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光荣"



20世纪60~70年代,由于运载核武器的手段由航母转向核潜艇,欧美的战略核潜艇遂成为苏联海军的主要假想敌。为此。苏联海军在不断增加攻击型核潜艇数量的同时,积极组建反潜攻击队,扩大在海上的活动范围。
不过,由于当时作为反潜舰主要武器的UPPK-3型反潜导弹并非多用途导弹,因此,反潜攻击队相对于假想敌的打击部队是较为脆弱的。另外欧美的鱼叉反舰导弹也成了苏联海军的烦恼
苏联海军认识到,必须要拥有能够阻止假想敌水面舰艇行动的攻击舰,为此,苏联海军展开了深入研究
不过从赫鲁晓夫时代开始,在苏联政府及海军首脑部门中一直存在这崇拜导弹,轻视其他武器的思想,将导弹视为”万能武器”。在此情况下,军工厂及相关设计局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资金,积极进行各种导弹的开发研制。由于海军方面无视技术问题,一味要求提高射程和威力,设计师和生产者为了解决难题,只能无限制地增加导弹的重量和尺寸,结果众多像巨兽一样的导弹接二连三的出现。导弹的射程的延长自然引出制导的问题,进而加速包括人造卫星在内的各种制导装置的开发,而相关舰载设备的增加又导致舰型的进一步增大,所以搭载巨型导弹的巨型军舰的出现便名正言顺了。
1164的诞生
戈尔什科夫曾提过研制打击巡洋舰,该舰以1134B型为原型,虽然采取了尽量保守的改装方案,但排水量还是增加了2700吨。为此,1972年4月,苏联军事工业管理委员会最终决定建造新的1164型导弹巡洋舰。戈尔什科夫元帅推动1164的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军工产业的发展。
苏联第53设计局负责1164型的前期设计,1972年10月,海军规定了1164的主要性能参数,其中满载排水量为10000吨,主要武器装备包括P-500型反舰巡航导弹(12枚,共有2座可齐射6枚导弹的发射装置,可以将所有导弹同时发射),S-300F型(SA-N-6)防空导弹(64枚,8座存放8枚导弹的垂发装置),2座“黄蜂”M型(SA-N-4)防空导弹发射装置,2门AK-100型100毫米单管火炮,2座五联装鱼雷发射管,1架直升机。
1972年,戈尔什科夫元帅在对1164型草案研究后指示,将P-500型的一次齐射数量改为8枚,于是,P-500型的搭载数量又增加了4枚,增加到16枚,舰炮改为1座130毫米双联装炮。修改后排水量进一步增大,航速由34节下降至32.5节。
没有装甲也是一大问题。因为如果增大装甲排水量就会增加1000吨,另外,苏联海军坚持“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不无关系。不过为了增加使用年限,决定将舰体外壳的厚度增加至8毫米。
由于最初是作为打击巡洋舰进行设计的,反潜比较薄弱,设计师试图为其搭载最新的“多项式”声呐系统,不过这么做会使排水量增加1500吨,因此最后改为小型的“公牛角”声呐。
“光荣”便由此诞生。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4:11:00 +0800 CST  
设计
光荣级为平甲板型大型导弹巡洋舰,其首柱前倾斜度较大,有利于减小前甲板淹湿;舰体具有显著外倾,以进一步改善舰艇的耐波性。从整舰外形看,该级采用“三岛式”设计方法,上层建筑分为首、中、尾不相连接的三段,有利于武备、舱室的均衡布置和提高舰艇的稳性,此为光荣级区别其它大型舰艇的一个显著标志。 从舰首至舰尾,该级舰的舰面布置依次是:在舰前甲板上设有1座双联130毫米主炮,用于对舰或对地作战。