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雄文老师能帮我解惑吗?(转载)

张雄文老师能帮我解惑吗?
张雄文老师,我是看您的著作文章而成为一名军迷的,更是一名粟将军“战神论”的铁杆粉丝。平时休闲时,就到各将帅吧为粟将军发声,到了容不得别人说粟将军半点不是的地步。直到遇到楚夫先生,他说我还不是很了解粟将军。这还容得,顿时就遭到我一顿不留情面地“痛击”。但没想到他不但不还击,还邀我私聊,我哪能服呢!便开始与其展开私聊。这一聊,便产生了一些迷惘,亦困惑得不能自拔。谁能帮我解惑呢?敬请张老师帮一帮!(现将聊天整理如后)。
我:受先生之邀来此,不知先生有何意?请指教。
楚夫:客气。我是看在你年轻又是军迷的份上,特邀你私聊。但我有两个条件:一是你开题,我解题,不过只能粗线条谈认识,看能否给你一些启发;二是你先不要与我辩论,可多看军事相关材料,查证想好后我们可再来辩论。
我:同意,我只听。不知先生如何看待粟将军?
楚夫:不瞒你说,我是将帅们的大众粉丝。粟将军是一名名将,我当然很喜欢崇拜了。
我:粟将军可不仅仅只是一名名将,他可是近代第一大军事家、第一战神,林彪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他远远超过林彪。
楚夫:我先不论你的观点,但我仅谈个人认识,你去判定。
先说军事家
纵观华夏5000年文明史,虽战将如云,但军事家则寥寥无几。为何呢?因军事家有两个必备的硬条件:
---应有自己独特的军事理论,亦“兵法”,并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应是一级统帅,独立指挥过若干重大或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战斗。
如果有其1无其2,至多是一名军事理论家;如果有其2无其1,也就只能是一名战将,至多是一名名将或战神。总之,军事家既是一名战将或名将、战神,又是一名军事理论家,亦为两者的统一体。就军事家必备的两个硬条件来论,你可以研究一下:在开国将帅中能有几人?是否是林、刘可二者兼得?
再说战神
如何定论战神?就开国将帅而言,我认为:
---应是最高统帅始终依仗的主帅;
---应在共军各个战争与发展时期均起核心作用的主帅;
---应能独立指挥过若干重大或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战斗。
你可以仔细考证:在开国将帅中,是否是彭、林可以相提并论?
最后与林相比较
首先,我很反感拿开国将帅进行相互比较,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似的,比来比去。只要一比较,都是拿己之长比彼之短,这有何意义呢?何况我们没资格这样做,我们要多去认可、推崇每一位将帅的功勋为好。对于林,在军事上至少有以下几点应该认可:
---林是毛在军中的左膀右臂,与彭始终是毛的两张王牌,他们从红军时期一直主战至建国,即便是建国后毛仍然依靠他们主军。
---在共军各个战争与发展时期的成名之战或者决定生死存亡之战中,绝大多数都有林直接或者参与指挥。这一点除彭外,还有第二人否?你可研究。
---在国共几十年的斗争中,林始终是国军避不开,且给国军致命打击最大,受其关注度最高的共军主将。你可在红军之鹰吧中看一贴:蒋介石为何说林彪是“战争魔鬼”?
---林的军事理论能产生有形的战斗力,从单兵到师,其影响深远。这一点,你可以研究一下在将帅中是否有第二人?
---在共军名将中,多数曾经是林部下,是林带出来的。林带部下有一特点:授予制敌。他不仅指挥你打仗,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去指挥打仗。丁盛将军回忆说:过去不懂如何指挥部队打仗,我是到东北才学会的,后来对印反击战也是这样指挥打的。你可研究一下:五大战区的战将有多少曾经是林的部下(包含粟将军)?
---林带十多万到东北,不到三年就带出了100多万虎狼之师,其兵员扩张之著、战斗力提升之快难以想象,而且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这一点你可以考证:别说是开国将帅了,就是从古到今是否也可能没有第二人(仅指此)?据了解,在一线指挥过100多万部队作战的,从古至今全世界就4人(罗马、美、苏、中各1人).
