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国时期内蒙古灾荒的原因

我搬啊搬啊~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2:59:00 +0800 CST  
民国时期内蒙古是个灾害频发的地区,灾害的种类主要包括水、旱、风、雪、霜冻、地震、虫、鼠疫等,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各种灾害种类繁多。造成灾荒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个是自然原因,另一个是社会原因,总结灾荒发生的原因,对以后预防灾荒有借鉴意义。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00:00 +0800 CST  
一、民国时期内蒙古灾荒的自然原因 内蒙古地区的生态脆弱,是一个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敏感的地带。真可谓“土壤沃少瘠多,气候风高霜早,三春无花,四季多寒……且无水田,尽带雨露”[1] (卷六、风土)。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01:00 +0800 CST  
(一)气候 内蒙古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高原地区,东部的大兴安岭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带、中部和西部是广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区。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短,降雨量少,构成了脆弱而多变的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其生物生产力较低,极易受到干旱、多风等不利因素的侵扰,成为易灾、多灾的地区[2]。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02:00 +0800 CST  
(二)土壤 内蒙古土壤的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土壤肥沃的程度无法与内地相比。虽然东部地区的黑钙土,土质肥沃,抗风蚀能力强,但是水土流失为主要灾害。北部高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草原地带,以沙黄土和沙质土为主,另外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风蚀作用强,荒漠化严重,成为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南部的农牧交错区,耕地土壤冬季露裸,加大了风蚀侵害的可能性,使之成为华北地区沙尘暴的来源。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03:00 +0800 CST  
(三)水文 内容正在审核啊审核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05:00 +0800 CST  
二、民国时期内蒙古灾荒的社会原因 人类社会对自然灾害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诱发自然灾害,另一个是人类社会因素放大灾害的强度,在我们看来无论自然条件多么恶劣,如果社会的自身调节、救济保障机制完善,是能够预防灾荒的发生,也是可以控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综上所述,造成民国时期内蒙古灾荒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06:00 +0800 CST  
(一)执政混乱,战争连年 民国时内蒙古在行政上主要实行都统制,区域划分为绥远、热河、察哈尔、兴安等地,阿拉善和额济纳两旗并入了宁夏,由于军阀混战,行政长官频繁更替,以绥远为例,1912年8月派北洋军阀张绍曾处理东边防务,开始担任绥远的最高行政长官,1914年8月由热河都统姜桂题署潘矩楹担任绥远都统[3],1916年6月大总统令任命孙锡声为绥远都统[4],仅过了三个月就由直系军阀蒋雁行担任绥远城都统将。一年之后1917年9月皖系军阀蔡成勋都统已抵绥远。1922—1923年之间先是由直系军阀马云亭任绥远都统后到绥远都统马福祥再到马朝杰为绥远都统。一直到1931年傅作义返绥任主席,从1912—1937年,基本上每隔一年就换个行政长官,甚至几个月就更换。这段时期的绥远政治、经济极其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对当地的政治、经济进行统一建设、筹划。在灾荒发生的时候,各地军阀只是从中获取利益,对灾荒的救助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随后傅作义统治时期,正值日本侵略中国,战火燃烧至内蒙古全境,人民处于侵略者的蹂躏下。北洋军阀时期军阀混战,日本侵略战争八年,加上三年的内战,基本上民国时期连年战争,灾荒发生时,政府本身无力救助,日本的侵略更是加深了人民的负担。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07:00 +0800 CST  
