CST  


楼主 TMV  发布于 2017-07-09 06:40:00 +0800 CST  

楼主:TMV

字数:694

发表时间:2016-11-15 21:0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1 09:27:59 +0800 CST

评论数:2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