在主炮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是16具巨大的圆筒形SS-N-12“沙箱”远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每侧各有8具,占据了甲板上醒目的位置,从而使得夹在它们中间的前部上层建筑不得不设计成狭长形,其上多数武备也都是纵向布置。 首先在其第一层甲板上安装的是2座AK630型6管30毫米近程防空炮和2座并排的RBU6000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在其后面安装的是1部“椴木棰”和1座“鸢鸣”火控雷达,用于分别对前面30毫米近防炮和前甲板上的主炮进行控制。在该上层建筑顶部平台后方高高矗立着1座巨大的锥形塔桅,其上装有2部重要的设备:顶端装设的是1部“顶舵”或“顶板”搜索雷达,中间部位装设的是1部“前门”火控雷达,前者主要用于对空对海搜索和跟踪引导舰载直升机,后者用于对SS-N-12舰舰导弹进行跟踪和提供指令制导。此外该塔桅顶端装有敌我识别器,塔桅底部还装设有卫星通信大线。
在中部上层建筑前端平台上设有另外2部“椴木棰”火控雷达,用于对舰中部两舷4座30毫米近防炮进行控制。而在该上层建筑的桅杆(后桅杆)上则设有1部“顶对”对空搜索三座标雷达,该雷达具有探测183千米外2平方米目标的能力。此外,在该桅杆两侧还集中设置有各种电子战设备。
在后桅杆的后面有2个巨型烟囱,烟囱呈长方形,长约10米,宽3米多,高约10余米,两侧有许多散热孔,燃气轮机的进气口位于烟囱侧壁上。紧接烟囱之后是1部大型起重机,其吊杆可收放于2个烟囱之间的空处。在烟囱和后部上层建筑之间的甲板上有一片空间,上面没有任何建筑物,仅在甲板上布置有两排圆形盖板,这就是俄海军引为自豪的SA-N-6“雷声”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该装置共有8个发射单元,对称排成2列,每列4个,每个发射单元沿圆周布置有8枚导弹,共备弹64枚。
该级舰的后部上层建筑主要由直升机库、雷达操纵室、电子战控制室等组成,机库顶部平台上设置的最显著的电子设备就是被西方称为“顶盖”的制导雷达,它主要用于对垂直发射的SA-N-6舰空导弹进行控制,由于采用相控阵体制,1部雷达即可控制多枚导弹打击多个目标。在机库的两侧还设有另一个重要的武器系统,即2座双联SA-N-4“壁虎”全天候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共备弹40枚。该系统结构紧凑,不需要占太多空间,发射架平时收在甲板下的发射井内,作战时才利用升降机构升起。它的制导雷达就设在其上方的一个小平台上,称之为“汽枪群”,用于执行搜索、跟踪和制导任务。在机库两侧还各安装1座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它们设置在上甲板之下,平时用舷窗盖盖住,作战时须打开舷窗盖后才能发射鱼雷和反潜导弹。 机库为半沉降式,起降平台较小,舰尾通常只搭载1架卡-27“蜗牛”直升机,直升机降落后,可从起降平台经一斜坡进入机库内。
光荣级十分注重提高生存能力,舰体采用高强度钢建成,关键部位进行了加强处理,全舰由 横隔壁分隔为10多个水密舱段,确保任意相邻三舱进水不翻沉,每个舱段和重要部位(弹药舱、机舱等)设置有多种消防设备,有专门的损害管制中心,重要舱室可密闭。舰内6台燃气轮机分别布置在前、后机舱内,前机舱布置2台巡航燃气轮机,后机舱内左右两舷各布置2台加速用燃气轮机。由此可见,该级舰具备了较强的抗爆炸能力、消防能力,损管能力和“三防”能力。 据参观过“莫斯科”号舰的人描述,舰员的居住面积已有所增加,接近同时期建造的美国舰艇的居住标准。舰上除拥有宽敞的水兵餐厅,气派的军官餐厅和医疗室之外,还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室,并设有桑拿浴室和游泳池。



