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道的几篇文章———无声观点

《老子为什么把他的理论起名为“道”? 》

“道”的理论的命名来源于道路的道,其实这就是一种类比。准确的讲道不是老子的创造而是老子的总结,也就是说不论老子总不总结道都一直存在着,只不过是老子第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了它。地球上错综复杂的道路无数条,四通八达,每条道路都有着各自的起点和终点,有它通向的地方——即交通用途。善于观察的老子发现,天、地、人、事、物的内部也有着无数的像道路一样的轨迹,在左右着天、地、人、事、物的运行发展变化,不论是兴、衰、成、败都有着各自一系列的现象,这种轨迹现象就今天而言就是“规律”。但在春秋末期那个人们对天地万物认知极其落后,语言表达极不成熟的年代,老子巧妙的使用了接近于“规律”一词的“道”,来完成了“道”这一伟大的哲学理论,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万事万物只有依道而行才能兴、旺、昌、吉。


=====================================


《为什么“道”一定要译为“规律”?》

道的内含极广,包括自然规律、道理、规则、法则、原理、方法等。

词语解释:
自然规律:天地万物的自然现象即是自然规律 。(简称“规律”)
道理:人事物的规律。(简称“规律”)
规则:法则、规律等。
法则:法规、规律等。
原理: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规律。(简称“规律”)
方法:道理、规则、法则、原理等的实际应用即转化为方法。

综上所述:
道就是规律,规律就是自然规律、道理、规则、法则、原理、方法等统称。规律从广义上讲可笼统的划分为自然规律和道理两大类,也就是说一切规则、法则、原理等都广泛的分布在自然规律和道理之中。更加准确的讲——自然规律、道理、规则、法则、原理等都是规律的其中一部分内容。

自然规律可细分细化为自然现象和常识现象。(注:常识现象亦可称为自然现象。)
道理包括人生哲理、事理、伦理、社会规则、政治方略、军事谋略等。

自然规律和道理的区别:
自然规律是天地万物体现出来的自然现象,很难因人的意志而改变;道理(以人和事为主)是通过长期引导形成的,不同时期的道理都有一定区别。可见,自然规律和道理是“自然形成”和“人为形成”的区别。

加注:
规律的释义:①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②人事物的道理;③天地万物表现出来的自然现象;④天地万物运行发展变化的轨迹或方法。这四点就是规律体现出来的主要释义。


==================================


《道千年难解的原因》

老子的道从古到今就是个备受争议晦涩难懂的话题,以致出现了后人的千人千解现象,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与老子所处的时代有关。(时代落后,思维超前)
老子处在奴隶社会末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这是个科学非常落后、语言词汇非常匮乏的时期,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描述还处在只能用语言形象比喻的阶段,这就导致了后人理解上的偏差,那么一代代人的偏差层层叠加起来就使得道的含义越偏越远,以致无情的掩盖了老子的睿智和穿越时空的《道德经》的光芒。
二. 老子在思考什么?
如果大家知道老子在思考什么,那么道的答案只能有一种或相近的几种,而并不是那种黑白颠倒的各自冲突的千人千解。详解参见《道的论证》。
三. 老子独特的六大写作文法。(翻译《道德经》的六把钥匙)
①半截话——老子常用几个字来表达一个意思,这就产生了很多半截话,半截话就是一个句子省略去了主语或谓语或宾语等,这就需要翻译时能够准确补充句子。半截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承前省略”,也有一些其它原因。
②诗体韵文——整部《道德经》都是用诗体韵文的格式完成的,也就是说《道德经》是诗体哲学,诗体哲学翻译起来相对较难,要参考诗的一些翻译方法。
③夸张离谱的修辞——《道德经》运用了大量的比拟、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句子看上去都很夸张离谱。比拟比喻的句子需要准确还原老子想要表达的原义,互文的句子需要前后句(或前后文)密切联系,绝不能孤立解读。
④组词法——《道德经》里经常出现一字一义(或几义)的现象,这就需要能够准确组词(或贴切翻译)。如:(将欲弱之:想要削弱它。弱:削弱,减弱。)(必固强之:一定要暂时让它强大。强:强大。)
⑤正词(褒义词)贬用——如“智”字,正用指“智慧”,贬用指“巧智”。
⑥ 千古以来无人参透“道法自然”为何物?其实“道法自然”是老子惯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类比论证。整部《道德经》老子讲述的千百个道理中,经常出现“道法自然”类型的句子。详解参见《【道法自然】的真实含义?》
四. 乱造字义。
所有《道德经》的译作,都存在着严重的乱造字义现象,同一个字被胡编乱造出许多根本不存在的字义,这样翻译出来的译句肯定是错误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事实证明,用新华字典和新华词典做工具书来翻译《道德经》,没有行不通的地方。
五. 臆解现象。
所有《道德经》的译作臆解现象非常普遍,准确的说这种情况不属于翻译,只有一句对应一句的翻译才叫翻译。
六. 其它原因。
①出现多处标点断句错误。
②出现几处篇章分割错误。
③出现几处错别字现象——抄写错误或后人改动。如:六章“用之不勤”改回“用之不堇”;十九章“绝圣弃智”改回“绝声弃智”;四十二章“冲气以为和”改回“中气以为和”。
④断章取义现象严重,同一篇章翻译得前言不搭后语。可见,很多译者只知道关注某个字、某个词、某句话的具体翻译,往往忽略了全段乃至全文的连贯与统一。
⑤对老子的阴阳辩证写作手法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子常常对事物采取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论述,目的是让人们找到好与坏、兴与衰的规律。
⑥词(词组)的概念不统一,《道德经》里有很多词汇的解释众说纷纭。可见,统一词(词组)的概念很有必要。
⑦ 老子对某些事物与现象的理解是正确的,但表达上有一定问题,其准确度只达到了几成,因此翻译这种句子时要矫正到准确程度。


