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自选商店:了解与告别

记得是去年(2013年)吧,在讨论苏联正常时期商品供应的时候曾贴出过一些苏联各地菜市和自选商店的图以及注释用于消除某些误区,但并未进行后续详细的考证,一是觉得没必要,二是忙生活琐事去了......直到昨晚有坛友又提起这件事,说光有这几张图很容易在讨论中引发风波,才觉得还是应该把这方面的文字资料补齐,所以今天抽空翻点东西过来
PS:对于想认真了解苏联这方面情况的人来说,要查到资料或许存在一点困难,因为用超市(Supermarket(Супермаркет))作为关键词根本查不到任何有关的东西——苏联时期是不使用这一称谓的。在苏联,起超市作用的商业服务机构被称为自选百货商店(Универсальный магазин самообслуживания,简称Универсам),只有在苏联解体后,超市一词才在俄罗斯流行开来。

苏联自选商店:了解与告别
翻译:KGB1986
编译自马克斯.乌萨契夫(МаксУсачев)的文章,原文刊登于俄罗斯new-retail网站,时间为2014年7月13日。

苏联妇女在自选百货商店
自选百货商店——是苏联商业的天鹅绝唱,是中央计划——供应条件下的尝试,旨在造就出与西方超市相同的事物。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7:00 +0800 CST  
戏剧性的传说

俄罗斯文化台2013年4月16日播出的1959年苏联纪录片,这是目前可以追溯到的最早关于自选百货商店的记录
如今要找出谁是苏联自选百货商店之父,恐怕已是不可能的了,不过在一些资料中能见到这样的说法:一位中层干部在领国芬兰见识到了现代商业,似乎他在赫尔辛基造访了一家超市,并对它的运作模式印象深刻,于是打算要在苏联也开设这样的商店....这说法倒是相当美妙,但真实性恐怕就存疑了
不过在网上确有一部关于大型建筑的有趣纪录片——这片子拍摄于1959年,从19分24秒开始不多地提到了自选百货商店,在旁白中甚至告诉了大家,自选百货商店的试点最终因为偷盗问题和供应问题而没能进行下去......这就是说,其实苏联government早就有对商业领域进行改革的打算,而并非是由于某个人去芬兰出了趟差才引起。并且就当时欧洲本身来说,超市时代也才刚刚开始。
更进一步说,1961年时,在捷克斯洛伐克就已出现了首家具备自选模式的商店,而苏联人那时去布拉格的频繁程度要远远高于去芬兰的程度,更何况自选商店的概念已在苏联广为人知。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7:00 +0800 CST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7:00 +0800 CST  

《伏龙芝》自选百货商店1970年建成时的外观
一些莫斯科人和彼得堡人还记得《Стокманн》公司,但这个西欧与苏联之间的交易网络出现的时候已是80年代,它首先将自己的商品运输至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然后开设了用货币进行交易的超市。
还有一种说法是自选百货商店的出现得感谢那些出售开店许可的意大利人,这同样存在着很大疑点。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什么样的许可需要苏联government用钱去买?商店自身组织模式的许可?这或多或少有点傻吧。引进了某个超市品牌?记忆里是没有的。实际上苏联government做的是引进了意大利设备,并复制了超市建筑的图纸,收款机在之后是通过购买许可进行了授权生产,但那也是70年代末的事了。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8:00 +0800 CST  

1988年的 《伏龙芝》自选百货商店黑白照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8:00 +0800 CST  

1977年十月革命60周年时的彩色照片,出自相册《列宁格勒的节日盛装》(ПРАЗДНИЧНЫЙ НАРЯД ЛЕНИНГРАДА)。

在苏联,第一家被正式称为自选百货商店的商业机构(译者注,苏联在之前也有很多带自选模式的商店,只是还没这么叫,下文中会有叙述,这里提一下)是伏龙芝自选商店(Универсам《Фрунзенский》),1970年9月3日开业,位于列宁格勒伏龙芝区布加勒斯特大街99号,设计师О.А.Великорецкий,建筑工程师Е.А. Кузнецов,А.Д.Страхов,Л.С. Китайцева,样式参照了意大利超市。在伏龙芝自选百货商店内,商品大厅面积达到1200平方米,带有制冷装置的柜台总长度达到370米,所有商品均以开放形式摆放。得益于商品设备的线性放置、商品排列的精确计划及15个配备最新设备的收银处,它每天能满足1万到1万2千人(实际运作中达到过一天1万7千人)的购物需求。在苏联时代,伏龙芝自选百货商店曾是模范样板店,设备大都由意大利引进,少数来自美国,并因此被授予了人民友谊勋章。如今,它的面积扩充了些许,但已和其它千千万万的普通超市没有差别了(译者注,解体后改制,勋章被撤销,场地现在已经易主)。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8:00 +0800 CST  