1973年4月,苏联政府批准了1164型的设计草案,草案中,新舰的标准排水量为9500吨,满载11300吨,全长187米,宽20.8米,满载吃水8.3米,主发动机功率110000马力,航速32节,续航力7000海里/18节,武器包括8座(16枚)P-500型反舰巡航导弹,8单元S-300F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64枚),“黄蜂”MA型近程防空导弹双联装发射装置2座(40枚),130毫米双联装舰炮1座,30毫米近防炮6座,RBU6000型反潜深弹12管发射装置2座,卡-27直升机1架。舰体的基本设计依照1134B型设计,按照1164型计划,原定建造10艘。基于每艘1144型核动力重型导弹巡洋舰需要搭配2艘1164型的考虑,计划为太平洋舰队和北方舰队哥部署4艘,另外作为旗舰分别为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部署一艘,值得一提的是1144型与116
4型在同一时期研究建造,此1144非彼1144,是基洛夫的前身,这个1144与基洛夫的设计截然不同。


这时的1144型看起来就是1164型的核动力放大版,与后世鼎鼎大名的基洛夫完全不同。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4:33:00 +0800 CST  
定型
最终定型技术数据
标准排水量为9380吨,满载排水量11490吨,舰长186.4米,舰宽20.8米,吃水8.4米;采用全燃联合动力装置作为推进动力,共装有6台燃气轮机,总功率79.38兆瓦;航速32节,续航力为2500海里/30节或7500海里/15节;舰员编制454人,其中军官62人。与同时期建造的西方舰艇相比,该级舰具有以下主要技术特点: 具有优良的舰型设计性能 整舰选择了对线面较丰满的线型,舰首为高干舷,有利于抗浪;舰体从首至尾对线以上显著外飘,有利于增加甲板面积,提高适航性和稳性,可降低舰艇的纵摇和升沉,舰型上还采取了小长宽比的设计方法,舰体较宽,舰长与舰宽之比约等于8.65:1,小于同时期美、英等国设计建造的大型舰艇。除此之外,该级舰还通过设置舭龙骨和减摇鳍等措施,进一步改善了舰艇的摇摆性和耐波性,其稳性和适航性可保证在所有海域、海情下安全航行。
光荣级舰以先进的全燃联合动力装置作为推进系统,包括6台苏联研制的第三代燃气轮机,其中4台为加速机,功率为64.68兆瓦;2台为巡航机,功率14.7兆瓦。巡航速度航行时,可使用2台巡航机工作;快速航行时,可使用4台加速机工作;在高速(全功率状态)航行时,同时使用6台燃气轮机工作,各台机器之间转换灵活方便,可根据需要随意调整,既满足高速航行需要,又满足低速航行时节省燃油的要求,具有经济、可靠、续航力高等优点。应指出的是,俄海军使用的燃气轮机与西方使用的有一个明显的不同:西方舰用燃气轮机的可调距桨实现倒车和低速机动,而该级舰采用的定距螺旋桨,靠燃气轮机动力涡轮的特殊机构直接倒车,后者的优点是机动性好,倒车方式方便简捷,可简化传动及推进系统的结构,并易于维修。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4:37:00 +0800 CST  
下面来扒光这艘艨艟巨舰
导弹部分
反舰导弹
舰上的反舰作战装备主要有:8座双联SS-N-12“沙箱”反舰导弹,用鱼雷管发射的T3-31或T3CT-96反潜反舰两用鱼雷以及53-68型核鱼雷,1座双联130毫米舰炮等。 SS-N-12主要用于打击敌航空母舰和其它大型作战舰,它是光荣级最重要的对舰武器。该型导弹弹长11.7米,弹径0.88米,导弹在无中继制导时射程为50千米,在有中继制导时为550千米,飞行速度为1.7~2.5马赫,发射质量4800千克,战斗部重1000千克,并可与核装药互换。导弹采用惯导+中继修正+主动雷达未制导方式,须依赖舰上装设的“活力皿”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和卡-27直升机进行中继制导。该型导弹具有射程远,飞行速度快、抗干扰强、战斗部威力大、命中率高、毁伤能力强等特点。舰上16枚导弹进行连续发射所形成的“饱和攻击”,再加上2.5倍音速的飞行速度将使敌舰上的对空火力防不胜防。
除SS-N-12反舰导弹外,该舰携载的几型反潜反舰两用鱼雷也可用于反舰,其中T3CT-96是一种十分先进的鱼雷,该雷重1800千克,战斗部装药250千克,动力装置为电机+银锌电池+对转桨,航速40/45节,作战深度2-400米,在攻击水面舰时,采用尾流自导方式,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命中率很高,另一型鱼雷53-68为核鱼雷,战斗部装药量为2万吨级TNT属战术核武器。该型鱼雷重量2000千克,航速45节,制导方式为直航式,无航迹,隐蔽件好,威力大,可用于对付大型水面舰。舰上的AK130毫米主炮主要用于对陆攻击,但对舰作战也是一件有效的武器。
任何人第一眼看见光荣级无不为其前部巨大的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所吸引。
玄武岩之心
按照苏联政府的指示,第52特别设计局从1963年2月开始设计P-500型玄武岩反舰巡航导弹,同年12月提出了设计草案。这种被设计局称为4K77型的导弹从1969年开始在位于白海沿岸的试验场进行发射试验,次年开始举行相关的飞行测试。1975年,作为675型巡航导弹核潜艇用导弹,P-500正式交付海军9艘675型被改装为搭载P-500型的675MK型,之后更换为4K80型导弹,更换了发射时的助推器增加了射程。服役2年后的1977年,P500型搭载到1143基辅级航母上,1982年11月,P-500型的发射试验首次在1164型上进行,苏联政府于1979年5月下达命令,以P-500型为原型开发P-1000型火山反舰巡航导弹。衍生版还有P-700花岗岩导弹
总重 4,800 kg
全长 11.7 m
直径 0.84 m
翼展 2.6 m
装药类型 高爆炸药或核炸药
装药量 1,000 kg (P-500)
爆炸当量 350 kt
发动机 液体火箭
最大射程 550 km (P-500)700 km(P-1000)
最大速度 2.5 马赫
制导系统 半主动, 末端主动雷达
发射平台 E级核潜艇(675型), J级潜艇,基辅号航空母舰, 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光荣级发射玄武岩导弹


