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毒昆虫”皇冠易主?看看文献里是怎么说的

一楼比心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0:46:00 +0800 CST  
两天前,有位吧友在B站看了一段关于毒物排名的视频。视频中有幸上榜,并高居昆虫毒性排名第一位的并非我们熟知的马里科帕须蚁(Pogonomyrmex maricopa),而是一个略微陌生的名字:掘穴须蚁(Pogonomyrmex cunicularius)。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0:46:00 +0800 CST  
从文献记录上看,马里科帕须蚁一直都是当之无愧的毒王。在我看过的所有与其毒性相关的蚁学文献中均位列榜首。
但一来这些文献都是2016年之前的文献,二来里面的毒性对比都是与其他昆虫的,而非须蚁属内部的横向比对,要说马里科帕须蚁一定胜得过掘穴须蚁,还真是没有具体文献可以支持。




既然有人提出了这个观点,想必也是有所依凭的。
经过多番搜索,终于找到一篇发表于2019年的最新文献可能会提供一些有用的实验结论。获取有些麻烦,所以直到今天我才看到原文。这还要多多感谢某位热心的蚁友。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0:47:00 +0800 CST  
我知道多数吧友都懒得看英文原文,那我就简单把这篇文献的内容复述给大家吧。


德克萨斯角蜥(Phrynosoma cornutum)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美国的角蜥种类,主要以蚂蚁为食。单只蚂蚁所能提供的营养物质微乎其微,角蜥需要猎食大量的蚂蚁才能果腹。作为它们最爱的食物,须蚁也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的。蚁群庞大的数量,凶猛的习性,以及可引起剧痛的蛰针都是它们保卫自己,抗击外侮的武器。这篇文献就是通过研究须蚁毒性的强弱,探究掠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的。




文中萃取了23种须蚁的毒素用于实验,其中有22种分布于北美。




唯一一种分布于南美的须蚁就是这次的焦点:掘穴须蚁。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0:49:00 +0800 CST  
毒性用半数致死量表示,简称LD50(Lethal Dose, 50%),指的是在单位体重下,在规定时间内引起一半实验体死亡的毒素剂量。一般情况下,用来“试毒”的实验体,就是可怜的小白鼠。这个数值越低,证明杀死单位体重的实验体需要的毒素越少,其毒性也就越强。


实验结果显示,在23种须蚁中,毒性排名前三位的LD50分别是:
1. 掘穴须蚁(P. cunicularius) - 0.088 mg/kg




2. 马里科帕须蚁(P. maricopa) - 0.12 mg/kg




3. 双色须蚁(P. bicolor) - 0.125 mg/kg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0:51:00 +0800 CST  
其他我们平时有机会接触到的须蚁:
1. 红胡须蚁(P. barbatus) - 0.39 mg/kg




2. 栗红须蚁(P. badius) - 0.42 mg/kg




3. 加州须蚁(P. californicus) - 0.6 mg/kg




4. 短刺须蚁(P. brevispinosus) - 0.74 mg/kg




5. 罗纹须蚁(P. rugosus) - 0.76 mg/kg




6. 美西须蚁(P. occidentalis) - 1.11 mg/kg




7. 微亮须蚁(P. subnitidus) - 1.11 mg/kg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0:53:00 +0800 CST  
由于平时以须蚁为食,角蜥的血浆中进化出了可以中和毒素的物质,使其比实验室的小白鼠更能抵抗须蚁毒素的影响。
以马里科帕须蚁的毒素为例,德克萨斯角蜥的毒素抗性是小白鼠的1361倍。这种毒素抗性是专门针对须蚁属的,对蜂毒和蛇毒完全无效。
可见,为了更好地猎食须蚁,角蜥进化出了相应的毒素抗性,而须蚁们似乎在进化的道路上落后了。




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在巴西南部至阿根廷北部的掘穴须蚁与角蜥的栖息范围并不重叠,却有着最强的毒性,而且它们的毒素也与其他22种北美须蚁一样,可以被角蜥的血浆中和。


角蜥们似乎已经将“手”伸向了它们的“脚”都未曾到达的地方了。




这一来说明须蚁之毒可能并非源自与角蜥竞争导致的生存压力,而是另有根由。二来说明南美的掘穴须蚁的共同祖先可能在北迁过程中遭遇过角蜥的捕食,又或是北美的角蜥在南迁的过程中猎食过掘穴须蚁,不论真相如何,现阶段都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这些推测。北美的角蜥为何会有中和南美须蚁毒素的能力现在还是一个谜。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0:58:00 +0800 CST  
在与角蜥的对抗中,须蚁们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毒素虽然作用有限,但上颚的巨大咬合力也是行之有效的防御手段。
即便角蜥披甲在身,面对成百上千的须蚁集群攻击,一般也会选择逃之夭夭。
下图显示即便罗纹须蚁的身体被扯掉,其头部依然死死地咬住角蜥的身体。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0:59:00 +0800 CST  
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须蚁的毒素对小白鼠会如此致命呢?
一个比较可靠的推测是,在须蚁生活的地区同样生活着一种看起来十分乖巧可爱的啮齿动物,英文叫做Kangaroo Rat,中文译为袋鼠鼠、长鼻袋鼠,或音译为更格卢鼠。哪个是中文正式名我也不清楚。




总之,这种可爱的小东西,以及其他一些以种子为食的动物可能会将须蚁巢中储存的种子当做劫掠的对象。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须蚁毒素的发展起到一个正向的作用。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对于须蚁来说,角蜥吃我不要紧,抢我粮食的鼠类必须干死。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1:14:00 +0800 CST  
最后,我们来说说关于须蚁毒素排名的问题。
这篇文献的作者特意将马里科帕须蚁和掘穴须蚁的毒素拿出来比较过,说明他肯定也是清楚之前的排名的。从这点上看,这个实验数据应该是可信的。即便有什么问题,也肯定不是因为粗心大意导致的。


所有标本都是封存在零下20度的环境下的,不同的是,马里科帕须蚁的标本采集于1983年3月15日,掘穴须蚁的标本采集于2000年8月20日,岁月是否会对样本毒素的采集造成什么潜在的影响,在没有证据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也不好胡乱猜疑。



目前,这是唯一一篇将掘穴须蚁的毒性排名置于马里科帕须蚁之上的,但文献本身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可靠的。


如果一切都如文中所述,将来或许会有更多这类的文献提及“最毒昆虫”的皇冠易主这件事儿吧。


让我们拭目以待!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1:18:00 +0800 CST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1:18:00 +0800 CST  
知识就是金钱,真是一点儿都不假啊。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4 21:37:00 +0800 CST  
23种须蚁,唯一一种产自南美的就成了最毒的一种,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南美其他的须蚁到底有多毒?会不会还有未被发现的王者存在呢?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05 16:26:00 +0800 CST  
@爱情懦夫

楼主 Snowkings  发布于 2021-01-17 21:29:00 +0800 CST  

楼主:Snowkings

字数:2352

发表时间:2021-01-05 04: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05 13:59:49 +0800 CST

评论数:6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