位于里加的自选百货商店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8:00 +0800 CST  




苏联的两家大型自选百货商。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9:00 +0800 CST  
最理想的选择


位于街区内的《大地》(диета)自选百货商店
实际上,自选百货商店在苏联是不得不出现的,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因为在大城市,买点东西已经变成了一件繁重的冒险事。大城市的商业是由那些规模不大的专门商店来负责的,于是去有足够多和丰富商品的食品商店购物也成了令人厌烦的流程:最开始苏联的主妇们要在某个商品部等着,直到必须买的东西从货架上被取下,等被告知商品价格后还要再奔向收银处,当然那儿免不了要排上一班。一次购物行动要耗上数个钟头,最后拿到的仅是香肠、面包和通心粉——而这一切还都得等到下班来做。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9:00 +0800 CST  

1970年代莫斯科一家已经实现自选化运作的食品商店(名称并未改为自选商店)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9:00 +0800 CST  


苏联时期哈巴罗夫斯克著名的《大洋》(Океан)自选百货商店,位于列宁大街
总之,自选百货商店成了最好的解决办法,在各个城市很快都进行了开设.......人们很长时间都把自选百货商店亲切地称作“自己拿”(сам-бери)。总体上来说,问题也还是有,比如(自选商店的)销售员态度粗暴,收银处动作缓慢,编码散乱,小推车不够用等等,但总归是令人满意得多的日常(生活)系统了。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49:00 +0800 CST  

位于街区中的《联合工厂》自选商店,招牌还是写的食品商店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50:00 +0800 CST  


在60年代中期,苏联的商店就已经大规模地向《新型服务形式》(передовые формы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转型。1970年,苏联在自选模式基础上运作的商业点已有1335000个,占全部商店总数的28.2%,到了1988年,数目已达到3356000个,占全部商店总数的63.2%。单就自选百货商店(译者注,指伏龙芝自选商店那种大型的)而言,1988年其数目为1970家,营业总面积达到了130万平方米。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54:00 +0800 CST  

除了大型自选百货商店,苏联的不少社区门市也实现了自选化。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57:00 +0800 CST  


两张选购商品的图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4:59:00 +0800 CST  

结局
自选百货商店连同苏联的商业一起消亡于慢性病——短缺,它是逐渐发生的。例如,80年代初期,香烟的供应完全没有问题(如果不考虑进口的万宝路香烟的话),之后一些畅销的牌子,如《图-134》(Ту-134)、《宇宙》(Космос)和《女乘务员》(Стюардесса)开始消失,等到最后连不怎么买的《Родопи》、《快车》(Экспресс)也不见了,能买到《白海-波罗的海运河》牌都是让人高兴的事。香肠也可以拿来作同样的例子,只不过发生的要早些。到了80年代后期,巨大亮丽的自选百货商场成了国民经济不良的展厅....

各个自选百货商店的结局是不同的,在苏联商业体系被毁灭后,它们被私有化、出售或实行破产程序,其中有些反反复复不止一次。如今大部分都变成了超市,一部分转作他用。在偏远地区,自选百货商店在找到新主人之前便被破坏。在俄罗斯,《76号》自选百货商店(Универсам№76)变成了独立的股份制企业,《戈比》(Копейка)自选百货商店和《5卢布》(Пятёрочка)自选百货商店变成了连锁超市。(译者注,《戈比》超市还比较出名)

楼主 主宰者ST  发布于 2016-12-16 15:01:00 +0800 CST  

楼主:主宰者ST

字数:1600

发表时间:2016-12-16 22:4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0 19:49:35 +0800 CST

评论数:3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