(二)兵灾,匪患频仍 北洋军阀时期,各地军阀混战,行政长官像走马灯一样,各地军阀根本不去管理当地,只是一味地去搜刮,满足军队的需求,甚至灾荒发生时用政府拨发的救济粮充当军粮,1926年冯玉祥的国民军溃败,当时《大公报》外报记录西北军退出归绥情形:“土默川、河套地区到处是散兵游勇,沿途各县,各村深受其害,没完没了的勒索、欺诈,损失巨大”[5]。国民军走后紧跟着奉军、晋军等其他地方军阀继续搜刮,百姓苦不堪言,到1930年,内蒙古中西部的村里三分之一的人家断粮,甚至出现卖儿卖女的惨状。兵灾横行的同时,内蒙匪势死灰复燃,很多溃败的军阀,散兵游勇变成了土匪,内蒙古前期的库匪、胡匪、蒙匪猖獗,从1916年11月6日《大公报》上登载“总统注意西北匪祸”的报道,可想而知知当时的匪患很严重,1917年海拉尔,热河,绥远,包头等地匪患猖獗,在1920—1922年灾荒最严重的时期甚至出现了绥远土匪攻县城的情况,土匪抢劫商旅,杀人越货的事情常有发生,自1927—1928年之间,以绥远的匪首赵青山(赵半吊子)、杨猴小等土匪势力最大,人数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两千余人,为害各县,攻城拔寨,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所不为,各村居民纷纷外逃,土地荒废[6]。像一般的灾荒,内蒙古各旗、各县自存粮食还可以应付,但是军阀征求不已,土匪搜刮一空,历年的余粮、存粮、救济粮均被掠夺无余。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08:00 +0800 CST  
(三)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内蒙古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由于历史原因在康熙、雍正年间就有大量的人口涌入关外,加大了草原的承载力,在1905年推行的清末新政中,其中有关内蒙古的最主要的一项政策就是开垦蒙地,仅内蒙古西部新开垦的土地就有87 000余顷,几乎接近可耕地的极限。民国时期全国自然灾害、战争频发,大量的人口涌入内蒙古,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利用,一方面草场植被土壤遭到破坏,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一度出现了耕地与牧地、林地争地的现象,土地利用不当,大量的土地被荒弃以后极其受到风蚀、水蚀。以至导致沙化,成为风灾,沙尘暴的来源,极大程度地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可能性。同时民国时期内蒙古军阀,地主,乡绅认为鸦片有利可图,在内蒙古大量种植鸦片,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绥远、包头、集宁、热河一带成为鸦片的主要种植区,大量的粮食种植区沦为鸦片种植区,根本没有意识到粮食危机。政府积极出台禁烟政策,内蒙古各地区的行政长官,不但不执行禁烟政策,反而阻止政策的执行。1924年5月份的大公报报道“马福祥积极破坏烟禁”[7]。绥远在20世纪20年代末发生灾荒时,救灾机构的人员总结该区域发生灾荒很重要的一个社会原因就是种植鸦片。因为,内蒙古地区的水田少旱田多,如果水地大量种植鸦片,一旦遇到旱灾,田地基本绝收。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09:00 +0800 CST  
(四)水利工程不完善 民国时期内蒙古的主要河流有黄河,大、小黑河,西辽河,西拉沐伦河,每逢降雨集中时,几条主要河流都将发生水灾,造成周围村庄遭受灾荒,内蒙古在1914年4月设内蒙水利分局,但是这个机构基本上属于摆设,一方面资金不足,无法兴建小型的水利设施,预防水灾、旱灾。另一方面即使资金到位,官员多有贪污。绥远修建的民生渠,从1929年开始测量、计划,修建到1932年,绥远的水利尽失,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但是遇到灾荒时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修建的水渠根本无法满足灌溉的需求。史料中记载,绥远“有田十公顷而兼有水田两顷者全县六户而已”。由于水利设施不完备,造成内蒙古地区无雨则旱,有雨则涝的局面[8]。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10:00 +0800 CST  
(五)社会卫生事业零乱 内蒙古地区卫生事业一直落后于全国水平,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善,一旦遇到灾年,经常是无法满足当时的救济需求。这就需要外地的医疗人员前来救助,但由于当时的交通不方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内蒙古。“1918年2月份内蒙古发生疫病,防疫医队出发,4月份旋即撤回”[9]。由于内地与内蒙古的交通不便,医疗延误的事情时有发生。鼠疫是内蒙古频发的疫病,仅《内蒙古大事记》中记载的鼠疫较重年份接近15年,最严重的一年是民国六年八月,内蒙古西部地区肺鼠疫大流行,疫情从乌拉特前旗流行起来,波及河套、包头、归绥、清水河、卓资等27个旗县,此次肺鼠,到民国七年三月息止,死亡人数达1.38万人[10]。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社会的卫生体系不完善,另一方面就是当地人不讲卫生,与军阀、土匪搜刮密不可分,老百姓的粮食基本被掠夺无余,加上遇到灾年,老百姓什么都吃,能吃的都吃,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11:00 +0800 CST  