---林是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创立、践行者。这一点林从红军时期一直坚持贯穿始终,所以他带的部队战斗力最强。你可以研究一下林的精神(作风)是无形战斗力是否是从叶挺独立团时期开始意思到的?林是如何对待国军操典的?军队各兵种(炮兵、侦察兵、工兵、骑兵、装甲兵)的建立和形成战斗力是否是从林开始的?
至于粟将与林比较,他们一个是将,一个是帅,你可想一想:是不是还是不去比较为好呢?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4 16:40:00 +0800 CST  
我:粟虽然是将军,那也是他让帅了,他完全有资格当元帅,他才是真正的“无冕元帅”。
楚夫:所谓“无冕元帅”亦指被评定为元帅而未授予其元帅军衔者。当时评评衔时,毛、刘、周明确不参评。但评时毛被评为大元帅,十帅加邓被评为元帅,最后决定只授十人为元帅,毛、邓没授大元帅、元帅军衔。
如果有“无冕元帅”之说,是否毛称为“无冕大元帅”、邓称为“无冕元帅”才更加确切些呢?
至于粟将军,被评定的是有大将资格,且授冕的是大将军衔,你还能说他是真正的“无冕元帅”吗,?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4 16:58:00 +0800 CST  
我:粟没评定为元帅资格,是因为陈毅,他只是战区挂名的统帅,其实粟才是真正的“战区统帅”,称他为“无冕元帅”也是可以的。
楚夫:对战区统帅的界定,即要集党、政、军权于一身,才能是真正的战区统帅。五大战区只有东北、西北的林、彭才是一统战区之帅,其他战区不好定论,只能把党政与军事分开论统帅了。就华东战区而言,在47年1月前,统帅是饶、陈,陈为军事统帅(山东军区司令兼山东野战军司令政委),粟是华中军区付司令和华中野战军司令,受饶领导、陈指挥。华东军区、华野成立时,陈为军区、野战军司令并兼野战军政委,粟为野战军付司令,在军区没有任职,即对军区没有职权,其军事统帅不用说也是陈。从7月分兵开始,陈、粟带西兵团外线作战,受刘陈邓指挥,后来是中原建制下三军之一(刘、粟、陈部),一直到三野成立。此时,华东战区饶开始直接指挥华东军区、东兵团作战,饶就集华东战区党政军权于一身的统帅了。你仔细想一想:粟是哪一个战区的真正统帅呢?不要说是战区统帅了,就是战区的军事统帅也不是,因为一个战区的军事统帅,应是野战军和军区司令一肩挑,即对军区和野战军有直接指挥权,你认为呢?
我 :但是,毛电报明确了,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因此,粟是负责指挥作战的,解放战争中三野歼敌最多,这都是粟将军之功,超过了所有元帅,论功也能授元帅。
楚夫:好。先说战役指挥
林是最先论述战役指挥问题的,主要包括战役组织、战役实施。毛是在什么情况下明确的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是在得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决心在淮北一起打仗时,毛泽东于46年10月15日在给陈并告粟的电文中有句"战役指挥交粟负责"。那么,毛这里的战役指挥指的是什么呢?毛的电报非常明确:1. 在陈领导下;2.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六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返电商贻误战机);3。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可见,毛这里的战役指挥主要指对战役实施的指挥,即用林和现在的观点是:战役组织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实施交粟负责指挥(也就是你们经常说的所谓的“战场指挥”)。林在苏研究过战役理论(因战役发明者是苏军,我们学来的,美军、国军没有战役一说),但毛当时这种战役指挥的提法也没错,因为共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习惯把对战役、战斗实施的指挥称之为战役指挥、战斗指挥的,直到80年代后。所以,我们不能用林和现代战役指挥理论的观点去解读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战役指挥。不知我这样解释你是否接受,但你还是先查看林对战役战挥问题的论述(他的目的是教部下即战役指挥员的),再仔细研究毛电报全文,自己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就算粟负责战役指挥,那也只是一个局部,这和四平战役李、天津战役刘、海南岛战役邓等等有何区别呢?这样对粟是高看还是低看好呢?如果这样的话,那粟不就是一个战役指挥员了吗?如此,就跟一方战区统帅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差远了,你说呢?