红圈中就是莫斯科号上的“沙箱”发射筒,绿圈中是“前面-S‘火控制导雷达,主要给”沙箱“提供制导


“前面-S‘火控制导雷达特写,上部还有一部小型雷达(红圈中),可能是用于截获来自导弹的信标信号。
光荣级吊装反舰导弹



吊装中的导弹,可以清楚的看到其结构。

五连装鱼雷发射管


鱼雷发射盖板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5:29:00 +0800 CST  


P-500示意图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5:47:00 +0800 CST  
防空导弹
舰上的防空作战系统主要有:8座“雷声”SA-N-6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联SA-N-4“壁虎”导弹发射装置,6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以及电子对抗系统等。 因此,在防空纵深上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最外层(中远程)防空由8座SA-N-6导弹承担,该型导弹射程100千米,射高25~2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可达5~6马赫,采用抗干扰措施较多的无线电指令+未段TVM制导方式,战斗部为近炸引信与破片杀伤式,装药144千克,舰上共备弹64枚。作战时,SA-N-6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可同时发射12枚导弹拦截6个空中目标,既能够打击高空高速目标,也能有效拦截似类“捕鲸叉”低空来袭目标,抗饱和攻击力较强。
第二层(中近程)防空可由2座双联SA-N-4导弹承担:该型导弹射程1.5~15千米,射高25~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战斗部重18千克,可同时拦截2个目标,反导能力稍弱。有可能会被更先进的SA-N-9导弹取代。SA-N-4导弹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集搜索、跟踪、制导、发送指令为一体的“汽枪群”雷达作为其火控雷达,该系统具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可有效引导导弹拦截低空飞行的飞机和反舰导弹。
对于突破防空导弹的来袭目标,可由舰上装备的6座AK630型6管30毫米防空速射炮拦截。该炮有效射程8.1千米,每座炮射速达4000~5000发/分,弹头为杀伤爆破燃烧弹或曳光穿甲弹,全炮具有发射率高、可靠性好、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从这种火炮的射速、口径和布置数量看,其作战效能无疑高于美国的“密集阵”及其它西方的近程防御系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有效的舰载点防御武器系统之一。
舰的未端防御将由电子战设备实施:舰上电子战系统针对性强、干扰功率大、数量多,主要有雷达侦察机,有源干扰机,近、远程无源干扰火箭发射装置等,都集中针对导弹的未制导工作波段范围,可同时对抗多个不同方向来袭的雷达、红外及光电制导武器,具有很强的对抗反舰导弹的能力。由此通过上述硬武器和软武器的配合使用,将形成远、中、近、未多个层次的口空严密防御体系。
电子干扰系统后面介绍
俄罗斯“里夫”M舰载防空导弹系统,俄文:крепость-M“堡垒-M/暗礁-M”,北约代号SA-N-6 Grumble“雷声”, 该系统是S-300PMU-1舰载型。
“里夫”一M中、远程舰空导弹系统该系统是从1985年装备的S一300PMU地空导弹系统发展而来的。作为“一架多弹”的范例,S-300PMU系统可使用的导弹代号分别为5V55K、5V55B、5V55BUD、48H6E、48H6E2、9M96E和9M96E2。“里夫”一M中远程舰空导弹系统可使用9M96E,48H6E和48H6E2等3种导弹。48H6E和48H6E2这2种导弹具有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拦截能力,与“里夫”一M舰空导弹系统标准型配套使用。

9M96E导弹的发射质量、弹径、战斗部质量等较48H6E和48H6E2都大大减小,与“里夫”一M舰空导弹系统简化型配套使用,以拦截掠海飞行的目标为主。9M96E导弹拥有自身小型储运发射箱,也可利用装载48H6E和48H6E2两种导弹的大型储运发射箱。一个大型储运发射箱内可装4枚9M96E导弹,从而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火力密度。48H6E弹长约7.6米,弹径为0.508米,翼展1.134米,弹重1800公斤,战斗部144公斤,最大射程150公里,射高约25~2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约6.1~6.7马赫,单发杀伤概率为0.7,制导方式为无线电指令+末段TVM制导,导引方法为比例导引,发射方式为垂直发射,动力装置是单级单推力高能固体推进剂发动机。48H6E和48H6E2在重量、尺寸和性能上比较接近。比48H6Ed,很多的9M96E导弹最大射程达到40公里,重量约400公斤,可用来拦截飞机、战术弹道导弹及飞行高度在5米至25公里范围内的其他类型导弹目标,该导弹采用了惯性导航系统,并在中段靠地面雷达站进行无线电指令修正。9M96E导弹最大可用过载在距离为15公里时为60g,而在40公里距离时为30g。由于采用末段燃气动力控制,提高了制导精度。具有多点起爆能力的杀伤爆破式战斗部使9M96E导弹战斗部的重量大大减轻,仅为24公斤。尽管战斗部重量减轻很多,但由于战斗部是在导弹与目标最接近点时引爆,破片密度大,故其杀伤威力提高了2.5倍。与48H6E和48H6E2导弹最大的不同是,9M96E导弹不需要相控阵雷达,只需要一部三坐标雷达就能工作。

“里夫”一M导弹武器系统由制导雷达、中央控制舱、自动发射装置、导弹及发射系统等部分组成。“里夫”一M导弹武器系统所配置的制导雷达是一个单面旋转相控阵雷达,西方称之为“顶罩”雷达。该雷达由五部天线和高频舱组成一个雷达天线座,该雷达主要依靠舰上的三坐标搜索雷达提供目标指示。制导雷达最上方大圆罩内装有一个单面旋转相控阵天线,是主雷达,天线直径为3.5米;在其下方是3个并排安装的柱形天线;在大天线罩和柱形天线之间有一个小的圆形天线罩,内装有一个0.5米直径的小型相控阵天线阵面。该雷达的天线群和高频舱室都在一个大天线座上,三者共重26.5吨,尺寸约为6.2米(长)×5.6米(宽)×7.65米(高)。其中主天线阵面(主雷达)用来跟踪、照射目标并跟踪导弹,接收导弹返回的目标坐标信息并发送导弹控制指令;小天线阵面(小雷达)用来在导弹发射初段时截获发射后的导弹,将导弹的坐标信息送到主雷达,引导主雷达截获导弹;3个柱形天线用于电子对抗作战时旁瓣对消。

