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贾琏说的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解惑

妹妹镇楼


楼主 缘分一场雨后  发布于 2019-09-22 20:02:00 +0800 CST  
对于这个问体大家先要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古代的钱除了银子还有铜钱,清初一两银子大概可以兑换700-1000文铜钱。也就是说三二百万的财如果是指铜钱的话兑换成银子不过三二千两银子罢了,并不算太多。怎么确定贾琏口中的财是指银子还是铜钱?我们可以结合书中72回的前后文来解读分析。

楼主 缘分一场雨后  发布于 2019-09-22 20:09:00 +0800 CST  
书中72回讲了几件事,其中一件主要刻画了荣府日用不敷,贾琏支持不住,贾府败落之象已出。现把有关三二百万的财原文贴出供大家参考,
原文【琏忙也立身说道:“好姐姐,再坐一坐,兄弟还有事相求。”说着便骂小丫头:“怎么不沏好茶来!快拿干净盖碗,把昨儿进上的新茶沏一碗来。”说着向鸳鸯道:“这两日因老太太的千秋,所有的几千两银子都使了。几处房租地税通在九月才得,这会子竟接不上。明儿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礼,又要预备娘娘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一时难去支借。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己’。说不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不上半年的光景,银子来了,我就赎了交还,断不能叫姐姐落不是。】
这段原文说贾琏来找鸳鸯打算挪用贾母的私房钱应急,注意!这段话有个关键词"三二千两银子"此时贾琏的资金链断了,急需三二千两银子来救急。

楼主 缘分一场雨后  发布于 2019-09-22 20:22:00 +0800 CST  
下文不久又出现一段话【一语未了,人回:“夏太府打发了一个小内监来说话。”贾琏听了,忙皱眉道:“又是什么话,一年他们也搬够了。”凤姐道:“你藏起来,等我见他,若是小事罢了,若是大事,我自有话回他。”贾琏便躲入内套间去。这里凤姐命人带进小太监来,让他椅子上坐了吃茶,因问何事。那小太监便说:“夏爷爷因今儿偶见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两银子,打发我来问舅奶奶家里,有现成的银子暂借一二百,过一两日就送过来。”凤姐儿听了,笑道:“什么是送过来,有的是银子,只管先兑了去。改日等我们短了,再借去也是一样。”小太监道:“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凤姐笑道:“你夏爷爷好小气,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说一句话,不怕他多心,若都这样记清了还我们,不知还了多少了。只怕没有,若有,只管拿去。”因叫旺儿媳妇来,“出去不管那里先支二百两来。”旺儿媳妇会意,因笑道:“我才因别处支不动,才来和奶奶支的。”凤姐道:“你们只会里头来要钱,叫你们外头算去就不能了。”说着叫平儿,“把我那两个金项圈拿出去,暂且押四百两银子。”平儿答应了,去半日,果然拿了一个锦盒子来,里面两个锦袱包着。打开时,一个金累丝攒珠的,那珍珠都有莲子大小,一个点翠嵌宝石的。两个都与宫中之物不离上下。一时拿去,果然拿了四百两银子来。凤姐命与小太监打叠起一半,那一半命人与了旺儿媳妇,命他拿去办八月中秋的节。那小太监便告辞了,凤姐命人替他拿着银子,送出大门去了。这里贾琏出来笑道:“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凤姐笑道:“刚说着,就来了一股子。”贾琏道:“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一面说,一面平儿伏侍凤姐另洗了面,更衣往贾母处去伺候晚饭。】
上文交代贾琏已经为准备贾母生日急需用钱搞得焦头烂额,此刻夏太监又打发人来要钱,把贾琏这个草包整急了,才会说出"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这种挠骚话。
大家结合上文这句"至少还得三二千两银子用"可以知道贾琏目前资金链不过几千两银子就能接上,所以下文的"三二百万的财"指的是铜钱不是银子。至于各个版本把贾琏这句挠骚话解读为三二百万银子或三二万银子都是不仔细看上下文造成的误解。

楼主 缘分一场雨后  发布于 2019-09-22 20:42:00 +0800 CST  
准备贾母的生日已经把手头上钱用完了,明天又要给南安府送礼,又要预备娘娘(这里娘娘估计就是指元春,这里用词是预备,预备和准备有区别的)的重阳节礼,还有几家红白大礼,这些费用加起来需要三二千两银子。贾府收的房租地税要到九月才有,所以才找鸳鸯借贾母的私房应急,谁知回到家夏太监又来要钱,贾琏才会说在发个"三二百万的财"这种话,也就是除了借贾母的外,再能来个几千两的横财就好了,老太太的钱要还,横财是不需要还的。

楼主 缘分一场雨后  发布于 2019-09-22 21:02:00 +0800 CST  
由贾琏这句"三二百万的财"也可以推断出凡是书中写作"三二万"的版本都是现代人抄的盗版书。
这些书的盗版年代就是方孔铜钱走下历史舞台之年,确切一点说就是清末民初到现在这个时间段。
因为盗版者存在的年代铜钱根本就不值钱了,可能早就停止使用,就像我们现在对金圆券的理解一样。
所以他们对"三二百万的财"这句话的理解只会联想到银子,根本不会想到是铜钱。
但是对于三二百万两银子对于这些还在使用袁大头银元的他们来说,同样不能理解,所以就改成了"三二万"这种自以为能理解却根本说不通的文字。
这些年代印记很多,这也让他们这类盗版书和原版书的鉴别过程简单明了,随便翻翻就知道哪些是盗版作假的版本

楼主 缘分一场雨后  发布于 2019-09-22 22:42:00 +0800 CST  
参考资料:
清朝初年,白银与铜钱的兑换比例为一两白银兑换七百铜钱。
到雍正、乾隆年间,白银与铜钱兑换价格仍保持稳定,一两白银兑换价格不超过一千铜钱。铜钱价格保持较高水平。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当时铜钱数量较少,国外又涌入大量白银,造成铜钱价格上涨,白银价格下降的情况。
从嘉庆年间开始,到咸丰年间,清朝白银与铜钱价格出现波动。铜钱价格下降,白银价格下降。顶峰时期,一两白银可兑换三千铜钱。
咸丰、同治年间,白银价格继续涨价,铜钱继续贬值。每两白银可以兑换5000到6000铜钱的数额。这个变化是多方因素造成的结果。鸦片战争爆发以前,因为各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清朝大量白银流出。
根据统计,当时每年流出白银达一千万两以上。鸦片战争以后,除贸易问题外,清朝的巨额赔款,也进一步造成白银大量流出。
伴随白银大量流出的情况下,则是铜钱的贬值。清朝后期,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劣质铜钱,它们的成色远低于规定标准。这些劣质铜钱既来源民间私铸、清朝筹集军费铸造的大钱、外国流入的轻钱。这些铜钱的成色质量都低于清朝标准铜钱。大量劣质铜钱充斥市面,必然会造成铜钱价格下降。
光绪年间,某地知县擅自将原本一两白银兑换2000铜钱的数额改为4000铜钱。后来又提高到八千文,乡人不满,向朝廷上书,结果被原样打回。
所以到了宣统年间实际上就是民国年间,方孔铜钱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古董"世面上已经不在使用,取而代之就是银元和没有孔的铜板

楼主 缘分一场雨后  发布于 2019-09-22 22:54:00 +0800 CST  

楼主:缘分一场雨后

字数:2659

发表时间:2019-09-23 04: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4-23 09:32:53 +0800 CST

评论数:3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