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提问专用楼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03 22:10:00 +0800 CST  
《红楼梦》仿佛是一座曲折幽冥的迷宫,一直存在着数不胜数的难解之谜。
希望红友们对红楼知识的疑问在此楼提出,更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解答。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03 22:11:00 +0800 CST  
湘云醉眠如何理解
喜欢湘云的性格 但想听各位大神细致分析湘云醉眠


@PL烟花易冷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04 23:20:00 +0800 CST  
湘云是海棠花,海棠有“睡美人”之誉。
贵妃醉酒,鬓乱残妆,唐明皇见状笑道“岂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苏轼据此写了一首《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朦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再次把海棠比作睡美人。
湘云生性豪爽,娇憨随性,尽兴饮酒,醉卧于芍药花丛中,简直就是一睡美人。故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
怡红院群芳夜宴,湘云抽到的是海棠签,题着“春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正是苏轼写海棠诗句。
“海棠春睡”比喻睡美人,说明作者把湘云喻为海棠。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04 23:32:00 +0800 CST  
在大观园这众香国里,湘云尽可豪爽任性,写诗填词玩雪烤鹿肉等,是真名士自风流,她的娇憨和率真使人不忍责备其有时的狭隘和小性。
然而对比在大观园中的生活,想想湘云后来的“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怎不令人悲伤!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04 23:41:00 +0800 CST  
王熙凤到底认不认字?


凤姐从小被当男孩儿教养,不使识字。因在荣府当家理事,每每看开帖并帐目,后来也颇识得几个字了。否则怎么看得懂潘又安给司棋的情书?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11 00:05:00 +0800 CST  
读书没什么诀窍,只有自己脚踏实地地去做,不能“偷工减料”。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得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第一,比较粗略地通读并读完。
得抓紧时间,见缝插针的阅读,越快越好,以免读到后面忘了前面。可以暂时忽略那些冗长而琐屑的描述,重点看故事。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14 22:52:00 +0800 CST  
了解了整个故事情节,你应当比较有兴趣了,那么第二遍就细读,认真品味。
第一遍中忽略的、大懂得的,在这细读中就会比较了解,能理解作者的一些感情,甚至会有自己的感悟。
重点部分可以反复读,以加深印象,理解深透。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14 22:59:00 +0800 CST  
三、在反复阅读中去认真体味,摘录名言警句或自己喜欢的语句。
找一点相关的评析看看,与自己的体会相对照。然后再细看书中情节,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等。别人的东西只做参考,相信自己的发现和领悟。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14 23:07:00 +0800 CST  
四、反复读,思考作者留给我们的问题或书中谜团,并从书内外去寻求答案。