主雷达的发射机由三级速调管组成,只能工作在一个频率点上,更换频率必须更换速调管。制导雷达天线所在部位由于船体变形而会出现较大的随机测量误差。为此,在天线座上配有一个双轴稳定的陀螺平台来校正此误差,以对波束进行稳定控制。中央控制舱包括雷达发射机的激励器、接收机的中频和视频部分、火控计算机、导弹控制台、H标指示设备、数据交换设备、机内检测设备以及A/D变换等22个机柜。中央控制舱负责与外部信息交换、信息处理和显示、系统的工作方式和功能控制以及导弹发射控制并完成系统的检查及操作训练等。导弹控制台是中央控制舱的核心设备,它的任务是完成“里夫”一M系统所要攻击目标的录取、射击诸元的计算、导弹射前参数装定、导弹的发射控制以及导弹飞行制导指令形成。导弹控制台上有P型显示器和A型显示器。P型显示器显表威胁目标的方位、距离,A型显示器显示目标、导弹的信息以及遭遇点。火控计算机由两台计算机组成,每台计算机有3个CPU构成多处理机,其中有1个CPU作为备份。每台计算机完成3个目标和6枚导弹的跟踪照射处理。此外,还可以完成目标参数的模拟,机内检测以及故障定位等。机内检测设备完成系统的功能检查和故障检测、隔离以及目标模拟等。

“里夫”一M系统的自动发射装置主要控制弹库中的转柱转动、导弹发射准备、射前检查、参数装定,并将导弹射前的状态信息反馈到中央控制舱。1台自动发射装置可控制4个发射井。“里夫”一M系统导弹的贮存、运输和发射都由贮运发射筒完成,导弹贮运发射筒头部有较厚的易碎盖,背面刻有预制沟槽,在3个大气压下即可破碎。底部有固定导弹机构、导弹弹射器、2个燃气发生器,沿发射筒水平方向的两侧有活塞筒及推杆,下部有电缆及导轨。贮运发射筒在导弹发射后,经过一定修复如更换顶盖等,可重复使用3~4次。在每个发射井内都设有大型转柱,上面挂有带贮运发射筒的导弹8枚,弹筒围绕着转柱分布,挂弹后转柱直径为3.8米,转柱下面还有转动机构。待发射导弹转至发射井口后,这枚待发导弹被加电并装定参数,其他导弹可进行射前检测。弹库是一个大通舱,由4个、6个或8个发射井组成,高约9米,四周有装甲保护。
“里夫”系统有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接收舰上指控的目标指示工作方式,另一种是在某一位置制导雷达自主搜索、跟踪目标工作方式。通常“里夫”一M系统工作在前一种方式下,舰上三坐标雷达给出目标信息,经舰上作战情报指挥系统进行目标识别、威胁判断,再分配到“里夫”系统,由中央控制舱内的目标指示设备接收,并送到导弹控制台;控制制导雷达天线调转到目标指示方向,雷达截获目标后转入自动跟踪状态,计算机根据导弹控制台送来的目标参数计算目标射击诸元。与此同时,自动发射装置进行导弹选取、加电,并对待发导弹进行射前参数装定。导弹发射后离舰面25~30米高度,主发动机点火。当导弹穿过制导雷达的小雷达(截获雷达)的截获屏(32。×32。)时,小雷达将导弹的坐标参数送到主雷达;当主雷达截获导弹后,制导雷达对导弹、目标进行跟踪,并对目标照射。舰上计算机根据目标、导弹的信息计算导弹偏离弹道数据,以此形成指令,并发送给空中的导弹,指令周期为0.1秒。制导雷达对目标的照射是脉冲式的,当导弹的导引头搜索、捕获到地面照射经H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后,就由中段指令制导转换到TVM末段制导。

与其他系统相比“里夫”一M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射程远、作战空域大。“里夫”有效射程为90公里,低界为25米,可拦截各种携带近程空舰导弹的载机和如“冥河”类大中型反舰导弹,具有远程区域防空作战能力。2、对付多目标的能力较强。由于采用了垂直发射技术、相控阵制导技术,“里夫”一M系统在90。方位角范围内能同时发射12枚导弹拦截6个目标,因此该系统具有一定的抗饱和攻击能力。3、抗干扰能力较强。这主要是因为该系统采用TVM制导体制以及相控阵制导雷达技术,抗干扰措施多。4、可靠性好。导弹的贮存、运输、发射都用同一个简,使用维护方便,筒内导弹可10年不用检测,导弹第10年时的发射飞行可靠度还大于0.75。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付中程和远程目标时,“里夫”一M系统均可从容应对。
最新的里夫-M舰空导弹系统是S- 300PMU-1舰载型,导弹改为48N6E,发动机推力更大,导弹最大速度提高到6马赫,射程远达120公里。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6:47:00 +0800 CST  