===================================




《道的论证》

(以下道的阐述方法:由简单层层深入,由繁复层层入简。)

道不是天地万物,而是天地万物体现出来的规律。天地万物是看得见的,而道是看不见或若有若无的。
道是个综合概念,它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很难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来表达清楚。也就是说,不论从道的哪个方向进入来阐述道都会遗失一些内容。所以本人选用了五条线索来分别阐述道,目的是用互相补充的方法来将笼统抽象的道表达得更加整全些。
我们在讨论道之前,首先要给道确定一个具体含义,所以我只选用道就是“规律”来加以论述,并通过《道德经》全文的翻译来验证,完全可以做到一以贯通,条理更加清晰。我想只有这样才能使道更广泛的走入生活、走入实际应用。
道的线索一:(从无限时间上论证)
从无限时间上划分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道;第二个阶段——天地万物存在之后的道。对于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道,即是什么样的规律促使天地万物产生的呢?老子认为是永远讲不清楚的,纵观《道德经》全文,老子也只是在几章里有那么十几个疑问句而已,根本没有给出任何答案,这彰显了老子思考问题的严谨。相反,天地万物存在之后的道,老子则用了大量的篇幅阐述的清清楚楚。因此,我把老子心中的道总结为两层含义:①促使天地万物产生的客观规律(这些道说不清楚——即非常道);②天地人及万事万物运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这些道能说清楚,即道可道)。
道的线索二:(从实际应用上论证)
整部《道德经》对道的阐述绝大多数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说老子的道实际上就是在总结天地人事物的普遍规律,简而言之即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它主要包括两大类内容:①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即自然现象)——如天的刮风下雨、人的生老病死等;②人事物的道理——如人生哲理、事理、伦理、社会规则、治国方略、军事谋略等。
道的线索三:(从道的属性上论证)
从道的表现形式上看,道具有阴阳两种状态。也就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具有着既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两个面,经常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即它们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或相生相克的关系。所谓的阴阳就是:天地、日月、男女、生死、善恶、美丑、荣辱、胜败、刚柔、进退、前后、上下等等 ,不计其数,皆为一阴一阳,两两对应。这就是道极其重要的属性。
道的线索四:(从规律包含的内容上论证)
一切道都是规律,一切规律不都是道。那么,那些规律的内容才应该算是道的内容呢?只有自然规律、循环规律、兴衰规律、为人处世规律(即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运行发展规律(即社会运行发展规则)等才应属于道的内容(但并不绝对);而数学规律、物理规律、科学规律、经济规律、游戏规律(即游戏规则或方法)等则不属于道的内容,理由根据是——或已发展成独立体系,或根本与道无关(如游戏规律 )。
道的线索五:(综合论证)
道的内容极其广泛而又极其复杂,自2500多年前老子提出道的理论,又历经了一代代人的探索研究,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厘清道的内容呢?如果我们用道的理论去联系任何学科知识都没有什么冲突,或更准确的说在所有的学科里都有道的影踪。因此说道是百科之母,道是万经之王。那么所有的知识都是道吗?非也。我想只有符合上文四条线索的条件,又必须是思想哲学范畴内的规律才应该属于道的内容,所以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才是道的内容,人与事的道理才是道的内容。天地万物即是宇宙的主体内容,人与事即是人生的主体内容,由此可见:道完全可以称之为宇宙人生的规律。