再说粟与三野战功
我们先不论三野歼敌数量,只说三野战功的组成部分,因为你要谈论粟将军的功,所以不得不要说三野战功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可以分四个阶段:
---华野成立之前。其战功由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组成(约一年),粟为华中军区付司令、华中野战军司令。
---华野成立之后。其战功由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组成(约半年多),粟为华东野战军付司令。
---华野分兵之后。其战功由华东军区、东兵团(华东军区建制,后称华东野战兵团,再后分为山东兵团、苏北兵团)、西兵团(对外称华野,先后属晋冀鲁豫、中原建制)组成(约一年多),粟为西兵团(华野)付司令、代司令政委。
---三野成立之后。其战功由华东军区、三野组成,粟为三野付司令。
给你提供以上情况,你自己去判定三野战功是否都是粟将军的?就说四野战功吧,林都不能说都是他的,但李将军说:东北99%的仗(最初一些仗外)都是林指挥的。(按理说,三野歼敌数量应该只计算野战部队的,不应该包括军区部队的,因为三野是由野战部队组成的,不过三野计算了,当然这不重要,我只是给你提示一下,供参考)。
我:那淮海战役呢,就是粟将军指挥的,他指挥华野17个纵队歼灭了80%以上的敌人,这可是三大战役之一,这个大功除林外其他将帅是没法比的,就这一大功也应该授元帅。
楚夫:对你这种认识我首先保留意见。但我换一种方式,按淮海战役的过程来论,也算间接回答你,不过还要你去好好查证。
---济南战役时,毛就电示许谭并告粟,要许谭打完济南先休整后,再南下配合粟部打仗。于是,粟在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向中共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国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这就是粟最初较小规模之淮海战役。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的设想,后来称之为的小淮海战役。此时,饶回来了,在其领导下,制定淮海战役计划(即打黄)。粟提出的淮海战役建议,立了头功。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打黄。要打黄,首先就要包围他,为断其退路,谭在饶领导下,策动绥靖区之敌举行贾汪起义,让出了地盘,谭率领山东兵团断了黄退路。谭立了第二功。
---要打黄,就要更多的兵力来牵制外围之敌,中野便加入了。此时刘提出建议并率领中野攻占了空虚的宿县,于是切断了徐州守军向蚌埠之退路,大淮海战役形成(这一点至关重要,关键点在此)。刘为形成大淮海战役立了第三功。
---由于要在中原大打,粟为中原委员,故建议陈邓指挥。鉴于淮海战役规模越打越大,1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组成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于是刘陈邓以总前委之名开始指挥。由于主战场在中原,所以总前委的组成人员以中原为主了(中原刘、陈、邓、粟,华东谭),故就不可能让饶参加的。
---围歼黄时,开始粟指挥华野打,谭指挥山东兵团断敌退路和阻援,华野久攻不下,就改为谭指挥山东兵团为主围歼了黄兵团。粟、谭立了第四功。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这是刘提出的建议,毛同意了。刘立了第五功。
---围歼黄维时,刘指挥中野在陈士渠指挥的华野部分部队支援下,全歼了黄兵团。刘、陈立了第六功。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4 17:02:00 +0800 CST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追歼杜聿明部。首先在总前委统一布置下,对杜聿明部展开政治、心理攻势,然后粟率领华野并指挥苏北兵团、谭指挥山东兵团歼灭了杜聿明部。粟、谭立了第七功(有的说此时粟病住院,是陈士渠指挥的华野,有回忆录为证,但我还是认为是粟指挥的华野为宜)。
我所了解的以上情况,仅供你参考,你可以多看战史和毛、将帅们的年谱、回忆录,进行分析比较后,来得到答案。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4 17:04:00 +0800 CST  
我:好,我会的。但我有一疑问,济南战役时华野已经合并了,形成了大华野,而且淮海战役是华野和中野打的,但先生上面所说粟的华野不包括山东兵团、苏北兵团,这又怎么解释呢?