红楼梦是耐读耐品的,坚持阅读,必有好处。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14 23:23:00 +0800 CST  
续《庄子·胠箧》文(第二十一回)
(原作)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续作)焚花散麝,而闺阁始人含其劝矣;戕宝钗之仙姿,灰黛玉之灵窍,丧减情意,而闺阁之美恶始相类矣。彼含其劝,则无参商之虞矣;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彼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邃其穴,所以迷眩缠陷天下者也。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22 22:16:00 +0800 CST  
[说明]
袭人反对宝玉与黛玉接近。她一边拉拢宝钗,叹苦说:“姐妺们和气,也有个分寸儿,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边风。”一边对宝玉弄性气撒娇,故意不加理睬,冷淡他。宝玉恼恨之余,饮酒,读《南华经》,有所感触,趁着酒兴,提笔续了这一段文字。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22 22:16:00 +0800 CST  
庄子,庄周(约公元前369—前286年),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天才的文学家。他是战国中期宋国人,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吏,以后靠编草鞋为生。《庄子》一书是他和他的后学所作,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又称《南华经》。《胠箧》是外篇中的一篇抨击儒家“圣人”及其所鼓吹的“仁义”的著作,宣扬“绝圣弃智”、回到上古“民结绳而用之”的“至德之世”,其中颇多愤激之言。胠,开;箧,箱子。庄周的文章一开始用防备开箱子的小偷为喻,所以取这两个字为篇名。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22 22:17:00 +0800 CST  
[注释]
1.“故绝”二句——庄子认为,大盗的窃国就是接过了儒家圣人所鼓吹的那套仁义道德、治国方法来达到目的的,所以他主张杜绝圣人,拋弃才智。
2.擿——读如“摘”,义同“掷”,丢弃。
3.焚符破玺——符,用竹制的信符,古时作证明用。玺,玉石的印章。这两样东西本为防止欺诈的,但坏人正可以利用它进行诈骗,所以说要焚毁摧破它。
4.朴鄙——朴实单纯。
5.剖斗——把斗敲破。折衡——折断称杆。
6.殚残——尽毁,彻底打倒。圣法——指周公、孔子等儒家的所谓“圣人”所定的法制。
7.擢乱——“擢”疑借为“搅”,搅乱。六律——律,古代音乐审音的标准。古代音乐中,把八度音分为十二个半音,其中单数六个叫“六律”,偶数六个叫“六吕”,总称十二律。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22 22:19:00 +0800 CST  
8.铄——销毁。竽瑟——乐器。竽是吹的,瑟是弹的。
9.瞽旷——即师旷,春秋晋国著名乐师,相传他能审音以占吉凶。古代乐官多是瞎子,所以称瞽旷。瞽,眼瞎。聪——耳明。
10.文章——花纹。
11.胶——黏合。离朱——相传古代有名的目力很强的人。《慎子》:“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
12.明——指目明。
13.钩——画曲线的工具。绳——画直线的工具。
14.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的工具。
15.攦——折。工倕——传说尧时的巧匠。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22 22:20:00 +0800 CST  
16.“焚花”二句——意思是说毁灭了袭人、麝月那样的丫头,家庭之中才人人能知道什么是自己应努力去做的。袭人姓“花”,花木可以“焚”毁;“麝”是香,所以用“散”。劝,受教而知所勉力。《韩非子》:“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
”17.戕——毁伤。
18.灰——消灭。
19.相类——相同。
20.参商之虞——互相不和好的忧虑。参、商本是两颗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出现。常用以比喻分离不得相见或意见不合、不和好。这里是后者的意思。
21.邃其穴——挖好了她们的陷阱。所以——所用以,拿它来。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8-22 22:22:00 +0800 CST  
你是我们知名会员,文品人品俱佳,又为红楼梦做出了贡献,可以发,让喜欢你的红友来支持你吧!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09-18 09:59:00 +0800 CST  
第二十三回中写黛玉刚读了《西厢记》,又听了《牡丹亭》戏文,正情思萦逗,缠绵固结之时,冷不防被香菱从背后击了一掌,唬了一跳——谁敢和黛玉这么亲昵无礼啊?也不见香菱叫一声“林姑娘”,两个人便你呀我的说起话来,可见二人关系不一般。然后香菱便拉着黛玉回到潇湘馆,两人谈刺绣、下棋、看书等,可见彼此很熟悉,这样的情形不是第一次。
香菱身上其实有黛玉的影子。两人都是姑苏人,黛玉是孤女,父母双亡,在贾家依栖;香菱呢,不知父母是谁,已忘了本姓,在薛家为奴。黛玉是芙蓉——荷花,故而连荷塘里的破荷叶都不舍得拔去,要“留得残荷听雨声”;香菱是菱角花,“根并荷花一茎香”。她们俩似乎毫无理由地便成了挚友。其实也不需要理由,宝玉和黛玉一见面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那是前世的姻缘。香菱和黛玉前世可能是姐妹,所以才这么心灵相通,意气相投。我们爱朋友,其实是爱朋友身上自己的影子,黛玉和香菱祖籍相同,身世相似,品貌相近,所以黛玉才对香菱另眼相看,所以她们俩才这么投契,也所以黛玉见香菱进大观园住,二人可以常常往来,也才那么自然地欢喜了。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10-10 22:35:00 +0800 CST  
为了写好一首咏月的诗,她(香菱)连房也不入,冥思苦想,“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弄得来往的人都诧异。宝玉见了,赞叹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性情的。我们成日叹说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由此还招得宝钗数落他:“你能够像她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在宝姑娘看来,真是该读正经书的人不正经读书,应该留心针黹女红的人却在苦心学诗,这两个人都是不务正业了!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6-10-10 22:42:00 +0800 CST  
@微笑BirDSkY