光荣级后部的里夫导弹发射装置





光荣级上的对空搜索雷达,注意瓦良格和四号舰乌克兰号是顶板-B+顶对雷达的组合,而剩下的莫斯科号和乌斯季诺夫元帅号是顶舵+顶对的模式。

顶对远程三坐标/二坐标远程对空搜索雷达系统,前部红圈中的是顶帆雷达后部绿圈中的是大网二坐标搜索雷达。该雷达能够同时跟踪64个目标并同时识别24个目标,其主要任务事为顶罩雷达系统提供目标信息,对战斗机一类的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200千米以上。



顶板-B对空/对海三坐标搜索雷达,采用两块背靠背布局的全电扫天线,对5000米高度,雷达发射面积大于7平方米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大于130千米,能够同时跟踪48个目标并识别其中16个目标





后部的顶罩无源相控阵雷达,工作在J波段,主要负责为SA-N-6中远程舰空导弹的制导及目标跟踪,其雷达罩直径达4米,天线仰角固定方位上可以旋转扫描,红圈中就是顶罩雷达,蓝圈中是基座上集成的3部用于对抗电子干扰的小型柱状天线,绿圈中是用于导弹与战舰之间传输数据的链路指令天线。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6:47:00 +0800 CST  
更正
是前门-S雷达,楼主打错了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6:49:00 +0800 CST  
SA-N-4导弹
北约绰号壁虎
该系统由折叠式升降双联发射架,圆形发射井以及供弹装置组成,平时折叠收入发射井内,战时打开发射井井盖,发射架升起,处于待发状态。 SA-N-4导弹,弹长3.2米,弹径210毫米,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2.5马赫时射程15千米,射高6000米。由”气枪群“搜索/跟踪雷达制导。

收纳状态

盖板打开导弹升起


结构简图

已经升起的导弹发射架

”气枪群“搜索/跟踪雷达制导,该雷达由上部抛物面形搜索雷达,下面的一大一小两部跟踪雷达组成,一次能够制导2枚导弹攻击1个目标。

光荣级后部的壁虎,红圈中的就是”气枪群“搜索/跟踪雷达制导,绿圈中就是SA-N-4导弹收纳井。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7:22:00 +0800 CST  
火炮
火炮主要是前主炮和近防炮
主炮
AK-130型130毫米双管舰炮
AK-130型舰炮,为130毫米口径的双管全自动舰炮,是苏联(俄罗斯)在20世纪80年代由圣彼德堡的阿美第斯特设计局和弗伦泽军火设计局设计的主力舰炮。该系统包含一套带电视和电子瞄准装置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火炮可由雷达控制系统控制实施全自动射击,也可在自主控制模式下由舰员使用炮塔上的康丹瑟光学瞄准具实施射击,还可使用全手动模式射击。
该炮体积庞大,隐形效果差;采用钢铁铸成的炮底使其重量极大,因此只能装备在大型军舰上。

口  径:130mm
倍  径:70
俯 仰 角:85度
初  速:950米/秒
射  速:单门35-45发/分钟
最大射程:29,500米
最大射高:20000米
方向射界:360度
炮 弹 重:27公斤
随炮回旋备射弹量:80~90发
炮塔尺寸:长7.25米,宽7米,高7米(甲板上),炮圈直径1.5米
炮 塔 重:35,000公斤
控  制:雷达火控系统,光电控制系统
冷却系统:炮管外部水冷式




红圈处就是制导前主炮的“鸢鸣”火控雷达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9:24:00 +0800 CST  
AK-630近防炮
总重AK-630/630M: 1,850 kg(空),1,918 kg(含弹药),9,114 kg(含弹药与控制系统)
AK-630M1-2: 2,500 kg(空),11,819 kg(含弹药与控制系统)
AK-306: 1,100 kg(空),1, 630 kg(含弹药与控制系统)
全长 1629 mm
枪管长度 1620 mm
炮弹 HE-FRAG, FRAG
口径 30 mm
最大射击仰角 -12 to +88 度 at 50 度/s
最大回旋角度 360 度 at 70 度/s
发射速率 83 发/秒(5000 发/分钟).
枪口初速900 m/s (MPDS round).
有效射程4,000 m (4,375 yd)
最大射程 8100 m
供弹方式AK-630/630M: 2,000 发AK-630M1-2: 4,000 发AK-306: 500 发
瞄准具型式 A-213-Vympel-A、含雷达、光学以及闭路电视控制系统
装药量 48.5 g



前部的两部AK-630近防炮

左边红圈中的是前部的MR-123“椴木棰”雷达用来制导左侧绿圈中的两部AK-630,右边的用来制导中间的两座AK-630。
我估计没多少人注意,前部的AK630后边的绿圈的是AK630近防炮的人工操作台,没错AK630还可以手动操作。