楚夫:1、华野从分兵后没合并; 2 、淮海战役是华野、中野打的没说错。 首先,我们来看华野是否合并了。看华野是否合并很简单,就是要看老华野部队是否回归到一个建制单位了,事实是没有:
----济南战役后,谭山东兵团济南战役综合报告上报的是军委、华东局,粟西兵团(华野)综合报告上报的是军委、中原局,领导关系没变,没合并;
----粟淮海战役建议在上报军委的同时,上报了中原局,其仍隶属于中原没变,没合并; ----淮海战役介绍参战部队时,华野领导班子是传统意义华野的领导班子(老华野),之后是粟、谭、韦指挥的部队,他们是分开并列的,没合并; ----所有回忆录、年谱、电报等等,粟指挥的华野亦为西兵团,与谭山东兵团、韦苏北兵团没有隶属关系,没合并。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4 17:13:00 +0800 CST  
你可能要问:他们都在一起打仗了,不是合并了吗?
我可肯定地说,在一起作战不能说明是合并,只能说明是配合作战,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建制单位,没有隶属关系。在作战中,不同建制部队在一起配合作战,是司空见惯的事,打完仗便各自归建了。如,济南战役后,粟就不能再指挥谭山东兵团了,是毛又命令谭南下配合粟作战的。
现在,我们再来说传统意义的华野。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4 17:15:00 +0800 CST  
那么,为何说淮海战役是华野和中野打的没说错呢?因为参加淮海战役的部队除中野外,粟的华野、谭山东兵团、韦苏北兵团都是老华野部队,关键是三野成立时,他们又都是三野的,三野是老华野的延续。所以参加淮海战役的粟部、谭部、韦部统称为华野一一亦传统意义的华野(老华野,不是中原对外称的粟华野)。这样,就没什么说的了,都是认可的。但假设粟部或者谭部、韦部是二野的,那可就不能这这样说了,这一点你去理解吧。
对于这一点,你只要把参加淮海战役的部队,中原建制的部队是否是16个纵队(其中刘的中野7个纵队、粟的华野9个纵队)、华东建制的部队是否是8个纵队(其中谭的山东兵团5个纵队、韦的苏北兵团3个纵队)考证清楚了,一切就会明白。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4 17:32:00 +0800 CST  
我:好的。我看的书和文章,说粟将军打的仗都是以少胜多,林就会以多打少,他只佩服粟将军打的仗,说他尽打“神仙仗”,还说红军井冈山时期到长征前就粟和他的仗打的好。毛也很看重粟将军,援朝选帅时,粟是第一人选,林、彭都是他的替补,毛是把粟当帅看待来使用的,这没错吧?
楚夫:对于你知道的粟将军打的仗都是以少胜多、林就会以多打少之说,可以肯定地说那是一点不懂军事常识的人说的,就是不懂军事也不应该说出这样的话来。我就拿你家与邻居打架来说明,你家弟兄两,邻居弟兄三,而且邻居个顶个比你家都强,我想你们弟兄两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与邻居打的,除非被迫打,你们弟兄两拼了命才打赢了,你们也打进了医院。想一想,你们弟兄两有那么傻还经常与邻居打吗?何况是打仗,是论成败的。以少胜多通常是在没法了、被迫且不得不打的情况下打的,虽然胜了,但这也是指挥员通常都要力求避免打的仗。一个优秀指挥员,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要能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对敌。何况是粟将军,他打的仗更是如此的。拿苏中七战来说,哪一仗不是以多打少?共军在战场上之所以打败国军,主要是在局部能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直到逆转战局,最后彻底打败了国军。你说呢?