【篇后总结】

“道”的几种释义:
①道就是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
②道就是天地人事物的普遍规律。
③道就是天地人及万事万物运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④道就是宇宙人生的规律 。
以上四条“道”的释义其实一样,只是总结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也可理解为中华语言表达上的丰富。综合这四种解释有助于加深对道的理解。


================================================


《道的作用》

道涵盖了天地人事物五大方面的规律,具体归纳起来有两大类:①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②人事物的道理。自然规律只需要人们的了解掌握,进而遵循自然规律去工作生活;道理则是教导人们怎样去做人的,怎样去做事的。最后,老子的心愿是渴望人类社会从老百姓到统治者,都应遵守“清静无为而无不为”这一理念治人治事治家治国。换而言之: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做人做事的尺度把握上——即趋向于公的、善的、好的方向去发展就是有道;反之,趋向于私的、恶的、坏的方向去发展就是无道,无道失德,害人害己,危害社会。如一个党员能自觉遵守党章、法律、各种规章制度等去做人行事,全心全意的做好为人民、为党、为国家服务的就是有道;反之,无视党章、法律、各种规章制度等的约束,而胡作非为、贪污受贿、吃喝嫖赌等的就是无道。从事其它各个领域工作的与此大体相同,不去一 一列举。另外,有道和无道参考古代的有道国君和无道昏君的所作所为会有更好地体会。由此可见,道虽然难以理解,但把它引入“有道”和“无道”两种现象中,就好理解多了。
如果人们的工作生活都能自觉遵守人事物的道理及规章制度去做,都能自觉遵循各种各样的自然规律去做 ,就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可能健康良性的发展 。换而言之,道的弘扬能促使人们的道德素养得到普遍提高,进而逐渐促使一个社会整体形成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社会形成良好的环境与秩序,然后科技、经济、政治、人伦等各个方面才有可能出现健康良性的发展。由此可见,人类社会不论进步到什么程度,做人行事、以及对科学对大自然等的开发利用都要遵循规律 “道”, 才能避其弊,而利其利。“自然和谐,阴阳平衡”就是天地万物运行发展变化的总规律,是人类社会必然遵循的永恒法则。

加注:
①规章制度是依据道理归纳整理形成的条文,应是道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②法律则是人们违背道理(及规章制度)后的惩罚条例。
③道理与法律可以视为正反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9-01-11 20:55:00 +0800 CST  
【道法自然】的真实含义?

【自然】在《道德经》中的几种释义:
【17章】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 自然:万物本来的样子。(这是“自然”的原始义)
【23章】希言自然:少说话才合乎规律。 自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即指合乎规律。
【25章】道法自然:道要效法自然规律,即指做人做事的道理要效法某些自然规律。 自然:自然规律。
【51章】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使万物没人命令也常处于正常发展状态。自然:自然状态,即指正常发展状态。
【64章】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辅助万物顺其规律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自然:顺其自然,即指顺应万物的本来规律去发展。

加注:
以上“自然”的五种释义若仔细揣摩其实都差不多,都是在“自然”的原始义——“万物本来的样子”的基础上的合理修饰,这种修饰是为了符合语境的需求。如天本来的样子是风雨雷电等,所以风雨雷电这些自然现象就是自然规律(注:天的自然规律特别多)。


===============================

【道法自然】的详细阐述:

“道法自然”实际上是老子惯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其实就是类比论证,即是说某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方法)与某些自然规律(即自然现象和常识现象)相差无几,只要效仿某些自然规律就能明白某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注:道包括天、地、人、事、物五大方面的规律,道法自然和“天、地、物”无关,只和“人与事”有关。)

例句1: (效法自然现象的例句)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上善:最高境界的善、上等的善。善:善良。
本句分析:
“水”的几种主要精神——居下、利他、不争、包容等精神,所以老子让大家学习水的几种精神就能做到“上善”。

例句2:(效法常识现象的例句)
企者不立:踮起脚跟的人不能站立长久。 企:抬起脚后跟站着。
本句分析:
企者不立实际上是告诉人们总想着要比别人高一头反而会很累的道理。