中部的近防炮,绿圈中是人工操作台的位置,蓝圈是制导雷达

人工操作台特写比较简陋只有基本的观瞄设备,下边有具体视频。
视频来自:搜狐视频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19:46:00 +0800 CST  
反潜
第一层(外层)主要由卡-27反潜直升机和“菜牛皮”拖曳声纳担任。


卡-27直升机作战半径25O千米,最大巡航速度230~24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4.5小时。在对50千米以外海域实施反潜时,首先由“菜牛皮”拖曳声呐进行远距离被动搜索,发现可疑潜艇后再由卡-27直升机飞往目标区,使用吊放声呐、声呐浮标和磁探仪进行二次探侧,确定该潜艇的精确位置,然后在潜艇上空使用鱼雷或深水炸弹实施攻击,两者密切合作,可形成最佳配合的反潜体系,从而大大提高远程反潜搜索和攻击效果。
中层
SS-N-15反潜导弹和各型鱼雷实施。

五联装鱼雷发射管


非垂直发射方式的SS-N-15反潜导弹
SS-N-15反潜导弹作战深度600米,射程达45~50千米,采用惯性制导,战斗部为APR-2轻型鱼雷,也可换装核深水炸弹。该反潜导弹射程大大超过美国的“阿斯洛克”。但命中精度偏低。如采用核深对炸弹作为战斗部,其威力更大,在50千米范围以内,可使用反潜导弹攻潜,但在15~20千米海域内则通常使用各式鱼雷反潜,其中T3-31是较常用的鱼雷之一,反潜导弹和鱼雷的联合使用,可为该级舰的防护筑起第二道反潜屏障。
末端
由2座12管RBU6000火箭式反潜深弹发射装置承担


光荣级前部RBU6000火箭式反潜深弹发射装置
这种装置的发射管长1.8米,所用的深弹口径212毫米,弹长1456毫米,管径300毫米,方向角0°~360°,高低角0°~90°,采用自动装弹,射程6000米,重110千克,极限下潜速度13米/秒。作战时,可以用单管、双管或齐放的方式来攻击敌潜艇。弹库内共备弹144枚,可满足2座发射装置装填6次的需要。这种反潜深弹在浅水区反潜更具优势,还可摧毁来袭水雷。
该装置具有双平面瞄准稳定功能,可自动跟踪、瞄准目标,自动装填。高低角范围为-1000-72°,方向角范围为0°-340°,装填角为-90°。有效射程为100—1000米,散布椭圆为100x200米。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20:02:00 +0800 CST  
电子战及干扰系统
苏/俄的每一艘军舰都安装有电子干扰设备,一般是以固定的组合,两种或多种联装的方式安装。光荣级的电子战及干扰系统主要在军舰的后桅杆,及后部。

图中标示数字的四个球状天线就是大名鼎鼎的“边球”机械扫描式大功率干扰机天线,
边球系统最早于1967年开始服役,首装舰是前苏联的"莫斯科"号直升机航空母舰。由此推测,边球系统可能是在6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其研制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北约的各种舰载和机载雷达及其导弹寻的雷达。俄罗斯海军将其命名为MP-403"戈佐夫"(Gorzuf),光荣级上是一边四个一共八个。其安装在庞大的塔式结构桅杆两侧,该桅杆内藏有庞大的制冷系统,同时也起到屏蔽干扰机电磁辐射、防止人员受到辐射伤害的作用。所有这些情况,均隐含这样一个事实,即边球系统具有很高的干扰功率。所有这些天线安按两个一组共分为4组,分别覆盖4个不同的波段。该系统主要由人工和自动两种方式,可同时干扰2个目标,具有掩蔽,阻塞和定向干扰等多种模式,并可通过对目标雷达的跟踪,干扰捷变雷达。
边球系统还能控制PK-16箔条发射器。通常情况下,边球系统与钟系列电子侦察设备配套使用,其配套模式为:敲钟设备作为边球系统的定向搜索接收机,目标指示则由"扎利夫"(即打钟/击钟组合设备)侦察设备提供。在前苏联的航空母舰和光荣级巡洋舰上,与边球系统配套使用的钟系列电子战设备是撞钟/摘钟。
边球系统分别在70年代和80年代多次更新,更新后的系统增加了频谱分析能力和平面螺旋阵列的相位干涉测向子系统,并采用宽波段瞬时测频接收机与高频超外差接收机结合使用的方法,降低系统的虚警率。除此之外,还用甜酒桶电子侦察设备取代了与其配套使用的"扎利夫"电子侦察设备。
中部绿色的是摘钟电子战系统上图及下图绿圈中标示,该系统采用两种天线,一大一小,大的,覆盖I/J波段8~20HZ,小的,覆盖J/K波段10~40HZ,该系统主要通过接收来袭的反舰导弹的主动/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制导信号,经过分析处理后发回欺骗信号,使得反舰导弹的雷达导引头产生错误指令,保护本舰安全。
这两种天线系统的天线罩均呈圆柱形,罩的顶部装有锥形天线,估计工作频率为ku和ka波段。罩内有两排螺旋天线。每个锥形天线在其顶端有一部全向接收机,它把截获的目标信号馈送给储频环路,而储频环则通过位置低一点的干扰天线发射欺骗信号。至于螺旋天线,其中两两成对垂直放置的螺旋天线的输出信号经综合检测,就能消除海面反射造成的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有效地对付掠海飞行导弹。