对于林彪说粟将军尽打“神仙仗”之说,那更是“八卦”了。我很久以前是看到的资料还是听老师说过“神仙仗”,记不清楚了,大意是:红军时期,毛说过人民群众是红军生存与发展的“神仙”,所以,有依靠人民群众打“神仙仗”之说。林于47年10在整理的《硬拼仗问答》中,回答“为什么要打硬拼仗”时,针对战场环境、作战保障条件,且相对于“硬拼仗”提出来的“神仙仗”。认为关里既有根据地作依托,又有敌后游击战相配合,打仗选择回旋余地大,可以主动地去选择仗来打,打一些有十分把握且相对容易、难度相对较小、好打的“神仙仗”,而东北没有这样好的条件打“神仙仗”。我可以肯定地说,林没说这样的话,他不会那么去看粟将军和去贬低粟将军的。你仔细看林“硬拼仗问答”就知道一切了。
至于林彪说红军时期长征前就我和粟的仗打的好,这一定又出自张雄文先生之手笔。我看张先生写的东西好多都自相矛盾,自己否定自己。就说此点吧,张先生一会说粟将军在红军时期不显山露水、储意待发;一会又有个林说长征前就他和粟的仗打的好。其中有一点是“八卦”了吧?不过,你看看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网上可查),其中就知道长征前与林可并称为毛的“三虎”还是“五彪”爱将,你自己判定吧。
最后,说援朝选帅。我认为,援朝选帅第一人选只有林,不会有任何其他人的。主要根据: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4 17:34:00 +0800 CST  
1.朝鲜战争爆发后,林参加了毛、周等召开的所有有关朝鲜问题会议,不该他参加的会议也参加了,这是开国将帅中唯一一个如此的。不是林挂帅,他会有如此待遇?
2.边防军组建也是毛交给他一手办的,而且又都是四野的部队。如果边防军是为援朝准备的,并由其他将帅挂帅的话,其组建可能会交给挂帅者来办,指挥班子、部队也会由挂帅者来挑选的,不会让林全权办(不管是谁,都知道用自己了解的人、部队顺手)。
3.林对边防军组建是花了血本的。
---指挥班子是林精心挑选后提出的建议,毛同意的。粟将军也是林建议的,还把海军萧司令也选来了(粟与他关系不错,曾任过他的参谋长,解放战争表现甚佳,关键是下一步三野部队也会参战,援朝部队要以三、四野部队为主组成,粟是三野最佳人选。萧曾是四野参谋长,他没选刘是因空军也要参战,不能没有刘。这样,就可形成林、粟、萧的指挥班子了)。兵团指挥员就更不用说,甚至达到了先斩后奏的程度。如果不是林挂帅,他会如此用心做?他会主动建议让粟来领导四野的“四只虎”部队?毛会让林去任意如此办?
---边防军部队都是四野王牌,由四野“五只虎”的“四只虎”部组成,只留了“一只虎”镇守南疆。就这一点来说,如果不是林挂帅,他会如此让“四只虎”去,自己不留着用?如同解放战争初期派部队到东北一样,其他战区谁愿意将自己战斗力强的部队和能打仗的指挥员派去?谁愿意把自己好的装备让去东北的部队带走?没有一个愿意吧。
4.在开国将帅中,林对朝鲜战局关注度最高,随时都在了解战局,并派邓等实际调查。如果不是他挂帅,会如此热情关心?
5.他也做好了挂帅相关工作。
---将中南军区技侦局长调京,让其准备跟随入朝(局长有回忆)。
---更换了不便作战的工作人员(秘书回忆)。
---准备了生活用品,把带有字的生活用品换成了没带字的(秘书回忆)。
6.朝鲜大使回国汇报朝鲜战况时,毛听完汇报后,让他也去向林汇报。如果林不挂帅,还要单独向他汇报?
7.毛让彭挂帅时,彭不假思索地问:不是让林去吗?
8.从毛给高的电报也可以看出,是林挂帅。电文先是林病,接着是粟也病(这里明显分了主次关系),其意很明确:林病不能挂帅了,边防军就不能再由他来领导了,加上粟也病了,不能来边防军任职,这样边防军就只好先交给高你来代管。可见,如果不是换帅,即使粟病不能任职,边防军也不会交高管(事实也是粟病没到任期间,边防军一直是在林直接领导下做准备工作),正因林不挂帅了,才立即交给高管的。
9.“9.13”后,批林其中之一也有挂帅问题。
以上可以证明一切了。至于粟将军是挂帅第一人选之说,你去理解吧。那么,为什么又让彭挂帅了?