(六)救济、应急体制存在问题 内蒙古在清朝时建立了很多的储粮仓,用于应对灾荒的发生,但自从到了民国,动乱频发,无人打理,很多的储粮仓被荒废,有的甚至被用于他处。和林的常平仓除了一处保留外,其他的改为学校,绥远的很多仓储被改为市场、监狱等,使储粮仓失去了备荒的作用。当灾害发生时政府拿不出余粮来救济灾民,北京政府拨款多有被贪污,甚至挪用为军费,军阀混战,时常把内蒙古通往内地的铁路占为己有,用于运输兵士和军用物资,很少顾及老百姓的死活。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政府设立的赈灾机构形同虚设,拿不出东西,而且政府本身无心救灾,史料记载:“丰镇的救灾队一共十余队,基本由本地的老吏和地痞流氓充当,向乡民强迫征收钱粮”[11]。虽然后来也设立救灾机构但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灾荒十分频繁,所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自然原因是内蒙古地区自然气候,土壤,水文特征所导致的。但是从史料来看,灾荒发生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主要原因是民国时期的政府内外交困,无暇顾及老百姓的死活,政治、经济、社会接近崩溃的边缘。总之造成灾荒的原因及其后果主要是社会原因。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09 23:12:00 +0800 CST  
(三)水文 民啊那个国时期内蒙古的主要河流有河套平原的黄河段,绥远地区的大、小黑河,通辽地区的西辽河段,赤峰境内的西拉沐伦河段,由于内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六七月份,例如河套平原的黄河段,土质疏松,植被稀薄,沟壑纵横,每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10 07:59:00 +0800 CST  
(三)水文 民国时期内蒙古的主要河流有河套平原的黄河段,绥远地区的大、小黑河,通辽地区的西辽河段,赤峰境内的西拉沐伦河段,由于内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六七月份,例如河套平原的黄河段,土质疏松,植被稀薄,沟壑纵横,每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10 07:59:00 +0800 CST  
(一)气候 内蒙古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高原地区,东部的大兴安岭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带、中部和西部是广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区。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无霜期短,降雨量少,构成了脆弱而多变的草原和荒漠生态系统,其生物生产力较低,极易受到干旱、多风等不利因素的侵扰,成为易灾、多灾的地区[2]。 (二)土壤 内蒙古土壤的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土壤肥沃的程度无法与内地相比。虽然东部地区的黑钙土,土质肥沃,抗风蚀能力强,但是水土流失为主要灾害。北部高平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草原地带,以沙黄土和沙质土为主,另外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风蚀作用强,荒漠化严重,成为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南部的农牧交错区,耕地土壤冬季露裸,加大了风蚀侵害的可能性,使之成为华北地区沙尘暴的来源。 (三)水文 民国时期内蒙古的主要河流有河套平原的黄河段,绥远地区的大、小黑河,通辽地区的西辽河段,赤峰境内的西拉沐伦河段,由于内蒙古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六七月份,例如河套平原的黄河段,土质疏松,植被稀薄,沟壑纵横,每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楼主 小灬韩  发布于 2012-04-10 07:59:00 +0800 CST  

楼主:小灬韩

字数:2919

发表时间:2012-04-10 06:5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10 12:27:53 +0800 CST

评论数:2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