图中红圈中的就是“甜酒桶”
甜酒桶的研制,是在折衷采用英国的UAA-1 ESM系统和美国的AN/SLQ-17 ECM系统的各种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该设备有4个天线罩,各覆盖90度。每个天线罩的尺寸为:2.1米(宽)×1.8米(高)。天线罩分成下宽上窄两部分,每个部分又由若干个单元组成(下面5个单元,上面6个单元),每个单元均有2块方形板,上下各一块。在光荣级巡洋舰上,甜酒桶既为引导反舰导弹提供超视距目标瞄准数据,又为边球干扰机提供电子侦察支援。

PK-2干扰弹发射装置


光荣级上的干扰弹发射装置位置示意,红色的是PK-2,绿色的是PK-10


PK-10干扰弹发射装置
这就是整个电子战系统,当甜酒桶接收到敌方反舰导弹雷达导引头信号后,迅速反馈给边球和摘钟系统,该系统对其进行饱和干扰,或者是其导引头发出错误信号。这是电子干扰也是软干扰,当这种手段失败后,便启动PK-2和PK-10干扰弹发射装置发射干扰弹进行干扰。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3 20:31:00 +0800 CST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4 15:16:00 +0800 CST  
本级舰
计划建造十艘,实际建成四艘,服役三艘,九艘已命名。
1164型
光荣号
1973年5月20日列编,1976年11月6日开工,1979年7月27日服役,1982年12月30日建成
下水时的光荣号



1983年2月7日配属黑海舰队第30师团第105导弹舰艇旅团(原计划配备给太平洋舰队),1995年5月12改名为莫斯科号。1998年5月成为近卫军舰并接手了61型卡辛导弹驱逐舰红色高加索号的舰旗。1999年完成了现代化改装,同年7月回到塞瓦斯托波尔基地,成为黑海舰队的旗舰。现役
曾用舷号:108(1983)103(1984)106(1987)121(1990)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4 16:52:00 +0800 CST  
弗洛塔.罗波夫海军上将号


1977年9月17日列编,1982年2月2日下水,1986年9月15日建成,同年9月21日升挂海军旗1986年11月5日改名为马歇尔.乌斯季洛夫号,配属给北方舰队第43师第120导弹舰旅,1994年9月~1997年12月在圣彼得堡的造船厂进行中修,1998年1月返航至北摩尔曼斯克海军基地,编入北方舰队第7作战舰队。现役
曾用舷号:118(1986)088(1987)070(1990)055(1993)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4 17:00:00 +0800 CST  
红色乌克兰号


1982年11月5日列编,1979年7月31日动工,1983年8月28日下水,1989年12月25日建成,1990年1月7日升挂海军其,同年11月向太平洋返航,部署在太平洋舰队的勘察加舰队第173导弹舰旅。1995年12月25日改名为瓦良格号,1992年2月升挂近卫军军舰旗。现役
曾用舷号:119(1989)031(1990) 011(1994)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4 17:05:00 +0800 CST  
共青团号
1980年6月9日列编,1984年8月29日,1990年8月11下水,完成率95.1%,该舰1985年3月23日改名为弗洛塔.罗波夫海军上将号,1993年10月1日转让给乌克兰,1993年3月20日改名为乌克兰号,乌克兰无力完成该舰,相传中国和印度想购买该舰,但该舰冷战色彩浓厚与两国作战序列不符,可能性不大。

该舰现在基本已成废舰。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4 17:13:00 +0800 CST  
1164.1型
俄罗斯号
1987年8月11日列编,1988年11月15日开工,1987年12月30日改名为十月革命号,苏联解体后被拆解。
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号
1988年11月1日列编,计划于1989年6月开工,1990年下水,苏联解体后停止建造。
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号
计划1990年6月动工,1994年下水,苏联解体后取消。
瓦良格号
计划1989年6月动工,1996年下水,苏联解体后取消。
塞瓦斯托波尔号
计划1990年6月动工,1997年下水,苏联解体后取消。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4 17:20:00 +0800 CST  
其他
后部还有一个多功能起吊装置,平时不用是收纳在两个烟囱中间,主要可以装填S-300导弹用。


主桅杆顶部后部的天线是敌我识别天线。

楼主 恋莎年华7  发布于 2014-08-04 18:10:00 +0800 CST  

楼主:恋莎年华7

字数:7642

发表时间:2014-08-03 22: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3-05 09:21:44 +0800 CST

评论数:20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