对于这个问题,各种传说的都有,版本不少,但最不可信的是怕死、称病推帅说,上面我说的就可以证明林是很主动并积极准备挂帅的,不存在不愿意挂帅的问题。假如林真是这样的话,他就不会那么积极主动去准备了,毛也不会再那么信任他,他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发展。我认为,毛是出于万全之策的考量才临时换帅的(记住是临时急换):
朝鲜战争爆发后,对于支援朝鲜特别是在出兵援朝的问题上,毛起初是持比较乐观态度的,当10月1日接到斯大林要求出兵时,当晚就拟好了同意出兵的电报,没想到开会征求意见时,大多不同意出兵,尤其是军方的意见引起了毛注意,当得知出兵面对的是与联军作战,没有一点优势,很可能将战火引向国内,甚至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蒋也会在美支援下反攻大陆,那将会出现遭受南北夹击的恶局。此时,毛意思到了出兵问题的严重性,不得不考虑:一旦出兵在朝战作不利或者出现败局、或者出现将战火引向了国内、或者出现蒋反攻大陆而遭受南北夹击等情况时,怎么办?靠谁来应对这种局面?由于四野是军队的绝对主力,这就要靠以四野为主来稳定大局了,所以还是不能让林去为好。故毛出于万全之策的考虑,决定临时换帅,速召彭进京挂帅。此时,毛就面临如何跟彭解释的问题了,说林病是最好的理由,谁都知道也是能接受的,故当彭问:不是让林去吗?毛说:林病了,去不了。彭就再没有二话推迟可说的,接受了挂帅。毛就派林去苏要装备并养病。后来,援朝作战出现危机时,毛就急召林回国,准备让他入朝,好在局势又稳定了,就没让林去。供你参考。
我:谢谢先生提供的这些。过去我看的东西少,只喜欢看张雄文老师的,别人的看都不看。等我多看一些资料,多了解些情况,去求证一些观点和史事,有问题再来请教先生。
楚夫:不客气,仅是个人之见,供参考,相互学习交流为好。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4 17:35:00 +0800 CST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5 10:42:00 +0800 CST  
八一所言即是,只是小儿之论吧了,不值一辫,一笑而过吧。。。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5 12:23:00 +0800 CST  
让余看,楚夫先生军事功底很深厚,只是点到为止,没作细论而已,但给人以一目了然,高手。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5 12:37:00 +0800 CST  
如按楚夫先生之点睛再去查证,收效定丰。看开题便知,是为对方引引路的,启发启发的。。。。。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5 12:43:00 +0800 CST  
林一一勇帅,由智生勇也。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6 09:01:00 +0800 CST  
刘一一智帅,由智生谋也。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6 09:02:00 +0800 CST  
1960年2月27日,林总主持中央军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国防建设工作纲要》,提出:
“国防工业建设的方针,在建立独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的目标下,应以原子弹、导弹为主,而以导弹为第一,同时注意发展电子技术,应以最大努力,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来着手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源头。
在此次会议上林总还说过:
“1.将来的战争是要按电纽的。2.战争准备中间最迫切的、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位的,我认为就是解决武器,特别是搞尖端武器。3.今后的战争已不只是靠步兵,而靠空军,导弹。空军的在战场上作用会越来越大,甚至在某些时候会成为致胜手段。应当优先发展空军。”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6 09:27:00 +0800 CST  
五六十年代,主要作战方向和对象在南、美蒋,但要防苏,林提出了南放北抗的战略方针;六七十年代,主要威协在苏,又提出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7 10:23:00 +0800 CST  
深研淮海战役,刘帅之作用甚大甚大:其一,阻援提出占宿县,完全切断了徐之退路,促成大淮海战役形成,太至关重要了,是形成淮海战役的关键一招,其战略眼光独到。先赞一个!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7 17:12:00 +0800 CST  
其二、提出攻歼黄维兵团,促使国军中原、华东之势全局彻底崩盘,这一淮海战役点眼之笔,绝妙绝妙呀!再大赞一个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7 17:18:00 +0800 CST  
可见,刘帅两神来之笔,其战略眼光啟可比唉,其在淮海战役的作用功莫大蔫!

楼主 美丽迷之歌  发布于 2016-05-17 17:22:00 +0800 CST  

楼主:美丽迷之歌

字数:4016

发表时间:2016-05-15 00: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5 16:19:58 +0800 CST

评论数:59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