刘姥姥不简单
2007年02月15日 07:30:32  来源:北京日报
…………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家,历史上曾与金陵王家有过一点“绕脖子”的关系(王昆仑语),就是:王狗儿的爷爷,在北京做小京官时,与金陵王家王熙凤小姐的做大京官的爷爷,曾在同一个衙门里供职,王狗儿的爷爷因为贪王熙凤的爷爷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于是王狗儿的爷爷成了王熙凤的爷爷的“本家”…………
但刘姥姥可没忘记这层关系。她“闯”进大观园的办法,就是利用这层关系。“闯”大观园的动议,缘于一次王狗儿因生活困难而发牢骚。王狗儿埋怨生活太清苦,刘姥姥便帮他出了个主意:利用与金陵王家的旧关系,到贾府弄钱去!清代,有一种风俗叫“打抽丰”,也叫“打秋风”,就是利用各种关系到富贵人家去求得钱财。刘姥姥出的主意,就是去贾府“打抽丰”…………
…………
刘姥姥虽是个乡野农妇,却极会逢迎。初见贾母时,便立刻说出一句新奇的问候语:“请老寿星安!”既巧妙,又恰当,博得了老太太满心欢喜。我猜测,她这句话很可能是提前就琢磨好了的,要不就是她太熟于逢迎,脱口便说出了。
刘姥姥当过清客,这恐怕是很多人没想到的,甚至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她确实当了一回清客,不过是这个清客有点特别罢了。
清客也叫篾片,是明清时代专门在富贵人家帮闲凑趣的门客。鲁迅对清客曾有过一个简要的说明:“明末清初的时候,一份人家必有帮闲的东西存在的。那些会念书会下棋会画画的人,陪主人念念书,下下棋,画几笔画,这叫做帮闲,也就是篾片!”(《集外集拾遗·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贾府里便有不少这样的清客,如詹光、单聘仁、程日兴、胡斯来等。刘姥姥当然不是这种正规的清客,她没有文艺方面的技艺,有的只是一点粗俗的草根本领。但就是靠着这点本领,她把帮闲凑趣的职事完成得呱呱叫…………
从外表看,刘姥姥很土气,像个粗人,实际上她不乏内秀,甚至多少有一点文化素养。你看,刘姥姥与人谈话,常会引用一些成语俗谚,不但脱口而出,而且恰到好处。第六回中,在不多的几次谈话中,她就用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侯门似海”、“贵人多忘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等成语俗谚。第四十回中,她在恭维主人时,又用了“大家住大房”、“礼出大家”等成语俗谚。与鸳鸯对酒令时,她对出的文词虽然俗浅,却都能合辙押韵。在刘姥姥的肚子里,还真有一点东西呢。她的这种语言能力,在一般庄稼人中,是很少见的。
刘姥姥是个纯粹的乡野老妇吗?她是否有过都市生活的经历?一些红学家因为从她身上看到一些小市民的影子而发出疑问。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王昆仑先生推测,刘姥姥“可能有过都市生活的见闻与磨练”。(《红楼梦人物论》)这个推测,大概是有些道理的。封建时代的小市民,一般来讲,既具有善良、勤劳和淳厚的品性,又常有庸俗、投机、油滑等毛病。刘姥姥就似乎兼有二者。萨孟武先生曾这样评论刘姥姥:刘姥姥当过清客,而在救巧姐一事上,又是侠客。(《〈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清客加侠客,这是萨先生的两点论。刘姥姥的本质无疑是善良的,人也是可爱的,但也确有些小市民身上常见的毛病。
刘姥姥究竟有没有都市生活的经历?恐怕谁也不能断言。曹雪芹没有这样描写过。实际上,像刘姥姥这种精明、有心计的人,未必都产生于有过都市生活经历的人当中。在农民中,也是会有这种人的。史学家黎澍先生就讲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千万不要小看了农民。我在湖南家乡见过一些农民,工于心计,手段不凡,可不简单。”(陈铁健《绿竹水南集》)在环境复杂一些的农村中,也是可以历练出精明或油滑的人来的。
文末,说一说林黛玉的眼力。对于刘姥姥的“打抽丰”,黛玉是洞若观火的;对刘姥姥逢迎取媚的表演,黛玉很看不惯。别人对刘姥姥的逢迎凑趣都是哈哈一笑,黛玉却讥讽刘姥姥是“母蝗虫”,是“百兽率舞”中的笨牛。林黛玉的眼力是很“毒”的,她看出了刘姥姥身上的一些不那么质朴的地方。这也许是曹雪芹自己的看法吧?

楼主 河心云影  发布于 2017-02-02 00:21:00 +0800 CST  

楼主:河心云影

字数:22136

发表时间:2016-08-04 06:1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02 09:11:24 +0800 CST

评论数:619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