例句3:(效法常识现象的例句)
跨者不行:迈大步的人不能走得太远。跨:迈大步。
本句分析:
跨者不行实际上是告诉人们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例句4:(效法常识现象的例句)
大器晚成:较大器物的制造用料多、工序多、工时长,所以最后才制造完成。
本句分析:
既然较大器物最后制造完成,同样担当大任干大事的人才要经过长期磨练,必然也是最后获得成功。

总结:
整部《道德经》老子讲述的千百个道理中,经常出现“道法自然”类型的句子。——这是老子总结道理(即做人做事的方法)的妙招之一。

=====================================

【“道法自然”类型的篇章例文】

【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长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天地所以能够长久。者:用在分句后面表示停顿。
以其不自生: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
故能长生:所以才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因此圣人总是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身处有利的前面。
外其身而身存: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而又能保全自身。
非以其无私邪:这不正是因为圣人无私吗? 邪:语助词。
故能成其私:所以反而能成全他的私利。

全文导读:
本章是“道法自然”类型的文章,老子用了一整章来讲述圣人对天地的效法得以精神永存、名利双收。

***************************************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少说话才合乎规律。希:同“稀”,少。 自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即指合乎规律。
故飘风不终朝:缘由是狂风刮不了一个早上。
骤雨不终日:暴雨下不了一个整天。
孰为此者:谁使狂风暴雨这个样子呢?
天地:是天和地。
天地尚不能久:天地尚且不能让狂风暴雨长久。
而况于人乎:更何况是人说话呢?

本段导读:
这段话是“道法自然”写作手法,老子是把人的说话和天地的刮风下雨做了个比较,天地都无法使狂风暴雨(不是细风小雨)长久下去,由此老子认为人的说话也不应滔滔不绝,滔滔不绝就会出现很多问题:①言多必失;②别人插不进话;③无法获知他人想法;④引起大家反感等。

===============================

加注:
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一种事物也有类似特征的论证方法。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9-01-12 16:07:00 +0800 CST  
《老子为什么把他的理论起名为“道”? 》

“道”的理论的命名来源于道路的道,其实这就是一种类比。地球上错综复杂的道路无数条,四通八达,每条道路都有着各自的起点和终点,通向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的交通用途。善于观察的老子发现——天、地、人、事、物的内部也有着无数的像道路一样的轨迹,在左右着天、地、人、事、物的运行发展变化,不论是兴、衰、成、败都有着各自一系列的现象,这些轨迹、现象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规律”。但在春秋末期那个人们对天地万物认知极其落后,语言表达极不成熟的年代,老子巧妙的使用了接近于“规律”一词的“道”,来完成了“道”这一伟大的哲学理论,为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万事万物只有依道而行才能兴、旺、昌、吉。


总结感言:
①老子是第一个系统的归纳总结道的人,并由此打开后人思考的大门,启发后人不断探索天地万物的规律。
②老子是探索规律的宗祖,每个探索规律的后人都应该从这里启航。
③天地万物与其规律共生共存,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个不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的过程。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9-12-16 08:58:00 +0800 CST  
《为什么“道”一定要译为“规律”?》


道的内含极广,包括自然规律、道理、规则、法则、原理、方法等都是古人所说的“道”。

词语解释:
自然规律:天地万物的规律即是自然规律 。自然:(天地万物)各自本来的样子。
道理:人事物的规律。
规则:法则、规律等。
法则:法规、规律等。
原理: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规律。
方法:道理、规则、法则、原理等的实际应用即转化为方法。

综上所述:
道就是规律,即规律就是自然规律、道理、规则、法则、原理等的简称。规律从广义上讲可笼统的划分为自然规律和道理两大类,即是说一切规则、法则、原理等都广泛的分布在自然规律和道理之中。换言之,自然规律、道理、规则、法则、原理等都是规律的一部分内容。

道理细分细化包括人生哲理、事理、伦理、社会规则、政治方略、军事谋略、治国策略等。

自然规律和道理的区别:
自然规律就是天地万物体现出来的各种规律,很难因人的意志而改变;道理一部分同于自然规律,一部分则是通过长期引导形成的,所以不同历史时期的道理都有所区别。


规律的释义:
①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②人事物的道理;③天地表现出来的自然现象;④天地万物运行发展变化的轨迹或方法。这四点就是规律体现出来的主要释义。

楼主 吴声无声  发布于 2019-12-16 09:21:00 +0800 CST  

楼主:吴声无声

字数:5789

发表时间:2019-01-12 04: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13 19:59:35 +0800 CST

评论数:2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