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历史

1949年10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12月,吴玉章任常任理事会主席。
1951年12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设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马叙伦任主任委员,吴玉章任副主任委员,丁西林(丁燮林)、胡愈之、黎锦熙、罗常培、王力、韦悫、陆志韦、林汉达、叶籁士、倪海曙、吕叔湘、周有光12人为委员。
1954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改为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23位委员是丁西林、王力、朱学范、吴玉章、吕叔湘、邵力子、季羡林、林汉达、胡乔木、胡愈之、马叙伦、韦悫、陆志韦、傅懋绩、叶恭绰、叶圣陶、叶籁士、董纯才、赵平生、黎锦熙、聂绀弩、魏建功、罗常培。吴玉章为主任委员,胡愈之为副主任委员,韦悫、丁西林、叶恭绰为常务委员,叶籁士为秘书长。11月,吴玉章任主任。取代原政务院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
1955年1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1955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1955年7月13日,中国国务院另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主任委员董必武,副主任委员郭沫若、马叙伦、胡乔木,委员有张奚若、沈雁冰(茅盾)、许广平、朱学范、邵力子、张修竹、项南、徐忻、老舍、曾昭抡、邓拓、傅彬然等,审订上列草案。同年9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提出简化汉字修正草案,经国务院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
1956年1月31日,《汉字简化方案》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
1956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初稿)》。
1959年,国务院任命胡愈之、韦悫、丁西林、叶籁士为副主任。
1964年3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发出《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扩大了类推简化的范围。5月,发布《简化字总表》。
1965年1月,出版《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1965年11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异体字整理表(修订稿)》。
1976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印《第二批异体字整理表(征求意见稿)》。
1977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1978年3月4日,胡愈之、周有光、王力等23人联名写信给第五届全国政协秘书处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秘书处,要求第五届全国政协和第五届全国人大的主要文件不采用草案第一表的简化字。
1978年4月到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宣传部分别发出内部通知,在中小学课本、教科书和报纸、刊物、图书等方面停止使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表简化字。
1980年3月,由于不少委员去世,又增补委员10人:马大猷、王竹溪、朱德熙、陈翰伯、张友渔、张志公、周有光、钱伟长、倪海曙、曾世英。由董纯才为主任委员,胡愈之、张友渔、吕叔湘、王力、叶籁士为副主任委员,倪海曙为秘书长。
1983年7月增补倪海曙、唐守愚为副主任委员、唐守愚兼秘书长。
1984年8月,又改由刘导生为主任委员,陈原、陈章太、王均为副主任委员,胡愈之、吕叔湘、王力、叶籁士、倪海曙、唐守愚、周有光为顾问。
1985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仍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的通知》,宣布“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发表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自本通知下达之日起停止使用。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社会应用。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国务院责成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各方面用字管理办法,逐步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的不正常现象。为便利人们正确使用简化字,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以及其他有关报刊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

楼主 adwffsds  发布于 2014-12-31 17:16:00 +0800 CST  

楼主:adwffsds

字数:1677

发表时间:2015-01-01 01: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10-12 20:53:20 +0800 CST

评论数: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