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元音、八辅音为基础的修订版国际音标

五元音:a、i、u、e、o;八辅音:唇、舌、齿、顶、腭、牙、垂、喉。
所谓的修订也只是微调,大部分还是照抄官方通行的版本,不过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也能体会出那些细节改动的用意。
元音主要是把原先不实用的八元音体系改成了更受群众欢迎的五元音体系:
前 — 央 — 后
i·y _ ɨ·ʉ _ ɯ·u — 高
ɪ·ʏ _ _·_ _ _·ʊ
e·ø _ ə·ɵ _ ɤ·o — 中
ɛ·œ _ ɐ _ ʌ·ɔ
æ __ a __ ɑ — 低
注:
i、u、y、ɯ 对应的半元音(近音)分别为 j、w、ɥ、ɰ;
齿音的舌尖元音为 ɿ·ʮ,顶音的舌尖元音为 ʅ·ʯ;
可以增加符号 ᴀ 表示比 a 更低的央元音;
次高一行就是不全,一般语言中也用不到那么多符号;
原版中 æ、ɑ 的圆唇元音符号为 ɶ、ɒ;
原版中还有比 ə 稍高的 ɘ 和稍低的 ɜ(对应的圆唇为 ɞ),这两个符号如果改成稍前和稍后可能很适合描述汉语方言。


八辅音为正辅音部位,采用单字命名;其他的为副辅音部位,采用组合命名:
唇音:鼻 m,塞 p·b,擦 ɸ·β,颤 ʙ;
舌音:鼻 n,塞 t·d,近 ɹ,闪 ɾ,颤 r;
齿音:塞 ts·dz,擦 s·z;
顶音:鼻 ɳ,塞 tʂ·dʐ,擦 ʂ·ʐ,近 ɻ,边 ɭ,闪 ɽ;
腭音:鼻 ȵ,塞 tɕ·dʑ,擦 ɕ·ʑ,边 ȴ;
牙音:鼻 ŋ,塞 k·g,擦 x·ɣ,近 ɰ,边 ʟ;
垂音:鼻 ɴ,塞 q·ɢ,擦 χ·ʁ,颤 ʀ;
喉音:鼻 ~,塞 ʔ,擦 h·ɦ,近 0,边 ɫ;
唇齿:鼻 ɱ,塞 pf·bv,擦 f·v,近 ʋ,闪 ⱱ;
齿舌:塞 tθ·dð,擦 θ·ð;
舌顶:塞 tɬ·dɮ,擦 ɬ·ɮ,边 l,闪 ɺ;
顶腭:鼻 ɲ,塞 tʃ·dʒ,擦 ʃ·ʒ,边 ʎ;
腭牙:鼻 ɲ,塞 c·ɟ,擦 ç·ʝ,近 j,边 ʎ;
牙喉:塞 ʡ,擦 ħ·ʕ,颤 ʜ·ʢ。
注:
除唇齿音外,其他副辅音的通用名称为:齿舌→齿间,顶腭→舌叶,腭牙→舌面中,牙喉→咽和会厌;
边音 l 一般作为舌音,但实际发音部位比 t 略靠后(靠上),算是在舌音和顶音之间,跟它同部位的一系列都是边音;
近音 j 一般作为腭音,但实际发音部位也比 ɕ 略靠后,跟它同部位的辅音也可以表示成牙音腭化,例如 c=kj;
塞音加近音(介音)的组合,tɻ·dɻ 可以简写为 ʈ·ɖ,tj·dj 可以简写为 ȶ·ȡ;
有些没有近音符号的部位,需要描述近音时可以用浊擦音兼顾;
ɲ、ʎ 在官方体系中为舌面中音,但这两个符号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被当成 ʃ 系列的同部位鼻音、边音,此时的 ʃ 系列符号描述的其实也往往是腭音,与 ɕ 系列等价,ɲ、ʎ 通常也可以直接当腭音符号使用代替 ȵ、ȴ;
ʃ 系列符号还经常用于与齿音、顶音、腭音都不同但又类似的发音,或者一个音位同时包含这几种音值,并不一定是严格的舌叶音;
喉音的鼻音、边音指不确定发音部位,并不一定是严格的喉音(根本没法真正用喉音发边音),鼻化元音就可以用元音加 ~ 表示;
喉近音的符号就是数字 0(原先带斜杠的那种符号在哪儿都找不到),用于描述与 ʔ、ɦ 都不同的“软元音开头”,其实是个有点儿讽刺意味的符号;
送气符号为 ʰ,浊塞音有些情况下(例如描述汉语方言)出于音位对称考虑可以表示为清塞音加 ʱ,还有挤喉符号为 ʼ,跟中英文的单引号其实都不一样,以及描述入声韵尾需要用到的无声除阻塞音 p̚、t̚、k̚……


都看过一遍了吗?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楼主 TMV  发布于 2016-10-31 16:23:00 +0800 CST  


楼主 TMV  发布于 2017-10-06 17:07:00 +0800 CST  

楼主:TMV

字数:1408

发表时间:2016-11-01 00: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4-23 21:28:16 +0800 CST

评论数:11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